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小班午睡观察记录及反思总结(汇总5篇)

小班午睡观察记录及反思总结(汇总5篇)

时间:2023-09-29 04:55:20 作者:琴心月小班午睡观察记录及反思总结(汇总5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午睡观察记录及反思总结篇一

观察对象:高裕哲性别:男

观察时间:9月15日――10月24日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目的:

小班的宝宝刚入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完善,有的宝宝说话断断续续,不完整,有的宝宝发音不准确,让人听不清楚,所以我们在和宝宝们交流的时候有些困难,虽然这样我们还是尽量的和他们交流,可是高裕哲小朋友自从入园以来,每次他有事情总是来到我的面前,不说话而是拉着我的手去帮他做他想做的事情,小班的孩子正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时候,所以要想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就要锻炼孩子张口说话的习惯。

观察实录一

有一天上早操的时候,孩子们陆陆续续的出教室,裕哲小朋友来到我的面前,用眼睛看着我,嘴里哼哼着:“哼哼哼……”我急忙问:“裕哲怎么了,你说话。”“哼哼……”裕哲着急了,边跳边用手拉着我向厕所走去,我明白他是想去尿尿。

观察实录二

上完操我让孩子们脱外套,自己叠起来放在小床上,当孩子们在忙时裕哲小朋友走过来,用眼睛看着我不说话,拉着我来到他的桌子旁,用手指指她的衣服,我明白他的意思是不会叠衣服,让我帮忙。

观察实录三

每一次放学时,妈妈接上裕哲总是说;“和老师说再见。”每一次裕哲总是回头向我们招招手,笑一笑,不说话跟着妈妈走。

观察分析:

面对裕哲的这种情况,首先我和她妈妈做了一下交流,得知:裕哲是他们家唯一的一个男孩,全家人都很溺爱孩子,每次只要孩子一耍小脾气,还不等孩子张口,东西立刻拿过来,有时只要哼一声家里的人就知道他要什么,根本不用孩子开口,听到这些我开始陷入沉思,孩子不光不说话,而且自理能力也差。家长听到我反应孩子在园的情况很是着急,她说希望我们能够帮助孩子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我理解家长的心情,我告诉她,其实孩子是很聪明的,只是这样已经行成了习惯,要想改过来还需要一段时间。希望这段时间家长配合我们一起努力,只要我们找到原因和方法,孩子会慢慢的好起来。

实施的措施和效果:

1.上活动课时,每当我手里拿着实物还是卡片,我总是让裕哲来告诉小朋友们们我手里拿着什么?当孩子们一起说儿歌、唱歌时,我会说:“我听到裕哲小朋友的声音了,咱们让裕哲小朋友来说一说。”虽然有时裕哲不想说,我会让他学着我说,并对他进行鼓励表扬,让他知道,说话给他带来的快乐。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多亲近他,多于他交谈,询问他比较感兴趣的事情。每当裕哲需要我的帮助时,我会让他说出来,然后再帮助他,如果他坚持不说,我会用冷处理的办法冷落他,直到他说出来,平时在班里帮助他建立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增加他说话的机会。

3.家园配合,我认为要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应做到家园共育,共同培养。我告诉裕哲的妈妈,在家无论裕哲想做什么事情都要让裕哲把话说出来,如果他想买什么东西,不要用手一指家长就给他买,要让他说出要买的东西的名字,如果孩子不说你也可以教他说:“我要买蛋糕等。”在家多教一教儿歌,多让孩子听一听故事,总之就是给孩子创造更多说话的机会,让他开口说话。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裕哲进步了很多,比如放学时能和老师说再见,上厕所时会说:“我要尿尿。”语言表达是小班幼儿展示自我,走进集体,融入社会的一种方式,只要我们掌握好方法,抓住教育时机,就会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提高。同时我们也看到家长的溺爱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不好的习惯,我想对家长说:“请你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在实践中磨练,在挫折中成长,不要让你们的溺爱害了孩子。”

[小班观察记录]

小班午睡观察记录及反思总结篇二

泰迪家,吴宇哲进入娃娃家后选择领带当起爸爸,李子萱选择头饰当起妈妈,吴宇哲爸爸在厨房里把菜、碗等用具,摆满了桌子;而妈妈则抱着娃娃在卧室,一会儿给娃娃穿衣,一会儿给娃娃喂饭等。他们的行为比较随意,看见杯子,拿起来喝喝,看见碗,拿起来吃吃。张钦楠妈妈看见有好玩的玩具就把娃娃扔在床上自己玩了,等到游戏结束,地上、桌上都是玩具,封舜爸爸能把玩具收拾起来,把菜放在篮子里,而妈妈搬起小椅子出去了……游戏刚开始教师用扫描观察法扫视了一下幼儿游戏的情况。教师介入:“爸爸,你在烧什么菜,菜应该放在什么地方?”“谁是妈妈,娃娃怎么谁在地上了?”

第一次的游戏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游戏环境,能吸引幼儿,游戏开始后,都愿意进入游戏区域。对于游戏的规则,还需要继续培养,教师将用直接介入法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朱宇宸进入水果店,从筐中选了一张水果图片,看了一下就换一张的图片,看一下又再换另一张图片,在看的过程中,偶尔会自言自语地说“苹果”、“梨”、“香蕉”等一些水果的名称;而陈伟枫却拿了一大叠图片,生怕别人拿他的,但他不看,也不讲,只是拿着图片玩弄着;朱鸣展开始也在筐中取出图片看,可是看没几张,就站起来,把图片随便丢在地毯上,在区域里找出秤玩了起来。

可以看出小班幼儿独自进行区域活动,活动的目的性不强,进入区域常常不清楚要玩什么,怎么玩,他们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还有他们喜欢在一定的情景中活动,常常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中,会把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活动看做在现实情景中的活动,把自己当成了某一情景中的人物,并由此展开自己的活动。

教师介绍了各个科室的功能,以及玩游戏的`规则,孩子们幼儿对医院的各个科室很感兴趣,开始扮演“医生”和“患者”。活动进行较有秩序。

娃娃家的姐姐悠悠和妈妈思思抱着娃娃来到娃娃理发店。宸晨看见了马上很热情的说?“你们要理发吗?” 妈妈思思就在椅子上坐了下来?姐姐站在边上。 洗头师皓皓对着姐姐悠悠说?“你要洗头吗?” 姐姐摇摇头继续站在妈妈的边上。宸晨取了一块布把它抖了一下就围在了妈妈的脖子上。她对妈妈说?“你要做新娘子吗?” 妈妈说?“好的?要漂亮点。”宸晨就用剪刀在妈妈的头上剪了起来剪了一会儿?她发现妈妈抱着娃娃。就把围布拉了一下直到遮住了娃娃还对妈妈说?“你不要动头发要掉到娃娃的眼睛里的。”

孩子们已经完全进入角色,在扮演过程中,人物角色对话很重要, “你不要动头发要掉到娃娃的眼睛里的”。有助于社会性的发展。

向幼儿讲解各种材料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后要注意的事项。幼儿开始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玩的材料,并且自由游戏。

幼儿很感兴趣,很多幼儿在尝试了一种之后积极的想要尝试另一种。

小班午睡观察记录及反思总结篇三

观察地点:活动室

观察分析:虽然案例中四名幼儿都不愿意整理玩具,但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都已经知道“拿玩具的人负责送玩具”这一规则,而拿玩具的幼儿在老师的提醒下也去整理玩具了。虽然还没养成主动整理玩具的习惯,但幼儿都知道规则的存在,没有发生哄抢,也都把自己玩的玩具放进了篮子里。

观察过程:“请小朋友把玩具收好!”的话音刚落,益智区的几名小朋友纷纷把手中的玩具整理好放在盒子里。然后都搬椅子走了,我看到玩具盒子还放在桌子上就问,“这一小组的小朋友为什么不收玩具?”这时,小a停下来说,“不是我拿的。”另外也有两名幼儿跟着说,“也不是我拿的。”小b说,“也不是我拿的,是小c拿的。”听到小b的话后,小c慢慢吞吞的放下椅子走到桌子前搬走了盒子。

措施:1在教育幼儿时描述事情本身。“孩子们,地上怎么还有这么多玩具宝宝没有回家呀,我们想想办法好吗”这样,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地上的玩具上,引起他下一步的思考。如果换做是一种责备,那么孩子必然首先想到的是逃避惩罚。

2给孩子指出正确的信息,“你看,玩具都掉落在地上,没有人送它们回家,它们一定很伤心吧”“如果把玩具宝宝送回家,它们一定还愿意和你做朋友”这样的信息能启发孩子思考事情的后果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向。而且都是与他密切相关的。使他不得不意识到,这样事情是我应该做的。

3说出感受。如:“老师看到地上乱糟糟的玩具很不太舒服。如果你能把它收拾整齐,我会特别高兴!“教师坦诚说出自己的感受,容易让孩子理解和接收。从而产生共情。促使行为的改变。

4利用图示,环境和一些材料起到指示和指导的作用。代替教师唠叨督促,更能显出孩子的主动性。如开展社会领域主题活动“玩具找朋友”

5让孩子自主选择,自主选择一项任务,更容易激发幼儿参与的愿望。适当的帮助与竞赛形式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比比看,哪位小朋友收拾玩具又快又整齐”

反思: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家长的重视,孩子拥有的玩具越来越多,却忽视了教育孩子如何整理玩具。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能力差,样样事情都代为包办。导致部分幼儿在入园前完全没有整理玩具的意识。入园后,需要老师及时提醒才能把玩具收好,回到家还是不会整理玩具。有的孩子甚至看着别人整理自己却无动于衷,对掉在地上的玩具也视而不见。针对幼儿不懂得爱惜,保管和整理玩具,老师和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放手让孩子去整理。同时要利用榜样的作用,运用丰富的形式,让幼儿养成主动整理玩具的习惯。同时,我们在教育幼儿时,要深刻意识到,幼儿的思维水平,认知特点,动作熟练程度等都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别。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当我们宽容的接纳孩子的表现,耐心洞察和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为后面的交流沟通达成一致,做好铺垫。

小班午睡观察记录及反思总结篇四

幼儿行为实录:

实录一:今日一早,诗彦奶奶牵着诗彦走到门口,奶奶恳求教师:“教师,今日诗彦睡觉就别让她睡了,她说睡不着。”只见诗彦眼睛已经湿漉漉了,奶奶轻轻告诉我:”她大概不睡觉,被教师批评过,今日就不肯来幼儿园了”教师听后感到莫名其妙,“我们没有批评她,怎样回事”我去问搭班教师,她也说没有批评过她。

实录二:中午,孩子们在柔美的音乐声中,边脱衣服边睡下了,此时诗彦看看教师,又看看同伴,也开始脱衣服,可是眼眶里又有眼泪了。”诗彦,怎样了,是不是不想睡觉呀”诗彦点点头,说:“我觉得有点不舒服。””是吗哪里不舒服”她一会说脚不舒服,一会儿又说头上的辫子扎着睡不舒服。“那教师帮你揉揉脚吧!把你的辫子也解开来。”这时她继续寻找着更多的理由,”教师,奶奶跟你说过的,我能够不睡觉的。”"今日教师陪在你身边,你必须能睡着的。”诗彦将信将疑,就躺下了,在教师的安抚声中她渐渐地睡着了。

教师反思:

诗彦一向是我班表现好的乖乖女,可是近来发现她总和奶奶粘在一齐,早上不许奶奶离开幼儿园,经常在教师的劝说中,奶奶才离开。我觉得原因一是奶奶对隔代异常宠爱所导致的。其二,孩子的心理承受本事很弱,经不起挫折,在表扬声中长大,往往听不进批评。其三,教师在细节方面处理过于草率,可能孩子在睡觉时以往有这样那样扰乱睡眠的因素,教师对不睡觉的幼儿只是命令的口气,没有分析原因,使孩子对睡觉产生厌恶甚至惊慌。

改善措施:

1、利用电话或应对面的形式,了解孩子在家睡觉的习惯,并取得与家长意见的一致。

2、多和孩子谈心,运用正面引导的方法,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3、教师在幼儿入睡后多关注孩子午睡的情绪反应,如有反常就要耐心询问,消除孩子的心理恐惧和不适。

小班午睡观察记录及反思总结篇五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的表现形式叫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小班心理行为观察记录及反思,一起来看看。

观察目的:

观察幼儿的阅读行为表现

观察记录:

我班学生史晶早晨便来到教室很兴奋地拿出一本《蓝精灵》从第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看了六页后,她开始皱眉头,然后拿着书去找周琦说:“周琦能给我讲一讲吗?我看了几页后面看不懂了。”周琦把自己的玩具收了,来给史晶一页页的讲起来,两个人边讲边交谈:整个活动时间她俩一直都在看这本书。不时有幼儿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翻看这本图书。

分析:

我班根据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进行了“家中阅读合作行动”。

在家里幼儿能更加熟悉故事内容,爸爸妈妈已经给他们讲了很多遍,来到幼儿园,幼儿自己就成为了伙伴们的小老师,为大家讲述,帮助大家阅读,这对于幼儿及全体幼儿都会有很大收益。在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水平都会有相应提高,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熟悉的故事情节仍然是他们主动阅读的前提与契机。

措施:

1.教师还应有重点的选择图书为幼儿讲述使幼儿了解图书内容。

2.鼓励幼儿为全班或有需要的幼儿讲述。

3.与家长沟通配合将这种好的方法坚持下来。

反思:

笔者认为,当今社会,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基本途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21世纪成功者、领导者的核心能力。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书籍开始。对于年幼的幼儿来说,阅读不仅仅是视觉的,也是听觉的、口语的,甚至是触觉的,只要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算是阅读。凡幼儿亲身体验的内容,都可以转化成阅读材料,可以在各领域活动中丰富、延伸幼儿的语言、阅读兴趣、习惯与能力。阅读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笔者认为,阅读能够很好的加速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阅读学习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是紧密相连的。凡是幼儿视野所及的内容、亲身体验的内容,都可以转化成阅读材料,可以在各领域活动中丰富、延伸幼儿的语言、阅读兴趣、习惯与能力。在幼儿园开展阅读的拓展活动,旨在增进刺激性的生活体验,通过其丰富性的拓展活动为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和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我期望通过幼儿生活中开展阅读活动,将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其他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帮助幼儿打通经验通道,激发阅读兴趣,使幼儿由个体阅读经验建构到社会经验共建,产生经验连接点,使幼儿会迁移、运用阅读经验。能够在拓展活动中大胆表现,促使多元智能的提高。

阅读活动的思考和体会:

1.阅读无处不在,促进了整体发展。将“阅读”融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之中。阅读活动和其他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有的作为导入阅读,有的作为结束交流分享,有的作为活动中间提示回答,也有的在活动前后呼应,给幼儿很多遐想的空间。阅读活动不仅包括正规的学习活动,也包括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非正规的学习活动,可以说阅读无处不在,渗透在一日活动之中,也渗透在每个人的心中,阅读已经变成每个人自觉的'行为习惯。

2.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因为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书籍开始。而从小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的培养,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为以后的正式阅读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将阅读拓展作为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和基础课程相结合,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构建主题式的拓展系列,注重幼儿的主动表现。这种主题式的拓展活动能让教师们积累综合、整体思考幼儿教育的经验,促进了课程园本化的发展。

进一步的思考: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也有幼儿之间的能力差异。怎样让幼儿们在活动中更加的主动,让每一个幼儿都自信“我真棒!”?怎样让生生互动、让幼儿在自己的优势才能上发挥教师般的作用?怎样减少或弥补幼儿间的差距?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努力思索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相信在幼儿生活中开展阅读拓展活动是能够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当今社会“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告诉我们,幼儿的发展需要多方努力,共同作力于幼儿教育,会事半功倍。至今为止的阅读,家庭方面仍属于应用型阅读活动,怎样挖掘家庭的资源、发挥家长潜力,促使家庭也向拓展型阅读发展,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