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中庸之为德也申论 心得体会申论(汇总8篇)

中庸之为德也申论 心得体会申论(汇总8篇)

时间:2023-09-22 23:33:32 作者:字海中庸之为德也申论 心得体会申论(汇总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中庸之为德也申论篇一

最近我参加了一次申论课程,通过这次课程我深刻认识到了申论的重要性和方法技巧。在这门课程中,老师讲解了申论的基础知识,如行文结构、思路发散、例证方法等,并提供了大量字斟句酌的模板、例句和题目。通过课程学习和训练,我不仅加深了对申论的认识,而且提高了自己的申论能力,掌握了如何准确、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论点。

第二段:备考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在备考过程中,我发现申论考试注重的不仅仅是应试技巧,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现实的洞察和分析能力。因此,在准备申论考试时,我们需要时刻关注现实问题、掌握各种新知识和新动向。同时,还要积极汲取历史、文化以及社会各领域的深度信息,从中获取灵感,做好论证和例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思维方式、增强自身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这样才能在申论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第三段:写作技巧和答题技巧

申论考试中,写作技巧和答题技巧同样重要,因为能否准确地将自己的思路表达清晰、合理的组织好文章,都是考试评分的重要因素。在写作时,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和写作目的,逐步构建行文结构。其次,我们要善于运用各种高效的撰写技巧,如比喻、排比、句式倒装等等。同时,在答题时,我们要注意审题,把握好主题和要点,将其贯穿在文章的始终。

第四段:复习的重要性

与其他考试科目不同的是,申论考试不仅依赖于事前的准备,也要求我们能够不断地进行复习和备考。通过多次模拟考试和答题练习,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和能力,同时不断吸取新的问题和思维方式。因此,我们要积极制定复习计划、掌握复习方法,让自己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第五段:结语

通过这一次申论课程和备考过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申论的重要性和方法,同时更加明确了自己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申论能力和质量。最后,我想强调一句话: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保持头脑清晰、思维敏锐,这样才能在申论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中庸之为德也申论篇二

【背景链接】

11月中旬正式推出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启动国家形象系列宣传片的拍摄工作,此片塑造和提升中国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和平和谐的国家形象而设立的重点项目,是在新时期探索对外传播新形式的一次有益尝试。

【标准表述】

[权威警句]

公共外交不是涂脂抹粉,而是坦诚地自我介绍,把中国的真实情况和看法说清楚就好。

――外交部副部长、前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

[定义]

一是国家形象是社会交往与互动的产物。

二是国家形象是在一系列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过程中产生的。

三是国家形象是自我认知与国际认知博弈的结果。

[原因]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在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的进程中,“国家形象”已经并仍将成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每一个中国人必然遭遇的现实问题。国家形象,既包含特定国家在国内的形象也包括其国际形象,在全球信息和市场流通的前提下,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国内形象之间往往互相参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仅深刻地影响到本民族每个个体对于国家共同体的认知、认同,从而影响到民族凝聚力和归属感,而且也复杂地影响到其他国家和民族对于中国政府、民众以及所有中国的精神信息和物质产品的接受和评价,从而影响并决定着中国和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地位。

[措施]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对世界格局和国际体系产生深刻影响,中国的国家形象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明确符合国情和时代特点的中国国家形象内涵,是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突出任务。当前,我们要在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环保等各方面,努力塑造中国的和平、民主、发展、开放、和谐的形象。

一是塑造爱好和平、维护和平的安全形象。国际关系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问题。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看来,新兴大国的崛起总是意味着国际权力的转移和现有国际权力格局的调整。因此,塑造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首先是树立中国的和平形象,使之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

二是塑造科学发展、共同发展的经济形象。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国家形象最显著最突出的本原要素。

三是塑造民主、法制、平等、负责任的政治形象。社会政治制度是国家的政治身份,是国家形象的政治本原。

四是塑造开放、繁荣、多样、包容的文化形象。这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文明,充分挖掘和吸取“和为贵”、“和而不同”、“兼爱交利”、“包容兼蓄”等传统文化精华,实现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结合。

五是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公平合理的环境形象。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家园。当前,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加以解决。

【一句话点评】

我们的国际形象首先是自己国内形象的塑造,公平公正与和谐。我们最大的对手永远是自己。明乎此理,我们也就成熟和坦然了,面对外界善意的批评或恶意的攻击我们就会从容而优雅地应对,不会情绪化,更没有必要慌乱。

中庸之为德也申论篇三

自2021年2月28日开始,我参加了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中国好梦·申论创新大赛”。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我最终成功晋级复赛,并获得了总台颁发的“优秀选手”称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我收获了申论写作的技巧与方法,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申论对于我们公民的重要性。

第二段:正文

申论是考察个人综合素质、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等多方面能力的一种考试形式。通过观察题材内容,找准问题的关键点,建立逻辑框架,可避免在写作过程中思路混乱和篇章松散。作为一名申论选手,我们应该做到对于题材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并且应该让立意更具有思想性,更有深度。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发现申论功力对于个人的锻炼是非常有益的。由于申论需要对于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因此经常地做申论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充实我们的知识,从而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和自我表达能力。申论其实还可以成为一种自我管理的工具,借助于申论的思考方式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三段:总体评价

申论作为以写作为主的考试形式,在如今越来越发达的信息时代里显得尤为重要。现今信息量日益增大,各种信息几乎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获取,但是对于这些信息的观察、筛选和分析能力极大地影响着我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而申论恰恰就能够在这个时候发挥出它的作用,通过全面精准的表述和逻辑思维,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我和表达自我。

第四段:自我反思

在比赛中我发现自己的不足,有些题目稍微有些难度,我的思考思路就会比较短浅,只能做些表面的内容,不够深入。同时自我反思也让我更加注重积累素材,对于事物的观察角度更加多元化,知识面更广,才能够做到更全面的展示自我,以及更具有思想深度的分析问题。

第五段:结尾

申论创新大赛的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申论也从一个考试形式变成了我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方法。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综合素质,我们就能在申论的路上越走越坚定,也许有一天,我们就可以让我们的声音传遍整个中国、传遍整个世界。

中庸之为德也申论篇四

作为申论考生,每当听到“申论专题”这个词汇时,我总会不自觉地感到一丝紧张和肃穆。因为申论专题不仅是考察我们对社会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更是考察我们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实践能力。在准备申论考试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学习申论专题的重要性,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广泛涉猎

申论专题考试范围涵盖了很多领域,包括文化、政治、经济、环境、教育等,在此之中我们需要有一个专业的知识储备。我们不能停留在表面,应该要广泛涉猎,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要完成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报纸、杂志等,同时还要关注各种互联网媒体,了解国内外的新闻、动态、流行趋势等信息,使自己在知识的方面能够掌握更加丰富和深入的内容。

二、分类整理

学习任何东西都需要有一个分类整理的过程,申论也不例外。在完成广泛涉猎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整理,将相关的知识点和案例进行有机结合。在考试中,我们只有掌握了整体的脉络和分类整理的策略,才能够在答题中灵活地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快速构建自己的命题框架。

三、思维开阔

申论考试不仅考察我们的语言能力,更考察我们的思维能力。因此,申论专题学习需要开阔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思维惯性,要创新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我们需要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增强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找到问题的核心所在,才能够达到良好的答题效果。

四、注重实际

申论考试的答题方式不同于其他科目,需要我们关注实际社会问题,解决实际困境。因此,在学习申论时,我们要以实际为基础,通过观察、思考和分析,找出热点问题或者实际困境。在考试中,我们需要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分析问题的成因、后果、现状和发展趋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改革和发展的途径。

五、多做练习

最后一个建议就是多做练习。练习能够提高我们的实际能力,也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考试中的问题。我们可以模拟考试过程,逐渐熟悉命题规律和题型特点。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练习,帮助我们在考试中保持镇定冷静。

总之,在申论专题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实际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同时还需要广泛学习,分类整理知识点,注重实际问题,多做练习。当有一天我们拿到申论考试的优异成绩时,我们会发现这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中庸之为德也申论篇五

申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重要考试科目之一,也是考生们常常感到头痛的一门考试。其中,申论专题也是其中的难点之一。从长期以来的申论教学经验来看,针对申论专题的学习,相比于其他考试科目的复习,要更加注重细节的掌握和深度的理解。在我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并成功通过申论科目的过程中,我也有些深刻的收获和心得,本文将结合自身经历,就申论专题的学习技巧、考试技巧和心态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 学习技巧篇

在申论专题的学习中,首先要掌握的就是学习技巧。要想取得好成绩,除了自身的基础能力之外,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学习方法和技巧。首先需要做到的是明确重点和难点所在。在打开题目后,我们要快速抓住题目要点,重点分析问题,从而很好地把握题目的难易程度和重心。难点的分析需要从题目设置、材料解析、思路展开、论点方面着手分析,因此要多看样题,多练手题。

其次,正确运用案例和观点。不少人在练习申论时,会出现直奔题意而忽略解析材料的情况,虽然有时候会感觉是在偷懒省事,但是可能会导致很多细节疏漏和更有深度的难点难以把握。此外,还要注意正确解读材料,与自己的知识、经验结合,给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同时,练习申论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具有灵活的表达和吸引眼球的技巧,这也是非常重视的一点。

二、 考试技巧篇

考试技巧也是申论专题学习中必须非常重视的方面。申论是一门考察实际运用能力的科目,在考试中,要想获得高分,除了有高深的理论水平之外,还需要对考试环节有所了解,并合理运用考试技巧。因为,智商和能力可以保证我们在练习中得到不错的成绩,但在考试中,考场心态、考试技巧、解题速度等方面也非常重要。在此,我结合自身的经验给大家一些建议:

第一,一定要合理规划答题时间,推荐先快后慢的答题方式。大小难度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先把自己擅长的题目做完,最后再去解决其他难题,这样可以保证时间充足。

第二,不要忽略答卷过程,考试可以留出时间对着卷子思考,答题的时态语态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另外,大家在答题时也应该遵守字数限制,多写就容易无心插柳柳成荫,写作过度反而会降低分数。

第三,一定要注意审题的严谨性和细心程度。有时候,我们在考试时可能会出现大意失控,漏掉题干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而出现失误。这时候,不妨把题目仔细地分条理地读一遍。

三、 心态篇

在考试中,心态是关键中的关键。事实上,高分不仅取决于智商和能力,更取决于自己的心理状态。许多考生在考场上表现失态,甚至拿到惨不忍睹的成绩,在其心态导致的大部分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因此,要想在申论专题中取得好成绩,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心态,它像魔咒一样能帮助我们冲刺准确,克服挫折,并带领我们迈上成功之路。

总之,心态的调节和掌握是必须要注意的一个方面,我们要在考试前,保持平稳心态,利用闲暇时间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这样可以缓解情绪,帮助减轻心理压力。考试中,我们要冷静思考,并赢得自己的信任,在坚定信念的同时,聚集精神去拼搏到底。远离焦虑和崩溃,是我们成功的最后一步。

四、 练习篇

抛开其他因素的影响,练习申论练习对于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不断的总结经验以便做到题目分类,对于模拟试题的创设,可以多看看与当年所出试题类似的题目,并结合自身经历具体的解析练习,增强自己的思考能力和用语表达能力。练习中也一定要注意及时查漏补缺,并努力发现自己解题的疏漏之处,争取在考试中改正。

五、 总结篇

总的来说,要想在申论专题中取得好成绩,需要具备严谨的学习方案、精妙的考试技巧,良好的心态和扎实的练习舞台。不仅要注意技能的掌握,还要在每一次尝试中思考和总结,才能彻底做到全面提高。这些学习策略和技巧可以在考试中起到指导作用,但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通过不断的摸索,才能更好的适应考试环境,顺利地拿到理想的分数。

因此,我们在备考申论专题的过程中不仅要有耐心和恒心,更要有创新意识和灵活应变能力,磨砺目光和思索能力,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精益求精,准确把握题意,发挥优势,遇到挑战时,我们要有充足的准备,敢于尝试,超越自己。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实践,相信最后我们一定能够攀登成功的高峰。

中庸之为德也申论篇六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大意是:在深秋的季节,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大意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俯看,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不禁问道: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中庸之为德也申论篇七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祓禊活动。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专访有高峻的山岭主,茂盛的树林,外长的竹子。还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愉快地自满起来,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等到他们对谋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经厌倦了,尽情就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感慨也随之而来了。从前所喜欢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变为陈旧的事物,还不能不因此而产生感慨。何况寿命长短,跟着自然界变化,终究要走向结束。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难道不令人悲痛吗!

每次我看到从前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同我们好像契约一样相合,没有不对着前人的文章悲伤感叹,可是心里又不明白会这样。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诞的。后来的人看现在,也象现在的人看从前一样,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我把与会的人一个一个地记下来,并且把他们所作的诗抄录下来。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也两样,但是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还是一样的。后代阅读的人,也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吧。

《兰亭集序》逐句翻译讲解

第一段: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讲解:“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

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

原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讲解:“引”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清流激湍”;“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列坐”后省略了介词“于”;“一觞”“一咏”为动词性短语“饮一杯酒”“咏一首诗”;“以”为介词“用来”。

鉴赏:三十字写尽饮酒赋诗之盛况。

原文: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

鉴赏:一张一弛,此为弛。

原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讲解:“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间万物”;“所以”为固定结构“所用来??的景观”,“极”为动词“尽情享受”。

鉴赏:此为“游”,有景物、有游踪。

第二段:

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翻译: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

讲解:“夫”为助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俯仰”用两个动作表示时间短暂。 鉴赏:所有的生命感悟实自一“夫”字始。

原文: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讲解:“诸”为合声词“之于”,“之”代所言内容,“于”与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寄所托”一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

鉴赏:读此句有“物喜”“己悲”之感。魏时的弥衡,西晋时的刘伶等人为典型代表。此实为政治黑暗,残害屡起时,文人生活的畸变。

原文: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翻译: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讲解:“取”有两解,一为“趣”,一为“取”,这里取“取”意。“欣于所遇”为典型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倒倒装句,“所遇”为名词性的所字短语。

鉴赏:此境而有此感,古今同也。

原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讲解:“之”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的”,在句中译为状语,实因古今汉语习惯不同;“之”为代词,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情况;“修”为形容词“长”;“期”为“以??为最终结局”;“尽”为“生命的结束”。

鉴赏:生命之痛感由此而出也!

原文: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翻译: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鉴赏:千古同此一叹!

原文:岂不痛哉!

翻译:怎能不悲痛呢?

鉴赏:此痛感为文学史上最初的痛感!西晋时阮籍的穷途而哭为其先声!

第三段:

原文: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翻译: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讲解:“合契”:古代的契分为两半,各执其一,相合为信。“喻”为动词“说明”;“于怀”介宾短语作为后置了的状语。

鉴赏:此为阅读之真境界!

原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讲解:“一”“齐”为意动用法,意为“把??看作一样”。

鉴赏:生命之痛更加重一层哲学感矣!

原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翻译: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讲解:“之”为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鉴赏:生命之痛更加一层厚重的历史感矣!

原文: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翻译: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

讲解:“时”为“当时的”,指“参加这次聚会的”;“其”为人称代词“他们的”。

鉴赏:补录兰亭集之成因,实因生命之感,实因修禊始也!

原文: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翻译:即使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 鉴赏:补录兰亭集之理论依托。

原文: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鉴赏:补录兰亭集序之目的,其间显示着极其强大的自信心。

中庸之为德也申论篇八

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1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3。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4。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6。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7。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2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2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2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5。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6。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8。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2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30。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31。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3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4。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3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6。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8。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39。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4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4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4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4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4。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4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6。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4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4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4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第二组: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7。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1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1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14。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

1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16。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1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20。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21。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22。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23。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2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25。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卜居)

26。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27。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2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30。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3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3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3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3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3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3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37。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3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4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4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4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4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44。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

45。静如处女,动如脱兔。(孙子兵法?九地)

4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4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48。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4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5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第三组: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内篇下)

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3。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4。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5。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6。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战国策?秦策)

7。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战国策?赵策)

8。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燕策)

9。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国策?齐策)

10。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策)

1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越春秋)

1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1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5。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1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17。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1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2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2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2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2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2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2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7。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汉?辛延年?羽林郎)

28。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29,公务员招考信息《申论大作文通关必备国学经典名句》。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3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3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32。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

3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34。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35。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3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3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3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3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4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4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4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4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4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4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46。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47。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西晋?陈寿?三国志)

48。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西晋?李密?陈情表)

49。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东晋?陶渊明?移居)

5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第四组:

1。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2。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4。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6。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0。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11。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12。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13。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14。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1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16。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17。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18。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2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3。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2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2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26。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2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28。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9。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

30。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31。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32。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3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34。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宋陆九渊

3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

3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37。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38。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39。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40。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4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42。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4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4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45。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4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47。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48。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49。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50。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第五组:

1。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2。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文嘉)

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明·凌蒙初)

4。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明·凌蒙初)

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6。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7。宁为太平犬,不作乱离人。(冯梦龙)

8。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冯梦龙)

9。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10。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彭大翼)

1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2。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曹炯)

13。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官场现形记)

14。前门拒虎,后门进狼。(赵雪航)

1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杜弼)

1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序》)

1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18。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缙)

19。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西游记》)

20。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西游记》)

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前汉书)

2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史记)

23。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三国志)

2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蜀志)

2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26。貂不足,狗尾续。(晋书)

2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8。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资治通鉴)

29。士别三日,须刮日相看。(三国志)

30。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31。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3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3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35。不可同日而语。(汉书)

36。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37。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

38。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机)

39。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

40。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41。树欲静而风不止。(汉,韩婴)

42。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魏征)

43。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韩愈)

4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

45。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诸葛亮)

4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47。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王勃)

4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

50。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相关范文推荐
  • 09-22 中班美术教案秋天的落叶反思 美术活动中班教案(汇总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 09-22 2023年一年级安全教案教学反思(实用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
  • 09-22 2023年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制度 食品安全自查报告制度(通用5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
  • 09-22 六年级下学期中队工作总结(通用10篇)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
  • 09-22 认钟表教案 钟表的教学反思(优质9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
  • 09-22 2023年个人师德自查整改报告(汇总6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
  • 09-22 最新领导听评课计划 听评课活动总结(通用5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变化和不确定性。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应对这些变化和不确定性,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情况的变化。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加有条理地
  • 09-22 初三物理公式总结归纳(优质8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
  • 09-22 电力安全人员个人总结(大全7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这里
  • 09-22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计划北师大版(汇总7篇)
    做任何工作都应改有个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计划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