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实用7篇)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实用7篇)

时间:2023-09-25 02:03:13 作者:雨中梧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实用7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一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首诗,留意每句诗最后一个字。

师: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板书:开,回,出,来)

生:“回,开”和“出、来”是两对反义词。

生:不对,应该说它们都是动作词。

师(点头):对。我们判断时不要想当然,要认真分析和体会。

师:再想想,这几个动作分别是谁的动作?仔细读读诗句,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自由默读古诗后作答。

生1:“开”是楚江的动作,是说楚江将天门山分开了。

生2:“回”也是楚江的动作,说的是江水从这儿折回而去。

师:对,这是因为天门山将江水阻断了,滔滔的江水在这里遇到大山的阻挡,只好折往北而流。所以称“回”。

生3:“出”是青山的动作。

师:(紧跟着扮不解状,问)咦,青山为什么要“相对处”呢?它真的会移动出来吗?

生(笑):不是!因为小船驶过来了,站在小船上看两岸的天门山,好像青山也在移动。

生若有所悟,纷纷点头。

师:对啊!同学们看,楚江、孤帆和天门山这些本无生命的景物,开始在浪漫的诗人李白眼里,他们像活了一般。楚江一往无前地浩浩荡荡向前奔流,像一把巨大的斧头劈开了天门山,可是迫于天门山的阻挡,又不得不“至此回”。而青山呢,它们会彬彬有礼的“相对出”来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客;而“孤帆”虽是小小的一片,却来自太阳升起的地方,而且有峻伟的青山专程相迎,李白屹立船头,多么自豪!

师:同学们想不想再读读诗,体会这些感觉?

学生纷纷自由读诗。全班有感情的齐读

[反思]

本诗作者李白素有“浪漫主义诗仙”之称。他的诗歌大部分想象雄奇,语言大胆夸张。《望天门山》是诗人25岁时途经长江中下游(此段称楚江)写下的又一名作。以往教学古诗时,有个常见的毛病——难以共鸣。诗人所描绘的前景与学生的情感无法相通,有的只是干巴巴的反复诵读。没有动情的朗读。即便动用声、色、影像课件,也难以激发起学生与诗人的的情感碰撞。

为了改变这样的现象,我试图先让自己仔细研读李白的诗歌,找到他的诗歌特色,然后引导学生对古诗“字斟句酌”。象诗人一般想象画面,推敲品析。我们发现这首诗将天门山的峻拔,楚江的气势,及诗人的豪迈通过四个动词——“开、回、出、来”体现出来。于是,教学初始,我便抓住四个动作词,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动作的发起者”——“楚江、天门山、孤帆”。让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感悟诗人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面对高山峭壁,滔滔江水,而依然豪迈的气势。通过这样的引导想象,再带着体会和感悟诵读,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冰心在这首小诗中与小朋友们交流的主要内容。

3、体会冰心对消化乃至对孩子们的爱心。以小见大,理解“冰心的爱心无处不在”这句话,从而对冰心的仁爱之心有初步的感知。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冰心在这首小诗中与小朋友们交流的主要内容。

3、体会冰心对消化乃至对孩子们的爱心。以小见大,理解“冰心的爱心无处不在”这句话,从而对冰心的仁爱之心有初步的感知。

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

一、导入

1、板书:别踩了这朵花

问:你能用不同的语气读这句话吗?(严厉、不耐烦、和蔼、劝告)

2、出示冰心照片

问:这是谁?说说你对她的了解?

师:这样一位充满爱心的大作家,她会如何说这句话呢?

学生各抒己见,试着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师配乐范读课文。

问:冰心奶奶告诉了我们什么?

问:你能在第一小节中找到冰心奶奶爱心的词语吗?(指导朗读)

问:这究竟是一朵什么样的话,值得冰心奶奶去爱?

出示学习要求:

(1)自己读2-5小节,独立思考这是一朵什么样的花?试着把自己的感受多出来。

(2)与小组同学交流。

板书:这是一朵()的小花。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在学生汇报的时候采用多种方式指导朗读。

师:冰心奶奶是爱孩子的,她正在柔声细语的和小朋友交谈着。展开你的想象,把自己当成冰心奶奶给同桌读一下。

给学生配乐朗诵。

三、精读诗歌,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

师:冰心奶奶不仅在向我们诉说着这幸运、快乐、勇敢的小花,她还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名读地6小节)

问:冰心奶奶的心思你们懂了吗?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语言练习:冰心奶奶,您的心思我懂了————————————。

师:这充分的证明了冰心奶奶的爱心无处不在。(适时板书)

四、拓展

问:我们也可以把爱心洒向哪里?(校园了,上学路上……)

师:再看看题目,你觉得这句话包含着什么?(对小花的爱、对孩子的爱、对一切的爱)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爱飞进冰心奶奶的世界,齐读这首小诗。(板书)

推荐冰心的相关读物:《雨后》《纸船》《一只小鸟》来感受冰心奶奶的爱心。

《别踩了这朵花》优秀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别踩了这朵花》优秀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全诗围绕冰心奶奶对一株虽然微小却充满蓬勃生机的小黄花的由衷热爱,拥优美清丽的语言描写了小黄花的成长经历,以及对春游小朋友的理解和殷殷叮嘱:我的心思你们也懂,在春天无边的'快乐里,这快乐也有它的一份!

冰心用拟人化的手法,将一株不起眼的植物写成了一个孩子的形象,用纯朴的感情,向她挚爱的孩子们提出更深一层的希望:小黄花叶和孩子们一样,是大自然之子,以充满生机的生命把春天装扮得美丽多姿。因此,它理应和所有人一样,享受春天的快乐,我们不应伤害它。

而课后提及的“冰心的爱心无处不在”正是学生感悟冰心的爱心的主要环节,要尽到学生探究比冰心奶奶的“博爱”之心。

我由春游的快乐转入对小黄花的关注,学生们对他们忽略的小生灵更会多一些怜爱或愧疚。而孩子对小黄花的理解,又和冰心的理解发生了交俄碰撞,孩子们会由衷的钦佩冰心对小黄花的深入了解和喜爱创设倾听意识,将学生带入与作家对话、交流的阅读心态中,并通过自己朗读和教师范读,从总体上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体会到冰心对普通生命的爱。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冰心在这首小诗中与小朋友们交流的主要内容。

3、体会冰心对消化乃至对孩子们的爱心。以小见大,理解“冰心的爱心无处不在”这句话,从而对冰心的仁爱之心有初步的感知。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冰心在这首小诗中与小朋友们交流的主要内容。

3、体会冰心对消化乃至对孩子们的爱心。以小见大,理解“冰心的爱心无处不在”这句话,从而对冰心的仁爱之心有初步的感知。

教学具准备:教学课件

一、导入

1、板书:别踩了这朵花

问:你能用不同的语气读这句话吗?(严厉、不耐烦、和蔼、劝告)

2、出示冰心照片

问:这是谁?说说你对她的了解?

师:这样一位充满爱心的大作家,她会如何说这句话呢?

学生各抒己见,试着读一读。

二、朗读课文,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师配乐范读课文。

问:冰心奶奶告诉了我们什么?

问:你能在第一小节中找到冰心奶奶爱心的词语吗?(指导朗读)

问:这究竟是一朵什么样的话,值得冰心奶奶去爱?

出示学习要求:

(1)自己读2-5小节,独立思考这是一朵什么样的花?试着把自己的感受多出来。

(2)与小组同学交流。

板书:这是一朵()的小花。

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在学生汇报的时候采用多种方式指导朗读。

师:冰心奶奶是爱孩子的,她正在柔声细语的和小朋友交谈着。展开你的想象,把自己当成冰心奶奶给同桌读一下。

给学生配乐朗诵。

三、精读诗歌,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

师:冰心奶奶不仅在向我们诉说着这幸运、快乐、勇敢的小花,她还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名读地6小节)

问:冰心奶奶的心思你们懂了吗?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语言练习:冰心奶奶,您的心思我懂了————————————。

师:这充分的证明了冰心奶奶的爱心无处不在。(适时板书)

四、拓展

问:我们也可以把爱心洒向哪里?(校园了,上学路上……)

师:再看看题目,你觉得这句话包含着什么?(对小花的爱、对孩子的爱、对一切的爱)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爱飞进冰心奶奶的世界,齐读这首小诗。(板书)

推荐冰心的相关读物:《雨后》《纸船》《一只小鸟》来感受冰心奶奶的爱心。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四

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

自制课件。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潮》。

(齐读课题。)

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

1、学生看录象。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1、学生自渎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

(重点学习第二部分“潮来时”。)

1、学生自渎:

边读边画出描写潮水的语句。

2、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根据学生的交流描写潮水的句子,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语句,想象录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加深理解体验大潮的奇特。)

3、教师小结:

4、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潮水变化的?

5、让学生带着无限赞叹之情大声朗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段话。)

6、学生自学余下的几段。

让学生整体领略“天下奇观”的非凡气势。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五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

一篇课文,课题是《别踩了这朵花》。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人了解冰心其文其事,对冰心形成初步的印象,能够受到爱的熏陶和教育。《别踩了这朵花》是冰心写给小朋友的一首优美的小诗。1957年4月25日发表在《中国少年报》。作者用清丽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向小读者们娓娓讲述着一个“小黄花”的故事。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

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冰心在这首诗中与小朋友们交流的主要内容。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情感目标:体会冰心对小花乃至对孩子们的爱心。以小见大,理解“冰心的爱心无处不在”这句话,从而对冰心的仁爱之心有初步的感知。重点难点:以小见大,理解“冰心的爱心无处不在”这句话,从而对冰心的仁爱之心有初步的感知。

三、说教法

情景导入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在朗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人物的品质。

四、说学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自主探究。通过重点语段的赏析,感受人物的品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形象。

五、说教学过程

英可以看出冰心奶奶是有爱心的,她告诉小朋友要爱护自然界里的一切生命。第四步: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冰心奶奶的仁爱之心。

六、说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六

《桥之思》通过课文的图文对照,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心桥”的赞美。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桥之思》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放松一下,注意听啊,听后你可要告诉大家,它唱的是什么。

(播放桥的歌曲)

师:谁来说说,它唱的是什么呢?

师:你听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桥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桥之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桥必不可少,它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种各样的桥吧。

(课件:播放各种桥的图片,师解说其中的几种)

师:这么多形态各异,造型优美的桥,引发了作者樊发稼许多的思考,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它们很感兴趣,也许会引发你更多的思考,那就让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1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不要忘记正确的读书姿势啊。开始吧。

2 师:课文读完了,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同位两个比比赛,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同位互相检查)

师:生词朋友们来了,看看你们是不是都认识它们了,注意了,我可不一定叫到谁啊,一个人读--小组读--大组读--全班读。

(出示生字词)

幽静碧波粼粼魅力交叉巍峨雄伟构筑和谐)

师:全班同学再来认真地读一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引导生用自己的话大体谈一谈)

(生大体谈谈,谈到第一小节中的桥的功能,样式,材料)

(生:第一小节)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小节,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交流)

(说全了后)

师:读懂了这么多,真是了不起!你给大家读读这一小节吧。其他同学进一步体会体会桥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生读)

师:通过你的朗读,我们听出了桥的确给人带来了许多方便。那各种造型优美的桥,在给人方便的同时,还有些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快快走进课文去读一读、找一找,好吗?(生读)

师:你找到了吗?来说给大家听听。(第二小节的内容)

师:谁来说说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了桥的美?

师,你是从哪个词上体会到的?

(抓重点词语"碧波粼粼""回旋别致""巍峨雄伟""浩然坦荡")

师:你还从哪些句子读出了桥的美?从哪个词上体会到?巍峨雄伟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读一读这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桥的巍峨雄伟?)

师:他读出桥的巍峨雄伟了吗?谁还想来读一读?

师:多么巍峨雄伟的大桥啊!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造型优美,装点乡村和城市,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的桥吧?同学们可以边欣赏边议论议论。

(课件播放九曲桥,立交桥的录象)

(几句话谈谈,种类多点)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桥,引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考呢?小组为单位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好吗?(生谈第三小节)

师:谁起来说说由桥想到了什么?

(边说,屏幕出现第三小节)

师:是啊,看不见的桥把我们的世界装点的更加和谐、更加美好。同学们,认真的默读一下这一小节,边读边想:桥引发了你哪些思考呢?(平日里你和老师同学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

(生交流)伊拉克,风俗习惯,互相尊重

师:你们说的真好!老师真受感动!其实这就是一座"心桥"这样的桥不仅存在于心灵和心灵之间,也存在于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无形的心桥吧。

(课件出示"握手""问好""互帮互助"等"心桥"的画面)师范读。

三、拓展升华

同学们,路桥必不可少,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装点着乡村和城市,但心桥更为珍贵!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让我们带着美好的祝愿,齐读最后一小节。

四、小结:

同学们,中国的桥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大家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更多的桥,更希望架在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之桥,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我们彼此之间的心桥就会更加的坚固,更加的美好!这节课就上到这,课后请同学们:

作业设置

1 挑选自己喜欢的词句,选择喜欢的句段背诵。

2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一座自己喜欢的桥。

板书设计

桥之思

功能、材料、形式

方便

心桥

分享:

教学目标:

1、认会课文中8个生字,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的书写,会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阅读有关桥的知识,培养学生整理、收集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积累。了解课文三部分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体会桥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创造美的意识。

教具准备:

各种桥的图片 小黑板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在泸定桥上战士们的勇往直前和不畏艰险,正是有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安定、团结和幸福。出示各种桥的图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桥。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作家樊发稼对桥的思考。

出示课题:桥之思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学习樊发稼先生对桥的思考,我们一起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准确。流利,边读边把自己遇到的难认的字画下来,读完后小组合作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小黑板出示课文新词,指名朗读,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默读课文思考,概括说说课文三个部分的内容。

三、指导重点生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感受樊发稼的《桥之思》。

二、合作探究,感悟品读。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知道)了什么?

2、这三个小节中都讲了些什么内容呢?

三、朗读感悟,体会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

a、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认为第一小节为我们介绍了什么?

板书:功能 材料 样式

b、你是从那里读到的?

你还知道有哪些样式的桥?

c、这些桥有什么好处?板书:方便 路桥不可少

再次播放各种桥的图片。

2.请你放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读了第二小结你会有什么收获?

说一说第二小节为我们介绍了什么?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师范读课文。

3、刚才看到那么多美丽的桥,它们都是有形的,看见的,世界上还有一种看不见,却是世界上最值得珍视的桥,你想知道这是什么桥吗?板书:心桥。

这种无形的桥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板书:尊重、谅解、关注、信任。心桥更可贵。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你是怎样理解“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

四、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1) 同学们,路桥必不可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装点着乡村和城市,但心桥更可贵,这样的桥越多越普遍,我们这个世界就越和谐越美好,让我们带着美好的祝愿齐读最后一小节。

(2) 中国的桥文化源远流长,希望大家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更多的桥,更希望架在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之桥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我们彼此之间的心桥就会更加坚固更加美好。

四、布置作业

把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总结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先记在读书笔记上,再来背一背。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桥之思

路桥:功能、材料、形式。方便——路桥不可少

心桥 :尊重。谅解。关注。信任——心桥更可贵

夜已深,但我辗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睡,白天执教的课《桥之思》的情景,不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我翻了个身,想到这,不禁又一次感到遗憾。进入了第二节的学习,同学们的情绪开始高涨起来,我引导他们:“同样的语句,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这些都可以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片刻之后,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我请第一个举起手的男孩,他大声朗读:“幽静的公园里,碧波粼粼的湖面上,因为有了回旋别致的九曲桥,更显出湖光十色的迷人魅力。”我微笑着说:“你感觉读出桥的魅力了吗?”“为什么没有呢?”然后,大家一起加深理解了“碧波粼粼、回旋别致、湖光十色”。“谁再来读?”我环顾四周,教室里小手如林,我示意一个举手的女孩站了起来,她有声有色的突出了重点词,将意境“读”了出来,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

不过,想到第三节的学习过程,逐渐 “找到”了我所期望的学习氛围。学生以实际生活的体会畅谈了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小伙伴之间用真诚构筑的心桥;借助课件理解了不同国家领导、艺术家、体育键儿的沟通,共筑了跨越大洋的心灵之桥。他们积极思维,尽情抒发内心的感受。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课本中这种“无形的桥”也在他们的心中也开始架构了。面对学生活跃的思维,我有时觉得自己是多余的角色。没有创设一个精彩的课堂感到内疚。

的确,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学生带给我兴奋之余,也不免有些失落。我预先准备的“点睛之语”及精彩的结束语也没了“用武之地”。我又翻了个身,直觉得身上很冷,心里有一种从未有的恐慌。

我又陷入了深思,今夜无眠……

《桥之思》是北师大版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首散文诗,阐述了人们对桥直观上的认识和心智上的联想。通过图文对照,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心桥”的赞美。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全诗共三节,分别写桥的功能、材料及样式,描述造型优美的桥,联想以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构建的心桥。本课以“桥之思”为题说明路桥虽不可少,但心桥更为可贵。课文丰富,从桥的要素写到桥与人的关系,联系到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语言朴实,却富有哲理。

今年我接手四年(2)班,经过近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各种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想以往,阅读教学中诗歌好像并未涉足上公开课,今天我终于抱着一试的心态,执教了《桥之思》第一课时,总体感觉还是可以的。

一、导入激趣,课前预设

我以一曲富有北京小调风味的《北京的桥》(配合多媒体的演示)导入新课,吸引学生进入情境,破题而入。当学生欣赏了许多精彩的桥的图片之后,他们兴致盎然,我随即问:这么美的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而我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归纳出“桥的材料,桥的造型、桥的作用”等,这跟我课前的预设是基本一致的,因为我要利用这些答案来引出学习第一节诗歌,是比较顺当的。可见在备课中,好的导入是成功的第一步。教师利用学生的回答,注意抓准切入点,归纳引导学生到知识点上,将是很有利的。

二、媒体辅助,课堂生成

一堂课下来,我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毕竟他们是刚升上四年级的学生,还是农村的一般孩子,认知的水平及视野仍然是不足的,对“桥”的知识面比较窄。我利用丰富的图片,配合不同的音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论视觉还是听觉都调动起来。在结合朗读的指导来加强学习的效果。可见多媒体的适当运用是肯定有助教学效率的。

三、注重说话,课外延伸

我一直认为:语文课就是通过让学生学习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受到祖国文化的传承滋养和熏陶。所以我也一直注重对学生的说话训练,希望让学习的效果得到巩固。在本课教学中,我也结合课文的学习创设了多处训练,例如:

2、学习“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这句诗,我出示了以下补充式的排比句式让学生说话:

心灵与心灵之间构筑起这座桥,( )。

民族与民族之间构筑起这座桥,( )。

国家与国家之间构筑起这座桥,( )。

3、在学习完第三节后,我出示了拓展训练——你想和谁架起一座心桥?说说你的心声吧。

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我还是利用仿写的模式来指导他们进行想象说话:

例句:我想用微笑和新朋友架起一座心桥,使我们建立深厚的友谊。

仿句:我想用( )和( )架起一座心桥,( )。

4、在学习了整首诗后,我联系一年级孩子们学过的《水乡什么多》一课中的片段引出一个我的另一个说话设计:

《桥之多》

水乡什么多?桥多。

东一座,西一座,

东西南北千万座,

出门就要把桥过。

四、板书设计,提纲掣领

教学中,我比较满意的还有板书设计,也是我一直感兴趣研究的。本课的设计以简单为主,以抓课文主线为目的,并且与上述的最后拓展相关,形成一个整体,互相呼应:

桥之用 和谐

桥之思 桥之美

桥之珍 美好

结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本课教学虽然得到老师们的好评,但其实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如大家提到的“应对全文先通读,整体感知;对学生的说话训练可以在放手些,可用事例加强体会“心桥”;注意不能太依赖多媒体”等。的确,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由此,我不禁想到:由于课堂容量比较大,有些教学环节还是显得有些仓促,说话训练有设计,但不能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尤其对学困生来说,有些拓展迁移有些吃力,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冰心在这首诗中与小朋友们交流的主要内容。

3、体会冰心对小花乃至对孩子们的爱心。以小见大,理解“冰心的爱心无处不在”这句话,从而对冰心的仁爱之心有初步的感知。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有关冰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冰心奶奶的照片。

(通过交流,使学生对冰心这位著名作家有一个总体的印象。要突出冰心的文学创作中的“母爱、儿童、自然”这三大主题,突出冰心的仁爱思想。)

2、课件出示本课课文的导语。

师:同学们,冰心奶奶在对我们说什么,在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倾听。

板书课题:26别踩了这朵花

二、朗读课文,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教师配乐朗读。

2、学生自渎,指名读。

3、交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冰心奶奶在这首诗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为什么这朵小花值得我们去爱护?

为什么这朵小小的黄花引起冰心奶奶这样的关注?

(让学生从诗歌的第二至第四节进行精读,从两方面进行概括:一是这朵小花是一朵蒲公英,它很幸运,很快乐,得到了妈妈和大自然的爱护。二是这朵小花很勇敢、顽强,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在勇敢地面对着一切。)

4、朗读指导

从诗歌的内在情感上进行指导,要让学生想象富有爱心的冰心奶奶是怎样柔声细语地在和小朋友交谈。

三、精读诗歌,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

1、默读思考:你懂得了冰心奶奶的心思了吗?

学生结合有关语句,认识到冰心奶奶是在告诉小朋友要爱护小花,因为它也有自己的生命,它也为春天的美丽景色做出了一份贡献,它和小朋友一样在创造着春天,也在享受着春天。

2、引导学生从这首诗歌本身的内容生发开去,思考:“冰心奶奶的心思只是告诉我们要爱护蒲公英这朵小花吗?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从这朵小小的蒲公英可以看出冰心奶奶是有爱心的,她告诉小朋友要爱护自然界里的一切生命。

四、拓展延伸

一是依据“冰心的爱心无处不在”,让学生阅读能体现这一思想的冰心作品。

二是可以根据“我的心思你们也懂”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

三是可以向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拓展:我们这些小朋友应该怎样付出自己的爱心。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