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一下语文第单元反思小结 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反思(汇总5篇)

2023年一下语文第单元反思小结 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反思(汇总5篇)

时间:2023-09-11 07:00:23 作者:飞雪2023年一下语文第单元反思小结 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反思(汇总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一下语文第单元反思小结篇一

17.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重点让学生通过研读课文相关句子感悟孔子的品行。在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谦虚好学,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有礼有节。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读对话,结合“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这一句感悟。在孔子老子见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

教学中,我还结合作业中的练习,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学习是无止境的”。有的学生说:“我爷爷虽然年纪大了,可还在学习电脑。”有的学生说:“妈妈一直在学习,还经常要参加考试。”最后引读相关名言,如:学海无涯苦作舟。活到老,学到老。本以为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应该在作业中表现得很好。但在批改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却局限在上课说过的那几个例子中。有时候真觉得,在指导学生写作上,不指导,学生无从下手,指导得多了,就怕局限他们的思维。真是两难!

18.《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

19.《赵州桥》教学反思

《赵州桥》用简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世界闻名”一词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它凭借着什么而闻名于世呢?学生一时语塞,引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反思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应:“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我在教学中设计中体现以下两点:一在内容上,粗知课文大意,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二在方法上,注意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一下语文第单元反思小结篇二

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倍数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基本思考发。在教学中,第一部分要重视学生的感知,通过圈圈画画,让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了相差关系的基础上进入对倍数关系的学习。第二部分的处理上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感知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要重视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充分建立直观形象。通过比较黄花朵数与蓝花朵数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使学生初步感知“倍”的含义。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交给学生独立解决,学生能积极思考,并能顺利解决。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了二次比较。第一次比较(每次都是3份),突出不论每一份是多少,只要有这样的3份,那就是可以说有这样的3倍;第二次比较,突出不论物体的大小、位置如何变化,只要数量没变,那红花的朵数就还是蓝花的3倍,突出数量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变化的非本质特征,帮助学生梳理出关于倍的认识的最本质的特征。

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其实就是求几里面有几个几,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从例题到练习,每次出现的都是画图,如果再这一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没有出现除法算式的话,也可以由老师来进行直接的教学,直接出示除法算式。其实不论是画图还是列式,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但是方法需要优化。对于方法的优化,可以采用学生自愿选择的方法。即通过数量的变化,让学生自觉感受到画图这一方法的缺点,自然优化出列式计算这一方法。

由于原本在例题中出现的列式计算,被放到了练习中,让学生自然感悟,所以在后面的练习中,可以加入一个拍手的活动。既是对本节课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对列式计算这一方法的巩固。

根据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这节课里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经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积累丰富的经验,抽象出“倍”这一数学概念;通过非本质因素的不断变化,突出了概念的本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其中还有无限的思想和优化意识的培养。

一下语文第单元反思小结篇三

本单元的课文讲的是几位名人的故事,但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名人的丰功伟绩,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这些名人的资料,课文教学中以列宁和小男孩你喜欢谁为主线,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作者的写法。学生能够从文章中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文章内容。在教学第一段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抓特点写灰雀的方法。这篇课文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对话、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孩子们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到了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也体会到了小男孩的聪明、勇敢、对工作一丝不苟。续写很成功,大多数孩子都认为小男孩会回来,并成功完成了拍摄任务。学生续写非常成功,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实践证明,给孩子一个空间,它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本单元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还比较好,但是课前预习做得很不好,没有几个人去查找搜集资料,以后在这方面还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单元的习作是写一个熟悉的人,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写作方法,条理清楚,知道通过具体的事情去写人,也有一部分学生不知从何着手,东一句西一句,语句表达不清,线索混乱,需要好好加强练习。

一下语文第单元反思小结篇四

这个单元安排了两篇主体课文《山寨》、《武夷山》都是描写青青的山,只不过是他们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描写了各具特色的青山。许多学生对山了解不多。也没有真正看到过山。因此在教学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的感官在文字中自由停留,让优美而富有情趣的文字触及他们的心灵,那么,他们对山停留在感官上的情感将会随着时间的延续,随同文字一起慢慢渗入内心深处,“山”将会在他们的心灵上打下烙印。

《美丽的武夷山》是一篇说明性散文,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课文的第二段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武夷山山势险峻,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这段话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不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武夷山山的特点,而且便于学生想象、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进行语言的积累。

为此,在学习这一段时,我常识采用了以下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结合想象画一画。

这段话中作者把武夷山山峰的样子分别比作玉柱、火把、鲜花和竹笋。为了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比较清晰的山的形象,我让学生发挥想象,在白纸上画一画这些山峰的样子,告诉他们玉柱和那些柱子的样子相似。同学们根据课文描写的内容饶有兴致地动手做画。有几位同学甚至突破了课文描写的局限,把山峰的样子想象画成了老人、怪兽等。尽管这些画非常稚嫩,但学生很投入,那么认真,完全溶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之中,没有一位同学“开小差”。

由此,我得到启示:让学生画一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精神。

2、在学生对这些山有了初步的感官形象之后,我相应出示了如下的活动练习:

(1)给山起名字。

课本上第32页有个练习:让学生看着图上山的样子试着给山起名字。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项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参与讨论。随后,我又让各小组长代表本组成员进行汇报交流。

第一小组:“我们小组认为,第一座山叫母子山,第二座山叫老人山......”

第二小组:“老师,我们小组认为这几座山分别叫:手掌山,独指峰,蜗牛峰,公鸡山和骆驼山。”

其他几个小组也派代表纷纷发言。最后,师生共同评议,选出优胜小组予以奖励,另外几个小组也相应得到了口头鼓励。

(2)仿照例句说话。

有了以上的基础,同学们再练习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这组词语来造句以不是难事。看,他们个个神情激动,小手举得老高,显得那样自信。

看着同学们一张张兴奋的小脸,一双双跃跃欲试的小手,看着这充满活力的课堂,我的心里感慨万千。想起前几节课沉闷的课堂气氛,与今天相比,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新教材强调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结合语文实践活动来学习语文。这正是学生所期望的。所以,学生需要开放式的语文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他们又重新找回了自信,他们在课堂上是那样的快乐,那样主动地寻找探究新知识。

他们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

一下语文第单元反思小结篇五

第五单元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

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展,并在必要时调整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安排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汇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成果。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5—17课时。

17孔子拜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能结合上下文,用查字典、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学会运用抓重点词句来理解孔子与老子的品行的阅读方法,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抓重点词句来理解人物品行的阅读方法。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课前预习:

1、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借助音节或工具书读准字音。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难读的句子、段落,多读几次。

3、读课文,想一想,孔子和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预习了课文,请你完成下列作业,检测一下自己的预习情况吧!

预习作业:

1、读课文完成填空:

(1)孔子是我国伟大的和。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这本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范文推荐
  • 09-11 2023年补充合同条款(优质6篇)
    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人们越发重视合同,关于合同的利益纠纷越来越多,在达成意见一致时,制定合同可以享有一定的自由。那么一般合同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
  • 09-11 连年度工作总结(优质7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总结书写有哪些
  • 09-11 本周监理工作情况 监理工作总结(模板10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什么样的总结才
  • 09-11 2023年工作方案要求有哪些内容(汇总5篇)
    方案是指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步骤和措施。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计划地推进工作,逐步实现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
  • 09-11 最新房屋转让简单合同(通用8篇)
    生活当中,合同是出现频率很高的,那么还是应该要准备好一份劳动合同。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合同书怎么写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合同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
  • 09-11 最新欢送老校长主持词(精选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
  • 09-11 协会月总结和 月底销售工作总结(实用7篇)
    围绕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性总结,总结某一方面的成绩、经验。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
  • 09-11 最新治安防疫工作总结 防疫工作总结汇报(模板8篇)
    总结,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分析研究,借此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从中提炼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高认识,以正确的认识来把握客观事物,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实际工
  • 09-11 最新保护野生工作总结(通用8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那关于总结格式
  • 09-11 2023年活动新闻稿的格式和要求(汇总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