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2023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实用7篇)

2023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实用7篇)

时间:2023-09-28 06:18:47 作者:XY字客2023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实用7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篇一

科学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科研工作中的特殊表现,是科研工作者应该遵循的特殊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科学道德的标准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在科研工作中,凡是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能把个人科研兴趣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起来,利于人类社会进步的行为,都是符合科学道德的。

学风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良好的学风不但能够促进学生不断进取向上,而且能够抵制不良习气等负面因素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培养与其整体素质的提高。正如在我校,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致善”已经在每一位师生心里深深的扎了根,激励着每一位师生在治学、求学的过程中树立严肃认真、刻苦求实的态度,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时刻保持“营造优良学风从我做起”的意识。

20世纪以来,在我国所有教育和科研单位,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都是颇为关注的热点。一方面,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而另一方面道德诚信缺失、学术造假、科研成果使用不当等问题层出不穷,给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恶劣影响,严重阻碍了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步伐。20xx年,中国科协第七届常务委员会设立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坚持把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作为青年学生重点教育的内容,并先后在全国各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举办了相应的专题报告。20xx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科学道德和良好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校立校之本、发展之魂。因此,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已经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急迫任务。既符合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科技发展计划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解决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关键在于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环节。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障,惩防结合、标本兼治。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篇二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根据周光召主席在中国科协六届五次常委会上关于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调查的要求.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部分委员及有关专家,于2003年9月23日至10月18日,先后在北京、湖北、江苏、上海等地的'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学会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作者:中国科协常委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调研组作者单位:刊名:学会英文刊名:xuehui年,卷(期):2004“”(8)分类号:b82关键词: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篇三

做学问绝不是为了争名利。知识分子是社会良心的引领者,肩负弘扬科学精神的使命。

科学研究是一种修行,不畏艰难险阻,提升品格。当前,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有非常高的地位,也有非常大的责任。做学问要有自信。我自己当前在科研中面临很多困难,听过报告后,我觉得需要鼓起勇气,克服交叉学科研究的困难,静下心来读书,静心做学问,以内在提升为主,做自己有兴趣而又有价值的东西。不能把荣誉作为目标。爱因斯坦说,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错了,是人格。

教育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捍卫科学道德,维护学术尊严。报告中提到,汽车修理工、伊利送奶工成为优秀的.动物克隆专家,我们有理由相信,人人渴望成才,人人都能成才。我国的科研实力和创新实力一天天变强。我们应当珍惜机遇,磨砺品格,不断探索,维护学术尊严,坚定理想信念,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篇四

科学家是指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士,包括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两大类。古往今来,科学家为我们的社会进步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形成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这是科学家身上智慧与技能的集合,是科学家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已经成为社会发展重要而不可获取的无形精神要素。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灵魂。百余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文明与中华传统文化交流激荡中,一代代中国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报国实践,成为科学家精神的塑造者传承者和践行者。他们塑造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彪炳史册。在改革开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科学家精神以其强大感召力薪火相传并焕发出勃勃生机。

当前,一股创新风暴正在中国掀起。从世界最大的无现金交易总量到世界最快的大数据计算速度,从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到世界最先进的高铁网络,中国在许多行业突破了科技瓶颈,中国桥中国路中国港中国车中国楼……一个个重大工程的诞生,编织起人民走向美好的希望版图,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不断激发创新发展活力。

我国已进入了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阶段,在这个关键历史阶段,我们比以往更加强烈地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正如中国科协有关负责人表示的,面临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只要我们以科学家精神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和潜力,就一定能跑出中国发展的“加速度”,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步迈向世界科技强国行列。

为此,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崇尚学术民主,坚守诚信底线,反对浮夸浮躁投机取巧,反对科研领域“圈子”文化,让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不断激发创新发展活力,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这是推进新时代创新的重大课题。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篇五

与往年不同的是,首都高校2011届研究生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课,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的。为他们授课的是知名院士。10月13日,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邀请师昌绪、袁隆平、杨乐等著名学者以自身经历,向2011年新入学的5700多名研究生新生宣讲如何遵循科学道德和科学规范。

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据中国科协调查,有近四成的科技工作者对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缺乏了解,近半数没有系统学习过科研规范知识。超过五成的研究生认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是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最严重的群体,相当数量的研究生对学术不端行为持宽容态度,科研诚信意识淡薄。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仅仅依靠外界监督、制定惩罚措施是不够的。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希认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应是科技界、教育界的一项共同使命和长期任务,应把科技与教育的作用形成合力,从源头抓起,在新入学的研究生中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系统宣讲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深刻揭示学术不端和不当行为的巨大危害,引导他们走好学术生涯第一步。

2011年9月,中国科协、教育部成立了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并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通知》。11月份,中国科协与教育部组织编写了《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参考大纲(试用本)》,收录了53个鲜活案例,目前已印制1.5万册,发送各省、区、市科协和教育厅(教委)以及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

师德楷模,身体力行宣讲科学道德

“中国科协与教育部联合发起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就是希望通过宣讲活动正确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在校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旗帜鲜明地揭露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大会致辞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德学双馨的楷模,已经91岁高龄的师昌绪老先生,亲手撰写发言稿,用钢笔把发言稿改了一遍又一遍,他的每一场报告会都被青年学子围得水泄不通。

作为宣讲专家组的成员之一,杨乐院士把这一工作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夫人身患重病,急需自己在身边照顾,但在每次接到地方的宣讲邀请时,他都会按时出现在宣讲报告会的现场。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田昭武和田中群院士是有名的“父子院士”。田昭武教授为了给福建高校作好第一场报告,反复修改完善讲稿,还请田中群院士提出意见,看他的报告能否被青年学子接受。

著名科学家杜祥琬、叶叔华、杨福家、杨叔子、黄伯云、欧阳自远等,纷纷在百忙中挤出宝贵的时间,积极参与宣讲教育,精心准备宣讲报告。

截至2011年12月份,宣讲教育活动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近700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5万名研究生新生已接受了科学道德宣讲教育。全国高校56个研究生院也全部开展了宣讲教育。参加宣讲教育活动的院士和著名专家达100多位。

学风建设,力争常态化、多样化、制度化

治理学术不端,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是个很好的“抓手”。

辽宁省选择沈阳、大连和锦州地区部分高校作为教育示范基地,主要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方面的理论研究,对全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人进行培训,研究创新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贵州除安排集中宣讲外,还安排8场覆盖相关高校的宣讲活动。

作为宣讲活动的重点,高校和地方科研院所也积极行动起来。南开大学积极承办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国际论坛,并邀请杜祥琬院士等中国科协科学道德与权益专委会委员们面向1500多名新入学研究生举办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专题报告会,周边高校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纷纷赶到现场聆听科学家现身说法,反响极其热烈,师生们普遍反映受到心灵的震撼和启迪。

11月30日上午,首届山东省十大名医表彰大会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济南市南郊宾馆举行,恰逢济南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一位研究生新生听完报告会感慨:“能这么近距离的聆听知名专家教授的教诲、感受他们治学的魅力、使自己在今后科研中少走弯路,冒再大雪过来也值。”

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新生听完报告会后深有感触:“做科研就像和尚打禅一样,要耐得住寂寞。在做一个课题的过程中,可能很久出不了文章,或者出不了什么科研结果,但是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科研方向。”

中国科协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下一步,中国科协将与教育部联合推动以下工作:一是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二是推动建立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常态化、多样化、制度化的有效机制,并真正成为研究生培养的一个必须的重要环节。三是逐步扩大宣讲教育范围。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篇六

“中国科协与教育部联合发起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就是希望通过宣讲活动正确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在校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旗帜鲜明地揭露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大会致辞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德学双馨的楷模,已经91岁高龄的师昌绪老先生,亲手撰写发言稿,用钢笔把发言稿改了一遍又一遍,他的每一场报告会都被青年学子围得水泄不通。

作为宣讲专家组的成员之一,杨乐院士把这一工作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夫人身患重病,急需自己在身边照顾,但在每次接到地方的宣讲邀请时,他都会按时出现在宣讲报告会的现场。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田昭武和田中群院士是有名的“父子院士”。田昭武教授为了给福建高校作好第一场报告,反复修改完善讲稿,还请田中群院士提出意见,看他的报告能否被青年学子接受。

著名科学家杜祥琬、叶叔华、杨福家、杨叔子、黄伯云、欧阳自远等,纷纷在百忙中挤出宝贵的时间,积极参与宣讲教育,精心准备宣讲报告。

截至20_年12月份,宣讲教育活动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近700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5万名研究生新生已接受了科学道德宣讲教育。全国高校56个研究生院也全部开展了宣讲教育。参加宣讲教育活动的院士和著名专家达100多位。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心得体会范文5

翻开历史的长篇,畅游在知识的殿堂之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攀登科学的高峰,离不开一根探路的手杖,而学风就犹如这根手杖,他时刻指点着我们,以至我们不会误入歧途;遨游于知识的海洋,需要一枚导航的航标,指引我们前进,以至我们不会在茫茫的大海之中迷失方向。

作为大学生这个巨大的知识型团体,做好学风建设,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其中就很好地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使有才能的人发挥得游刃有余,才能使我们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相信优良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风气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尤其重要。所以说在大学生这个巨大的群体中,做好学风建设尤其的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学风建设的对象是,大学生这个成年的“非社会人”。这个群有着它独特之处。学风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建设起来的,我们必须让大家一起参与到其中。然而要让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不是那么得容易的。我们首先得让大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正如“如果人生中没有目标,那就和航海中没有了罗盘一样”。确实。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干什么,那还有谁能够明白呢?然而,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很多就是这种没有明确目标的。为什么中国学生没有创新,不是因为没有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咱国人盲从、茫然的结果所致。如果大家都有自己的理想,目标。那这种现象我想是能够避免的。当然这还跟咱们中国人的从众心态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我们在进行学风建设的时候,首先要使大家都有一个目标、理想、规划。如果我们都按着上面的步骤做好自己的大学规划,我想我们的大学生活将会是另样的景象吧。还记得我们很小的时候,老师就问我们:“长大了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啊?”。你会充满豪情地回答老师:“我想当医生、当工程师、当老师……”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现我们离自己的目标是越来越远,于是我们开始降低我们的目标,一降再降,最后也就没有了目标了,一片茫然。于是就:和尚撞钟——得过且过了。

如果一个集体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有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可以说这个集体是一个优秀的集体。它必将给所有的集体成员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当然要像一开始就有这么好的集体,我想可能性是比较小的。然而,一个集体中有几个学风纯正的成员是应该能够找得到的。学风建设中我们就要以这些人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利用他们的榜样作用是整个集体的学风提升几个台阶。为什么会有“嫉妒”一词,原因就在于有比你优秀的人存在。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潜在的能力,那就是不服输的精神。当身边的人比自己强的时候,我们就会思考,既然他(她)都能够做出如此好的成绩,那我呢?我们会不断地反问自己,问多了,我们就得出了答案那就是:我也能行!于是我们开始努力,奋斗。我想在一个集体中都能有这种良好的上进心,那么这个集体迟早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团体。这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你推我,我推你,不断的前进,最后取得理想的成绩。

学风建设要着力在“勤”上下功夫。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对于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警示意义。学习、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实践在深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惟有勤奋学习、不断学习,使学习成为常态,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做好各项工作。加强学风建设要在“学”上动脑筋。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勤”是基础,“好”是关键,“学”是核心,“用”是目的。想不想学、能不能学、会不会学是检验领导干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尺。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学习热情很高,工作干劲很足,但是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有时候事与愿违,甚至吃力不讨好,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理论学习不够、政策理解不深、实践经验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密切联系实际、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效、丰富实践经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加强学风建设要在“用”上做文章。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习的成果最终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作为领导干部,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始终把学习的着力点放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学用相长上。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心得体会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篇七

学风建设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

就其存在而言,学风弥漫于无形,却可观察与有形;就其作用而言,学风不仅影响到当前的教学效果,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学恒长远能否成才都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所学校的学风是其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重要标识。学风是学习者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具体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持有什么样的个人动机和求知目的,取决于其追求什么样的生活目标,信奉什么样的精神信仰,从上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憧憬什么样的社会前景。学风所表现的精神倾向无疑与人才培养目标中最核心的起主导作用的部分紧密相连。

学风是学习者治学态度的具体体现。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无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日常学习中能否以滴水穿石的恒心,深入钻研,寻根究底?还是急功近利,浅尝辄止?在前人的学说和成果面前能否以破旧立新的勇气大胆质疑,寻求突破?还是恪守旧说,亦步亦趋?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能否保持赤子之心,不骄不躁,谦虚诚实?还是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在学习中能否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博采众长,切磋砥砺?还是自高自大,文人相轻?这一切不仅反映出学习者人格的劣势、志向的远近,更关系到能否最终成长为国家和民族的科技精英。

学风是学习者治学方法的具体体现。学习者有无科学合理的治学方法?是在深刻理解基础上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还是寻章摘句,引经据典,一知半解?是以创新为旨,注重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是拘泥于细枝末节的精确,热衷于术语、化淤的新奇?是局限于抽象理论体系的把握,还是既注重于理论逻辑体系的构建,又致力于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这不仅反映出学习者科学素养的高下、学术造诣的深浅,更关系到其创造能力的大小和创新活动中的后发力。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效工程。学风是学习者的世界观、方法论及相关心理素质发展到一定成熟阶段或者已经表现出稳定趋向是形成的。其发展过程虽然会有突变和飞跃,但更多是渐进、累积的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优良学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精心培育,来不得一时一事的松懈;而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就可以使学习者获得根本性、方向性和长效性的做学问、做事、做人的精神指导和实践途径,是其受益终身。

学风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学风是师生在治学目的、态度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的传统特色和显著的共性特征的精神倾向、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表现为一种可以强烈感受个人心理形成的积极影响,造成一种相互激励、互相促进的强烈气氛;可以利用精神力量的渗透、感染作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润物无声的熏陶;可以凭借群体行为对个体的约束、规范作用,收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效果。这种小环境的积极影响,可以使学校各种教育活动功能放大,因此,学风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大学学风是大学最高理想和信念体现,是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动力源泉。随着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大学不仅使教学、科研中心,也日益成为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中心。因此,大学学风不仅是社会风气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社会文化的重要因素。建设优良的学风,不仅可以讲话校园空气,还会作为推动社会先进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对社会风气的改善产生积极影响。

综上,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任务,应该长期不懈地高度重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