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2023年世界古代史课程感想(汇总10篇)

2023年世界古代史课程感想(汇总10篇)

时间:2023-09-12 08:17:22 作者:HT书生2023年世界古代史课程感想(汇总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世界古代史课程感想篇一

1、日本农业重视生物技术和水利化,重点发展适合水田用的小型农业机械。日本人多地少,地形复杂,农场规模小,农民精耕细作,农产品单产高。

特别提醒

2、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流域面积狭小,河流短促。多山地,落差大,水流急。降水丰富,水量较大,流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植被较好,水土流失轻,含沙量少。

3、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日本河流短小而湍急,不利于航运;水能资源丰富。

因为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雨水较少。因为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水需求量大。

5、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在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

6、日本的地形地质特征

(2)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3)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横滨、神户)

7、北海道渔场的形成

位于温带大陆架浅海地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在此交汇,浮游生物丰富

8、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本土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要大量进口

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需要大量出口

沿海平原地区,利于建厂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原料与产品进出口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10、烟威地区冬季大暴雪的原因是:冬季西北风经渤海上吹来,带来丰富的水汽,到烟威地区登陆,地势提升,多降雪。

11、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的原因为:日本矿产资源缺乏,消费市场狭小,所需石油大部分从中东运入,马六甲海峡是必经之路,日本从国外运入原料、燃料,向国外出口工业品,也大部分通过马六甲海峡,故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世界古代史课程感想篇二

本节内容是在以学完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组成要素基础上,从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使学生理解气候有关知识。教材借前两节课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情况,教材通过对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分析,来说明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具备了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并知道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让学生通过判读各地气温降水曲线柱状图描述各地的气候特征,感受各地的气候差异,以及归纳影响气候的因素。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

(1)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指出热带、温带和寒带十种气候类型,以及高原山地气候;

(2)气候的影响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气候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利用气候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结合重要的纬线,通过对比、分析、推理、讨论等形式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归纳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自然规律,理解气候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树立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

利用气候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

1.利用气候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2.利用气候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结合重要的纬线,归纳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列表对比为主的教学方法

辅助教具

多媒体

内容要点

教师活动以及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复习回顾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思考、回答

导入

展示不同气候的景观图片

感受全球气候的地区差异

气候的基本要素

1.气温和降水

理解气候的要素,为分析气候特点作准备

2.世界上气温和降水差异很大,因此世界上的气候存在着地区差异

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分布

引导学生读图3.28

读图3.28,全球主要有11种气候类型,浏览各气候类型的名称

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类型

小结;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类型

读图3.28,找出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和寒带的气候类型,讨论填表

小结:影响气候的因素

讨论,气候类型分布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和西岸的气候类型

小结;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和西岸的气候类型

读图3.28,找出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和西岸的气候类型,讨论填表

展示:温带亚欧大陆不同海陆位置景观特点

小结:影响气候的因素

思考,同纬度气候分布的差异,

讨论:气候类型分布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主要的气候类型分布

小结,点评

读图3.28,和“世界地形图”,讨论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完成习题

小结

归纳、小结

整理笔记、习题

板书

设计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二、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教学

反思

世界古代史课程感想篇三

1、喜马拉雅山(中国-尼泊尔):珠穆朗玛峰

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地球之巅,连绵的雪峰巍峨壮丽

从中尼公路远眺喜马拉雅山脉是此生最难忘的旅行体验,迎面而来的270度全景画面中分布着数十座7000米以上的雪峰,如海浪般起伏绵延,夕阳为雪白之巅撒上壮丽无比的金色。从靠近大本营的世界最高的寺院绒布寺仰望珠穆朗玛峰,呈巨型金字塔状的山体威武雄壮,昂首天外,令人顶礼膜拜。

2、峡谷圆环(美国):大峡谷、纪念碑谷、锡安、布莱斯峡谷、羚羊谷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活的地质史教科书,雄伟的地貌,浩瀚的气魄

峡谷圆环(grandcircle)位于科罗拉多高原,面积和加州差不多。这里遍布着峡谷、台地、悬崖、孤峰和尖塔等特殊的地理景观,独特地貌和奇幻景象形成了九个国家公园,十二个国家纪念地,三个国家娱乐区,六个国家森林,以及三个印第安保留区。这里是美国西部史诗的最佳背景,特别是科罗拉多大峡谷两岸都是斑斓似火的巨岩断层,岩层嶙峋、层峦叠嶂,夹着一条深不见底的巨谷,卓显出无比的苍劲壮丽。

亮丽的高山风景线,翡翠般的湖泊,壮美山水冠绝天下

加拿大的落基山脉拥有山峰、冰河、冰原、湖泊、瀑布、温泉、峡谷、高山草原和石灰石洞穴,壮丽秀美的地貌孕育着多姿多彩的植物。沿落基山脉有多处冰川湖泊,它们犹如一串串珍珠,把静静的群山点缀得生气勃勃。飘浮在水中冰砾的反射光线也把湖泊打扮得如同绿宝石一般璀璨,清澈的湖水倒映出巍峨的雪山,极致美景,令人赞叹。

雄伟险峻的欧洲屋脊,大自然的宫殿,冰雪运动的圣地

虽罗马帝国时代就已发展起来,阿尔卑斯山脉至今仍保留着最纯净美丽的自然美景。由冰雪山峰、高山湖泊与特色建筑所构成的绝美环境,和相对舒适发达的设施,使其成为人们心目中最理想的山居度假天堂。公认最美丽的马特洪峰是一个有四个面的锥体,简洁的外形和闪亮的冰雪,呈现出神圣感。而西欧最高的勃朗峰地区不仅是滑雪胜地,也是登山胜地。

5、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澳大利亚):ayersrock(urulu),olga

澳洲内陆中心的自然纪念碑,突兀于茫茫红色荒原之上,变幻万千的奇观壮景

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内有两个主要景点,艾尔斯岩和奥加石阵。它位于整个澳大利亚大陆的中心,巨大的岩石奇迹般地凸起在荒凉无垠的红色平坦荒漠之中。在不同的季节与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艾尔斯岩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甚至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也随时跟着光线而变化。日落是乌鲁鲁最美的时刻。晚霞笼罩在岩体和周围的红土地上,乌鲁鲁从赭红到橙红,热烈仿佛在天边燃烧,最后变成暗红,渐渐变暗,消失在夜幕里。

6、巴塔哥尼亚(智利-阿根廷):百内国家公园,莫雷诺冰川,湖区

世界的尽头,冰川时代的盛景,最佳徒步路线

南美洲最南端的巴塔哥尼亚西北接安第斯山脉,雪峰与火山映照,冰川同密林交错,辟有大量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智利的百内国家公园拥有世界级的徒步路线,是一个由雪山、冰川、草原、湖泊、森林和变幻莫测的天气组成的纯净世界,百内的群峰呈现给人一种震慑灵魂、具有神秘气息的庄严和美丽。阿根廷冰川国家公园内的莫雷诺冰川有20层楼之高,绵延30公里,是地球上仍在向前推进的少数活冰川之一,冰层不停地移动断裂传来雷鸣般的巨响。

7、yosemite优山美地国家公园(美国)

融细腻与粗狂为一身的美丽山谷,苍山碧水,如诗如画

加州东部的优山美地国家公园内的地势落差极大,不断映入眼帘的山峰、峡谷、草原、森林、冰碛、河流、瀑布,构成了山谷内鬼斧神工的雄伟景色。冰川切削的花岗岩山峰有着坚硬的质地,却有着流线般圆润的身形,令人叫绝。天高云淡,远山如黛,层林青翠,如入画中。园内有1000多种花草植物,其中有株被称为巨灰熊的巨杉,估计已有27的树龄,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树木。

二、世界6大神奇的地理奇观

1、巴姆凯莉(土耳其)

2、埃里波斯火山的冰塔(南极洲)

这就是传说中的冰火两重天。南极苦寒之地,时有火山喷发,正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冰川,冰火两重天,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3、黑岩沙漠间歇喷泉(美国,内华达州)

你在地球上看到了似乎只能在外形或者科幻大片中才能看到的情景,看着非常像梦幻画面,然而确实真实存在的场景,他在美国内华达州的黑岩沙漠。

4、帐篷式山峰(美国,新墨西哥)

5、月亮谷(阿根廷)

伊斯奇瓜拉斯托/塔兰穆帕亚自然公园地处阿根廷中部的沙漠地带,其中湖泊和沼泽中有大量的植物化石,一部分已经成为煤层,其他化石则完好的保留了植物原本的形状、脉络和纹理,在其他地区这种保存形式并不多见。在沉积物中最常见的是火山岩灰层,伊斯奇瓜拉斯托土地干燥,表面崎岖不平,人们称之为“月亮谷”。

6、丹霞地貌

甘肃张掖丹霞地貌在中国丹霞地貌中比较典型,是该地区微红色的岩石被不断的侵蚀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地貌。

世界古代史课程感想篇四

世界上最大的岛群由印度尼西亚13000多个岛屿和菲律宾约7000个岛屿组成,称为马来群岛。其中主要的岛屿有印度尼西亚的大巽他群岛、小巽他群岛、摩鹿加、伊里安,菲律宾的吕宋、棉兰老、米鄢群岛。该群岛还包括东马来西亚、文莱、巴布亚新几内亚等。群岛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沿赤道延伸6100公里,南北最大宽度3500公里,总面积约243万平方公里。西与亚洲大陆隔有有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北与台湾之间有巴士海峡,南与澳大利亚之间有托雷斯海峡。除菲律宾北部以外,各岛都在赤道10度以内,平均气温21℃,年降雨量从8100毫米至500毫米不等,大部分地区超过毫米。每年7至11月西南太平洋生成台风20余次,常袭击菲律宾。马来群岛的动植物群非常丰富且种类各异。农村和农业经济占压倒优势,农村居民绝大多数为定居耕种者,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商品作物有橡胶、烟叶、糖等。森林资源重要,提供贵重木材、树脂、藤条等。石油为主要矿产,锡产量占世界产量的10%。水力资源丰富,但未充分开发,制造业不发达,轻工业主要是纺织、造纸、玻璃、肥皂、卷烟等。

世界古代史课程感想篇五

《海底世界》是一篇关于海洋的常识性课文,作者用行动的语言介绍了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海底世界的生物无穷无尽,课文选取典型的动、植物,抓住特点进行介绍。文章介绍的虽然是有关海洋的知识,但语言生动活泼,那些打比方、作比较的句子贴近儿童生活实际,通俗易懂,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既然是一堂语文课,就该在“语”字上下功夫,要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教学时,我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如“窃窃私语”这个词,我先让学生说说意思,再让同桌表演这个词,然后回到课文看看动物是怎样窃窃私语的。再如教学“巴”这个词,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巴”原来就是“吸”,理解了词语,也体会到贝类的聪明可爱。学生学习语文,除了理解,还要积累运用。让学生把“依然”换词,学生理解词语句意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词汇量;让学生模仿其中一种鱼以我的口气介绍一种鱼的活动特点,其实就是鼓励学生将课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世界古代史课程感想篇六

课堂教学的设计中,我先让孩子们在吹泡泡的体验活动中观察泡泡的形状和颜色,然后问孩子泡泡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点?学生的回答真的很精彩,有的说:“泡泡有很多很的颜色。”“五颜六色”、“一碰就破”等之后,趁热打铁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呢?学生的回答真的让我大吃一惊,有的说:“闹钟是圆的”、“鸡蛋”、“太阳”我心里都在偷着乐,因为有很多的答案,我都没想到。果然学生的想像力极其丰富的,只需我们老师起到“砖”的作用,学生的“玉”就顺其自然的出来了!然后学生就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圆的世界》了.

通过这堂课,我认为要深入研究教材,在教学设计中以某一方面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在广泛的美术文化氛围中增强了想象力和表现力,而作为老师,最大的收获是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美,创造美,并愉悦地参与了他们的活动.面对一年级的孩子,我发现我的教语言还不够儿童化,语速过快.其次如果我当场在黑板上用圆作画然后再让孩子来评评老师的作品,这样会让孩子更喜欢上美术课.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我要更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创新潜能,关注学生的新发现,新思路,抓住他们的思维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会不断努力的。

世界古代史课程感想篇七

上周音体美组织了一次观课议课的交流研讨活动,在听课以及评课的过程中有了较多的收获,是听课老师与讲课老师的互动与交流。本次授课教师是美术组的王红老师,她安排的课程是《海底世界》,这一节课是综合探索课程,注重学生深入理解色彩的审美特质,从而提高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和动手能力的锻炼。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分工明确,各安其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本课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发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让学生认知和学习,同时体现出高效课堂的实效性,完成了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课前设定目标,学生积极学习,体现高效课堂的特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学生分组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究、合作、交流,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循序渐进,怎样让学生充分交流,值得探讨。

学生对鱼的结构和鱼的制作是定义和实践的结合,总之,此次课程是一节讲求实效的课程。作为参与活动的教师也进行了有益的学习、探讨和交流。

世界古代史课程感想篇八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体会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通过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参”和“量。。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3、培养学生写一段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三、四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是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海底图片的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看图片

2、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

二、抓重点句,了解特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让学生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3、指读有关句子: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这句话着重介绍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点?

(两方面特点: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并根据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指名回答,课堂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弄清文中2、3自然段侧重讲海底世界景色奇异。4、5、6自然段侧重讲海底物产丰富。

3、引导学生回顾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1)思——问题。

(2)画——重点句。

(3)找——重点词语。

(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2、3自然段,理解海底景色奇异。

(1)指读第2自然段。思考:海底有风浪吗?有光吗?

(2)指名回答后,出示重点句。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3)课堂讨论:“依然”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将句中“依然”换成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词,使句子意思不变。

(“依然”指依照原来的样子。经过讨论,句中“依然”一词,可换成与它相近的“仍然”,句义不变。用这样近义词替换的方式,让学生从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宁静。)

(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却”在句中有转折连接的作用,说明黑中有亮。)

2、学习第3自然段。让学生运用学习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1)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2)指读句子,并分别说句意。

(3)出示句子: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让学生讨论:“是否”是什么意思?将“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使句意不变。“是否”是“是不是”的意思,让学生采用换词语的方式理解句义。

3、学生自读3——5句。想想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讲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经过讨论,让学生弄明白这三句话是围绕着第2句”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句话的意思讲的。

(1)指读重点句;理解词语。

(2)什么是“窃窃私语”

(“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窃窃私语”指背着人轻轻地交谈。本课是比喻海底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

(3)让学生用动作演示“窃窃私语”。

(4)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用这个词语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5)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文中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式具体描写动物发出的声音,同时用“蜜蜂、小鸟、小狗”的叫声来比喻海底动物的叫声,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特别能引起儿童的情趣。讲课时,可采用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

(6)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还有许多种动物的声音。)

(7)教师读句子: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提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各种动物还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声音。)

(8)指读这段话,并小结这段话表述的内容:静中有声。(奇特)

(9)小结学法:学习这段话我们主要抓住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就必须注意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语。

(10)让学生自己说说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黑中有亮、静中有声)

4、用上面的学法自学课文4至6自然段,理解海底世界物产丰富。

(2)指名回答,教师依照学生的回答板书。

5、学习第4自然段。

(1)指读课文,想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本段共有五句话。第1句讲“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后四句分别介绍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和贝类的活动方式。)

(2)“已经知道”这四个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海底动物不只是三万多种,还有很多很多,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发现。)

(3)第1句与2至6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先总述后分述。)

(4)你是怎么知道的?

(从“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这一概括词语中看出来的。)

(5)“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这句话作者给贝类赋予了人格化的描写,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指名读5、6自然段。

(1)课文怎样介绍海底植物色彩的?

(2)指读有关句子,找出其中的连接词语。

(“有……有……还有……”作者用这样的排比句式描写海底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

(3)让学生找最有特点的植物。

(最大的、最小的)

(4)海底有丰富的矿产,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稀有金属是很宝贵的矿产资源。在陆地上蕴藏都很少,但海底也有这种稀有金属,说明海底有丰富的物产。)

(5)课文中描写植物和矿产的时候,为什么只写这几种?

(让学生体会作者抓最突出的特点描写的方法,同时说明海底丰富的物产中也包含着“奇异”。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是分不开的。)

五、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六、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看图,再激趣、展开想象。

1、出示挂图。

2、谈话激趣。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丽多彩,景色如此奇异,物产如此丰富。想象一下,假如你来到海底,你要做些什么?以此深化和延伸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世界古代史课程感想篇九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室就是教师的舞台,今天我讲这一节40分钟的课,我深深地感受到我还有很多“功”要练。

一、学情与教学目标的设定

学情方面,这一学期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正确规范的操作习惯,三年级的学生是第一学期接触信息技术课,直到此节课学生也只是上了6节上机实践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一堂课上,主要是利用色彩的冲击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他可以选择不同色彩的油画棒描绘天空,现在他也可以在画图板里选择不同的色彩描绘海洋。另一方面,我把学情和教学目标这两点放在一起反思,是因为我清楚虽然教学目标在教参上已经给的很明确,但是针对每个老师自己的课堂,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不能够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为了这堂课的知识点能够顺利推进,我在前几节课的课堂上已经做了很多铺垫。我认为只有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定教学目标,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学环节的设定

本堂课的教学环节其实是很明确的,只是顺序学习“填充工具”与“喷枪工具”的使用,但是一个知识点的操作会引出很多问题,我虽然对这些问题做了预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也体现了,但是,我只是肤浅的用语言向学生做出了有关问题的提示,并没有让学生看到我的演示,所以在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问题还是出现在了个别的同学身,我只是私下帮他解决,并没有停下给予讲解。因为我最初的教学设计里没有给这个环节留下更多的时间。由此,我想,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只考虑到了自身教学目标的完成,虽然对学生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做出了预设,但是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了解,想当然的既定了学生的能力,以为学生听到提醒就不会出现错误,其实他们不一定能把老师的提醒听的明白清楚。

三、教案的实施

在课堂的整个实施过程中,还是比较顺利的按照教案完成的。但是整体来看学生的积极性似乎并没有被完全调动起来。也许是只顾着希望整节课围绕一个主题去操作,忽略了教学各环节每一次的课堂练习都使用同一幅画,降低了学生的敏感度,没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刺激。在对同一幅画的操作过程中,只有部分学生能够跟着老师的要求和思路走,按时间完成给定的操作任务。大部分学生在自己上一个任务没有完成的情况下,面对同一幅图画,当第二个任务下达,他们不会去操作第二个任务,而是继续操作第一个,直到完成。

最后,我想感谢校长和学校的领导班子帮我请来了教研员,给了我讲这堂课的机会。其次感谢南主任对我一直以来的指导和帮助,让我在这半个月的工作日内成长的很迅速,还要感谢王主任,圆圆老师帮我管理学生,带动学生,让我很顺利的完成这堂课。最后感谢学校的所有老师给我的鼓励和学生们与我的配合。

世界古代史课程感想篇十

复习中国画知识——初步认识彩墨,欣赏彩墨画范作——师生一起探究学习彩墨画用笔用墨的方法——欣赏儿童彩墨画作品——学生尝试创作。

利用中国画范作或中国画工具进行导入,并复习相关的中国画知识,对本课的'学习起到有效的铺垫作用。同时可通过示范、欣赏等和学生一起探究中国画的技法,学生在观察、领会、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惯了彩色笔和油画棒的学生对中国画充满了好奇,用彩墨的形式去表现生活的情趣,紧密的联系他们的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特征。应利用好这一点,不拘泥于传统的中国画教学,在学习技法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体验笔墨带来的乐趣。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