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条据书信>2023年人教版扇形统计图单元教学反思(实用5篇)

2023年人教版扇形统计图单元教学反思(实用5篇)

时间:2023-09-25 18:48:59 作者:FS文字使者2023年人教版扇形统计图单元教学反思(实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人教版扇形统计图单元教学反思篇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统计”是《标准》内容中第一学段统计教学的最后一个单元。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认识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同时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两种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运用数据进行推断,进一步体会统计功能。

3、提供丰富的素材,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单元教学要求: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单元教学重、难点: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简单数据分析

预习内容:《简单的数据分析(一)》

预习方法:1、仔细看书中例题。2、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不懂的做上记号,以便上课时交流讨论。3、尝试做一做练习题。

预习过程:

看一看:仔细看数学书第38页,例1

想一想:1、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找找图上的信息。

2、根据图中的数据尝试设计统计图?说一说你设计的统计图中一格代表几个单位?

3、说一说横向统计图和纵向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做一做:练习十第一题

教学过程:

一、自学反馈,

1、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2、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师事先准备的空白统计图)

3、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

二、重点点拨

2、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各种不同品牌的矿泉水。

三、巩固练习

1、师问: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3)、师肯定孩子的创作,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4)、全班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

(5)、全班学生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

四、拓展应用

1、师提问: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

4、师小结:你看,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

五、课堂总结

1、看横向统计图,说说统计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同桌交流)

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后反思:其实在每堂课的教学之前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们备教材、备学生要将数学问题和生活经验联系,或将单纯的数学问题设置成具体的生活情景问题,并通过开放性的提问方式,如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是怎么想的?……这些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进行数学思考,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特点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的头脑,学会数学的思考”是我们数学教学的一个目标,它的实施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是靠一堂课两堂课就能完成的。

第二课时:简单的数据分析(二)

教学目标: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例1用: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例2用:师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1小格分别表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统计图。)

预习内容:《简单数据分析(二)》

预习方法:1、仔细看书中例题。

2、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不懂的做上记号,以便上课时交流讨论。

3、尝试做一做练习题。

预习过程:

看一看:仔细看数学书第39页例2

想一想:1、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尝试绘制统计图?

3、说一说纵向的每一小格表示几个单位?

做一做:完成练习十第3题

教学过程:

一、自学反馈:

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1、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a: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统计表。

b:师提问: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

二、重点点拨:

1、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2、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3、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学生可以发现:如果每格表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10个单位或20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

4、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f:引出新课: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1)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2)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3)引导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4)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www.

(5)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四、拓展应用

1、师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2)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3)师提问:刚刚在比较时,你是怎么看出他们在正常值以上还是在正常值以下的。

(4)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再直观地比较。)

六、作业布置

教后反思: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为他们创设问题的情境。“数学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这句话充分的说明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找到数学与生活的切入点。设计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情境,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了,有的同学已经感冒了。那么在冬天我们如何增强体质,抵御严寒,预防感冒呢?同学们自然就会想到参加体育锻炼,教师随之就问,你们知道我们班参加各项体育项目的人数分别是多少吗?学生感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统计一下。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自然的进入新课的学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整节课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果教学中语言更精炼,更富有激励性,提问更有针对性,我想本节课的效果会更好。

第三课时:平均数

教学内容:p42--43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新课标第一网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课前预习:预习内容:《平均数(一)》。

预习方法:1、仔细看书中例题。2、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不懂的做上记号,以便上课时交流讨论。3、尝试做一做练习题。

预习过程:

看一看:仔细看数学书第42页,例1

想一想:1、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找找图上的信息。

2、什么是平均数?

3、说一说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求平均数?

做一做:根据你的调查数据,算一算你们小组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大约各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1、理解平均数

(2)、老师(出示两个笔筒)分别装了27枝送给23个女同学,23枝送给23男同学,学生动手分:让女同学和男同学分的一样多。

(3)、引入“平均数”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样多的5颗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数。25枝就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分的笔的平均数。

(4)、学生讨论:你们喜欢刚才谁的方法?导入板书课题。

2、反馈例一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6)、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请你算一算。

2、根据统计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几下?

班级三(1)三(2)三(3)三(4)

踢的次数632654668646

3、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教后反思:

人教版扇形统计图单元教学反思篇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两个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一说谁最高,谁最矮。

2、如果两个篮球队进行身高比较,你认为哪个队队员身高高些?

3、讨论:怎样比较两支球队的整体身高情况。

二、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引导学生探索用平均数的方法比较)

1、合作学习

让学生自己进行平均数计算。

2、提问:142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欢乐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3、144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开心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

4、你能告诉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况吗?

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

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需要运用“平均数”知识来解决问题?

出示上两周课堂评分。

[板书:100分98]

[板书:99分99]

[板书:98分99]

[板书:100分100]

[板书:96分98]

[板书:98分100]

你们认为第一周课课堂评分肯定比几分多,比几分少?

师生共同演算:

平均分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课本练习十一

全课小结。

17练习十一练习题

一、练习内容:第44页至第45页的练习。

二、练习要求:运用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练习中,不明白的可以互相讨论。

三、练习题:

第一题,是一道实践活动题,要让学生在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再估算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每个小组计算完了以后,再在小组间对比一下,并和第39页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进行比较,看看能发现什么信息。

第二题,先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温度记录理解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再把统计表补充完整,最后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一周最低温度。

学生了解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等概念后,再让学生实际记录本地一周的气温情况,再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学生记录气温的方式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获得信息。

第3题,也是一道实践活动题,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计算平均等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第4题,让学生根据甲乙两种饼干第一季度的销量统计图,先比较他们第一季度月平均销量的多少,然后分析一下乙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的原因,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现实原因。第三小题是开放题,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一步发现信息,如学生会发现两种饼干二月份的销量是相同的,但甲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下降,乙种饼干的销量逐月上升,也可以预测一下两种下个季度的销售情况。

第5题,让学生明确,王叔叔走的路程分为4段,一共骑了3天,而所求的是平均每天骑的路程,所以除数应是3而不是4。

人教版扇形统计图单元教学反思篇三

一、教学内容

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是第四次学习“统计”的内容,如图:

一下:第九单元p93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二上:第七单元p94以一当二的统计图

二下:第八单元p106复式统计表

以一当多的统计图

三下:第三单元p38简单的数据分析

求平均数

本单元学习的“统计”分为两小节,具体内容结构如下:

二、教材编写特点及重难点

1、简单的数据分析。

关于“统计”,学生已经认识了1格代表2个单位、5个单位甚至更多单位的纵向条形统计图,本单元将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一些常见的条形统计图:一种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另一种是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能够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体现统计图表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关于“统计”,教师们也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来分析教材、组织教学活动,本人就提几个建议:

(1)、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学习。

(2)、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条形统计图。

如纵向条形统计图、横向条形统计图、以一当一、以一当多及本单元学习的内容等。

(3)、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统计图表在生活中的作用。(预测)

2、平均数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它是一个应用最普遍的表示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它的本质是以有限的样本来推断总体情况。

平均数是一个虚拟值,它不能代表个体,如例[1]里小红收集了14个矿泉水瓶,小兰收集了12个矿泉水瓶,小亮收集了11个矿泉水瓶,小明收集了15个矿泉水瓶,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这里的“13”就是一个平均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但并不表示每个个体刚好都是收集了13个瓶子。同时平均数不超过这组数据里的最大值,也不会小于这组数据里的最小值。

教学时的建议:

(1)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

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但由于其不是一个“真实”的值,因此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如让学生讨论:小明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小刚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3厘米,能判断小明比小刚高吗?讨论过程中可以请两组同学,每组三位量出身高,再计算出平均数并比一比,使学生在活动中明白小明班的135厘米只反应了小明班的总体情况,而不是小明的身高情况,小刚班的133厘米也是反应了小刚班的总体情况,因此在只知道平均身高的前提下,小明和小刚谁高是无法正确判断的。能比的,是两班学生身高的总体情况。

(2)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时已经知道利用统计的结果来对事物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本单元的教学也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如教室里的日光灯质量是否合格,能工作多少时间等,工人不可能把全部的灯管都拿来做实验,于是从里面抽出一小部分通过实验产生数据,再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能对全部的日光灯质量作出评价,这就是统计上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1、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四、课时划分

本单元可以划分为4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例[1]、练习十第1题[p38]

第二课时:例[2]、练习十第2---4题[p39]

第三课时:例[1]、例[2]、练习十一[p42、43]

第四课时:练习十一[44、45p]

(教学时也可以把例[1]与例[2]合为第一课时,在第二课时进行巩固练习。)

第一课时

1、教学内容:横向条形统计图例[1]、练习十第1题[p38]

2、教材建议及重难点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横向条形统计图”,教材展示了矿泉水一周的销售情况,和根据销售情况绘成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教学时应该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如对品牌的分类、对数量的计数等;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后,让学生对形成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还可以根据数据进行预测和计划调整。

横向统计图与纵向统计图的绘制是同样的原理,对学生而言并不会存在困难,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创造。从统计的意义上来说,学生在学会纵向统计图后还要让学生学会横向统计图,其实际意义并不大,横向统计图能体现的纵向统计图都能体现,因此,它的应用要考虑生活的实际需要。如在作统计图时,在页面上绘一个长方形的图比较美观,我们就可以选择横向统计图。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使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数据。

4、教学建议

横向条形统计图与纵向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作用是相同的,没有很大的必要再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探索、创造横向条形统计图,因此教学时可以直接呈现横向条形统计图,把重点放在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预测能力,以及横向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上。

第二课时

1、教学内容:条形统计图例[2]、练习十第2---4题[p39]

2、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例[2]展示的统计图有别于学生的已有知识。以前学习的统计图中每一格都表示相同的量,而本课中统计图中的起始格也就是第一格表示的量与其他格表示的量不同。如图,身高统计图中起始格表示137,体重统计图中起始格表示28,其他格都表示1,为什么要在统计图中这样表示呢?教学时可以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其中的奥妙,从而认识这种“锯齿形”的统计图;教学时也可以创设另一种情境,使学生体验到在某些情况下已有知识无法很好的解决目前的问题,于是探求新的、更好的解决方法。如例[2]的数据:

姓名李明王芳赵兰刘玉李琴

身高/厘米141138139143142

体重/千克3533324036

让学生把它绘制成统计图,按已有知识学生会采用“以一当多”的办法,如图。在这种情况下,数据间的“差异量”并不明显,不符合统计图“简洁”、“明了”的特点,怎么办呢?这时可以让学生继续探索或教师帮助,发现“锯齿形”统计图的妙处。

教学重难点:

理解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的不一致。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学会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教学设计建议

(一)收集信息

通过测量得到学生的身高数据、体重数据,如下表:

姓名李明王芳赵兰刘玉李琴

身高/厘米141138139143142

体重/千克3533324036

(二)探索新知

1、根据这组学生的身高情况,制作身高情统计图。

2、讨论,探索新方法。

学生在交流探究时教师可以适当点拔:两种统计图可否取长补短,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学生可能会想到统计图的下面部分以一当十,上面部分一格表示1等。

3、统一方法,学习新知

可以把下面部分以一当多的部分全合并到一个格子里,由于这个格子与其它格表示的数不一样,就用“锯齿”的形状来表示。请学生画一画。

4、小结

说一说新统计图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根据这组学生的体重情况,制作体重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了解关于这组学生体重的信息。

(四)总结

第三课时

1、教学内容:平均数[p42、43]

2、教材分析、建议及重难点

本课例[1]展示了四位小朋友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可以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或通过借助平均分的意义再计算得出平均数,着重教学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理解“平均数”是一个虚拟值,它反应的是整组数据的情况,并非与个体完全相同。

例[2]通过两个球队“欢乐队”和“开心队”比平均身高,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3、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理解平均数不是一个实际的数。

(2)让学生知道平均数是有一定范围的,培养学生的估计、猜想意识,产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情感。

(3)使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求总数再平均分。

(4)体现总体与样本的关系。

4、教学设计及意图

(一)情境导入,体验产生背景

出示跳绳比赛的两组同学的成绩,思考:哪一个组的成绩好呢?

姓名abcd

成绩(个)93959086

姓名efg

成绩(个)949191

学生回答,争论,形成两种对立的观点,在众多的方法对比、优化中引出平均数的教学。

(二)展开教学,自主探索新知

1、师生互动,理解含义

(1)平均数在生活中很有一些用处,你还能举一些例子吗?

(2)同学们的身高不一样,谁能说一说我们班同学大概有多高?

2、动手操作,探求方法

(2)先动手活动,再互相说说方法。

(3)汇报、交流活动情况。

移一移的方法。

(4)归纳小结:“移多补少”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几个不相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变得同样多,同样多的那个数就是原来这几个数平均数。如2、7、3的平均数是4,实际上原来每排小正方体都不是4个,因此平均数并不表示实际每份的数量。

(5)计算方法的探究

除了移多补少还有什么办法?谁在没移前就知道平均数了?

(三)内化认识,学会应用

1、比较方法,优化计算。

课本例[2],哪个队的身高高一些呢?

请你选择最喜欢的方法(引导: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实践检验,合情推理。

(练习)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第四课时

1、教学内容:练习十一[p44、45]

2、教材分析

第3题是让学生记录小组内同学的跳远成绩,再算出小组的平均成绩。可以在组内比较谁跳得远,也可以组与组之间比较哪组的成绩比较好。

第4题是两种饼干的销售量统计图,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两个统计图,得到相应饼干的信息,再根据信息进行分析、预测。

第5题是王叔叔三天的行走路线及每天的路程,计算平均每天行多少路程。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4、教学建议

练习十一第3题应该在课前了解成绩或让学生自己得到成绩,在课中直接呈现;第4题需要向学生解释“第一季度”是指一月、二月和三月这三个月,对其中的第2个问题:“分析一下乙种饼干的销售量越来越大的原因。”“你认为还有什么原因?”本人认为没有必要在这种问题上纠缠,销售量越来越大是根据现实数据经过数学统计所显示的结果,至于原因,不是数学课堂上能解决的。

人教版扇形统计图单元教学反思篇四

一、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掌握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与作用,能正确描述统计图中的数据。

2、使学生能正确在制作统计图,充分利用统计图的特性,准确、合理、规范地反映出有关数据。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针对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问题,能提出质疑和修改建议,提高制作统计图的技能。

2、在运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进行质疑的习惯。

二、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探究制作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技能问题。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数据整理以及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图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有关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技能。教材编排的内容比较简单,通过两道例题分别说明如何合理制作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使之正确、充分地反映出有关数据,体现各统计图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重点:绘制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难点: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统一标准。

突破措施:

1.认真做好课前教学准备究工作,制作相应课件,提高课堂效益。

2.尊重学生,教学民主,做到师生互动,做到因材施教。

3.充分挖掘群体学习的潜能,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4.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6.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8.注重从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出发,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四、课时安排:

扇形统计图1课时

折线统计图1课时

人教版扇形统计图单元教学反思篇五

一、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四边形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长度的估计等。在编排上的特点是:

1.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几何概念,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几何知识。

2.利用活动巩固对几何概念的认识。

3.周长的概念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四边形的特征,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五、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

课时一

一、教学内容:四边形的认识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三、教学重点

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

六、板书设计

画一个随意四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

下面各写出他们的特性

课时二、三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五、教学反思

六、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法、演示法

七、板书设计

动手操作

课时四、五周长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41页上的例1。

二、教学要求: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四、教学方法:

演示-实践法、练习法

五、板书设计:

折几个任意的图形在黑板展开两周长比较出周长的求法

课时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43页例2、例3以及第44页练习十的第1、2题。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

练习法、引导发现法

五、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各求周长

相关范文推荐
  • 09-25 幼儿园语言猴子学样教学反思(精选7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
  • 09-25 中班艺术教案及反思(精选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 09-25 最新组织生活会专题报告 组织生活会报告十(精选5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
  • 09-25 2023年曰月明教学反思 日月明教学反思(实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
  • 09-25 营销中心开放活动方案(通用6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避免盲目行动
  • 09-25 最新教育基层党建述职报告 老师政教工作述职报告(汇总5篇)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
  • 09-25 消防工作承诺书 消防工作的承诺书(大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
  • 09-25 2023年国家安全教育 国家安全文化教育心得体会(模板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 09-25 2023年绩效工资发放自查报告(优秀5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这里我整理
  • 09-25 最新放飞梦想班会总结 放飞梦想班会活动方案(优质5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