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最新制作纪念册教学反思(实用6篇)

最新制作纪念册教学反思(实用6篇)

时间:2023-09-25 18:28:29 作者:影墨最新制作纪念册教学反思(实用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制作纪念册教学反思篇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4、能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原理,并能把简单的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两个量的变化情况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2、能从比例知识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3、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关键:理解正、反比例意义,认真分析两个量的变化情况

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

比例的意义

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正确计算比的比值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300:5=60:1

(2)小明身高1.2米,小红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红身高的比

1.2:1.4=12:14=6:7

2、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2:16 3/4:1/8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1)

(1)看课文的情境图

(2)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吗?

(3)测量教室国旗长和宽各多少?

(4)教室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5)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不和?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

(6)什么是比例?

(7)找比例: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可以组成比例?

三、练习

1、练习六的1~3题

2、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的教学,总体感觉自己整节课的教学流程清晰,对本节课的两个重点突破较好,学生基本理解了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比例,并且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地写出比例。大部分学生学会了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练习设计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教学任务起到了巩固作用。

但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1)整节课一味担心自己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对学生放手不够,有牵着学生走的嫌疑。(2)教师讲解太过仔细,以至拓展练习无法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加大“放手”力度,多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语言力争言简意赅,把更过的时间还给学生探究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

比例的基本性质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引导观察比列中内、外项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什么叫比例?

2、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

1/5:1/2和5:2

3/4:5/8和5/8:3/4

二、探索新知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1)学生认一认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独立探索其中规律

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汇报你的发现,班上交流

归纳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六的4~6题

2、班上交流

教学反思

上了本课,自以为准备比较充分,于是把本应分为两课时的内容在一节课内完成了。最直接的后果是没有充分地进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运用练习。

一方面,由于课堂是时间比较紧迫,另一方面,我选择了教材练习6中的一些习题让学生做,大部分学生都能比较顺利地完成。因此我也没有发觉有多大的问题。

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其余几小题也如法炮制。这样做的'学生还不在少数,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是原因之一,更为主要的是对比例的基本性质不熟悉。最后责任还是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通过练习来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由于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没有过关,自然也影响到了后面的解比例。本来学生对解含有分数的方程就比较容易混淆,什么时候该乘,什么时候该除,一部分学生也没有十足的把握。现在再加上很多学生将比例与从比例转化得到的乘法算式混淆,以及内项、外项如何相乘的问题也容易混淆,所以更加增加了解比例的难度。

解比例

教 学目 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能综合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解比例

2、解比例的方法

3、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

2填空:3:8=15:( )。你是怎么填出后项的

二导入:

如果把3:8=15:( )写成3:8=15:x你能解出这个比例吗?

教师板书课题:解比例

三、探索新知

1、什么叫解比例?

(1)比例中只有几个项?有什么关系?

(2)说明什么叫做解比例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和情境图

(2)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3)指出其中的未知项,说一说你想怎样解答

(4)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5)汇报解答情况

3、教学(例3)

(1)独立解出未知项

(2)同桌相互交流

(3)请学生板演

4、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5、小结: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教学反思

这节课实际上是一节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课。在解比例中,要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再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比例。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时,要注意外项(或内项)乘积等于内项(外项)乘积的运用,不能用错。所以,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课时,一定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成正比例的量

教 学目 的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1、正比例意义

2、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3、认真分析两个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2、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首先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3、: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情境图问:

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表格问:

你有什么发现?

3、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4、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5、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6、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二)、教学(例2)

1、出示表格

2、依据表中的数据描点

3、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

1、练习七的1~5题

2、班上交流思考过程

成反比例的量

教 学目 的

1、经历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的过程,发现规律,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2、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重难点

1、反比例的意义

2、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认真分析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及规律

比例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感觉在以下两个方面还要进行强化和训练。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 比例是一个基本概念,十分重要。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都有赖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理解和把握概念的内涵。同时通过应用,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围绕知识点多设计各种类型的练习,指导学生解答,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二、注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单元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比例的概念与比、除法、分数等相关,解比例及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要用到方程的相关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比和比例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加深对比例概念的理解。教学时,我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讨论题中的比例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比例,从而使学生掌握用比例解答的基本方法。

第二单元比和比例教学分析

本单元内容及课时安排。

1. 比的意义 (1课时)

2. 比的基本性质(1课时)

3.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课时)

4. 比的应用(一)(1课时)

5. 比的应用(二)(1课时)

6. 比的应用(三)(1课时)

7. 测量旗杆高度(1课时)

8. 第二单元复习(2课时)

9. 单元测试(1课时)

10. 习题订正(1课时)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了解比、比例、按比例分配的意义,知道比和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知道比的各部分与分数、除法各部分的关系。

2.理解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简单问题。

3.

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比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能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简单实际问题可以用比来描述或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决,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比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比的意义》是学生初次接触比的知识的第一个内容。能否透彻理解比的意义,对于比的其他知识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这节内容在整个比的知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除法)的基础上,引出对与比的认识,及其二者间的关系。教材淡化概念的“形式化”叙述,通过选取学生熟悉的、鲜活的事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实际意义。教材选择现实生活中比较典型的搅拌水泥沙和调制涂料两个事例,设计了两个学习活动。 情境一,通过搅拌水泥沙的事例引出比。教材以两个工人对话的形式呈现了问题情境,即:每1千克水泥对3千克沙子;3千克沙子对1千克水泥等。然后分别介绍1:3表示水泥和沙子的关系及式子的读法,3:1表示沙子和水泥的关系及式子的读法。接着用描述的方式说明:像1:3、3:1这样的表示方法叫做比,“:”是比号。

表示的蓝色涂料是白色涂料的1/2

。接着,分别介绍用6:3表示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质量的关系,用3:6表示蓝

色涂料和白色涂料的关系。然后,把表示同一种关系的算式和比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大头蛙的话说明比的意义,即: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进而介绍比值及比的各部分的名称。最后,安排了议一议:比的各部分和除法、分数的各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正确读、写比,求比值。

教学难点:弄清比、除法及分数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单元教学反思:

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即: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关系是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任何两个相关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按比例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是比的知识的具体应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会用按比例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从编写思想、内容编排、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概念。

本单元要认识的数学概念有比、比例、按比例分配等,学生对这些概念实际意义的理解,是学生能否应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教材淡化概念的“形式化”叙述,通过选取学生熟悉的、鲜活的事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和比例及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如,选择现实生活中搅拌水泥沙的事例,利用人们生活中的语言“1千克水泥对3千克沙子”认识比;选择我国《国旗法》中规定的五种国旗长和宽的比都一样的真实素材,让学生通过计算不同规格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认识比例;结合在一块长方形地里种茄子和西红柿,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

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建构数学知识。

两个算式,然后,说明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的关系也可以用比表示,并写出比的式子。这样,把以前的除法和新知识比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认识到“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再如,比的基本性质,选择了学生平常玩的踢毽子的数据,先让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再让学生说一说比的前项、后项、比值有什么关系,把比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联系起来。又如,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计算自己写的比例,发现规律,归纳总结性质,经历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三、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材选取了大量的、真实的工农业生产和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并给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如,菜农按比例种植茄子和西红柿的问题;建筑工人把水泥、砂子、石子按2:3:5配置混凝土的事情;商店配制什锦糖的典型事例;配制药水、配置葡萄糖注射液等现实问题。通过学生自主解决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比和比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和分数乘、除法基础上安排的,主要内容有:认识比和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和化简比,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按比例分配问题。单元最后安排了综合应用?“测量旗杆高度”。

制作纪念册教学反思篇二

《拍手歌》是本册教材集中识字单元的一首儿歌。本课共十节,字数相同,读音押韵,节奏感强,形式多轻快活泼,目的是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达到识记生字的教学目标。这首儿歌不仅描绘了大小动物在自然界自由生活的美好情境,还告诉小朋友们:“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它告诉我们“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要牢记”,内容通俗易懂,读音押韵,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

学习效果:本课看图、识字、猜字谜都力求遵循从儿童的生活、语言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的规律。我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识字,并力求将识字与游戏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突破识字的难点。

成功之处:在教学本课时,我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最后的指导书写过程中,以“朋友”二字引出学生爱护动物之情,学会关爱,就会去关爱同学、老师、亲人,就会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不足之处:虽然大部分同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和阅读能力。但是二年级孩子的知识面还比较窄,对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敏锐度不高,自我展示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能力也需重点培养。

改进措施:

1.指导学生朗读时读出节奏,并注意韵律。拍手歌节奏感很强,指导学生朗读时,一方面要根据标点停顿,另一方面,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本课形式上是儿歌,每两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末尾押韵。

2.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巩固识字成果。还可以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识字。如:拍,拍手,同学们喜欢玩拍手游戏。

3.进行写字指导时,教师要板书示范,提醒学生注意笔画、笔顺。

制作纪念册教学反思篇三

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时,通过前面对于数学和连加、连减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习了看图用较简练的数学语言说出图中的信息,并能够提出数学问题。而且在计算方法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继续训练学生对于加减混合的运算。那么我就重要引导学理解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题来,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使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而且不易忘却。因为上下车问题是典型的加减混合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开始我根据这一问题创设情境作为新课导入并展开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然后我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提数学问题并解答。算式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图中的什么?这样学生就初步理解了意义,而且我觉得通过让学生说而且是有道理完整地表达,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口头表达能力。但是对图式加减我用了较多的时间,从动态演示到静态图,让学生说图意似乎比较难。如果根据图出示不完整地算式让学生根据图意填写完整,再来说图意,这样,给了学生一个可以过渡的平台,也许学生可以理解得更快,也可以节约一些时间用以后的巩固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三个数相加减的混合运算,但在思考练习:

65+35-35+65,很多学生看到65+35=100就,不管计算的顺序,随兴计算,从而算得0,也说明了,新知识的学习需要多次的练习才能达到巩固,在下节课的练习中,要多涉及这种容易出错的题目,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学生理解并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法时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在这节课中,我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知识让学生去构建,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课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嘴、动脑等一系列活动,自己发现规律从而揭示运算顺序。但在活动的过程中,当遇到比较复杂的算式,有些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根本就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我就让学生发挥互帮互助的精神,分成学习小组进行计算,而且让大家都说一说运算顺序并找出相同之处。这样就给课堂压缩了一些宝贵的时间。把这些时间用在让更多的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上,我认为比较合适。

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1.本节课中,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仅掌握了“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而且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对于解决实际问题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2.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小学生一般都具有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尝试独立完成计算过程,一开始就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心理,把学习的主动权切实的还给了学生。

3.本节课上的节奏我觉得太慢,混合运算要求在课堂的时间内完成相对多的习题,同时在练习设计类型丰富、层次合理方面,做得还不够。这也是以后上练习课时要注意到的地方。

制作纪念册教学反思篇四

二年级下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是在一步计算应用题基础上的提高,是教学上的重点又是难点。特别是列综合算式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一、在这一课的教学里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以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画面的内容,并根据画面的内容编应用题用多种方法解答。

2、板书整洁,有条理,有对比。

3、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学生课堂讨论得热火朝天。营造了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反思自己的教学上要注意的几点:

1、一部分学生读题观察图不够认真细心,对于跷跷板乐园图文的题目里面隐含的条件较难找到,不能清楚的说画面的内容。再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因此导致诸多错误,要多练习。

2、“做一做”主题图,学生没有仔细观察图上有什么。一般简单的列式会提,两步计算的只是个别学生会提。要多引导。

3、课堂作业这道题用两步计算的还是较多学生不会把分步写成综合式。

4、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历经解题的过程。

5、整理图文信息,在教学中多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挖掘题意,能完整表述应用题。学生能在讲题的过程中,保留有用信息,通过有条理讲题,理解题意。

6、对学生的各种算法做出及时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答。

7、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各条件之间的关系,理清解题思路。尽量让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思,充分理解题意。

制作纪念册教学反思篇五

20xx年1月12日,中国教师报李炳亭主任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指导。我有幸上了一节单元复习课,我所教学的内容为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整式加减的复习课。上完课后得到了李炳亭主任的亲自指导。

对于整式及其加减的复习课,我主要从导学案的设计和课堂教学两方面进行一下反思:

回顾这节课的大致过程,上课开始通过学生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解读学习目标使学生整体把握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接下来以互助组为单位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交流,组内解决导学案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把本节课的三个学习主题分配给六个学习小组,每两个学习小组准备一个学习主题,最后通过两个小组间的p确定展示小组。课堂展示流程如下:

(1)三个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和展示“第三章整式的加减”知识结构图和教师选题;学生的讲解中有了明显的思维提升,说明学生的思维可以在不断地指导和锻炼中提升。再次说明小组合作的方法是比较有效的做法。

(2)各小组展示完成后由学生评价各小组的展示情况,并及时对个小组展示情况进行补充和质疑。

(3)结合在学生自研自探的过程中教师进行的批改和搜集的易错点、混淆和不懂地方,及各小组展示情况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补充。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体验了如何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是朋友,是合作者;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创造了一种宽松、平等、快乐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后李炳亭主任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我进行了指导:

一、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做到知识问题化,要更具体。

二、导学案的设计可以更多的留白,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知识智识化。

三、课堂教学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活动的每一个细节。

四、整理随堂笔记时提醒学生总结难点易错点,应用规律、创造新知识。

通过这次课,我深刻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课改教师,自己要多阅读,多钻研,多反思,无论是设计导学案还是上课都要多研究学生的学情,把握住教师主要在“引导”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地效果。另外,作为一名教师自己要率先垂范,站在一个高的层面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其得到长足发展。

制作纪念册教学反思篇六

会读古诗、读好是学习古诗至关重要的。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疲劳,兴趣点也易转移,单一的诵读形式,会让他们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在教学《鹿柴》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丰富多样的诵读形式。(如初读时的听读、自由读、跟读、范读;理解中的个别读、轻声读、看图读、齐读;巩固提高时的有感情地读、配乐读等等。)让学生自己去品读,反复诵读后,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孩子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疑惑,有的问题其实已经解决,有的问题没有价值。我正为孩子们没有深入的体会而体会而遗憾时,突然一个孩子提出:“诗人为什么写的是‘深林’而不是‘森林’?”多好的问题呀,这个深字不正是诗人为表现山之空旷、林之深邃静谧而用的吗?这个孩子是真正地用心去品、去感悟的。因此,我大大地夸赞这个孩子会读书会思考,夸赞他的问题提得好,鼓励其他学生向他学习,在品读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

《大地的巨人》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的诗歌。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读出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肯定,不足的地方立刻给予他们帮助。当学生学习第二节诗时,我问:“你们见过丘陵和盆地吗?它们是什么样的?”学生们露出迷茫的神情,我没有责怪学生没有做好预习,而是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通过看图感受作者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到自然景物打比方,大地这位巨人是多么的健壮!当学生把第三节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时,我欣喜地对他说:“你读出了大地的美丽!让我们感受到大地真是一位巨人呀!”这样毫不吝啬地给予他肯定。这样其他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调动起来。

《大自然的声音》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段、总起段。学习完课文后,我提出问题:这篇文章哪些段落具体地写了大自然的的声音?学生一下就回答出:2—4自然段具体地写了风、水、动物的声音。我又继续追问:那课文中的哪一段是概括地写呢?学生很快就发现了第一自然段。我启发学生思考:第一自然段和2—4自然段是什么关系?学生想了一下便说:2—4自然段是围绕第一自然段来写的。我相机表扬他们很会动脑筋,并告诉他们,第一段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段,而它又是第一段,在文章的开头,所以它又叫总起段。接着我又告诉学生,这篇课文的2—4自然段中还出现了总起句和中心句,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到。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他们积极地读着课文,思考着,一下就找到了中心句、总起句。

《五彩池》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本课之前对教材进行了仔细的钻研,在教学时,我努力做到进行随机的、动态的指导和点拨。 如,当学生从第2自然段末的几个“有的”中感受到了五彩池还有许许多多奇特的形状,我便让学生加以想像,模仿课文的比喻句进行说话训练,”学生说出了各种不同的形状,有的学生说向月亮、有的学生说像小狗、有的学生说像云儿……说得非常好;当学生从“柠檬黄”“天蓝”“咖啡色”“橄榄绿”等词中体会到了五彩池的颜色美,我便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词的特点,最后总结出前半部分表示事物,后半部分表示颜色,让学生说类式的词,学生说得不错,如:学生一一说出了茄子紫、葡萄紫、火红、桃红、炭黑……因此,在学生作业时,这种类型的题目做的也得心应手,但有这节课也有许多遗憾,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太少了。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语文单元教学反思。

相关范文推荐
  • 09-25 最新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论文(优质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
  • 09-25 最新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论文题目(模板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幼儿园小班
  • 09-25 齐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精选5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变化和不确定性。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应对这些变化和不确定性,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情况的变化。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
  • 09-25 大二学期学生个人总结 大二学期个人总结(汇总8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
  • 09-25 2023年二年级巧算教案(优质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
  • 09-25 2023年幼儿深度教学培训心得体会(实用5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未来,为
  • 09-25 病区护士工作总结(实用6篇)
    写总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每一个要点写清楚,写明白,实事求是。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总结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
  • 09-25 2023年小学排球教学反思(汇总1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 09-25 善良感悟心得体会(大全5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
  • 09-25 2023年医院收费处工作计划(实用5篇)
    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有条理的行动步骤。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加有条理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提高效率和质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