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条据书信>最新我设计的一本书教学反思总结 一本书一些事儿教学反思(大全5篇)

最新我设计的一本书教学反思总结 一本书一些事儿教学反思(大全5篇)

时间:2023-09-26 03:26:48 作者:文轩最新我设计的一本书教学反思总结 一本书一些事儿教学反思(大全5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我设计的一本书教学反思总结篇一

设计意图:

孩子上中班以后,除了人人皆知的要开始换牙外,牙齿上还有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发生——长出人生第一颗智齿(长出来就是恒牙),俗称“六龄齿”。其位置是从牙齿中间开始往两边数第六颗,终身不换。牙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最显而易见的就是“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棒!”所以,这时让幼儿发现牙齿的一些“事儿”,认识牙齿的重要:一颗都不能少,萌生保护牙齿的意识,学会简单实用的保护方法。保护牙齿从源头开始,幼儿终身受益,教师义不容辞。

活动目标:

1、发现牙齿吃东西的秘密,认识切牙、磨牙,体会牙齿的重要性。

2、萌生保护牙齿的意识,会简单实用的保护方法,并形成习惯。

3、喜欢上身体探究,继续发现之旅。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一张菜刀图片、一个石磨实物、幼儿人手一份熟花生米和一块梨子、一张张开的牙齿图片、一些浸泡过的花生米。

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身体的一些器官,并知道其作用。

活动过程:

一、说说,发现身体的能量之源——牙齿。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身体上的哪个器官?为什么?

(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各抒己见)

环节自评:从泛泛而谈到导入正题,引起幼儿对天天使用却又被他们忽视的牙齿的重视。借猜老师的想法,打开幼儿思维的大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吃吃,初步发现牙齿吃东西时的秘密——分工合作,切、磨。

1、初步认识牙齿。

师:刚才你们讲了那么多喜欢牙齿的理由,牙齿长什么样呢?天天在嘴巴里,看得还真不多,今天让我们仔细瞧瞧吧。

环节自评:此处的初步认识牙齿环节,过渡自然而又异常重要。因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他们基本上都是从颜色和形状上认识牙齿,而这两个认识维度,恰巧为后面的环节奠定基础:形状,区分切牙与磨牙;颜色,找出龋齿。

2、发现牙齿吃东西的秘密。

(2)师:什么形状的牙齿咬,什么形状的牙齿嚼呢?(幼儿说出猜想)

(3)师:小朋友们刚才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吃东西体会一下吧。(幼儿现场体验——吃花生米、吃梨子,细细体会牙齿是如何吃东西的,后说出自己的发现)

幼:前面长长、高高的牙齿把食物咬开来;后面方方、矮矮的牙齿把食物嚼碎。

环节自评:牙齿天天用,真没细细品。牙齿怎样吃东西,还从没有仔细关注过,先猜想,然后验证,采用幼儿喜欢又直接的方式——现场吃,对幼儿来说不仅快乐,而且是那样的迫不及待,一寻究竟。

3、进一步认识牙齿:切牙、磨牙。

(1)(出示菜刀的图片)师:这是什么?(菜刀)菜刀有什么作用?(切菜)菜刀用来切菜,把大的菜切小。你觉得什么形状的牙齿的作用跟菜刀的作用差不多?(幼儿回答)哦,长长、高高的牙齿把食物咬开来,就像这把菜刀把食物切下来一样,这种形状的牙齿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切牙。

(2)(出示石磨实物)师:这是什么,认识吗?(磨子)它有什么用呢?(老师现场用石磨对花生米进行加工)看,经过磨子的加工,整的花生米怎么样了?(碎了)它像我们嘴巴里的什么牙齿呢?(宽宽、矮矮的牙齿)把食物切开来的牙齿,叫切牙,那像这个磨子一样,把食物磨碎的牙齿会叫什么呢?(磨牙)

环节自评:采用图片、实物,循循善诱,生动形象地认识牙齿——切牙、磨牙,借用巧妙,原本晦涩的知识幼儿訇然开朗,并且一个个兴趣盎然,印象深刻。

4、小结:牙齿的重要性

(1)师:现在,关于牙齿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幼儿纷纷发表看法)

(2)师小结:不同形状的牙齿有不同的作用,他们一起努力,为了我们将食物轻松地吃下去,给身体提供营养。看来,牙齿一颗都不能少。

环节自评:牙齿的神奇分工让幼儿惊叹不已,对牙齿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心头的想法蠢蠢欲动——要保护好牙齿。这样的意识,水到渠成。幼儿毕竟是幼儿,教师的总结,加深幼儿印象,并承上启下。

三、看看,发现龋齿——观察同伴的牙齿,发现蛀牙。

1、师:小朋友们嘴巴里的牙齿少不少呢?请张开嘴互相看看。(幼儿互相观看牙齿后说出自己的发现)

幼:他的牙齿有的是黑色的;他的牙齿上有洞洞;他有蛀牙……

2、师:为什么会有蛀牙呢?想想,有了蛀牙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回答)

3、观看录像——蛀牙的危害。

环节自评:发现同伴牙齿的秘密,幼儿乐此不疲。观看录像,在幼儿已有蛀牙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把他们对蛀牙危害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带来心灵的震撼——蛀牙带来的后果真可怕!保护牙齿的意识愈加强烈了。

四、刷刷,赶走蛀牙虫——在游戏中学会刷牙。

1、师:怎样才能不让牙齿有蛀牙呢?

幼:不吃糖、漱口、刷牙……

幼:早上一次;早一次,晚一次;晚一次……上上、下下、左左、右右……

3、师:刷牙要每个部位都刷到,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刷刷牙吧!

环节自评:在游戏中巩固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天天刷牙的习惯,寓教于乐。

延伸活动:

身体上还有好多的秘密,小朋友们发现了别忘了跟老师、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哦!

活动反思:

1、以生为本,经纬适度。

活动选材从幼儿身体上的器官——牙齿出发,在途中(幼儿园集体活动中)萌生保护牙齿的意识、会使用简单实用的保护方法,最终到达影响深远的——牙齿终身健康的终点。小小的牙齿,多多的“事儿”——乳牙、恒牙、乳牙20颗、恒牙最多32颗、6岁开始换牙……切牙、犬牙、磨牙……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什么样的“事儿”是他们感兴趣的?能够理解的?目标该如何定位……秉持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则:教学活动要符合孩子的认识规律,注意孩子当前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经验和情感背景,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果子。可见,本次活动课题的敲定、环节的设计、内容的涉及,做到了“一英寸宽,一英里深”,幼儿兴趣盎然,知识点恰如其分,教育影响悠远深长。

2、本真教学,寓教于乐。

活动秉持问题驱动、教师引动、幼儿主动的教学理念,让幼儿在说说、吃吃、看看中发现牙齿的秘密、体会牙齿的重要性、萌生保护牙齿的意识,学会基本的保护方法,并养成习惯。童年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所以运用借鉴、影像资料、游戏等教学形式,将抽象枯燥的知识蕴涵其中,幼儿“乐”中有“得”。

我设计的一本书教学反思总结篇二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而自我反思是教学反思中最主要、最经济、最便利的一种形式。它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判断,“私下”观察、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或教学观念。其主要形式有:

1.编写课后案例

有些课堂中的突发问题或值得深思的现象在课前很难预料到。课后案例可以把自己上课情景详尽地记录下来,并对其中某些片段和环节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从而扬长避短,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2.撰写反思札记

写反思札记并不要求面面俱到,写一节课的反思札记时,应思考下列问题:在这节课里,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效果?哪些精彩片段值得回味?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等等。写一周札记时,应思考下列问题:在本月里,在什么样的情形下感到与学生关系最密切?在什么情景下感到焦虑或沮丧?我感到最自豪的教学活动是什么,为什么?等等。与写课后教案相比,写反思札记一般无需花费过多的笔墨和时间,但不如写课后案例详细,容易忽略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

3.观摩教学录像

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录像,把优秀教师教学行为和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来反观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反思的形式。

教中学,学中教。知道了教学反思的基本形式,那该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反思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了预定教学目标、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渗透和应用教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使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的效果和感触;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提纲挈领的板书等等,详细得当的记录下来,作为以后改进教学的参考,以便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改进、完善,并有所创新。

二、反思遗憾之处

课堂教学失败,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者预先设计的很好,临场发挥失常;即便是成功的课也难免有疏漏、失误或遗憾之处,对这些情况进行回顾、梳理,并进行深刻的思考、探究和剖析,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

三、反思理解教材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虽然仔细研究了教材,写了详细的教案,但课堂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教学过程又是互动的,因此,在具体施教中必然就会出现一些事先没有设想到的情况,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也会相应地加深。在授课结束时,把这些理解和感悟记录下来,就为以后教学这部分内容积累了有用的资料。

四、反思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精心沉思,想想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何创新;知识点上有何发现;解决问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活动是否充分;组织教学有何新招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取舍与归类,思考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该如何教,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到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之,写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反思没有具体的格式,也没有字数限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的追求。若有所思、若有所得,当及时记下,以记促思,以思促教,日积月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效。

我设计的一本书教学反思总结篇三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写的一篇散文随笔。作者通过对“第一本书”的故事的追叙,写出了自己对20世纪初中国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苦难生活境况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受。牛汉对自己小时候读到的第一本书的情愫也是如此,尽管这只是’一本简单的一组画’,曾经凄惨地’简直是一团纸’。但沉淀在心底,随着岁月的牵扯却不断地酝酿着。这份体察和感受对人的启发和教育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生活年代的久远,今天的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其中的甘苦和蕴含的意义。为了让生活在阳光下的学生能认识这份生活,感悟这份生活,从中获得情感上的教益,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几个教学环节,以期达到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苦难教育和情感教育。

文章故事性很强,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要吸引学生的兴趣,首先从内容上整体感知,了解“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其中深藏着的那个时代的苦难生活。所以在复述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第一本书”这条线索,讲述与第一本书有关的人和事,从中感受生活的苦难。

苦难的生活是牛汉心中抹不去的沉重记忆,而在这记忆里有值得牛汉崇敬和赞美的,那就是来自于人间的温暖和友情,还有那童年生活中的苦中求乐——人与狗合演“双簧戏”的情趣。这里是让学生体会苦难生活中总会有使人感动的亮色,激发学生认识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因此,在此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在感受苦难的基础上感动故事中的温情。

认识生活,感悟生活的辛酸和甘甜,使学生体会生活的苦难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及生命乐趣,珍惜今天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激发学生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

新课程标准中就指出我们的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用教师的解读来代替学生自我的解读这样的弊病。阅读教学中要改变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产生个性化的自我阅读体验,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现实中,缺乏自我体验的能力,抓住阅读权不放。

我设计的一本书教学反思总结篇四

今天翻到了一本书,叫《豆蔻流浪记》,是我毕业那年买的。起因很简单,就是偶然间看了一次实话说节目吧,里面介绍了六岁的豆蔻写长篇的`故事,我心动了,我想我会有孩子,我会倾全力把他教育好,让他变得优秀。于是,就千方百计找这本书。很幸运,终于在是市新华书店找到了,我二话没有,就买了。

买回来,就系统地看了一遍,然后教书中间,就念给我的学生听。多年来,我从初中一直念到高中,甚至高三。这期间有一些学生还产生了误解呢。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都化解了。我越来感觉到,现在的学生,年级越高,写作的水平越来越来低了,不要说布局谋篇,就是内容的充实也很难做到。假话、谎话、低幼的话很多,越来越不会写作了。

后来,话题作文时兴,作文教学就更难了,话题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结果,写成了四不像作文。没有文体,没有内容,没有结构,只把写作当成了码字,玩儿。文风是彻底地坏了!

如果是码字倒也罢了,还可以识几个字,可到了后来,连字都写得不成样子了,错别字很多不说,好多像鸡爪子刨过的,难以辨认。所以我们每改一次作文,都要脱几层皮;每改一篇,就如同背着石头看戏,气短、胸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和六岁的豆蔻相比,真的是倒退到了很远、很远。

今天,我翻到了这本书,就把她送给了女儿,并且推荐她读其中的一篇《我给老鼠换个胃》,很清新,很有意思一篇童话!

我设计的一本书教学反思总结篇五

开学了,收寒假作业,着实惊讶并生气了:

一共四项“特色作业”(日记、书法作品、对联和手抄报),真正全部完成的不到一半,有的连一种作业都没有做。交上来的作业,又有一部分是开学前突击、抄袭、敷衍了事的产物。

比如说日记。有的是写在几张纸上的,书写潦草,没有日期,部分日记只有一句话或者半句话,还缺少标点符号。

比如书法作品。有的是随便从本子上撕下一张纸来,又随手拿起一本书,找到一首诗,快速地抄了一遍,就算是一张书法作品了。

……

诚然,课外作业(尤其是假期作业)不理想是长期以来的'事实,――放了假,大部分学生先将学习抛到九霄云外去,疯狂地玩上一阵子再说,“如脱笼之鹄”,无拘无束。在缺乏家长有效监督的情况下,作业质量大幅下滑原在情理之中。

不过,这里面有几个问题又得区别对待。

其一:完全没有做作业的。这与老师的要求是否严格以及平时作业上交后老师是不是给予了有针对性的反馈有关。为什么不做作业?是因为即使不做,老师也不会给予相应的惩罚。所以,就选择了轻松。

其二:应付作业的。这与对作业的态度有关。因为没有兴趣,开学后又不得不上交,只好敷衍了事地完成了。内心深处,还有有一些“学习意识”的。

其三:作业质量严重低下的。像那上面说到的日记以及书法作业,这就不能不提到老师在布置作业时的要求是不是具体了。

如果老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能够充分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对用什么样的纸、基本格式、作业的底线等一一列出标准,提出要求,而且白纸黑字地交代明白,并且规定上交的时间,出现问题后的对策都说清楚,那么类似的情况就不会那么严重了。

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延续,其质量关乎学习的质量,又关乎学生的学习态度甚至“做人”的教育,一切都应该科学规范起来。所以设置作业不是小事,不是一句话了之的,应该把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考虑到,要么不布置,要么就布置好。

我的更多文章:教学反思之十五:莫让边缘生“边缘化”(-12-2111:25:50)教学反思之十四:教师作业“下水”的意义(2015-12-1107:58:50)教学反思之十二:落实,落实,再落实(2015-11-1613:00:05)教学反思之十一:挤出时间也要进行个别辅导(2015-11-0905:37:33)教学反思之十:课堂“小结”的作用不容忽视(2015-11-0216:26:50)教学反思之九:教学活动的成本考量(2015-10-2709:39:38)教学反思之七:任务越具体,学习效率越高(2015-10-0820:53:11)教学反思之六:性价比极高的“课始小检测”(2015-09-2720:09:38)教学反思之五:从行动上尊重学生的差异(2015-09-2308:21:46)教学反思之四:利用“峰终定律”,进行有效教学(2015-09-2016:26:58)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