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绿色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精选7篇)

绿色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精选7篇)

时间:2023-09-09 16:39:12 作者:XY字客绿色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精选7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总结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绿色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篇一

我校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地处大理市城区中心地段,占地6527平方米,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绿地面积5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6个,在校学生2607人,教职工81人。多年来,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我校始终把绿化、美化、净化作为学校环境建设的奋斗目标,健全领导机构,营造绿色氛围,增强绿色意识,落实绿色行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被评为育人环境优级学校。经过长年的不懈努力,现在校园内佳木繁阴,花草弥香,环境优雅,真正成为了一个钟灵毓秀的理想学习场所。

在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中,我们的理念和做法是:

我校始终认为,环境保护和环保教育非常重要。从宏观角度来说,环保问题是当代中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关系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积极开展绿色环境教育活动,这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关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学校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微观角度来看,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特色。我们必须通过特色亮点来打开教育成功之门,而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为我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通过反复的学习、探索和研究,全校教师对绿色学校的内涵和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逐步达成了共识:“绿色”意味着生机与活力,代表着健康与恒久。“绿色”不等同绿化,创建绿色学校也不应只是创造表象的绿,而应是形成心灵的绿,行为的绿。要通过绿色学校的创建,逐渐摸索开辟七小的“特色”之路。要把创建绿色学校与育人相结合,与教育教学相统一,在打造优美的校园环境的同时,努力挖掘和凝练以“绿色教育”为核心的办学理念,逐步打造绿色校园文化,创造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环境。要将绿色教育理念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将外在的环境美化内化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断增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力。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校对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设立了创建办公室,校长挂帅,副校长主抓;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班主任分工负责,具体实施。同时在班级成立环保兴趣小组、设立护绿监督员、护绿宣传员,形成纵横交错,行之有效的创建绿色学校网络机构。同时订规划、做方案、公布实施细则,制定绿色优秀班集体、绿色办公室、优秀环保小卫士、环境教育园丁评比办法,划分护绿责任区,实行目标管理,签订目标责任书。抓学习、促提高;抓制度、促工作;抓管理、促教学;抓教师、育学生。形成层层抓落实、人人有责任、事事有标尺、奖惩有依据、齐抓共管的创建氛围。

开展环境教育,教师是主力军。只有拥有一支深刻领悟绿色教育精髓的教师队伍,才能将绿色教育推向良性发展轨道。我校对教师环保教育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视,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培训教师。校领导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先进的环境建设经验,创七小环境建设特色;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全国环境教育培训;邀请环保专家到校进行环保知识专题讲座,请学校有经验的教师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还通过优质课评比,优秀班会评选,组织教师座谈、讨论、点评、交流等多种形式,使教师在听中学习,讲中锻炼,评中提高,培养了一支素质比较高的绿色教育队伍,在学校的环境教育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学校结合在校学生学情,组织教师编写绿色教育校本教材,加强爱护家乡环境的教育。

现代教育中,环境教育不可能孤立存在,它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始终,辐射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因此,我们要求各科任老师必须把环境教育纳入到教学计划当中。为了保证在课堂教学中的环境渗透不走过场,不为环境教育而环境教育,我们要求大家结合自己学科特点,深入挖掘环境教育教材,对现有课程进行再度开发,找准所教课程的结合点和渗透点。如语文课中祖国风光、优美的自然景物的描写;思想品德课中的人文、环保内容;科学课中得天独厚的环境教育资源;音、美、体、劳课程中关于自然美、环境美等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现代科技手段来强化渗透效果,使环境教育落到实处。

我校在坚持开展环保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还根据季节的不同,积极开展不同的环境教育活动。春季,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几年来,共植树一万多株,使一座座秃山变的郁郁葱葱。同时组织师生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清除楼道小广告,清理小区内的垃圾,为溪湖的环保工作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夏季,组织学生开展“一弯腰活动”,划分班级“护绿区”、班级绿化角,给花草浇水,拔除杂草,制作爱护花草树木标语牌,并组织给树挂牌活动,强化环保意识;秋季,组织各个兴趣小组开展环境观测,对后湖水质进行监测,使学生关心了解家乡面临的环境问题。结合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活动,进行环保宣传,培养学生的“绿色素质”;冬季,加强对学生进行节水、节电、防污染等环境教育。动员学生共同行动起来爱护学校公物,爱护暖气管道,及时关闭水龙头,防止水管的跑冒滴漏。每班自办环保手抄报;评选环保小卫士,给予奖励。

学校十分注重校园建设,在上级领导机关的帮助下,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积极营造绿化、美化、净化、艺术化的校园环境,精心描绘校园育人环境。

从05年至今,学校先后投入90多万元用于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铺植草坪,新修、改建花坛7个,增加盆景17个,新植绿篱近400平方米,新栽桂花、小叶榕20多株,新栽花卉若干。现在,我校园内有高大乔木、杨树、柳树近20棵,各种小的树木古松树、垂榆树、观赏类灌木100多棵,校园墙外有高大乔木10多棵,一年四季整个校园都处于花红柳绿的海洋中。同时结合创绿建设,修建了近300平方米的水泥甬路,改建校园大门、领操台,新铺了两块塑胶篮球场,160多米的校园偏墙换成了铁艺透视墙,校园环境更加美化。

如今七小的校园既是花园,又是植物园、科普园,更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这里植物品种多,花草、树木全,布局合理,配置得当,疏密有致,乔、灌、花、草高低错落,建筑造型独具匠心。校园操场四周的绿化带,教学楼东侧的中心绿化区,北侧的绿化块,走廊的鲜花,形成立体绿色的主旋律,无限风光满校园。颇具艺术风格的教学楼,曲径通幽的葛藤长廊,栩栩如生的蘑菇亭,富有生活情趣的建筑小品,造型别具一格。形成色彩斑斓的美丽的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优雅、恬静、安逸、舒适的休憩场所,为溪湖教育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探索和实践,我们逐步认识到,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环保教育、环境教育,而是以尊重人、关注人为核心的人本教育,绿色教育。它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是民主与公平的教育,是倡导“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素质教育,我们必须在办学目标、方针等深层次上加以理解和贯彻。为此,我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把创建绿色学校的内涵和外延加以丰富,最终从“绿色管理、绿色德育、绿色教学、绿色校园”四个方面来构建“绿色学校”体系,形成以“绿色教育”为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真正营造绿色教育生态,提供真正的优质教育,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不再把目光仅仅投向学生的学习,更投向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本身。不以分数论英雄,注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心态逐渐体现在每一位教师身上,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放大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乐观地看待他们的每一次变化,对他们每一个文明之举,给予赞赏和鼓励。与此同时,我们也很关心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关怀教师的身体情况,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了跑步机、综合训练器械等健身器材,让教师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可以缓解压力;每位教师生日时,学校都送上生日礼物——一本教育书籍,以充实头脑,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使之不断进步。这些都实实在在的使教师赢得了“绿色”的心态,也为学校这个有机体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注重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把“绿色”的观念迁移到学校日常生活之中,渗透到德育教育中,引导学生纠正自己行为上的偏差。我校先后开展了以右侧通行稳步轻声为切入点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举行了“迎奥运、树新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组织了“文明就在我身边”班报展和演讲比赛,表彰了一大批文明标兵。使校园文化文明化,使学生的文明意识、文明举止习惯化。现在师生已能看到学校创绿工作中成果,在优美校园环境中工作和学习,他们都是受益者,学校也已成为他们美丽的花园、快乐的学园和精神的家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校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由于上级领导的支持,学校班子坚强领导,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使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年都有新亮点。同时学校的绿色教育初见成效,教师工作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乃至精神面貌都得到了极大的改观。比荣誉更高的是回报,比责任更重要的是努力。奋进中的七小将继续努力做好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让绿色充满校园,让绿色长驻师生心田。

绿色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篇二

一直以来,我社区结合各种创建工作,在市政、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逐步完善辖区硬件设施,社区内排水系统完善,实施雨水、污水分流,建立社区水电维修服务队伍,排水排污管道长期畅通。

(二)大力整治社区环境,共同抓好创建工作

一是社区大力协助街道对学校周围、双龙花园排水工程改造,彻底解决了污水漫溢的情况,减少污染的同时美化了环境。

二是坚决执行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xx社区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措施、清洁卫生及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绿化管理规定、绿化养护项目、内容及质量标准表、绿化管理工作包干责任书、停车场管理规定等政策法规,在污染源拉网式普查中,社区内各种污染源全部实现达标排放,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无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餐饮业、娱乐服务、单位食堂油烟排放经过专门治理,达标排放;建筑、拆迁、市政工程采取防尘措施;商业噪声源(中央空调、凉水塔、风机)实现达标排放;社区内施工及装修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和工作时间要求,严格控制噪声污染。

工作站组织治安办对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现象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整治,清除辖区内的卫生死角、建筑余泥,整治乱摆卖、乱张贴、乱挂晒等现象。

四是全面开展绿化工作,美化小区环境,在辖区的小区内公共用地、居民住宅院内、阳台等地种树和花草,见缝插绿。目前社区绿化面积达到35.5%,整个社区绿意盎然。

绿色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篇三

红 楼 小 学

二0一二年十二月

几年来,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 》和市县有关《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积极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和环境教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组织,争创省级"绿色学校"当今世界,经济高度发达,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在我国,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全党、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国民素质,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使环境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注意引导师生提高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制定了《创建绿色学校三年规划》,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做到了分工明确,职责到处、室、组。教导处、年级组负责课内环境教育,以环境教育、健康教育学科为龙头,带动其他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自然渗透环境教育;政教处、团委负责教室“绿化”和课外环境教育活动;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建设;校长室负责总协调,以落实好学校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并将环保材料搜集存档。学校定期研究、检查环境教育工作。由于职责明确,措施得力,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加强环保培训,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环境教育培训,认真组织开展校内环境教育学习研究活动。学校在环境教育方面舍得花钱,有环境教育专项经费。近几年,只绿化美化一项学校就投资数万元,包括教学楼墙壁粉刷、植树种草、硬化操场、购买绿色盆景等等。

指出环境污染的危害,点明环境保护的意义,进行渗透性的教育。为激励教师在课内自觉进行环保教育,学校举办"优秀环保教案比赛",和"优秀环保论文评比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环保教育的开展,提高了师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除此以外,我们还利用主题班会、活动课程进行环保教育。各个班级的环保小组开展"自捡废纸,收旧利废"的活动,既为环保活动的开展筹集了费用,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教育措施,强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了生动活泼的环境教育。

在课外环境教育方面,我们采取了校内教室绿化、建立固定的宣传阵地和校外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外活动计划,建有环保课外活动小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

(一)开展"做一日环卫小工人活动"

我校自开展绿色创建以来,连续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及所在村委会打扫卫生。清扫街道,美化家乡,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环卫工人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起环保意识和文明意识;同时,还以青少年学生这种模范行动带动了周围绿化美化活动的开展。我校开展的"做一日环卫小工人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二)积极开展植绿护绿活动

我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植绿护绿"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自觉服务于社会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建设家乡、爱我家乡的社会责任感,团县委给予了充分肯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对学生环境意识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学生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和知识竞赛活动。

校内,利用主题班会、宣传栏、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等形式,开展环保宣传;校外,我们还率先成立了“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队”,面向社会,以"环境日"、"地球日"、"保护母亲河"等为内容,通过上街宣传、给学生家长发告家长书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全社会自觉开展环保活动。

举办环境保护竞赛活动。根据国际国内的环保热点及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主题,今年3月25日学校举行了"地球我们共同的家"手抄报比赛;六年级举办了"保护环境,爱我红小"演讲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普及了环保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兴趣,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多种素质和能力。为了扩大环境教育的效果,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我们还建立了固定的环境宣传阵地:校园橱窗,随季节变化随时更新。同时,我们开展了"环保征文比赛"、“环保黑板报比赛”和"环保书画比赛",并把优秀作品进行了展览,吸引了很多师生的驻足观看,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些做法拓宽了对环保知识的宣传渠道,加大了宣传力度,提高了环境教育的效果。

我们还经常开展家庭绿色行动,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学生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倡导绿色消费,以实现“通过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作用。

为了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政教处精心设计、科学合理地规划了我校"绿色校园" 的建设,制定了《红楼小学校园规划方案》设置了绿色小阵地一处。教学楼前都有花坛,使师生有一种置身"绿色世界"之中的感觉。今年,我们又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粉刷了墙壁、围栏,对教学楼前花坛进行了重新绿化,添置了绿色盆景。校园清洁优美,教室盆花妆点,厕所洁净卫生,校园内无污染源,无违犯环保法现象。可以说,整个校园建设达到了绿化美化效果,实现了环境育人的目的。

五、环保意识增强,教育效果显著

通过以上环境教育工作的开展,促使了师生环境教育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师生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体现在不吸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节约用水、随手关灯等日常文明习惯。

通过以上工作的扎实开展,我校的"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距上级领导和我们省级绿色学校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从关系民族存亡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行动,共同努力,力争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绿色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篇四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成立了昌都市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领导小组。由市农业农村局任组长,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兼农推站站长及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兼种植业科科长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主任和十一县(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组成,负责全市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的组织安排、项目进度监督、资金管理等工作。

二是设立了市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技术实施小组,由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兼农推站站长任组长,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主任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农技人员和十一县(区)推广站站长组成,负责野外取样、田间肥效试验、配方示范、数据录入、田间记载、技术指导、撰写项目总结等工作。

三是在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专门组建了市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办公室,负责全市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总体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制定有关技术规程,检查督导项目实施、组织培训、协调联动、监督检查等日常工作。

(二)强化宣传培训,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市、县(区)农技人员利用春耕春播关键节点,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培训、发放宣传挂图、走村入户等形式为群众宣传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工作的重要意义,使群众关心和支持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并认识到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其根本目的是节本增效、提高耕地质量、减少环境污染。

(一)配方示范成效显著

配方示范是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进一步深入推广的关键点和重要环节,我市在近几年的土样采集、化验分析、“3414”田间肥效试验的基础上,结合配方施肥专家经验,本着“增氮、稳磷、控钾、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原则在十个粮食主产县(区)开展了48万亩的配方施肥示范工作,有效地提高了测土配方施肥的覆盖率。通过开展配方示范工作,按每亩平均增产粮食10斤计算,我市十个项目县示范区可增加粮食产量480万斤,项目区群众得到了实惠,提高项目区群众的积极性。

(二)“3414”田间肥效试验效果明显

根据自治区的统一安排,我市在卡若、左贡、芒康、洛隆、丁青、边坝、八宿、贡觉、江达十个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县(区)开展了“3414”田间肥效试验,共完成20个试验。为确保“3414”田间肥效试验顺利实施,试验数据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市、县两级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试验地选址和设计,并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对试验所需的种子、化肥进行精准的称重,保证了试验的真实性。

(三)商品有机肥增施及替代试验

我市按照自治区农业中心下发的《关于开展商品有机肥增施及替代试验方案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在八宿、贡觉两县开展了商品机肥增施及替代试验,下一步根据观察试验田的作物长势情况及土壤植株样的化验数据,逐步推广适合我市的商品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

(四)化肥利用率田间试验

2021年在丁青、芒康两县开展了化肥利用率田间肥效试验,主要用于分析我市粮食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比率,为提高我市农作物产量提供给科学依据。

(五)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我市在市农科所开展了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并在芒康、左贡、丁青三县开展了自治区级耕地质量监测点,收获后对作物产量、耕地养分等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对实施前后的土壤变化进行对比,提出耕地质量保护的措施和对策。

(六)样品采集化验工作

2021年完成八宿县第三轮野外取样和昌都市十一个县(区)耕地质量变更调查评价与统计工作及田间试验等样品采集工作。

(七)创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

2021年安排丁青县作为我市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示范推广面积为2万亩,对示范区100个农户进行施肥跟踪调查,计划在示范区内开展绿肥种植和商品有机肥推广工作。

绿色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篇五

xx镇中心小学的前身是白玉庵小学,创建于清朝后期,是一所有着百年办学历史和良好的社会声誉的农村寄宿制完全小学。学校地处镇细峪川腹地,占地25亩,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校园随坡就势,布局合理,三区分离,环境宜人,地理条件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学校秉承百年办学传统,确立了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让每一个学生在“绿”的校园中健康、愉快地成长”为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素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级,共有学生300余人,教职工20余人。校园总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生均5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9800平方米,生均绿化占有面积约为32.7余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的58.3%。整个校园布局合理、优美整洁、花木繁茂,绿草如茵。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其特有的文化气息,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配置协调,科学精神与育人氛围相得益彰,是莘莘学子求学、生活的好场所。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德为先,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以“勤学习、做真人、善实践、求创新”为校训,坚持“以德立校,科研兴校,依法治校,特色强校”的治校方略,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勤奋、求实”的校风,“灵活创新,善思实干”的教风和“奋发进取”的学风,形成了教与学良性互动、师生教学相长的喜人局面。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以创示范学校为目标,以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为推动力,加快了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步伐,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学校先后获得“示范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实验学校”“文明单位”“平安学校”“郧县示范家长学校”“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后勤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育人需要优美的环境,校园环境建设不容停滞;实施素质教育光靠学科及活动性课程不行,环境教育课程不容忽视;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加剧,加强环保教育刻不容缓……于是,全校上下统一认识:“关注明日发展,熏陶绿色心灵”应成为安小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

学校十分重视绿色校园建设及管理。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他职能部门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一手抓绿色环境建设,一手抓环境教育活动。学校聘请专家规划学校绿化,把环境建设及环境教育活动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使之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真制订了创建计划,管理工作做到有检查、有督促、有整改、有总结。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环境教育有声有色。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类环境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探索环境教育理论及研究。学校环境教育的氛围十分浓厚,学校设有环境教育宣传栏,定期对师生进行环保教育宣传,图书室添置各种数量的环保教育书刊。

学校环境教育各类档案管理有条不紊,专人负责。学校环境教育影像资料专门列出目录。以上这些管理做法,有效地保证了环境建设及环境教育的有效实施,更重要的是让“绿色理念”深入到每位师生心中。

校园物质环境是开展环境教育,建设绿色学校的物质基础,环境建设本身也是环境教育。学校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终于形成了今天的绿化格局。目前,校园总占地面积16800平方米,生均5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9800平方米,生均绿化占有面积约为32.7余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的58.3%。近几年共投约几十万元进行绿化和美化的改建工作。

“校园文化”与“绿化”共同承载着“育人”的环境建设的最终目标。我们多年来一直致力提高校园环境建设的文化性、个性、教育性。近年来,尤其重视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首先我们注重“文化”与“绿化”紧密结合。我们根据校园绿化布局建成四大教育区,分别为:重要经典诗文教育区、祖国文化教育区、励志名言教育区、自创劝诫教育区等。它们时时发挥着教育功效,教导孩子们:强化规则意识,坚持规范行为;赏读经典诗文,陶冶高尚情操;铭记格言,借力世界经典;品读伟人名言,塑造美好心灵;锻炼促进健康,体育给人力量等。——校园文化劝诫牌与青草绿树相映成趣,以它特有的文化气息教育着孩子。接着,我们做到“文化”与“建筑”相辅相成。这主要体现在我们在适宜的地方都是挂了教育劝诫牌,不再举例。我们真正做到了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都生发育人的力量。还有我们注重让“文化”与“细节”同在。仅举两例:楼旁花坛径时有学生踩踏,我们树立起“已有阳光大道,何必另辟蹊径”和“穿越不在此,在此不穿越”的标牌。——学生在具有安小特色的绿化和文化氛围中生活学习,时刻接受着美的教育,无形的影响,最终必将打下深深的安小“烙印”。

一句话,校园文化品位在我们的重视和推进中不断提高,这不但丰富了校园环境的文化底蕴,更让“环境育人”得到了强有力的落实。

绿色学校的关键及重点应是环境教育的实践。而这实践应由学科渗透和主题活动两大方面组成。这样,绿色环境就成了教材,成为了教育现场;这样,环境教育才会形成序列化、课程化、活动化,在学科教学中有渗透,在专项教育中有落实,在活动中有安排。近年来,我们在此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摸索出了“多管齐下,开展环境教育”的新路。下面作简要汇报。

1、环境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中。

首先,我们认为学科教学依旧是环境教育的主渠道,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绝不可以“穿靴带帽”,只能“渗透”。为提高学科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实效,我们还定期开设观摩课,教案评选等,学科教学中的环境教育,真正做到有教材、有作业、有考核,当然也就很有实效。在我校,“绿化工作”还与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有机融合,环境管理工作不但绿化、美化了环境,还生发出德育、劳技教育、环境教育的实效。再次,依托校园环境进行环境教育在我校随处可见,这也是我校的特色做法,因为我们具备了这个条件。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完美结合,教学活动与物质环境有机结合。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如何丈量土地”的数学教学,“如何写好一处景物”的作文教学,等活动就很好地融入学校环境。户外美术写生课总是在校园某个景点开始,集体舞总在校园运动场开跳,运动场上的体育活动更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孩子们张张笑脸与绿树红花相映成趣……广阔的天地、优美的环境不但让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环境教育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

2、环境教育落实在主题活动中。

首先我们有计划开展好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每年度,我们都要结合“植树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爱鸟周”等多种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于是“环保知识竞赛”“采集标本”“控制白色污染”主题队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在少先队蓬勃开展。

“染绿校园”是我们绿色环境建设成果,“陶冶心灵”是我们创建绿色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的理想。创建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环境教育建成校本等工作还有许多填补和提升的空间。我们将再接再厉,让绿色浸润每位安小师生,让绿色永驻百年安小。

绿色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篇六

朱田镇中心小学创建于x年,现有116个教学班,学生3521人,教职工225人,校园面积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250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学校环境幽雅、林木葱翠、花团锦簇、四季常青,是首屈一指的花园式绿色学校。曾荣获临沂市"文明单位"、市“规范化学校”、市级“文明示范学校”、市工会工作单位,市少先队工作红旗单位,市先进教研室等荣誉称号。

(一)统一认识,建立和完善教育体系

学校领导以深刻长远的理念,充分认识到创建绿色学校的重要意义。坚持以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思想为指导,构筑起以学校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和社会为载体,学校和环保部门共同参与的学校环境教育体制。成立了由校长胡文江任组长,各处室负责人和年级组长为成员的创建"绿色学校"活动领导小组,坚持以绿色观念教育学生,在全校范围内渗透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价值观、环境道德观、环境参与意识与环境建设及创新意识。形成"绿色校园"-"绿色教育"-"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育链条,把创建"绿色学校"、实施"绿色教育"作为落实整体素质教育、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切入点,把开展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二)重视课堂主渠道,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之中

(1)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采取多种方式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各教研组把环保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渗透环境教育的观点。考试中有环境教育内容的题目,有比分。努力提高环境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师生进一步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发挥了环境教育的辐射作用。构建起环境教育的课程体系。

(2)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手段开展环境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站定期广播环保知识,利用宣传栏定期出专刊宣传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张贴环保标语等。

(3)加大投入,狠抓管理,加快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的建设进程。学校利用校舍危房改造的契机,对校园进行了全面规划,定出美化的近期和远期的实施目标,投入近100万资金新建校舍19间,配备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电脑室等,征建了运动场,校园小广场及其附属设施,有计划购买花草树木在植树节、青年节、妇女节等节日中种植。由于有科学规划,有每年持续植树和有效的管理,我校的绿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校把校园划分成若干区域,由各班专门负责净化并进行检查评比。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每学期一次总评比,把环境教育和爱护校园列入评选文明班级的重要条件。做好灭蚊、灭蝇、灭鼠和防病各项工作。做到校舍净化,无卫生死角,厕所无异味,食堂符合卫生要求,餐具每餐高温消毒,保证教工、学生的身心健康。

(4)投身社会大课堂,环境体验教育效果突出。我校通过以生活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采用多种环境实践的课外、校外及社区活动促进学生环境道德和环保行为的养成。每年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以及世界人口日、世界粮食日组织学生参加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等活动;通过讲座、诗歌朗诵、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绘画比赛、演讲辩论、科技活动等丰富学生的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植绿护绿、垃圾分类、废电池回收、爱鸟护鸟、绿色消费、对周边环境进行监督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行动;鼓励学生撰写环境论文、调查报告进行环保方面的小发明、小设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环保知识科普小制作竞赛,在市县级比赛中均获得骄人的成绩。培养了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开展的环境保护活动,通过不同方式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进一步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了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同时也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否定并批判了污染环境、破环生态的不文明行为,促进全社会都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绿色学校"的创建,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环境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学校找到了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实施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的活动中,广大师生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爱绿、护绿、育绿的意识。学校通过养成教育和环境教育,校园更绿、更美了。学生养成了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学校花草树木郁郁葱葱;道路、运动场、教室地面洁净无纸屑杂物;宣传栏、牌匾设计新颖内容生动、醒目;草地、花圃有维护栏、花草树木有知识简介牌;公共场所摆放鲜花;学生不吸烟、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爱护花草,不乱折乱踏;不高声喧哗,不干扰他人学习;做到了"地面无纸屑、门窗无乱画、墙壁无鞋印、桌面无乱摆、室内无高声、人人衣冠整、个个讲卫生"的要求。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使德育、美育自然融为一体,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陶冶了学生情操,激发了他们爱绿、爱美的高尚志趣;使学生自觉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学校、爱动物、爱大自然,培养其纯洁的爱心。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开展的环境保护活动,通过不同方式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节约水电、节约用纸,美化、绿化、净化校园。

在这些活动中全体学生不怕脏、不怕累,认真仔细地清除垃圾、清污、除尘,进一步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了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同时也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否定并批判了污染环境、破环生态的不文明行为,促进全社会都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扩大了社会影响,使得一名学生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辐射一个小社区,净化了环境,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素质,带动和影响家庭、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绿色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总结篇七

兴和县“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由财政部门、自然资源局,农机局建设,农牧和科技局将《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开展“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估工作方案》转给相关单位,全力推进“十二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清理检查工作。

根据通知要求,我县各相关部门通过内业档案核实和外业调查相结合等方式,按项目逐一检查,全面摸清每个项目的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工程措施和利用现状,全面排查建设工程是否损坏,是否进行工程移交,是否建立工程管护机制。进一步做好农田建设管理工作,高质量完成排查和评估工作。

(一)管护经费资金不足,管护难度大

农田水利工程建成移交后,项目没有后期管护经费,不能筹集足够的管理费用,造成管护困难,有些项目设施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养护。例如路、林、地埋管道等。

(二)建设标准不统一,形不成体系

由于多单位实施,不同部门设计标准不同,互相之间缺乏沟通衔接,整个高标准农田建设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

(三)地方资金配套难度大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过程中,部分项目需要地方资金配套,但是我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难以到位。

(四)产量高、效益低

近年来,由于种植结构单一,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虽然种植的农作物产量高,投入产出不合理,造成一部分农民种地收益不高,缺乏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积极性,制约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一是建立长期有效的管护机制,给与一定的管护资金。

二是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完善的高标准农田项目管理体系,提高农田建设标准,高质量的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确保农民发展种植业的收入提高,切实做好农业政策性保险,努力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最大限度降低种植业风险,使农民真正热爱农业、依靠农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机井、节水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使用年限,提高其使用效益。

二是建立县级高标准农田建设固定资产管护资金专户,配备镇村管护人员,明确责任人和责任主体,确保管护人员待遇,使项目行成的资产使用好,管护好。

三是培训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干部和业务人员,切实增强业务技能和专业水平,提高管理水平。

四是加大对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领头羊,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