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最新节约教学反思三下 保护水节约水教学反思(汇总5篇)

最新节约教学反思三下 保护水节约水教学反思(汇总5篇)

时间:2023-09-25 14:16:33 作者:字海最新节约教学反思三下 保护水节约水教学反思(汇总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节约教学反思三下篇一

《保护水、节约水》的主题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课堂上借助图片、视屏和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为主要依据,让学生切身体验水资源的缺乏和节约用水的必然性,从而激发学生从小事起节约每一滴水的意识,让教育真正渗入学生的精神生活里,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意义的印痕。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充分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的极度匮乏,激发学生节约用水的道德情感,制定切合现实生活的节水措施并能身体力行去实践,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并确立珍惜人类资源的意识。教学中我紧扣重点,从感知水的重要性――感知水资源的匮乏――导行――情感升华这一主线,从而完成教学活动,一气呵成!一节课下来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急于求进,没有水到渠成。《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从而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没有节水意识呢?事实就是孩子们对淡水资源的缺乏状况很不了解,或者个别学生只是对一些统计数字的表面感知,所以孩子们根本不能认识到世界严重缺水。于是我决定用实际操作来激发孩子们对水哦深刻认识――剪一剪。

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第一刀拿掉30‰,再剪掉剩下的一大半,这时候同学们都觉得差不多了,再剪下去是不可能的,结果我让学生自己把剩下的一点再分16份,同学们在使劲儿折,也折不到,不禁说:老师,分不到啊,好难啊!水太少了!学生被彻底地震撼了,操作触动了学生的心灵,这就是活动打造的意境,更加紧密地将课本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让品德课真实起来,让品德课与生活接轨起来。通过这样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水资源匮乏,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但美中不足是,当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老师,好难折啊!”而我急于求成就板书:资源少。课后我想了想是过于着急,其实我还可以再环顾学生的操作,再缓一缓,再问:“为什么说很难折,这说明了什么呢?”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有肺腑之言,这样就真正达到水到渠成的境界了!

二、在导行中的第一个环节中,我出示学生调查水污染情况的画面,目的就是让孩子在生活中感悟,回归生活的大课堂。但我又犯了自己的老毛病:语言随意、性子急。没有很好的组织过渡语,让环节更好的紧扣住,结果在活动中造成了我的语言和课件的声音在同时进行,让学生感觉到和混乱,一时半会都不知道那个好。看来,要想自己的课更完美,没有过硬的语言功底是不行的,没有平时的学习积累是行不通的。

三、教师评价语不够丰富。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儿童的这种需要更为强烈。任何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赞赏,每个人都需要得到他人的鼓励。《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确加以引导。”是啊,我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单一,没能够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比如:学生说:“小河曾经是鱼儿的天堂,可如今却成了它们的坟墓,好可怜啊!”我给予的评价是:“你的口才真好!”对于其他比较有创意或者是有见解的回答,我只能说:“你说得真好!你很留心生活等等。”课后想想:其实孩子的语言功底相当不错,二年级的学生能用对比的手法说出优美的语句,我是否要用更贴切的评价语来激励孩子呢?在准备比赛的前一天晚上,我在网上搜集了很多评价语言,希望能派上用场。可是当学生在说的时候,我就在思索用哪一句,但这样就暴露我极大的`缺陷。评价语言的运用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的,它是靠我们平时学习中积累和运用中形成的,人家的评价语是针对他们自己的学生,而自己的学生跟他的评价语根本就对不上号!那么我在今后将不断学习,改进,提高自己语言的魅力,在课堂上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四、学生积极性很高,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言善道,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表现欲强。还有很多精彩的语言出现:小河曾经是鱼儿的天堂,可如今却成了它们的坟墓,好可怜啊!是谁这么没有公德心啊,把小河的衣服都搞脏了……孩子们的语言充满童真和童趣,让课堂充满了活力!

五、课件简洁,选择的素材恰到好处。《新闻1+1》的录象片段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群众缺水的困境,从侧面凸水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配乐感人,渲染到位,让学生们从心底升腾起节水的思想意识。

新课标强调课堂应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吸取此次比赛的教训,以学生为主,放手让学生去学习,抓住重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牵一发而动全身,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节约教学反思三下篇二

1、这节实践活动,我在课前让学生大量收集、有关节约用水的信息资料和图片,学生投入的时间少、收集到的信息量不够丰富,也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交流的面还不够广,我计划在课后分小组以小报的形式进行交流。教学中出现一个问题:究竟用中位数还是用平均数来反映水龙头漏水的一般水平。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其中一位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她说,由于数据差别不大,她认为用平均数表示更准确。我稍一楞,应该说她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问题出在她不明确怎样的差距算大,怎样的差距算小。联系到后面我们要计算的`是30万所学校漏水总量,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建议还是用中位数表示差距要更小些,学生基本同意了我的观点。

2、为什么要节约用水以及怎样节约用水呢?学生课堂气氛还未高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未完全调动起来。像这样的课,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做到充分的全身心的投入,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我想:在编排上如果更紧凑些,学生交流的信息量更大些,就能加深学生对节约用水的认识。

3、在进行有关计算时,我发现由于数据较大,学生计算时花费的时间较多,挤占了交流节约用水金点子和提节约用水倡议的时间,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用学过的估算知识来计算,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估算能力。

反思这节课,我意识到实践活动课要放飞课堂,让课堂活动化,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实际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参与收集多种信息,使知识的呈现具有科学性、多样性、趣味性,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并收获成功,体会到自己学习的是有价值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

节约教学反思三下篇三

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是建立在儿童的生活中,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活动中用心去感受与感悟,才能大大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保护水 节约水”这堂课的设计在这个理念中形成的。

在教学中,有一个环节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了比较强烈的震撼,那就是在深入感知环节中,有一个步骤是“剪一剪”。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感受水资源的匮乏和宝贵,养成关心周围水资源的环保意识。如果凭教师的嘴巴来讲,可能会使学生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也会使整个课堂枯燥乏味,而课件的使用和纸片的操作,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留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缺水危机,通过操作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打造了意境,更加紧密地将课本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让品德课真实起来,让品德课与生活接轨起来。

通过这样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了水资源匮乏,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这个环节看似平常,但寓意深刻,一定要一步一步让学生去剪,才能让学生发出肺腑之言——水太少了!真正地实践了《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从而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的要求。

这节课自我感觉虽好,但教研组也指出了很多不足,如:没有回归生活。在我们珠三角地区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学生都感受不到水的危机,节水的意识也不是很好。那么在课前我让家长配合我做一些水资源、水污染、水浪费的调查。围绕主题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板块的活动:1、从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起、重温水的重要性。 2、深入感知水资源的匮乏。3、导行升华,呼吁更多人参与保护水 节约水的行列中去。在教学活动中,这些内容都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源于自己的亲身体会,但由于我的引导方向错误了使学生的说得内容千篇一律,没有创新,显得整节课很沉闷。在这样一个教学环境中,学生没有产生了共鸣,因此,导行这个环节中,学生依是回归不了生活的大课堂中,好像是一条固定的框框,并且堂上留给孩子思考和活动的空间还不够充分,使孩子们的表达显得是那么的无力、牵强。很多孩子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给孩子们奖印章想激发学生兴趣,但一节课上下来好像有点流于形式的感觉,没有达到碰撞火发的境界。

“教学本身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有了这些缺憾和不足,更促使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进行下一次的“打磨”,实践精品课的理念,在不懈地追求中与精品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节约教学反思三下篇四

本册书最后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学和做,主题是《节约用水》,通过学习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淡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话题,了解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树立节约用水的环保观念,并乐意宣传。同时激发学生节约用水的道德情感,明确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节约用水的生活小事。为加深对节约用水的理解,学完后我分小组安排了“我与水”主题活动,小组活动内容安排如下:

1、交流话题:我与周围世界中水的关系。

2、延伸范围:水是什么、水的作用、特点、历史文化中的水、艺术中的水、节约保护水资源。

3 认识水中的沉浮现象;

(1)了解周围生活中水污染的现状,初步了解一些水净化方法;

(2)了解傣族的泼水节;

(3)了解并欣赏大禹治水的故事;

(4)创作水贴画;

教学反思:

语文新课程要求,综合性学习的指导应突出自主,合作和探究。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与交流,倡导学生和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和开展综合学习活动。在确定合作学习主题后,我指导学生分好小组,确定学习活动的专题,安排好分工,思考主题内容。在学生的主持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其了解水活动的成果。同时我也指导学生展示其活动成果和学习活动中的历程体验,其中包括如何思考问题,搜集资料、做好准备,如何与别人合作交流开展活动、解决困难,使活动进行顺利等等。不断激发关于水问题的学习兴趣。以上综合性学习过程让学生知道如何节约水,爱护水资源。我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探索,自我表达和社会性互动建构自己的知识,让他们围绕感兴趣的水问题展开合作讨论,去发现水问题,去寻求解决水问题的办法。

节约教学反思三下篇五

本节课以“保护水,节约水”为主题串联本课,从“为什么要保护水?”到“节水金点子”,并布置长期作业,逐步落实到行动,体现了活动课的特点,注重了综合性、活动性和实践性的统一。这节课的设计层次清晰,环环相扣,案例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特别是水费单的巧妙运用,使学生有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能把“撕纸小游戏”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亲身感受到水资源越来越少,对学生的震撼还是很大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设定准确,教师的角色定位把握得好,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非常高。再加上信息技术的恰当运用,如:大西北缺水视频、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视频等,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好。

一、《保护水,节约水》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和我们的生活》中内容。教学中,我抓住活动课的特点组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本节课具有开放性、活动性、生活性、学生主体性的四个特点。具体的活动过程可分为: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活动二:通过观察地球仪、分析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比例,从而了解淡水资源的稀少。活动三:联系实际,交流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活动四:明理导行,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突出了重点(了解淡水资源的缺少、被污染和浪费的情况。)突破了难点(培养学生树立“保护水,节约水”的环保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品德,他们爱学、乐学、愿学,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二、适时充分地利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比空洞地说教有效地多,这也是本节的'亮点。如:播放我国西北地区缺水的视频,真人真事,感染力非常强,突出了淡水资源稀少的重点。播放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视频,让学生亲眼目睹了污水处理的过程,使学生看到国家和社会是非常重视保护水节约水的,从而指导学生个人保护水节约水的行为。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