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幼儿园科学我长大了教学反思总结(汇总7篇)

幼儿园科学我长大了教学反思总结(汇总7篇)

时间:2023-09-25 22:03:06 作者:念青松幼儿园科学我长大了教学反思总结(汇总7篇)

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幼儿园科学我长大了教学反思总结篇一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长大了》幼儿园大班主题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随着孩子的年龄成长,它们升入大班后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发展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自身的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结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将九月份的主题活动定为《我长大了》。根据年级课题《大班主题活动和区域活动的有机融合》,所以在区域活中我们老师有意的将主题渗入区域中。

首先在本月区域活动开始前,结合主题《我长大了》,准备了一节及教学设计《小宝长大了》,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了解长大后的小宝和之前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说明小宝长大之后变得越来越有礼貌了,懂的关心家人和朋友,对待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友好。这样让孩子在心理上认识到成长的快乐。在区域活动中,对孩子的指导也有了一定的方向感。比如在图书区会给孩子提供一些关于礼仪、成长的书籍《吉尼长大了》、《能干的我》等,让孩子在书中学习一些成长的故事。接下来在美工区,给孩子们提供刮画用具、画纸等美术用品,让孩子用不同的形式展现出长大后的自己,孩子们的作品构思奇妙没布局较为合理,也能将自己的作品和主题进行有效的融合。

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对自己画面的布局也能够表达清楚,画面内容的主体性更加明确,每个人的画面内容都不一样,丰富而且思路很独特,但都没有脱离主题。其次在活动本身的特殊性,孩子能够通过动手创作将自己的.成长的地方表现出来,能干的自己帮助家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的孩子则在画上画出自己长大以后最想做的事情,孩子对成长的定义不仅仅只是自己个子长高了,变得更有礼貌了,还在于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同一件事情孩子们给出的答案多种多样,这也和孩子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是分不开。

再者,主题性的区域活动对于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也有很多方面的好处,很多活动课可以在区域中进行,大大减少老师的工作量,而且使教学工作变得很有条理性,孩子们在活动中提高了规则意识,懂得规则的重要性;和同伴的沟通也多了,没有更多的时间做别的事情,班级常规也越来越好,孩子的各方面提升也比较快。

主题性的活动和区域的结合,区域活动有了规整的目的性,变得更清晰,孩子们的活动热情也很高,效果非常明显。

幼儿园科学我长大了教学反思总结篇二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给幼儿教学形式带来了多样化的发展。下面是有幼儿园小班科学教学反思,欢迎参阅。

《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要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功能;要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

本次活动结合《纲要》精神,体现“生活化、经验化、操作化”的特点,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充分挖掘电池潜在的教育价值以及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幼儿在玩玩具时,经常在观察、思考:汽车为什么会开?车灯为什么会亮?对电池的作用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活动中,通过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操作、探索的时间、机会,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电池,了解电池的外形特征;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动手操作、安装电池,了解电池的安装方法及作用,并体验安装成功的喜悦。

在整个活动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与材料的互动原则。教师的开放式提问,发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幼儿间的讨论、交流,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经验也得到了积累;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关系,通过操作、摆弄电池、探索电池的奥秘。

在整个活动中我运用了ppt课件,ppt课件可以形象直观的帮助幼儿学会看温度计的刻度,同时帮助幼儿总结梳理对温度计的认知经验。在活动开始通过对热天的人和冷天的人,让幼儿初步感知冷热。通过提问:你们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现在是多少度?同时出示温度计,请幼儿观察。让幼儿对温度计的作用有初步的认识。本次活动的难点是:让幼儿学会用温度计测量。为了攻客这个难题,我利用ppt,采用图片比较法,让幼儿了解观察刻度时,要眼睛与刻度齐平,仰视和俯视都是错误的。我还增加了一个环节:迁移经验,丰富知识。科学源于生活,让幼儿从科学的认识温度计,到从生活中发现温度计的运用,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科学知识原理对幼儿来说是相对抽象的,在科学活动中就是要把抽象化为形象。ppt的运用能将我们口头无法解释,幼儿也无法理解的现象原理展示出来。正如活动中学会正确看刻度,在此环节采用ppt,利用图片比较法,让幼儿了解观察刻度时,要眼睛与刻度齐平,仰视和俯视都是错误的。实际操作,这个方法很好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点。科学源于生活,让幼儿从科学的认识温度计,到从生活中发现温度计的运用,能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反思经过此活动后,通过测查,所有的幼儿都认识了温度计,知道了温度计遇热水银柱会上升,遇冷水银柱会下降的科学性,知道了合理使用温度计能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激发了幼儿探究科学的兴趣。此活动能运用感官探究问题,动手动脑,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由于教师的积极指导,所有的幼儿均能积极参加操作和探究活动,学习积极性有较大的提高,能正确读出温度计的度数。

但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我发消息时没有强调一定要带温度计和水温计,家长带来的大多是体温计,体温计上的刻度很小,小朋友看起来很费力,所以有的小朋友还没有学会看温度的方法。还有就是体温计上的刻度不容易数,所以记录过程中小朋友也有定困难,应该拿大的温度计和水温计看起来更容易一些。

这个学期我继续教幼儿园科学,在教学中我主张用“做中学”引导小朋友探索科学知识,下面就通过《沉浮》活动反思我的教学。

一、反思活动准备:

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了如下准备:

各种操作材料:石子、雪花插片、橡皮泥、空盒子、泡沫板、塑料吸管、旧报纸、玻璃球、积木块、大水盆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东西。

二、反思教法: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2、演示法:对于操作活动中有争议的物体现象,教师的演示是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可以让幼儿直接、清楚地了解物体的正确现象,减少了幼儿概念模糊的可能性。

3、勇于质疑法:当幼儿有了重的物体在水中会下沉的概念后,适时引导,抛出问题——轮船那么重,怎么能在水上航行?让幼儿有不断探索的积极欲望。从而体现了人类探索科学永无止境的教育理念。

延伸拓展法:当幼儿活动结束时,为了保护他们的兴趣点,把活动巧妙的延伸到课外,真正落实幼儿建构学习的特点。

三、反思学法:

《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此次活动中,幼儿的具体学法有:

1、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因此,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物体沉浮的秘密。

2、体验交流法:在探索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探讨、交流,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师生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3、巩固运用法:在幼儿活动即将结束时,让幼儿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沉浮?真正体现科学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

四、反思活动过程:

1、猜测活动(指导语:猜一猜,这些东西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刚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一个悬念,通过猜测活动一下子将幼儿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2、操作活动(指导语:请你来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

这个环节的分组操作活动是此次活动的重点,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并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探究,既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在此环节中,教师更多的是采用了间接指导和个别引导的办法。

3、认识活动(指导语:物体放入水中怎么样了?)

在这里,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理解了“上浮”、“下沉”的科学概念,为接下来分类活动做好准备。

4、分类活动(指导语:哪些东西会下沉,哪些东西会上浮,请你分类,并放进不同的小筐内。)

通过分类,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进一步巩固,还为后面的总结交流活动提供了依据。

5、交流总结活动(指导语:这个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请介绍方法让我们分享。)

在这里,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尽情表达自己探索成果,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还为幼儿相互学习架起了桥梁,拓展了思维。

6、设疑活动(指导语:沉的东西能变浮吗?浮的东西能变沉吗你是如何操作的,发现了什么。)在这里通过老师设下的疑问,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认真观察,对比,寻求答案。这个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掌握科学的自信心。

6、延伸活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把这些材料放在科学区,游戏时继续探索。在这里,活动还没有结束,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继续探索,使幼儿的兴趣持续下去,并寻找更深一步的原因。

五、反思活动效果:

幼儿对这次探究活动自始至终有着浓厚的兴趣,都能大胆尝试,但有些细节还需要今后在活动中处理好,比如:活动前材料的投放,不应直接放在幼儿的桌子上,容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在尝试活动中,教师怎样有效指导才能让幼儿做到有效尝试,避免活动时间过长收效甚微,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在今后的活动中进一步完善。

幼儿园科学我长大了教学反思总结篇三

1.根据故事内容,初步感知纽扣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扣眼数量),并知道纽扣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观察、比较,能根据纽扣的特征进行配对。

3.能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体验操作中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能根据纽扣的特征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1、教具:ppt、动物穿衣服的大图

2、学具:动物衣服的图片(上面有一颗扣子图片)人手一份、不同样子扣子的可粘贴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和纽扣有关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有一只小老鼠出来散步,走着走着,他看见前面有一个东西向他滚过来,捡起来一看,哦,原来是一颗纽扣。

提问:咦,这是一颗什么样子的纽扣呀?谁能来说一说?(圆形的、白色的、上面有两个洞眼)

嗯,观察得真仔细,那这颗扣子会是谁的呢?小老鼠决定去问问他的朋友们。二、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的颜色、形状、扣眼数量、大小的不同。

(一)引导观察画面,发现纽扣的颜色不同。

小结:小狗的纽扣的颜色是黄色的,和小老鼠捡到的不一样,纽扣不是小狗丢的。

(二)引导观察画面,发现纽扣形状的不同。

小老鼠又看见谁了?(小白兔)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小白兔丢的吗?

小结:小白兔的纽扣是三角形的,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圆形的,纽扣不是小白丢的。

(三)引导观察画面,发现纽扣扣眼数量不同。

小老鼠这次见到了谁?(小猫)纽扣是小猫丢的吗?你是怎么发现的?

小结:小猫的纽扣颜色、形状和小老鼠捡到的一样,可是纽扣上的洞洞数量不一样,小猫的纽扣有4个洞洞,小老鼠的纽扣只有两个洞洞,纽扣也不是小猫丢的。

(四)引导观察画面,发现纽扣大小不同。

接下来小老鼠又遇到了谁?(大象和蜜蜂)纽扣是他们丢的吗?

小结:大象的纽扣比小老鼠的大,蜜蜂的纽扣比小老鼠的小,都不是他们丢的。三、观察画面,感知发现小老鼠捡到的纽扣与妈妈的纽扣相同。

小结:小老鼠捡到的纽扣与妈妈纽扣的颜色一样、形状一样、扣子上的洞洞数量一样、还有大小也一样,是妈妈的纽扣。

1.师:刚才我们帮小老鼠找到了丢扣子的人,小老鼠和老鼠妈妈可开心了。可是小老鼠的好朋友们的纽扣还没找到,他想请你们帮助他,给他的朋友找扣子。请你从盘子里找出一颗正确的纽扣补上去。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根据需要介入指导。

3.小组或个别幼儿分享操作作品。五、活动结束

今天小朋友们都帮助小动物找到他们丢的纽扣了,你们真棒!老师这里还有一颗纽扣,我们一起出去找找是哪个小动物丢的吧。

活动总结

《纲要》指出:“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绘本故事《一颗纽扣》的内容简单有趣,小老鼠找纽扣的故事情节更具有趣味性,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加上活动中不是直接讲述绘本故事,而是将绘本中的动物呈现到小朋友眼前,更具直观性和操作性。

绘本中的价值点和数的知识点巧妙衔接,让故事更好的为数学活动服务。同时结合《纲要》精神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引导幼儿把自己融入到游戏角色中,在游戏里活动中加深对故事的体验和理解,通过一颗纽扣引发幼儿不断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纽扣的不同特征,最后进行匹配,对幼儿的观察思考情感等能力有一定的发展。

幼儿园科学我长大了教学反思总结篇四

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总是喜欢在盥洗室里玩水,发现了孩子们对水很感兴趣,于是最近在开展“好玩的水宝宝”的主题活动。孩子们特别喜欢,尤其对科学区的“水道”以及滴管、量杯等工具进行装水特别喜爱,但在游戏过程中移动水的时候,因为工具的不合适浪费了很多时间。于是便设计了“帮水宝宝搬家”的活动,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环境,让幼儿不断的体验、尝试、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去装水、运水、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做到了在玩中学,让幼儿从中获得快乐。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感官感知水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

2.能够使用并选出适合的工具帮水宝宝搬家

3.愿意参加水宝宝搬家活动,体验玩水的乐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使用多种工具成功帮助水宝宝搬家

难点:对不同的工具进行比较选出合适的工具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幼儿在主题活动下、科学区中已自由探索水的特性。

2.能够区分物体大小。

物质准备:

1.“水妈妈”录音2.3个透明杯子(装有水、牛奶、果醋)

3.“水宝宝们”4.不同大小的塑料杯、碗,各种塑料餐具

5.滴管、各种量杯6.小篮子、塑料袋

活动过程

1.通过请幼儿帮忙的形式,提高幼儿参与性

师:今天我在路上碰到了“水妈妈”,她好像遇到什么事情了,我们一起问问她:水妈妈,水妈妈,发生什么了?(播放录音)

录音:水宝宝,水宝宝,你去哪了?水宝宝?我的孩子水宝宝不见了,你们可以帮帮我吗?

(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并给予指导

提问:你怎么知道这里面藏的是水宝宝?你是怎么找出来的?水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

小结:水是没有颜色,闻起来没有味道,尝起来也没有味道的。

1.教师情景延续,引出搬家活动

师:水宝宝都找到了,水妈妈怎么好象还有心事,我们一起问问她:“水妈妈您怎么还是不高兴?”

水妈妈录音:那太好了,真是太谢谢小五班的小朋友们了。

师:那小朋友们打算用什么办法水宝宝搬家呢?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回忆生活经验2.教师介绍材料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工具我们已经拿到了,你来试一试帮水宝宝搬家吧,看看哪种工具可以更好的帮水宝宝搬家。

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帮水宝宝搬的家,你在帮水宝宝搬家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今天幼儿园里搬水宝宝搬家最棒的工具是娃娃家的大碗,那你家里有什么工具可以更好的帮水宝宝搬家呢?小朋友回家可以找一找,拿到幼儿园我们来比一比。

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在区域游戏时继续寻找适合水宝宝搬家的工具。

活动总结

以故事情境“寻找水宝宝”的方式导入,把水拟人化,赋予他们感情、思想,孩子们从活动一开始就全身心的投入,激发了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本次活动的选材贴近幼儿生活,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拟人化的情境贯穿其中,孩子们在活动中感知、操作,在活动中发展,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所学内容。但在活动时由于没有前期规则没有讲清楚,导致孩子们搬家过程中将部分水宝宝遗漏在地上,造成地面湿滑,幼儿行动不便。这就要求老师在活动前将问题考虑全面,制定好活动要求,做好前期活动准备。

幼儿园科学我长大了教学反思总结篇五

分辨几种经常接触的不同气味,体验鼻子真有用。

1、三个透明的一次性杯子(分别装有白酒、醋、白开水)。

2、三个有盖的深色瓶子(分别装有酸牛奶、橙汁、巧克力饮品)、小碗数个。

3、小图片数张。

一、导入。

二、闻一闻,找一找

1.请幼儿观察三个透明的瓶子(分别装有白酒、醋和白开水),说一说瓶子里有什么?

2.幼儿都来闻一闻,找出白开水,并说一说另两瓶里是什么?

3.师小结:白开水是无味的,闻起来有一股酸酸的味道是醋,我们可以用来烧菜,还有一个瓶子里装的是白酒,闻起来有点香香的,它就是白酒。

三、闻一闻,尝一尝

1.师:这里又有三个瓶子,老师告诉你们里面装着酸牛奶、橙汁、巧克力饮料,我们用我们的鼻子闻一下,猜猜这个瓶子里是什么?(教师依次拿出三个有盖的深色瓶子,让幼儿闻闻、猜猜)

2.师:老师现在不告诉你们对不对,让你们尝一尝,然后你认为是什么就举起你们手里的图片。(教师依次将三种饮品倒入小碗,让幼儿尝一尝进行图片配对)

3.师:我们刚才用小鼻子闻,用小嘴巴尝了,这三个瓶子里装了什么呀,我们一起来说一遍。

四、教师总结

师:我们的鼻子可真灵呀,可厉害啦。可以闻出这么多味道,有酸牛奶、有橙汁、有白酒,等等。我们待会吃饭的时候,闻一闻,今天吃什么菜,看看你们的鼻子灵不灵好不好呀!

幼儿园科学我长大了教学反思总结篇六

《快乐的六个宝》这一主题已经进入尾声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用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和幼儿一起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感知周围的世界。幼儿在感官的运用中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体验,主动建构有关感知的经验世界。小班幼儿的嗅觉感官经验较少,他们对气味的概念停留在好闻与不好闻、香与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潜意识里积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种物品气味的机会。通过这次探索活动“不同的气味”,旨在给幼儿提供一个积累嗅觉经验的机会,让幼儿了解各种物品的气味。

在一日生活中,我发现幼儿会被各种味道所吸引。早晨吃点心时,一闻到饼干和豆浆的味道就知道该洗洗小手了准备吃点心了;在涂护手霜后,每次都会用小鼻子去闻一闻香香的味道,还会把小手包起来说要把香香留住给妈妈闻;中午吃饭时,会说:“菜好香啊,我的肚子都快饿扁了!”宝贝们甚至还会留意老师头发上和身上的香味,这些气味都是幼儿所熟悉的,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事物又是幼儿所喜欢的。于是,结合主题内容与幼儿学习的兴趣,我设计了这节科常活动《不同的气味》,旨在让幼儿体验鼻子的用处,知道正确闻味的方法,及保护鼻子的方法。

1.分辨几种经常接触的不同气味,体验鼻子真有用。

2.知道正确闻味的方法,及保护鼻子的方法。

1.一次性杯子(分别装有白开水、白醋)

2.饼干、巧克力威化

3.粘纸(每个小动物粘纸都代表了一位小朋友)

一、闻一闻、找一找

1.师:小朋友,今天王老师带来了你们的好朋友——大狗考利。

考利:小朋友们好!今天啊,是我的超市新开张,欢迎大家来光顾。

考利由于感冒了,闻不出味道。

这时,松鼠妈妈来买醋(考利,我要买瓶醋,用来烧菜,你这里有吗?)

考利看着2个透明的玻璃瓶,犯愁了:“我的大鼻子失灵了,小朋友们愿意帮助我找一找醋吗?”

幼儿:“愿意!”

考利:“那等一会呢,我会请小朋们用你们的小鼻子来帮助我找找醋,记住咯,醋是酸溜溜的,而且有点刺鼻,如果你找到了,那么请你把粘纸粘在杯子上。粘好了以后请你小心翼翼地把杯子放到小推车里,然后坐回小椅子上。”

幼儿园科学我长大了教学反思总结篇七

小班幼儿是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自己的身体越来越感兴趣。但小班幼儿缺乏生活经验,身体又容易受到伤害。鼻子是人的`重要器官之一,让幼儿了解有关保护鼻子的知识非常有必要。设计本节活动,让幼儿在“闻闻”、“说说”、“听听”等有趣的活动中了解鼻子以及保护鼻子的方法,使幼儿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1、尝试用鼻子辨别不同的气味,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

2、引导幼儿了解简单的保护鼻子的方法。

无鼻子小娃娃图;消毒液、花露水、醋、牛奶、酒、臭豆腐、蒜泥分别装瓶,制成气味瓶。

一、引导幼儿说出鼻子的位置和作用。

1、出示小娃娃,引导幼儿指出鼻子的位置。

小娃娃五官中缺少了什么?娃娃的鼻子应该贴在什么地方?你来帮他贴上吧!小朋友的鼻子在哪儿呢?(师:好宝宝,我问你,你的鼻子在哪里?幼:x老师,告诉你,我的鼻子在这里。)

2、说说鼻子的作用。

鼻子有什么作用呢?(呼吸、闻气味)你都闻到过什么味?

二、出示气味瓶,气味真正多,知道鼻子帮助我们闻到了各种气味。

1、观察气味瓶(消毒液),引起幼儿兴趣。

刚才,我的好朋友给了我一瓶东西,大家帮我猜猜是什么?怎样才能知道呢?(看一看、尝一尝【提醒:不能随便品尝不认识的食品】、闻一闻等)

2、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正确的闻味方法。

师将鼻子靠近瓶口被呛到(咳嗽),再和幼儿探讨正确的闻味方法:手在瓶口上方轻轻扇动。

3、请小朋友们用正确的闻味方法辨别气味瓶中不同的气味,说说闻到了什么气味

和小朋友交流自己的感受。

三、听故事《翘鼻子鲁鲁》,帮助幼儿了解保护鼻子的方法。

1、引导幼儿看图听故事。

讨论:鲁鲁做的对吗?为什么?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鼻子?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不往鼻子里塞东西、不要用手抠鼻子、玩耍时要注意避免碰撞鼻子、流鼻涕时要及时擦等等。

教师适时引导幼儿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并请个别幼儿示范。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