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促进法心得体会(通用5篇)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促进法心得体会(通用5篇)

时间:2023-09-26 11:01:01 作者:笔舞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促进法心得体会(通用5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促进法心得体会篇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已于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在本法中明确了父母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和法律责任;尤其是家庭教育的九种方法和六项内容更是直观具体,可供渴望成为合格家长的我们学习品味。

我们都渴望成为成功的家长,而每一个成功孩子都离不开身边合格的家长。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学习。学习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是我们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不是无师自通的。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和我们的社会地位,经济水平、文化修养虽有关系,但是并不是说自身成功的家长就一定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成为家长并不难,当我们有了孩子后,就很自然地成了爸爸、妈妈。现在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都会在孩子身体、生理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让孩子出生更顺利一点,营养更丰富一点,长得更健康一点。但是除了这种生理、身体方面的养育之外,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也同样重要。

孩子出生以后,我们是他面临的第一位教育者,上了学校才是老师。从孩子成长的过程来看,家庭的教育是基础性的,因为孩子个性的形成在更大程度上受着家庭方面的影响。有问题的孩子往往存在某种个性缺陷,个性缺陷的形成一般来说是在上学之前,是在家中形成的。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教育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个性的形成,而个性是每个人在社会立足中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讲,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那我们怎么判断自己是否是合格的家长?只有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过头来看,才会发现我们在教育上的缺陷。我们的重心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还是纠正不良习惯呢?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给了孩子带来各种不良的影响,使得孩子走了许许多多的弯路,而任何弯路都会影响孩子的顺利成长,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中留下一些痕迹。如果我们能够提前学习,认识到这点问题,那对孩子成长带来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并不是天生合格的教育家,所以我们要提前学习。认真学习,用自己所学所得伴随孩子共同成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促进法心得体会篇二

细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后,对于注重家庭的家教、家风,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等这些内容深有感触,这些都是成就一个健康幸福和谐的家庭不可或缺的。

两千多年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及的礼是我们一直尊崇的文化。礼,从古存留至今,是一种摸不到看得到的文化,时刻穿行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之中,对我们的生活文化方方面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它来自于我们的家教、家风(家长在生活点滴中的言传身教,相互影响)。作为家长,深刻体会到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婴幼儿还是成长为与我们同高的青年,我们家长肩负的不仅仅是责任,更多的是善意健康的关爱,耳濡目染的陪伴、积极阳光科学的引导。从拥有孩子的那一刻起,她在生理与心理上成长同时,作为家长的我们也在跟她一起继续成长。

幼年的陪伴篇

健康快乐的幼年学习难但也很快乐。当她的世界里没有电视没有手机的时候,我们陪着她去自然界溜达,去展览馆看看孩子的各种作品。幼小的她开心活泼,觉得这世界真精彩,回到家可以把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动物颜色鲜艳可爱,用词天真有趣,有时突然蹦出来的话还颇有道理,而这些不是什么专业班里学到的,这是她感知的世界。学前带着她去参加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也是兴趣满满的很认真很投入,既是玩耍也是认知。渐渐的,在这些积极阳光的环境中,她以自己的方式去感知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去感知与小伙伴的团结友爱,感知健康会带来什么,懂得尊老爱幼、尊师重道,讲文明爱礼貌。孩子更是从这些点点滴滴中,逐渐感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很自豪很幸运。陪伴与引导,是让我们家长拥有一次难能可贵的成长机会。

成长学习篇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背着小书包快乐的走入多元化的小学、跨进深层紧密的中学生活、来到了紧张高效的高中阶段,各种学习锻炼循序渐进依次排来,某些时候是一字排开同步进行。在这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不停变化的特点,孩子的生理心理在不停的变化,从天真活泼的慢生活逐渐进入到有序紧凑的学习锻炼环节,虽然学校努力在各个层面上为孩子做好了各种衔接,但在家长看来孩子难免有些不如意的地方,如没能及时跟上,没能稳定进步等等。例如当遇到个别问题,放学回家先玩一会儿开会小差没能及时完成作业,或是作业质量不高,这时焦躁担忧、严训厉词就会是我们大多家长避免不了的状态,然而之后很多时候的效果似乎并不理想,与孩子彼此间的关系反而更紧张,无奈之下跟老师积极沟通之后,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与孩子同处于一种尊重信任平等的环境下交流彼此的想法时,似乎问题没有那么严重了,反而之后的进步与良好的心情站在了同一水平线上,这让我们家长深感对孩子充分的理解、积极的鼓励、平等与信任是多么的重要。

今天国家关于家庭教育政策的出台,让我们这些想成为好家长有时又有些许迷茫时能得到明示,向着更努力、更科学、更健康的方式去关爱我们的下一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促进法心得体会篇三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成长中学习的榜样,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树立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孩子是一张白纸,干净、纯洁,可以任意在上面涂抹颜色。教育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至关重要。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循循教导,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通过父母认识世界,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探索未知的道路。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学习也成了我们的必修课。当孩子还没有深刻理解学习的重要性时,家长应该通过自己的言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某个美好的清晨,捧一本好书,带着孩子读起来;或某个舒适的下午,执一支毛笔,带着孩子练字;或某个静谧的夜晚,和孩子一起做科学小发明。相信只要父母身体力行,一定会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

学会与孩子沟通

孩子具有很强的自尊心,有时候一句责备的话能让他难受很长时间。相反多鼓励他,会让孩子干劲十足。比如孩子帮家长做家务,家长就要夸一夸孩子,说:“你真棒!真勤快!”。这样孩子会非常高兴,还有可能去接着帮忙拖地了。再比如,孩子做错了事,我们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耐心询问原因。有时候角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同。所以,我们应学会与孩子沟通,和孩子做朋友。

教育孩子凡事要从点滴做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成功和荣誉的背后,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要教育孩子从一点一滴做起。比如语文,不放过一个错别字,不漏掉一句古诗词;数学,不放过一个小数点,不漏掉一道错题等。例如自己的书桌,自己收拾整齐;自己的房间,时常打扫干净。在点滴之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以后的人生也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带有中国特色的法律,这部法律更多注重的是去解决父母如何引导孩子的问题。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家庭教育做好,与学校、社会相互促进,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才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促进法心得体会篇四

今天参加了由莱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徐晓彤老师讲解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讲座。讲座分享讲解的内容和法为我以后教育孩提供了切实的帮助和向指引。作为父母受益匪浅,感受颇深。让我们再一次审视、反思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去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养育我们的孩子。现在,我就和家谈谈平时的想法和做法,共勉之。

奥地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幸运的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都在治愈童年。”好的家风离不开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孩树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起点,母应该把孩看作平等的,有独个性的,尊重孩的个性发展,找到适合孩的成长规律,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孩。

去练字的时候经常有人问我:“你儿子的字写这么好,到底是怎么学的?我的第一反应是,没怎么学啊,就是跟着老师的例子写,慢慢的就写出来了。”这其实某种程度上是被美化和篡改过的回忆,并非刻意,而属本能。当我静下心回想过去,甚至去翻翻我给儿子保留的物品,一路走来从数字都写不对,到可以成篇写的有模有样的本子,盘点与他一起练字相互“找茬”的批改印记,再重温下与他历任老师的各种沟通聊天记录——便会知道,每一点进步都来之不易。等一切步入正轨时很多事情都成了理所当然,就渐渐被忘却了。

孩子养到第二轮,我越来越体会到:养育中容易操作、效果立竿见影但是最短效的就是吼叫和强制,而未必能马上看到效果,却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不要陷入纠结和较真。但这不意味放手不管,我和爸爸都不是放养型的父母,但是我们也不会用“正确的标准育儿知识”来禁锢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遵循自然成长规律,不能违背规律,一切要从眼前你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

在孩子习得“努力”这种韧劲的过程中,父母必要的陪伴、督促、引导永远不能少。“怎样了解孩子的需求,协助他去解决问题”就像讲座里讲解的,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可能需要几代父母的共同努力!我们也初为父母,要学习的真的有太多!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孩子的成长期是不可逆的,其中每一步,每一个日日夜夜,都是值得珍惜的!

我一直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不是每一个父母都能做到全职陪伴,但是只要能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我们都能帮助他们做最好的自己。若干年后,当孩子们成年了,希望他们无论何时想到自己的父母时都能感到温暖。同样也希望我们的孩子以后都可以拥有: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促进法心得体会篇五

今天听了《家庭教育促进法》专题讲座,心中颇有感触,在此谈谈自己的收获与心得体会。

一个人从牙牙学语到成为国之栋梁,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这期间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协同与配合。正如罗教授在讲座中说到那样:家庭教育,重点在于“成人”教育,主要帮助孩子修身立德;学校教育,重点在于“成才”教育,主要帮助孩子求知和明智;而我们的社会教育,主要是“成事”教育,它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以此来促进孩子学会合作和竞争。这三类教育,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那么,教育的主体应该是谁呢?当然,还是家庭。家庭是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需要承担起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因此,教育好孩子对家长来说责无旁贷,这是不能偷懒、也不能假手于任何人的功课。

教育这门功课责任重大、影响深远,为了做好这门功课,家长有许多事要去做。

第一,家长需要为孩子构建文明和谐的家庭关系。一个和谐的家庭关系会让孩子身心愉悦,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关怀,会让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会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去尝试、突破,会让孩子专注于自身的成长。相反,一个不和谐的家庭,会让孩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会让孩子不敢说话,会让孩子不敢放手做事,会让他们干什么都畏畏缩缩。所以,家长有责任为孩子构建一个文明和谐的家庭。这就要求家长要学会包容、学会理解,遇事要共同承担,而不是指责。当孩子遇到困难、问题或者出错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批评辱骂孩子,而是和孩子一起去分析问题、引导或帮助孩子去解决问题。网络上有一句话说得好: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去打败困难,而不是和困难一起去打败孩子。

第二,父母要时刻学习。如今,社会高速发展,教育已不像几十年前那样简单。父母应该多多学习相关教育学及心理学知识,掌握孩子身心发展的一些规律,正确引导孩子。父母更应该做好孩子的榜样,父母须做到言行一致,想要孩子达到某个目标,父母首先应该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告诉我们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正如一篇文章中说到:父亲的格局,决定孩子能飞多高;母亲的修养,决定孩子能飞多远。家庭教育,离不开父母的配合,正如讲座中罗教授所说,父亲或母亲任何一方都不能缺席孩子的成长。父母对于孩子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监督孩子完成书面作业、督促孩子按时作息。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当然,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应该给孩子安排一些适宜的、简单的家务,增强他们的生活技能。另外,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多阅读,不沉迷于网络。

社会上有一些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这是不恰当的。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要先成“人”再成“才”,最后成“事”。另外,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个性,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要给予其参与相关家庭事务和发表意见的权利,要多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有包容心。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少年!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知识要一样一样地学,我们家长不可能一步登天,孩子也不可能一步成才。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一点也马虎不得。一个道德品质好、身体素质高、生活技能高的孩子,成才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当家长做好了前面的功课,剩下的就是欣赏与等待。作为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慢养孩子、静待花开。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