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小班动物园教案反思 小小班区角活动反思(汇总5篇)

2023年小班动物园教案反思 小小班区角活动反思(汇总5篇)

时间:2023-09-09 10:12:37 作者:雅蕊2023年小班动物园教案反思 小小班区角活动反思(汇总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小班动物园教案反思篇一

背景描述

娃娃家游戏是最适合小班孩子的一种角色游戏,是孩子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小班孩子不可缺少的活动。孩子们对吃饭、睡觉这些内容很熟悉,他们也希望自己能成为爸爸妈妈照顾宝宝,因此,游戏的内容孩子们都很感兴趣。但是发现他们在“娃娃家”中的角色扮演表现不足,大多数的能力都较差,缺乏生活经验,角色之间缺少语言交流,游戏气氛不够活跃,大多数孩子不知道如何进行游戏。《纲要》指出:“教师在游戏中要发挥观察者、组织者和协助者的作用,正确处理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注意角色身份的转换。”这表示孩子们是游戏中的小主人,而教师在活动中只是引导者、支持者。教师在活动时要以适时适度的指导为主要策略,指导时必须以正确的引导方式,才能让孩子们成为游戏的主人,才能更好地参与游戏,使游戏能更加生动、有趣的进行,促进孩子们的健康发展!

事件描述及指导方法

镜头一:

区角游戏开始了,洋洋一走进娃娃家,看到布娃娃躺在床上,一把抓住布娃娃胸前的衣服,甩来甩去,从这边走到那边,又从那边走到这边,还一边问:“谁有好吃的?给布娃娃吃点儿东西吧!”其他的孩子在娃娃家里打电话的打电话,烧菜的烧菜,就是没有人回应他,都自顾自的玩。他只好把娃娃扔回小床上,也不管娃娃是否回掉到地上,转身就走了。

介入指导:

我走过去以客人的语气说:“洋洋,你的宝宝摔倒了,正在哇哇大哭呢,你听到了吗?”洋洋马上跑过去把娃娃捡起来。我又说:“娃娃哭得好厉害啊,你刚刚弄痛她了,哄哄他吧!爸爸妈妈是怎么哄哄你的,你就怎么哄哄你的宝宝吧。”然后,他把布娃娃抱在怀里,一只手拖着娃娃的头,轻轻的一边拍一边说:“宝宝不哭,宝宝不哭,爸爸给你做好吃的。”洋洋去拿来水果,喂给娃娃吃,过了一会,才将布娃娃轻轻地放在床上,去打电话了。

分析思考:

洋洋还没有角色意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当“爸爸”的感觉,没有照顾别人的经验,也不会把平时爸爸妈妈照顾自己的经验转换到自己照顾娃娃身上,所以就出现了刚刚的一幕。提醒洋洋平时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自己的,引导其进行角色转换。洋洋是个很聪明的孩子,马上就想到了应该怎样照顾娃娃,于是就轻轻地哄哄她,给她拿吃的,出现温馨的一幕。

镜头二:

厨房里,歪歪把“蔬菜水果”全部倒进锅里,再从锅里倒出来,如此反复很多次,还把锅敲得叮叮当当响,桌上、地上、锅里、碗里、灶台上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物品,一会又跑去打电话,小桌子上既有电话又有锅、碗、蔬菜、水果等,然后乐悠悠的唱着歌去抱娃娃了,厨房里一片狼藉。

介入指导:

我马上介入,以“娃娃家”的客人的身份说:“我来做客了,你们欢迎吗?”“欢迎欢迎!”(我假装惊讶状)“呀!你们家怎么这么乱呀?怎么满地都是乱七八糟的呀?餐具应该放在哪里呀?他们回不了家会伤心地。”他们说:“我把它们都送回去。”然后把锅放回灶台上,又把水果蔬菜捡起来放在盆子里。

分析思考: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经验较少,自控能力差,对游戏材料缺少整理的技能。在幼儿园虽然有整理积木的经验,但是一个人主动要求整理的,基本上是没有,在家里都是爸爸妈妈帮忙收拾,自己动手的机会非常有限,所以养成了东西随便乱扔的习惯。我以客人的身份适时介入,孩子更容易接受,引导其知道东西不能到处乱放,要摆放整齐,有规律,这样才美观,也更方便下次玩。

镜头三:

开始时,孩子们对娃娃家的游戏十分感兴趣,抱抱娃娃,给娃娃喂饭,打打电话等等,非常热闹,一段时间后,娃娃家就比较冷清了,辉辉进入娃娃家转了一圈,走了;典典去摸了一下娃娃,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不要玩娃娃家了,我要到楼上去买肯德基。”我看到湘湘无聊的摸摸这个水果,摸摸那个蔬菜,不知道做什么好,整个娃娃家非常冷清,连一句简单的语言交流都没有。

介入指导:

我想:让孩子们走出娃娃家,再回来娃娃家继续玩,这方法不是很好吗?我马上就对典典说:“好啊,你真会当爸爸,去买点肯德基回家给娃娃吃吧,他们好像好久都没吃过肯德基了,赶紧去吧!”典典高高兴兴的去了。我又对辉辉说:“辉辉,你是哥哥吧?去看看妹妹是不是生病了,她的.样子好像很难受呢!”辉辉马上走过去,看看娃娃,又摸了摸娃娃的额头,说:“好像发烧了,我带她去看医生吧!”说完就去隔壁的小医院了。湘湘说:“那我给你们做点好吃的,等你们回家哦!”过了一会,娃娃家里有充满了笑声。

分析思考:

娃娃家里由于长时间没有新的材料加入,导致孩子们逐渐失去兴趣,大多数孩子都不要去玩。我想,让娃娃家的孩子出门去别的区角添置自己所需物品,并且加入新的材料,让别的区角的孩子可以去做客,这样,娃娃家的人数增多,也给娃娃家的孩子们新的挑战,学着怎样去接待客人。利用家庭资源,让家长教给孩子一些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再利用晨间接待和离园时间,和孩子们交流一些娃娃家里的一些问题,如:爸爸妈妈可以做什么?有客人来家里做客,我们应该怎么接待客人?客人进门时我们要说什么?客人走了要怎么说?陌生人来了我们能让他进去吗?如果我们要去娃娃家做客,我们应该怎么说等等。

镜头四:

介入指导:

看到孩子们开心笑容,我由衷地高兴。我也以客人的身份加入了他们,他们热情地跟我介绍他们都在做什么事情,在吃什么,什么东西最好吃。结束时,我说:“客人们回家了,这些东西怎么办呢?”他们都说:“整理整齐。”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我开心的笑了。

分析思考:

本次活动游戏的内容有所丰富,从游戏中可以看出小朋友们能运用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下次游戏中鼓励孩子们学做文明的小主人、学做文明小客人等活动进一步丰富积累孩子们的经验,并且增加一些半成品材料供孩子们操作,逐步增加材料及难度,以保证孩子们的参与兴趣。

实践反思:

区角游戏是将生活中的活动模式缩小到幼儿园的各个板块中,让孩子们体验生活,它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知识,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游戏中,孩子们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然后就逐渐对此游戏失去兴趣。此时孩子的兴趣即将消失,我们就要参与进去,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孩子们参与游戏的兴趣,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以后,我将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定期调整、投放新材料,适时的指导,并引导孩子们与其他区域互动,以丰富游戏内容。还要以多重身份进入,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开展有价值的游戏内容和情节、促进孩子们在积极愉快的过程中获得发展。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惟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只有认真观察、了解孩子们的需要,适时的引导,才能丰富幼儿游戏,增加游戏情节,促进交往,才能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孩子们健康地发展。我们只有对孩子们的兴趣、需要、表现,作出及时的反应,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与帮助,并进行材料补充、扩展,给孩子们一定的发挥空间,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更好地进行游戏,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游戏中的小主人!

小班动物园教案反思篇二

小班英语活动教学反思

本活动是为初次接触英语的幼儿设计的,《抱抱》是小班主题活动指导《我爱我家》单元中的一个小故事,故事短小、有趣、温馨、优美,我把故事当中多次重复的部分改编成英语,把最后一句改编成同一句问候语,降低了难度,这个故事,可以根据幼儿的学习程度灵活变化,hello!熟悉后,就可改为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或nice to meet you.还可以增加身体部分的名称如:nose, body, ear shoulders.或地点:forest, grass, tree, river等等,因为故事中小蛇和长颈鹿的玩具很不好找,于是就用小羊和小熊来代替,还可以继续仿编其他的小动物。喜爱听故事的孩子的天性,讲故事教英语就是以故事人物、情节为支柱,它在多次重复与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中渗透了几个英语单词.幼儿听完故事后,会很容易地猜出单词、句子的含义。并且非常愿意模仿练习,乐学、趣学。

单纯的字母、歌曲、单词、问候语击不到幼儿的兴趣点上,而“三文治故事教学法”则抓住了这个关键,选择了幼儿喜欢故事这种形式,满足了幼儿兴趣的需要。虽然一些专家始终认为这种方式学得的英语没有原汁原味,认为这种对换互用的方法会影响孩子学习纯正的英语。但事实上不会出现他们所担忧的情况。但我们中国孩子学英语,很少有直接进行英语交流的场合和机会。因此,让幼儿先熟悉一些单词和短语,了解这些单词和短语的涵义及用法,要能运用方能活起来,而长句、整句运用起来又比较困难,因此,才将一些英语单词和短语夹在中文句子中使用。如:故事《三只蝴蝶》“红蝴蝶的颜色象我,come in please, 伙伴们,let’s go!” 时间长了,孩子自然会明白这些单词或短语的涵义和方法。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语码对换的确是幼儿双语学习的有效途径。其实,我们从很多熟悉的歌曲,以及成人嘴边的:ok ! no problem. bye_ 照相时摆个pose等等,这些也都时语码对换的一种形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证实,这是一种适合初学幼儿,也易于幼儿理解接受的英语活动方式。

从实录可以看出,幼儿从未接触过英语,对老师最简单的问候语根本毫无反应,此时,教师该如何调动幼儿参与下面的活动,就是我在设计活动过程中仔细思考的问题。师幼之间建立一种亲密、和-谐、信任的关系,是一个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借班上课时,新来的老师对幼儿来说是陌生的,又说着幼儿从未听过的话,这需要老师营造一种安全、温暖而又自然、亲切的环境。对于很少接触英语的幼儿来讲,还是需要用尽量通俗、简单易于让幼儿理解的语言来介绍一下英语的用处,对幼儿来说,尤其是小班幼儿,无意识的习得自然是最好,但组织一个集中的活动时,就需要激发一下幼儿内在的学习愿望,这对于幼儿能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积极参加下面的活动做了一定的铺垫。

对于一个集中的双语活动来说,开始部分的热身运动已作为基本的活动模式,选择幼儿熟悉、喜爱或滑稽、有趣,能用肢体动作配合表演边说边动的小儿歌或童谣最为合适,幼儿会饶有兴致地跟着老师一起边说边做,集中注意力,使一开始的活动就进入一个有趣的氛围。

在故事中出现英语的地方着重加强特殊的语调,使之成为幼儿听故事时感受最强,印象最深的部分,是我在处理双语小故事时特别注意的。这个故事语言优美、意境温馨,教师需要运用讲故事的技巧,赋予语言轻重、舒缓的节奏韵律,尤其是英语部分,最简单的问候语hello! 用升、降两种不同的语调,因为英语属于语调语言,用何种语调完全看交际者的意图。因此,从最简单问候语开始就给幼儿一种语言是富于变化的感受。在幼儿注意力最集中的十分钟展示新内容,是效果最好的。当幼儿情不自禁跟着老师说hello!时,这说明第一部分师幼相互认识时反复说的hello!已经让幼儿熟悉、喜欢、愿意模仿了。

后面的小动物,我就让幼儿闭着眼睛在袋子里摸出来,每取出一种小动物,幼儿都要比一比、辩一辩,说说它应该是mummy, 还是baby, 不知不觉中,幼儿已经在反复重复着故事当中的主要单词 mummy, baby.一一取出来的小动物让他们一个个站好,毛绒绒的头饰站不住,一摔到,幼儿就开心的大笑,于是我就拿个直筒积塑塞进去让小动物站起来,最后一个河马没有积塑帮助了,怎么办呢?于是我拿起了没喝完的矿泉水瓶子。这个过程都体现着一种真实、随意与传统故事教学在讲完故事后的提问显得特别重要,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回顾理解故事的内容和中心思想,用双语小故事则是利用讲故事时,多次重复的单词、短句,给幼儿一个反复听、反复感受的过程。因此,故事讲完之后的提问重点应该是这些单词、短句,还要突出一个趣字,让幼儿在回顾故事情节、片段的`过程中,玩一玩、动一动,在和老师、小朋友之间的互动交流中,体验身体相碰的快乐与有趣。

游戏、表演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两只老虎》的曲调是孩子们最熟悉的,用此曲调不用去教,幼儿就能跟着老师一起边唱歌边表演边游戏了,当老师故意装出吃惊的神情时,幼儿就更得意、更有信心了,此时他们充满了自信、开心与快乐,每个孩子的脸上都荡漾着喜悦与兴奋!在快乐中进一步练习单词和问候语。因此,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是孩子们最开心、最愉悦的时候,边唱歌边碰碰鼻子、碰碰耳朵,熟练了,还可以对唱或碰碰其他的部位,充满着温馨与童趣,孩子们在边唱边表演的活动中充分体验着快乐。找一找、敲一敲的游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老师走到孩子们的中间,悄悄和幼儿商量,于是,听音找物的游戏就变成了幼儿在说了,游戏幼儿非常感兴趣,尤其在用塑料小锤子敲响的时候,但这也是听课老师们唯一提出的疑义,用小锤子去敲小动物,合适吗?对幼小的孩子来说,发出响声,让他们敲敲打打是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尤其是敲在小脑袋上,响一下或摔倒了,幼儿会觉得特别好笑,特别开心,但对可爱的小动物,应该充满关爱与温柔,应渗透爱心教育,有时会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用塑料小锤子听音找物是训练幼儿听音、辩音能力的最好游戏,是创设幽默、有趣的情景呢?还是营造温暖、关爱的氛围?这是需要我思考与关注的问题。

作为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思考应该再回到这个小故事中,第一遍的故事是清讲,没有任何图片、道具,而第二遍,在幼儿熟悉了这几个单词的基础上,就可以用演示小动物的方法,再回到故事中了,简单而多次重复的英语部分,幼儿已经能很自如地和老师一起讲了,从第一个环节到最后一个环节,充分体现了一种在快乐中自然轻松从不会到会的学习过程。

小班动物园教案反思篇三

根据教研组的计划,我执教了《小小手》这首符合小班幼儿学习的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主,动作体验性强的诗歌,起初我将目标定位为:

1、在观察图片中理解儿歌内容,并在朗诵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2、体验有节奏地念诵儿歌的乐趣。所以活动的一开始我便出示了很多拍手、拉手、穿衣服、扣纽扣、洗脸、刷牙、梳头、画画的照片,以图片猜一猜的形式导出活动,让幼儿在此环节中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因为诗歌的内容都源于幼儿的生活,所以,孩子们很快就进入到我说创设的环境中,并用动作模仿表演出相应的诗句,然后在幼儿理解照片所表达的意思之后便将照片作为图谱的形式呈现在他们面前,通过图谱帮助幼儿学习整首诗歌,第二环节中则运用了双响棒的形式让幼儿的朗诵更加有节奏感,从而体验有节奏朗诵诗歌的乐趣。第三环节则用游戏变一变的的形式将幼儿创编的诗歌用照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先用部分图片替换诗歌中的.图片,为幼儿提供一个创编的支架,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撤离支架,以“你做我猜”的游戏,进行深一层次的仿编。第一次执教下来发现:通过第一环节的铺垫孩子们很快就理解了整首儿歌,但是在体验有节奏朗诵时出现了一些困难,活动中双响棒的运用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孩子们看着图谱虽然能跟着老师念下去,但是所有的图谱在他们看来还是较为的零散,还有就是创编的问题,虽然我提供了一个支架,让幼儿依托这个支架的进行初步的仿编活动,但由于所提供的图片太泛泛了,而且一开始创编的内容比较多,所以这一环节中幼儿的表现离预设的目标还有一点的距离。

根据第一次出现的问题,我对活动作了相应的调整:第一环节中增加了幼儿说说小手会做的事情,让幼儿先回忆已有的经验,说说小手的本领,为后面的儿歌学习、创编诗歌做铺垫。第二环节中则将原来的双响棒改成小手有节奏的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第三环节适当的降低了创编的难度,重点让学说xx、xx和xx这一句型。可以说第二次活动幼儿的表现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也同样发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如本首动作体验性强的诗歌可能更适合加重幼儿动作表现,通过教师肢体语言的引导,让幼儿在行动中理解、记忆整首诗歌,还有创编时可能创编有连续动作的诗句比较符合现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等等,我想这些问题还有待更多次的尝试和探索,在每一次的探索中摸索前进,不断的总结出一些适合幼儿诗歌学习的经验与方法.

小班动物园教案反思篇四

小班语言教案《小小手》

 

执教者:陈晓云 2011年3月23日

听课记录

 

活动目标:

1熟悉儿歌《小小手》。

2学念儿歌,进一步体验小手的作用。

 

优点:课前准备充分,挂图较丰富,教师教态大方自然,活动中较有激-情,能及时地鼓励幼儿。班级常规很好,幼儿的普通话都有很大的进步。

建议:1、引入时不够生动,小手宝宝所起的作用不是非常的大,同时挂图的出示较不适当,不能对幼儿的学习其很大的作用。

2、活动环节设计过于简单,没有加入指导语。活动中还可以加入分句练习、动作的学习、联系到生活中“如何保护小手”、最后进行游戏“整理杂乱的家”、并进行初步的单句改编。

3、图片的设计应该根据儿歌内容进行设计,如:“小小手”。

4、目标一不要,目标中在加入一点情感方面的.内容:“了解小手的作用,学会如何保护小手”等。

5、学习儿歌时应该要有重难点的引导幼儿进行学习。

 

活动准备:

1手套做成的小手宝宝。

2图片。

 

(一)导入活动:

有个小宝宝唱了一首可好听的儿歌了,想不想看一看它是谁呢?

(二)活动过程:

(一)小手本领大

1、出示小手宝宝。(你们好,我是小手。)

2、教师朗诵儿歌。

3、幼儿随教师学念儿歌。

(二)小手来表演

1、引导幼儿一边用小手表演儿歌中的内容,一边有表情地学念。

2、看图片边做动作边练习儿歌,加深记忆。

(三)活动延伸:

小手还能做哪些事情,请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把它们编到儿歌里?

 

汇报课《小小手》反思

语言活动是我上汇报课的第一节课,虽然之前有看过一些资深的老教师上过,但是因为经验不足的原因还是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比较多,现在我就来讲解一下这节课存在的问题。

先说一下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先让小朋友知道儿歌《小小手》的内容,熟悉儿歌,再说说小手有哪些作用,进一步去体验小手的作用。

存在的问题:在导入时不够深入,不够详细。在出示图示这个环节我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让幼儿观察图示更深入的去发现小手的用处,但我没有仔细引导幼儿观察,而是一看就过,利用图谱不够充分。在师朗诵儿歌这个环节语调不够有起伏感,速度放慢一点。教案内容过于简略。

优点:我的教态很好,使幼儿不会有紧张感,幼儿回答老师的问题都比较积极,常规不错,正堂课下来幼儿都能安静的坐好。

总之,在整个活动中,课堂气氛比较不错的。让孩子们始终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去学,去做。

小班动物园教案反思篇五

半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很好的反映了一个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不管是班级管理、日常教育教学,还是语言表达能力等等都是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所应具备的。经过各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园长的点评指导,我深知自己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这些天我不断地在反思自己的工作,也不断的在领悟。各位老师和园长给我的建议,现反思如下:

1.老师像一个班的总导演,孩子们则是演员。孩子们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收放自如的活动游戏,做为导演的老师不能被孩子们牵着走。在这方面我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导演,似乎是一个配角,对于孩子抛过来的球还不能很好的接受并反馈。当让也不能忽视孩子的自主性。教师不能过多的控制孩子,在一定的规则基础上要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老师也要学会去倾听孩子。在以后的的活动中,我要认真备好每一节教学活动,不仅是备教材,更要备孩子,同时加强自身的弱项。

2.每一个活动在心中都应有明确的目标,清楚重点在哪里,我围绕重点如何展开。哪怕只是晨间户外活动的一个小小的集体游戏,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如本次半日活动中的晨间集体游戏《龟兔赛跑》主要是训练孩子的爬和跳的能力,结果在活动开展中我把重点误导在“圈圈路”上,其实“跳”才是重点,应把孩子的注意引到“跳”这个点上来。这就要求老师在活动中要及时应变,给与孩子正确的引导。此外,作为户外活动应该考虑孩子运动量的把握和个体间的差异。

3.小班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决定生活环节也是孩子们的一门课程。在频繁生活环节中孩子们能学会很多本领,生活环节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作为老师不仅是要上好一个教学活动,生活环节也是马虎不得。比如像盥洗、点心这样的环节,老师也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一定要让孩子们事先明确要求,他们才能按要求去做,所以常规往往在琐碎的生活环节中培养而成的。

4.教学活动显然是幼儿园生活的`主体部分,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关于《哔哔啵啵爆米花》的反思如下:环节层次不够清晰,语言组织不够简练,活动的重点把握不明确。在备课时要多考虑孩子的反应,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围绕活动目标展开。如何让孩子积极地参与活动,不仅看活动内容本身是否能吸引幼儿,也要看教师会不会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并适时引导,让孩子保持高度的热情。此外,教学活动设计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处于直观思维时期,让幼儿比较玉米粒和爆米花的区别,应该让幼儿一手拿一样东西进行观察比较。

5.幼儿园教师与其它的老师不一样,因为我们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如何用语言的艺术,体态的艺术来吸引孩子们是我需要好好学的一门学问。

在此,非常感谢各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和园长给我的指导,作为新老师我有很多的不足,希望能在不断的磨练中有进步,有收获。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