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精选9篇)

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精选9篇)

时间:2023-09-21 11:21:42 作者:薇儿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精选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篇一

1.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为吉米安排一份合理的午餐。

2.鼓励幼儿能与同伴合作记录并交流分享。

活动准备图片、统计表,钱币(1元、5元、10元),幼儿菜谱,黑板。

活动过程

1.出示图1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吉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观察图片)小结午餐时间到了,吉米肚子饿了,今天爸妈不在家,吉米要自己去买午餐。

2.出示图2看一看,吉米一共有多少钱?(1o元)(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又快又准确地数出这里一共有多少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小结:把相同面值的钱币放在一起,就能很快地数出一共有多少钱了。

(1)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不同面值的钱币,请你们用自己的办法取出10元钱。

(2)你们是怎么取钱的?(各取了几张什么面值的)把取钱的方法记录在统计表中。(统计)小结:可以拿各种面值的钱币,(合起来是10元)这样买东西会很方便,不用一直找零。

(1)吉米拿着钱来到了餐厅,他该买些什么呢?

(2)(幼儿观察菜谱)两两合作为吉米设计一份10元以内的菜单。(将幼儿设计的菜单展示在黑板上,交流分享)

小结:挑选食物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口味,还要想想食物是否有营养,不能偏食、挑食,当然还要算好价钱,不能超支。

(1)(幼儿观察菜谱)四人合作为吉米设计一份10元以内的菜单,要既营养又实惠。

(2)互相交流设计的菜单,分享经验。

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篇二

活动目标:

1、利用学具“加法、减法板”的操作,尝试进行20以内简单的减法运算。

2、能积极思考、细致观察,体验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加法、减法板”;20以内的减法算式;2个圆形的蒙氏线场地;数字卡1-20;戒指样的小圆圈若干。

2、学具准备::“加法、减法板”;20以内的减法算式;作业单若干。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青蛙跳水。幼儿分成两组,分别站在两个蒙氏线的圆圈上,每组小朋友记住自己组的人数,边听音乐边走线。当音乐停止时,教师任意出示一张数卡。如“8”,每组8个小朋友跳进圈里,再数数线上每组还剩下几个小朋友。游戏可反复进行。

2、集体活动(1)复习10以内的减法。

教师出示答案在10以内的减法算式,请幼儿口算得出结果。

(2)学习20以内的减法。

创设情景:神奇工具又现身。小朋友,谁又来到我们班上作客啦?

教师出示工具“加法、减法板”,按顺序摆放好。

教师:看,他又说话了:小朋友们好,又和你们见面了。我是加法、减法板,做起减法也有招。先把大数固定好,根据小数取蓝条。数数看看剩多少,减法计算完成了。

教师从题卡中任意取出一个减法算式如16-4=,教师先读算式,然后再找出加法减法板中的数字16 ,用小圆圈圈住,再从蓝色定规中取出4摆放在右端靠着数字16下面的格子中,最后数出前面还剩下几格,剩下的格数就是答案。即16-4=12。

(3)用加法减法板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师从题卡中取出一个减法算式如16—9=,用相同的方法操作加法减法板,得出正确答案。

3、分组活动教师:加法减法板想检测一下小朋友学的怎么样,我们每个人都来露一手,比试比试吧。

第一组:利用学具加法减法板做减法练习。教师事先准备好减法算式,请幼儿看算式,操作加法减法板计算出结果。

第二组:利用划点子的方法进行减法练习。每张作业纸上都有一道减法算式题和被减数的点子,减去几,就划去几个点子,最后数出剩下的点子数量,记录在作业单上。

第三组:做花环。操作加法减法板完成《操作册》32页的活动“美丽的花环”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篇三

1.今天小超市开业了,你们想去逛逛吗?

2.逛超市买东西需要什么呢?(出示装有硬币的小包,请幼儿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3.取款机里有很多的硬币,请小朋友不用眼睛看,用手摸出6个硬币。

4.跟好朋友检查一下,是不是都摸对了。

1.看看硬币是什么样的吗?它两面的图案一样吗?

2.正面是什么样的?反面有是什么样的?

3.你们知道一个硬币是多少钱吗?那你们手里有多少钱呢?

4.现在时间还早,超市还没开门呢,我们来玩个抛硬币的游戏吧!

5.请小朋友回到座位上,把6个硬币轻轻撒到盘子里,

6.看看有几个正面?有几个反面?然后把它记下来。

7.幼儿游戏,并记录操作结果。

8.展示记录情况。你玩出了几种情况?你是怎样记录的?游戏“猜硬币”

9.我手里有6个硬币,我将他们藏在两只手上,你们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几个?

10.和旁边的小朋友玩一玩。

1.小超市开门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们的价钱是不一样的,请小朋友用6元钱买两样东西,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钱用完。2.幼儿自由购物。教师做营业员检查幼儿活动结果。

3.送礼物。跟客人老师讲讲6元钱买了几元和几元的东西。

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篇四

1.能将常见图形分解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发现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2.能创造性的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物体形象,学习按一定规律数图形。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图形宝宝、卡纸、胶棒、小剪刀等。

1.出示“机器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师:请你们看一看这幅画与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

2.幼儿分组操作学具,探索发现图形的变化。

(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长方形)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分别将拿到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每种图形能变出什么图形,好吗?

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

师:小朋友们的想法都很好,现在请小朋友们按你们的想法剪开,只剪一下看看图形有什么变化。

(1)三角形。

幼:三角形——变成两个三角形。

师:怎么变得?你来演示一下吧!奥(边对在一起折,这叫对边折)三角形对边折可以变成2个小三角形。

师:那小朋友们,谁还知道三角形还可以变出什么图形?

幼:三角形——变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2)正方形。

师:正方形可以变成什么?谁来演示一下?

幼:正方形——变成了2个三角形。

师:正方形像这样对角折可以变成2个小三角形。

师:谁还知道正方形还可以变出什么图形?

幼:正方形——2个长方形。

师:怎么变的?你来演示一下吧?奥,像这样对边折的话,正方形就可以变成2个长方形了。

师:谁还知道正方形还可以变出什么图形?

幼:正方形——梯形。

师:怎么变的?你来演示一下吧?奥,像这样不对称折的话,正方形就可以变成2个梯形。

(3)长方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正方形、梯形。

(4)圆形。

圆形——变成了2个半圆形。

3.用拼一拼、比一比的方法,引导幼儿探索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沿着剪刀剪得痕迹拼一拼,图形又有什么变化,大家有什么发现。

小结:一个图形折一下剪开后,可以变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合起来和原来的图形一样大。

4.将剪开的图形继续变化,看每种图形还能变出什么图形,数一数变出多少个。

5.观察图形拼图,按顺序数出图片中的图形及数量。

6.播放音乐,幼儿进行创意拼贴画。

师:咱们也用咱们剪的图形制作一幅画吧!

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篇五

1、进一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半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幼儿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时钟模型每人一个,1—12的数字头饰一套。

2、大时钟两个。

1、拨钟听时间,复习整点及对表盘结构的认识。

2、学习看半点。

(1)动画城每天什么时间播出?引出半点。

(2)出示两个大时钟,一个是整点,一个是半点,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二者指针的不同,认识半点。

(3)拨针演示,引导幼儿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规律,分针走半圈,时针走半格。

3、幼儿操作。

(1)幼儿验证分针走半圈,时针走半格。

(2)教师说出一日活动的安排时间,让幼儿练习拨整点,和半点。

4、游戏巩固《分针带着时针转》。

12名幼儿戴1—12的数字头饰,按顺序拉成圆圈,表示一个大表盘,再请2名幼儿扮分针,1名幼儿扮时针,在圆内边念儿歌边转圈。儿歌结束两针要指向教师事先要求的时间,扮数字的幼儿当裁判看是否正确。

1、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时钟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回家和家长共同制作小钟表。

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篇六

1、积极参与活动,感受电教活动乐趣。

2、操作课件,学习用""""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

3、通过课件认识"""",理解符号含义。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课件、图片

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河马吗?它是什么样的?

教师:瞧,有一只小河马,它的嘴巴也是大大的,它呀还是一只贪吃的小河马,吃东西时,大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

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爸爸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小结:(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教师:小河马,胃口大,爷爷奶奶来喂它,食物来啦,香蕉一样多,这下小河马不知道要朝哪边张嘴巴了?小河马闭起嘴巴。(出示已经学过的`=号)

2.小动物送果实,幼儿练习掌握小河马张嘴方向。

教师:"咚咚咚"谁来啦?(小马)小马给小河马送来了吃的?猜猜小河马的嘴巴会朝那边张开呢?(幼儿操作电脑)同样的方法引出小猫、小鸡。

教师:贪吃的小河马大大的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其实在这个大嘴巴里还藏着一些有趣的符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观察河马不同张嘴的方向,认识理解""""符号。

教师:小河马的这张大嘴巴是朝哪边张开的?

(大嘴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嘴巴扁扁等于号。)教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2.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符号,理解符号的正确运用。

教师:小河马家的食物真多呀,我们来看一看,比一比,应该用哪个符号。(出示课件,选择正确的符号)

1.幼儿分组进行摘果子比赛。

教师:农场里的果子熟了,你们愿意帮助小动物们摘果子吗?我们来比赛,在一段音乐中,看看哪一队摘的多?(幼儿操作)

2.集体统计比赛结果,练习用数字记录,使用""""符号。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继续练习""""符号的运用操作。

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篇七

1.在游戏中,尝试有规律排列材料。

2.能手眼协调地进行操作活动;学习按规律说说自己的排列方法。

3.有兴趣地参加活动。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布娃娃一个;吸管,长纸条,蜡光纸若干;胶棒若干。

1、出示娃娃,引起幼儿兴趣

(1)老师以娃娃口吻说:“小朋友你们好!我要开一个商店,需要你们帮我加工一批项链和腰带,你们愿意帮我吗?”

(2)出示范例腰带“我需要这种样式的腰带,谁会做?”“这是怎么做的?”

引导幼儿说出排列规律。

2、介绍材料,幼儿操作。

(1)老师:“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材料,这边一排是做项链,那边是做腰带的材料;胶棒用完,盖子要盖上。做好后送给娃娃,要说:“娃娃,我给你送项链了……”

(2)幼儿上位操作,老师指导。

3、结束。

“小朋友,谢谢你们,为我们加工了这么多漂亮的项链和腰带,下次,我再请你们帮我加工好吗?”

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感知规律,让幼儿增强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难点是再现或再造规律,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在环节设置上,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篇八

1。在游戏中,学习按物体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初步探索统计方法。

2。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

3。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知识经验准备:

1。组织幼儿参观超市,观察了解超市的物品排列。

2。有生活用品、玩具、食品的类概念

环境的创设:利用货筐、积木、标志片等与幼儿共同布置成一个“xx超市”

材料准备:

1。发动幼儿收集幼儿用品、玩具类、食品类的物品若干

2。袖套、笔、记录板,幼儿人手一份,橡皮擦六快

一。分类

1。师幼共同搬运货物(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类)过超市

3。提出分类要求:

(1)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

(2)要轻拿轻放,与同伴商量,互相合作

4。引导幼儿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归放,让幼儿尝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

5。组织幼儿观察超市,说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为什么?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统计

1。问题讨论:想知道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吗?它们的数量是多少?该怎样统计呢?

2。提出要求:统计时要认清楚你统计的是什么物品,数量是多少?

3。自由探索:

(1)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记录。记录的方法有幼儿自己决定。

(2)重点指导幼儿清楚地记录,统计的是什么物品,它的数量是多少?

(3)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尝试,想出更合理的统计方法

(4)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各自的统计情况

三。讲述

1。请部分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情况,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验证

2。帮助幼儿整理,提升更为合理的统计方法

四。延伸

1。出示统计表,帮助幼儿从随意的统计过渡到表格的统计

2。进一步激发幼儿统计的兴趣和愿望

1、小朋友通过活动掌握了基本的分类方式。

2、本活动是在幼儿自由探索中学会了合理的统计方法。

3、活动中能贯穿一点思想教育效果会更好!

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篇九

1.学习7、8两数的组成,观察并发一数组成中的互补规律。

2.学习运用互换规律对物体进行快速分合,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1.每人8枚花片、一个分合盘子、7和8的分合式记录卡。

2. 7、8分合式及贴绒数字卡片一套。

3.准备学习包《科学·顽皮的小狗》、亲子手册《科学·扑克游戏》。

1.用撒豆子的方法对7进行人分合,记录分合结果,提醒幼儿把结果相同的去掉。

2.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各自的记录结果,教师用卡片依次表示出来。

3.引导幼儿发现两个部分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4.启发幼儿思考怎样记录分合结果更便于记忆,教师在贴绒板上与幼儿一起有序地排列分合的结果,如下:

1 2 3 4 5 6 6 5 4 3 2 1

7 7

6 5 4 3 2 1 1 2 3 4 5 6

5.引导幼儿观察两个部分数之间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让幼儿知道一部分数逐“1”增多,另一部分数逐“1”减多,但是总数仍然不变。

6.幼儿尝试根据教师出示的分合式,用摆花片的方法在分合盘上再现分合结果,并依次用分合式记录下来。

7.用摆花片的方法和互补规律学习8的分合,并记录分合结果。

8.指导幼儿完成学习包《顽皮的小狗》

1.继续把花片、分类盒和记录卡投放在活动区域,让幼儿自由分合,进一步积累分合的经验。

2.在活动区域提供描红簿,练习书写“7”、“8”。

3.请家长指导幼儿完成亲子手册《扑克游戏》。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