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最新小学思想品德论文题目(精选5篇)

最新小学思想品德论文题目(精选5篇)

时间:2023-09-14 00:58:19 作者:曼珠最新小学思想品德论文题目(精选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思想品德论文题目篇一

有位语文名家曾说过:“语文课堂要充满诗情,要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教师享受语文教学;让课堂充满文化气息,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然。”一句话,我们的语文课一定要有语文味。近年来,各个学校都在尝试课程改革,我们的语文课堂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展示、点评、质疑、补充,成了新形势下课堂的主流。不可否认,课改后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质的变化,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了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我也有机会听了许多精彩纷呈的阅读教学观摩课,感慨颇深。同时,也引发了我对语文课教学的思考――语文课应回归语文本位。所听的这些课,从一般标准来衡量,也是比较成功的,有的在教学设计方面还有一定创意和突破。然而,我又不免感到,在新课程实施中强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重视综合性学习,关注跨学科学习的今天,教师对教学设计多样化,对师生互动,对多媒体运用,对引进其它学科知识,下的功夫往往较多。毋庸置疑,这些努力都应予以肯定。但同时也暴露出语文课脱离本位的瑕疵。对此,我想指出,语文课要真正具有语文味,关键在于教师要练好内功。我们应该坚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如下要求: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科书,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一、在语文课教学中应该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万丈高楼平地起,只要有稳固的基地,我们添砖加瓦时,才不会有倒塌的危险。同理,在语文教学中只有重视了语文基础知识(字、词、句、段、篇等)和语文基本技能(听、说、读、写等)的教学与训练,才能全面提升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向大语文观的转变,否则,这一切将会变为空话,将会无从谈起。

二、语文课教学中,必须重视积累的教学

积累,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内涵,包括方方面面的因素。而这方方面面因素的积淀,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慢慢积累的结果。语文素养的积累,有文化底蕴的积累,有人文素养的积累,更是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技能的积累。为此,为了提升人的语文素养、培养民族感情、提高民族综合素质,在语文课教学中有必要重视积累的教学。在语文课中积累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积累学生的语文素养,积累培育学生的民族感情等。

三、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已有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继承和运用

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但创新必须建立在继承之上。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前人为我们创造了丰富的、可以为我们利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且许多方法和手段经过多少年的验证,是行之有效的。我们不能丢掉宝贵的财富而另劈天地。有人说的好,我们现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充其量是深度的改良,是渐变的而不是突变,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前人创造的财富,应该有所继承,古为今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四、多媒体手段和语文教学的整合

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尤其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手段和信息技术已经步人了我们的课堂,向我们的传统语文教学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这些只是一种手段,是为帮助我们教学而用,画面的、视觉的东西不能完全代替语文一贯的教学,因为语文教学的重心最终应落在语言的感悟。这里就看一个多媒体手段和语文教学的整合问题。在整合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辅助手段,挖掘开发课程资源和信息资源,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五、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身应加强基本功训练

教师教学行为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而教师的内功如何又直接影响着自身教学行为的好坏。我们也知道,对学生不仅要“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我们必须具备“一桶水”。“打铁还得自身硬”,只有在平时加强自身的基本功训练,才能自如的施展自己的教学行为。

六、在语文课教学中,应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落实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一教学阵地。语文社会实践活动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布置,贵在落实,在落实过程中展示学生的个性精神和人格魅力,完成学生个体的成长发展。

总之,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练好内功,回归语文,是一道“铁门槛”。语文课程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都应该从这里出发,而不能离开这个起点。语文课堂上,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绚丽的课件,没有目不暇接的活动,只有书声琅琅的课堂,只有静静思考的课堂,只有笔声刷刷的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这就是我最大的体会。

小学思想品德论文题目篇二

情感是人复杂的思想活动,能左右一个人的行为,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很有必要,其能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情感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方式,尤其在小学教育中占比还是较大的,因为小学生是比较看重感情的,通过情感教育能感化小学生,能引导其向好的一方面学习。作为学生的启蒙教育,小学教育不可替代,很多知识都是在小学打下的基础,很多学习习惯也是在小学养成,所以,小学教育至关重要。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当中融合了情感教育和知识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有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思想品德好,能使一个人更积极乐观的看待事情,能更好与人相处。本文对情感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细致研究,以期能促进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蓬勃发展。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内涵

情感教育是一种教学策略,其最基础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它和认知教育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要想把小学教育实行好,情感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它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情感因素积极方面的作用,让学生感觉到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情感交流,让学生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教师再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以此把学生内在的原动力激发出来。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另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能够与人和睦相处,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二、情感教育打造快乐学习思想品德

小学生的思想活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利用这一点,比如作为教师,作为校领导,要传输给小学生一种正能量,要以一个积极饱满,阳光开朗的态度去面对学生。坏的情绪可以感染人,好的情绪更是可以带动人,要把情感教育的优势发挥出来,让学生感觉到快乐,学生快乐了,自然对学习好思想品德就更愿意。而且这种思想品德教育不是说全是在课堂上进行,日常生活与人相处,课堂下师生交流,课间同学交谈,这期间都是会反应出学生的思想品德,作为教师要从多方面的去指导学生,让学生寓乐于学。

三、寄情于理,循循诱导

第一,小学生毕竟年龄小,阅历少,对事情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知,有时候难免会受到外界错误的影响,所以说让小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加强对思想品德的理解和看法,这显然不合适,对小学生来说也极为不公平,他们还不懂。小学生就如同一张白纸,你给他画什么,他就是什么,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明事理,辨是非,把大道理讲通后可以给他们讲故事,或者是看一些激励人心的榜样的事例,让他们从小就接受到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陶冶,为以后做个高尚的人打下基础。第二,情感教育离不开学生的'看法。任何教育都不要脱离学生是主体的原则,情感教育应尊重学生的看法,不应只是单纯的把思想品德大面上的知识教授出来,关键还是应该看看学生是否理解了,明白了,否则开设思想品德课程就失去了其意义。另外,在学生对所遇问题产生质疑时候,不要打断或者压制学生,应当鼓励学生对不懂的问题要勇敢提问的精神,这也是正确的思想品德所倡导的,然后,要耐心与学生分析其理论的正确与否,并找出原因,从而让学生获得认可的同时切实提高其思想品德的水平。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体验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实质

很多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让教学效果大大提升,多媒体技术就是其一。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讲抽象理论的时候也会听不懂,如果换成是通过事例讲解就会好很多,小学生对故事性讲课的方式还是易于接受的,因为这样的方式符合他们的个性,能带入个人情感的渲染,会让学生跟着思路走。同时,加上现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生动的动画,动人的音频,都会让学生很容易就进入所创设的情景里,也利于学生情感的交流,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会理解的更深刻。

五、利用情感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在小学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在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除了自理能力差外,还缺乏集体荣誉感,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这样对学生以后上中学或是大学,再或者参加工作都不利。因而,用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会让学生懂得为对方考虑,为集体考虑,不再只是自私的为自己,对他们的成长也很有好处。毕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属于集体的人,而并非单独的个体,而且当前社会也比较重视团队的力量,个人力量取得成功的几率变得很小,团队作战才是主流思想。等为集体作出贡献时候,会有那种归属感,被认可感,受到同学和教师的赞美,那是小学生所看重的,也利于他们完善自己是思想品德。

小学思想品德论文题目篇三

1.缺乏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

目前,我国相关政府教育机构、学校及家长都普遍缺乏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比起思想道德教育,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学校的升学率及学生的成绩,而家长则是在虚荣心的驱使之下产生望子成龙的心理,导致父母对于孩子在学习上的要求都过于苛刻,使小学生在学校时马不停蹄地学习基础知识,而在课后又在父母的要求下参加各类补习班,完全没有时间用于思想品德的学习与提高之上。在大部分学校都存在重文化,轻德育的情况,甚至有些思想品德课程会被文化课程所占用,即使没有取消思想品德课程,学生在教师及家长的影响之下,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视度也较低,常常出现在思想品德课上进行其他作业的现象发生。为了应付期末考试,教师会直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考题及答案,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住答案,从而不影响期末考试成绩。总而言之,思想品第在小学课程中的地位并不突出,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其教学质量也就更加难以保证了。

2.思想品德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可以为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中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项重要途径,因此它成为了一门小学期间的必修课程,肩负起了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及生活学习习惯培养的艰巨任务。这么一项重要的任务也必须由具有相应能力的教师来完成,担任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师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意识,自身具备优秀的思想品德素养,同时也应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而现状则是大部分学校仅仅将一些主课教师任命为思想品德课程的兼职教师,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的思想品德教师职位,知识将这门课程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极大地降低了课程的乐趣性。

3.忽略了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大部分是由教师全权完成的,无论是在课堂内外,占据主体地位的永远是教师,而忽略了小学生在其中的重要性。这一情况会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严重依赖性,认为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教师的帮助来完成,从而失去了学生在思想品读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教育能力及自我提升能力。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

1.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小学生仍然处于对世界的探索阶段,他们对于世界观的认知还是从现实生活的感受中获取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现实情况逐渐渗透至课程当中,这样才能真正激发起他们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与爱好,帮助他们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形成一个科学、正确的世界观及思想品德观念。例如,在学习《互帮互助一家亲》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进行一些团队式游戏,让学生在真正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有助于课程效果。

2.完善德育体系,提高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视

目前,我国教学仍然是被应试教育这一方向所驱动的,对于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过分重视,强调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断采取强化训练的手段来促使学生进行学习,学习内容也仅仅局限在教材范围之内,使相关教育机构、学校就家长都忽略了小学生的德育。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部门应该完善相应的德育体系及监管体系,对于一些严重的违规现象给与一定的惩罚,例如思想品德课程被无故占用、取消等。同时,学校方面也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络与沟通,共同探讨正确的德育方式,培养小学生健康的思想品德。

3.通过情感熏陶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人们在小学阶段所养成的习惯通常是非常稳定的,且能够伴随其成长。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小学阶段都不应该过分重视孩子的文化成绩及考试分数,而应把关注焦点放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之上。应该坚持长期地对学生进行反复的思想品德训练,使他们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意识及条件反射,将这些训练行为逐渐转化为自然习惯。

小学思想品德论文题目篇四

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回归生活

刘银梅

(江苏省滨海县正红镇第二中心小学)

摘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熟悉的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引导他们探索数学规律,并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亮点。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生活数学,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让幼小的心灵从小更加热爱生活,酷爱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生活情趣

新课程倡导的数学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积极主动探索数学规律,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不仅能提高灵活运用能力,同时能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运用生活化的数学语言理解有关概念

根据所学习内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抽象的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的表述形式,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巨大价值。如在小学数学中有关“利息”的问题,学生一般理解比较困难,但通过教师情景化的表述:“小红家里有0元钱现金,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呢?”在学生想出很多办法时,教师因势利导:“选择储蓄比较安全。你们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吗?请你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在充分感知“储蓄”的益处后,很自然地理解了“利息”的概念,()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创设生活化课堂探究情境

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景,紧密联系数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比如在学校举行的春游活动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引入活动中,设计这样的问题:在这次春游中,许多同学都想划船,这时公园里只有8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3个人在岸上等候,你知道有多少人喜欢划船吗?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将抽象的数学计算运用于生活,显示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编写生活中应用到的数学问题,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生不仅自己列式解题,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再如,教学有关“植树问题”时,学生对有“间隔”的数学计算不是太理解,这时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并提醒学生计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之,数学即生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李林。浅谈小学数学如何回归生活。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05)。

小学思想品德论文题目篇五

我国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放在各学科之首,从中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学校要以德为首,班级要以德为本,学科教育要以德为重,课堂教学要以德为先。

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必须要以德为首。学校的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作。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首先学校领导必须以身作则,建立德育教育的领导机构。制订各种规章制度,具体落实,领导做到身正,不令则行,做师生的表率,再对教师进行德育教育。使学校形成高尚品德的氛围,努力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有一群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能带出高尚品德的学生。古语云:“有其师,必有其徒。”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师生共同营造整个校区的文明礼貌的氛围,让学生生活在一个祥和文明的环境中,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良好品德的熏陶。使他们更能安居乐学。

在整个年级中要以德育为本,我与同事们都有同感。同一年级中,思想品德好的班级,学习成绩各方面也好,究其原因是,思品好的班级,班风、班纪就好。学习目的更明确,能团结友爱,互相交流学习方法,更能自觉学习,成绩就会更好。

在年级教研活动中要以研究学生的思品教育为本,在同年级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品德教育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学习,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英雄模范事迹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前途理想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激发感情,陶冶情操。

各学科教育要以德为重。上好品德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怎样上好品德课呢?一是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首先教师要对整个活动做好周密的安排,其次布置好学生所必须准备的材料、图片……二是课前给学生创设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品德情感。三是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全员参加,充分展示自我,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从活动中找出问题的答案,自己在某些事情中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四是总结激励学生,延伸导航。五是课后检查,了解反馈情况,让学生持之以恒。学生品德教育不是单纯的上好品德课。其他学科也要寓品德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科学》第三部分“动物”时,不是单纯地教学认识几种动物,而是要教育学生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爱护小动物。又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时就要教育学生认识到: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品德教育无处不在,无处不存,教师要善于抓住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时机,有时教师一个细微的动作,或一句正面引导的话语,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学生的品德教育教学,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教师要充分理解德育与智育的辨证关系。学生的品德教育教学关系到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存亡,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更应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高度重视。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