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最新三年级平移和旋转教案设计 平移和旋转三年级教学设计(实用5篇)

最新三年级平移和旋转教案设计 平移和旋转三年级教学设计(实用5篇)

时间:2023-09-29 01:28:40 作者:飞雪最新三年级平移和旋转教案设计 平移和旋转三年级教学设计(实用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年级平移和旋转教案设计篇一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30页,第31页例2、例3。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3、积极参与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动探究现象

能够根据平移和旋转特征正确辨别平移、旋转现象。

多媒体课件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一起读一遍。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

3、积极参与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动探究现象

三、出示自学指导。

把数学课本翻到30、31面例2、3

1、先看30、31面的6副图哪是平移、哪是旋转,说一说。

2、说一说生活中哪是平移、旋转现象

3、例2、移一移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原因是什么?

同学们,要想完成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我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

四、自学:1、学生自学5分钟。

2、小组议一议。

五、自学检查:

1、出示课件:观光电梯、陀螺、风车、推拉窗、钟表、火车等

哪位同学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师小结: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就可以称做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圈运动就可以看作是旋转现象。

象电梯、缆车物体的运动,都是整体沿着一定的方向做直线运动,这样的运动叫平移,

像电风扇、风车等物体的运动,都是整体围绕一个固定点或轴作圆周转动,旋转现象,

2、说一说。

请举例说明。

生举例:蛇螺,理发店门前的标志。

火车,自行车等运动较复杂,要注意引导学生讨论。

(汽车,吊扇,风车,地铁,打开文具盒,翻书,台历,挂历,校门

3、移移看出示课件:

要把平移的现象,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听!聪聪在邀请我们呢

六、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七、当堂训练

1、课本做一做,用学具摆一摆。

2、说出下面哪些是平移或旋转现象。并用手势做出动作。

3、课本小鱼图。

4、出示小树图,让学生自己填一填,画一画。

提问:通过这些练习,你能说说物体或图形在平移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记住:只是图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5、请在()里填写平移或旋转。

集体交流,订正。

八、板书设计

旋转与平移

旋转现象平移现象

围绕一个中心运动直直地移动

方向发生改变方向不变

九、课堂作业:

三年级平移和旋转教案设计篇二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走进新农村》信息窗二

1、知识与技能:结合实际,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正确找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2、过程与方法: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移、旋转的数学概念,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世界,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图案的设计与欣赏,提高审美情趣。

形成平移和旋转的概念;会找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师:投影仪、课件、作业纸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玩过玩具之后,一起去游乐场看看吧!

首先来看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怎么运动的吗?请同学们伸出你的手演示一下它的运动方式。(学生演示)同学们的动作真漂亮。

我们接着看下一个项目。观察它是怎样运动的,用手势表示他的运动方式。

继续往下看。演示它的运动方式。真棒!

请同学们思考:

(1)这些游乐设施的运动方式相同吗?

(2)你能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给他们分类吗?为什么这么分?先自己分,分好之后同桌说一说。(汇报交流:学生说分类方法)谁来说一说你们的分发。

(3)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我们分了两类,你能给每一类起个名字吗?(小组合作,汇报)

二、合作探究实践探索

1、我们首先来看平移,同学们伸出你的手演示高空缆车的运动、演示小火车的运动、演示滑梯运动方式。你发现了平移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他们沿直线运动。

再来演示摩天轮的运动,演示转椅的运功,它们是怎样转的?(绕着中心点或轴转动)

2、请同学们当当小小设计师给平移和旋转分别设计一个表示符号。在作业纸上画出自己的设计。(同桌可以商量)展示汇报。

同学们的设计都抓住了平移和旋转的特点。非常好!

3、老师这里有一组现象请同学们判断这些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要求学生一边叙述是什么现象,一边用手势表示。

4、看一看咱们班谁是生活小能手:从生活中找一找有哪些运动现象是平移,有哪些运动现象是旋转。(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评价)提醒学生在描述时要准确。

5、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非常多我们就先找到这里,接下来我们来亲身体验平移和旋转。

请同学们拿起利用数学书,让数的正面面向自己,你看到书的上面有什么,下面是什么。一起慢慢向上平移,向下平移,向左平移,向右平移。斜向上平移。

在平移的过程中什么没变?什么变了?(方向没变,位置变了)和老师一起做:体验旋转,伸出你的小手,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同学们的动作真漂亮。请同学们做好,手放好,身坐正,眼睛向前看。

三、认识平移距离

创设情境,感知平移的距离。

天气转暖了,老师准备了一条船,请同学们去游湖看看美丽的春光。小船在水里慢慢移动,当小船靠岸后,你知道小船在水里移动了几格吗?。(请几个学生说一说,可能出现不同的答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方法。

三年级平移和旋转教案设计篇三

1、你们玩过,小汽车、风车这些玩具吗?

2、说一说每种玩具的运动方式。

4、学生分类。

5、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6、像小汽车、划板这样的运动叫平移。像风车这样的运动叫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 。

1、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去过)那里有平移和旋转现象吗?让我们赶快去看一看。

2、看书:游乐园情景:(空中列车、空中摇滚、过山车、旋转木马、空中自行车。)它们分别在做什么运动?(集体判断)

3、除了游乐园和我们的玩具世界中有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吗?我们想一想:(电梯、升国旗、风车)。

4、除了这些,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或旋转的现象?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5、指名说一说并判断是不是平移或旋转。

(旋转:开启的电扇、转盘、拧螺丝钉,走动的钟表指针。平移:推车、划船、滑雪、走路、起落架、推拉窗、门。)

6、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平移和旋转现象,现在请你闭上眼睛,静静地想一想怎样的运动就是平移,(物体沿直线方向运动,其本身大小、形状方向未发生变化)。怎样的运动就是旋转。(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其本身大小、形状方向未发生变化)。

7、谁能做一个动作,用你无声的语言告诉大家这就是平移,这就是旋转。

8、指名表演。

9、谁还想做?大家都想做,好!全体起立。静静的,用你喜欢的方式,做一个平移的动作。再做一个旋转的动作。(学生做平移和旋转的动作)

10、从大家精彩的表演中我看到了你们每个人心中的平移和旋转。比较一下平移和旋转你们的感觉一样吗?(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叫1 ——2名说)

生:旋转有点晕,平移很平稳没什么感觉。

用手势来判断,这表示平移… 这表示旋转。

学生回答:

(a)拉抽屉时,抽屉在做平移运动。

(b)拧水龙头时,水龙头在做旋转运动。

(c)小船行驶时,小船在做平移运动。

(d)钟表走动时,钟表指针在做旋转运动。

(e)推动推拉门时,推拉门在做平移运动。

(f)转动方向盘时,方向盘在做旋转运动。

过渡语:看来同学们对平移和旋转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了。如果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又该怎么做呢?让我们来做一做。

(一)做一做

1、请同学们拿出操作材料,把图片和纸上的小鸭子重合。现在把图片向上平移2个格,该怎么做,自己移一移。

2、谁愿意到台前演示一下你是怎么平移的?

(1)一名同学边演示边说。

(2)师:图片再向右平移4个格呢?动手移一移。

(3)师:你们和他移的一样吗?

3、你们能给图片下个命令让它继续平移吗?,自己移一移。

(二)说一说

指名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叫2——3名)

生:我是一个格一个格数出来的。

生:图片之间有3格,再加上图片本身占的一个格,所以图片向左平移了4个格。

我们一起看一看同学们填的对不对?

(三)填一填

过渡语:如果让你大家自己独立看图填空,你们会填吗?(会)

1、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第57页自己独立完成:填一填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订正结果并用课件演示结果。

3、想一想图形在平移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生:位置变了。形状、大小、本身的方向没有变。(观察:飞机的头都是朝上的。)

随着钟表指针的旋转这节课的学习即将结束,这节课你们学的高兴吗?为什么?

1、认识了平移与旋转现象。

2、学会了怎样计算平移的格数。

三年级平移和旋转教案设计篇四

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2、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课件

一、观察、讨论导入新课

观察下面的现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激趣展示

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这6附图都是生活中的现象,你能把他们分成两类吗?

国旗在上升,方向盘在转动,推拉窗,旋转风车,推箱子,指针在转动。

课件动画演示相同的现象。学生观察。

生:国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生: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指针在转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2、认一认

国旗在上升,推拉窗,推箱子,都是沿直线运动的。就是平移。

方向盘在转动,旋转风车,指针在转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就是旋转。

问题: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点是什么?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3、试着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

学生大胆尝试,可以上台给大家展示,并说说这个动作的特点。大家来判断。

4、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例子。与同伴交流。

生:电梯的运动,滑滑梯,用拖把拖地都是平移。

生:旋转门,抽奖转盘,车轮子都是旋转。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教材“练一练”的2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都是沿直线运动的。

旋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旋转的。

三年级平移和旋转教案设计篇五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27页内容及第28页“练一练”1、2题。

《平移和旋转》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是生活中出现得比较多的几何现象,因此,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和旋转的两种现象。让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平移与旋转现象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学生在第二课时还将进一步学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是物体或图形在空间变化的位置方式,认识平移和旋转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在观察生活现象中,从运动变化的角度来感受平移与旋转,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这部分内容单靠教师讲解和学生的记忆是学不好的,最好的方式是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到现实生活中来,让学生在观察、想象、描述、表达和和交流中体验。让学生在直观操作中,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操作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非常的重要,可借助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操作演示,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描述,让学生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及动手实践、发挥想象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

结合实际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去过游乐场吗?谁能说说游乐场里都有哪些游乐项目?

二、自主学习:

1、观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着许多丰富多彩的运动画面,今天符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你们想看吗?(想)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希望同学们在认真观察的同时要开动你聪明的脑筋思考:它们的运动方式也就是运动的样子一样吗?你能描述它们的运动或用手势表示出它们运动时的样子吗?(好)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2、出示课本的主题图。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三、合作探究:

1、你能给这些运动分类吗?小组说说你分类的标准和结果。

2、指名汇报:你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3、结合上面图形的运动,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物体或图形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物体或图形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板书:平移旋转

4、试着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

学生大胆尝试,可以上台给大家展示,并说说这个动作的特点,大家来判断。

5、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例子。与同伴交流。

6、首尾呼应:我们再回到游乐场,看看这些游乐项目的运动分别属于什么运动现象?(课件出示游乐场)

四、达标检测:

练一练1、2题。

五、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特点的理解和区分】

板书:不同:平移方向不变,旋转方向改变。

相同:物体在平移或旋转时,图形大小、形状不变,位置变了。

六、课堂小结:

1、师:老师送给同学们一顶博士帽,希望同学们长大后都能成为一名小博士,用你们学到的知识去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七、布置作业

绩优学案:26页平移和旋转第1题、第2题。

板书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