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计划>2023年助农扶农项目计划书(优质5篇)

2023年助农扶农项目计划书(优质5篇)

时间:2023-09-07 06:27:38 作者:书香墨2023年助农扶农项目计划书(优质5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助农扶农项目计划书篇一

以我镇三年超常规发展规划为重点,实现“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以民生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作物高产创建等为载体,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进关键技术进村入户,密切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为重点,统筹农科教各类资源,全面动员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一线,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形式的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为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群众增收提供强劲科技支撑。

1、全面动员镇农技推广人员:包括种植业、畜牧水产、农机、农村能源在内的乡镇全体农技人员,重点组织镇农业巡回小组、重点贫困村农技员、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畜牧水产站工作员进村入户,深入田头、圈舍指导服务和开展科技培训工作。

2、目标任务:

一是持续抓好我镇万亩茵红李春季管理。

二是万亩镇早春茶的施肥、用药、采收工作。三是对三洞、油坊村朝阳食用竹春季种植管理工作。四是动员全镇贫困户短平快养殖项目(家禽、家畜)加快补栏。确保今年全镇增产增收。

3、抓好春耕物资准备,各村要积极与化肥、种子经销大户联系,做好春季生产各项物质的准备。

4、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确保坑农损农事件不再发生。

1、2月1日——20日,组织畜牧水产站、农技等部门对全镇开展一次农资市场清理检查,17个村全覆盖茵红李及茶叶现场冬季管理培训。

2、2月20日——3月15日前,各村农技人员及农业巡回小组对非重点贫困村及重点贫困村村民组织开展一次春季全覆盖茵红李及茶叶冬季管理科技培训。

3、3月5日——3月20日,集中精力抓好茶叶采摘、销售,养殖补栏工作。

4、3月20日——4月10日抓好柏香、茶叶村、沙田、漆树开展1200亩茵红李示范园建设。

1、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服务。

各涉农单位要划片包干,深入田头地头、畜禽栏舍、,针对不同生产情况,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服务。要突出抓好茶叶追肥,茵红李病虫害防治及施肥,幼仔猪补栏工作,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鱼塘消毒、同时要指导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社及种养大户搞好农产品营销,确保市场供应。

2、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助农扶农项目计划书篇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以“院州、校州”农业科技合作为平台,以实施农业高产创建为载体,整合州、县、乡农业科技力量,继续推行科技_制度,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狠抓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开创我州农业科技工作新局面。

示范推广主导品种20余个、主推7大技术;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新型农民培训5000人,农机培训3000人;建立粮油高产高效示范片60万亩、园艺作物标准示范园6万亩;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万吨;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2%,良种覆盖率达到9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7%,农民人均增收30%以上。

(一)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提升农业科技普及率

依托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重点对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社社员、农机操作手等的培训,在全州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0万人次,培育新型农民5000人,农机培训3000人,培养科技示范户1000户。

(二)开展农业科技“大示范”,提升产业发展带动能力

以作物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以示范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为抓手,整合州、县农业技术力量,推行农业科技_制度,实现人员、技术、品种、物资、信息“五入户”。重点抓好60万亩青稞、玉米、小麦、马铃薯、油菜作物高产高效创建示范活动。同时抓好园艺作物标准示范园6万亩,其中连片标准示范园蔬菜5万亩、水果1万亩,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提质增效。

(三)开展农业科技“大推广”,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开展“四新”示范、“五良”配套,重点推介20余个主导品种和7大主推技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建立由科技_牵头的专家组深入生产一线,狠抓“四新”示范、“五良”配套,力争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85%以上。

(四)继续深化农业科技合作,提升科技创新推广能力

借助省农科院、农业大学等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的综合优势,继续实施农业科技进藏区行动,在首批“院州”合作项目出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农业科技合作,加快实施“校州”农业科技合作项目,适时启动第二轮“院州”合作项目。突出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整合项目资金,集成运用优良品种、地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机耕、机播、机收和绿色植保防控等农耕农艺技术,狠抓山地玉米高产示范区、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青稞良种繁育基地、高原春油菜示范基地、秋淡季蔬菜标准示范园、酿酒葡萄标准示范园、中低温生态食用菌人工种植基地、道地中药材人工种植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基地提质增效。

(五)创新科技发展长效机制,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能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产业导向、联合协作、科学评价”的农业科技运行机制。二是构建“专家+农技人员+专业合作社+种植业大户(业主)+农户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三是构建“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包社、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科技服务机制。四是构建“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分工协作、高效运转”的技术培训机制。五是建立农业科研与推广的对接机制,加强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人才、引进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共同分享创新成果,真正做到把团队建在基地上、把专家整合到产业链上,全方位开展科技服务,切实帮助和指导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六是进一步加强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明确职能,设立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增挂“乡(镇)公益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牌子,全面提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通过全州农业科技促进年行动,逐步形成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继续实施农业科技进藏区行动

为加强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快全州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在首期“院州”合作项目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突出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等,继续深化农业科技进藏区行动,加快实施“校州”农业科技合作,适时启动实施第二轮“院州”农业科技合作项目。重点抓好青稞、玉米、马铃薯、油菜、蔬菜、食用菌、酿酒葡萄、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引进、示范和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二)实施千名农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行动

根据全州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农民对科技的需求,州农业局决定在全州开展送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继续推行农业科技_制度。从州级农技、种子、农机、植保植检、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科研及局本部相关科(室)选派100名农业科技_组成10个工作组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千名农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行动。组织州县农业科技人员狠抓农业科技培训、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机示范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高产创建活动、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实实在在为基层服好务。

(三)实施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

整合各类农业培训项目,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一是加强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培训,培养和组建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富有创新能力、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农业科研队伍。二是加强基层农技人员队伍培训,依托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等项目,根据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实际需求变化,狠抓乡镇骨干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改善基层农技人员知识结构,提高农技服务能力与水平。三是加强以职业农民为重点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培训,依托阳光工程等项目,重点对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社社员、农业业主、农机操作手等的培训。

(四)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进行动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件、川委办〔2011〕29号和甘委办〔2011〕192号文件精神,加强全州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建设、队伍建设、条件建设和制度建设,着力实现有完善的管理体制、有规范的运行机制、有精干的人员队伍、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有必要的工作条件的“五有”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全面提升乡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增强农技推广服务实效。

(五)实施农业高产高效创建示范行动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在全州18个县建立粮油高产高效示范片60万亩。力争示范区攻关田实现青稞亩产250公斤、玉米亩产500公斤、小麦亩产300公斤、马铃薯(鲜薯)亩产2500公斤、油菜亩产200公斤的创建目标,带动全州粮油平均单产提高5-10公斤。同时抓好园艺作物标准示范园6万亩,其中蔬菜标准示范园5万亩、水果标准示范园1万亩,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提质增效。

(六)实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推进行动

积极引进与示范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力争全州推广机耕技术58万亩、机播技术31万亩、机收技术24万亩,推广农机新机具1500台,新增农机总动力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2%。

(七)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行动

为巩固和推进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推广成果,完善配方肥推广机制,扩大推广普及力度,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入户率和覆盖率,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全州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20xx年,培育一批为农民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四统一”服务的农技服务组织,带动全州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6万亩,其中推广配方施肥21万亩。

(八)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行动

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和农业有害生物的监控、阻截和防除。开展绿色植保防控100万亩次,其中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7万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

(九)实施现代种业发展推进行动

一是进一步加强良种推广力度,在全州18县推广良种99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二是继续加强青稞、马铃薯、玉米、小麦、油菜等新品种的育种攻关和示范,建设良繁基地11万亩,其中青稞5万亩、马铃薯5万亩、小麦1万亩;同时做好玉米、马铃薯新品种(系)预试、区试、生产试验和玉米、油菜制种基地建设。三是继续开展春季、秋季种子市场专项检查行动,依法打击套牌侵权违法行为,促进种业市场健康发展。

(十)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提升行动

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重点指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群众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做到安全用药、科学施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力争完成道孚、炉霍、、石渠、色达、白玉、德格、新龙8县的无公害农产品整体认定,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0个,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0万亩,新申报绿色食品4个、有机食品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5个。

第一阶段:20xx年3月,动员部署阶段。局属各业务单位、各县农业部门要结合实际,制订行动方案,做好任务分解、组织动员和前期宣传工作。

第二阶段:20xx年4月—9月,具体实施阶段。局属各业务单位、各县农业部门组织开展重点活动,及时做好农业科技服务和监督检查。

第三阶段:20xx年10月,全面总结阶段。局属各单位和各县农业部门对本区域、本单位开展活动情况进行全面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全州农业科技促进年行动的领导,州、县要成立农业科技促进年行动领导小组。州农业科技促进年行动领导小组由杨志贵局长任组长,副局长罗永红、刘忠、叶_、甲措、总农艺师达娃任副组长,局属各科、室、站、中心、所负责人为成员,科教科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二)创新工作机制

各县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农科教联合、产学研协作,逐步建立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三个方面紧密衔接、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农业科研与农业推广机构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上的主导引领作用,带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同推进农业科技促进年行动。要根据产业制定考核目标和评价标准,加强监督检查和考评制度。

(三)注重总结宣传

助农扶农项目计划书篇三

以^v^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团队组织建设为基础,以项目为主导,以阵地为依托,以机制为保障,建立青少年服务社区,社区青少年的双向服务体系。以团队组织建设为主要力量,发挥团队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社区教育,提高居民素质,提高综合治理,保障居民安居乐业;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发展社区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及社区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形成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

二、具体措施

1、结合社区现有资源,吸纳青年志愿者,开展扶困助结对子等活动,定期走访看望帮助解决其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2、在暑期校外辅导站,组织开展青少年读书活动,宣传科普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动员和组织广大团员志愿者担任校外辅导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开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法律咨询等服务活动,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

4、组织动员社区青少年参加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倡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为维护社区安全稳定发挥作用。

5、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本社区团组织各项工作制度及工作资料,为创建“青少年文明社区”而努力。

6 、完成街道团工委和社区党支部交办的其它日常性工作。

助农扶农项目计划书篇四

1、以培育“三观”为基矗通过学习先进典型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的榜样。以“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为主题,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重点,扎实开展员工的培训教育。

3、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制定具有我公司特性的职工道德要求、计划,学习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报告,要注重职工职业道德的教育。

4、加强科技文化教育,勉励自学成才,岗位成才。

5、加强民-主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厂务公开,切实加强厂务公开的透明度和公开质量,并开展经常性的,按照厂务公开考核责任制,监督检查情况定期公开,广泛听娶采纳职工意见和合理化建议。

6、以推行服务承诺为切入点,加强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抓好行业作风建设。把企业文化作为激发职工热情、统一职工意志的重要手段,将广大职工的行为引导到共同的企业发展目标和方向来。

7、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全面调动各种宣传手段;注重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抓好安全物态文化建设;建立企业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加强领导,积极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2021企业文化年度工作计划范文二

20xx年为激发我社区干部队伍内在活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营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工作和良好的人文环境,按照西山街道工作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xxxx”为指导,优化社区机关文化资源配置,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参与与支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社区机关文化工作,不断提升社区的文化品味;加大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文艺、体育骨干队伍的培养,使社区机关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快速发展。

二、主要工作任务

1、加大投入,拓展社区机关文化阵地。我社区由于地处老街商品贸易云集、居住人口杂乱,管理难度大,有较大的差距,针对实际情况,社区依照实际制定分步实施计划。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开展形式灵活的文化合作机制,争取企业合作,筹措基本建设资金,扩大社区机关文化的阵地。

助农扶农项目计划书篇五

我乡下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79个经济社。总户数6042户,其中农业户5986户;总人口15897人,其中农业人口15112万人,占总人口的95%,外出务工劳动力8457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7268人。全乡辖区面积45.5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4974.48亩,小二型水库3口,山坪塘133口,石河堰43道,2015年我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0927.9元。

2016年的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248元,同比增长12%。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下发的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文件精神,充分利用我乡土地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农民增收新型业态,积极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从而带动农民增收。

1、强化对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为保障我乡农民增收工作的落实,成立助农增收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组织员任第一常务副组长,各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农业服务中心各工作人员和各村三职干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农业服务中心,由组织员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为了增加各村委会的工作动力,乡政府将助农增收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确保全乡乡村干部思想统一,齐心协力做好农民增收工作。

2、坚持发展魔芋、莲藕支柱产业。一是以提高单产为主,适当扩大魔芋和莲藕的种植面积。力争到年底魔芋的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新增种植面积100亩;二是加快对魔芋初加工模式的改革。

3、抓好示范,努力打造一村一品。去年,我乡利用李晓亮养殖竹鼠的契机,准备逐步在村扩大养殖规模,将村打造成竹鼠养殖村,并逐步将竹鼠养殖在全乡推广,将打造成竹鼠养殖乡。今年,我乡还将继续抓好竹鼠养殖村的打造工作,同时我乡还将在打造竹鼠养殖村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在全乡其他村委会进行一村一品的打造,力争打造2-3个专业养殖村如养羊村、养鸡村等。例如利用村现有的养羊大户的带动下,将村打造成养羊村。

4、大力发展瓜菜产业。面对农村荒废土地多的状况,根据这一现状,乡政府及时作出了大力发展瓜菜产业的战略调整,今年乡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圣学村村200多亩低洼的土地进行改造,做好排水设施,将这片低洼地改造成瓜菜种植基地,确保瓜菜基地正常生产,带动更多农民种植瓜菜。力争到年底常年瓜菜种植面积达到7500亩,冬季瓜菜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

5、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我乡林业资源丰富,但林下空间利用率却有限。根据县政府下发的发展林下经济的文件精神要求,今年我乡将着力发展林下养鸡,建设2-3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力争全年林下养鸡出栏2万只。

6、抓好畜牧生产。2016年,继续抓好畜禽防疫,做好春防和秋防工作,确保没有重大疫情发生;做好禽类规模户补贴、母猪补贴等的发放工作,增加农民发展畜牧业的信心。力争到年底禽类出栏突破45万只,其中鸡出栏32万只,生猪出栏量达到6万头。

7、抓好水产养殖。我乡有小二型水库3口,山坪塘133口,石河堰43道,水资源丰富。2016年我们争取资金对部分塘库堰进行改造维护,并加强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提高养鱼技术增加单产,力争2016年全乡养鱼面积达到1000亩。

8、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减少低收入人口水平。贫困人口过多会拉低整体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2016年,我乡计划通过一系列措施,减少贫困人口340户,实现900人脱贫。一是通过发放扶贫的鸡苗等物质帮助贫困户脱贫;二是结对帮扶。即:由乡里的领导干部带头,全乡所有乡村干部与贫困户一一结对,解决贫困户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三是抓好太平村、老岗磨村、书房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协助县相关单位做好各类扶贫物质的发放,扶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各项工作,把太平村、老岗磨村、书房村打造成全县扶贫整村推进示范村。

9、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夯实基础。没有好的水利基础设施,要使农业高产高效是一句空话,我乡水利资源相对缺乏,严重地制约着农业的发展。今年我乡力争上级水务部门支持,加快对辖区的武引水利设施建设完善。这些设施建设完成后,极大改善我乡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生产效益。

10、加强农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增收能力。今年我乡将积极联系县相关单位来乡,举办各类农业技能培训班。柠檬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班2期,瓜菜种植及管理培训班2期,养猪技术培训班1期,黑山羊饲养培训班1期。计划培训农民3000人次,通过这些培训班,提高农民的农业技能,增加增收的能力。

11、严格做好各项惠农资金的发放工作。抓好粮食直补、改厕补贴、母猪补贴等各项惠农资金的发放工作,力争做到不漏发,不错发,保证各项转移性资金顺利发放到农民手中,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12、狠抓劳务经济促增收。根据目前农村劳动力剩余的实际情况,我乡将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工作力度。主要通过“外输内销”的手段来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外输”即向外地输送剩余劳动力,鼓励农民外出就业。今年我镇将一如既往的组织农民参加县里举办的各类农民工招聘会。同时还将组织人员收集企业的人才招聘信息,及时向农民发放招工信息,帮助农民就业。“内销”即通过加强小城镇建设,做大墟镇规模,促进我镇商贸繁荣。让农民在本乡内从事各类临时或固定工作,就地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问题。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