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大全5篇)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大全5篇)

时间:2023-09-24 09:56:14 作者:HT书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大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篇一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成就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体私营经济“春风吹又生”开始逐步恢复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随着人们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认识上的转变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区私营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力明显增强,领域逐渐拓宽,贡献逐年显现,已从配角升格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加入wt0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客观认识双桥区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现状,认真分析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抢抓机遇,趋利避害,对加快xx区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区个体私营企业的基本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区个体私营企业在全区的比重逐渐提高,结构趋向合理,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以机械加工、小五金、铸造、化工、商贸流通、能源、饮食服务、房地产开发和旅游等产业体系,发展空间不断拓宽,规模不断壮大,已成为全区经济新的增长点。截止20__年底,我区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1889家(其中,规模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27户,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户),从业人员4897人,注册资金15951万元,产业营业额达到了17209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的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

二、我区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

个体私营企业,在其产权制度上具有鲜明的血缘、亲缘、地缘的“三缘”特点,这就使其在管理上具有家庭化、家族化倾向。随着企业的壮大,管理的不适应就出现了,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首先,企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管理半径越来越宽,管理层次明显增加,所需处理的事物远远超过管理者的能力负荷;其次,随着企业不断壮大,管理者知识更新远远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速度;再次企业有了积累以后,家庭之间、创业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加深,利益诱惑增大,特别是事先企业资产产权在自然人之间未加严格界定的条件下,磨擦加大。因而当企业发展壮大时,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因在管理上产生漏洞而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导致崩溃和破产。

(二)结构比重不平衡,产品科技含量低。

个体私营企业大多集中在第二产业(主要是给重汽配套产业),这些企业面临着自身内部的缺陷带来的挑战,如产品结构雷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产品技术含量低、档次低、缺少科学的经营战略等结构问题,严重制约了个体私营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同时因个体私营企业资金短缺,生产经营投入不足,进而致使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技术开发能力薄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后劲。尤其是制造业,产品品种单一、分散,各自为阵,质量参差不齐,规模小,除少数业主外,大多数效益不高,即使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也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类型的企业特别少。

(三)企业信用度低,资金短缺。

个体私营企业原始资本来源主要是企业主自己的储蓄,或向亲戚朋友的借款,家底薄,积累少。而受传统观念影响,个体私营企业一般又不愿意吸纳股份,没有资本积聚和营运观念。加之部分个体私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讲诚信,造成了社会特别是银行对企业的不信任,致使国家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措施大打折扣,社会资金很难向个体私营企业流动,结果是企业即使有了好的生产经营项目,但发展资金缺乏,项目只好停留在纸面上,使个体私营企业丧失了发展商机。特别是城市金融“三乱”、农村“三金”的清理,资金问题已成为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的一大阻力。

(四)企业主整体素质不高,对人才重视不够。

据调查,大多数业主文化素质偏低,他们虽然有一定的经济运作经验,但缺乏必要的现代经营管理知识,不善于理性地分析、策划市场,凡事凭经验感觉决断,不适应企业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后,企业与企业的竞争首先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市场没有硝烟的“人才战”已经拉开序幕,许多业主在对人才使用方面的认识上具有狭隘性,缺少竞争意识,只顾眼前利益,认为拿出相当一部分钱去吸引人才,给人才以优厚的待遇,不如多买些设备,存在小富即安的意识。相当一部分业主重用其亲戚、朋友、同学为企业的管理者、销售者,排斥优秀人才,存在任人唯亲现象。加之小规模的个体私营企业,资金不雄厚,工艺技术落后,产品开发几乎为零,本身就不具备吸引大中专院校学生到企业工作的条件,影响了人才对企业的信心,致使优秀的人才不愿到个体私营企业,而企业现有人才纷纷跳槽。

(五)思想认识不到位。

表现在有些领导和同志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的性质、地位、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没有高度地认识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缺乏对“抓大放小”的全面深刻认识,没有认识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现阶段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和广阔的增长空间,没有认识到发展中区县经济与先进发达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矛盾在于非公有制经济。因此,导致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缺少长远规划、政策引导、服务扶持。

(六)政策藩篱,缺乏公平竞争。

与国有、集体以及外资企业相比,个体私营经济在许多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现有的法规和政策限制个体、私营经济进入基础产业和部分普通行业,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局限在一些竞争性领域,而且从生产的原材料购买到成品的销售,也都不同程度的受到限制,相应地,其利润也就偏低和难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也因此受到影响。在税收政策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分配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都没有给予个体、私营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相同的待遇。在此情况下,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不得不挂靠集体企业的牌子,不仅增加了行业管理的难度,而且人为地模糊了产权关系,导致个体、私营企业遇到问题无法解决,从而制约其健康发展。

(七)政出多门,缺乏协调,经济环境不够宽松。

一是缺乏权威的协调和检查督办机构,政出多门,政令不畅。没有有效的政策协调机构和运行机制,各有关部门各行其是,造成政策之间的相互冲突,管理力量分散。对于有利可图的企业,谁都想管;对无利可图的企业,谁都不想管。二是服务意识不强。辖区有个企业想建厂房和办公用房,东奔西跑半年多,有关部门只说材料不符合要求,又不具体讲哪些不符合,久拖不办,致使商机错失。三是重收费、轻管理。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存在着重收费轻管理现象,在执行公务中各收各的费,收完费就了事,以收费代管理代指导,而对业户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相互扯皮,相互推委。四是中介组织发育不全。现有的法律、会计、评估、咨询等中介组织缺乏法律规范和监督管理,个体私营企业难以得到高质量的中介服务。

三、促进我区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个体私营企业要内强素质,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1.要讲信誉。先做人,后做生意,讲究信誉,诚实经营,对用户和顾客负责,才能创造出一种吸引顾客的强磁场,才能赢得“上帝”的信赖,获得丰厚的回报。

2.增强竞争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实行制度化管理。通过制度化管理才能建立秩序,才能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才能使企业的资源配置合理化,进而明确企业内不同组成部分各自的目标和功能、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大大提高企业的组织能力。二要抓住商机,正确决策。要把握商机,首先就要能识别商机。要识别商机(比如充分利用重汽集团扩产增量的优势),需要企业经营者具有竞争、预见、把握、塑造未来的能力,通过超越现有竞争空间,及时正确实施技术创新、优势转化、快速反应等战略决策。

3.努力吸引人才,加强培养骨干。

人才是企业实施技术进步战略的前提和基础。企业要推进技术进步,就必须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1)稳定企业原有的人才,要用好、用活现有人才,使其充公发挥才能,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2)有计划地吸引和引进人才,企业要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引进和吸收高等院校人才到企业工作,不断壮大企业技术队伍,提高技术进步,增强队伍素质。(3)综合培训人才。选派技术人员、生产骨干到相关院校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充实企业的科技人才队伍;也可采用专家讲座或办培训班的形式,对在职员工进行系统的技术业务培训,使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依靠科技优势,创立品牌塑造形象。

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必须进行不断技术创新,否则就有被淘汰的危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主要内容则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因此,必须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从而创立自己的品牌。一是要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工作,淘汰一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产品和设备,大力推广技术成熟的、应用广泛、效益明显的技术。二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和使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和先进材料,加快技术改造,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科技含量。积极拓宽发展空间,树立品牌意识,大力扩大私营企业产品结构,推出名牌和驰名商标。三是要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努力推动“产、学、研”联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

(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清除“左”的思想束缚,根据“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全面正确认识和评价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纠正把非公有制经济视为公有制经济边角余料的.“补充论”,视为解决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燃眉之急的“权宜论”和担心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会动摇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影响论”等错误认识,要以党的十六大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报告中关于个体、私营经济的论述为核心,统一思想,消除偏见,确立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深刻领会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内涵,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真正把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上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经济工作的领导,制定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短、中、长期规划,并进行分解立项,实行目标管理,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抓出成效。

(四)转变职能,强化服务。

政府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认真履行“规划、协调、指导、服务”的职能,积极支持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壮大。要变单纯的行政管理为政策引导、信息分析、组织协调、服务扶持和提供各种咨询服务,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为企业排忧解难,变“我要管”为“要我管”。一是要认真清理和废止阻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规定和文件。二是各职能部门要坚持依法办事,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的宏观管理,杜绝直接的干预、干涉和干扰。要继续改革和简化各类行政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可批可不批的坚决取消审批;确需审批的,要纳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全过程服务、全方位服务。操作程序必须公开、透明,要有明确期限,不能久拖不办。三是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如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信息咨询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和互助组织。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私营企业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协同发展,公平竞争。

(五)拓展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

1.激励个体私营经济内源融资。在市场环境不完善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维护个体私营经济的内源融资机制,并激励其投资倾向。政府应支持个体私营经济自身组建金融中介机构,允许其金融机构的产生和营运,通过其内部相互之间的资金流动与组合来缓解资金供求矛盾。

2.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将有利于商业银行对个体、私营企业有形及无形资产的评估,从而有利于银行对其给予贷款支持。

3.发展担保公司。政府应允许那些有实力的国有或私营企业成立担保公司,发展担保业务,使担保本身成为一种商业行为。担保公司用自己的资产作抵押为个体私营企业等进行担保,进而使其在银行取得贷款,并参照银行利息收取合理的担保费用,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

4.银行应加大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支持力度。由于个体私营企业的经济主体就是企业家自己,他们在借贷、资本决策方面是非常审慎的,民间资本的运营质量绝不比外资或国有资本差。据统计表明,在银行发放的贷款中,贷给个体私营企业的那部份回收率最高。因此,银行在充分考查个体私营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基础上,要放心、放胆地发贷,支持其发展壮大。

(六)建立个体私营企业孵育体系。

1.因地制宜,建设产业园区。建立工业园区要吸收外区县建立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以产业为主。如城区可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划出一定范围的土地作为工业园区,各镇(街)、各村都可结合自身优势、特点划出各自的产业园区(如城镇建工商产业区、农村建农副、牧基地)。

2.对土地实行低价预征制度。产业园区要始终坚持“规划一片、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投产一片、见效一片”。可在划定的范围内,对土地使用权实行低价预征制度,即只能在预定期限内规划合理、项目落实、资金到位,才允许进入“土地实征”阶段,杜绝炒卖地皮,避免形成对土地“圈而不用”、“开而不发”的资源浪费。

3.实行减、免税费制度。对处于创业孵化期内的个体私营企业,要以绝对优惠的政策进行扶持,依据国家税法规定能减的就减,能免的就免。对已过孵化期产业初具规模的,可在一定期限内实行带保护性的定额税。地方政府在可能权限内对处于孵化期内的企业免收各种管理费用。要真正规范收费行为,有效遏制“三乱”现象。

(七)加大“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步伐。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努力吸引外商参与企业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着力培育和开拓市场,是个体私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个体私营企业只有走出去抢抓机遇,走出去开拓市场,走出去招商引资,走出去寻找发展空间,才可能加快发展,双桥区经济发展也才能有更广阔的空间。通过招商引进一批区外企业和资金,围绕重汽壮大一批配套企业,通过发展培植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开发国内短缺资源,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较强实力的跨国企业。政府有关部门有义务帮助企业经营者提高对国际经贸规则的熟悉程度和运用水平,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两个轮子同时转起来,充分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促进我区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乔新生.私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法律制约.现代工商,20__,(7)。

[2]杨启先.认真搞好民营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纵横,20__,(10)。

[3]盛斌.中国工业贸易保护水平与结构的估算与分析.南开学报,20__,(1)。

[4]葛顺奇.影响非洲国际吸引外资的决定因素,世界经济,,(10)。

[5]冼国明,杨锐.技术累积、竞争策略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经济研究.。

[6]李庚寅.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与政府行为的适度性.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5,(8)。

[7]李庚寅.中小企业发展论(《21世纪亚太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与支持系统研究》—中小企业亚洲论坛第四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__。

[8]李庚寅.发展中的湖北私营经济.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9]杨启先.认真搞好民营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纵横,20__,(10)。

[10]乔新生.私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法律制约.现代工商,20__,(7)。

[11]许经勇.论我国民营企业创新.南方经济,20__,(9)。

[12]沈德咏.为中国司法体制问诊切脉[j].中国律师.,(7)。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篇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影响到社会和谐程度。如何按照要求加强组织建设,尤其是基层组织建设,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任务,从我县近年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看:基层组织建设既是一项固基强本工程,也是一项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系统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保证。要切实抓好此项工作并使之抓出成效,必须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基层组织建设之间的关系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包括基层政权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其它组织的建设三个方面,是一项包容党的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它直接影响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基层组织建设以村级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实现“五个好”村党支部为目标,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来创造一个稳定、发展的农村社会环境。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来引导群众致富、带动群众致富、帮助群众致富。

基层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只有把这个“龙头”搞好了,充分发挥其带头示范作用,才能真正把握住基层党建工作的方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在县委,重点在农村,关键在乡镇。只有搞好乡镇党委建设,把乡镇党委建设成为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坚强领导集体,才能真正把村级组织建设好。可以说,只抓村,不抓乡,是“事倍功半”,抓乡带村,才能“事半功倍”。整顿基层组织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根据乡村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整顿方式和方法。对于条件较好,群众经济意识强的乡、村,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转变领导方式,改变工作作风,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上来,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对于农民群众思想观念陈旧、落后,文化素质偏低,经济意识不强的乡、村,则应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乡村组织建设上来,将有文化、有知识、有经济头脑、懂经营、会管理的人选拔到班子中来,加强对农民和乡村干部的科技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训,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加经济和商品意识,树立民主和法制意识。对于经济落后,自然条件差的乡村应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选拔能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寻找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的路子上来,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推广优良品种和科学种植技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农村经济,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脱贫致富意识,尽快找到适合当地的脱贫致富路子。

二、正确处理基层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

党的建设工作服从、服务于经济工作,是我们搞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所在: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这条主线,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为衡量和检验党建成果的标准是我们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建工作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于是否形成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坚决克服搞花架子,走形式,走过场,又要克服整天跑资金,抓项目,谈起经济工作头头是道,谈起党建工作一片空白的现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乡村文明,其目的在于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经济同时,还要注意解决防止两者之间的分裂现象。防止出现那种认为抓党建是党委的事,搞经济工作是政府的事的错误认识,只有注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农民树立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意识,形成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促使党建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三、正确处理基层组织建设与和谐乡村的关系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是把乡村两级组织的领导班子建设好。目前开展的县、乡、村三级联创活动,中央强调的村党支部“五个好”目标,乡镇党委“六个好”目标,首要的一条就是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尤其是一个好书记。实践证明,凡是经济发展较快,乡村文明、工作变化大、政绩突出的地方,就必定有一个团结、协调、进取的领导班子,尤其是有一个好的书记。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各级党组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配强配好一把手。在选拔任用干部中,选贤任能,从德才兼备的原则出发,大胆选拔那些有较高素质,勤政廉洁,有魄力,有胆识,既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善于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又能积极为群众办实事,时刻把群众的疾苦、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盼群众所盼的干部选拔到领导班子之中担当重任,让他们体现“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团结和带领群众共同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格局。

四、正确处理基层组织建设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关系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在于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为群众寻求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寻求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把农民增收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让农民能够真正从农业生产中得到财富,以“农”富农。把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种植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格局,引导农民面向市场,走向市场,让农村和农民进入市场经济的主战场,迎接新挑战,打好主动仗。把农村党建工作与增加农民收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每个党员都能扶贫帮困,向贫困户送温暖,党支部要积极寻求致富路子,乡镇党委要找到发展本地经济的新举措,不断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团结引导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

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抓班子,建制度,带队伍,找路子。抓班子是关键,建制度是保证,带队伍是基础,找路子是根本,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是目标,只有使村党支部实现“五个好”目标,乡镇党委实现“六个好”目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有基础,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才有可靠的保证。

五、正确处理基层组织建设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建设,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课题。农村党支部作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领导核心,担负着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保持农村稳定,带领农民群众加快奔小康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重任。常言说得好,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只要把村级两委班子选好了,在农村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充分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拓宽选人视野,广辟知人渠道,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使农村的矛盾和问题减少。目前在农村中推行的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党员承诺和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一大进步,但是要想更好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农村各项改革和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扩大党内民主,在党内选举前,充分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吸收群众积极参与对党支部候选人的评判,使群众的意愿充分表达出来,通过党内选举把群众的意愿变为现实,实现党员意愿和群众意愿、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相结合,同时,通过动员广大群众的参与,选举出强有力的村党支部班子,使村级组织在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村民的自治创造良好条件。

六、正确处理好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

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党支部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领导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的章程充分行使职权。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要任务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支持和组织村民发展经济。要理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及村民理事会的关系,健全和完善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领导体系,党支部要支持和帮助村委会及村民理事会搞好各项工作,放手让农民自我组织、自主管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务,让他们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村委会及村民理事会要自觉服从党支部的领导,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共同搞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篇三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心理和谐构建问题

王晓军郭军

陕西西安第二炮兵工程大学(710000)

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心理和谐写进党的重要文件中,充分说明我们党对构建心理和谐问题的高度重视。

1心理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心理和谐是个体心理在协调和统一的基础上,适应性的调整个人与所处自然、他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个性发展,进而为社会和谐做贡献的心理功能状态。心理和谐包括自我心理和谐、人事心理和谐和人际心理和谐三个组成部分。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精神病都是心理不和谐的具体表现,严重的心理不和谐容易诱发离婚、自杀、犯罪、群体性事件等,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1.1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

社会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构成,个体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息息相关,一个心理不和谐的人不仅自身精神痛苦,而且还会影响家庭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因少数人因心理不和谐而引发的恶性杀人案件给社会带来恐慌,严重破坏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要实现社会和谐,就必须打牢个体心理和谐的`基础,只有使社会中每个人心理和谐,全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

1.2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自身和谐四个方面着手。人自身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它包括生理和谐、心理和谐和人际和谐三个方面,其中心理和谐是人自身和谐的核心内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自身和谐都涉及到人、特别是人的心理和谐,缺少心理和谐,这四个方面就失去了心理内核,难以实现真正和谐。因此心理和谐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1.3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我国人均gdp达到3700美元,从国际经验看,这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当前我国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正不断拉大,人们普遍存在不公平感。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社会问题对人心理冲击也越来越强烈,人们心理压力不断加大,产生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的人数不断增多,心理不和谐所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个体心理不和谐时容易产生挫折感、失败感、失落感,悲观厌世、仇视他人,心态浮躁,容易激惹,这种心理不和谐状态平时处在潜伏可控状态,如遇外界偶然因素刺激很容易产生极端行为。

2我国国民心理和谐的基本现状

2.1国民心理和谐的总体情况

当前,我国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我国社会发展状况和国民幸福水平达到中国历史最好时期,社会整体心态积极进取,绝大多数人心理和谐健康。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中国民众心理和谐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国民心理处于基本和谐与比较和谐之间,但更接近比较和谐,只有4.4%的民众心理不和谐。该研究报告的最后结论是:我国民众心理和谐的总体状况处于可接受水平―心理接近比较和谐状态,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2.2国民心理不和谐的主要表现

一是轻松感缺失,呈现普遍紧张焦虑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巨变,人们在享受现代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心理不和谐问题:人们普遍感到心理压力增大,生活缺乏轻松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失眠、工作倦怠等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不和谐音符。以工作倦怠为例,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对中国“工作倦怠指数”的调查结果显示:39.22%的受访者出现中度工作倦怠,13%的受访者出现严重工作倦怠。

二是公平感缺失,呈现群体心理失衡状态。当前社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人们往往在比较中产生相对剥夺感、不公平感和失衡心理,这些心理不和谐现象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潜在危害。收入分配不公平是造成国民公平感缺失、导致群体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有统计显示,我国20%的人占有80%的国民财富,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1,行业间职工工资最高与最低相差15倍,收入最高10%人群与收入最低10%人群收入差距已从的7.3倍上升到20的23倍。

三是安全感缺失,呈现公众信任危机状态。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间,人们对未来普遍缺乏安全预期,严重时甚至影响家庭与社会和谐,产生高离婚率和高犯罪率。家庭本安全港湾,但随着社会转型,家庭也变得越来越不安全。以离婚率为例,据民政部门年统计,我国离婚登记比上年同期增长10.3%,与历史同期比也有很大增长。如下表:

中国30年离婚对数统计表

四是幸福感缺失,呈现精神空虚迷茫状态。当前我国民众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但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同步大幅提高。20,相关机构通过对北京白领阶层的社会调查显示:与过去5年相比,36%的受访者认为生活幸福感有下降和下降很多。这说明物质财富的增长与心理和谐、幸福感并不成正比,相反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如不加强民众的心理和谐建设,人们将因精神空虚、无聊而产生各种心理不和谐问题。

3构建心理和谐的途径与方式

3.1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以预防为主、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国民心理和谐最有效、最简洁的方式。

一是开展认知思维方式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因素是构成心理和谐的要素之一,心理不和谐者往往存在重大认知缺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有三个因素促使人产生心理不和谐问题:诱发事件、人对这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与行为的后果。其中人对这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是最为重要的因素。现代心理学研究也发现:心理不和谐总是以对现实的歪曲理解为基础,有心理不和谐问题的人总是从一个片面的角度去判断现实与推测未来,这样将导致社会适应不良。发现并纠正错误的认知思维方式,是重返心理和谐的有效途径。因此促进心理和谐最基本、最简洁的途径就是优化国民的认知思维方式。

二是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心理和谐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生活艺术,它是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当前,我国民众普遍缺乏心理健康知识,当人们心理失衡、出现心理和谐问题时,要么手足无措、无所适从,要么任由心理问题肆虐,从而失去最佳心理疏导时机,要么讳疾忌医,对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遮遮掩掩,不敢面对。因此,要实现心理和谐,就必须向全社会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首先,要在各类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在大中小学校设置相关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各类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促进自我心理和谐的能力。

其次,要在家庭社区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家庭与社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家庭成员与社区人群的心理和谐对全社会和谐影响很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及时跟进到家庭和社区,不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摸准心理不和谐人员的基本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工作,及时化解家庭与社区人群的心理冲突与矛盾。最后,要在各类人群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教育。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不同职业群体,要进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和农村,使各类人群都能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弱势群体是最容易产生心理不和谐问题的,他们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开展教育时要针对这一群体的职业、年龄和身心特点。

3.2建立健全心理服务网络

一是着力培养专业人员,为建立健全心理服务网络提供人才保障。当前,我国十分缺乏心理服务专业人员。以心理医生为例,有调查显示:我国10万国民拥有1个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分布极不均匀,大多集中我国大中城市,而在广大农村几乎没有心理医生。在欧洲3000-5000人就拥有1个心理医生,我国心理医生的拥有率只有欧洲的1/20-30。即使在亚洲,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的心理服务人才也比我国多得多。这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远大目标是极不相称的。

因此加强专业人员培养、完善心理服务网络、提高心理服务覆盖范围成为当务之急!我国在培养心理服务专业人员方面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如美国有较为严格心理健康服务资格认证制度:要求心理服务从业人员具备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博士和硕士学历,并需接受长期临床督导与心理服务训练后才能获得执业资格。

二是政府应加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设,使危机人群能得到及时心理援助。我国学者对自杀的研究显示:许多自杀者表现为冲动自杀,37%的自杀者自杀前考虑自杀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60%的自杀者考虑自杀的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对自杀者实施及时心理干预对于拯救生命是十分关键的!

三是建立多层次心理服务网络,并将其纳入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仿照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在村、乡(镇)、县(区)、市设置各级心理服务机构,为国民提供相关的心理服务,并在省、中央设置相关的领导管理机构,负责指导、监督、检查该项工作的开展。并将心理服务纳入医疗保障体系,使全体国民都能享受心理服务。

3.3努力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1]杨德森等主编《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年

[2]耿兴永等编著《心理压力与健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篇四

钱贵

胡锦涛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实现这一伟大的战略目标,社会主义经济法律体系在其中必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经济法作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法律部门,主要调整国家在管理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关系。经济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其核心是经济利益关系,或称物质利益关系。由经济活动形成的各种具体经济关系,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秩序和整个社会秩序,与社会的正常维持、发展和安危密切相关。一般认为,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主要包括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市场规制关系、宏观调控关系和社会保障关系。相应地经济法一般也认为由市场主体法、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和社会保障法所组成。

1.在市场主体法中,重塑和完善经济体制的基础――企业制度。经济法认为,现代公司、企业法人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它包含着内部意志外部化、外部意志内部化,企业法人没有自己的意志,企业法人的意志是而且应当是投资该企业的产权人的共同意志。要使市场主体中最重要的部分――企业能规范运作,通过合理的权利配置来实现激励兼容,促进企业相关利益者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的形成,同时承担其对社会的责任,需要经济法不仅从实体上合理确定企业内部的产权结构,而且从形式上要保证利益主体间维护自己权益的程序科学合理规范透明。现代社会特别强调市场主体承担公共责任:企业除了要满足利润最大化要求外,还要体现出对社会公共政策过程的参与,这些公共政策可以包括公平的就业机会、劳动者的安全保障与健康、环境的保护等等。

2.在市场规制法中,经济法致力于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及其活力,采取相关措施维护竞争秩序,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市场规制法是国家干预这只“有形之手”纠正市场调节“无形之手”所导致的'弊端,同时又力求使“无形之手”在最大范围内、最高程度上发挥作用的产物。不管是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是产品质量法、会计审计法,无不是从促进市场交易,协调市场主体利益关系,保证各方经济利益平衡角度出发,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特别要看到,要更好地发挥经济法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应该尽快制定《反垄断法》。发达国家把反垄断法作为经济宪法,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在市场交易中出现许多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市场封锁、行业及公用事业垄断等现象,垄断现象的存在造成消费者利益受到侵害,而且使行业之间获取利益的机会不均等,拉大不同行业之间人员收入的差距,不利于社会安定,因此需要反垄断法来进行规制。

3.在宏观调控法中,经济法致力于确保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科学制定、有效实施,以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健康、快速、稳定增长。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政府日益重视运用法律手段来完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法包括产业政策法律制度、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财政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银行法律制度、政府采购法律制度、对外贸易法律制度等内容,这些法律规范的基础是市场和责任。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宏观调控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让市场能够发挥或者更好地发挥作用。经济法意识到作为宏观调控主体的政府并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因此,宏观调控法在允许国家基于经济社会化要求,广泛深入地介入经济生活,干预、调控市场主体行为的同时,从法律上明确政府的权限和责任,以保证经济生活的健康有序运行。

4.在社会保障法中,经济法重点调整以国家和社会为主体,保障有困难的劳动者和其他社会成员以及特殊社会群体成员的基本生活并逐步提高其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的目的是满足公民维持一定生活水平或质量的需要,以保障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有两个层次的目的,其表层目的是保障公民在生活发生困难时仍能获得一定生活水平或质量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其深层目的是通过满足公民维持一定生活水平或质量的需要,进而为实现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当前我国还存在着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困难群体,即使社会能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其中的一部分人由于身体状况、个人能力差别等种种原因在实际的竞争中也会处于不利地位,如果国家对之放任不管,是很难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的。社会保障法确保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为主要内容,多渠道筹集保障资金、管理服务逐步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顺利运行,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经济法对于整个经济生活的调整作用不容忽视。它在对经济生活进行法律调整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平衡协调原则,从整个国家的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协调经济利益关系,以促进、引导或强制实现社会整体目标与个体利益目标的统一,这些本质特征决定了经济法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必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篇五

近期,围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问题,我们组织力量,深入到具有一定代表性的x个县(市、区)进行了调研。总的看,近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和成效,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一些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新矛盾新问题日渐突出。如不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有可能影响农村工作大局,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地位。

一、必须认真解决部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薄弱的问题调查发现,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工作措施不到位,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村村级集体收入状况较差。据一个县级市统计,目前全县村级集体收入xx万元以上的村只有xx个,仅占xx%,近半数的村集体收入寥寥无几。集体收入的减少和来源枯竭,将村级集体经济置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已成为制约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瓶颈。一是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弱化。调研中,请xx位乡镇党委书记列出当前农村工作最难的x件事,有过半数谈到“花钱难”,有的还将其列为“诸难之首”。一些困难乡镇党委书记感叹:“现在村里的问题不是‘无钱办事’,而是到了‘无钱吃饭’的地步。”由于无钱办事,群众“急、难、盼、怨”的热点难点问题无法解决,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同时,农村干部工资无法按时足额发放,直接导致村干部积极性不高,队伍不稳定。在调研的县(市、区)中,目前能够按每人每月xxxx元以上标准正常发放村干部工资的村仅占xx%左右,低标准、非定额、年终结算式(有多少算多少)勉强发放的村占xx%左右,长期发不了的村占xx%左右。二是农村基层组织为群众服务的功能弱化。调研的乡村中,相当一部分负有债务,据一个县级市统计,目前全县xxx个村中,共有xxx个村负债,占总数的xx%,其中负债30万元以上的村有xx个,占总数的xx%。集体债务负担沉重,使一些乡村组织难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为群众提供有效服务上,“过日子”成了工作的主题。一位乡党委书记说:“我们现在是‘借新债还旧债,越借越多;
拆东墙垒西墙,越垒越矬’。”三是农村基层组织信誉下降。长期欠债不还,特别是欠农户的钱归还无期,导致乡村组织形象受损、信用度下降,一些乡村干部自感“矮人三分”,开展工作时底气不足,加之有的农户以借条“要挟”乡村干部,给日常工作的推动带来难度。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问题,也有工作上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集体资产的收益减少。目前,我市绝大多数农村已无集体企业,有集体企业的,也多因经营机制的原因走入困境。过去,部分农村留有一定比例的“机动地”,可以收取一些土地承包费,后在改革中“机动地”被取消,保留下来的也多是一些老化的果园,随着果品价格的下降,承包费收入已微不足道。集体财务管理混乱。少数农村集体财务审批制度不健全,监督跟不上,漏洞多,集体资产流失严重。有的村因国家基本建设获取了大量的土地补偿金,但由于村干部素质差、管理不到位,这些“保命钱”在盲目投资或挥霍浪费中损失怠尽。部分乡村干部观念落后,能力不强。一些村干部“等、靠、要”思想严重,抓增收的意识不强,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一些村干部思想僵化,在增加集体收入上想不出路子,找不到办法,面对困境怨天尤人、束手无策。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经济基础。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直接关系基层党组织号召力和战斗力,影响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应将其纳入解决“三农”问题的大局来统一谋划,坚持增收与节支并举、多渠道开源与加强管理并重、政策扶持与鼓励自我发展并进。第一,通过组织社会化服务增加集体收入。为群众提供各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既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客观需要,也是村级组织发挥作用、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村级组织应通过兴办专业协会、中介服务中心、营销市场等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户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帮助群众解决依靠自身能力难以解决的品种引进、技术培训、加工增值、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难题,通过有偿服务的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通过完善租赁、承包、股份经营等形式,盘活集体存量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第二,严格和规范村级财务与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健全和落实以农村财务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制度,切实做到财务收支逐条逐项公开,真正把加强群众监督落到实处。健全和落实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制度,非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任何个人不得擅自签字报帐,有效防止和堵塞各种漏洞。对重大集体经济行为,必须依照程序由村民民主决策,严防集体资产流失。乡镇人民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村级财务活动的指导和监督,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第三,增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教育引导农村干部转变观念,澄清“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创办集体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集体经济没必要、无出路”等模糊认识,切实增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帮助他们拓宽发展思路,提高科技素质和“双带”能力。大力培养发展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认真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二、必须认真解决农村干部队伍不稳定的问题调查发现,农村干部队伍不稳定的问题,目前依然是影响和困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难点之一,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能干的不想干。从调查的x个县(市、区)来看,村干部难选的问题在一些村特别是穷村、乱村不同程度地存在。有本事的年轻人要么上学参军,要么外出打工,找个能干的人不容易。另一方面,是正在干着的不愿干。许多乡镇干部反映,目前一些村干部工作处于应付状态。一位乡党委书记说:“对穷村、乱村而言,现在不是要求村干部怎么干,而是哄着他们干。有些村支部书记,我从来不敢批评他们,即使这样,他们还动不动就‘撂挑子’。”农村干部队伍不稳定,致使基层组织建设呈现“三难”。一是干部素质提高难。有本事的人留不住,高素质的人进不来,加之频繁换人,生手多,熟手少,实践经验不足,导致村干部的整体素质较差。二是后进转化难。由于难以选出有本事、能干事的支部书记,致使一些后进村支部屡治屡瘫,走不出恶性循环的怪圈。三是工作落实难。人员的不稳定,不仅造成农村工作上缺乏连续性,而且使一些矛盾越积越深,直接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和落实。农村干部队伍不稳定的原因主要有五点:一是待遇无保障。农村干部队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相对农民群众,他们是干部;
相对于党政机关干部,他们又是没有社会保障的农民。在职时“不发饷”,离职后无保障,很难让他们安心工作,更不用说顶着压力去工作。二是工作难度大。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最终都要靠农村干部来落实。面对要指标、要任务的上级和民主意识、维权意识日益高涨的村民的双重压力,身处一线的村干部成为农村诸多社会矛盾的焦点,一些村干部在无法摆脱的压力和矛盾面前,往往会选择“撂挑子”。三是工作环境差。报复村干部的事件时有发生,辱骂、污蔑村干部的事更是屡见不鲜,使一些村干部感到心灰意冷。一些村宗教、宗族、家族势力及非正常下台干部干预村里的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使村党组织和村干部的正常工作受到干扰,有的甚至被“架空”,一些“势单力薄”的农村干部只好“辞职”。舆论宣传上存有偏颇,丑化农村干部的多,讴歌先进典型的少,给农村干部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四是后继乏人。部分农村党员队伍老化严重,有的村多年不发展党员。农村党员队伍缺乏活力,青黄不接,加大了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难度。五是一些村干部宗旨观念不强。有的农村干部任职动机不纯,当干部的目的不是为群众服务,而是为了谋求个人或家族私利,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工作态度消极,或是“一走了之”。

农村干部是村级组织的中坚力量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带头人。必须把稳定农村干部队伍作为一项事关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大事,摆上重要日程,按照“有待遇、有奔头、有吸引力”的原则,强化措施,真抓实抓,务求实效。第一,强化待遇落实力度。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措施,力保村干部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使现任农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报酬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应根据村干部的任职年限、贡献大小等情况,为村级主要干部办理一定数额的养老保险和人身伤害保险。同时,从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出发,严格控制村干部数量,防止因冗员过多增加经济负担。第二,强化激励力度。对任职时间较长、贡献突出、群众拥护的干部,大力进行宣传表彰,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积极为村干部报考国家公务员创造条件。对政治素质好、政绩突出、议政能力较强的村干部,积极推荐其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竭尽全力帮助农村基层干部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对各种打击报复农村干部的行为,要及时查办,严肃处理。第三,强化帮扶力度。对于那些村干部难选的贫困村、后进村,从各级党政机关选派一批政治素质好、群众观念强、有一定政策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帮助抓好村级组织建设,培育后备力量,制定落实乡村振兴规划。对那些遗留问题多、矛盾尖锐、村干部工作环境差的村,上级党委要抽调精干力量,深入到村集中帮助解决问题,为村干部开展工作创造条件。第四,强化后备力量培养力度。按照“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思路,积极加强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稳定农村干部队伍奠定人才基础。放宽视野,从回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中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不断为农村党组织增添新的力量。把农村后备干部列入农村干部培训规划,搞好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三、必须认真解决农村“两委”关系不协调、民主管理和决策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不协调,是伴随着推行村民自治工作出现的问题。调查发现,一些农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突出表现为“三争”:争地位。有的党支部书记认为,党支部是领导核心,是正统,其他村级组织只是自己的附属。有的村委会主任甚至一些群众也认为,村委会主任是全体村民选的,党支部书记是少数党员选的,村委会管理村务更具合法性,主张“书记管党务,主任管村务”。争权力。有的党支部不尊重村委会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大权独揽、包办一切。有的村委会不尊重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拒不接受党支部领导,我行我素,把村民自治异化为村委会“自治”,甚至是村委会主任个人“自治”。所争的权力,包括宅基地发放、集体资产处置、财务审批等具体权力。争势力。“两委”关系不协调的村,多数宗族、家族、派性问题严重,“两委”干部各代表一部分人利益,各拉一帮人,各唱各的调,各管各的事。严重的会造成“两委”班子瘫痪。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推进和农村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落实。基层同志反映,“两委”关系不协调的村,农民闹纠纷、邻里不和、上访告状的明显增多。农村“两委”关系不协调,是体制转轨时期的特殊矛盾,是旧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与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不相适应的具体体现。从政策规定上看,虽然《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党组织与村委会的职责范围分别做出了规定,但二者内容十分相近,除党建和村组干部管理外,均涵盖了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职责范围交叉重叠,客观上造成了农村“两委”“争权”问题的发生。从工作上看,部分县、乡党委在推进村民自治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民主选举上,对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重视不够、抓得不实,“谁当官谁说了算”的原有村务管理体制并没有被打破,与市场经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民主管理和决策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选时有民主,选完没民主”,“选人的法变了,管事的法没变”。

从根本上理顺农村“两委”关系,必须坚持以民主的方法解决民主进程中的问题,紧紧围绕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一手抓发展党内民主,实现党内民主与村民自治的衔接;
一手抓构建和规范村级民主管理决策机制,努力消除因“争权”而发生矛盾的体制基础。第一,努力提升村党组织的群众公认度。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首先必须夯实村党组织的群众基础。除极特殊情况外,村党支部书记一般不再由乡镇党委直接任命,应由全体党员民主选举产生。进一步加大“两推一选”的推行力度,在党内民主选举之前,采取群众民主推荐等方式,广泛听取农民群众意见,大多数人不拥护的人不能作为党支部成员候选人。通过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及时考察支部成员特别是支部书记的群众信任度,多数群众不满意的,要通过组织程序予以调整。第二,进一步规范民主管理和决策机制。切实加强村民会议特别是村民代表会议建设,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村民代表会议的决策权限、议事规则和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其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决策主体功能。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如村集体的土地承包和租赁、集体企业改制、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置、宅基地发放、村干部报酬、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和建设承包方案等,都必须按照程序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民主讨论决定。村党支部要改进领导方式,善于运用民主的、协商的、说服教育的方式推动工作,积极引导广大村民依照党的方针政策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在领导和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第三,积极推行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从调查情况看,村“两委”班子交叉任职特别是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由同一人兼任,有利于减少村干部职数、减轻农民负担、减少村班子摩擦,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化解农村“两委”矛盾的有效之举。应积极推行“四个提倡一个注重”,即:提倡把村党支部成员按照规定程序推选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通过选举兼任村委会成员;
提倡党员通过法定程序当选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
提倡拟推荐的村党支部书记人选,先参加村委会的选举,获得群众承认以后,再推荐为党支部书记人选,如选不上村主任,就不再推荐为党支部书记人选;
提倡村委会中的党员通过党内选举,兼任党支部成员;
注重在优秀村委会成员和村民代表中发展吸收党员,不断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生力量。

相关范文推荐
  • 09-24 升学宴学生发言有文采 升学宴学生发言稿(优质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 09-24 幼儿园冬游活动方案总结 幼儿园亲子活动方案总结(模板8篇)
    方案可以帮助我们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实现路径。方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方案呢?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
  • 09-24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育教学计划(优秀9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计划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
  • 09-24 2023年培训的邀请函 培训邀请函参考(通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 09-24 幼儿园食品安全自查报告总结(大全6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
  • 09-24 外研版四年级教学设计 四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优秀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 09-24 最新六年级第五单元反思 苏教版下大雨教学反思(模板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
  • 09-24 最新教师异地工作调动申请书(优质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
  • 09-24 最新大学生个人简历精简(通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大学
  • 09-24 幼儿园献花主持词 幼儿活动方案(精选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