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九下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翻译 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5篇)

九下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翻译 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5篇)

时间:2023-09-25 02:52:51 作者:QJ墨客九下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翻译 九年级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九下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翻译篇一

教学内容分析: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一书在宋朝时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经典。孟子思想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学习本文字句的同时,对孟子的思想体系略作剖析,这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鱼我所欲也》一文主要是议论。其论证方法,学生不易掌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那些表述其观点的语句和他常用的术语加以分析,讲深讲透,并以此来剖析他的“舍生取义”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朗读,使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气势,从而体现孟子善于论辩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具准备:

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这是文言文教学最实用的教法,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墨读、齐读、跳读、精读、美读等。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

2.质疑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或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就沦证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作者情况介绍,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查找的资料来完成,教师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课件,向大家展示。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辨认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

1.朗读。

1)在自由散读的基础上抽读(4名左右),抽读学生可任意选取文段朗读,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作好点评准备。

2)朗读点评(由学生完成,教师点拨、引导即可)。

(点评着重强调咬字、语气、节奏、断句等几个方面,注意突出演讲式朗读的特点。)

3)全班根据以上朗读点评的要点,齐声朗读课文。

2.串译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相互交流预习成果,对于小组内共同出现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

3.熟悉课文,概括文意。

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并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要求学生根据前面所学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积累的有关议论文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

1.课文的论点是什么?结合课后练习,思考你赞同哪一种说法,为什么?

2.为了阐明观点,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找出来,大家交流。

3.课文导语说“文中孟子对于‘义’的论说,对于今人仍不无启迪”,想想你从课文中得到了哪些启迪,整理思路并与小组同学交流。

说明:以上问题采取小组内自主、合作的方式完成,小组内每个同学承担一道思考题,思考结果交由小组讨论,组长记录讨论结果,并由中心发言人汇报讨论成果。

四、自主质疑,探究学习

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要求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质疑问难,提出有一定创新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问题,由学生小组探讨,全班交流。

说明:这个环节,学生质疑提问应提前布置,由学生在课前完成,上课前提交问题即可。另,学生的提问,教师也可给予一定的启发、点拨,注意问题的质量。

问题:

1.课文中“本心”指人的天性,那么从全文看,作者认为人应该具有怎样的天性呢?按照你的理解,人的天性除课文所指外,还应该有哪些?不妨说说。

———————学生自由发言。

2.能否为课文补充一、二个现实材料,以突出论点。

—————(学生自由补充。)

五、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课堂背诵,可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完成。例如:运用幻灯,打出相应的译句,由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原文进行诵读,记忆;学生相互间提问背诵,教师抽查背诵等。

六、布置作业:

1.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学生回家查阅,并同课文进行阅读比较,看看它们各自表现出怎样的价值取向。

2.查阅“嗟来之食”的故事,与课文比较,看看内容上有哪些不同,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教后反思:

虽然这节课没有按照我预定的教学计划进行,也让我着实感受到了语文教学中面临的尴尬局面,但我庆幸,最终的教育效果还是好的。我在想,语文的教学并不只是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教学,而是要灵活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灵活的'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接轨,能学有所用。作为教师,如果不断的唤醒这群孩子的良知,对于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成型该有不小的帮助。

九下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翻译篇二

二. 重难点分析:《鱼我所欲也》

1. 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我们应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做到“舍生而取义”。

2. 孟子是如何在文章中提出他的主张的呢?

孟子用人们生活中所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想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在这里,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3. 文章结构层次:

文章共两段,第一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作者首先提出自己的论点。共两句话。

第一句话设喻,第二句话由第一句话引出来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

第二层:是对本文论点的进一步论证,是全文的重点。

作者首先是从正面阐发自己的观点;接着,作者又从反面论述观点。

第三层:作者得出结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但是当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的时候,大多数人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

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后又举一例,从反面说明“万钟”亦不应受之。作者在这里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于是两次举例论证的运用,从正反两方面再次印证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

结尾一句话,归纳此段,照应开头。

4. 本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

(2)为了增强语势,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更具有说服力,作者还采用了排比,比喻,对比的修辞方法。

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苟得 2. 一箪食 3. 蹴尔 4. 肆恣 5. 强以仕 6. 楹间

二. 填空:

1. 孟子字 名 ,战国时人,他继承了 的思想体系,是继孔子之后

学派的又一位大师。

2. 曾巩字 , 朝 家。著有《 》。他与 、 、

、 、 、 、 合称“唐宋八大家”。

三. 解释词语:

(1)于 (2)是

(3)与 (4)得

(5)以

四.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练习: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得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乡为身死而不受(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3)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4)万钟于我何加焉( )

2. 本段文字中引用了一个典故 来说明 的道理。

3. 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b. 呼尔而与之 尔来二十有一

c. 万钟于我何加焉 乃知生于忧患

d. 万钟于我何加焉 弗敢加也

4. 将“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译为现代汉语。

5. 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要点。

答:

五. 课外阅读:

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颇初。每去书肆垂涎翻阅。若价贵不能得,夜则形诸梦。曾作诗曰“塾远悉过市,家贫梦买书。”

1. 解释加点词语

(1)书肆 (2)垂涎 (3)塾 (4)形

2. 这段文字围绕“好”字来写,文中有哪些词能反映出作者这种情感。

3. 文中的两句诗有何含义?

4. 作者为何在“过市”时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一.

1. 2. 3. 4. 5. 6.

二.

三.

1. 比/对于 2. 这种/指上述做法 3. 语气助词欤/给

4. 得到/通“德”,感谢

5. 连词,并且/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而”/介词“把”省“之”

四.

1.(1)通“向”从前 (2)通“欤”语气助词 (3)侍奉、侍候 (4)好处

2. 嗟来之食;义重于生 3. a(因为)

4. 这难道不可以让它停止了吗?(如果继续下去)就叫做失掉了本心。

5. 通过举例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论点。

五.

1.

(1)书铺 (2)流口水,这里是思书若渴,迫不及待的意思

(3)旧时设立的教学的地方 (4)出现

2. 垂涎;想;梦

3.(因)私塾离家远,上学(发愁)路过集市,(因)家里贫穷(买不起书)就梦见(自己)买上了书。

4. 喜欢书却因家贫买不起书,所以愁。表达了作者对书的深深喜爱和渴望得到的心情。

九下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翻译篇三

一. 本周教学内容:《鱼我所欲也》

二. 重难点分析:《鱼我所欲也》

1. 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我们应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做到“舍生而取义”。

2. 孟子是如何在文章中提出他的主张的呢?

孟子用人们生活中所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想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

在这里,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3. 文章结构层次:

文章共两段,第一段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作者首先提出自己的论点。共两句话。

第一句话设喻,第二句话由第一句话引出来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

第二层:是对本文论点的进一步论证,是全文的重点。

作者首先是从正面阐发自己的观点;接着,作者又从反面论述观点。

第三层:作者得出结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但是当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的时候,大多数人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

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作者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后又举一例,从反面说明“万钟”亦不应受之。作者在这里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于是两次举例论证的运用,从正反两方面再次印证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

结尾一句话,归纳此段,照应开头。

4. 本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孟子雄辩、善辩的才华。

(2)为了增强语势,把道理说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更具有说服力,作者还采用了排比,比喻,对比的修辞方法。

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苟得 2. 一箪食 3. 蹴尔 4. 肆恣 5. 强以仕 6. 楹间

二. 填空:

1. 孟子字 名 ,战国时人,他继承了 的思想体系,是继孔子之后

学派的又一位大师。

2. 曾巩字 , 朝 家。著有《 》。他与 、 、

、 、 、 、 合称“唐宋八大家”。

三. 解释词语:

(1)于 (2)是

(3)与 (4)得

(5)以

四.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练习: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得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乡为身死而不受(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3)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4)万钟于我何加焉( )

2. 本段文字中引用了一个典故 来说明 的道理。

3. 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b. 呼尔而与之 尔来二十有一

c. 万钟于我何加焉 乃知生于忧患

d. 万钟于我何加焉 弗敢加也

4. 将“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译为现代汉语。

5. 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要点。

答:

五. 课外阅读:

余少贫不能买书,然好之颇初。每去书肆垂涎翻阅。若价贵不能得,夜则形诸梦。曾作诗曰“塾远悉过市,家贫梦买书。”

1. 解释加点词语

(1)书肆 (2)垂涎 (3)塾 (4)形

2. 这段文字围绕“好”字来写,文中有哪些词能反映出作者这种情感。

3. 文中的两句诗有何含义?

4. 作者为何在“过市”时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一.

1. 2. 3. 4. 5. 6.

二.

三.

1. 比/对于 2. 这种/指上述做法 3. 语气助词欤/给

4. 得到/通“德”,感谢

5. 连词,并且/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而”/介词“把”省“之”

四.

1.(1)通“向”从前 (2)通“欤”语气助词 (3)侍奉、侍候 (4)好处

2. 嗟来之食;义重于生 3. a(因为)

4. 这难道不可以让它停止了吗?(如果继续下去)就叫做失掉了本心。

5. 通过举例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论点。

五.

1.

(1)书铺 (2)流口水,这里是思书若渴,迫不及待的意思

(3)旧时设立的教学的地方 (4)出现

2. 垂涎;想;梦

3.(因)私塾离家远,上学(发愁)路过集市,(因)家里贫穷(买不起书)就梦见(自己)买上了书。

4. 喜欢书却因家贫买不起书,所以愁。表达了作者对书的深深喜爱和渴望得到的心情。

九下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翻译篇四

要抓住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时机关系着合作学习的成败。有利于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应是:解决教学中重难点问题时或学生意见难以达成共识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学生个体必须经过独立思考,只有这样的合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就拿教学中疏通古文意思来说吧,几年以前我总爱一字不漏的串讲,生怕学生哪一小点弄不懂;后来也曾让学生小组讨论后质疑,可发现仍是少数几个学生的快乐天堂,不少学生则在观众席上一言不发。

今年教学《鱼我所欲也》这一课时,我还是下定决心来个“痛苦”的尝试,不过为了照顾更多的基础差的学生,让课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群言堂”,我决定耐着性子给足学生约十五分钟的独立思考时间,让他们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一边读课文一边疏通。在此基础上再小组合作学习五分钟,互相商讨疑难问题。最后将小组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这次大家提问都很积极,真是出乎意料;通过学习,在后来的教学环节里,发现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也很到位,更是让我惊奇不已……近来有不少学者提出教学的不可预设性,提倡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再加上教师工作的创造性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正确、恰当地把握有利于开展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从而为学生的学服务。

〖“空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由于语言的时代性,学生大多只能望文兴叹、望而却步。但是文言文所传递的却是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丰富的精神遗产,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主动挖掘出其中的精神内涵,对他们的认识、联想、思维能力将是一个很大的提高。要达到这一点,就毕必须要求教师巧妙设问,因势利导。在讲授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时,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先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由文章“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你联想到了哪些历史人物?他们为之舍弃生命的“义”究竟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就把学生的思维从抽象的课文拉向了具体的生活中。

经过一番讨论,几乎每个同学都能列举出一两个这样的任务,从文天祥到邓世昌、到丘谨,以及刘胡兰等等,真是一个英雄人物画廊。他们根据自己所列出的人物很快就找到了“义”的答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了简洁而精确的概括:“义”实际上就是千百年来人满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正义事业的追求。恰到好处的总结使学生如提醐灌顶,加深了理解。最后一个问题有把学生从书外拉到了书内:“是什么力量使他们能‘横刀向天笑’,面对熊熊烈火而视死如归?”学生用课文中的原话做了满意的回答。

这堂以学生讨论为主的课使本来深奥难懂的文言文变成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形象,学生真正尝到深入浅出的魅力。

九下文言文鱼我所欲也翻译篇五

《鱼,我所欲也》(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课题:《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德育目标: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策略与方法:讲授、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作者作品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法先王先秦以儒家为代表的“法古”的政治观。主张效法古代圣明君王的言行p制度,言必称尧p舜p文p武。孟子主张仁政与“王道”,其心目中的楷模就是古代圣王。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贼其民者也。”古代圣王统被孟子称为“先王”。孟子所提倡的仁政也就是效法先王“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证”。在孟子看来,为政必须“遵先王之法”,否则就是离经叛道,就可以人神共诛之。孟子的法先王思想是先秦儒家所固有的政治倾向,孔子就是“祖述尧舜”又宪章文武“的。荀子也认为“先王之道,仁之隆也”。)。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

三、题解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四、指导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和重音,要读得流畅,朗朗上口,读出语言气势和感情。

五、研读第一段。

1、重点字词讲解。

【所欲】“所”动词,相当于名次,意为“喜爱的'东西”。

【得兼】同时得到

【有甚于】比……更重要

【苟得]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wu4,厌恶,与“欲”相反。

【患】祸患,灾难。

【使】假如,假使。下文“使”义同。

【何不用也】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

【由是】按照这种方法。

【是故】因此,由此可见。

【非独】不仅仅。

【勿丧】不丧失(其本心)

2、讨论翻译。

3、请同学逐句翻译,教师指导。(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4、思考、探究下列问题: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所欲有甚于生者”中的“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明确: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3)“所恶有甚于死者”中的“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明确:此题无固定答案。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4)“故患有所不辟”中的“患”指什么?

明确: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5)“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指什么?

明确: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6)分析本段是如何展开论证的?

本段首先由设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接着运用严密的的的逻辑推理展开分析论证。这个推理过程分两步,第一步是通过对喜爱的东西和厌恶的东西的分析阐明了为了“义”(有甚于生者)可以“舍生”(不为苟得),即使死掉(患有所不避),也不做无“义”的事。第二步是假设推理,设想如果人们所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如果人们说厌恶的没有比死亡得厉害的,那么只要保全生命,躲避死亡,就什么事都能干出来。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推理分析,得出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有甚于死者”的结论。最后进一步指出,“义”不只是少数贤者具备,而是人人皆具备,所不同的只是贤者“求之”,所以“能勿丧耳”,而愚者“舍之”,所以就不再具备了。

六、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段,掌握重点字词。

2、完成配套练习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略)

课后反思:

徐友瑞

相关范文推荐
  • 09-25 最新外贸简历免费版(大全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 09-25 最新六一儿童节亲子互动活动 六一儿童节亲子活动方案(汇总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
  • 09-25 教师学期成绩总结(实用6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
  • 09-25 最新英语幼儿歌曲教案(实用9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
  • 09-25 2023年对韵歌教学反思优点不足改进措施 对韵歌教学反思(优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
  • 09-25 小伙伴教学反思语言 小伙伴教学反思(优秀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 09-25 专业警示教育片心得体会大全(13篇)
    学习心得的写作过程可以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所学知识,形成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以下是一些关于培训心得的范文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参考和灵感。
  • 09-25 最新七夕活动广告文案(优秀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 09-25 2023年周围环境调查 学校周边的环境的调查报告(通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
  • 09-25 最新五月的花海活动策划 五月的花海红歌会的活动方案(优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