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农村实践调研报告题目 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模板5篇)

农村实践调研报告题目 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模板5篇)

时间:2023-09-25 04:57:29 作者:GZ才子农村实践调研报告题目 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模板5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农村实践调研报告题目篇一

为全面了解我市“十个全覆盖”工程进展情况,近期,市政协主席甄晨岚、副主席张建国及部分常委和委员,深入黄河村赛汗乌素村、阳光田宇农业科技公司、渡口村、万亩滩村、四新村、盐碱地改造项目等地,通过实地查看、访问民情等方式,对我市规划实施“十个全覆盖”的基本情况以及工程开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调研组还组织相关单位召开座谈会,与市政府和三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充分交流,委员们就村庄环境整治成果长效保持、农民生产生活习惯转变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随后,市政协召开八届十五次常委会议,专题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全市“十个全覆盖”工程工作进展及采纳委员意见建议情况的通报。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情况

20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各项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逐一对照十项指标寻找差距,提出要高标准完成“十个全覆盖”工程。截年底,全市农区危房改造完成2091户,街巷硬化完成50.6公里,其他各项工程全部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20,在认真总结2014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市进一步推进农区危房改造、街巷硬化、农区人居环境、沿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建立健全村企联动发展模式等5项重点工作。年自治区批复我市危房改造户,截止6月底已完成改造1390户;计划完成街巷硬化109.4公里,截止6月底已开工91公里,完工55公里;村文化活动室、村卫生室和便民超市等8项已覆盖工程在高标准完成硬件建设的基础上,正在进行软件提升。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今年重点进行村内环境和沿线沿路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垃圾清理任务已经完成过半;文化广场周边及示范村道路两侧绿化已完成,正在进行普通村的绿化工作;基本完成110国道两侧破旧房屋、违规建筑和废旧牌匾等的清理工作,现正在进行外立面改造和绿化工作;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方面,各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村规民约》,并为示范村配备保洁员,环卫工作方面初步形成了“村集、镇运、区处理”的保洁模式。

总体来看,农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启动以来,我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把“十个全覆盖”工程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各部门积极配合,全市上下合力攻坚,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十个全覆盖”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农区面貌和农区居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4年以来,我市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部署要求,集中力量,将农区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全面完成年度各项任务,农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十个全覆盖”工程资金压力大。

我市将村庄整治和农区社会事业重点工程项目也列入“十个全覆盖”范围内一并规划建设。据测算,2014年,乌海市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实际完成投资9.65亿元(其中:十个全覆盖完成投资2.67亿元,村庄整治完成投资2.08亿元、产业带动项目完成投资4.9亿元)。2015年,我市“十个全覆盖”工程计划完成投资4.57亿元(其中,“十个全覆盖”工程资金3.17亿元,村容村貌整治资金1.4亿元),但自治区下达乌海市任务中没有街巷硬化、村文化室和卫生室、农区人居环境整治、村庄环境长效保持等项目,因此没有相应的资金补贴,资金全部由市、区两级财政承担,财政资金压力大。

(二)农区土地流转机制仍未建立健全。

我市农区土地流转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流转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欠缺。一是部分农户不愿流转,农区居民主要依靠土地收入解决上述问题的,普遍把土地视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不愿轻易离开土地;二是农户土地比较分散,难以做到协调耕作和集约化经营,虽然绝大多数农户同意租出,但由于个别农户阻挠,导致土地得不到有效流转;三是流转市场不够完善,行为不够规范。土地流转中间平台缺乏,监管机构不健全,服务相对滞后,导致供求双方信息不畅,大多数自行流转的土地,流转手续以口头协议为主,双方利益难以得到法律保护,易引发社会矛盾。

(三)村庄环境整治成果长效保持难度大。

村庄整治过程中,各区均实行了生产生活分离,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农民长期形成的生活生产习惯一时难以改变,一是集中养殖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感觉不方便和不安全;二是没有形成集中处理垃圾的生活习惯,随地倾倒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秸秆就地加工设施和技术不完善,农民把秸秆拉回家和焚烧秸秆现象还有发生。

(四)农区周边环境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

我市农区很多村庄都与一些废旧工矿区紧邻,环境清理、村庄整治难度很大。以海南区为例,一年来结合“十个全覆盖”建设,所有行政村和大部分的自然村都进行了村庄环境整治,村内环境有了彻底的改观,但紧邻村庄的一些废弃工矿区和破旧棚户区,因不属于“十个全覆盖”项目建设范围,未纳入改造,对村庄整体环境的改善造成很大影响,特别是一些沿线沿路的废旧矿坑、废弃厂房和破旧房屋,因多种问题,征拆改造难度很大,工作进展缓慢。

三、几点建议

2015年是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关键之年,我市应在总结工作经验,正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加快农区危房改造、街巷硬化、农区人居环境、沿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建立健全村企联动发展模式等重点工作。

(一)加强统筹规划,确保各项工程按期完成。

统筹完善城乡规划设计,加强对村庄和周边环境改造建设的整体规划,进一步整合项目、资金、力量资源,将周边农业产业项目和农区“十个全覆盖”、新农区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相衔接,提升农区整体改造发展水平。进一步强化对施工进度的管控,保证房屋建设、道路交通、管网施工、园林绿化、环卫设施等工作相互配合有序进行,避免由于沟通不畅造成的窝工、返工现象。同时,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保证工程各项验收程序的时效性和规范性。

(二)盘活有限资金,探索引进资金新途径。

我市应积极整合“一事一议”、“美丽乡村”等各类支农惠农资金,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化效益。此外,要积极探索建立“村企联动”发展机制,将产业发展和“十个全覆盖”相融合,以村为单位,提出村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支持政策和利益联结机制。探索通过ppp合作模式,培育村企联动的发展模式,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引导村集体通过土地承包、租赁、入股等形式,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村集体自我“造血”功能,从而反哺“十个全覆盖”建设。

(三)积极完善机制,推进农区土地流转工作。

一是加强农区居民生活保障,实行土地流转最低保护价和片区指导价制度,原则上每亩协议流转价格不得低于当地农民常规经营收入。在现有各项补贴的基础上,政府再给予适当的补贴,提高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对参与土地流转的特困农户,给予低保、养老等政策方面的`倾斜,以切实保护农户的土地收益;二是强化宣传协调工作,进一步加强农区土地流转宣传,做好流转服务,并在基层成立土地流转纠纷仲裁机构,有效调解农村土地流转纠纷,维护农区社会稳定;三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利用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切实做好农区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避免由于土地“四至”不清、账实不符产生纠纷。制定土地流转标准合同格式文本,严格流转合同登记备案制度,推动建立健全合法有序的土地流转体系。

(四)加大整治力度,切实改善农区人居环境。

重点做好“三清、三改、三化”工作。在“三清”方面,以沿路沿线为重点,继续巩固垃圾清运成果,保持村庄、院落和道路两侧干净整洁有序。重点做好农区院落周围、街巷两侧、村庄周边的垃圾堆、柴草堆、杂物堆、粪肥堆、污泥堆清理整顿工作。在“三改”方面,重点做好房屋改造和居民厕所改建等工作,继续加大综合管理力度,对违章建筑和危害公共安全的建筑依法进行拆除。同时,充分发挥农牧业组织的作用,加大集中养殖区建设力度,鼓励农牧业龙头企业以合作社的方式发展规模经营,农区牲畜养殖实现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模式。在“三化”方面,重点做好农区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村庄周边和拆迁空地的绿化美化工作,建成环村绿化林带;利用村内空闲地建设小花园、小草坪,为农户提供养花种草地块;年内完成文化广场周围和重点街巷路灯安装工程。

(五)坚持建管并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引导支持发展专业服务组织和养殖大户,探索有偿处理适当补贴的模式,在尽可能不增加农户投入的基础上,由专业服务组织集中将作物秸秆进行粉碎和饲料化加工,提高秸秆利用率。加大产业培育、产业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沿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发展葡萄种植、观光旅游、休闲采摘、葡萄酒庄文化为一体的特色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努力形成企业增效、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的互利共赢利益链条。要把已建成项目运营好、管理好,针对街巷硬化、村容村貌整治等工程,抓紧研究制定运行管理办法,结合实际探索实行社会化管理模式,确保这些工程不仅建得起,还能用得住、用得久,成为长久的惠民工程,不断推动新农区建设管理科学化、人性化、精细化、规范化。

农村实践调研报告题目篇二

一、我区2015年“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情况

2015年,我区“十个全覆盖”工程重点覆盖18个行政村,其中,阿嘎如泰苏木4个、哈业胡同镇7个、哈林格尔镇6个、白音席勒街道1个,共涉及1.35万户,4.7万人。计划总投资1.3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2亿元,其中,达标村计划投资7065万元,实际完成投资8439万元;高标准示范村计划投资6434万元,实际完成投资1.3亿元。

一是危房改造工程,涉及群众180户,完成投资1296万元,其中,整合资金200万元一次性“兜底”完成了99户鳏、寡、孤、独、残困难群众的危房改造任务,完工率100%。二是安全饮水工程,共涉及4个村、5529人,共完成投资347万元(这4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不在“十二五”规划范围内,是我区根据“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需要进行的“自选动作”),完工率100%。三是结合高标准示范村建设,完成街巷硬化工程24.2公里,完成投资1694万元(其中列入自治区交通厅街巷硬化只涉及2个村5公里),完工率100%。四是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涉及三道沙河村幼儿园建设,计划投资1388万元(其中自治区教育厅416万元,包头市278万元,区级配套694万元,因该项目列入包头市统一新建幼儿园项目,所以区级配套资金也由市级承担),完工率95%。五是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工程,涉及6所卫生室,完成投资48万元,完工率100%。六是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改造任务96.5公里,完成投资1390万元(项目资金由九原电力系统解决),完工率100%。七是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工程,全区共有1214人享受高龄津贴,已提前完成三年全覆盖任务;新农合参保人数为68456人,参合率为98.86%,涉及金额2964.24万元;养老保险,今年涉及6283人,已全部完成,三级政府补贴资金为54.1万元。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我区没有建设任务,文化活动室、便民连锁超市已经实现全覆盖。其中,还选择乌兰计五村、哈业胡同村、梅力更嘎查、三银才村4个村进行了提档升级,建设“四美、三宜”的高标准示范村,完成投资1亿元;又按照“串点成线、形成效果”的原则,围绕交通节点,选择打圪坝新村、柴脑包村、河满圪旦村3个村进行了提档升级,对110国道沿线地区道路和房屋进行了硬化和部分屋顶的改造,完成投资3000万元。两项合计,高标准示范村建设工程已完成投资1.3亿元。

总体来看,我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呈现出启动快、标准高、有创新、成效好等特点。经过“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农村牧区的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善,“硬件”和“软件”建设水平均有很大提升,不仅彰显了近年来我区的快速发展成果,更让广大农牧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了这些成果所带来的实惠和福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区的“十个全覆盖”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体量大等因素影响下,仍然取得了不错成绩,这非常令我们欣喜。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1.缺乏统筹规划。2015年由于“十个全覆盖”工程时间紧、任务重、经验不足,我区未能及时制定全区性的规划和设计,“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中,均由各个乡镇自行完成规划、设计和招投标等工作,导致工程建设中的施工、设计方案、材料使用等标准不一。同时,由于缺少统一的规划和资金安排,导致镇(苏木)的资金压力非常大。“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一年以来,资金呈现数量小、使用分散、自筹部分不足、到位情况不好等问题,目前所欠工程款均由各镇(苏木)承担,大量的资金(缺口)压力给各镇(苏木)的整体工作造成了严重负担。

2.工作合力不强。“十个全覆盖”工作涉及到农村牧区工作的方方面面,既涵盖了镇、村的基本工作,又涉及到众多部门,要想全面实现“十个全覆盖”,就需要区、部门、镇、村多方面的合力推进。但是目前,部分职能部门还存在参与度不高、解决问题办法不多、出谋划策主动性不强等问题,尤其是在解决资金问题方面,有些部门还没有高度重视,没有做到各负其责、各尽其职,没能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主动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甚至个别部门还存在着“等、靠、拖”的思想,未形成工作合力。

3.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十个全覆盖”工程中,我区全面加强了农村牧区道路、绿化亮化、卫生、饮水、文体、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了农村牧区硬件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但同时也衍生出了众多的长效管理问题,如,绿化管护、亮化日常开支、环卫清扫问题、垃圾处理问题、文化室、医疗室的利用和维护管理问题等,目前我区没有在这些后期管理和设施管护上安排专项资金,也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急需引起重视。

4.宣传发动工作还有待加强。“十个全覆盖”所涉及的内容与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百姓是最大的受益者,也应该是参与者,但在目前推进“十个全覆盖”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上边热、下边冷”的现象,即区里想方设法不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改变村庄面貌,而百姓和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这对于“一事一议”项目的实施和解决资金难题来说都是非常大的障碍。目前,“一事一议”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村级自筹资金上缴难的现象就证明了这一点。出现这样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宣传和发动工作还没有深入人心,村民和社会各界对于“十个全覆盖”的政策、益处理解不深,一些企业和有识之士对此项工作关注度和参与度不高。

5.产业支撑力还不强。实施“十个全覆盖”的最终目的是让农牧民过上好日子,而让农牧民富裕的根本出路是要通过产业发展来带动农民增收。目前,我区很多村在产业谋划和规划方面还没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没有因地制宜的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和蓝图(定位、路径),这对于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大问题。

三、几点建议

2015年还将是我区集中攻坚、任务繁重的一年,我们要在总结去年工作经验,正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继续把新一年的“十个全覆盖”工作做好。

1.统筹兼顾,合力攻坚。

建议区“十个全覆盖”工作领导小组要统筹考虑“十个全覆盖”工程总体情况,以“十个全覆盖”工作领导小组为主体,由区委农工部具体负责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规划、设计等工作,减轻镇(苏木)政府在资金和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压力。尤其是要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十个全覆盖”工作涉及面广、投入量大,需要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吃透政策、开动脑筋,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捆绑使用。特别是在向上争取资金方面,要注意研判各种优惠政策,科学掌握向上争取专项资金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了解国家、自治区重点扶持的行业和领域,掌握资金投向,了解资金划拨部门运行方式。根据专项资金投向,编制好我区各部门相关申报项目。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向上争取,区发改局、财政局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制定规划、明确方向、搞好对接。要加强同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加大贷款协调力度。同时,要鼓励百姓筹资投劳,区、镇、村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企业、创业成功的有识之士参与支持相关工作,多渠道想办法,为推动实施“十个全覆盖”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2.因地制宜,完善规划。

科学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把规划摆在“十个全覆盖”工作的首要位置,充分体现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可行性,避免规划的随意变更和造成浪费。同时,要根据区情和财力,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合理规划。一是要彰显村落个性特色。要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对村庄的资源进行深入梳理分类,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使自然风光与乡土风情有机融合,努力打造品牌和特色,避免贪大求洋和千村一面。规划设计中要认真听取所在各地区意见,仔细征询村民的要求和建议。同时,还应征求文化、旅游、环保等相关部门意见,使各村的规划切实符合“宜居、宜业、宜游”的要求。二是要突显自然生态优势。要始终坚持保护生态优先、原生态为主的原则,根据各村自身原有山、水、景的特色和亮点进行重点规划和建设。三是优先满足群众当前的迫切需求。要坚持民意为重原则,规划工作中要做到当前与长远结合,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出发进行规划和建设,实事求是地制订规划。

3.加强宣传,提高参与度。

“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广大农牧民既是受益者,也是推进主体,因此,要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村民能了解并支持“十个全覆盖”工作,积极引导广大村民积极、主动、全面参与“十个全覆盖”的建设和管理维护。凡属村民自己可干、能干的工程,尽量让村民参与,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建设成本,努力实现思路由村民参与酝酿、办法由村民提出、工程由村民参与实施、质量由村民监督评判、结果达到村民满意的目标。各个镇村在实施的过程中,要选出村民代表,参与“十个全覆盖”建设,提高大家主动筹资投劳的积极性。

4.建管并重,长效管理。

要牢固树立建管并重的城乡发展理念,把延伸管理作为巩固“十个全覆盖”工作成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将规划、城管、环卫、公路养护等部门的职能进一步向农村延伸。其中首要的是要深化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改革,确定资金补助标准,通过区财政拿大头、镇、村自筹拿小头的筹资方式,建立健全并形成“十个全覆盖”后续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议区财政每年列支一部分预算,作为后期管护专项资金;村集体也要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通过“一事一议”、村级组织筹措等方式,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十个全覆盖”后续管理基金,专门用于建成后的公共服务项目,如文化室、道路以及绿化、亮化等公益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同时,区文体局、卫生局等部门要定期深入镇村中,开展活动,组织培训,把文化室、卫生室的作用落到实处,切实为服务百姓提供便利。

5.产业支撑,增强“造血”功能。

在规划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的同时,要统筹考虑产业布局发展,充分发挥规划对推动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立足区域、产业、环境、资源等基础,深挖村镇产业发展潜力,坚持“一村一业、一村一品”,增强村级经济“造血”功能,实现“十个全覆盖”与产业推进完美结合,保持和实现“十个全覆盖”工程有持续生命力。要注重与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强引导、开发产品、推出精品(区块、线路)、强化营销,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提升乡村旅游的规模、档次和效益,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如哈林格尔镇三银才村、哈业胡同五村和阿嘎如泰苏木乌兰计五村,就是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相结合发展的典型。

6.规范程序,严把质量。

2015年是“十个全覆盖”实施的第一年,各地区都处于摸索阶段,由于缺乏经验,加上时间紧任务重,一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手续不健全、程序不合规的问题。建议下一步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程序、规定来推进工作。区委农工部、相关的部门和镇、村要充分沟通协调,认真做好项目规划、立项、申报、审批、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严格执行项目立项、建设、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相关规定。同时,要认真履行工作程序,坚持事前公布、事中监督、事后审计,全面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建立完善群众监督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工程质量监管,实现依法规范建设。

农村实践调研报告题目篇三

自治区万名干部下基层“推进四个全面、加强重点工作落实”启动后,派驻呼市的31名调研督导组成员和呼市千余名干部组成的推进组成员马不停蹄走村串户,行走在秋日丰收的大地。

每到一处,督导组成员都与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村民说,这些下乡驻村干部工作不做假,白明黑夜地忙活在村子里,我们看着都觉得很辛苦。

10天走访35个自然村

时间:9月18日

地点:托县郝家窑村

人物:郝争平李志田孙世俊赫三三

清晨,站在托县郝家窑村东边山梁上远远望去,黄河从村子西边缓缓地流过,薄薄的晨雾中,一排排红瓦黄墙的房子错落有致,漫山遍野的葡萄架一望无垠。

走进村里,宽阔的硬化水泥路、古色古香的民俗博物馆、各式各样的农家乐饭庄,还有休闲广场、亭台栈道、足球场……很难想到,这97亩地,去年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废弃砖窑。

“环境美了,足不出户就能把农产品卖出去,以前1块钱的葡萄现在能卖到10块呢!”当了村支书的郝争平深有感触,“村里大大小小农家乐有31家,收入非常可观,还带动了村民就业。几年前还是县里倒数的贫困村,现在成了有名的幸福村。”

自治区驻呼和浩特调研督导组托县组组长李志田,从9月7日到托县开展工作以来,白天下乡镇、村调研了解情况,晚上通过调研督导组建立的微信群说工作、写材料。仅仅10天,他走访了35个自然村,近百户村民。

李志田介绍说,“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上,托县低洼盐碱地多,改造的成本较高,资金比较紧张。我们会及时与县委、县政府沟通,建议一方面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发动群众出工出力,另一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想办法向社会筹集资金,共同推进这项工作。”

同样,呼市纪委派驻到郝家窑村里的第一书记孙世俊每天吃住在村委会,用他的话说就是要当好“十个全覆盖”的宣传员、指导员和服务员。

顺着一条两侧栽植松树的硬化乡村小路,督导组一行走进村民赫三三家。院子里郁郁葱葱的葡萄藤上挂满了紫色的`葡萄,窑洞式的窗户宽敞明亮,屋子里厨房、卫生间、客厅、卧室井然有序。说起装修一新的房子,赫三三乐得合不上嘴:“没有政府的补贴,我们哪能拆了土坯房住进这么好的砖瓦房?”

自治区驻呼和浩特调研督导组常务副组长赵长青谈了一些体会:“调研督导工作中,我觉得要坚持3个原则,一是上下联动的原则,及时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决策贯彻到村到户,把基层的情况及时向各级党委、政府反映。二是突出重点的原则,督导组和推进组对每一个村建档立卡,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督导。三是一盘棋的原则,要与当地党委、政府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做好3项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

边看边问边记边拍学习取经取长补短

时间:9月19日

地点: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

人物:高怀京李锌等督导组长

“我们观摩学习的第一站是大路镇小滩子村,这村子变化真是大……”9月19日上午9点,准格尔旗旗委副书记高怀京一上车就直奔主题,跟自治区调研督导组一行人介绍起这个村子来。

虽已9月,道路两边仍是杨柳依依,苍松翠柏,大巴车沿着绿意匆匆掠过村南口的大型“乡风文明”标志碑后,缓缓地停在一片依地势而建的西北大院前。在绿树掩映下,一个宛若世外桃源的小村庄出现在大家眼前。顺着油路往村里走,随处可见忙碌装修新房的场景。

“房子美观了,这下水啥时候弄呀?”一位大姐拉住高怀京问道。

“你看,这屋前屋后都没硬化,就是为下一步安装排水管预留的。”有了这样的回答,这位大姐的心就放下来,跟我们唠起村子的变化来:“以前墙都要倒了,过年都没人回来。你看现在这房子,男娃娃们也愿意领女朋友进门不是?一到假期,儿女们都回来了,热闹着呢。”

“不能光硬化,绿化也要跟上来;小红砖铺路大车一压恐怕就不行;2年就完成80%的工程任务了……”在自治区驻呼和浩特调研督导组清水河组组长李锌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着好几页观摩体会。

组长们边看边问边记边拍,还不时热烈地讨论着。“你看,拿木头栅栏围起来不比垒墙差,既能节约成本,还能保留乡村淳朴风貌。”“这废旧轮胎做装饰、就地取材拿小石子铺路,我看就挺好。”

在十二连城乡兴胜店村,大家看到“一书、一表、三图”的村庄规划感触颇深。每一张房屋建造及改造设计图上,每户院墙的样式、窗框的花纹、羊圈的摆放位置等细节都由户主自主选择,还有技术指导和户主的确认签字。看到这些,组长们纷纷感叹:“这才是真正做到一村一规划、一户一张图,村民自主参与自然积极性就高。”

“督导什么?可不是呼啦啦下去走一圈。要取长补短,干事有准头才行。”自治区驻呼市调研督导组组长刘玉华一语中的。

从早上7点50出发,到下午5点,这支由14人组成的学习观摩团马不停蹄地参观了鄂尔多斯准格尔旗的13个“十个全覆盖”工程示范点,向这些地方的干部学习取经。

村民们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说:“大周末的都不休息,这样有劲头的干部肯定能干成事。”

做群众工作就得有耐心

时间:9月22日

地点:玉泉区后本滩村

人物:李福来刘俊文国过海吴庆英赵长青

中午12点半,刚刚结束一上午的劳作,小黑河镇后本滩村参加村里修路的村民与施工队的工作人员准备吃饭,一时间他们的谈笑声吸引了大家。

“新生活给我们村里人带来了新希望,今非昔比啊!”55岁的李福来一脸兴奋地谈到,“院子里铺了砖,院墙也给粉刷了,还给换掉了破窗户,以前不知道‘十个全覆盖’是个啥,现在工程一铺开,大家都说好。”

驻村第一书记刘俊文告诉记者,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村民们越发爱惜现在的村貌,不少村民找到村委会要求添加垃圾箱,妇女们更是每天几拨,到修建好的广场上跳健身舞,那些平日里爱说风凉话的村民也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你看,以前想盖房没钱,现在国家给补贴1万5,起码材料费就够了。”在乌兰巴图村见到驻村第一书记国过海时,他正忙着给村民做明年“十个全覆盖”工程动员工作。

一旁的村民吴庆英听了这些,拿出电话给大儿子王国英拨去了电话:“儿子,你说我们交点儿钱、政府再给补贴点儿,咱家盖个新房子是不是个好营生?”原来,她看到别的村都修了路,盖了新房子,一直想着什么时候能轮到他们村。

“我们村虽然有少数人还不太理解,但是做群众工作就得有耐心,‘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可不行!”从9月就驻村到现在,国过海跟村民早已熟悉并成了朋友。无论是在房前屋后的偶遇,还是在田间地头共同劳作,相互间总是热乎乎的。

沿着209国道一路行来,过去路两边脏乱无序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青砖路面,挂着鲜亮招牌的小饭馆,以及一眼望去或白墙灰瓦或灰墙红瓦靓丽新居。

老百姓支持,老百姓参与,最终让老百姓受益,“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暖到了百姓心坎里。

农村实践调研报告题目篇四

我盟“十个全覆盖”工作启动实施以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不少短板,比如:前期工作不扎实、缺乏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案、群众参与度不高等等。尽管在工程实施工程中,我们存在地广人稀、居住分散、单位成本高、基础差等劣势,但更有财政条件较好、农牧民筹资能力较强、建设总量小等比较优势。结合实际,今后在工作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强化软件建设,需要认真思考。建议各旗区、各部门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力争使阿拉善“十个全覆盖”工作更扎实、更有效,真正惠及全体农牧民。

第一,提早谋划,提前运作,把各项基础工作做扎实

截止到5月20日,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十个全覆盖”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5%左右。这其中关键的原因是工作谋划在前,动手在前,各项工作做得早、做得实。各旗区、各部门应认真学习乌兰察布市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反思自身差距和不足,早谋划、早布置、早动手,在目前各项进度已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全力以赴赶进度。要统筹好各项工作,一边紧锣密鼓履行相应程序,完善相关手续,一边抓紧建立健全内业资料,把落下的功课补上。各旗区要结合嘎查村委会换届选举,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者村民会议,宣传政策,征求意见,完善方案、办法、措施。要明确职责,最大限度调动农牧民积极性,充分发挥农牧民主人翁精神,使农牧民对“十个全覆盖”心理上认同、情感上支持、行动上配合。

第二,制定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案

我盟在就明确了“十个全覆盖”的“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集中攻坚、坚持群众主体”三个原则。其内在含义之一就是要各地结合各地实际,进一步兼顾当前和长远,充分考虑需求和可能,缺什么补什么,合理确定建设任务;就是要统筹考虑人口布局、产业发展、立地条件、发展潜力等要素,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有主有次。各旗区要进一步明确划分出示范村、达标村、一般村类别,充分考虑实用性、必要性,避免造成投资上的浪费。要制定明确具体、切实可行,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约束性的操作方案、管理办法、问责办法,健全内业资料,如施工图、工程前后对比图、明细登记簿等。要抓紧制定完善嘎查村规划,避免盲目建设。要认真调研,统筹谋划,充分征求苏木镇、嘎查村和农牧民意见。制定明确具体、切实可行,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约束性的相关操作办法。

第三,注重产业培育,强化产业支撑

“十个全覆盖”最重要的出发点是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牧区辐射,解决的是农牧民生活质量、农牧区发展条件的问题。如果不能统筹解决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我们的这项工作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可持续,工作就没有做扎实。因此,推进“十个全覆盖”工作中,一定要高度重视产业支撑,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村牧区配套产业和项目,开辟农牧民创业园或创业项目,支持农牧民就近就业、自主创业,从而使农牧民“既不离乡又不离土”,就地实现生活、生产方式转变。要立足先天基础,找准特色优势,什么产业最合算就发展什么产业,什么产业支撑最有效就打造什么产业支撑,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培育特色经济,壮大集群经济,发展配套经济,形成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要积极发展壮大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引导企业、合作社与农牧民形成紧密的利益连接关系,同时,积极探索合同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经营组织形式。

第四,上下齐心,群策群力,大干快上,形成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是推进“十个全覆盖”的攻坚年。今年我盟的建设任务是三年中最重的,在去年完成文化室、危房改造、日用品配送中心的基础上,要完成饮水安全、卫生室、便民连锁超市、村村响广播工程,街巷道硬化、校舍安全改造也将完成大部分工作任务。目前,时间已即将过半,而我们的大部分工程还处于待开工和未开工状态,有些工程还在选址、做论证、招投标等前期工作之中,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全盟的头号民生工程来谋划、来统筹、来推进。各部门也要打破条条框框,解放思想,扑下身子做工作,不等不靠,敢于担当,把工作向前做;各旗区、苏木镇、嘎查村要走家入户,把群众工作贯穿始终,把政策宣传到位,在决策过程中,坚持办法由群众提、建议以群众为主、方案由群众酝酿、实施有群众参与。通过各方努力,形成上下齐心、群策群力、大干快上的良好氛围。

“十个全覆盖”是一项科学发展、以人为本、面对现实、惠及民生的系统工程,是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在农村牧区的延伸、破题,也是自治区成立以来第一次全面系统大规模投资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综合性民生工程,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对于我盟来讲,通过三年的工程必将极大地改善我盟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从长远意义上来说,“十个全覆盖”必将为我盟下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培育出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牧民,提升广大农牧民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改变我盟农村牧区的精神风貌。各地、各部门要从讲大局、谋长远、利子孙的高度,拿出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创新突破的精神,确保我盟的“十个全覆盖”工作圆满完成。

农村实践调研报告题目篇五

一、基本情况

嘎鲁图镇位处旗府所在地,是乌审旗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商贸中心。下辖6个嘎查、6个村,总面积2309.4平方公里,农牧区总人口3366户9243人,普通户2315户、贫困户474户、残疾户306户、五保户53户、低保户270户,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258元。

二、“十个全覆盖”现状

为全面推进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有效提升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旗委、政府关于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系列部署,我镇组织工作人员对照“十个全覆盖”的具体要求,进行认真细致的调研和统计,摸清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组织实施提供参考。

各相关部门在推进我镇“十个全覆盖”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相互协调配合。为我镇在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农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和公共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方面的覆盖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牧区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一)农村牧区危房改造。今年,全镇对危房进行了摸底排查,共有危房578户,其中神水台村62户,巴音柴达木村94户,木都柴达木村36户,沙沙滩村43户,达布察克村20户,后寨则村7户,斯布扣嘎查39户,巴音温都尔嘎查29户,布寨嘎查79户,萨如努图嘎查41户,呼和淖尔嘎查66户,呼和陶勒盖嘎查62户。从今年开始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上述危房改造任务。

1.201x年建设内容。计划完成危房改造任务78户(其中少数民族危房改造30户),分别是神水台村7户,巴音柴达木村5户,木都柴达木村7户,沙沙滩村1户,巴音温都尔嘎查6户,布寨嘎查7户,萨如努图嘎查6户,呼和淖尔嘎查11户,斯布扣嘎查10户,呼和陶勒盖嘎查18户。在后寨则村计划实施墙体粉刷7000平方米,在神水台村实施3100平方米。

2.补助标准、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危房改造平均每户给予21500元财政补助,共计1677000元(全部未兑现),农牧户自筹资金624万元。外墙粉刷需资金投入38.4万元。

3.完成进度。工程由旗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与旗民族宗教事务局负责实施,我镇配合实施。目前正在建设的有30户(其中少数民族危房16户),已完成建设37户(其中少数民族危房14户),未动工建设的有11户。外墙粉刷方面,后寨则村已完成700平方米、神水台村3100平方米全部完工。以上工程预计10月底将全部完工。

(二)安全饮水。自实施“农村牧区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以来,农村牧区人畜饮水安全状况得到极大改善。截至20底,通过历年投资建设,实施安全饮水工程7处,解决了嘎鲁图镇一半农牧业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全镇还有2084人存在安全饮水问题,从今年开始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上述人员的安全饮水任务。

201x年建设内容。201x年计划在呼和陶勒盖嘎查完成360人的安全饮水和在木都柴达木村完成230人的安全饮水工程。以分散式供水工程为主。具体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已上报至市水务局,待批复后着手实施。

1.201x年建设内容。重点实施后寨则村街巷硬化3.4公里,巷道硬化0平方米,广场硬化7000平方米,实施居民点周边绿化工程,总投资约1187.4万元;神水台村实施主干道两侧硬化2公里,总投资约90万元。

2.完成进度。目前,后寨则村3.4公里街巷硬化工程已完成部分土方施工并进行部分路基垫层施工。已完成小区巷道硬化13000平方米,广场硬化工程已进入土方施工,目前已到位资金790万元。神水台村2公里主干道两侧硬化工程已全部完工。

(四)村村通电。近年来,我镇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快农村牧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通过一、二期农村牧区电网改造工程,全镇基本实现嘎查村电网全覆盖,户均通电率达到95%以上。目前全镇仍有158户无电户,主要集中在呼和淖尔嘎查和呼和陶勒盖嘎查2个禁止发展区和农牧区部分偏远地区。从今年开始计划用3年时间全部实现户户通电的目标。

1.201x年建设内容。201x年计划在木都柴达木村、布寨、萨如努图、呼和淖尔、斯布扣、呼和陶勒盖5个嘎查实施127户新能源通电升级改造工程;在萨如努图、呼和淖尔、呼和陶勒盖3个嘎查分别实施10公里,共计30公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

2.完成进度。目前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有序开展,因农村电网划分不以苏木镇管辖区域界限为标准,故无法统计路线改造长度。新能源通电升级改造工程已完成招标工作,现在正在进行入户排查,并根据入户情况情况,编制可研报告。预计10月份开工。

(五)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目前,全镇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但农村牧区乌审电视台节目覆盖率达不到30%,部分河沟、低洼及偏远地带无法接收信号用户需进行补点建设。从今年开始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村村通广播电视通讯任务。

1.201x年建设内容。计划在神水台村、后寨则村、布寨嘎查实施地面数字覆盖工程。以户为单位,全部覆盖。

2.完成进度。已在神水台村发放地面卫星接收设备105个,每户投资300元,共投入资金3.15万元;投入15万元在木楼梁建设了地面数字发射主基站。

(六)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全镇现有中小学校、幼儿园29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职业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市蒙二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3所(包括1所民族小学)、幼儿园10所(包括5所注册民办幼儿园)。由于我镇范围内的校舍不存在安全改造的问题,所以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未列入我镇“十个全覆盖”计划内。

(七)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至,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市卫生部门投入和旗财政拨款已建成嘎查村卫生室9处,除城郊的后寨则、达布察克和巴音温都尔3个嘎查村暂未考虑外,实现了嘎查村卫生室全覆盖。由于部分嘎查村卫生室标准较低,设施简陋,不能很好发挥作用。经过进一步实地走访调研和征求意见,对部分嘎查村卫生室进行新建。

1.201x年建设内容。201x年我镇计划新建布寨嘎查和呼和陶勒盖嘎查2处卫生室。

2.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19万元,资金由自治区、市、旗财政按比例承担。

3.完成进度。工程由乌审旗卫生局负责实施。目前,呼和陶勒盖嘎查卫生室已建成,共投入资金8万元;布寨嘎查卫生室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室内装潢。工程总投资11万元,目前已投入资金9万元。预计10月底前全部完工。

(八)嘎查村文化活动室。全镇12个嘎查村中,除后寨则村未建有嘎查村文化活动室,其它均已完成建设。

1.201x年建设内容。计划在后寨则村建设一处集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便民超市、村委办公于一体的活动阵地,总建筑面积1436平方米,项目总投资316万元。

2.完成进度。已完成规划编制及相关手续,目前正在进行土方施工,已到位资金80万元。预计201x年建成投用。

(九)便民连锁超市。全镇12个嘎查村现有小超市或门市部43家。

1.201x年建设内容。201x年我镇计划在木都柴达木村、神水台村、巴音柴达木村建设3家便民连锁超市,便民连锁超市面积30平方米以上,商品品种1000种以上。所有改造和新建的便民连锁超市要求制作统一的门头标识,将原有货柜改造为开放式货架,方便顾客自由选购商品。对店内进行简洁装修并使用国家规定的统一价格标签。

2.补助标准、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补助标准为建设一个便民连锁超市需费用8万元(不包括流通费用),建议财政给予每个便民连锁超市补贴5万元,其中:自治区财政补贴0.6万元,市级财政补贴2.4万元,旗级财政补贴2万元,其余3万元自筹。便民连锁超市费用测算包括租赁费用2万元,超市建设、改造、装修费用2.8万元,货架、设备购置费用1.8万元,超市信息化改造(包括条码机、专用电脑等)1.4万元。

3.责任单位及工期。项目由乌审旗发展改革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负责实施,我镇配合实施。目前,神水台村、巴音柴达木村已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木都柴达木村正在改造中。预计10月份投入使用。

(十)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我镇农牧区低保工作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和应保尽保,年平均保障线为每人每月400元,保障标准分为三类五档,平均实际补助不低于保障线的80%,为每人每月320元。2013年,全镇共有农村低保对象238户,465人,全年共发放农村牧区低保保障资金199.21万元,基本实现了全镇农牧户应保尽保。

201x年,截至目前,全镇缴纳养老保险农牧民4501人、缴纳医疗保险农牧民8998人、商业保险218人,参保率和参合率分别达到85%和95%。纳入农村牧区低保家庭302户500人,五保人员57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到201x年底,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

三、住户分布现状

在一平方公里范围内居住20户集中居民点分别有:位于巴音温都尔嘎查周围居住60户;达布察克村世纪家园住宅小区、在后寨则村安置小区、沙沙滩村委会周围约20多户、沙沙滩村高军养鸡厂周围约70多户。其余均为分散居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