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最新小学英语四年级家长会英语老师发言稿 四年级家长会发言稿(优质5篇)

最新小学英语四年级家长会英语老师发言稿 四年级家长会发言稿(优质5篇)

时间:2023-09-23 08:20:17 作者:灵魂曲最新小学英语四年级家长会英语老师发言稿 四年级家长会发言稿(优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英语四年级家长会英语老师发言稿篇一

尊敬的老师,各位家长朋友:

你们好!我是王xx的家长。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这里。真心的感谢咱班主任刘老师及各位家长朋友,是你们给我这样的一个机会,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孩子成长教育问题,真心的谢谢大家!

咱们现在的孩子已经是四年级了,基本生活和学习的习惯已养成了。但是不好的习惯还是需要家长来督促改进的,家长这时一定不能没有信心,觉的现在是不是已经晚了。我们家长在孩子的身上一定做到不放弃、不抛弃。只要努力就会有希望。比如好的学习习惯、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善良有爱心、懂得感恩、做事不拖拉、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等等一系列的好习惯(现场举例说明)。

许多父母把自己对孩子的爱简单地理解成了溺爱。许多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也许父母的主观意图是想让孩子拥用更多的时间去学知识,可这在无形当中却起到了反作用,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把自己的父母当成拐杖,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孩子一遇到挫折,也许就会重重地摔倒。孩子虽然小,但是不能忽略他的责任心的培养。我会注意从生活的细节来培养他,比如我做卫生的时候,让他帮我抹一下自己的书桌、门窗的玻璃,而且说话的时候注意自己口气,开始说:“儿子,请你……”你帮我……”干完以后,总要说一声:“谢谢!”虽然他做不好,甚至我还要重新来做,但是只要他做了就积极鼓励他,并且让他养成自己做一些事情的习惯。比如力所能及的倒水、送垃圾,平时家里缺少一些必用品的时候我会试着让他到附近的小店去买来,如果是我送他上学我尽量让他自己背书包,自己写完作业以后独立把书包整理好,并准备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鞋袜。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看过的书尽量放回原处,脏衣服自己放到洗衣机里,自己洗脸、刷牙、洗脚,夏天自己洗澡,垃圾不要乱丢(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过马路一定看红绿灯,自己吃饭把碗放到水池里,如果还想吃就自己去盛饭……使孩子从小养成自己动手、热爱劳动的品德和习惯,为他们将来自立于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才是真正地对孩子负责,真正的疼爱孩子。

学习是一生的功课,不要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是一种压力,而要让他在快乐中接受,在微笑中体会,主动的学习。要我学,和我要学是二个不同的概念。父母往往想把各种各样的知识一古脑儿地填进孩子的大脑。尤其在假期,各种超出孩子接受能力的课余补习接踵而至。令父母没有想到的是,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经过大负荷,长时间的各种学习,孩子的脑力和体力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透支”。因此,父母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为他们进行补习,千万不要让孩子累倒在攀登学业高峰的征程上。

我每天都会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聊聊天,哪怕只是短短的十分钟,我会问问他今天在学校的情况。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孩子无行中增强了与人沟通的能力,胆识也有所提升,而且还会和我成为好朋友,为我以后教育孩子提供了先决条件。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相信我们的孩子,今天,他们只是家中一棵小小的盆景;明天,在广阔的天地里,他们一定会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希望我们做家长的,平时要和老师勤沟通、多联系,主动协助老师共同教育好我们的孩子,让孩子茁壮健康、自由自在地成长,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难忘的童年!让我们就从现在做起,加倍重视我们的孩子,因为教育好孩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小学英语四年级家长会英语老师发言稿篇二

各位家长,下午好!

在这里,我要代表学校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这个家长会。我真的很感动,同时也知道你们十分关心自己的子女。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走到了一起。相信我们只要紧密地配合就一定能教育好你们的子女。

文学大师鲁迅先生说过,要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我觉得我们首先要学会自我批评,善于从自身找原因。因此我要讲的第一点是家长要克服心理上的四大误区。

目前,由于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因而易产生四种不正常心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

一、攀比心理。有些家长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动不动就批评、指责孩子,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处处都比别人的孩子强。这样做,易使自己的孩子产生自卑感和忌妒心理,并渐渐地丧失自信心。

二、补偿心理。很多家长由于小时侯没有好的读书环境,感到十分遗憾,因此往往会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其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些家长自己孩提时代生活条件不好,现在便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高标准”的生活待遇,从而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三、放纵心理。一些家长在“娇惯要趁早,树大自然直”的思想支配下,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及社会交往不闻不问,而一味放纵,溺爱。溺爱往往出现在孩子的爷爷奶奶,一遇到什么问题“老黄伞”一撑,长此以往,使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

四、从严心理。有些家长把严格要求理解为不断地批评和训斥,

甚至逼迫孩子把日常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用来学习。这样,孩子整天生活在恐慌和紧张之中,学习兴趣和记忆力普遍下降。

家长只有克服以上四大心理误区,针对孩子的特点对症下药,施以教育,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那么如何使家长们克服心理的误区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要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看到孩子的“另一半”。

上学期期末考试后,一位学生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他不断诉说孩子的种种缺点:学习不认真,没有耐心,太粗心,做题很马虎,成绩总是上不去,不肯听父母的话……总之,在他的眼里,孩子一无是处。

正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我们不能总看到“一半是空的”,重要的是要看到已有一半的水,不能因为孩子一两次考试成绩上不去就全盘否定孩子。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掌声受到表扬,尤其是孩子。其实我们没位家长也有这样体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欲望,家庭教育就应该让孩子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事实上,我们要对有缺点的孩子多一些宽容与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孩子分析落后的原因,提出应对的策略,你一定会发现“那只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

当然,仅仅停留于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是不够的,那样做不但不能促使孩子进步,反而会滋生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尽管表扬和鼓励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奏效的“灵丹妙药”,在看到孩子的“另一半”的基础上适时、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才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添加剂”。也只有真正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才能从把孩子教育好的角度去真正地爱孩子,才具备同孩子的沟通的良好心理基础。

二,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

在某大学,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即将毕业的物理系高材生,因成绩出类拨萃,被学校选送到美国某名牌大学深造。谁知该大学生却一口回绝,说什么也不愿出国。拒绝的原因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他根本无法独立生活。大学生四年中,他的衣服铺盖都是妈妈定期来到学校取回去清洗。

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像老母鸡护小鸡儿一样,始终将子女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不舍得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将子女活动的范围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在某些地方,他们对子女行了直接的甚至完全的控制,用各种清规戒律来约束孩子的意志和行动,没完没了地纠正的指责,生怕孩子越出雷池一步。

过分保护会严重干扰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首先是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了,动作笨拙,行为幼稚,起码的个人生活都不会料理;第二是社会化困难,社交无能,无法与他人沟通、相处。第三是优柔寡断,缺乏自信心,守分羞怯和自卑;第四是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陷进持久的焦虑苦闷和抑郁的心境中不能自拔;第五是缺乏道德情感,责任心淡漠,报复心较重,甚至具有盲目的进攻性行为;第六是性心理不成熟,对父母过分依赖,使爱心固定在父母身上,对其他任何人也不爱。

以上种种表现不能不令人担忧。守分保护目前已成为儿童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成为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医学等儿童研究专题的焦点。纠正父母对子女过分保护的不正确教育态度,实乃当务之急。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时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美国人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起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出卖体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帮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瑞士人鼓励孩子去打工。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着力培养孩子的自食其力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因为瑞士有讲道地工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一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的人家当佣人。掌握了这些语言后,就去办事处、银行或商店就职。

德国人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家长从不包办代替。德国的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

日本人教孩子“不给别人添麻烦”。日本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

三,真正关爱孩子

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平时父母经常买些礼物送给孩子,可是经过笔者的调查,却发现他们除了礼物之外,其实更需要父母的爱。

(一)、把你的时间留一点给孩子

1、每天花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但是每天要花一定的时间坐下来,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和孩子交流思想,沟通情感。

3、和孩子一起外出。带孩子一同去户外散步,上街购物,去公园赏景,有条件的带孩子出去旅游,参观。拓宽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性情。

4、和孩子一起看书、看电视。陪孩子看一些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和电视节目,并相到交流观后感,培养孩子的鉴赏能力。

(二)、把你爱抚送给孩子

当孩子获得成功时,把你的亲吻送给孩子,那将是对他最好的奖励。当孩子遇到挫折时,送给孩子一个拥抱,将是对他最好的鼓励。把你的爱抚毫不吝啬地送给孩子,无需太多的言语,孩子会觉得享受到了无尽可的爱与关心,那会是他生活和学习的最大动力。

(三)、把你的信任送给孩子

根据孩子的年龄,让他们适当参与你的工作,他们会对你有所帮助,并分担你的工作。所的孩子都喜欢与大人接近,并做大人的“事情”。让他参与无疑是对他最大的信任。他会做得比其他任何一件事情都认真。

把你的时间、你的家抚、你的信任当做礼物送给孩子时,你会是一位成功的家长。

(四)、从精神上善待孩子。

虐待一词用在父母身上,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其中一些是故意的,法律上明确规定了的,比如打;有些则是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但是这些行为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很不利,我们也称之为虐待,包括精神上的虐待。父母往往物质上对孩子无微不至。以下的做法,对孩子的精神发展非常不利。

1.冷漠--爱的剥夺

爱的剥夺对孩子的心灵伤害至深。有的父母不缺孩子的吃穿,却对孩子不管不问,不拥抱孩子,不和孩子一起玩,视孩子为负担,把孩子扔给保姆或者爷爷奶奶。这样的条件下长大的孩子感到生活根本就没有意义,对人缺乏信任,冷漠,破坏欲强。容易和其他遭遇相似的孩子混在一起,形成犯罪小团伙。也容易被其他的成年犯罪分子所谓的关心拉下水。一个缺衣少食,干重活的孩子,如果有温暖的家庭,不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而如果情况相反,孩子的人格发展极有可能出现问题。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有奶未必是就是娘”。

2.隔离

美国曾经有一个极端的案例,一个出生后1年多就被关在小厕所间的女孩,在10多岁被发现时,身体发育、智力发育只相当于几岁的孩子,连说话都不会了。现在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出外不安全,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孤单的不得了。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孩子们就可能受到人际关系问题的困扰。

3.剥夺孩子玩游戏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游戏,在游戏中,孩子得到快乐。现在的父母往往对子女期望很高,让孩子每天都是要么做作业,要么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让孩子每天忙的喘不过气。不让孩子玩的另一个后果是导致孩子厌倦学习。父母剥夺了孩子游戏的快乐,也使得学习中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变成了负担。

4.忽略孩子的进步

在孩子看来,每当他取得一点进步,就值得好好高兴一番。有的父母不懂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或者担心孩子听到表扬之后骄傲,就老是批评孩子,不把孩子的进步当回事儿,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认为自己真是没有用,丧失进步的动力。

5.在其他人面前损伤孩子自尊

有些父母在孩子的同伴面前,毫不留情的数落孩子,揭孩子的短,让孩子感到无地自容,也容易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小伙伴们嘲笑的对象。社会心理学有个术语叫做“标签效应”,意思是说,对人的看法就象一个标签一样,使得此人以后做出与标签相符合的行为。父母当众说,孩子调皮不听话,就是给孩子贴一个标签,以后即使孩子有了改变,别人对孩子的看法还是很难改变。

6.离婚后,迁怒于孩子

有的夫妻因爱成仇,离婚后不许孩子和另一方接触,在孩子面前辱骂另一方。孩子看到自己最亲爱的两个人如此相待,哪里还会相信有真正的关爱?还有的夫妻,每当看到孩子,就想起对方,不由得怒从心中来,责骂孩子。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这样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将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虽然心中渴望爱情,但是又心怀恐惧。在感情问题上非常敏感,也容易出现问题。

7.破坏孩子心爱的东西

小学英语四年级家长会英语老师发言稿篇三

各位家长:

下午好!

在这里,我要代表学校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这个家长会。我真的很感动,同时也知道你们十分关心自己的子女。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走到了一起。相信我们只要紧密地配合就一定能教育好你们的子女。文学大师鲁迅先生说过,要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我觉得我们首先要学会自我批评,善于从自身找原因。因此我要讲的第一点是家长要克服心理上的四大误区。目前,由于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因而易产生四种不正常心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

有些家长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动不动就批评、指责孩子,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处处都比别人的孩子强。这样做,易使自己的孩子产生自卑感和忌妒心理,并渐渐地丧失自信心。

很多家长由于小时侯没有好的读书环境,感到十分遗憾,因此往往会把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其结果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些家长自己孩提时代生活条件不好,现在便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高标准”的生活待遇,从而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一些家长在“娇惯要趁早,树大自然直”的思想支配下,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及社会交往不闻不问,而一味放纵,溺爱。溺爱往往出现在孩子的爷爷奶奶,一遇到什么问题“老黄伞”一撑,长此以往,使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

有些家长把严格要求理解为不断地批评和训斥,甚至逼迫孩子把日常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用来学习。这样,孩子整天生活在恐慌和紧张之中,学习兴趣和记忆力普遍下降。家长只有克服以上四大心理误区,针对孩子的特点对症下药,施以教育,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那么如何使家长们克服心理的误区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上学期期末考试后,一位学生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他不断诉说孩子的种种缺点:学习不认真,没有耐心,太粗心,做题很马虎,成绩总是上不去,不肯听父母的话……总之,在他的眼里,孩子一无是处。

正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我们不能总看到“一半是空的”,重要的是要看到已有一半的水,不能因为孩子一两次考试成绩上不去就全盘否定孩子。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掌声受到表扬,尤其是孩子。其实我们没位家长也有这样体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欲望,家庭教育就应该让孩子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事实上,我们要对有缺点的孩子多一些宽容与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孩子分析落后的原因,提出应对的策略,你一定会发现“那只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

当然,仅仅停留于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是不够的,那样做不但不能促使孩子进步,反而会滋生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尽管表扬和鼓励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奏效的“灵丹妙药”,在看到孩子的“另一半”的基础上适时、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才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添加剂”。也只有真正看到孩子的另一半,才能从把孩子教育好的角度去真正地爱孩子,才具备同孩子的沟通的良好心理基础。

在某大学,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即将毕业的物理系高材生,因成绩出类拨萃,被学校选送到美国某名牌大学深造。谁知该大学生却一口回绝,说什么也不愿出国。拒绝的原因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他根本无法独立生活。大学生四年中,他的衣服铺盖都是妈妈定期来到学校取回去清洗。

很显然,这位大学生是在父母的过分保护下成长起来的。所谓过分保护,是指父母亲对子女的一切大包大揽、包办代替,像老母鸡护小鸡儿一样,始终将子女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不舍得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有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将子女活动的范围完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在某些地方,他们对子女行了直接的甚至完全的控制,用各种清规戒律来约束孩子的意志和行动,没完没了地纠正的指责,生怕孩子越出雷池一步。

过分保护会严重干扰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首先是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了,动作笨拙,行为幼稚,起码的个人生活都不会料理;第二是社会化困难,社交无能,无法与他人沟通、相处。第三是优柔寡断,缺乏自信心,守分羞怯和自卑;第四是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陷进持久的焦虑苦闷和抑郁的心境中不能自拔;第五是缺乏道德情感,责任心淡漠,报复心较重,甚至具有盲目的进攻性行为;第六是性心理不成熟,对父母过分依赖,使爱心固定在父母身上,对其他任何人也不爱。

以上种种表现不能不令人担忧。守分保护目前已成为儿童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成为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医学等儿童研究专题的焦点。纠正父母对子女过分保护的不正确教育态度,实乃当务之急。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时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美国人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起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出卖体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帮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瑞士人鼓励孩子去打工。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着力培养孩子的自食其力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因为瑞士有讲道地工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一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的人家当佣人。掌握了这些语言后,就去办事处、银行或商店就职。

德国人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家长从不包办代替。德国的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

日本人教孩子“不给别人添麻烦”。日本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

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平时父母经常买些礼物送给孩子,可是经过笔者的调查,却发现他们除了礼物之外,其实更需要父母的爱。

(一)、把你的时间留一点给孩子

1、每天花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孩子。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但是每天要花一定的时间坐下来,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和孩子交流思想,沟通情感。

3、和孩子一起外出。带孩子一同去户外散步,上街购物,去公园赏景,有条件的带孩子出去旅游,参观。拓宽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性情。

4、和孩子一起看书、看电视。陪孩子看一些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的书和电视节目,并相到交流观后感,培养孩子的鉴赏能力。

(二)、把你爱抚送给孩子

当孩子获得成功时,把你的亲吻送给孩子,那将是对他最好的奖励。当孩子遇到挫折时,送给孩子一个拥抱,将是对他最好的鼓励。把你的爱抚毫不吝啬地送给孩子,无需太多的言语,孩子会觉得享受到了无尽可的爱与关心,那会是他生活和学习的最大动力。

(三)、把你的信任送给孩子

根据孩子的年龄,让他们适当参与你的工作,他们会对你有所帮助,并分担你的工作。所的孩子都喜欢与大人接近,并做大人的“事情”。让他参与无疑是对他最大的信任。他会做得比其他任何一件事情都认真。

把你的时间、你的家抚、你的信任当做礼物送给孩子时,你会是一位成功的家长。

(四)、从精神上善待孩子。

虐待一词用在父母身上,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其中一些是故意的,法律上明确规定了的,比如毒打;有些则是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但是这些行为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很不利,我们也称之为虐待,包括精神上的虐待。父母往往物质上对孩子无微不至。以下的做法,对孩子的精神发展非常不利。

1、冷漠--爱的剥夺

爱的剥夺对孩子的心灵伤害至深。有的父母不缺孩子的吃穿,却对孩子不管不问,不拥抱孩子,不和孩子一起玩,视孩子为负担,把孩子扔给保姆或者爷爷奶奶。这样的条件下长大的孩子感到生活根本就没有意义,对人缺乏信任,冷漠,破坏欲强。容易和其他遭遇相似的孩子混在一起,形成犯罪小团伙。也容易被其他的成年犯罪分子所谓的关心拉下水。一个缺衣少食,干重活的孩子,如果有温暖的家庭,不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健康,而如果情况相反,孩子的人格发展极有可能出现问题。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有奶未必是就是娘。

2、隔离

美国曾经有一个极端的案例,一个出生后1年多就被关在小厕所间的女孩,在10多岁被发现时,身体发育、智力发育只相当于几岁的孩子,连说话都不会了。现在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出外不安全,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孤单的不得了。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孩子们就可能受到人际关系问题的困扰。

3、剥夺孩子玩游戏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游戏,在游戏中,孩子得到快乐。现在的父母往往对子女期望很高,让孩子每天都是要么做作业,要么参加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让孩子每天忙的喘不过气。不让孩子玩的另一个后果是导致孩子厌倦学习。父母剥夺了孩子游戏的快乐,也使得学习中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变成了负担。

4、忽略孩子的进步

在孩子看来,每当他取得一点进步,就值得好好高兴一番。有的父母不懂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或者担心孩子听到表扬之后骄傲,就老是批评孩子,不把孩子的进步当回事儿,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认为自己真是没有用,丧失进步的动力。

5、在其他人面前损伤孩子自尊

有些父母在孩子的同伴面前,毫不留情的数落孩子,揭孩子的短,让孩子感到无地自容,也容易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小伙伴们嘲笑的对象。社会心理学有个术语叫做标签效应,意思是说,对人的看法就象一个标签一样,使得此人以后做出与标签相符合的行为。父母当众说,孩子调皮不听话,就是给孩子贴一个标签,以后即使孩子有了改变,别人对孩子的看法还是很难改变。

6、离婚后,迁怒于孩子

有的夫妻因爱成仇,离婚后不许孩子和另一方接触,在孩子面前辱骂另一方。孩子看到自己最亲爱的两个人如此相待,哪里还会相信有真正的关爱?还有的夫妻,每当看到孩子,就想起对方,不由得怒从心中来,责骂孩子。孩子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这样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将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虽然心中渴望爱情,但是又心怀恐惧。在感情问题上非常敏感,也容易出现问题。

7、破坏孩子心爱的东西

(五)、学会和孩子沟通。

沟通的通常方式是谈话。经调查发现,孩子是最厌恶的谈话方式有下列几种:

唠叨型。某个道理孩子明明已经知道,可家长的絮叨没完没了,这就把他们看低了。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这种絮叨是一种重复的刺激,会在大脑皮层上产生保护抑制,你越说,他越听不进。

迁移型。把别人身上出现的不良倾向和坏事,迁移一自己孩子的身上,想当然地左叮咛、右嘱咐。这就把孩子看坏了,从而把孩子的感情推向对立面。他们会对你的说教充耳不闻,甚至反唇相讥。

提审型。刚发现一些苗头,便大惊小怪地孩子单独审问,这就把孩子看死了。他们会因为你言过其实和妄加推断而大为恼火,以致拂袖而去。

揭丑型。对于确有错的孩子,有些家长爱在吃饭时进行训话,或当着同学、亲友的面大加数落,以泄心中之火,这就把孩子看扁了。这样做会挫伤孩子希求保密、谅解和宽恕的心情,从而伤害自尊心,很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进而我行我素,无所顾忌。

“爸妈问话不耐烦,只愿独居小房间”。许多学生与家庭成员间的“亲情淡化”。他们从不主动与家人谈心,或只是偶尔才跟家人谈心。家长,感觉与孩子存在“距离”与“隔膜”,有时甚至无从沟通。

1、用心灵去接近

现在的孩子已有点独立精神,对父母不像小时候那么依赖了,有时对父母的言语表现出逆反心理。这时,父母只要和孩子友好、平等相处,用心灵接近孩子,还是能和孩子交朋友的。

我觉得尊重孩子的独立个性很重要。仔细想想,孩子很听话不见得好,有独立判断能力倒是好事情。只有引导其个性发展,他们才能超越我们。我让他们自己安排学习计划,很多事情上放“权”给他们,这倒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要和孩子交朋友,要多站在他们的立场想问题,体会他们年龄状况下的一种心态,才能做到以心交流。比如像上课讲话等问题,我们都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给他们听。只有在同一立场上规劝才有效。这里有一例:有一次,老师反映,我女儿上课吃泡泡糖。我先问明原因,才知老师怀疑她抄同桌作业,暗地里调查她,她很委屈,就在该老师的课上故意捣蛋。我感受到她的苦恼,站在她的角度劝她,你只有一趟趟用好成绩给老师看,老师才明白真相。而用吃泡泡糖这种无聊办法,更让老师觉得你不聪明。后来她果然这科成绩出类拔萃。

2、学点新新人类语言

小孩子为什么不乐意跟自己父母说心里话?那是觉得上一辈的人一定不会理解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而一些父母,老是固执地抓着过去的“育儿”道理不放,没考虑过“代沟”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时代的确不同了,但一些人生经验却是很有意义的,只是孩子们往往看不到这一点。既然他们有这样的误解,那就解除它们,多学点时尚的东西,增加点年轻人的活力,时不时也能冒出点“帅气”、“酷毕了”、“i服了you”这样的青春专用语,一定能让孩子眼前一亮———老爸老妈好像并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死板不开化。从言行上有认同感之后,孩子们自然在思想上也会渐渐产生认同感,也就愿意把自己不开心、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跟父母说出来,而对父母的建议也就不会再有那么大的抵触情绪了。

3、多给孩子发言权

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心灵沟通并非是一件难事,最主要的是看你是否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在我国,受传统理念的束缚,很多家长在主观意识上存在着严重的父权、母权的思想。动不动就说“大人的事,小孩别管”,“大人讲话,小孩别插嘴”之类的言语,这怎么能不产生代沟,这怎么能让孩子与你畅所欲言?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必须赋予其发言权,不管他的论点是否正确,想法是否单纯。从小培养沟通习惯,消除相互间的隔阂。

一位家长是这么做的:最近,我看到报纸上讲,很多父母和子女不知道彼此的优点,我提议和儿子互相找优点。儿子写我的优点为:有爱心、善于理解别人、学习刻苦、兴趣广泛。我写儿子的优点为有正义感等。叫他爸爸作评议,结论是,我们母子能相互了解。

我儿子才读小学五年级,我们间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这种沟通习惯在他懂事起就开始了。虽然他上幼儿园时我工作很忙,但我没送他全托,再苦再累也自己带他。那时我除了照顾好他,更多时候是他的玩伴。他上小学后,我选择身边发生的有意义、他感兴趣的事讲给他听,他也会把学校里发生的事告诉我。后来报上的新闻也能成为我们的谈资。晚饭桌上,我们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表露无遗。如果哪一天不交流,像缺了点什么。因为彼此无隔阂,对他的教育都能落到“点子”上。

如果小时候缺乏和孩子沟通,等孩子长大了,特别到了高中的敏感年龄,想要做他的朋友,我觉得那是不大可能的。

(六)、真正关心孩子的学习。

面对这些情况,家长应当怎样辅导孩子呢?

首先是热情支持。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支持是多方面的,比如在家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看电视时,尽量控制音量,不干扰孩子学习;孩子学习用的文具、书籍要给他们随时添置。同时在生活上注意孩子的衣食住行,使孩子时时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怀。

其次是认真督促。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差,父母心要的督促不能忽略。当遇到孩子放学后把书包一扔就去玩,或一边做作业一边听收录机、看小说、看电视时,父母就应劝导孩子,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学习上来。

第三是仔细检查。文化水平低的父母虽不一定能看得懂孩子的作业,但也要仔细检查孩子的作业本,因为作业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果发现作业马虎潦草,乱涂乱画,甚至不完成作业,父母就要及时追问原因,要求孩子重新做好。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孩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习惯。

第四是积极配合。有些父母认为自己不懂,由学校去教好了,这种态度是不对的。正确的态度应是主动、经常地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倾听老师的意见,把孩子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告诉老师,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和短处,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孩子学习好的功课。

(七)、正确处理孩子出现的不良行为。

撒谎,孩子为什么要撒谎,请听下面一例:她早晨到菜市场去买菜,发现钱包里少了十块钱!

钱包里就这么点钱,每天就这么点开支,她自信不会记错。

她上班很少带钱包,经常将钱包放在家里,可从来没有少过钱。

买了菜回来,她问儿子:“你在我钱包里拿钱没有?”

儿子说:“没有啊!”她眼睛盯着儿子:“真的没有?”“真、真的没有。”儿子说话开始结巴起来。“昨天家里没来外人,我的钱我有数的,钱不见,你没拿,它自己长腿跑了呀?!”她严厉地责问。“我、我———”“你老实说,拿还是没有拿?只要你承认了,我不打你。”“我、我拿了。”“拿了多少?”“就十块。”“把钱交出来!”“我、我花完了。”“花完了?一个晚上就花完了?买了什么?”“我没有买东西,我去上网了。”“上网?一个晚上就花完十块钱?”她想起自己在饭店里给人家洗盘子,从早干到晚,一天的工资才十来块钱,竟然被儿子一个晚上上网花完了,她越想越气,抬手给了儿子一个耳光,“你这个败家子,我打死你!”“你、你打我?”“我打你又怎么样?!”说完,又给了儿子一个耳光。

儿子双手捂着脸,无声地哭了。这之后没多久,她又发现钱包里少了十块钱。她问儿子:“你是不是又在我钱包里拿了钱?”

这一次,儿子老老实实承认了:“我们班上一个女同学得了癌症,昨天晚自习时间要为她募捐,你昨天下班得晚,我没来得及说。”“那你也不要捐十块钱啊!捐个三块两块的,也就够了!”“下一次我就知道了。”

她知道一定是儿子撒了谎。晚上,儿子放学后,她拿出一块搓衣板,往儿子面前一丢,“你给我跪下!”

儿子耷拉着脑袋,跪下了。“你说,你为什么要撒谎?”“我怕你打我。”“你撒谎我就不会打你吗?”“我不撒谎你也会打我的。”儿子小声嘀咕道:“你要是不知道我说了谎,我不就能逃过这一劫了嘛!”你看孩子为什么撒谎,怕打!其实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恰恰是由于我们处理不当造成的。“棍棒”教育已经行不通了,我们必须谨慎处理。前不久,我们班一位同学丢了60元钱……有的孩子不仅上课小动作多,做作业丢三落四,平时还不时的挤眉弄眼、吵架出事儿,父母师长为之可谓伤透了脑筋!试想,孩子情感失控、心理变态、行为失常,做家长的谁不揪心?!然而这些问题的背后是什么呢?有心理学研究表明:愉悦、舒展的心情往往会产生理解、接纳与合作的行为取向,而抑郁、紧张的心情又多产生封闭、排斥、自行其事的行为态度。所以,父母或师长平时应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帮助他们排解内心深处阴郁、沮丧、哀怨等情感障碍。

一、分析孩子出错的动因,主动关心,不放纵也不乱打棍子,要掌握“火候”,以理服人,指出其可能出现的后果及相关的危害性,并让孩子自己提出改过补救的办法。

二、也有的可能平日对父母师长及社会的行为“偏向”愤愤不平,如希望父母师长不要长时冷落自己。因而,做家长的必须找准原因,多为“问题孩子”提供一些进取的机会和可能。其实,“顽皮”、“任性”的孩子往往是最富创造力的,只要我们用满腔的热情去教育感化他们,是有很大的潜力可挖的。

三、对于有冒险心理、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包括沉迷网吧等),一方面不能为了“息事宁人”而妥协;另一方面,也不能挥舞“棍子”,妄泼“冷水”。一般需以冷静的态度,商讨、论理的办法晓之以理,也可通过身边的案例让孩子感知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应设法安排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来帮助孩子消解心中的“压抑感”和“孤独感”,让孩子旺盛的精力有“用武”之地。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小学英语四年级家长会英语老师发言稿篇四

亲爱的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好!

我是xxx的家长。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这里。真心的感谢咱班主任老师及各位家长朋友,是你们给我这样的`一个机会,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孩子成长教育问题,真心的谢谢大家!

说到心态我算是从这个坎走过来的。xxx现在比以前是退步了很多,特别是在学习方面,以xxx现在的状态要是以前我真就管不住了,可现在我没感觉了。我们把大的方向给引领好,以后会是什么样子是谁也决定不了的。以前她的每次测试我都是那么的看重,稍有一点闪失我就会发疯。记得最疯狂的一次因为数学考了94分,我把她打的尿裤子,她哇哇大哭,我婆婆跟着一起哭,为这事我也心痛了很久。想想自己真是太可怕了,怎么能这样对待一个还算优秀的孩子。

这件事以后我在想是不是我的心理有问题,所以就多关注一些孩子教育方面的信息,上网、看书、看报,包括给孩子开通了成长博客,认识很多优秀的博友,眼界比以前开阔多了。就这样我的心态慢慢改变了,印象最深的一位博友说我们做父母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人而不是“超人”,全国能有几个去造原子弹的,想想也是这么回事。孩子被我们必着学的再好,他不幸福不开心,请问在坐的各位咱们能能幸福吗?开心吗?所以我们一定要用一颗平常心、发现和赞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学习再差的孩子他身上一定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

我们可以激励孩子,让他有目标有梦想,但这个梦想要和现实结合在一起,否则真就是空想了。

我总是用寻找幸福的心态教育孩子。记得有人这样说过做女人最幸福二件事情莫过于有个好老公,有个优秀的儿女。现在的老公不算优秀,那么为了我的幸福我试着看能不能培养个优秀的女儿来。你们也想幸福吗?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更出色,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最后,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密切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感谢学校、班主任、代课老师对孩子的精心培养,同时也希望孩子们在老师的教育下取得更好的成绩,相信“珍贵的东西都是慢慢成长起来的,让我们共同期待!”

谢谢大家!

小学英语四年级家长会英语老师发言稿篇五

在英语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能很活跃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跟着老师读单词,读课文。课堂发言面越来越好。但是口头表达和落笔练习却不完全一致。其实要学好英语,课上占40%,其余的60%还需要学生在课后不断的巩固,加深记忆。在课上老师更多的是教授新知识,当然课上也会有少量的时间巩固新学的知识。但是这些时间是公共的时间,而不是每个学生私有的时间,所以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达到相同的程度。况且每个学生对新知识得接受能力都是不同的,有的可能当堂就已经有很深的印象,很难忘记,但这肯定是很少的。大部分学生都只能是初步接触了新知识,要真正接受新知识还要学生在课后多下功夫,不然肯定会和别的同学拉下差距。

那么在课后学生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把其余的60%补回来呢?学好英语,不外乎就是在听、说、读、写这些方面下功夫。

首先说一下听,每个学生都有和书相配套的磁带,大部分家长很重视英语学习,孩子能完成听力作业;可是也有的学生的磁带还是和刚发的时候一样的,根本就没有听过。光靠上课听一点点的磁带,学生的听力根本就不能有什么发展。不会听就不能说,不能说英语就白学了。每上完一次课,我都叫学生回家要跟磁带读,可是有多少学生真地做到了呢?接下来是说,英语学了就是要说,要和别人交流。在课上我会用各种方法来刺激学生,激发他们说英语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也确实做得很好。可是班级里人多,对每个人来说,说的机会就少。所以下课也要说,放学回家也要说。在学校,我鼓励学生把所学的英语对话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样有更真实的情景,更能让学生有发挥的余地。在家里,希望家长也能鼓励学生说英语,也许你会说你自己也听不懂,请不要这样想,其实学生需要是你的鼓励,你听了他们说的只要简单表扬一句,他们就会很满足了。有时候你们也可以不懂装懂,或者还可以让学生反过来教你,他们会觉得很自豪,因为自己所学得派上了用场。

接下来是读。学英语要培养语感,也就是语言的感觉,如果有很好的语感,那么不管是说话,做题目,都很轻松,很简单了。那么语感怎么来呢?就是靠读出来的。一定要让学生养成每天读英语的习惯。如果你的子女还没有养成这样的学习习惯,请你一定要督促他,刚开始也许会比较难,时间久了,就会习惯成自然。就像早上起来要刷牙洗脸一样,要让他们把读英语当作每天必做的一件事。

最后是写。四年级英语已经对学生有一定的书写要求。背单词是学英语的必经之路。单词往往背过就容易会忘记,所以要不断的背,不断的翻新,这是没有办法的。我要求学生在背单词的时候要边拼边写,嘴巴和手都要动起来,嘴上十遍不如手上一遍。还有句型,四年级所接触的巨型都是很简单的日常用语。学生应该在课上领会句型的意思和运用方法。可后还需要通过多读课文,多练习才能巩固所学的句型。所以请各位家长不光要注重孩子背单词的情况,还要让他重视句子的重要性。虽然这两个年级都是中高段,并且班级人数较多,但是我坚持把没课的重点单词举行打印出来让孩子归类练习好。

总而言之,请各位家长多关注孩子们的英语学习,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家长的重视会让学生增加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其在期末时看到大家都不愿看到的不理想的分数,还不如在平时就多关心孩子学习的过程。还希望家校携手共同提高孩子们的英语学习水平。我要讲的就是这些,谢谢!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