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最新丰碑演讲背景视频(汇总10篇)

最新丰碑演讲背景视频(汇总10篇)

时间:2023-09-15 23:44:35 作者:笔舞最新丰碑演讲背景视频(汇总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丰碑演讲背景视频篇一

试问奉献是什么?我要说它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一种利人不利己的精神;是催人泪下的感动。今天我读了丰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使我进一步明白了什么叫奉献,什么叫舍己为人。

这篇文章主要向我们讲述了在长途跋涉的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自己宁肯穿薄点也不能让战士们受冻,最终被冻死的感人事迹。

他一位军需处长负责发放战士们所需物品,可他却不顾个人严寒,处处为他人着想,为了部队全体战士的生命,宁肯自己受冻,为了大部队的胜利,宁愿牺牲在雪地之中。他把生命献给军队,他把温暖带给大家,他把严寒留给自己。

军需处长化成了一座丰碑,这丰碑闪烁着光芒,这光芒是世界上最灿烂的;这丰碑上永远雕刻着伟大二字,这两个字永不凋朽,永垂千古。

他的事迹可歌可泣,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丰碑演讲背景视频篇二

“我是班长!”这是汶川5.12地震之后流传最为广泛的一句话,他出自于一个九岁小男孩之口,他的名字叫林浩。如今再次捧起《精神丰碑》这本书,那句耳熟能详的话语依然会震撼我的心灵。

当他们唱完最后一首《大中国》时那个女生居然不哭了。两个小时后,小林浩的身体慢慢能动了,居然爬出了废墟,有了生机的小林浩并没有选择马上逃离,而是不顾还在余震中断断续续摇晃的大地和废墟,连拖带拽地将两个昏迷不醒的同学救了出来。

!现在的我们和林浩是同龄人,甚至于还比林浩大个两岁,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日子,感恩的情怀,爱的责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让我们再一次诵读一下林浩的那句“我是班长”,从中去品味出那份沉甸甸的爱与责任吧!

丰碑演讲背景视频篇三

五年级下学期的时候,在语文课本中我学了《丰碑》这篇课文,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天傍晚,我写完作业预习课文。翻开《丰碑》默默的读着。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一群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突然警卫员发现前面有人冻死了,将军快步朝前走去,非常生气。命警卫员把军需处长叫过来。

这时有人对将军说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顿时呆住了,眼睛湿润了,顿时好象滚烫的岩浆溅他身上,又像坚硬的利剑刺进他的身体里,还像一块石头压在他身上,让他难受极了。读到这儿我的眼睛湿润。鼻子一 阵阵发酸,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军需处长为了别人舍弃了自己的生命,那手势好像表示不要管我,继续前进!军需处长让别人穿上了保暖的棉衣,而自己穿着一身单薄破旧的衣服。他的舍己为人的精神永垂不朽,激励着战士们的前进。好象温和的春风吹在战士们的身上。

又像冬天的暖炉温暖着战士,还像海浪轻拍在战士们的身上。给了战士们巨大的力量,雪不断地落在他身上,身体已变得冰凉的了。相信战士们一定被军需处的精神所感动,不负众望,勇往直前。

丰碑演讲背景视频篇四

清明的脚步近了,所以今天我们举行了一个庄重、严肃的活动——祭扫革命烈士纪念塔。

来到烈士陵园,同学们立马安静下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池州烈士陵园”六个刚劲的大字。园中一排排高大的松树,翠绿的柏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苍翠挺拔。四周的草木也都被修茸的整整齐齐,似乎也随着我们为烈士默哀着。

又走了一段路,我们来到了纪念塔下,塔上镌刻着七个鲜红的楷书大字:“革命烈士纪念塔”。我知道,此塔非彼塔,这里纪念的是用鲜血换来美好生活的烈士们。想到这里,我不禁心头一颤,脸上又多了几分庄严与肃穆。

学生代表和老师发完言后,便是敬献花圈的仪式,我看见一个彩色的大花圈,庄正的放在了烈士纪念塔前。接下来是默哀仪式,所有人摘帽低头,没有一个人说话,整个默哀的过程都有一种不容践踏的庄严。默哀完毕,我们又开始宣誓。同学们举起右拳,宣誓的声音响彻云霄。接着,我们又绕塔走了一圈,就向烈士纪念馆出发。

进入纪念塔,一些革命烈士的铜像立在石台上,看着他们坚定的神情,我们的'敬佩之情油然升起。我们继续参观纪念馆,了解一位位革命烈士,看到一件件革命烈士的武器和日常用品,知道了一段段悲痛的历史。馆中的很多影像分分钟把我的思绪拉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直至出馆,回家,我仍然忘不了今天的所见所闻。我为革命烈士的逝去感到惋惜。但我知道,参加此次的祭扫活动,并不是要让我们一直活在悲痛中,而是让我们缅怀先烈,牢记使命,不重蹈覆辙。

丰碑演讲背景视频篇五

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质疑)

二。新课

老师要交给同学们两个任务,愿意接受吗?(将原来的自学提示改为交任务,学生兴趣更浓厚,课堂更富有生趣.)生:愿意!

师:任务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勾出生字词,难读的多读几遍。

生自学,师巡视.

2。检查自学:

生纷纷举起手.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完成了任务,老师检查一下完成得怎么样?

(屏显生字词.)抽生认读.(生把倚靠读成了依靠,生一片哗然.)

师示意暂停,说:同学们心里都很着急,你能再读一次吗?

这一次,生读对了,生一片掌声.

师:请评价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开始读错了一个词.

生:声音有点小.

生:要先肯定他的优点.

师点头:说得真好!你来试试!

生:他敢站起来读说明他很大胆,而且读对了大多数词语,很不错!

生:他把"晶莹"读准了,真了不起!

生齐读生字词。

生纷纷站起来说出字音和字形的难点.

师:第一个任务孩子们完成得很棒!老师要检查第二个任务.

生纷纷举手.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棉衣发给了战士而自己却被冻死的事.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生纷纷附和:对呀!

师问回答问题的同学:你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3。自学质疑

生齐:有!

师:这一次的任务要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书上作上记号.然后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能够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组长做好记录,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小组进行热烈的讨论,师巡视.

丰碑演讲背景视频篇六

一.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

二.描述导入  (多媒体)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一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在艰难地行进着。狂风呼啸,大雪纷飞,环境是这样得恶劣。战斗也是那样得残酷,敌人随时可能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讲读第三段(一)讲读第七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轻声自由读第三段,思考

(1)红军在行军途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1.交流问题1“红军在行军途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老战士

2.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老战士被严寒冻死的情景的?

(学生自读-交流讨论)

4.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从动作、神态、衣着这三方面描写了老战士被严寒冻死的样子。此情此景,读来分外感人。怎样才能读好它呢?听老师读。

配乐范读-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5.除了读懂的地方,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吗?把你的疑问说出来?

6.抓住主要问题:老战士死了,为什么神态还那么镇定安详?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二)讲读8-13小节

1.看到一位老战士这样冻死,将军神态发生了哪些变化?(板书:将军)这个问题同学们已经思考过了,我们来交流一下。

(讨论-指名说)

2.指导朗读8-13小节:指名读-评价-男生齐读

4.为什么他自己却被冻死了呢?

5.从这里可以看出军需处长具怎样的崇高品质呢?

9.小结:军需处长心系革命、心系他人,他以身殉职而无怨无悔。这种高尚的品质多么令人敬佩。让我们带着对军需处长的无比敬佩之情再来读第七自然段吧!

10.引读“这时候,风……雪……”

12.点题立碑:军需处长高大的形象,舍己为人、一心为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战士们奋勇前进。他成了将军与战士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13.带着由衷的敬意齐读报12-13小节

四.总结

军需处长以他那崇高的品格鼓舞着每个人,红军队伍中更有无数像军需处长那样的将军、战士,相信他们一定会怀着坚定的信念,化悲痛为力量,去克服前进中的一切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丰碑演讲背景视频篇七

《丰碑》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第七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文字精美、感情真挚、悲壮动人,讲述了长征途中,一位老军需处长在冰天雪地里被严寒冻死的事,是一篇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这篇课文位于《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之后。教学本文除继续训练学生分清详写和略写外,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在充分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使学生受到情感上的陶冶;二是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段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所处的位置,针对学生的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湿润”“晶莹”造句。

2、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衣着等方面详细描写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其中,通过“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体会军需处长崇高的内心世界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结合投影、录音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通过激情导入、音乐渲染和富有感染性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自读入境,“披文入情”,美读品味,体悟写法,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除继续运用“分清详略、自读自悟、体情悟法”的学习方法外,着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由外表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比较、反复诵读、看图等方法,达到“不需要教”的最高境界。在激活学生方面,教师主要运用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适时激励、示范引导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己读书感悟的兴趣。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读书用脑、注意文题、主动自学、自觉积累的良好阅读习惯。

围绕教学目标,体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我将本课的教学任务安排在两课时内完成。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第二课时,巩固生字词语,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完成课后练习及片段仿写。整个教学真正体现“充分感知、理解品味、诵读积累、迁移运用”的母语学习规律。

充分感知、教学第一步,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接着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对读不好的地方进行示范朗读后,再让学生反复练读,直到“充分”为止。

3、反复诵读,抒发学生心中的感情;

4、背诵内化课本语言;

5、写赞美的话,进行表达训练。最后通过教师的引读,读懂将军在这一过程中的情感历程。

诵读积累、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及时把精美的语段背下来,已水到渠成。这一段主要采用以读代讲法,用富有激情的引读语言、音乐渲染,引导学生读出真情实感,背得如出己口。

迁移运用、这一步设计了两道练习:一是写一段赞美老军需处长的话,用上“湿润、晶莹”等词语。二是仿照第七自然段的写法,写人物外貌。

丰碑演讲背景视频篇八

我是一名护士,还记得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夜,一个小伙子被几个人抬着冲进来时,已经是面目全非、血肉模糊了,又是一起可怕的车祸。一场紧张的抢救随即开始。量血压、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气管插管 …与主治医生配合的有条不紊,我们整整忙碌了五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已经让我们忘记了疲惫!可是小伙子还是离开了人世。容不得我们休息,家属的责怪声、漫骂声、哭喊声、打闹声一起涌来。是啊!又有谁忍心眼睁睁地看着一条鲜活的生命突然从眼前消失呢?没有安慰,不需要安慰,我们的心底不能有一丝涟漪,只能悄悄地独自将伤口抚平,再次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是啊!护士的工作不允许我们在感伤中苦苦徘徊。

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心灵,作为一名护士,我们要拥有博大的胸怀,纵使受了委屈,我们的脸上依然是灿烂的微笑,我们知道:这微笑是阳光,能减轻病人的疼痛;这微笑是雨露,能滋润患者的心灵;这微笑是翅膀,承载了千万个家庭健康平安的希望!

我是一名护士,打针、输液、查房就这样开始了一天的生活。还记得有一次病房里住着一位老人,脾气非常暴躁,每天给他输液送药他都大发雷霆。对于这些,我没有丝毫抱怨,更没有不理不睬,而是主动嘘害问暖,去病房与他拉家常,津津有味地听他讲陈年往事。每当我看到他久久地沉浸在回忆中时,就感觉自己的心和他更贴近了,我更理解他了,他也更配合我的工作了。临出院时他紧紧拉着我的手说:“你就是我的好孙女”。这时所有的委屈、不快都一下子烟消云散了。是啊!作为一名护士,要用春天的雨露去滋润患者久旱的心田,要用有力的双手搀扶患者走过心灵的沼泽,要积极与病人架立一座座心灵之桥,患者才能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我是一名护士,可是儿子感冒发烧时,我却不能象其他母亲一样守侯在他身边,在丈夫劳累时,我不能及时送上一杯新沏的茶,在爸爸妈妈思念女儿时,我也只能说工作太忙。作为母亲,我何尝不想像其他母亲一样时刻陪伴着儿子,帮他驱除病痛;作为妻子,我何尝不想享受儿女情长;作为女儿,我又何尝不想对父母尽一份孝心?可是,为了病人,我只能选择扮演好一个角色。作为母亲、妻子、女儿,我欠家人的太多太多了,我不是一个好母亲、好妻子、还女儿,但我深知我是一名好护士,一名深受病人爱戴的好护士。斗转星移,寒来暑往,如今我在护士的工作岗位上已耕耘了整整十四个年头。十四年,几千个日日夜夜,可在这寂静的夜晚我细细搜寻,却找不到走过的痕迹。是啊!护士这份工作太普通了,普通的许多人都忘记了这个职业,护士工作太琐碎了,琐碎的好象自己什么也没做。护士工作太辛苦了,辛苦的许多人都不愿从事这个职业。可是正是我们这些普通人,默默的奉献自己的一份关爱,一份汗水,一份真情,换来的却是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健康拥有者的安详。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作为一名护士,我深信,丰碑无语,行胜于言。患者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人民的心中就有多重!

丰碑演讲背景视频篇九

小学语文课本里收集了不少红军长征途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把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一起走进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这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对红军将士的敬佩从心底油然而生。我们尝试利用多媒体让情景交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去感悟。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应注意课文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于是,我拟订了以下学习目标。

1 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人片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3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议的能力。

4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体会文中当详则详,当略则略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将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1 激情范读,整体感知

利用多媒体集图象、音效、文字为一体的优点,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情景,在凝重的画面与音乐声中,老师用充满激情的朗读,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简要说出整体感受。

2 自主学习,重点感悟

3 相互启发,协同学习

既然阅读是一种对话,那如何来把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有两种身份,第一种是与学生平等的再学习者;第二种是给予学生启迪的引路人。教与学的过程,我们何不把它看作是相互启发、协同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也要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例如:描写冻僵的军需处长那一段,如何让学生感悟其伟大,我引导学生抓住几个重点词语:倚靠、镇定、安详、夹着、伸着、单薄破旧,联系人物的身份和这样严寒的环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紧接着,带领学生走进军需处长的内心,想象此时此刻他忍受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掌握军队后勤大权的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形象一下浮出水面。同样,描写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那一段,抓住缓缓地、深深地这些词语让学生走进将军的内心,体会将军的复杂心情。而文中到最后情感达到一个高潮,同时,多媒体也把我们引进一个高潮,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学生预习时理解的丰碑只是字典上的解释,即高大的石碑。可在文中是这个意思吗?从而促使学生去探讨丰碑的真正含义,它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画面中,军需处长被大雪掩盖住了,与云中山连为了一体,让我们感受到军需处长的这种精神与天地同在。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红军将士不断前进,文中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可以请学生换个说法,体会一个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可能有的会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有的会说:胜利怎能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有的会说:难道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吗?等等。通过朗读比较,让孩子们知道:同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本课要表达强烈的感情,用反问的形式是最好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也让学生感受到红军将士的决心,多媒体同时出现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把整个课堂引入一个高潮。

4 收集信息,延伸学习

众所周知,语文是门百科全书式的学科,是非常生活化的课程。这篇课文离学生的现实距离遥远,如何拉近时空的距离。课前资料的收集尤为重要。学生采用各种渠道,收集有关长征的音像、图片、文字资料,互相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认识,也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以及一些故事。课堂上学生对内容的感悟,也有一部分来自于这些收集来的信息。这样真正让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板书意在言简意赅,本课的板书,我以一棵大树、几座山峰为背景,这也是军需处长牺牲的场景,大树下舍己为人、勇于牺牲几个大字体现了人物的人格魅力,让学生铭记于心。

丰碑演讲背景视频篇十

人教社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是一篇传统课文,只有当学生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情感,才能感悟人物的崇高品质,才能更有效地学习语言文字。然而长征已年代久远,当时的历史背景学生也很陌生,所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令其感动,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和关键。我在教学《丰碑》时,通过学生感情真挚的朗读、深刻的感悟和晶莹的泪花,可以看出学生被深深地感动了。

一、形象对比,设疑激趣。

“红军只能算是弱小的儿童……”

初读就能有这样全面而深刻的感悟,是因为“形象对比”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而“设疑激趣”则使学生明确了探究的目标。

二、品词品句,情感迁移。

“舍己为人,团结互助”为什么能产生如此神奇的力量呢?这需要品味描写人物神态的词句,感悟人物的内心情感。

不论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即兴表述,还是课下的写作练习,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今天的儿童与70年前的红军战士的心相通了,与作者的情感相通了,文章中的长征精神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得到了升华。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