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2023年暑期实践团队总结报告(模板5篇)

2023年暑期实践团队总结报告(模板5篇)

时间:2023-09-05 15:34:19 作者:BW笔侠2023年暑期实践团队总结报告(模板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暑期实践团队总结报告篇一

身边的特色文化未得到重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面临挑战。那些融入人民生活的传统文化没有得到有力的保护,濒临消亡。传统技艺的保护亟待重视所以巢湖学院电子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学习部以“关注地域文化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建立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通过对前往临涣古镇考察临涣特色茶馆文化的考察,调查地域文化特点及存在现状的认识。

经过院领导和老师的选拔,“关注地域文化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团队成为院级重点团队。我们团队有四人组成,全部来自电子工程与电气自动化学院自动化学院学生会学习部。团队成员有组织活动的经验,有较强的团队配合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团队上下都期望在本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努力做出一份令学校和社会满意的成绩,不辜负老师的信任。

在活动开展前期。团队进行了活动准备会议,准备活动的开展过程以及活动细节问题。后又经过咨询指导老师郑向阳老师,根据活动开展地临涣镇的地理状况。团队制订了详细活动策划。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准备。

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开始于2012年7月2日。共分三天完成活动。团队全体在前一天以集结完毕,准备了活动的必须物品及器材。

活动第一天2012年7月2日上午,实践团队前往濉溪县文化局。通过对文化局相关人员的访谈,了解了临涣的历史遗迹、名人史实。通过探访临涣的文化背景及历史影响为临涣茶馆的发展提供线索和依据,为活动顺利开展做准备。当天下午全体成员根据了解到的临涣镇信息为前往临涣制定详细活动计划。同时对各个队员进行了细致的工作分配。重申活动的要义,提醒队员活动开展的注意事项。

活动第二天2012年7月3日,团队一行乘车来到临涣镇镇政府,收集关于临涣茶馆的位置分布特点、发展现状和临涣茶文化特色所在的资料。在了解来以后我们受到当地政府诚挚欢迎。临涣镇党委书记赵先贺十分关注此次实践活动,并在活动开展上予以支持。镇组织部武部长向我们讲解了临涣茶馆的悠久历史、人文文化和发展现状,介绍了临涣茶馆的特色所在。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较大的支持和帮助。紧接着实践队前往临涣茶馆,参观了临涣的特色“棒棒茶”。细致的了解了“棒棒茶”从城墙泉眼取水,选六安茶棒做主要茶叶,用特质火炉烧水,用沙壶泡茶的全部过程。最后采访茶馆老板以及茶客。了解临涣“棒棒茶”不同别处的特点所在以及临涣人为何喜爱喝茶的原因。

活动第三天2012年七月4日,活动主要部分已完成。团队先走访位于临涣城墙下的泉眼,了解茶馆水源的独特水质。探求茶馆水源“龙须泉”的细致情况。然后收集整理全体队员搜集到的活动开展资料,通过微博、网络等发布活动的开展情况。最后向当地政府汇报考察结果,向政府提出发现的临涣茶馆存在的问题,以求临涣茶馆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保护。

在三天的活动过程中,活动虽然也顺利进行,但是遇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有过个别队员因为有事历史替换队员;有过活动开展流程安排的不同意见;有过因为政府部门临时开会导致活动计划无法进行;也有过应天气影响活动的终断。但在困难时候看到的更多是队员间的出谋划策、相互鼓励和团结一致。最终通过大家的努力一起讨论、一起做事、一起总结、一起面对困难,度过了困难找到解决办法。是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行百里者半九十。活动流程虽然开展完毕,但更重要的是收集活动中搜集的资料和成果。发现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不足。在及时的反思中改善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三下乡锻炼的当地大学生的目的。

在活动开展中最大的缺点便是宣传工作没有做好。在如何实现大范围宣传活动以及达到警醒人们保护“地方文化”的主题意义上,遇到较大困难。当事先策划不能顺利进行时,却没有其他方案。所以在今后的活动中,如何宣传应作为重点筹划项目。活动的策划也应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多种方案,以被选择。只有活动准备的充分才能推动活动的圆满成功。才能真正实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真正意义。

十几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相信对大家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和一份不可多得的回忆。我们走向社会参加实践,亲身体验生活,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地感染和体验,从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得到了加强。“坚持”“责任”“信任”三个词在我们心中都存下了深深的烙印。同时,我们在活动中积累了经验,增长了才干。认识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社会实践团队队长:刘琳 2012年7月15日

暑期实践团队总结报告篇二

(宋健)

转眼从玉树回来已经有一段日子了,当那些兴奋、感动和难以忘怀归于沉寂,我也静下心来开始思考这次玉树之行的收获种种。翻开相册,看到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坚定的步履,温馨的合影……仿佛这一切就发生在昨天,记忆的闸门由此打开。的确,这次旅行是如此的让人难忘,一路的震撼、感动和恩情,跨越民族和地域的友谊,每个人都在奉献服务灾区的同时锻炼并实现了自我。我很庆幸能够组织并参加了此次活动,它必将成为我们远去的青春年华中一段难忘而美丽的记忆。

玉树,一个吉祥而美好的名字,一个离唐朝最近的地方。它是唐蕃古道上一处水草丰茂的驿站,这里有美丽的三江源和可可西里,天高云淡的牧场,有纯朴虔诚的藏民,还有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在此留下的佳话。可是,当我还没来得及去认识这个美丽的地方,就在20xx年4月14日7时49分,来势汹汹的残砺灾魔却在黎明时刻凌虐着你血性的胸膛,顷刻间摧毁了你美丽的容貌,满目疮痍。喧嚣飞扬的尘土掩盖不了生命救助的凄惨呐喊,残垣断壁风雪交加无法泯灭人性的光辉。灾难发生后,全国各族群众的心都凝聚成了爱的力量,抗震救灾,捐款捐物,藏汉人民的深厚友谊在此刻得到见证和升华。我们无法逃避大自然的任性和疯狂,但是我们可以尽最大的努力去弥补灾难的创伤。我坚信我们的爱一定会给玉树人民些许的温暖,坚信玉树一定会迎来一个美丽的明天!

于是在五月底,本着为灾区人民做点实事这个单纯的目的,我和党支部的蒋朝飞、李长丰开始筹备这次赴玉树志愿服务行动。前期准备的时间刚好和考试周重合,而要准备的内容却琐碎繁杂。为了更加有效的组织活动,我们首先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多地搜集灾区信息,开展外联工作;同时在全校范围内挑选了10名志愿者组建起这支团队。随后又紧锣密鼓地开始人员培训,与灾区建立直接联系并争取学校支持,拉赞助,对外宣传以及物资准备等工作。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前期准备基本完成。现在看来我们的准备还是非常到位的,点点滴滴都帮助我们顺利地度过了在玉树的日子。当然遗憾也是有的,由于一些客观因素影响使我们的多校合作计划搁浅,不过所幸这并没有对我们的活动造成大的影响。

7月16号下午,大家整装待发前往车站。突如其来的大雨不仅给大包小包的我们增添了不少麻烦,也让原定的省电视台的采访泡汤。随着车轮与铁轨咔咔的撞击声,我们开始朝着玉树的方向前行。次日一早我们抵达西宁,与先期达到的刘忱老师会合。到塔顶阳光安顿好之后,我们就包车前往塔尔寺参观,晚上又马不停蹄地赶回来与路透社摄影记者老任交流了解当地情况。(本站 )如果说塔尔寺带给我们的是惊喜和对藏传佛教的好奇,那么老任的照片则给所有人发自内心的震撼,让我们对灾难有了最直观的触动。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宁我们所遇到的.所有人,无论是塔顶的老板、出行的驴友还是商店的老板,在得知我们的来意后都向我们提供了多多少少的帮助,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也让我们有了最初的感动。

第二天早上我们集体去拜访了青海省团委志愿者部的领导,然后便分头采购物资,下午乘坐长途客车前往玉树。一路油菜花开风景甚美,不过17小时的车程也不是盖的。最不能忍的就是车上的卧铺长度明显不够,我们的女队员姑且只能蜷着腿,着实让高大的藏民情何以堪。深夜翻越海波5266米的巴颜喀拉山,四面白茫茫一片,山风呼啸,不少队员在这里出现了高原反应。所幸我们的预防措施比较到位,并没有出现大问题。

一觉起来外景已经变为翠绿的草原和汹涌的通天河,路边开始零零散散的出现民政救灾帐篷。8点多我们终于到了玉树州州府结古镇,与早在车站等候多时的达瓦师父会合。坐上车师父的车前往住处,窗外的雨淅淅沥沥的下着,雾气给远处的神山笼罩上神秘的色彩。虽然重建工作已经开始2个多月了,但是灾难的痕迹依然随处可见,给人满目疮痍的感觉。师父提前在赛马场旁边的山上给我们搭了两顶救灾帐篷,山下不远就是玉树州最大的灾民安置点,可谓交通便利。一夜的行车让大家疲惫不堪,在帐篷里收拾好东西后大家便横七竖八地睡下了。我和赵骏为了安排好接下来的行程顾不上休息直接前往赛马场中心的志愿者爱心茶社,与林酆等几位已经在这里服务了两个多月的志愿者交流了解情况。根据他们的建议,下午我们分成两路行动,我带着几个人在达瓦师父的侄子洛松的陪同下徒步在结古考察,走近并记录所有触动我们的场景;另一路队员则直奔玉树州孤儿院,与孩子们进行了生动活泼的互动。晚上回去我们买好菜自己做,大家齐心协力终于在天黑时把饭做好了。虽然简单,但是这种在野外自己做饭的经历真的很难忘。星光下,我们点着蜡烛围坐在一起用餐畅谈,气氛温馨和谐。晚上气温骤降,结束了一天的忙碌,我们挤在帐篷里的大通铺上酣然入睡。在结古的第二天我们早上在赛马场分头走访了灾民家庭和一些援建单位以了解受灾和重建情况,下午达瓦师父开车带我们去文成公主庙和巴塘机场参观。文成公主庙的经幡满山遍野,蔚为壮观,虔诚的藏民在陡峭的山路上也不忘磕头朝拜。庙宇内殿的塑像皆为盛唐时所做,精美绝伦,塑像前供奉着你能想到的所有颜色的哈达,在藏区恐怕再也没有一位汉人能像文成公主这样受到所有藏民由衷的爱戴。站在庙宇的门前,我不禁遥想一千三百年前文成公主一行也是由长安出发,沿着这悠悠唐蕃古道千里跋涉经过这里前往西藏,一路播散和平与文明的种子,书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不朽赞歌。希望沿着相同的路线来到这里的我们也能为这里的藏族同胞带来些许温暖,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目的地称文镇中心寄校,扎西才仁校长和索昂昂布老师早早地就在校门口等待着我们的到来。这是一所很有爱的学校,依山傍水,原生态的环境加上纯朴活泼的孩子,没有理由不让我们着迷。

在称文镇中心寄校支教的几天发生了太多太多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支教的点点滴滴,友谊的地久天长,鉴于篇幅,在这里仅分享其中一件让我很感动的事情。周天下午寄宿生都回家了校园里空荡荡的,六年级的毕业生来到学校和老师一起准备把一顶36平米的大帐篷挪到河边去举行六年级的毕业庆祝活动。刚开始还是风和日丽,没一会天气骤变,狂风大作,用“黑云压城”来形容当时的天气再合适不过了,大风把孩子们刚拆卸好的帐篷组建吹得七零八落。当时我们正准备吃饭,见到此状所有男生顾不得回帐篷添衣服,穿着单衣就直接跑过去帮忙。天很快黑了下来,我们打着手电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把组建搬到河边开始组装。这时风更大了,天空电闪雷鸣,冰冷的雨水也哗啦啦地泼了下来。但是面对艰险没有人退缩,大家团结合作,一起用力先将骨架组装好,然后顶着大风把帆布罩在钢架外。帐篷里学生们忙着给我们递东西,我们则忙着将帐篷固定好,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最后大功告成之时,所有人都欢呼雀跃,孩子们为了表示谢意将它们准备用于活动的红牛饮料送给我们,简单的礼物却朴实的让人动容。回到厨房后看到团队的三位女生一直都没有吃饭,而是静静地等了2个多小时等着我们回来。此刻再多的话语都已是多言,吃着已经冰冷的饭菜,大家的心里却无比温暖。饭后校领导亲自到我们的帐篷向我们表示谢意,并邀请我们参加六年业的毕业晚会。第二天的晚会上大家尽情歌舞,这草原上的盛宴美妙的让人感觉有些缥缈,幸福的火焰燃烧的不留一点残渣。只要真心付出就能换来真诚的回报,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世界就会充满爱,我想这就是这件事给我们最大的启迪。

29号我们结束了在称多的支教返回西宁,在路上遇到了当地活佛。活佛在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为每位队员送上了洁白的哈达,为本次玉树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快乐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凝固的记忆让人永远珍藏。这次意义深远的暑期实践活动对灾区起到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知识和视野,锻炼和提高了我们的能力,使更多的人了解到玉树的真实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此行将我们的爱播洒在灾区,让交大的旗帜在藏区飘扬。

此行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那一路的恩情,感谢所有为我们这次志愿服务活动提供过帮助的人。在出发前有学校老师、领导的叮咛指导,有朱坤显、高琰、闫晓辉等老师给予的巨大帮助和鼓励,还有真彩、利果社等企业给我们的物资支持;在玉树州结古达瓦师父一家人几乎全天陪着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所有人感动;在称多索昂昂布老师将我们看作是最好的朋友来对待,无论在支教还是生活方面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还有洛松,他跟着我们从结古到称多,一起工作一起玩,成为我们所有人的好朋友。一路上还有人很多让我们感到温暖,藏族阿妈善意的微笑,孩子们嘹亮的歌声,建设者们充满力量的招手……正是因为有了所有人的帮助与支持才得以让我们的活动顺利而圆满的结束。面对灾难我们汇聚爱心,团结合作,每个人都为使灾区人民更好更快地过上辛福安康的日子而努力着。灾难也见证了友谊和真情,事实证明了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做事,就会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帮助。藏汉人民一家亲,愿这份友谊天长地久。

成功的活动离不开优秀的团队,正是在每位团队成员的努力下我们才得以圆满完成玉树之行。这一路的山高水远并没有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从活动准备阶段一直到现在,各种困难都被大家一一克服,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真的非常喜欢这个朝气蓬勃,迸发着创造力和行动力的团队。忘不了在六月炎热而忙碌的考试周里大家的努力与分担;忘不了在结古大家顶着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坚持走访灾民、支教;也忘不了在称多与孩子们一起那些快乐的日子,路上的歌声,帐篷里的欢聚……我们将把这份历经考验的友情珍藏,日久弥新。

筹办并参加这次活动对我个人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作为领队,活动中遇到的大多数事情最后都要我来定夺,以前没有筹办过类似活动的我只能一步一步摸索着向前走。不得不说这次活动尤其是在准备阶段困难和阻力重重,外联、物资、人员培训等等我们都竭尽全力做到最好,但是不断的反复和变化也着实考验了人的意志。这个过程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去观察社会人情冷暖,了解最真实的世界,为今后更好的步入社会打下一个基础。值得庆幸的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我们的准备活动总体进行的很顺利,而在玉树实际遇到的困难也远小于我们的预想。这从一方面证明了我们准备的充分,同时也让我们懂得任何事情只要用心去做就会有好的结果。在玉树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大家却在那儿度过了一段快乐难忘的日子,因为心愿的了却,也因为彼此的支持。我们的收获远比锻炼自我要多得多。

暑期实践团队总结报告篇三

一、目标选取与实践策划

袁岳老师说:青年领袖必须要具有三样特质:责任感、魅力与行动力,而我特别要强调方向感,这个方向感的很大一部分是由我们的见识决定,很大一部分是由我们的爱好决定,很大一部分是我们锻炼出来的特长决定,见识使得我们懂得态势、爱好确定我们的动力、特长确定成就感对于我们的激励。我认为袁岳老师说到我的心坎里了,任何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它的方向,这就要求组织策划者具有良好的方向感,而这种方向感很大方面在于她的见识,在于她倾听、分析外部要素并及时准确的做出判断的能力。

一直听陇南的舍友说她的家乡甘肃文县有著名的风景名胜有文县天池、铁楼藏族乡白马藏羌村寨、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素有“陇上江南”、甘肃的“西双版纳”美誉,也是“大熊猫的故乡”。她在开学时还专门带来了她家乡的特产花椒,听说文县的名优特产花椒、茶叶等更是无可媲美的。听到此我们立刻被文县这个地方的特色所吸引,查阅资料后得知:文县位于甘肃南陲,坐落在甘、川、陕三省交界处,地处秦巴山地,素有“陇上江南”、“甘肃西双版纳”、“大熊猫故乡”之美誉,在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大熊猫数量约占全国数量的十分之一。既有北国之雄奇,又有南疆之灵秀。地理位置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征。正是得源于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文县也是甘肃省名优绿茶的生产基地,从十八世纪末开始栽植茶叶,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舍友说文县碧口镇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起了茶产业。在漫长的茶叶发展过程中,从开始的零星栽植,到今天的成片开发,无不凝聚了几代茶农的心血和汗水,可以说茶产业为这古镇增添了古色古香的风韵。但是我和其他的一些伙伴却从来没有听说过碧口的茶,大概是因为碧口的茶叶并没有像杭州西湖龙井那样遍及全国,基于此,我们选取了甘肃文县碧口镇为实践调研对象准备对此地的茶产业展开具体调查,了解其发展情况和限制发展的原因。

二、团队建设与团队融合

1、小组成立有其自然的原因;

2、小组成员之经验和能力彼此能够相互依赖;

3、小组成员之地位和身分最好相当,不能相差太大;

4、小组的沟通必须具有开放性,才能有效沟通,以利问题解决。

而我认为自己团队的成员之间基本符合这些条件,毕竟团队里的伙伴都是自己熟悉的同学和朋友,可是让我想不到的是我们的团队刚刚建立起来不久就遇到了一些困难。听团委老师说碧口那个地方沿江而建且地势较低,常年湿润多雨,山体滑坡比较常见,而且据他回忆那里山大沟深,万一进了茶园周围很少有饭馆估计连吃饭都成了问题,总之你们去那里一定要小心再小心,尤其是下雨天。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们团队的队员也包括我的确也有了一丝顾虑,甚至有些伙伴表示自己不想参加了。眼见团队士心有所动摇,难道当时积极要去实践的热情就要这样因为被泼冷水而熄灭吗?难道辛苦建立的团队就要因为一句话而解散了吗?于是,我们立刻回去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并且咨询了文县的同学,了解到当地降雨量很大也确实发生过类似洪水之类的自然灾害,但政府会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当地居民的人身安全,自然灾害毕竟是少数才发生的。听到这样的安慰,队员们高悬的心才得以放下。

经过这样一个小小的波澜,我却深深地认识到我们团队的小伙伴还是缺乏勇气,不够自信,在是非面前没有自己的判断,有些经不住考验。接下来的一周内,我们决定进行了简单的团队融合。每次有任务时我们在一起讨论,出现问题时每个人必须参与解决,我们共同制定了走访问卷的内容,拟定了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案,我们及时沟通自己的想法,相互鼓励与陪伴。我们不是真的在多大程度上消除与改进缺点,我们是在合作与协同中与伙伴弱化缺点而强化优点,以至于形成团队优势。较长的前期准备过程中,我们一边联系接收单位,另一边进一步了解碧口地自然环境及风俗习惯。虽然消除了大的顾虑,但这些毕竟都是从网上得到的资料,或是从别人口中听来的信息,对于从来没有亲身接触过的事物本身的我们来说心里还是潜藏着一丝忐忑与不安,但我们谁都没有说出。我知道,此时这个团队最沉默的时候正是是它最强大的时候。

三、深入体验亲身实践

七月十二号我们“夏日茶韵”实践小分队出发啦!

这是我们大多数队员的第一次“火车之旅”,所以我们都表现的异常兴奋。从兰州到四川广元的16个小时的硬座并没有是我们感到灰心丧气,取而代之的是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和使命感,就好像我们是去完成一项被期待已久的使命一般。也的确,我们都怀揣着希望去践行自己的选择,这才是支撑我们长途跋涉的力量吧!

到广元是第二天快中午了,下了火车,我们来不及看看周围的风景就又连忙拎着行李到处打听汽车站的位置,终于买到了从广元开往碧口的大巴,我们这才松了一口气。因为出发前我们在网上了解到的信息是:广元到碧口的大巴只有早上有少量的几趟,错过中午就不再有了。后来我们询问司机得知,这趟车在下午五点之前都会有,而且频率很高。由此看来“网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啊,有些事儿必须亲自实践后才能到到真相。我们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就收获到了不少。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汽车,我们终于到达了碧口镇。下了车,令我们感到诧异的是,这里并没有像老师说的那么偏僻和不便,而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古镇,只是潜藏在大山的怀抱里显得几分娇羞,只是用眼前水做的白练轻轻地遮住了它的脸庞。记得我们第一次在碧口车站的小店里吃的几个家常菜,精致中带着浓浓的四川风味儿,跟这里的天气一样让我们瞬间感受到了它的火辣和热情。

第一天已是下午,我们找了家便宜的旅馆住下来,疲惫的我们很快进入了梦乡,耳边回响的还是汽车疾驰的声音……醒来已是傍晚,陇南地方海事局的工作人员小刘请我们吃了晚餐——带有重庆特色的麻辣干锅,看来这里的人们都像四川人有着热情好客的精神。之后我们自己在周围初步熟悉了当地的环境,回来已经很晚了,安静的灯光和着柔美的月色一起照着古老的巷子,这里的人们穿行、买卖,显得忙碌而不急促。回到住处后我们在一起讨论、分配了第二天的任务,分工明确后我更加觉得这个团队已经拥有了它的价值。

第二天,我们在小刘和其他海事局工作人员以及村支书的带领下走进了离碧口镇不远的磨河坝村茶园。这里的茶园跟我们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它们都分布在山上而且并不是成片种植,像是在山上开荒出来的一片片山地上生长出来的茶树。站在这边的茶园向对面望去,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茶树竞争着脚下的一片土地,显得弱小而孤独。我不禁问:“这里的茶树都是这样局部散落在山上吗?就没有大规模的在平坦土地上种植的吗?”工作人员笑笑说:“茶树要长在山上,越往高越好,这就是我们所称的高山龙井了,这样的茶品质才好。”原来越往高处云雾越多,空气越湿润,越有利于茶树的生长,看来我们真的孤陋寡闻了。

在茶园里我们恰好遇到了采茶的老奶奶,只见她胸前挂着一个小小的竹篮这么多的茶树为什么只拿一个小小的容器呢?只见老奶奶收集完一把茶叶放进篮子里而且每次只采茶树上面最嫩的一两片叶子。我们也跃跃欲试,学着老奶奶的模样掐下茶树最上面的一片叶子,然而老奶奶告诉我们茶叶不能这样采,不能用掐的方法,这样会在茶叶叶柄处留下痕迹而改变它天然的形态和色泽,所以一定要用揪的方法才可以。我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采下一片茶叶还有这么多讲究。

下山的路上有个队员不经意间被什么东西蛰了一下,山上的昆虫毒性很大,我们坚持要送她回去处理伤口,但她很执拗地忍着疼痛一直坚持到我们完成任务。又一次,我看到了我们队员的坚强与执着,更看到了一种集体凝聚力。

下山后我们参观了茶叶的小型加工机器,听说这种小型加工机器在这里很普遍,而且每个种植户都会操作并加工茶叶。通过杀青、炒干两道工序就可以加工出来沁人心脾的龙井了,至于那些看似卷曲的茶叶是还要通过手工揉搓才能产出。后来去山下的村民家休息片刻,热情的居民给我们沏上了一杯热腾腾的茶,看到杯子里一叶叶茶叶缓缓舒展开腰身,一杯清水从清澈慢慢变黄,我们从茶香四溢中闻到了劳作的艰辛。与这家村民聊天中我们发现,这里的茶园基本都是自己管理,茶叶也基本是自产自销,政府对茶园种植户虽有一定的补贴政策,种植茶叶也基本没有较多的资金投入,但是茶叶销路不好况且利润不高,很难成为支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所以好多年轻人基本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剩下的老人种植农作物的闲暇时间采点茶叶卖钱。听到此,我们更加敬重眼前这小小的一杯清茶,因为它实在凝聚了太多太多的辛劳,着实来之不易。

四、市场询问与走访调研

通过深入茶园我们发现当前的茶产业并没有给种植户带来特别明显的经济效益,为了搞清这个原因,我们决定接下来去走访市场了解茶产业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并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当地居民对当前茶产业的建议。于是,我们挑在一个赶集的日子一大早就来到了集市上。我们四处寻找卖茶叶的摊位,但一无所获,好不容易看到一种跟干茶叶一样的东西跑上前一询问才知道只是干野菜而已。一个诺大的集市上既然看不到当地特色的茶叶,这未免也太必可思议了吧!后来我们在街道上找到了出售茶叶的地方,只见门口堆着许多麻袋,里面盛放着各种今年的新茶,以龙井居多。在交谈中我们得知这些茶叶都是他们自己产的,平时都是自产自销,而且价钱比门面店里的同批茶叶每斤便宜二十多块钱。不是他们愿意自己零售,实在是没有大型的收购商来收购。这或许就是制约这里茶产业发展的最关键原因吧!下午的走访调查更是巩固了这个结论。

在调查当地居民的过程中,我们从居民口中听到了及其一致的一点:茶叶产出后卖不出去成了他们的一块心病,致使许多茶园无人管理甚至荒废了。看来茶叶销量打不开成为制约当地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中一位退休的老爷爷告诉我们,他曾经管理过茶园,茶叶的销路的确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决定着茶园所带给老百姓的利润。有些在外面有亲戚的种植户就想办法将自己的茶叶带出碧口卖,尤其是在发达的地区价钱自然要比这里高很多倍,但这样的销路毕竟是少数,也是一种不得已的做法而已,不能大规模效仿,销路问题仍待解决。

虽然通过走访调查我们找到了原因,但是我们却突然变得惆怅起来,不知该为这里的居民做点什。老爷爷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事,笑着说:“只要你们回去不要总以为兰州三炮台茶是最好的就行了。”我知道他并没有把为这里茶叶做宣传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只是很无奈之余的一句玩笑话而已。

走访调研结束了,小伙伴们都晒黑了,可是比起种植茶叶的农户我们根本不算吃苦,比起我们收获的东西这点付出又算得了什么!

五、总结成果与反思

“严格控制有害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提倡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加强农家肥、茶叶专用肥等的施用量。保护茶区生态平衡,确保已认证绿色有机茶园质量安全。加大科技培训。采取现场讲课及组织茶农到示范点、示范区观摩;深入田间地块现场指导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茶农技术培训力度。”可是碧口镇在采茶时节却大部分雇佣闲散人员现场教学采摘,有时还由于劳动力缺乏雇用不到采摘工人而让妇孺老人劳心伤神。

或许这是生活迫不得已的一面,我们眼里看到的是茶农的忧伤与无奈,听到的是大山里茶园一声声沉重的叹息。经过了一个礼拜与这里的接触,我们发现这座古老的小镇除了它火辣的热情外还有一颗沧桑的心,或许是生活以它最真实的样子出现,当我们直面生活的时候就会对它有了更深的感触。

除此之外,我们更用自己的实践去证实着自己的判断,明白了只有自己亲自体会过才有权利下结论,其实事实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糟糕。我们看到了自己和队友的成长的同时“夏日茶韵”小分队更加具有了团队凝聚力。在为期一周的实践中,我们既懂得了春茶香,夏茶苦,秋茶甜的道理,更重要的是我们愿意像普通老百姓一样愿意选择泡一杯夏茶,慢慢咽下苦涩,齿间留下幸福的余香!因为有时候选择比过程更加重要,就像我们当初坚持选择“夏日茶韵”一样!

暑期实践团队总结报告篇四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一部分,社会实践团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做的还远远不够。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们把实践的主题定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环保类,实践的主题为“体验低碳生活、推进绿色环保”,将我们实践团队的名称确定为“低碳生活,赢在未来”。

矿大南、北门商业区,由于地处学生宿舍附近,已经成为矿大学生的休闲生活的重要场所,但是此处社会人员复杂,环境条件比较差,一些商家没有注意到低碳排放,绿色环保,一方面对环境造成了危害,另一方面直接影响到了矿大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在饮食过程中,对老师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

另外,随着徐州城市建设的发展,徐州的旅游业发展迅猛,也吸引了很多旅游投资者的兴趣。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其中环境问题就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好的环境不仅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我们将此次社会实践实施的对象定位为矿大校区周边的摊位经营者、旅游景点的游客,主要方式是大家易于接受的宣传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的知识及具体的改良措施等。

整个实践活动,我们秉着“低碳、节能”的理念,所有纸张均使用双面打印,所用的横幅也是找的用过的横幅,然后我们自己剪字贴上去制作的`。

尽量将花费控制在最低,将效果达到最好。

我们的实践活动主要是以调查与宣传两种形式进行,共发出调查表60张,收回59张,调查对象包括学生、摊位经营者以及游客等群体。

8月16号,制作宣传单、调查表,团队成员自制横幅,由团队成员制定实践的计划,做好我们本次社会实践的一切准备工作。

17至20号,我们分别在矿大南湖校区南门附近的居民区及商业区、矿大南湖校区的北门小摊群、泉山森林公园、淮海纪念塔进行了宣传与调查活动。

最后,在纪念塔前面我们所有成员合影,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在活动工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在我们发宣传单的过程中,很多游客觉得我们这是多次一举,而且觉得这一切与人们的生活基本就没啥联系,所以他们也不接受我们的宣传单,也不乐意帮我们填宣传单。

我们分析了其中的原因,这也许是我们宣传不到位,很多人意识不到低碳、环保不仅仅与个人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与整个人类的生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希望我们的宣传能够改变他们的一些基本看法,使得低碳生活真正每个人做起,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锻炼能力、服务社会,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我们13名来自08级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在院团委和景区管委会的安排下,8月19日,来到天柱山风景区,本着深入景区,体验生活,提高能力,服务社会的理念,进行了为期6天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天柱山风景区正值开发建设的关键时期,各项工作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我们通过客源情况调查问卷的大规模发放、景区周边居民的访问、文明旅游签名活动、文明旅游倡议书的发放、景区岗位体验、景区清洁、路线咨询、景点讲解、旅游知识宣讲等活动,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巩固专业学习、全心全意服务社会、思考择业就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8月19日,大家到达景区得到景区领导的亲切接待后,就抛却旅途跋涉后的劳累,立即就进入认真的工作状态。

首先开展的为期2天的天柱山客源情况调查。

工作人员简单的问候,游客亲切的交谈,耐心的填写,让我们感到了温暖。

虽然听不懂各地方言带来了一些麻烦,但队员们的不懈努力还是让二天的问卷进展无比顺利,尽管依然会时不时地碰到冷眼相待的闭门羹,依然会言语生涩的无法回答上问题,依然会手忙脚乱,但这慌乱无序的前奏序曲是不会影响到美妙乐章的跃动,因为我们知道,一切才刚刚开始,努力仍需继续。

通过问卷,我们得到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

我们在20日晚通过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完成了《天柱山风景区客源情况分析报告》。

白天我们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晚上我们就对附近居民进行走访。

调查景区对他们在经济、文化、环境、治安等方面的影响。

我们4人一组开展走访。

首先我们通过耐心的沟通解释,打消居民的戒备心理,然后通过对人口、职业(职业的变化和职业的分布状况),文化(传统、宗教、语言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社会准则的改变(价值观、道德等),消费形式的变化(基础设施,消费商品)以及环境(污染、交通堵塞)方面的咨询完成我们的调研。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了景区与这些居民的众多矛盾。

景区的部分规定措施,让我们思索颇多。

同时,这些居民的纯朴和配合,让我们无比感动。

通过调查走访和总结,我们完成了《天柱山风景区对周边居民影响的报告》。

8月21日,我们携手化材学院的8名实践队员,开展了“汇聚点滴力量,共创和谐天柱”大型宣传活动。

该活动以倡导文明旅游,文明旅游从我做起为主旨,由“文明旅游,从我做起”大型签名活动和发放文明旅游倡议书两部分组成。

该活动得到了潜山县政府、潜山县电视台、天柱山风景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

令我们记忆深刻的是一个韩国旅游团中的一个老爷爷,在得知我们的活动目的后,爽快的签下了姓名,并用韩文说了很多话,虽然不动他到底说了什么,但我们看懂了他在临走时竖起的大拇指!虽然烈日当空,人群川流,但游客朋友们的支持使我们信心百倍!我们不仅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旅游人的风采,更向外国朋友展示了我们中国人的风采!

在开展了一系列大型活动后,我们将注意力转移到细节部分。

通过几天的摸索,我们对天柱山的结构、路线已经熟悉。

于是我们分布在道路的分岔口和一些景点,帮助没有散客朋友们指路和景点讲解。

有时候,他们会误会我们要收费。

但当他们了解我们是安师大旅游管理的学生,在这里免费担当导游的时候,他们既惊讶又感动。

说真的,我们自己也为自己的行为骄傲不已,每一句赞赏就是一股暖流,虽然很累,但我们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这,是会心的笑容。

或许这时我们才真正明白,服务他人是何等的快乐!

8月24日,我们在景区的最后一天。

早上5点队员们就都起了床,因为我们今天要体验一个神圣的岗位。

在此之前,景区领导说可以安排我们在市场推广部体验一下,但我们婉言拒绝了。

我们全体队员选择了另一个岗位——景区清洁工。

或许您想象不到我们会体验这样一个岗位,或许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景区还有这样一个岗位。

前几天我们在爬山爬的气喘吁吁的时候,看到一些老爷爷老奶奶不仅要爬山,还要弯下腰去捡起那些垃圾。

看到这一幕幕的队员们真的于心不忍,于是我们决定不在景区丢下一个垃圾,并且我们要当一回景区清洁工。

早上5点多,我们在一位清洁工的带领下开始了清洁工作,有扫帚的就扫地,没扫帚的就用手捡。

无论是大路上,还是没有路的草丛中,都有我们队员工作的身影。

大约工作了2个多小时,任务完成了。

我们的衣服,我们的头发早已完全被汗湿透。

这是一项巨大的工作,但景区的清洁工每天都尽心尽职的工作。

在景区,还有很多像清洁工这般默默无闻的工作者。

他们的精神令人敬佩。

通过清洁工岗位的体验,队员们思考了很多,领悟了很多。

对天柱山景区,对旅游有了全新的认识。

景区不是简单的景点,而是个综合体,包括景点、游客、服务人员等。

一个景区要有好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奉献,而仅仅靠那些领导的好规划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应该向那些无名英雄致敬!

1.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总结推荐

2.社会实践团队个人总结

3.寒假团队工作社会实践总结

4.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5.暑期工厂社会实践总结

6.暑期个人社会实践总结

7.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总结

8.个人暑期社会实践总结

暑期实践团队总结报告篇五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面对缤纷多彩的大学生活,在大学第一个寒假打工不仅可以加强人际交往还可以增强实践经验,为将来踏入社会打下基础。

我家里有亲戚在酒店工作,是她介绍我到那家酒店打工的。而且在烟台开发区有很多是同乡,就连大厨也是一个镇上的,他们对我都很照顾。

在第一天我首先被带到男员工宿舍,我以为在外面打工的一般年纪都很大了,而且一进宿舍个个都面带成熟,所以我见一个就叫大哥……与此相同,在酒店里面一见到女服务员都叫姐,等到熟悉了以后才知道里面有许多比我小的,原以为这么一个连都评不上的酒店每天的客人会很少,却与我想象的完全相反,19个雅间天天爆满,从早上9点开工到晚上9点半,除了下午两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整个酒店沸沸扬扬的。

早晨的时候除了星期天开会8:30到,其余一般都是9:00点名。点完名后有半个小时的吃饭时间,这就是一上午的能量来源,中午的那顿要等到下午两点多,饿了也要硬挺着。

我所在的酒店并为有酒店的机械化,从前厅到后厨再到面案几乎都为人工化。因此一名传菜生,在酒店是必不可少的。传菜生不仅要记住全部菜名,房间号,更要要区别不同菜的样子。来客后,传菜生将菜从出菜口拿菜,到吧台在相应的菜单上划单(在相应的菜名后用圆珠笔划对号)记住房间号,再将菜送到房间,等到客人走后还要将送去的盘子搬到刷碗那,酒水搬到相应的仓库。

其实并不是每天都很顺利,刚几天,另一个跑菜的就连挂彩了(砸盘子),到吧台签字吧。

酒店往往都是以钱为评价,哪不好就要扣钱,罚值班。

在酒店里当传菜生其实也很无聊,整天跑呀跑呀的在干完活后我也会去拜师学艺,去让那些女服务员叫我如何看台(在房间内为顾客服务),收拾房间、刷餐具……她们看似很轻松如果你不去亲身体验一把看台的滋味,你是体会不到那份工作的辛苦的。遇到客气的客人还好说,假如是一位难缠的客人怎么难为你的都有,但你还要面带笑容。卖丢了东西还要签字,她们还要记住酒、烟、某些菜的价钱,不过她们也会有酒水提成的,这是我们传菜生最羡慕的。

通过假期酒店打工,使我们对酒店的经营运作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在实践中学会了很多技巧,包括沟通技巧、交际技巧、销售技巧;体验到了酒店管理的艺术性和人力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财富;了解到自身的不足,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在以后学习生活中我将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断地进行自我增值,为以后策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垫定基础。

我学到了学校无法给予的。如今,在社会上大学生已不是“抢手货”,在每个公司的招聘条件中,一般工作经验要占首位,学历相同的人才去应聘同一份工作,当然公司更看重的是这个人的工作经验。竞争的日趋激烈,面对未来寻找工作的忧虑和压力,就有了像我一样的大学生选择寒期打工,挣的并不是小小的几百块钱,要的是经验。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要思维敏捷,社会实践也是必要的。寒假虽仅有短短的1个月,我们却可以体会一下工作的辛苦,锻炼一下自己的意志,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

我们大学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需要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我们要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来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增长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我认为大学生不要简单地把假期打工作为挣钱或积累经验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借机培养自己的创业和社会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扬长避短,以便进入社会后能尽快适应新环境。在这次寒期的工作中,我懂得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受益匪浅,对我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将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次的打工是一个开始,我相信它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

其实无论是在酒店打工还是以后走人社会,踏入工作岗位,我个人认为

1.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那么的重要,如何与别人沟通在别人面前树立良好形象,这不仅需要技术,而且需要长期的练习。在与别人谈话时要灵活应变。

2.要有一个童心,像孩子那样,善于去发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3.为人要和善,善于助人为乐,在酒店里工作,员工之间难免会发生摩擦,但往往都会影响到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因而尤为重要。

本次社会实践的问题和建议:

三、在学校学会的更多的是书面专业知识,而在社会上将锻炼我们如何去灵活应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