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大班数学排序教案设计意图(模板10篇)

大班数学排序教案设计意图(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4 07:48:03 作者:HT书生大班数学排序教案设计意图(模板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大班数学排序教案设计意图篇一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大小、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概念”。但数学所特有的抽象性和精确性对幼儿来说是相对难理解的。在大班幼儿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数概念后,怎样唤起幼儿已有数学知识经验,通过联想、猜测、推理,将抽象的数概念融于数学游戏中,通过“根据同伴的数字猜测自己的数字”,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于是我设计了这节活动《猜猜你是几》。

1.通过观察、排除的方法学习寻找缺失的数字。

2.熟悉游戏的玩法并遵守游规则。

活动准备

10把椅子(椅背上有1—10的数字),头饰(数字1—10)。

1.引出游戏——捉迷藏,并介绍游戏规则。

(1)出示头饰,认认头饰上的数字,引出游戏——捉迷藏。

师:“今天,朱老师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礼物——‘花’。你们看,这些花上还藏着数字呢。咦,都有哪些数字呢?”(反过来,花朝下,一一出示花。)

(2)介绍游戏规则。

示范戴一顶帽子:“花儿戴在头上,就是一顶数字帽子了。你们想不想和数字帽子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好,那你们可要听清楚游戏规则:1.不能偷看自己的数字;2.不能说出别人的数字。明白吗?”

析:礼物“数字花”变为“数字帽子”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他们对捉迷藏的游戏充满了期待。

2.游戏一:根据少1或者多1的关系,寻找缺失的数字。

(1)利用数字10、9的头饰和两名幼儿做游戏,交流用什么方法猜数字的。

师:“好,那我们先请2个小朋友来玩游戏。先看看这两个数字是几?(9、10)它1两谁大谁小?哪两个小朋友先来?每人一顶帽子,请你猜出自己的数字后,赶紧坐到自己的位置。”(贴有相应数字的位置。)

师:谁来介绍一下猜数字的方法?

师小结:“要知道自己的数字,先要观察同伴的数字,缺少的那个就是自己的数字。”

析:游戏初始,幼儿要明确游戏规则及玩法,再先观察同伴的数字是几,继而推理出缺少的数字才是自己的。

(2)和数字6、7、8做游戏,并验证方法。

师:“很好!现在,请3个小朋友过来做游戏了。看看是哪三个数字?(6、7、8)有谁知道这三个数之间有什么秘密?(一个比一个多一:相邻数;多一和少一。)这么多秘密,我们记住它。我们还要记住游戏的规则!看谁坐得又快又对。开始!

师:你为什么坐8 ?” (因为他们是6、7,所以,我就是8。)

析:幼儿通过相邻数和数之间多一少一的逻辑关系,记住了是哪几个数。然后经过观察、思考。寻找出属于自己的那个数一一缺失的数字。

(3)利用数字1—5做游戏。

师:“刚才呀,9、10、6、7、8、都玩过了,还有几个数字没玩过?(1、2、3、4、5)嗯,对了。那刚才没玩过的,都上来。”

师:“有人坐错了吗?为什么?”

析:幼儿玩过前面五个数字后,已经渐渐掌握了游戏的方法了,也猜测出还剩下的是哪5个数,这次没玩过的幼儿都勇敢地表示要加入游戏,而且显得自信满满。

3.游戏二:利用单、双数寻找缺失的数字。

(1)利用数字1、3、5、7、9进行游戏。

师:“现在,我们玩难一点的——选一些数字玩(1、3、5、7、9)。这些数都是什么数?(单数)哪几个勇敢地上来?”“看谁猜得又快又对!”

师:“谁说说,你怎么知道是9的?”

师小结:“小朋友真厉害!你们知道了,要想猜到自己的数字是几,一定要记清楚原来有哪几个数字,然后再找一找,缺少的那个数字,就是你自己的数字。”

(2)利用数字2、4、6、8、10进行游戏。

师:“好,还剩下5个,会是什么数呢?(双数) (2、4、6、8、10)这些都是双数。谁来挑战一下?看谁猜得又快又对!”

析:幼儿思维活跃,并坚信自己猜出的答案。还大胆地把思维的过程用语言进行完整地描述,对单双数的概念也进一步得到了理解与巩固。

4.游戏三:利用随机的数字,寻找缺失的数字。

(1)幼儿随意选择五个数字,一起进行猜数字游戏。

师:“你们还想玩吗?还想怎么玩?(那我们10个数字一起玩)每人一顶帽子。相互看一看,自己再猜一猜,你应该坐哪里?”

(2)请客人老师交换每个人头上的数字帽子,老师把几张椅子进行换位置,游戏再次进行。

师:“一起把帽子拿下来,看看坐对了吗?”

师:“游戏真好玩,那我们一起到教室里把好玩的游戏告诉其他小朋友吧!”

析:利用随机数字进行游戏,再次挑战了幼儿的思维;通过换帽子和换椅子,又一次增加了游戏的难度。活动中,幼儿始终表现积极,情绪高涨,活动结束后,仍有意犹未尽之感。

大班数学排序教案设计意图篇二

时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时间无直观形象是较为抽象的。平时在班上孩子们会经常问:“王老师,现在几点啦!9点我们是不是该上课了……”由此可以看出,孩子们已开始慢慢关注时间,所以,认识时间,对于即将步入小学的大班孩子来说,加强时间观念,懂得爱惜时间是很有必要的。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本次活动。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组织《整点与半点》这个数学活动。

1、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复习整点,并通过比较的方法认识时钟的半点。

2、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制作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表,帮助幼儿同的合理安排时间。

3、喜欢数学活动,并愿意积极参与活动。

一、准备阶段

1、为使幼儿更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在知识积累阶段,我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帮助幼儿制作各式钟表,为教学提供服务。

2、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利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

二、实施阶段

首先第一个环节,利用谈话展示课件,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表盘上缺了什么巩固幼儿对钟表的认识。再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发现时针与分针的运行关系,然后进行小结,了解分针走一圈,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这是1小时。再紧接着提问“这是几点整”并操作拨整点,从而又巩固了幼儿对整点的认识。

第二个环节,认识半点,在这一环节中我请幼儿认真观察,此时的时间为“1点整”,然后将分针拨半圈,让幼儿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1和2的中间),引导幼儿说出分针指在‘6’时针指在‘1和2的中间’是‘一点半’。这样反复地拨几次。再请幼儿操作练习拨半点,通过“老师说,幼儿拨”“幼儿说时间,幼儿拨”“相互拨”等形式加深了幼儿对半点的认识。

第三个环节是游戏“从时间回家”,出示不同时间的表盘,对整点和半点进行分类,并观察发现整点与半点的规律,共同进行小结“整点时,分针都指在12,时针指向数字;半点时,分针都指在6,时针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通过游戏再一次巩固了孩子们对整点和半点的认识。

最后一个环节是制作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表,共分3组进行,每组的制作方法也不同,如:第一组是时间与活动图片直接对应制作的;第二组是需要幼儿添画指针再与活动图片相对应制作的;第三组加入了记录时间的方法在里面,这也是为以后的活动打基础,幼儿特别认真,并对制作的结果进行了讲解,最后,老师出示一张大的活动时间表,请幼儿共同讨论观察,在活动中使用的活动图片,也是幼儿提前画出来的,通过这一环节,让幼儿从小就有良好的时间观念。

本次活动过程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接受能力来设计的,活动中幼儿和教师真正融合在了一起,活动的效果较好。各环节过渡的自然、紧凑。在语言表达上也较为简练,而且在活动中,给孩子操作的提示比较到位,孩子们在活动中都能积极的参与,有兴趣,并能大胆的进行操作,引领孩子一步一步感知、认识时间,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轻松愉快中进行的,不仅体现了活动的游戏性,也很好体现了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体现了“玩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本次活动关注幼儿的自身操作,在幼儿操作中发现结果,此次活动的整个效果不错,孩子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升,目标也较好的完成。

1、在活动中,对幼儿的个别指导不够。

2、活动中的应变能力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3、最后一个环节,对设计的问题情景把握不够,以及对孩子的回答没有及时的回应。

4、幼儿在展示时间表时,中间有一个时间画错了,我也没能及时发现,给予纠正。

以上是我对本次活动的反思,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反思,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抓住每次锻炼和提升的机会,迅速成长起来。

大班数学排序教案设计意图篇三

活动目标:

1、通过自由探索多种操作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发展观察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验创造的乐趣,激发好奇心及求知欲。

l 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   图形袋人手一份   空白纸两大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正方形与长方形,引导幼儿探讨两图形面积大小,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2.讨论:可用什么办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3.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比较大小的方法。

方法1:可以用拼一拼的方法,两个图形重叠,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方法2: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

方法3:用洞洞板学具摆棋子的办法

4.师幼验证寻找的方法,尝试学习用摆棋子的方法比较大小。

1) 幼儿讲述所找到的各种办法,师幼验证。

2) 学习移动棋子的方法比较两图形大小

在图形上摆上棋子,根据棋子所占格子的数量得出结论。移动棋子位置,把两个图形变成不同图形,比较另一图形的所占棋子的多少。

3)小结:原来面积同样大小的图形,形状可以不一样。

二.为幼儿园设计“草坪”幼儿第二次动手操作,进一步面积守恒。

1.教师提出任务:幼儿园要修草坪,请小朋友来设计草坪的外形!

2.教师出示自己设计的草坪,请幼儿观察。

3.幼儿第二次操作,要求:和老师设计的草坪面积一样大,形状不一样。

4.教师展示所设计草坪,师幼验证面积是否一样。

三.幼儿分组操作作业单

1.师:在小朋友的作业纸上,有一些图形,请你们看一看,哪些图形是一样大小的。请你用一定的标记把它标出来。

2.幼儿分组操作作业单

四.师幼讲评作业单,幼儿整理操作材料。

课后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选择了对大班幼儿比较难理解的面积守恒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初步理解面积守恒概念,教师能将这一知识点转化成一节操作性和探究性很强的一节教学活动,同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测量物体面积的大小可以转化成数单位格子的大小或移动棋子的面积与个数的方法。整个活动由浅入深,幼儿能积极参与,对活动充满兴趣。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进行了充分的思考、探索、创造,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大班数学排序教案设计意图篇四

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数量调查》时,请幼儿从周围生活中找出数量是2的物体。当幼儿说出:“人有两只眼睛。”后,幼儿将观察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人的身体上来。欣欣说;“人有两只耳朵。”宁宁说:“人有两条腿。”他说完坐下后,另一位幼儿不举手就坐在那儿说:“小时候有四条腿,长大了有两条腿,老了有三条腿。”别的孩子也听到了,就说:“我知道,我知道,我听过这个。”鑫鑫还连忙站起来说:“老师,这是个谜语啦。是人。我小时侯爬就是四条腿的。”这么一来,孩子们的兴趣就转到人到底有几条腿上来了。我就请他站起来,把他刚才说过的话再说一次,并请他说明理由。他回答说:“人在小时侯不会走路,就爬,是四条腿;长大了,可以走路,是两条腿;老了,要用拐杖,就是三条腿。”其他幼儿也说:“对的,是这样的。”为了让幼儿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我请幼儿安静下来后,提问:“小时侯是用什么在爬?”“是用手和脚一起爬的。”“老了,走不动了,拐杖的作用很大,那能把拐杖是腿吗?”“不是,拐杖能帮助老爷爷走路。”于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继续提问,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数量观念:“刚才小朋友给我们说了一个谜语,小朋友也猜出来了是人。那么人到底是有几条腿呢?”幼儿齐声回答:“两条腿。”接下去,幼儿的思路便又重新转移到了不同物体的数量上来了,活动得以正常、继续展开。

1、幼儿期的行为具有模仿性,因而在独立思考问题时也易受他人的影响。当一个幼儿说出人有两只眼睛后,其他幼儿的回答,都是从人的身体上展开来的,他们从模仿中获取数量是2的物体的经验,在思维上是局限的。

2、随着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幼儿也能表现出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小朋友从其他幼儿的回答中想到了有关人的一个谜语,而其他幼儿则积极地对此进行说明,这时幼儿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活动相结合,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在围绕这个问题的准确与否上得到了体现。

3、幼儿对于数量的判断由于出现了这个谜语,而显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困难。这时,教师正确的引导、帮助就极为重要了。让幼儿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小时侯是用什么在爬的?拐杖是腿吗?从而确立正确的数量观念。即现代人是有两条腿的。

4、由于幼儿心理活动的稳定性进一步加强,所以,当幼儿获得正确的有关腿的数量观念之后,便就在教师的引导下,继续展开对不同物体数量的寻找。

1、幼儿的思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的引导语言必须有助于幼儿拓展思维,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人的身体上,回答的情况单一。教师提问:“除了人的身体上的某些器官可以用数量2来表示,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2来表示。”将幼儿的注意力引至生活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培养幼儿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活动中,出现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时,应采取认真地正面应对的方式,而不应该是回避的态度。孩子对于自己的想法总有独特的见解,教师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我认为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应培养孩子学数学的兴趣、学数学的方法及创新的意识。在本次活动中,组织幼儿对生活中事物数量的观察和讨论来提高他们的兴趣;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寻找符合要求的物体的数量来掌握学习的方法;创新则是启发和肯定幼儿的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大班数学排序教案设计意图篇五

活动按事先预定的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孩子们兴致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工具进行测量,也能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测量的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认为有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

1、提供的测量工具丰富且富有创意。如:吸管、粉笔、牙签、纸盒、帽子等。

2、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及思维空间。不只是在活动室里测量,也延伸到户外。如量滑滑梯、图书架、操场等。也不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4、重视区域活动。活动结束后,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测量各种物品,并做好记录。整个活动,尽力体现以孩子为主,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大多数孩子能主动去学、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然而,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2、测量工具的投入数量及种类应如何把握“度”。

大班数学排序教案设计意图篇六

生活中会碰到很多的测量内容,特别是我们自然角的植物一天天的长大,孩子每天观察着,每天都会向我来报告自己的种子发芽了,自己的种子长高了,某某某的种子长的最高。这个时候,我会故意问问孩子,“哪到底是谁的种子长得最高呢?”或者问他们“谁知道自己的种子长的有多高啊?”“你去量量看你的种子有多高啊!”……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触着测量,慢慢就有了测量的需求。观察着孩子的反应,很多是植物与植物的对比,有的是在那里目测,当我提出用量量的方法,有孩子都跑回去从书包里拿出尺子,可是在那里比划了半天,回来跟我说:“老师,我不会量。”

看来数学活动“测量”的教学时机到来了。我在活动中提供了一些丰富的自然测量材料,如吸管、粉笔、牙签、纸盒、帽子等,通过不同的材料测量桌子的长度和宽度,让孩子了解测量工具的不同,测量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同时重点解决了测量的方法,如起点、终点、首尾相接、记录的要点等。在此基础上,我再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不只是在活动室里测量,还延伸到户外,如量滑滑梯、图书架、操场等,让幼儿自由测量各种物品做好记录,满足孩子测量的需求。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是本次活动的亮点。在活动,尽力体现以孩子为主,让大多数孩子能主动去学、愿学、乐学,培养幼儿对测量产生兴趣,尝试借助工具测量周围物体,进一步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中,孩子们兴致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工具进行测量,也能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测量的结果。然而,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2.测量工具的投入数量及种类应如何把握“度”。

大班数学排序教案设计意图篇七

活动目标:

1、在非式活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能根据模式排序,并能根据大小、颜色、名称表述排序的方法。

2、通过活动初步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卡车若干、苹果、生梨等水果若干、各种蔬菜、食品等、货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小兔开了一家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各种物品,可是超市里没有水果怎么办呢?(幼儿议论)请小朋友帮忙去运水果。

2、运水果时要仔细的看一看卡车上的水果宝宝是怎么排队的?

(二)尝试操作

每位幼儿自选一辆汽车装运水果。老师进行个别指导。

(三)归纳小结

1、请幼儿把汽车开到停车场。

2、幼儿和老师一起验证

(1)看一看红汽车上的'水果是怎么排队的?

小结:一个苹果一个生梨……是一个隔一个排的。

(2)看一看绿汽车上的水果是怎么排队的?

小结:二个苹果二个生梨……是二个隔二个排的。

(3)比较

红汽车上的水果排队与绿汽车上的水果排队有什么不一样?

(四)游戏(找错)

小兔给物品排队,一不小心,有的地方忘了、漏了,请小朋友把漏的地方找出来、说一说,然后补上去。

1、幼儿在货架上找错,找到了说一说,再补上去。

2、请幼儿找个朋友讲一讲这些物品是怎么排队的?

3、请个别幼儿说说找到哪里错了?这些物品是怎么排队的?

(五)迁移

出示abc模式,让幼儿看看,这些水果是怎么排队的?请幼儿下次在角落活动时再去试一试。

活动反思:

排序是幼儿园数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活动内容,有多种变化的规律。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常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如颜色、大小、形状的多种间隔。帮助孩子们整合日常活动经验,提升对规律排序的认识。

大班数学排序教案设计意图篇八

此次活动设计源自幼儿生活,幼儿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时常常会引起争执,为了多一点,少一点的问题。因此我设计了《二等分》活动帮助解决幼儿的生活问题。此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各种材料让幼儿大胆的尝试,积极的与操作材料互动,让幼儿充分的体验到活动的乐趣,真正做到“玩中学”。接下来我对今天的课做一下反思:

今天下午的活动最大的失误是早上看到的吸铁石不见了,我事先没发现,轮到我上课了才知道,只能用双面胶来代替,一贴一撕浪费了好多时间。教学设计从第一环节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进行二等分理解二等分的概念都还好,幼儿兴趣很高,积极参与活动。但在这一环节结束时我急于引出下一环节,忘了细节部分,忘了要求幼儿把操作材料放回篮子,干扰了下一环节的操作,幼儿的桌面很乱。

第二环节让幼儿尝试找出长方形的不同二等分方法,对幼儿掌握的知识进行提升,探索、并对二等分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二等分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完成了活动目标一,解决了活动的重点(在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学习二等分的方法,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这一环节是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老师高估了幼儿的能力,以为幼儿都会用对折的方法,孩子们可能没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有的还是以目测来分长方形,导致分的不一样大。影响了他们不同分法的探索。这环节的时间把握不住,拖堂了。第三环节以森里舞会要制作项链为引子引出幼儿把吸管进行二等分,并借助老师提供的工具来完成,幼儿兴趣特别高,此环节是活动的难点所在,还需要幼儿小组合作完成制作,达成了目标二。在完成项链后孩子们很高兴地来讲述自己的操作,体验成功的喜悦。但是个别幼儿可能还不理解用工具帮助吸管二等分是怎么回事,有个女孩子干脆把吸管剪了一小节一小节的,这是教学活动中的突发事件,我没有很好的处理,只能请她按老师的要求再分一分。同时邀请幼儿参加舞会的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能作为活动的延伸了,请幼儿到教室参加。

整个活动中,教师注重了让幼儿运用体验、观察、实验等手段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但是活动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对孩子知识经验不了解,操作前的要求不是很明确,孩子操作过于兴奋有点乱。我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处理不够好,提问和小结不够精炼。总之,我相信只要在活动中本着“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幼儿一定会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大班数学排序教案设计意图篇九

一、活动目标1.感知球体、圆柱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2.能尝试按图纸制作立体纸盒。

二、活动准备1.球体、圆柱体积木、长方体,易拉罐、乒乓球等实物若干。

2.自制图形纸若干、剪刀、胶带、浆糊等。

三、活动过程1.观察比较球体与圆柱体,感知图形的特征。

(1)出示球体与圆柱体。让幼儿通过滚动实验,感知两个形体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2)师小结:不管从哪边看,球体都是圆的,可以向任何方向滚动,叫球体。看起来像柱子,从上向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并且两个圆一样大,叫圆柱体。

(3)进行游戏:看谁找得对。

请幼儿找一找老师提供的物体中有哪些东西是球体的.,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的。

师:现在请你们来找一找球体和圆柱体,找到后请你大声说出这个物体是球体还是圆柱体。

2.认识长方体,并尝试根据图纸制作礼物盒。

(1)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先认识长方体,再请幼儿将盒子拆开,仔细观察长方体的构造图,引导幼儿发现折痕。

(2)将拆开的纸盒还原,进一步感知如何制作立体纸盒。

3.根据图形纸,自己制作长方形纸盒。

师:看看,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美丽的图形纸,让我们一起来跟着这些图形纸制作一个漂亮的纸盒吧。

4.装礼物:互相欣赏礼物盒并装礼物。

大班数学《漂亮的礼盒》活动反思《漂亮的礼盒》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师进行精心设计的活动环节较为清晰流畅!制作的课件ppt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孩子们能够开心的学习制作。

刚开始的观察球体和圆柱体,引导他们自主发现图形的特征!还请幼儿亲自做实验,充分感知图形的特征!之后,教师请幼儿在给出的图形中找出球体、圆柱体,进一步的巩固图形特征!

幼儿对长方体的构造很感兴趣,对做礼物盒很感兴趣,在引导幼儿做纸盒前,可以先示范下,孩子制作礼盒的过程中就会不易出错!

大班数学排序教案设计意图篇十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排列的简单规律,学会有规律的排序,增强序列感。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挂图:

1、路边的树:(一棵松树两棵柳树……)

2、路边的花:(两朵红花一朵黄花……)

3、小兔钻树洞:(一只穿绿衣服,两只穿黄衣服的小兔……)

4、火车的车厢:(一节蓝色,一节黄色,一节红色……)

车轱辘:(两个绿色,两个桔红色……)

魔箱一个,一串珠子,每位幼儿一盒玩具,磁带一盘蓝色、红色、黄色花朵各若干个。

蓝色三角形、红色圆形、黄色正方形的几何图形各若干个。

布置游乐场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察

出示图片:1、提问:请小朋友看一看路边的树是怎样排列的?(一棵松树两颗柳树,一棵松树两颗柳树……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着)

出示图片:2、提问:请小朋友看一看路边的花是怎样排列的?(两朵红花,一朵黄花:两朵红花,一朵黄花……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着)

二、找一找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游乐场,看一看,还有哪些物体也是有规律排列的。

1、球:(两个红色、一个黄色;两个红色、一个黄色……)

2、彩瓶:(红、黄、蓝;;红、黄、蓝……)

3、彩圈:(两个红色、两个绿色;两个红色、两个绿色……)

4、火车车厢:(一节蓝色、一节黄色、一节红色;一节蓝色、一节黄色、一节红色……)

车轱辘:(两个绿色、两个桔红色;两个绿色、两个桔红色……)

三、练习

现在,请小朋友坐在座位上看表演

1、看小兔子们正在做游戏,它们玩的是钻树洞游戏,请小朋友看一看,游船什么颜色衣服的小兔子(绿色、黄色),看它们怎样排列的(一只穿绿衣服,两只穿黄衣服;一只穿绿衣服,两只穿黄衣服……)那么小朋友猜一猜,树洞里应该是穿什么颜色衣服的小兔子(黄颜色),有几只呢?(两只),对,树洞里是两只穿黄衣服的小兔子。

2、看这里有一个漂亮的魔箱,现在老师扮演魔术师,来给大家变魔术,大家看,魔箱的两边都有绳子串着珠子,从这边穿进,从那边穿出来,看它们是怎样排列的(两个黄色,一个红色……),那么藏在箱子里的应该是什么颜色的珠子(黄色),有几个呢?(两个)

四、操作

1、小朋友看了精彩的表演,现在,管理员叔叔想请咱们班小朋友帮他设计一些小路,根据咱们刚才学的排序——有规律的排列,看谁设计的又快又好,即整齐,又美观,现在,请小朋友每人拿一盒几何图形玩具,开始设计。

小朋友设计的非常好,都是有规律的排列着,给旁边的小朋友讲一讲,你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请小朋友再排列一次,和刚才不一样的排列,排完后,请小朋友把玩具收拾好。

2、游戏——铺小路。管理员叔叔为我们准备了许多材料,想请咱们小朋友帮他铺两条小路,一条是花朵路,一条是几何图形路,你们每组商量好后,从里面选择,然后按有规律的排列铺好路,看哪组铺的又快又好,你们要互相合作,相互商量。

五、小结

今天,咱们学会了有规律的'排列——排序。天不早了,该回家了,现在请小朋友也按今天咱们学的排序排好队,想一想,应该怎样排,大家说出一种排法,小朋友赶快排好队。音乐响,开汽车回家。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的,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有规律的排序。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操作活动,幼儿能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从多角度感知有规律的排序,对有规律的排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最后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练习,熟练的掌握了有规律的排序。整节活动幼儿能积极参与,兴趣浓。目标完成较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幼儿基本上可以按照图形的颜色和形状等规律排序,并且也了解了生活中得很多规律和明白了要遵守某些规律的道理,在操作排序时,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团结合作精神。

但也有不足之处,有时幼儿的表现与我的设想不符时,我急于求成,没有给孩子足够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就把答案告诉了幼儿。再有就是我高估了孩子的能力,结果在进行活动时遇到了许多感觉不尽我意得现象,往往是在活动后再进行补充。所以我提醒自己以后在每节活动之前都要对孩子的能力及各方面进行合适的估计,做到心中有数。还有就是在活动中要善于观察,随机应变,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