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高中散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度高中语文散文说课稿高中语文说课稿(汇总5篇)

最新高中散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度高中语文散文说课稿高中语文说课稿(汇总5篇)

时间:2023-09-24 03:15:18 作者:BW笔侠最新高中散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度高中语文散文说课稿高中语文说课稿(汇总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中散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篇一

(一)课文分析:《游褒禅山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唐宋散文。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要理解课文所总结的历史教训以及所阐发的人生哲理,了解几种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文知识。

《游褒禅山记》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名作。这篇游记,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教学本课我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讲授记游山的部分,第二课时是讲授发议论的部分,我的说课内容是针对第二课时来说的,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掌握虚词“者”、“其”的意义与用法,教学难点是领悟文章所阐发的人生哲理。

(二)学情分析:《语文教学大纲》在语文教学目的阐述中有这样的话:“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高二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文章所阐发的人生哲理的领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是通过疏通文本,学习文中文言文知识,从而领会作者阐述的“深思慎取”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文本中词语的活用,了解文言虚词“者”、“其”的意义与用法。

2、能力目标——熟读背诵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领会治学处事必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

《游褒禅山记》是一首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作者所阐发的人生哲理也是很难把握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了“反复诵读法”、“串讲翻译法”和“问题探究法”的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通过反复诵读能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串讲翻译:通过文本的疏通,为学生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理清“志”、“力”、“物”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作者所阐发的人生哲理。

我将结合作者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等写作手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诵读、齐读、品味,力争能通过这三方面使学生领会作者所阐发的“深思慎取”的道理并培养能力。

(一)导入

高中散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篇二

生活往往不尽如人意,它常常把那些你所拒绝的事物放到你面前,而将你所渴望的东西挡在身后。而你由不得不去做哪些哪怕是没有一点兴趣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在北京,暖气灼烧着房间里的人们,脱下厚重的大衣,躲在那片狭小的空间内,开始一天的学习工作。疲惫从此开始。北京的天气优势如此干燥粗暴,在暖气房里,也很难让人感受到冬日给人带来的那份幽冷的平静。往往打乱人头脑思绪。

人这一生幸福的感觉,很多都源于对自己的信念理想的那份执着,对自己兴趣的那份热爱。下午在图书馆闲逛,顺手借了本小书。仔细想来已经有个把月没有静下心来读本书了。体会文人对这个社会的普世的关怀。也许,这样的享受正逐渐的离自己远去……三年以后,想起高中的那些中午,懒洋洋的坐在阳台上,靠着晒在阳光下的被子旁读书的那份惬意任然意犹未尽。

逐渐认识到自己是这么一个介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人。也许,因此,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真正的归属。漂泊,又是一种别样的安定,因为这个世界都是自己的家。前段时间,说起我们也算是“北漂族”。听起来未免觉得太过凄凉,却犹如自己心里发出的那份低沉的呻吟。五道口旁,北面是微软、谷歌这样的国际公司的高级写字楼组成的清华科技园;南面,却是一圈破旧的民房,小巷子还能传来热和得叫卖声。顿时有了一种回归的感觉。

每一个安静夜晚,都依然会寂寞——因为这个城市,因为漂泊。

情感,在这个城市看来,是如此的卑微与脆弱。

人就在这座城中被雕琢一新……

“或许本身就是心地高洁,只是艳俗给它披上了一件时髦的破衣。”

“世界如此复杂,你却如此单纯。”

寂寞是首歌。

高中散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篇三

散文是高中语文教材当中最为常见的文本,也是教学中最难以教出新意的文本。因为散文大都带有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往往是比较深层次的和自我的,不容易引导学生去准确体味。但是也正因如此,创新散文课堂教学策略,才能教出精彩,教出亮点。

一、分析文本特征

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神不散”,往往所写的内容和细节比较繁杂,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向,但其内在的精髓却是一个主题。在散文教学中,我们首先必须要寻找到这篇散文的“神”,才能确定教学的路径在哪里。当然,不同的散文也有着不同的个性特质,更需要加以细细研判,这就需要对散文“知人论世”,明确散文的作者是谁,在何种背景下所写,教材中又为何选入此文,编写者的意图是什么。明白了这些,大致上就可以找准散文教学的切口了。对《我与地坛》一文,在具体教学中,我就考虑了以下问题:文章作者是史铁生,史铁生的一生中最为重大的变化就是20岁时双腿残废,以及母亲的过早去世,这两件事是史铁生命运变化的两大要素,在文中也有明确体现;文章写作的背景,在文中可以看到是母亲去世多年后,作者已经取得某种意义上的成功,走上一条独立、自主的幸福之路,但是已经无法让母亲为自己骄傲了;本文是教材“珍爱生命”专题第一板块“精神支柱”中的一篇文章,编者选入此文,无外乎是为了引导学生敬畏生命、善待生命、热爱生命,在编者看来,精神上的信念和支撑也是生命能够继续下去的重要支柱。了解了这些以后,我们就可以明确本文的教学应该从史铁生的生平入手,重点了解史铁生残废后精神上失去了支撑的事实。在教学中,可以以史铁生另一篇文章《秋天的怀念》导入,这一篇文章比较短,但叙述成分更多,基本上包含了作者双腿残废和母亲去世前后的一些事情,能够很好地为《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教学提供教学背景和营造情感氛围。

二、探究文章内涵

散文的内涵往往比较丰富,这和散文语言的跳跃、含蓄有关。因此,散文教学不能急于求成,应该着力领会作者的写作层次,以此来作为教学上的层次,这样才会更符合作者的情感逻辑。理解散文的教学层次,可以通过描写对象来作区分,往往一个对象一个层次,一种情感一个层次。在《我与地坛》教学中,文章层次相对比较鲜明。文章表面上分两个部分,即“我与地坛”、“我与母亲”,但实际上还有一个层次,即“地坛与母亲”。围绕这三个部分进行层次分析,才能明确具体的教学策略。如第一部分“我与地坛”中,文本层次为地坛景色描写与我的感悟,实际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地坛中景物的特征是什么,领会“院子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内涵,也就是地坛虽然经历风雨沧桑衰颓了,但是却依然蕴含着勃勃生机。接着由此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引发的生命感悟:“我”双腿残废了,面对这样的生命困境,“我”为何不能像地坛一样“死而后生”?“我”为何不能在残废的墟土上重新绽放生命之花?这样理解起来就揭示了“我与地坛”的关系:地坛告诉“我”“为什么生”,“我”与地坛的相识是一种缘分和宿命。再如第二部分“我与母亲”中,叙事和细节描写部分比较多,也非常感人,其层次是“回忆+感悟(评述)”模式,那么就结合这样的层次,引导学生品味其中最为感人的细节和语句,通过研讨领悟母亲的不幸是双重悲苦,体会母亲默默奉献背后坚忍伟大的爱,这样母亲和“我”的关系也明了了:母亲是用自己的坚忍和奉献暗示“我”去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路。通过这样的研习,文本教学层次就理清了,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容易。三、体悟作者情感,突出教学重点散文中的情感往往是含蓄和内敛的,作者的情感虽然是个人的,但往往也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因此要把理解散文中作者的情感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而这种情感不仅仅需要通过文字去理解,更应该通过文章的逻辑层次去研读、体悟。

在《我与地坛》一文中,也许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文章的题目是“我与地坛”,为何花那么多笔墨写母亲呢?这个问题也正是这篇散文情感教学的重要切入点,也就是文章隐含的第三部分内容“地坛与母亲”,这两者的关系构成了作者的情感体系。一方面,地坛是作者残废后最初的情感寄托,是地坛告诉他“为何生”的问题,地坛就像母亲一样毫无排斥地容纳了一个残废的“我”,成为作者活下去的精神信念;另一方面,母亲却承受着儿子残废后的生活起居以及心理上的煎熬,同时还忧心怎样给残废的儿子找到一条独立、自主、幸福的生活之路,承受了双重的悲苦,多年后作者理解了母亲这伟大坚忍的爱,并为之感激涕零、追悔莫及。此刻“地坛”与“母亲”已经融为一体,“地坛”即“母亲”,母亲即“我”心中的“地坛”,共同构成“我”生命中的精神支柱。理解到此,为何文章写地坛却大笔墨写母亲的疑问也就得到很合理的解释,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恰如其分、深刻到位了。

有关散文教学方法推荐:

一、创设意境

1、可以用引导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写作氛围,如要写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可以播放关于“母爱”的视频,如《疯娘》,如在“5·12”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妈妈永远爱你》,以触发学生心中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有助于调动情感,在文章中表现出来。

2、创造宽松的作文环境。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提供更多的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更能发挥出学生水平,提升作文能力,且在评改学生作文时,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肯定其优点,哪怕这个优点很小,那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其迅速长大。

二、由现实入手

引导中学生关注现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关注社会热点。写作都是为现实服务的,作文也是如此,虽然身处校园,但关注社会,关注校园以外的事件会为作文增加深度,所以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传媒更多地了解现实生活,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提高思想认识,还可以从中学到评判事物的方法。

2、关注生活小事。我们身边发生的事大多是小事,由小事入手,写出自己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可以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3、抒发真情实感。有真情才能动人,一篇作文想要打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所以真情实感在作文中非常重要。只是由于现在的中学生是处于青春期的,往往在习惯了父母关爱的同时,忘记了感恩。所以,引导学生阅读富有真挚情感的文学作品,有助于感染学生,促使真情的迸发。

4、关心身边的人。身边的父母、老师、同学,都应该是中学生关注的对象,尊重师长,关心朋友是中学生应该有的美德,而这种美德则可以在作文中体现。

5、尊重、热爱生命。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别人的生命,尊重其他植物动物的生命,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会是有责任心的人,善良的人。

三、选取角度

材料作文包括旧材料作文和新材料作文,旧材料作文要求从材料的中心角度立意,而新材料作文对立意的要求更加宽泛,但无论哪种论文,写作的关键都在于全面地审读材料,选好角度,确定意旨。选取最佳角度,最适合自己的角度,才能有深刻的立意和真挚的情感,一篇有着深刻的立意,精巧的构思的作文,会显得匠心独运,当然,对于文章的中心,要适度“深化”,而不能过分拔高,要结合材料或话题进行分析,确定恰当的立意。

四、锤炼语言

朱光潜《咬文嚼字》中提到:“文学借文字表达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锤炼语言,可以使文章更简洁,更生动,更深刻。在不同文体的作文中对语言的要求也有不同,如议论文的语言要求简洁凝练,准确、严密;记叙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形象,通俗朴素,简练流畅,个性幽默;说明文的语言要求灵活、多样,平实或生动;散文的语言要求华美生动。当然无论何种文体,文采都是必需的,怎样才算有文采,大体可以用这样的几句话来概括:“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方法,文句有意蕴”,一篇富有文采的文章,可以吸引读者,令人赏心悦目。

五、丰富内容

要使文章内容充实,首先要有足够丰富的材料,作为中学生,阅读是积累材料的主要方法。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对生活的观察,也是重要的途径。所以应鼓励学生在平日的阅读中,多积累,多整理,对写作有用的素材,以充实文章内容,如课本上的文章中的事件,可以作为议论文的论据材料,课外作品中的人与事,也可以如此。对生活的观察,也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对生活中的大事,小事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日积月累,在写作中学会运用,作文自然可以写得充实而有内涵。

六、再次加工

作文若写成千篇一律,则失去了自己的风格,只成了一味的模仿甚至“八股文”形式的文章只会让人厌烦,所以富有个人特色,是写作中的关键一步,写作中的创新可以表现在思想方面的新颖,题材方面的新颖,形式方面的新颖,以及语言方面的新颖。

1、立意新颖。在作文中文章的观点是与众不同,别具一格,也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有独特的方面,立意新颖别致文章就会富有新意。

2、题材新颖。因为每个人在阅读和经历方面总会有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写出自己独特的材料和经历,也是文章创新的方法。

高中散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篇四

一、对散文文体的再认识

散文,自古就有。在我国古代,为了区别于韵文、骈文,凡是不押韵、不重视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统统称之为散文。按照时间的发展,散文可分为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目前小学教材中出现的散文基本上是现代散文。

现代散文,通常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散文,是指小说、诗歌、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文章,除以抒情、议论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短评、小品、游记、书信、日记、回忆录、传记等样式;而狭义的散文则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抒情、议论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小学教材中选用的散文,一般为狭义散文。这类散文依据其内容通常还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称之为叙事性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字里行间充满作者浓郁的情感,如教材中《草原的早晨》《槐乡五月》《桂花雨》《黄河的主人》《只拣儿童多处行》《月光启蒙》《望月》《灰椋鸟》《姥姥的剪纸》《安塞腰鼓》《草原》《天游峰的扫路人》等。另一类是以写景、状物来抒发作者感受的散文,称之为抒情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其着力点在于准确地使用能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词句上;作者往往借助具象,将文中的景或物作为具体的情感寄托,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这类散文教材中安排得特别多,如《小池塘》《春到梅花山》《夕阳真美》《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荷花》《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燕子》《鸟语》《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秦兵马俑》《音乐之都维也纳》《三亚落日》《烟台的海》《广玉兰》《夹竹桃》等。还有一类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称之为议论性散文,也叫哲理散文。这类散文在小学教材中不多,如《最大的麦穗》。

二、教材中的散文教学价值思考

低年级段的教材中,大部分课文是童话、寓言、小故事、儿童诗等,但也安排了少量的散文,如一年级的《小池塘》《草原的早晨》,二年级的《夕阳真美》等。针对这些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散文,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该怎样教?首先,我们在备课时要思考,不管什么体裁的课文放在低年级段,其教学目标要求应依据低年级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去确定。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知道,低年级段的阅读教学其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因此,我们在教学低段散文类课文时,仍然把主要目标任务放在借助散文这个文本去教学生识字、写字,而不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繁琐地分析文本内容、研究这个文体上。其次,让学生初步感知散文这个文体的课文很美,利用这种文本指导学生很好地去朗读,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这两点,就是低年级段散文教学的最主要目标。

到了中、高年级段,阅读教学在完成保底目标识字、写字、朗读、理解词语并积累的基础上,开始逐步强化不同文体个性化的教学目标要求:在中年级段,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关键词句在文章中是如何表情达意的,也就是教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写生动;在高年级段,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着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也就是重点要让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进行表达的。因此,散文教学也应当按照这样的.目标要求进行教学。教师在备课、教学时,应当更多地去思考、挖掘这篇散文自身所特有的教学价值。如教学《庐山的云雾》这篇散文,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抓住这样一些教学因素:一是四字词语的大量运用,使文章的语言显得优美、明快;二是突出重点段的描写,如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用比喻、联想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三是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使读者对庐山云雾的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这些有价值的教学因素隐含在课文里,所以在学生学完这篇课文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好这个范本,进行教学的迁移,设计读写结合的小练笔,让学生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把熟悉的一处景物写具体、写形象。这些分布在文本中的表达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很好地去把握、挖掘,并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揣摩、感悟,进而让学生学习、运用这些表达方法。

三、散文教学应当采取的策略

1.多给时间让学生诵读涵泳

在教学散文时,教师要在学生的读上多作思考。一是要把朗读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师要舍得在课堂上多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要通过朗读,把课文中那些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进而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要通过朗读,让学生读出蕴藏在文字里面的韵味及作者的真情实感,进而体会到文章的精妙;要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语感,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特别对那些抒情味极浓的散文,如《槐乡五月》《桂花雨》《田园诗情》《只拣儿童多处行》《音乐之都维也纳》《草原》等课文,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于音乐,指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诵,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使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所倾吐的情和意,更有冲击力地叩击学生的心灵,从而引起共鸣,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提升审美情趣和能力。二是要根据不同的课文精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如叙事散文,一般是夹叙夹议,读起来要舒缓、平稳;写景散文,描写生动、形象、细腻,就要读出它的意境美;抒情味很浓的散文,由于作者情感的变化起伏,读起来轻重缓急变化不断。还有一些课文,有它自身明显的特点,如《月光启蒙》语言风格很明显:明快、流畅、含蓄、风趣,所以在朗读这篇课文时,其语调应该是清亮、明快的,节奏感很强;再如《安塞腰鼓》一如安塞的腰鼓:壮阔、豪放、火烈,因此文章要读得雄浑、有力、有气势;而像《望月》《姥姥的剪纸》《天游峰的扫路人》等课文则要指导学生读好能表现人物形象、品质的人物对话。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还应当具备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的过硬本领,在教学需要时,教师能进行示范朗读。三是要指导学生对经典的篇章、段落能熟读成诵,最后能背诵、积累。

2.多在品悟语言上下工夫

教学散文,仅仅靠朗读还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去品析语言,学习作者的遣词造句,进而增加积累。有些散文,用词华丽、华美,大量运用四字词语、成语,有气势,如《庐山的云雾》《九寨沟》《田园诗情》《黄河的主人》《秦兵马俑》等;有些散文,语言生动、形象、准确,如《拉萨的天空》《三亚落日》《烟台的海》等;有些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如《桂花雨》《燕子》《鸟语》《音乐之都维也纳》等;有些散文,语言简洁、精当,有韵律,具有绘画美和音乐美,如《安塞腰鼓》《田园诗情》等。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比较不同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安塞腰鼓》《草原》这两篇课文的语言风格就很相似,作者喜欢用短句,经常是单词成句、单句成段,并大量使用排比、叠词、叠字,使语言简洁、明快,有韵律美感;再如学到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两篇状物散文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两篇散文的语言进行品悟、比较,可以发现《广玉兰》一文的词句华美一点,而《夹竹桃》的语言则平实一点,但都表达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品悟语言环节,引领学生细细品味那些经过作者精心锤炼的语言,从语言文字上去体会作者所蕴藏的情感,去感受语言的魅力。

3.引导学生揣摩不同的表达方法

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在完成保底目标识字、写字、朗读、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其重点是引导学生揣摩、学习作者是如何进行表达的,进而能够学着进行运用。教材中不同类型的散文,有着不一样的表达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感悟。像写景的散文,常采用时间顺序、移步换景法。如《黄果树瀑布》一文在写法上有这样一些特点: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出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景观;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善用、巧用比喻,将实写、虚写结合起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描绘的景致意境优美,如诗如画;开头与结尾相呼应。像状物的散文,有的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有的采用列数据、作比较、举例等说明事物的方法。如《广玉兰》就是直接描写它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而《夹竹桃》作者既对夹竹桃进行了直接描写,还利用第三自然段作了侧面描写,写院子里的14种花,从而进一步衬托出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作者对它的情有独钟;《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作者主要是写儿童,却又用了许多笔墨去写花儿,用来进一步衬托冰心老人对儿童的喜爱;《秦兵马俑》一文,作者采用列数据、作比较、举例等方法来写兵马俑规模的宏大、类型的众多、个性的鲜明。像叙事的散文,一般都比较平实,但为了表达情感,作者或夹叙夹议,或采用拟人、比喻、联想、夸张等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与生动性。如《灰椋鸟》拟人、反问手法的运用;《姥姥的剪纸》排比、夸张手法的运用;《安塞腰鼓》排比、比喻、联想手法的运用。

4.适时地进行迁移训练

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这样一些迁移训练:(1)有些课文在课后练习中就要求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进行一个小练笔,如《庐山的云雾》、《鸟语》。(2)有些课文,在写法上有特别之处,可以针对具体的课文进行设计。如学完《燕子》一文,可以让学生学习作者抓住燕子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写燕子活泼可爱的这种抓特点状物的方法,写一写身边喜爱的一种小动物;如《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采用典型的先总写后分写的构段方式,学完后可以让学生学习这种构段方法,写一个物或一处景;如《三亚落日》一文是写日落的,课后可以让学生阅读巴金的《海上日出》,并布置学生观察当地的日出或日落,写一篇日记。(3)有的是一个单元都安排的写景散文,单元学完后,就可以设计一个小练笔。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三篇课文《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都是写景的散文,单元课文学完后可以让学生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写家乡的一处美景。(4)有些课文是写某一处景或介绍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的,可以设计“小导游”,让学生进行复述、讲解训练。如《泉城》介绍济南城里的各种有特色的泉;《九寨沟》介绍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田园诗情》介绍荷兰的田园风光;《音乐之都维也纳》介绍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高中散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篇五

对于这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应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有重点的阅读,理解,概括,归纳,瞻前顾后地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段的“意”。

提问方式:画横线的句子(或词语)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规范回答:该句子(词语)生动、具体(或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

2.句段作用(好处)类题目

该类题目一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句段的表层含意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深层蕴涵是什么,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

提问方式:文中第几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规范回答:该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衬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实用文解题技巧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