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最新大慈恩寺导游讲解 陕西大慈恩寺导游词(实用5篇)

最新大慈恩寺导游讲解 陕西大慈恩寺导游词(实用5篇)

时间:2023-09-11 21:44:06 作者:影墨最新大慈恩寺导游讲解 陕西大慈恩寺导游词(实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大慈恩寺导游讲解篇一

慈恩寺位于雁塔区境中心地带,占地46亩,是唐代的皇家寺院和国立译经院,属唐长安城南的晋昌坊。由于同唐高僧玄奘法师的佛事活动紧密相联,使慈恩寺成为闻名世界的佛教寺院。

远在北魏道武帝时在此建净觉寺,隋文帝在净觉寺故址修建无漏寺,后废。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长孙氏)祈求冥福,报答慈母恩德,下令建寺,故取名慈恩寺。此后1000多年来,慈恩寺成为中外佛教界人士敬仰朝拜之地。唐时慈恩寺建筑共有13庭院、1897间(包括翻经院),重楼复殿、云阁、蝉房并有塑像,十分壮观。除现有的一个院落(即当时的西塔院)外,其余早已荡然无存。大慈恩寺(4张)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由印度取经回国途中,曾两次遭意外散失部分经本后,对带回长安的经卷,倍加爱护。为保护带回的520夹、657部梵本佛经,遂于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上书唐高宗李治,建议在慈恩寺的西院,仿照西域的建筑形式,建造慈恩寺塔。为藏经本而建塔,是修建大雁塔的真正缘由。

大慈恩寺大慈恩寺建筑规模宏大,占据晋昌坊半坊之地,面积近四百亩,有十多个院落,各式房舍1897间,是唐长安城最宏伟壮丽的皇家寺院。寺院建成后有三百多僧人主持宗教活动,礼请西行求法 归来的玄奘法师任大慈恩寺首任主持,玄奘法师在此翻译佛经、弘法育人20xx年,合弟子窥基创立了佛教的一大宗派法相唯识宗。使大慈恩寺成为唯识宗(又称“法相宗”)祖庭。现今的大慈恩寺识明代成化二年(1466年)起在原寺院西塔院基础上陆续修建而成的。现占地76亩多(50738平方米),寺院山门内,有钟、鼓楼对峙,中轴线之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寺内藏经阁藏经众多,浮雕壁画叹为观止。

大雁塔

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由唐三藏玄奘,为供养从印度请回的经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而修建。现塔高64.5米,共七层,塔底呈方锥形,底层每边长25米,塔内装有楼梯,供游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全貌,令人心旷神怡。塔上有精美的线刻佛像,有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有中国名塔照片展览、佛舍利子、佛脚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现今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嘉靖二十七年十月(公元1548年)铸造,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

玄奘三藏院

殿上供奉有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和铜质坐像,殿内壁面布满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生平事迹巨幅壁画,为铜刻、木雕和石雕。是当前规模最大的玄奘纪念馆,供游人瞻仰参观。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来此参观,誉玄奘三藏院为当代敦煌。

雁塔广场

新建的占地20多亩的以玄奘为主题的雁塔广场位于大慈恩寺门前,广场中央台座上 ,坐落着一尊高大的唐僧取经铜像,花坛锦簇,华灯成行,马路宽阔,设施齐备。大慈恩寺大雁塔有着一千多年的光辉历史,曾有过辉煌的一页,据史书记载: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大慈恩寺建成后,皇太子李治恭请玄奘任该寺上座,寺中专为玄奘辟有翻经院,供其翻译佛经。为了协助玄奘译经,还特地选择了50名高僧作为玄奘的助理。玄奘由原来居住的弘福寺移居大慈恩寺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玄奘与50名助理乘车,京城僧众列队随后,文武百官侍卫陪同,太宗皇帝与太子李治及后宫嫔妃在安福楼上手持香炉目送,长安各界人士夹道欢呼。

大慈恩寺导游讲解篇二

大慈恩寺位于西安南郊,著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法相宗)的祖庭,迄今已历1350余年。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陕西大慈恩寺导游词范文,希望可以让大家喜欢。

各位游客:

到西安游览时,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独特标志,古人曾留下“驱山晚照光明显,雁塔晨钟在城南”的诗句。作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耸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内,距市中心约4公里,是我国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览一番。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尘莫及的显赫地位和宏大规模。这座寺院当年由13座庭院组成,面积达34o亩,是现在寺院面积的7倍。其建筑富丽堂皇,装饰华丽富贵。慈恩寺现有面积32314平方米,约合48.5亩。

走进寺院是两座小楼,东边是钟楼,里边悬挂有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一口铁钟,重15吨。西边是鼓楼,楼里存有一面大鼓。长久以来,人们都把“雁塔晨钟’作为关中八景之一,广为流传。但以往人们都以为“雁塔晨钟”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钟,其实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为大雁塔这口钟重3万斤,是在大慈恩寺内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铸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钟搬入寺内的时间早100多年,上面还铸有“雁塔晨钟”铭文。

众所周知,一般寺庙都有大雄宝殿,慈恩寺也一样。它的大雄宝殿位于寺院中心高台上,初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释迎牟尼三身像。中间的叫法身像,西边的叫报身像,东边的叫应身像。释迎牟尼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罗卫国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孔子同时代。三身佛东侧立有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叶;西侧立有其堂弟阿难,他待从释迦牟尼20xx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两侧是十八罗汉和玄奘塑像。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存有《藏文大藏经》等重要经典。楼下是讲堂,为佛教徒讲经说法之处,供奉阿弥陀佛铜像一尊,高1米多。殿内珍藏玄奘亲手供奉的佛座一件,还有唐代青响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块。此石为蓝田玉山所产青石,敲之锵锵有声,清脆悦耳。

按照印度佛教传说,当初佛教有大乘与小乘两派,小乘佛教不忌荤腥。有一天,正是菩萨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却买不到肉下饭。这时天空中一群大雁飞过,一个和尚望着雁群自言自语:“今日增房无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萨一定不会忘记这是什么日子。”话音未落,领头的大雁便折翅坠地。于是全寺和尚大惊失色,认为这定是菩萨显灵。他们就在大雁坠地处建造石塔,并戒绝荤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称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内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传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师为安置他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当年三月动工,玄奘亲自监造,一年建成。

各位游客,大家一定看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那么《西游记》里的唐僧是否就是唐代这位著名和尚玄奘呢?玄奘法师俗姓陈,13岁在洛阳出家为增,勤奋好学,在国内各地访师问学后,决意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探索佛教的精蕴。玄奘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0xx年)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穿越上天飞鸟、下无走兽的戈壁沙漠,西行直至天竺,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学成后返回长安,历时20xx年,行程5万公里,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回佛经657部,并在印度获得极高地位,备受尊崇。回国后,在唐皇室的支持下,他集中各地博学高僧,组成规模空前的佛经译物场,并亲自任译主。翻译的佛经无论从质量或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人,开创了我国翻译史上的新时期,共译著佛经75部1335卷,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应该说《西游记》是以唐代玄类西出取经为背景而写成的,但故事里的唐僧不全指玄奘,而是一个经过艺术化的文学作品里的人物。

各位游客,大雁塔在建时高60米,5层,砖表土心,光盘梯。后塔心砖缝草木丛生,渐趋颓废。经武则天长安年间、唐玄宗天宝年间、后唐长兴年间几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长高了4.5米,还加了两层。底层每边长25米,基座为方形,边长45米至48米,每层四面均有券门,塔内装有楼梯。塔底层门楣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尤其是西门楣的释迦牟尼佛说法图,上刻当时废殿建筑的写真图,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是研究后代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塔南门东西两侧的砖龛内镶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两碑都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受国家保护的珍贵书法原刻,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完全可以这样说,这座仿木结构的楼阁式方形砖塔,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是我国佛教建筑中的杰作。

游客们,大雁塔自建成至今,历代名人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的赞语,岑参有“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的名句。诗人气势磅礴的描写与富于哲理的感叹,常常在人们登塔时引起共鸣。

慈恩寺位于雁塔区境中心地带,占地46亩,是唐代的皇家寺院和国立译经院,属唐长安城南的晋昌坊。由于同唐高僧玄奘法师的佛事活动紧密相联,使慈恩寺成为闻名世界的佛教寺院。

远在北魏道武帝时在此建净觉寺,隋文帝在净觉寺故址修建无漏寺,后废。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长孙氏)祈求冥福,报答慈母恩德,下令建寺,故取名慈恩寺。此后1000多年来,慈恩寺成为中外佛教界人士敬仰朝拜之地。唐时慈恩寺建筑共有13庭院、1897间(包括翻经院),重楼复殿、云阁、蝉房并有塑像,十分壮观。除现有的一个院落(即当时的西塔院)外,其余早已荡然无存。大慈恩寺(4张)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由印度取经回国途中,曾两次遭意外散失部分经本后,对带回长安的经卷,倍加爱护。为保护带回的520夹、657部梵本佛经,遂于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上书唐高宗李治,建议在慈恩寺的西院,仿照西域的建筑形式,建造慈恩寺塔。为藏经本而建塔,是修建大雁塔的真正缘由。

大慈恩寺大慈恩寺建筑规模宏大,占据晋昌坊半坊之地,面积近四百亩,有十多个院落,各式房舍1897间,是唐长安城最宏伟壮丽的皇家寺院。寺院建成后有三百多僧人主持宗教活动,礼请西行求法 归来的玄奘法师任大慈恩寺首任主持,玄奘法师在此翻译佛经、弘法育人20xx年,合弟子窥基创立了佛教的一大宗派法相唯识宗。使大慈恩寺成为唯识宗(又称“法相宗”)祖庭。现今的大慈恩寺识明代成化二年(1466年)起在原寺院西塔院基础上陆续修建而成的。现占地76亩多(50738平方米),寺院山门内,有钟、鼓楼对峙,中轴线之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寺内藏经阁藏经众多,浮雕壁画叹为观止。

大雁塔

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由唐三藏玄奘,为供养从印度请回的经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而修建。现塔高64.5米,共七层,塔底呈方锥形,底层每边长25米,塔内装有楼梯,供游人登临,可俯视西安全貌,令人心旷神怡。塔上有精美的线刻佛像,有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有中国名塔照片展览、佛舍利子、佛脚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现今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嘉靖二十七年十月(公元1548年)铸造,重三万斤,高三米多。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

玄奘三藏院

殿上供奉有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和铜质坐像,殿内壁面布满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生平事迹巨幅壁画,为铜刻、木雕和石雕。是当前规模最大的玄奘纪念馆,供游人瞻仰参观。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来此参观,誉玄奘三藏院为当代敦煌。

雁塔广场

新建的占地20多亩的以玄奘为主题的雁塔广场位于大慈恩寺门前,广场中央台座上 ,坐落着一尊高大的唐僧取经铜像,花坛锦簇,华灯成行,马路宽阔,设施齐备。大慈恩寺大雁塔有着一千多年的光辉历史,曾有过辉煌的一页,据史书记载: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大慈恩寺建成后,皇太子李治恭请玄奘任该寺上座,寺中专为玄奘辟有翻经院,供其翻译佛经。为了协助玄奘译经,还特地选择了50名高僧作为玄奘的助理。玄奘由原来居住的弘福寺移居大慈恩寺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玄奘与50名助理乘车,京城僧众列队随后,文武百官侍卫陪同,太宗皇帝与太子李治及后宫嫔妃在安福楼上手持香炉目送,长安各界人士夹道欢呼。

从历史博物馆出来,吃了臊子面,我们继续步行来到大慈恩寺。大慈恩寺就在博物馆的东南方不到几百米的距离,很快就到了。

那大慈恩寺为什么称为“慈恩寺”呢?因为唐代着名的玄奘法师从西归来,觉得母亲对自己的教养付出了很多,为了表达对母亲的养育之恩,他请求唐玄宗李隆基为母亲建了大慈恩寺。

一进慈恩寺大门,两边分别有钟楼和鼓楼。抬头往上望,我看见一座塔,高约几十米,塔顶呈三角形,这就是大雁塔,共有七层。那大雁塔由来是什么呢?话说大慈恩寺内,以前的和尚都是吃肉的,有一天,一个和尚出去找肉吃,但他什么也没找到。他非常着急,忽然看见天空有只大雁,就自言自语地说:“哎呀!如果我有一把弓和一枝剑,把大雁射下来该多好啊!”刚说完,那大雁的翅膀忽然折了一下,立刻掉了下来,之后就摔死了。那个小和尚见到他自己一念,大雁就掉了下来,以为是佛爷们的功劳,从今以后他们的寺内再也不吃肉了。后来在大雁降落的地方,建成了一座塔,取名为“大雁塔”。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塔内有许多拱门,第一层的拱门非常多,进入拱门内,可以看到石壁上刻着许多字。以前有些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如果能够得中进士,就能在石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就是着名的“雁塔题名”。唐代就有此规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当时也刻上自己的名字呢。不过很可惜,唐代过后,大雁塔突然被雷击倒了,直到明朝才翻修,所以石壁上刻的都是明清朝金榜题名的进士。再往里走,就看到一个方形的石壁,石壁上刻着玄奘正在念经呢,他眉头紧锁,双眼闭目,好像在思索着什么呢,或许他在虔诚念佛呢。

往上走,走到第四层,就看到一个玻璃匣子,匣子内装着一个宝香炉,香炉里放着两颗圆圆的小粒子,呈乳白色,非常小。一粒直径只有一毫米,另一粒也只有一点二毫米。这是什么呢?这是镇寺之宝—舍利子,它是由一些得道高僧圆寂后,烧成骨灰留下来的。如果在哪位和尚的骨灰里发现了这种东西,就说明这个和尚得道了。

在大雁塔最高层,也就是第七层,四周分别有一个拱门。从拱门上往下看,大雁塔四周的景色一览无余。整个西安城尽收眼底。

大慈恩寺导游讲解篇三

从历史博物馆出来,吃了臊子面,我们继续步行来到大慈恩寺。大慈恩寺就在博物馆的东南方不到几百米的距离,很快就到了。

那大慈恩寺为什么称为“慈恩寺”呢?因为唐代著名的玄奘法师从西归来,觉得母亲对自己的教养付出了很多,为了表达对母亲的养育之恩,他请求唐玄宗李隆基为母亲建了大慈恩寺。

一进慈恩寺大门,两边分别有钟楼和鼓楼。抬头往上望,我看见一座塔,高约几十米,塔顶呈三角形,这就是大雁塔,共有七层。那大雁塔由来是什么呢?话说大慈恩寺内,以前的和尚都是吃肉的,有一天,一个和尚出去找肉吃,但他什么也没找到。他非常着急,忽然看见天空有只大雁,就自言自语地说:“哎呀!如果我有一把弓和一枝剑,把大雁射下来该多好啊!”刚说完,那大雁的翅膀忽然折了一下,立刻掉了下来,之后就摔死了。那个小和尚见到他自己一念,大雁就掉了下来,以为是佛爷们的功劳,从今以后他们的寺内再也不吃肉了。后来在大雁降落的地方,建成了一座塔,取名为“大雁塔”。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约45米,高约5米的台基上。塔七层,底层边长25米由地面至塔顶高64米。塔身用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内有楼梯,可以盘旋而上。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传为唐代大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塔南门两侧的砖龛内,嵌有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记》两块石碑。塔内有许多拱门,第一层的拱门非常多,进入拱门内,可以看到石壁上刻着许多字。以前有些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如果能够得中进士,就能在石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就是著名的“雁塔题名”。唐代就有此规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当时也刻上自己的名字呢。不过很可惜,唐代过后,大雁塔突然被雷击倒了,直到明朝才翻修,所以石壁上刻的都是明清朝金榜题名的进士。再往里走,就看到一个方形的石壁,石壁上刻着玄奘正在念经呢,他眉头紧锁,双眼闭目,好像在思索着什么呢,或许他在虔诚念佛呢。

往上走,走到第四层,就看到一个玻璃匣子,匣子内装着一个宝香炉,香炉里放着两颗圆圆的小粒子,呈乳白色,非常小。一粒直径只有一毫米,另一粒也只有一点二毫米。这是什么呢?这是镇寺之宝—舍利子,它是由一些得道高僧圆寂后,烧成骨灰留下来的。如果在哪位和尚的骨灰里发现了这种东西,就说明这个和尚得道了。

大慈恩寺导游讲解篇四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大慈恩寺的门口,因为我国佛教寺院大多都建在深山密林之中,所以寺院的'正门称为山门,山门也称三门,东为无相门,西为无作们,中为空门,象征着佛教的入门三解脱,走进山门,我们可以看到钟鼓二楼东西对峙,东边的钟楼内悬挂有一口明代的大铁钟,重约三万斤,上面刻有雁塔晨钟四个字;西面的鼓楼内有一面直径约2米的大鼓,僧人们早上敲钟,晚上击鼓,晨钟暮鼓,交相辉映。寺院的钟声每天敲108下,象征着破除人的108中烦恼,及“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渡众生。”就是说,听到寺院的钟声,就可以消除一切烦恼,得道成佛了。

钟鼓楼的北面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佛教寺院的主体建筑,殿内供奉的是三身佛,中为法神佛毗卢遮那佛,西为报身佛卢舍那佛,东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三身佛的两侧是佛祖的两大弟子,东为迦叶,西为阿难。两边有普贤菩萨像和文殊菩萨像,他们分别象征着真理和智慧。东西两侧还列坐有十八罗汉像。

大雄宝殿过去是法堂,法堂是为佛教徒讲经说法的地方,里面供奉的是阿弥陀佛,堂内墙壁上贴有三张拓片,中间的是玄奘负笈图,两侧是玄奘的两位弟子,圆测与窥基,圆测是新罗国王孙,窥基是唐初名将尉迟恭的侄子,两位名门之后均拜玄奘为师,可见玄奘法师当时的名声之大,地位之高。

法堂的背后就是举世闻名的大雁塔了。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即公元652年,是由玄奘亲自设计并督建的,用以保存他从印度带回的佛经与佛像。最初的塔为5层,砖表土心,不可攀,后来武则天在位的时候,将它重新修建并增高至十层,后经战乱毁坏,到五代时又重新修建,改为七层。现在的大雁塔基本上就保留了这次修缮后的状貌,为楼阁式砖塔,高64.7米,共七层,塔内建有楼梯可盘旋而上,每层都建有砖拱门,塔南门东西两侧的砖龛中,嵌有两方石碑,是李世民和李治分别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二碑均为唐初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被称为“二圣三绝碑”。

大慈恩寺导游讲解篇五

大慈恩寺是唐代皇家寺院和国立译经院,也是规模最大的寺院,占当时晋昌坊半坊之地,共有13庭院、屋宇1897间(包括翻经院),重楼复殿、云阁、蝉房并有塑像,十分壮观,是唐长安城最宏伟壮丽的寺院。现存寺院面积仅是当时的一个西塔院,其余早已荡然无存。

今天的大慈恩寺为明宪宗成化二年(1466年),在唐慈恩寺西塔院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占地76亩余(50738平方米),位于雁塔区境中心地带,座北向南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藏经楼、寮房等。

北魏道武帝时在此建净觉寺,隋文帝在净觉寺故址修建无漏寺,后废。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长孙氏)祈求冥福,报答慈母恩德,下令建寺,故取名慈恩寺。此后1000多年来,慈恩寺成为中外佛教界人士敬仰朝拜之地。

唐贞观十年(636年)六月己卯,太宗文德皇后崩,十一月庚寅葬于昭陵。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在春宫,以其母文德皇后早弃万方,一心“思报昊天,追崇福业。”于是于六月庚辰,使中大夫守右庶子高季辅宣令说:“寡人不造,咎谴所锺。年在未识,慈颜弃背。终身之忧,贯心滋甚。风树之切,刻骨冥深。每以龙忌在辰,岁时兴感。空怀陟屺之望,益疚寒泉之心。既而笙歌遂远,瞻奉无隶。徒思昊天之报,罔寄乌鸟之情。窃以觉道洪慈,实资冥福。冀申孺慕,是用皈依。宜令所司,于京城内旧废寺,妙选一所,奉为文德圣皇后,即营僧寺。寺成之日,当别度僧。仍令挟带林泉,务尽形胜,仰规忉利之果,副此罔极之怀。”根据此令,有司于是仔细普查京城各处形胜,并最后决定在宫城南晋昌里面对曲江池的“净觉故伽蓝”旧址营建新寺。

寺址定工

经过一番“瞻星揆地”的测量定位工作,最后制定了“像天阙,仿给园(祗树给孤独园之略)”的建造方案。整个工程,“穷班孪巧艺,尽衡霍良木”,“文石、梓桂、橡樟、并榈充其材,珠玉、丹青、赭垩、金翠备其饰”。按照设计,寺院建成之后将是“重楼复殿,云阁洞房”,总共有十余院1897间,“床褥器物,备皆盈满”。

至当年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十月戊申,太子治又下令说:大慈恩寺工程“渐向毕功,轮奂将成”,但僧徒尚缺,奉太宗皇帝敕旨,度僧300人,别请50名大德“同奉神居,降临行道”;同时正式赐新寺寺名为“大慈恩寺”,并增建“翻经院”。很快,翻经院宣告落成,“虹梁藻井,丹青云气,琼础铜沓,金环华铺,并加殊丽。”随后,太子治复令玄奘法师自弘福寺移就大慈恩寺翻经院继续従事佛典翻译,充上座,纲维寺任。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十二月戊辰,太宗皇帝为玄奘举行了盛大隆重的入寺升座仪式,《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七对此做了详细的记载描述。

此后不数天,太子治再在仗卫的扈従、百僚的陪同下到大慈恩寺礼佛,会见五十大德,讲述其造寺之原由,不禁呜噎酸感,史称其“蒸蒸之情,亦今之舜也”。侍臣及僧共睹此景,无不为之哽泣。会罢大德,太子遂登东阁,宣布大赦令等。继而巡历廊宇,至玄奘法师房,亲制五言诗一首帖于户,其诗谓:停轩观福殿,游目眺皇畿。法轮含日转,花盖接云飞。翠烟香绮阁,丹霞光宝衣。幡虹遥合彩,空外迥分辉。萧然登十地,自得会三归。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大雁塔南广场。本景区由主景区即大慈恩寺、大雁塔和南北广场、东西两苑组成,占地约500亩。在广场的中央矗立着一尊唐僧玄奘西天取经的高大铜像。只见他气宇轩昂,身披袈裟,手执锡杖,迈着坚定的步伐,好象正奔波在西行取经的路途上。

现在,大家来到大雁塔脚下,大雁塔原称慈恩寺浮图。玄奘法师为了妥善保存从印度取经带回的大量佛经和佛舍利,于公元652年附图表上奏,经朝廷批准,在本寺西院,建造5层佛塔。每层皆存舍利,共一万余粒。玄奘法师亲自参加建塔劳动,搬运砖石,历时两年才建成。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无漏寺,到了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追念死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长安晋昌坊建造寺院,敕赐“慈恩”。它北面正对大明宫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边风景优美,为唐都长安最宏伟、最壮观之佛教寺院。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走进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览一番。

各位游客,大雁塔在建时高60米,5层,砖表土心,光盘梯。后塔心砖缝草木丛生,渐趋颓废。经武则天长安年间、唐玄宗天宝年间、后唐长兴年间几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长高了4.5米,还加了两层。底层每边长25米,基座为方形,边长45米至48米,每层四面均有券门,塔内装有楼梯。

大雁塔自唐朝以来,由玄奘法师修建,用来存放经书的佛塔。它建在大慈恩寺内,从古至今,保存完好,现在供游人参观、游览,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更是著名的古城西安的象征。西安市的市徽中央就印着大雁塔,由此可见,大雁塔是当之无愧的西安的标志。

大雁塔最早因财力不足,只是一座五层的建筑,后来因武则天信奉佛教,将它修建到了十层。可不幸的是,五代战乱又降至七层,才有今天的七层青砖塔。塔高64.5米,地面各有一个门洞,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中的不可多得的杰作。

到了大雁塔,人们自然会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内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传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师为安置他从西域带回来的经书、佛像、舍利,奏请高宗允许,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当年三月动工,玄奘亲自监造,一年建成。

现在寺院的范围东西阔160米左右,南北长318米左右,共计93亩,该寺院主要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山门、钟鼓楼、东西配殿、法堂藏经楼,大雁塔及玄奘三藏院。东西两侧分别为方丈院、僧院、寺管院、文管院等。

相关范文推荐
  • 09-11 音乐教案好妈妈(实用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
  • 09-11 幼儿大班中国石拱桥教案反思(实用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
  • 09-11 最新长方形的画法的教学反思(汇总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
  • 09-11 2023年抗联精神心得体会(通用10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的事物的理解和领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反思和总结。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 09-11 幼儿园小班护外活动方案及措施 幼儿园小班活动方案(汇总10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我们应该重视方案的制定和执行,不断提升方案制定的能力和水
  • 09-11 2023年标准会议纪要(优秀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标准会议纪
  • 09-11 机要岗位年终总结 银行岗位年中工作总结(实用9篇)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
  • 09-11 印花税租赁合同税率算(模板5篇)
    随着法律观念的日渐普及,我们用到合同的地方越来越多,正常情况下,签订合同必须经过规定的方式。拟定合同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合
  • 09-11 食盐专营工作总结 食盐专营办法(精选5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
  • 09-11 最新康复技师个人工作总结 车工技师工作总结(优秀9篇)
    总结的内容必须要完全忠于自身的客观实践,其材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允许东拼西凑,要真实、客观地分析情况、总结经验。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