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教育智慧感悟(汇总9篇)

2023年教育智慧感悟(汇总9篇)

时间:2023-09-17 23:00:34 作者:纸韵2023年教育智慧感悟(汇总9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感悟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感悟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感悟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教育智慧感悟篇一

虽简单几个字,却道出了各行各业不可忽视的安全问题。阅古览今:从大的方面来说,国之盛状是“国泰民安”,人民是“安居乐业”;从小的方面来说,家人外出,也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可见安全是人之根本,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

在培养祖国栋梁的校园,“安全”更似警钟长鸣,不能有丝毫松懈之处。作为教师,只有抓好安全教育工作,才能让学生安心学习,茁壮成长。自参加工作十年来,我对安全教育有如下几点小小的体会。

正如“安居乐业”一词中的“安居”与“乐业”是相辅相成的一样,若不“乐业”,能“安居”吗同理,一个学校,学生以“学习”为主,学习是学生的“业”;教师以“教学”为主,教学是教师的“业”。抓好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各种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自主地学习。让学生养成爱看书,爱查阅资料,爱追踪讨论、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但须注意,中国是历经长久的科举考试,以及前期的应试教育,令许多人走入了“死读书,读死书”的胡同中。教师在抓教学质量时也会走入一天到晚都是作业的魔鬼似训练,虽然让教室里的孩子们变乖了,不到处惹事了,但低视力的、低能力的学生却是一大片。这是教育中的糟粕现象,我们应该抛弃。

古人常提“棋、琴、诗、画”,“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文韬武略”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无不说明了教育的多方面发展。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在各科教学方面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兴趣。学生只有爱学习-乐业,才会杜绝在校打架斗殴,无所事事的不良现象。才会让校园真正平安。

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行为习惯铸就人的性格,显示人的魅力,体现人的修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身。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关系着祖国未来的社会风气。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应该赏罚分明,公平公正地对待,才能让孩子们“知荣辱,辨是非”,只有爱憎分明,才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面对是非观念弱,荣辱感不强的小学生,特别是高年级的孩子,身体的成长让他们对许多事产生好奇感。在农村,由于一些家长的乱开玩笑的语句,更让孩子们带进了校园,不加辨别地说和做。给其他同学带来伤害。我觉得,学校应该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让孩子们明白“肖像权”、“名誉权”等,加强法律意识,安定校园环境。

目前,在很多的家庭中,一是独苗苗成了公婆的手上明珠,父母的心中肉,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溺爱现象随处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谈不上严格。二是父母天天沉溺于麻将馆,地主桌,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孩子放学要么守在喧闹的麻将桌旁,两眼发困不能回家,还挨赌输了的父母的气;要么钻进网吧,也昏天黑地玩游戏,看图像;要么独守“空”房,饱一顿,饥一顿;要么三五成群,从这个山坡,浪荡到那个街角,打架斗殴没话说。三是留守儿童,公婆管其生活,却不能引导心灵的成长。孩子对公婆的逆反心重,不听公婆絮絮叨叨念陈旧的教育。

特别是放任自流性的家长,学生在学校闹事,教师请家长,家长“忙”,总请不来;教师家访,家中大门紧闭。学校与家庭这一教育环节严重脱钩,加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难度。故,家长理应接受“培养孩子”的教育。

教育智慧感悟篇二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智慧教育成为了热门话题。智慧教育的目标是让教育变得更具有个性化、聚焦于学生、自主学习、数位化等特征。我在参加智慧大教育培训中,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的魅力。

首先,智慧教育培训提供了更加互动和实践性的学习方式。采用线上或线下的结合方式,让学员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知识,还可以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能够看到课程的基本信息和学习进度,还可以随时查看学习材料和作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互动,达到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其次,智慧教育培训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选择,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更好地挖掘和发展自身的能力。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力,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最后,智慧教育培训进一步实现了信息化升级。通过智能化的系统平台和课程信息的统一管理,将课程内容更好地呈现给用户。同时,教师和学生能够方便地进行交互和学习,更好地实现了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和需要。

总而言之,智慧大教育培训给予我更好地学习体验和体会,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智慧教育的魅力。在未来,我相信智慧教育会在更多的领域,更多的职业和教育环节中得到应用,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教育智慧感悟篇三

作者从婴幼儿的认识特点和汉字的特色及阅读的规律等方面,论证了早期认字阅读的可能性,并从人才成长的角度论证了早期认字阅读的必要性,有力地驳斥了“汉字落后论”“早期识字难”“识字影响智力发展”等种种传统谬见,并提出了“生活游戏是婴幼儿早期识字阅读的最佳课堂”等观点。作者详细介绍早期识字阅读的原则和方法,并提供了早期识字阅读各年龄段的教学说明及参考教材。本书既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论创新性,又有极强的可操作性;论证有力,实例丰富,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无论是对婴幼儿的父母、老师还是教研究工作者来说,本书都是极其宝贵的“礼物”。

四五岁的孩子动则活跃,静则专心,他们对故事、儿歌等极有兴趣。所以,早期识字阅读充分利用孩子的无意注意,及早锻炼他们的有意注意,经过早期识字阅读诱导的孩子的注意力很快地发展起来。

婴幼儿看一个字与看一幅画、一张邮票有同样的兴趣,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陌生的、新鲜的、奇特的。孩子这时的识字全凭影响,而两岁后的孩子就能观察、分析字形结构,学习比较和辨析了,孩子的观察力就可得到锻炼。

记忆力实在集中注意和用心记住的活动中锻炼出来的。孩子从小做识字游戏,常常会得到赞扬和鼓励,记忆人物不断明确,记忆习惯就会很快养成,所以记忆效率大多就会直线上升,孩子的记忆力就会打得较好的培养。

人的思维和想象是须臾不能离开语言的,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就是“思维流”。人一旦离开语言,思维和想象及其参与的行为就不存在了,那就无异于动物看待世界一样。然而从高层的思维和想象的发展来看,对人影响最深的还是书面语言。因此,早期识字阅读对促进婴幼儿思维、想象的发展是最有明显成效的。

早期识字阅读接触最早的自然是儿童文学,而儿童文学作品中最不乏勤劳与懒惰、善良和邪恶、勇敢与怯懦、创造与保守等方面的动人形象和他们之间的斗争。这些形象对激发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感,健全他们的人格益莫大焉。

只有具备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精神,才能主动吸取前人的学识精华,提出问题并加以研究,解决问题并有所创新。这样的个性品质最容易在早期阅读和日后的广泛阅读中获得发展,所以早期识字阅读能教会孩子学习。

可以看到孩子经过早期识字阅读后会受益匪浅,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重视孩子们的早期识字阅读,不但要做好自己指导孩子进行早期阅读,同时还要对家长做好孩子早期阅读的指导工作。

教育智慧感悟篇四

智慧教育,作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为了更好地探讨智慧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实践,我参加了一场精彩的智慧教育教师大会。在此次大会中,我深入了解了智慧教育背后的理念和技术,收获颇丰。以下是我对这次大会的心得体会。

首先,大会展示了智慧教育的最新成果和应用案例,令人叹为观止。举几个例子: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教室管理系统,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智能调整教室环境和教学资源;一款支持远程教学的虚拟现实应用,让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身临其境地参观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一种监控学生学习状态的手环,通过感知学生的生理指标和行为特征,主动给予个性化的学习建议。这些科技创新似乎从未遥不可及,点燃了我对智慧教育的兴趣。

其次,大会上的专家学者们纷纷就智慧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分享和交流。他们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智慧教育的核心思想,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倡导个性化教育和协作学习。他们还强调智慧教育的重要特点,包括数据驱动、个性化服务、互动参与等。通过专家们的讲解,我对智慧教育的理念和原则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也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大会中的互动环节让我受益匪浅。在小组讨论和座谈会上,我与其他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了自己在智慧教育实践中的经验和困惑。这些互动让我意识到,智慧教育的推进需要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和沟通合作。在互相交流中,我学到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我还结识了一些在智慧教育领域有较高造诣的教师,与他们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也为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指导。

第四,我在大会中对智慧教育的前景和挑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智慧教育无疑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但实现智慧教育并不简单。首先,智慧教育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包括硬件设施、软件平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其次,智慧教育的推广需要解决诸多问题,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等。在面对这些挑战时,我们需要智慧教育教师大会提供的经验和启示,共同推动智慧教育事业的发展。

最后,我在这次大会中深刻认识到,智慧教育并非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创新。智慧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而教师则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积极参与到智慧教育的实践中。只有教师们用心去教、用智去育,才能真正实现智慧教育的理想和目标。

总而言之,智慧教育教师大会为我提供了一个拓展视野、学习成长的机会。通过大会,我对智慧教育的概念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明确了自己在智慧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我相信,随着智慧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和成长环境。

教育智慧感悟篇五

今年暑假期间,我阅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该书为教育专家王晓春老师所著,其中汇集了100个小学教师及班主任常常碰到的棘手问题,作者积40余年教学经验,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这五个部分,就当前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案例进行点评和剖析。书中的案例真实,极其贴近教师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文章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可直接借鉴的操作经验;案例点评注重科学,深入浅出,入情入理,读后令人深受启发。

王晓春老师在这本书中反复提倡的是教师的科学精神与研究精神。比如在一则案例中,一个学生不讲卫生,教师对他进行个别教育,通常会采取两种方式,“告诉他:你太脏了(直率地或者委婉地)。或者要求他:你必须把自己整干净(严厉地或者温和地)。”“第一句话是向孩子耳朵里输入教师评价。第二句话是向孩子的耳朵里输入教师指令。”这两种方式,王晓春统统称之为“干涉式教育”,并且评价说,“干涉式教育是赤裸裸的教育。教师一张口,教育架势就摆出来了。干涉式教育通常属于低科技含量的教育。进行这种教育,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靠条件反射就可以实施了。像上面两句话,普通的家庭主妇也能说得很流利。”那么怎么办呢?王晓春老师结合案例说,“帮助式教育”才是科学的方法,也是真正有效的巧办法。

王老师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告诉我们,老师光有爱心还是远远不够的,正如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好,但缺乏医术的话,并不能保证治好病人一样。要治好病人,医生还需要有专业能力,能对症下药。教师也一样,面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光靠爱心,还应在爱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深入具体地分析他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他的智力类型是什么,他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他的困难到底在什么地方,从何处突破可以见到成绩,可以建立信心。事实证明解决教学中各方面的问题,老师的爱心固然重要,但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其实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老师的教育智慧,即使不比爱心更重要,起码也和爱心同等重要。因此,我们教师应克服工作方法简单、思维方式单一等问题,练就一身教的好本领,以科学的态度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智慧来帮助学生,让智慧与爱心同行。

学生之间打打闹闹,斗嘴绊脚,几乎每天都会碰到,我总认为是小儿科的事。所以总是用很简单的谈话和互相道歉来解决,却很少会想到去找找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还是和家庭环境有关。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一点心理学,走进一点学生,花一点耐心,这样我们的收获会更多,也会让我们惊喜。

每每看到这本书里面那些鲜活的案例,心中的那些愤懑就会少点,虽然教育生活中总是存在缺憾,但每一次的缺憾都能让我们再次的成长。教师之间的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等等,有时候想一口气读完它,有时候想反复地读某一个案例,觉得老师的无奈、老师的智慧、老师的爱心,都在王晓春老师的点评中得到全新的,更深的认识。

这是一本轻松愉快的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案例所展示的教育场景是我们所熟悉的,另一方面是因为王老师寓严谨于轻松幽默的文风。王老师治学的严谨周密,在教育在线是公认的,思维清晰,逻辑严密,态度平和,唯真是从,没有情绪化的言辞。但是写出来的文字却从不故作高深,而是深入浅出,从容不迫,透彻明白,同时又幽默风趣,读来仿佛与王老师面对面交谈,有如坐春风之感,在不知不觉中深受教益。

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并不陌生,却有那么陌生。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

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就是把一份信任送给了老师,我们就要把每个孩子铭记在心,放下姿态,蹲下身去,亲近孩子,主动和他们交流。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对他们投入细致的感情,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成长,会进步。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有所得。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感悟篇六

第一段:引言(100字)

智慧阅卷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评卷方式,在教育领域中逐渐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通过智慧阅卷,可以提高评卷的效率和准确性,减轻教师负担,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长期的参与智慧阅卷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并深刻认识到智慧阅卷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要性。

第二段:提高评卷效率和准确性(200字)

传统的手工评卷方式需要教师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容易出现评分有偏差的情况。而智慧阅卷应用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评卷速度快且准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评卷中的问题。通过智慧阅卷,不仅能够快速完成评卷任务,节省教师的时间,还能够提高评分的准确性,消除主观因素对分数的影响。学生也会因为及时得到反馈,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段:减轻教师负担(300字)

作为一名教师,评卷是我们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但评卷工作繁琐且耗时。智慧阅卷的应用,为我们教师减轻了不少负担。以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完成的评卷工作,现在只需要将学生的答卷扫描或输入至系统中,智慧阅卷会自动完成评分并给出评语。这不仅大大提高了评卷效率,还节省了我们教师宝贵的时间,可以更多地投入到备课和教学中去。

第四段:促进学生学习(300字)

智慧阅卷不仅帮助了教师,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智慧阅卷,学生能够获得即时、准确的评价和反馈,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在之后的学习中得以改进。此外,智慧阅卷还可以综合分析学生答卷中的数据,提供教师有效的学生评估和学习辅导建议,指导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这种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第五段:结语(200字)

智慧阅卷是教育领域发展的产物,它的应用给教育带来了很多益处。它提高了评卷的效率和准确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然而,我们也应该清楚智慧阅卷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评卷方式,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因为其中涉及到的创造性、逻辑性等方面的复杂能力难以由计算机完全评判。同时,我们也应该谨慎应用智慧阅卷技术,确保其实施过程公正、公平。总之,智慧阅卷是一个有前景和挑战的领域,在实践中我们必须继续积极探索和改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教育智慧感悟篇七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对话。”这话一点不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就是一本好书,读了书中的那一个个案例,及王晓春老师的精辟点评,受益匪浅。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

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我们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没有功利性的,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是一个无意的微笑,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爱,并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这是王晓春老师点评案例1的标题,是啊,对学生每个老师都倾注了爱,但爱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这种现象数不胜数。学生病了,老师上门探望,课落下了,利用业余时间补,校内跌了,碰了,小心呵护,及时与家长联系。但结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会令其家长感动,令周围的同仁称赞。但有时真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改变。我想,收效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我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没有能解决他真正的心理问题,客观的家庭问题等。

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并不陌生,却有那么陌生。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换位思考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细腻、透明、五彩的童心,换位思考成了我和孩子们零距离沟通的一条无障碍通道。

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有所得!

教育智慧感悟篇八

首先,教育中的大智慧是一种拓宽思路的方式,能够打开我们的心智,为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和生活经验提供了机会。这种智慧传承了古代先哲的精神,包括道家、儒家、佛家等的传统思想。在现代教育中,大智慧被应用在教学,旨在给学生打开思路和启发灵感。我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应该抱着一份敬畏之心,尊重先哲们的启示,以此来寻求我们自身的智慧。

其次,教育中的大智慧也是一种深刻理解。大智慧强调的是对真理、道义等概念的认知。当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我们会逐渐理解一些格言、谚语等。我们需要理解人类社会中虚幻和真实的差别,了解不同文化中的戒律,以及人们如何为传统文化保留和努力发展它们。这种理解是固守于传统的文字学科所无法达到的。我们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到文化中的肌理和内涵。

再次,教育中的大智慧是决策的智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享受了更多的物质财富。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仍然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和困难的选择。教育中的大智慧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我们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和限制,同时也要看到自身和他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以此做出正确的抉择。

此外,教育中的大智慧也是一种宽容和包容的智慧。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包括不同的宗教、价值观和习俗。我们需要以此来支持我们对于普遍人权和社会和谐的努力。宽容是文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并且是一个国家建设的重要因素。宽容也帮助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文化。

最后,在教育中的大智慧也需要我们保持蓬勃不息的活力。我们应该为了实现理想而持之以恒地努力。特别是今天,面对不断变幻的经济和社会形势,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重大挑战。教育中的大智慧需要鼓励我们面对挑战,掌握机会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总之,教育中的大智慧是一种哲理的智慧,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世界、理解价值观、理解文化、理解人类理想和人类共同目标。只有我们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虚心学习,我们才能走出一条充实、完整、有意义的人生之路。

教育智慧感悟篇九

先说一个真实的实例,我曾经上过一堂公开课,课上自认为发挥的很好,课后教研员与其他骨干教师一起评课,也都认为环节齐全,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教师思路清晰,专业水平高云云。我也沾沾自喜,认为上了一堂好课,我随便找了班里一个孩子,问他:这节课你学的怎么样啊?孩子的回答出人意料:老师,我没听懂。当时我内心一颤,万没想到是这种答案。我的课设计的这么好,每个环节紧紧相扣,重难点讲解清晰,你怎么能不会?我开始反思,开始深度的剖析自己的课,我得出结论――没有分层教学。孩子的理解能力有差别,有的孩子听一遍就会,有的孩子看一遍书就会,有的孩子自己探索就能会。那么完整的课堂流程下来,还学不会的同学怎么办?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的调控,实现的方法便是分层教学――应对不同理解能力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而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这么多,如何实现面面俱到,到达分层教学呢?通过这次培训,我得到了答案,那就是微课!

微课如何做?如何运用到教学当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刚一接触,的确头大。但是钟绍春教授的报告,逐渐的让我理出了头绪。从国际大环境看,信息化的普及已经掀起人类历史上第四次的工业革命,任何事物脱离信息,都变得滞后。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已迫在眉睫。教育信息化如何做,如何去迎接信息化时代的各种挑战,如何改造我们的教育、改造我们的课堂?“智慧教育”应运而生了,他为我们在一线上懵懂、困惑、不知所措的教师们,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在“智慧课堂”的教育模型下,学生将认同学习内容,主动、个性化、尽可能以探究方式学习,最终培养智慧的人。

一、课堂知识还原生活

课本上的知识本就来源于生活,我们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学生不愿意学,不想学的状况呢?归根结底,孩子们没有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把知识还原到生活中,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孩子们产生共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愿意学,真心的想要学会。以这种饱满的热情去接受新知,必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任务驱使,引领学生,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让课堂上的每个孩子都要有相应程度的提升,但是学生兴趣、认知水平、知识水平分类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布置相应的任务。任务驱动,目标明确,让孩子们自主的学习。

三、知识的获取的多样性

知识的获取,无非三种方式:一是教师讲授,二是学生看书学会,三是小组合作探究。有的孩子听一遍就会,有的孩子看一遍书就会,有的孩子自己探索就能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但是无论哪种情况的孩子,都尽可能通过探究方式获得新知,做不了的尝试读懂,实在不行就听讲。并让其在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微课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每个环节布置完任务,给孩子们提供三种可供选择的微视频,一个是引导孩子看书自学的,一个是讲授式的,一个是提示孩子小组探究的。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微视频,而且可以随意的暂停或是重复看。教师真正实现主导作用,完全发挥孩子们自主探究的主体作用。孩子们自主探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才是困扰自己的最关键的问题,教师再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辅导,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听课,效果会特别的棒!先学后教,翻转课堂;以学定教,事半功倍,效率格外的高。

四、知识的评测、提升与拓展

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各不相同,但是目的是一样的:不单单是知识的获取,而是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学科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要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和相应的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提升。

一堂真正的好课,不是教师发挥的多好,课堂氛围有多精彩,而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收获,实现不同认知能力的孩子都有相应的提高。个性化学习程度逐步深入,创新性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

微课的使用,真正实现了不同认知能力的孩子都有相应的提高,它不拘泥与某种形式,不受任何束缚,旨在引领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它必须依存与理念的正确引导,在智慧教育的引领下,微课正发挥着它无尽的能力,在信息化与学科深度融合的道路上,策马扬鞭!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