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小班数学比高矮教案(实用5篇)

最新小班数学比高矮教案(实用5篇)

时间:2023-09-26 18:52:34 作者:MJ笔神最新小班数学比高矮教案(实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班数学比高矮教案篇一

1、引导幼儿比较两种物体的高矮,感知物体的高矮的相对性。

2、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引入主题(音乐高人走和矮人走)“天气渐渐的冷了,让我们先来做个热身运动,跟着音乐一起来走路,好吗?”

(幼儿学习高人走和矮人走,体验高矮)

1、感知相对性米老鼠高还是矮?

小结: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观察图片提问:小猴说:‘长颈鹿,我比你高!’你同意吗?为什么?

小猴和长颈鹿应该怎样才能比出高低?

提问:两只木桶谁高谁低?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来?

师小结:物体放近一些,才能比出高矮。

1、观察图片有两个好朋友,听你们的话,靠近一些比高矮,谁高谁矮?应该怎样比?

小结:站在同样高的地方才能真正的比出高矮

2、音乐游戏:找朋友比高矮(幼儿跟着音乐找一个朋友比较高矮)

(1)“小朋友想不想也找一个自己的好朋友用正确的方法比比高矮呢?”

“有哪两个小朋友愿意先上来比一比?”“我们家帮助他们比比看,谁高谁矮?”

“xx小朋友,你是不是比他高?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引导幼儿说出:我比你高和我比你矮的句子。)

(2)“马上我们就跟着音乐一起来找一个好朋友比比高矮,当音乐停时,我们就说“比一比,谁是高来谁是矮”然后好朋友之间相互说一说谁高谁矮,好吗?”

(4)幼儿讨论:两人必须站直了;我们可以先比一比肩膀,或者比一比鼻子。

(5)幼儿根据讨论经验再次与朋友比高矮。

3、设置情境,学习3以内正确的排序方法。

(2)幼儿操作。介绍自己的经验。

(3)幼儿讨论三个物体如何比高矮:1、先找出最高的取出,在将剩下的两个比,找出最矮的,就能找出谁最高谁最矮;先找出最矮的取出,在将剩下的两个比,找出最高的,就能找出谁最高谁最矮。

(4)幼儿再次操作,能力强的幼儿四个动物比高矮。

四、活动的延伸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正确的方法比较高矮,老师这儿还有许多动物宝宝也想比比高矮,你们愿意帮忙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幼儿到区域中进行操作)

小班数学比高矮教案篇二

1.掌握比较物体高矮的正确方法。

2.能用三个高矮不同的物体进行排序。

3.愉快参与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

人物卡三张;《幼儿画册》(第三册p7)

1.导入。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比一比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

2.比高矮——比高矮的正确方法。

(1)教师和幼儿比高矮。

教师站在地上立正,幼儿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谁高谁矮?(学说老师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师矮)

(2)幼儿与幼儿比高矮。

一幼儿站在地上立正,另一幼儿站在小椅子上立正。提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引导讨论:小朋友,你怎么想?

两个人比高矮,哪种方法是公平、正确的?哪种方法是不公平、不正确的?

(3)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

3.排序

(1)三人比高矮。

爸爸、妈妈、小明三个比一比,谁最高?谁最矮?(学说爸爸最高,小明最矮。)拓展----师幼三人比高矮;人、物比高矮。

(2)三个排序。

爸爸、妈妈、小明要像小朋友一样排队,个子矮的排前面,个子高的排后面。排在哪儿呢?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

4.幼儿做相关练习。

(1)请幼儿翻开《幼儿画册》,仔细观察图上小动物的`高矮,然后看清排列的标记,从不干胶纸上揭下小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2)鼓励幼儿相互检查,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小班数学比高矮教案篇三

学习用目测比较的方法区分两个物体的高矮。

活动重点

能正确区分高矮。

活动难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

活动准备

图片、操作卡、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初步了解比较高矮的方法

小猪和小猴是邻居也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俩为一件小事吵了起来。

二、操作卡片,进一步学习比较高矮

请小朋友帮小猪和小猴比一比他们的房子、树等物体,是谁的高,谁的矮,给高的物体涂上喜欢的颜色。

三、亲自体验,学会比较高矮

幼儿分成三人一组,两个人比高矮,一个人做裁判,说说谁高谁矮。

四、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怎样比较物体的高矮,可高矮不是绝对的,会随比较对象的不一样而改变,我们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你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实践成果:这节活动应用了专家所讲的观察认识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故事情境中探究、观察、自己动手尝试,从而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初步感受到了比较高矮要把物体放在同一水平位置上,上完后觉得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完成了目标。也用实践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效果。

小班数学比高矮教案篇四

1、学会描述自己身体及他人身体的特征。

2、培养学生关注身体健康的意识。

使学生了解引起胖瘦与高矮的的原因,及掌握正确的生活习惯。

引起胖瘦与高矮的原因。

展示巨人姚明、笑星潘长江图片。

集体回答图片中的人物名字及身高,引出疑问:“人为什么会有高矮的区别呢?”

分组讨论,各组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正确的原因。

1、遗传因素:人的身高是受种族、性别、遗传的影响。

2、体育锻炼:体育活动有利于加快血液循环,促进骨骼的生长。

3、营养水平:营养不能满足骨骼生长需要时,身长增长的速度就会减慢。与骨骼生长关系密切的营养素有维生素d、钙和磷。碘和锌不足,也会造成孩子个子矮。

4、生活环境、社会文化、气候条件:我国北方的孩子比南方的孩子要高些。

出示那些在非洲国家里骨瘦如柴的人图片。思考问题,并大胆举手发言。

引出疑问:

1、“引起胖瘦的原因是什么?”

2、“肥胖与偏瘦对身体有什么危害?”

分组讨论,各组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正确的原因。

(一)引起肥胖的原因:

1、遗传:父母一方肥胖,其子女发胖的机率为40%;父母双方肥胖,其子女发胖的机率为70%。

2、饮食:摄入热量过多,活动量不足,脂肪大量堆积。

3、运动量不足:户外活动少,缺乏身体锻炼,导致能量供给与消耗的失衡,常会引起肥胖。

(二)引起偏瘦的原因:

1、脾胃不和,消化不良,腹部胀满,没有食欲。

2、慢性疾病,如贫血、呕吐、腹泻、寄生虫病等,吃下事物不吸收。

3、偏食、挑食、厌食,不按时进食,吃零食。

4、户外活动少,缺乏身体锻炼。

启发胖学生和瘦学生谈胖瘦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和体育锻炼带来的不便。

1、控制饮食。在膳食均衡的情况下,适当减少主食,多吃水果和蔬菜。

2、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如长跑、跳绳等,只要坚持,一定会有效果。

1、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病,做到预防为主。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吃饭,不挑食,不偏食,不厌食。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体质。

4、师提问:你们觉得该如何控制自己的体形?学生举手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注意饮食习惯;积极预防治疗疾病

1、抢答:自己学到的知识有哪些?

2、启发:让学生坚持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3、教师集体点评,小组互评。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六篇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三篇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六篇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八篇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合集五篇

小班数学比高矮教案篇五

1.体验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排列顺序。

2.大胆地用语言表述排列的结果。

1。三个高矮明显的小动物,爸爸妈妈和我照片几张。

2。《幼儿画册》(第三册p7)。

(一)与幼儿谈话,引入活动。

师:用小客人方式导入,(出示小客人)引起幼儿注意。

(二)游戏:比高矮。

1.把三个小动物排在同一个地方,让幼儿看一看,比一比,三个小动物中谁最高?谁最矮?引导幼儿学说“高的、矮的、最矮的”。

2.请两位小朋友和老师进行比较,三人谁最高?谁最矮?引导幼儿学说“高的、矮的、最矮的”。

3.请三位小朋友比较高矮,按照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顺序给三个人排队。

4.请小朋友站起来和旁边小朋友再次比高矮。

5.出示照片,让幼儿区分高矮。

(三)幼儿做相关练习。

1.请幼儿翻开《幼儿画册》,仔细观察图中小动物的高矮,然后看清排列的标记,从不干胶纸上揭下小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2.鼓励幼儿相互检查,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

提供四种高矮不一的物体,鼓励幼儿比一比,说一说。

今天的活动我将活动准备1中请爸爸妈妈来园改为老师、小朋友,另外再准备三个高矮不同的小动物玩具和几张三口之家的照片。之所以这样我主要是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择贴近日常生活中幼儿喜爱的小动物、老师、小朋友、爸爸妈妈的照片,这些教具取材方面,而且又直观形象。活动开始用小客人的方式吸引了幼儿,让幼儿自己区分三个娃娃中谁最高,谁最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又选择了有明显差异的两位小朋友和老师来比一比,谁最高,谁最矮。再让小朋友站起来,和旁边小朋友比一比,谁高谁矮。最后让幼儿进行操作,完成小动物高矮贴纸练习,整个活动中给幼儿创设了亲自体验的机会,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总之,用直观的实物教具比用图片观察的方法幼儿兴趣更高,教学效果更好。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