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简单的时间计算评课稿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模板5篇)

简单的时间计算评课稿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模板5篇)

时间:2023-09-26 03:27:31 作者:XY字客简单的时间计算评课稿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模板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简单的时间计算评课稿篇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简单计算”。本节课学习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借助直观操作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目的也是为了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例1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算式,通过用圆形纸片直观表示两个加数,利用分数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例2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减法。直接出示同分母分数的减法算式,通过动作直观说明计算的道理,便于学生掌握算法。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1、通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多数学生都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也能解释清楚算理,部分学生却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济源市要帮助学生明白算理。

2、本节课需要借助实物的演示才能理解算理,所以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计算方法的机会,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想一想”,再在组内说一说,然后通过练习题,找找规律,最后看看学生自己有什么发现。由于学生有了动手操作的经历,所以很快就理解了例题的算理,因为学生对算理理解的比较充分,所以本节课的巩固练习正确率较高,整节课学生学得比较轻松。

3、存在的不足:

(2)练习中的题目,增加一些情景题,或许会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消除学习的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4、今后努力的方向:

(1)更加深刻的分析教材,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明确教学重点。

(2)设计好教学流程,关注学生,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还有备学生。

(3)在教学中,注重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

(4)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简单的时间计算评课稿篇二

前面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并学习了分数大小的比较,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但是在比较分数大小的题目上出现错误的学生较多。分析原因,我觉得是学生对分数大小的直观经验不足。如果强迫其用总结的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来判断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把学生培养成“做题工具”。

挖掘教材潜藏的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挖掘教材潜藏的教学资源,利用学生会提出的3个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达到本节课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积累直观经验为抽象思维打好基础。在活动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多留给学生一些感受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永保学习兴趣,这样就可预设到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表达能力也会更完整。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很自然的提出3个不同类型的问题,这3个问题涉及3个知识点。围绕这3个问题的解决完成了本节课重难点的教学。由于第1个问题的探究铺垫,使学生在解决第2、3个问题时能轻松完成,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品尝到了自主获得成功的快乐。

2、在得出“同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时,我有意放慢脚步,让学生观察算式中两个分数的异同。这样做既让学生明白只有“同分母分数相加”才可以这样计算,同时也在有意渗透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结论的一般方法,还在为学生将来学习异分母分数相加的探究策略打基础。

3、在教学难点“1减几分之几”时,在问题情境中学生很自然而然的用《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x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 算出剩下的,在此时我点拨《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 就是所分的那个整体。我们常常把这个整体表示为“1”。紧接着我又利用教具举例,学生很轻松的说出了了整数“1”和分数的关系,并且明白了在“1减几分之几”时怎样计算。

1、不足之处也有很多。如:语言不够严密。在探究“同分母分数相”时,我是用“猜想-验证-证实结论”的方法来进行的。在应该是猜想的时候,自己却直接得出了结论。尽管后来也用例子进行了验证,但总归掩饰不住得出结论的鲁莽。

2、放手不够。为了让学生很顺利的理解算理,我在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之前已经加深了学生对“每一份都是《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 ”的训练。所以在学生看到两份说成《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 时,已是顺利成章。而自己还在追问,后来再复述“每份是这个西瓜的《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 ,2份就是《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 ”。这样的后果是既浪费了时间,还容易造成学生的精神松弛,注意力分散。

通过本次教学使我觉得,自己在备课上还不够细致,课堂语言还需锤炼。今后在使用教材上要再大胆一些,备课时吃透课标,结合地域特点、风土人情,学生的学情、兴趣,优化整合教材;在教学中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优质课堂。

简单的时间计算评课稿篇三

《分数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9页~100页的教学内容。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计算1减去一个分数的计算题,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现就本课教学有如下反思:

1、 充分利用主题图,教师启发得当,学生学得较好。

教师示主题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分别提出:1、猪八戒一共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2、猪八戒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3、这个西瓜还剩几分之几?这就为学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引出了课题和内容,致使后面的教学顺利进行。我也就是利用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活动。

2、把握起点,合理定位在这堂课中,我把目标定位在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上,努力实践着“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这些孩子刚学了两节课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能凭直觉算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但对于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还不是很明确。所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算理,如:在计算2/8+1/8=3/8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2/8是2个1/8,1/8是1个1/8,合起来是3个1/8。当算出2/8+1/8=3/8时,要求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呢?老师又进一步让学生通过看图、实物演示来明白这样计算道理,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验、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学习完分数的加法后,可以直接教学例2,利用学生提出的“猪八戒第一次比第二次多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进行例2的教学,这样处理显得比较自然,也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学生说算理,总结计算方法,比较容易掌握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形象直观,容易理解,降低认知难度。整堂课从直观到算式,再从算式到用直观来解释。力求把看似简单的课上出数学味。

简单的时间计算评课稿篇四

在学习完分数的加法后,还可以直接教学例3,这样处理显得比较自然。具体环节如下:

1减几分之几。

1.师:刚才大家已经算出哥哥、妹妹共吃了这块蛋糕的'八分之三,那么这块蛋糕还剩几分之几,怎样列式?(让学生明确一个蛋糕该用多少来表示)

2.思考并讨论:怎样计算?

3.汇报交流:

(1)让学生说出“1”在这里表示什么,应看作几分之几来计算。

(2)思考:八分之八—八分之三=?学生可能说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块,还剩5块,也就是八分之五。也可能说出,8个八分之一减去3个八分之一是5个八分之一也就是八分之五。

剩下的八分之五你打算怎样处理?能编出一道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在1减几分之几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明确了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算理,这一部分可以作为练习来处理。

简单的时间计算评课稿篇五

在上了这个单元的内容后,这两个方面需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1、首先是解决问题中的书写问题。如: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应该怎样列式呢?我问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答案: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因为如果写成11:20+25分=11:45的话就是时刻加时间等于时刻,这就不对了,而写成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话,就是时间加时间等于时间,但是11时45分又可以看成是11:45,因此这样的书写比较合理。

+10分=70分,70分-45分=25分,25分加1时等于1时25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边做边说,练习几次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还不错。

除此之外,我还向学生渗透:相同单位才能直接计算,单位不同要先换单位;如果哪一位不够减,就从高级单位退一,再换成这一级单位:如1时换成60分,如果是退1米换成10分米,退1元换成10角等。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