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青岛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模板5篇)

青岛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模板5篇)

时间:2023-09-21 10:17:24 作者:雅蕊青岛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模板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青岛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一

今天,教学完《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将6+6+6+6+4改写成乘法算式,大部分学生作出:(1)6╳4+4;(2)6╳5-2;出乎我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是7╳4;我立即表扬了他,并且惊叹于他的聪明,从这件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难道就得不到一些启示吗?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单一的,依赖性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的学习方式,即要提倡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今后的社会,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在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如何去掌握知识,就是学习知识的能力,作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考虑如何把自己的或书本上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当一个新知识,新问题出现时,他们就会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分析、解决,并不是简单地被动接受。就如刚才那位学生,他根据今天所学将6+6+6+6+4直接改写成7╳4。所以,我作为教师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方式来学习新知,把新出现的知识或问题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整合,从而拿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的只是一个促进者、组织者的作用,我们学生的潜力的巨大的.

青岛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二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游乐园情景导人,里面蕴含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然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他们观察思考,体会乘法意义,并进一步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与运用。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动机

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可以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本课中的游乐园情景图导入,使学生觉得贴近生活,生动有趣。教者再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自然而然地驱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鼓励合作,培养交流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实践也证明:小组合作把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拔等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提供了让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如:以小组为单位看图提问题,解决问题,再全班交流反馈;让学生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并交流成果……这样让学生最大可能的说一说,数一数,学生在做中,玩中愉快的学习。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引导学生交流合作成果整体会集体的力量。

三,抓住课堂生成资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让学生摆图形列出算式后,以黑板上较长的算式3+3+3+3+3+3+3+3+3+3=30为例,引导学生讨论:有什么办法能使算式变得简短一些在这一学习活动中,学生得出多种答案。如:6+6+6+6+6=309+9+9+3=306+12+12=3010个3,没想到3×10=30的算式也出现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马上决定不动声色,还是引导他们进行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但在谈3×10=30这一方法时,特别注意引导全班同学参与思考补充,教师在他们已知部分的基础上加以点拨,让他们有种知识是自己探索发现的感觉,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不同小组的相互提问,相互质疑,相互评价,使他们在交流,争辨中获得启迪。从而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四,重视反馈,合理评价

反馈教学的过程是对信息反馈的及时调控,有利于提高课堂质量的途径之一。因为学生有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有成功的机会,也存在着失败的可能性,由于学生能力的差异,有些学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所以教师要注重课堂的反馈,对成功的学生给予表扬肯定,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进步,促进他们提高学习的热情。对失败的学生,教师要发挥情感的力量,排除学生因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因素,增强学生继续探索的信心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长算式:3+3+3+3+3+3+3+3+3+3=30如何变短的方法,由于教师的启发,诱导,合理的评价,使探索活动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在融洽,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质疑,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提供了适宜的平台。

青岛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三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堂课之所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以为主要是把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当作数学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首先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列出连加算式,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圆片,将刚刚形成的感性认识加工成表象,在亲自操作中体验"几个几";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花片,分别列式求数量,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的实际含义。教学中,学生通过看图数数—操作体验—比较感知,在鲜活的具体情景中初步建立起"几个几"的表象。

2)在现实问题中引入乘法。通过解决"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这个实际问题,在数数,连加等方法后,自然引出乘法,让学生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至于乘法各部分名称,读写方法等,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和交流来解决。数学概念的教学容易陷入枯燥灌输的泥潭,因此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合作与共享的意识。

青岛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四

“乘法的初步认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主题图,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例1则以学生的操作活动入手,展示小朋友们用小棒摆出的作品。教师在进行乘法的教学时要从学生的活动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给出相同加数连加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即乘法。

本节课中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大多数学生是陌生的。同时也有个别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会背诵几句乘法口诀,但这部分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是不理解的。所以理解乘法的意义是是这节课的重点。

教学一开始,我从主题图入手,请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让学生自主地列出加法算式,然后请学生给算式分类,从而发现有些算式加数相同,逐步引出乘法算式,进行新课的教学。整堂课思路比较清晰,学生发言非常积极,注意力也比较集中,但是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一、教师缺少教学机智,“亮点”变成了“败笔”。

整节课下来,课堂上生成了很多东西,这些本可以成为这节课的亮点,但我由于经验缺乏的关系,教案意识太强,在学生回答出与教师所预设不一样的时候,教师不会变通,导致一个个“亮点”都变成了本节课的“败笔”。如:

2我让学生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写出100个2相加,让学生体会2+2+2+2+……写下去很烦很累,一分钟时间根本写不完,想想有什么简便的`方法。在交流的时候,有学生突然说:“100个2相加就是2个100,就可以用100加100等于200!”教师随即板书100+100,没有任何评价,只问:“还有别的方法吗?”另一学生说:“我用乘法,100×2。”然后就带领全班同学关注这个乘法——揭题——改写算式——一步一步顺着自己的思路下去,孰视无睹“100+100”这个可以闪闪发光的算式,直至下课结束,就没有理会。

建议:教师应在巩固练习的时候,回过头来思考“为什么100个2和2个100都可以用100×2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从中体会一个乘法算式能表示两个加法算式,以此来提升整堂课的层次。

二、教师急于求成,哪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新教师上教研课心里免不了有一些小紧张,紧张的直接表现就是“急”,就是想“快”,于是每次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总忍不住“抢话”。比如,让学生观察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时,有学生说到:“这些算式的数就是一样的。”我马上就接话:“它们的加数是相同的,我们把它们叫相同加数。”节奏非常快,完全忽视学生学生这只是第一次接触“相同加数”这个概念。再比如,在解决为什么3+2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时,学生才刚说:“这个算式中两个加数是不一样的。”话音刚落,我就很快地说:“是的,有相同加数的算式我们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没有的,我们不能直接改写。”学生就都眨着眼睛看着我,没有再说话,至于为什么3+2不能改写?如果要改写,我应该怎么改?为什么相同加数的算式能直接改写?这样的问题就全被“咽”在了肚子里。学生有没有真的理解,有没有完全弄明白,在教师的心里也完全没底。

建议:学生的语言远胜于教师的语言,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多说,重点难点处更应该放慢节奏,而不应该急于求成。让学生在语言表达过程中主动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三、语言不够丰富,让评价成这无效评价。

整堂课,我觉得我对孩子的评价过于单一,虽然有了表扬,但是都停留在,“你真棒”“你真聪明”“不错,答对了”等比较简单的词汇,而对于错误的孩子,更是简单,并没有让他们知道自己好在什么地方又不好在什么地方,或是什么地方值得我去学习努力的。过于单一,评价的作用没有真正的体现。

青岛版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篇五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建立在本班学生已经学过连加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的开始,之前学生一直利用加法解决数学问题,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盲生对纯概念的理解困难,所以新授了本节课,尝试让学生认识乘法,用乘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现就本节课学习内容总结如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二年级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很好奇,所以我从学生能够理解的游乐场进行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为新授内容做准备。

二、摆一摆,动手操作,体验式教学

在教授新课时,我还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采用摆一摆小木棒的方式,让学生实践操作和体验,首先让学生从说算式到展开想象,让学生体验用加法表示多个数相加的不便之处,产生学习新的表示方法的需求,然后通过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沟通相同数相加与乘法之间的联系,理解乘法的意义,感受学习乘法的价值和必要性。

三、注重练习反馈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像高年级学生,能够保持很长时间,一堂有效的课堂,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慢慢引导,同时又不能单讲不练,所以在教授本节课时,我会时刻注意学生的反馈,通过少说多练的方式,让学生多做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借助音频等教学工具,变换多种出题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

当然,本节课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

1、导入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练习时间不够,整节课后半部分出现“赶鸭子”现象,时间安排还不够恰当。

2、新授部分在探究加法算式如何转变成用乘法表示时,还是显得简单了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几相同加数和时,用乘法计算比较方便,对于重点的突破引导的还不够。

3、课堂的趣味性还不够,教学语言还不够生动,低年级学生在教学中行还是以趣味性为主,加上盲生视觉上的缺陷,教师的语言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在引导学生探究新知的时候,语言生动组织还不够。

总之,在本节课中,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和与同事们的探讨中发现的不足,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提高,我也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数学教学上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