当前位置:首页>方案>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教案(通用8篇)

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教案(通用8篇)

时间:2023-09-29 06:19:12 作者:灵魂曲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东施效颦”反复诵读,疏通词义,明确寓意。把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指导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等。

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庄子写的《东施效颦》。你了解庄子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先读读译文。

2、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再读读译文。

教学侧记

备注

反复朗读,把文章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读懂寓意。

2.出示课件:

西施美:

“西施病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你体会到什么?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吧。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赏心悦目,东施也来学学吧!她美吗?从哪看出来的?

4、出示课件:

东施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2)能用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

(3)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4)你想对东施说什么?

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

1、小组讨论:

(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

(3)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切实际的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并背诵《东施效颦》。学习《楚王好细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背诵《东施效颦》。

二、学习《楚王好细腰》

自读自悟,读懂、读通每句话。

1、学生自读《楚王好细腰》。

2、全班交流

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全班讲。

2、集体交流:

(1)知道楚王喜爱细腰后,大臣们的心里会想什么?

(2)大臣们投其所好,他们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

“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大臣们在细腰过程中是否有痛苦,他们会有思想矛盾吗?猜猜他们怎么想的。

再试着读读这句话,读出大臣们的矛盾心理。

(4)你想对楚王和大臣们说什么?

四.升华延伸

你是不是认为文章结尾还可以写点什么?试着写一写

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点拨:《楚王好细腰》通过达官显贵们束腰以求楚王宠信的丑陋举止,讽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的可耻下场。

教学侧记

备注

五、检测: 检查背诵,交流理解 体会寓意。

六、作业设置:

1、 从生活中找寓言中的人物。

2、 背诵默写古文。

3、 推荐阅读《邯郸学步》

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教案篇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感受创造的意义,激发在生活总的用心思考,不断实践,勇于发明创造的情感。

2、有关邮票、小刀、纸。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生:有

师:很好,现在请大家看上面的投影。(师出示“黑便士”的邮票)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邮票

师:对,这是邮票,是一张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板书:邮票)

生:现在的邮票有小孔

师:恩,你们看的真仔细,那你们谁能说说看这些小孔象什么呢?

生:齿孔

师:对,这就叫做:齿孔。(板书:齿孔)

请大家跟着老师读:齿孔。(生跟读)

师:大家别看这小小邮票的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呢!(补上课题:的故事)

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生读课题

2、初读生字,认字词,写生字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1:邮票齿孔是故事是个怎么样的故事

生2:邮票齿孔是怎么样发明的......

师:恩,小朋友想知道的真多,那么下面就请大家翻到第62页轻声细读课文,看看有这个故事有趣吗?遇到生字宝宝,借助拼音朋友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要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自渎,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学习生字

师:停,小朋友们读得可真认真,课文中的生字宝宝都认识了吗?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这篇课文的生字宝宝。哪位小朋友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一读生字词?你愿意读哪个就读哪个!

生当小老师带读

师:小老师读的真不错,还有谁要读吗?(再指名一位学生读)

师:恩,你还要棒!现在你看,拼音朋友没了,你还会读吗?愿意开小火车读吗?火车火车往哪开呀......

生读

师:小朋友们读的都不错,现在只剩下生字了,请你们结合书本相互读给同桌听,有错的地方相帮忙改正。等会请几个小朋友们显示一下你的认字本领。

生相互读生字

师:停,(点名)请你认一下老师出示的生字,并帮他们找个除书本上的朋友之外的朋友,行吗?其他的小朋友在书本上找到相应的生字,划上线!

生1;生2;

师:恩,你认得可真准啊。那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老师指示--裁和撕)

生:......

师:恩,裁字是跟衣服有关系的,所以下面有个衣字,撕是用手的,所以它是提手旁的。

现在我们来做个看看,听听,的游戏好吗?看老师示范,看谁能说的有快又准!

(师动作:拿刀,裁纸,撕纸)

师:一个城市的名字,英国的首都(生:伦敦)

师:下面是个字谜,看哪位小朋友的小脑袋动的最快,听好了,九个洞是什么字呀?

生:究。

师:借一半扔一半,这个就难多了哦,快动动脑筋好好想想。

生:仍。

生1,生2,生3,在他们提的过程中,重复要点,并示范;

(1)“仍”字,简述要点和笔顺,先写单人旁,然后写右边部分,结构是左窄右宽,横折折折钩要一笔写成。

(2)便,使字口要扁,撇要先竖,捺要伸展;

(3)英字撇要出头;式字第四笔是提,不是横,斜钩要美观,看清楚了,别写错哦!

师:仍字会写了吗?

生:会

师:那把书本上有单人旁的字都写好。

(师巡视个别指导)

3、朗读感悟

师:老师发现小朋友的生字学得又快又好,真是聪明,所以,老师想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我读了这篇课文,有一个问题总搞不清楚:究竟是谁发明了邮票打孔机呢?请小朋友们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正确答案,默读时不要发出声音。

(过2分钟)

师: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

点名回答,学生意见不统一。(如果学生意见统一,老师作为反问方发问,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内容读一读。)

师:你们有两种答案,这样好了,分四人小组讨论,要求:认为是那位先生发明的同学和认为是阿切尔发明的同学分别说出你的理由给小组里的人听听,然后我们在一起讨论!

生四人小组讨论(3分钟,师巡视)

师:停,我请一些小组的同学汇报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点名)

师:你们组是怎么认为的?有几个人认为是那位先生发明的?又有几个人认为是阿切尔发明的?(有两种答案的,叫小组里的两个人站起来分别说理由)

你是怎么认为的呢?请说出你的理由!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内容读一读吗?

生:那个人想了想,......而且撕得很整齐。//生: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其他小组发言)

师:读的非常好,找的真仔细。到底是谁发明的呢,老师请大家再仔细的读一读这个故事。

师:现在找到答案了吗?

生:是阿切尔发明的

师:大家都同意邮票打孔机是阿切尔发明的吗?

生:同意。

师:是的,邮票打孔机是阿切尔发明的,那位先生只是起了提示的作用。

好,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阿切尔被那个人在举动吸引住了,......”一起读。

##(学生意见统一)

生: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师:恩,哪句话是很明显的告诉我们了打孔机是阿切尔发明的?

生:他想:要是有......邮票打孔机早出来了。

师:找的可真仔细!现在我们一起朗读这一段:“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一起读。

重点朗读第四自然段,解决的问题:

1、读通语句,感受阿切尔的问题;

2、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要是--如果//假如

2、使用的时候非常方便。非常--十分//很

3、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立即--马上//立刻代替

4、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仍然--依然//还

朗读课文第一段

1、问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以前的邮票使用很麻烦呢?

4、课堂总结

生:我认识了很多的生字//生:我知道了是阿切尔发明了邮票打孔机

生:我知道了邮票的齿孔的故事......

5、扩展(机动)

自己读一下“我知道”的小知识。这上面的三张都是大龙邮票,欣赏一下!

师:老师还收集了其他的一些邮票,你们欣赏一下。(邮票欣赏)

师:(1)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外可以收集一些好看的珍贵的邮票,当一个小小的集邮迷。它不仅好看还能学到很多知识呢!是集邮的小朋友可以把自己的邮票带来,让大家欣赏欣赏你的作品,分享你们的幸福与愉快!

(2)今天回去后请小朋友们设计一张自己喜欢的带齿孔的邮票!

师:好,下课,小朋友们再见!

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教案篇三

通过朗读、质疑、认独9个字分角色朗读能够结合上下文说说老上羊住进医院后情感的变化、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结合上下文说说老山羊住进医院后情感的变化、产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变化

一、谈话导入。

二、新授

1、自学。

2、要求。

3、检察预习,并及时指导。

4、默读课文,提出不懂得问题,并试着解决。

5、为什么老山羊刚住进医院的时候很不情愿后来又赞不绝口。

6、交流。

7、汇报。

8、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9、质疑。

布置作业: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32__音乐医院

不情愿赞不绝口

课后反思:课文比较浅显好读,但是其中的个别词语读起来个别学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课上我非常认真的倾听学生的朗读,遇到学生度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的纠正。

语文实践活动8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通过选词填空,提高近义词辨析能力和运用能力,了解词语的意思和了解近义词的区别。与别人进行口语交流,使学生有观察和想象的能力,乐于表达正确地运用标点符号,能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字写的比较端正、规范、整洁。

教学重点:

感悟近义词,进行读和写,能够运用标点符号修改句子,能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字写的比较端正、规范、整洁。

教学重点:

感悟近义词,进行读和写,能够运用标点符号修改句子

教学时间:4课时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重点学会设计。

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写出自己喜欢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选词填空

1、理解意思会区分他们的不同。

1、试做。

2、订正。

二、照样子写句子。

1、先读懂例句,在改写句子。

2、改好后订正,再读一读。

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读懂句子找出毛病。

2、自己修改。

3、订正。

教学内容:上网查资料

教学重点:筛选材料。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

二、我们的科技角

查找有关机器人、星空或其它科技方面的材料,办一期科技报。

教学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组织和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学难点: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设计过年方案。

二、分工合作,做好准备。

一、开展活动,落实方案

二、完成习作

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教案篇四

本次积累运用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

积累格言警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熟读成诵。阅读短文《给,永远比那愉快》,抓住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看相片,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投影片、《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那愉快》插图、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

读读背背自己的格言警句,自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导入。你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累了哪些格言警句?谁愿意说一说?这些格言警句你为什么记得牢?2教师示范背诵一些格言警句。

二、引导学生读、背格言警句。

1读准字音。

2注意不读破句。

3练习背诵,检查背诵情况。

三、阅读短文。

1反复阅读,了解主要内容。

(1)初读短文,了解大意。

(2)逐个自然段阅读,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把三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说说,抓住短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什么?

(2)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高尔基认为要怎样生活才会愉快?

(4)联系生活实际,谈个人感受。

作业设计

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教案篇五

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1 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 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1 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 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1 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 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 投影:

4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10做风车的故事

爱手工 做风车 议风车

(仔仔细细 几乎 每天 看一阵子) (得意发愣难受)

学习不太好 刻苦钻研 愤

习题:

一、用“or;”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 ) mo( ) shan( )

几乎 石磨 扇子

ji ( ) mo( ) shan(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他停下来( )地看,( )忘了回家,以后( )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2、做风车的故事发生后,牛顿从此( ),渐渐地养成了( )的习惯.

3、牛顿( )值得我们学习。

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教案篇六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

(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教案篇七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记叙文。作者具体记叙了他家解放前养蚕的过程,用饱含深情的笔墨,着重表现了母亲养蚕的辛劳,歌颂了母亲为子女奉献一切的美德。

课文一共有9个自然段,按照两条线索安排材料。

1、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学习母亲无私奉献的美德。

2、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交流感受。

3、 指导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指定的字。

4、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思考练习”。

了解养春蚕的过程和母亲养蚕的辛苦。

(1) 课文朗读录音。

(2) 搜集有关蚕的资料。

朗读法 自学法 讲读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初步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们是农村的孩子,应该见过蚕了吧,你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吗?你自己养过蚕吗?见别人养过蚕吗?养蚕容易吗?今天我们要学习老一代文学家巴金写的《春蚕》,从中不仅能知道蚕的生长过程,更能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体会到母亲对孩子那种无私的爱。

1、 生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努力读通课文。

2、 同桌互读,正音。

3、 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再次正音。

4、 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同时画出不理解的词,读后注意联系上下文以及字典解决。

5、 指名分段读,思考本文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 集体交流:(1)本课中词语的意思。(2)课文的主要内容。

边读边画边批,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写出你的问题,你的理解。

小组交流自己的问题,合作解决。

集体交流,并把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写到黑板上,以便下节有重点地去学习。

1、 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正确规范地抄写本课中你认为好的词及那些较难写的字。

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线索,弄清喂养春蚕的过程;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母亲的辛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填写下表。

蚕的生长过程 母亲干什么,怎么做

蚕卵

极小极小的蚕儿 摘桑叶 擦干 剪成细丝

半寸来长 换大匾 喂整片桑叶

越来越大 分匾 打扫蚕室 深夜添桑叶

快“上山”了 一夜两次 添桑叶 清理蚕沙

“上山”了 捉蚕“上山” 摘茧子

2.师巡回指导

3、填好后同桌先交流。

4、指名上黑板上填,集体交流。

1、自读课文,画出表现母亲辛苦的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词句的意思,在旁边写出你的理解。

2、读后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特别强调如下 的词“照例”“每到这时候”“就靠”“每天清晨”“每天深夜”“总要”“常常看见”“总看见”。

1、师范读,初步领悟。

2、生自由练读,选择你最受感动的地方,试有感情地读下来。

3、读后评议,再读。

4、各小组内比赛读,选出读得特别好的进行全班比赛。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了解母亲为自己做了些什么,自己应该怎么做去回报母亲,把它写到日记上。

春蚕

蚕的生长过程 母亲干什么,怎么做

蚕卵

极小极小的蚕儿 摘桑叶 擦干 剪成细丝

半寸来长 换大匾 喂整片桑叶

越来越大 分匾 打扫蚕室 深夜添桑叶

快“上山”了 一夜两次 添桑叶 清理蚕沙

“上山”了 捉蚕“上山” 摘茧子

辛苦无无私奉献

三年级语文教案全册教案篇八

1.学会8个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朋友之间不仅需要互相信任和尊重,还需要沟通,交流和爱护,得到对方的肯定和鼓励,并感受到友谊的珍贵。

学习生字,正确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朋友之间情感交流的方法,感受友谊的珍贵。

第一课时

1、谈话:

说说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为什么喜欢和他交朋友?

2、揭示课题,板书:15朋友之间

3、师述:

我们该怎样保持朋友之间的友谊呢?学习可今天这篇的问题。她们是怎么解决的呢?通过这件事,她们又有什么收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朋友之间》。

3、指名朗读课题,齐读课题。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兴奋、欲言又止、

光彩夺目、糟糕、自不量力

震惊、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4、讨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2、全班交流。学习质疑解难。

3、提出问题,教师总结归纳,在学习课文时找答案

1、教师小结。

2、指导书写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交流,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

左右结构:段词扭证

左中右结构:傲

上下结构:简

上中下结构:意

(3)重点指导书写“傲”字。

(4)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请同学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读了第15课,你知道了什么。

二、2、师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体会友谊得真正内涵。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1—4自然段,边读边想: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1)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2)讨论交流。

师问:这时,作者的心情怎样?

2、学习课文5—28自然段。

(1)讨论:“我”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2)分别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不理解——“我只是觉得……”林童欲言又止。

她为什么不告诉我她的想法。

生气——我转身离去。

难过——一想起和林童过去是那样友好,现在却不能共同分享欢乐,我就很难过。

怀疑——也许很糟糕。

3、学习课文29—33自然段。

(1)请同学读演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谈谈自己的体会。

(2)分小组表演。

(3)全班表演。

(4)学生评议,交流感受。

(5)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课文的感受。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