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最新教学设计和反思 加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

最新教学设计和反思 加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

时间:2023-09-05 01:29:35 作者:JQ文豪最新教学设计和反思 加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优秀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教学设计和反思篇一

《 《9 9 加几》教学设计 [ [ 教学内容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 6 96 页--8 98 页例 1 1、例 2 2。

[ [ 教学目标] ] 1 1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用" " 凑十法" " 计算 9 9 加几的进位加法。

2 2 .水平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动手操作水平及合作交流水平。

3 3 .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 [ 教学重点 ] 初步掌握用" " 凑十法" " 计算 9 9 加几。

[ [ 教学难点 ] 理解" " 凑十法" " 的思维过程。

[ [ 教具准备 ] 电脑课 件,实物投影。

[ [ 学具准备 ] 每人 0 20 根小棒、红黄花卡片各 0 20 个、水彩笔、小鱼图、题卡。

[ [ 教学过程] ]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 1 .谈话引入:同学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看看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 " 闯关" " 的形式复习1 "1 和几组成几" "与0 "10 加几等于十几" " 的习题)2 2 .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 1 .创设情境,教学例 1 1。

(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 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 3 3 人参加„„(3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们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很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 3 13 盒没送。

(4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组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还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5 5)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出示课件)

有的同学用点数的方法,从 1 1 盒、2 2 盒、3 3 盒一直数到 13 ;也有的同学用接数的方法,从 9 9 盒接着数:0 10 盒、1 11 盒、2 12 盒、3 13 盒;还有的同学更聪明,在箱子外拿 1 1 盒放到箱子里面,使箱子里面凑成 0 10,盒,0 10 盒再加上外面剩下的 3 3 盒,就是 3 13 盒。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生:我最喜欢数的方法。

生:我最喜欢把 9 9 个再加上 1 1 个变成十的方法。„„(评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入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计算饮料盒数,鼓算 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9 9 加几,体现了算法多样化;使学生学生感觉到在多种算法中,凑十法最简便。)(6 6)师:下面李老师请同学们再回到比赛的现场(出示画面)这时运动场的比赛更加激烈了,现在李老师想根据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听:踢毽子和跳远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谁知道怎样列算式? 生:

9+7=(7 7)师:谁能像老师这样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再提出几个数学问题? 生:踢毽的和跑步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

9+6=15 9+3=12 „„)教师说:" "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 然后板书课题:9 9 加几。

2 2 .探究算法,教学例 2 2 的 的 9 9 +3 3。

(1 1)师:一年级的小朋友也来到了运动场,他们正在实行摆小棒比赛。你们看,小男孩有 9 9 根小棒,小女孩有 3 3 根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怎样列式? 生:9 9 +3 3 =(2 2)师:怎样计算 3 9+3 得几呢?就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互相说一说。

指导学生操作:左边摆 9 9 根,右边摆 3 3 根。然后,把右边的 1 1 根移到左边,使左边的小棒凑成 0 10 根,左边的 0 10 根与右边剩下的 2 2 根合起来就是 2 12 根。

生:汇报 3 9+3 得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

9 + 3 3 = 12 1 2 10 3.加深理解,教学例 2 2 的 的 9 9 +7 7。

共有几朵花? 生:学生自己操作,让一名学生在投影上操作,并叙述计算过程。

三、巩固提升,发展思维 1 1 .圈一圈,算一算的小比赛。(“做一做”的第 1 1、2 2 题)2 2 .课件出示“做一做”第 3 3 题 3 3 .涂鱼游戏:学生每人发一张小鱼图,图中的每条鱼的身上有一道 9 9 加几的算式,老师说:" " 把得数是 1 12 2 的鱼涂成红色,得数是 4 14 的鱼涂成黄色,得数是 是 6 16 的鱼涂成蓝色" "。

4 4 .乘车到清水岩的风景区去游玩:老师先介绍美丽的清水岩风景区,然后分发道具--4 4 名小导游手中举着车牌号分别为 13、15、18、9 19 的牌子,学生的 每人一张印有得数是上面四个数的 9 9 加几算式的车票,请对号上车。学生排队上车走出课堂,本节课结束。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

7加几教学设计

九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和反思篇二

教材简解:

杜牧的《山行》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目标预设: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分步解读,入境悟情等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秋天,发现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基于本人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将本课的重点难点定为:

1、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

2、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媒体选择和应用:

1、网上有关图片的下载;

2、杜牧《长安秋望》,王维《山居秋暝》,李商隐《霜月》古诗下载;

3、古筝曲《渔舟唱晚》。

设计理念: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感知力。

意境,即客观事物和诗人思想感情的有机统一,它是诗的灵魂,可以说,没有意境就没有了诗:“诗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诵秋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将一幅绚丽的秋景图展现于我们面前。教学中我把握情与景的统一,引导学生走入诗境,感受诗情,以得到美的感染,情的陶冶。

设计思路:

基于以上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一、情境导入,初体诗境。

二、分步解读,入境悟情。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整体诵读,体会诗韵。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体诗境

1、谈谈秋天的印象。

2、出示图画或课件,配乐朗诵《山行》。

3、理解诗题,简介作者。

二、分步解读,入境悟情。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1)运用不同手段理解“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远上”让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理解;

“斜”教师用“简笔画”演示;

“寒山”让学生查阅工具书或教师讲解。(从该词当中了解古诗所写的季节)

(2)出示句式训练:一条石头小路。

教师引导学生讲句意。

(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讲句意。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1)指导学生看图或课件,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的地方。

相机突出“生处”这个词义的难点。

(2)试着让学生自己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自学三、四句。

(1)根据学法指导,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反馈。

(2)汇报交流,教师对重点处点拨。

4、引导学生领会全诗的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听着音乐,随着老师的描述,想象一下山林的景色,引导学生把景物说具体。

2、面对这么多的景致你想做些什么呢?

(1)放声朗读这首诗。

(2)画一幅画。

(3)当导游介绍此处美景。

……

四、整体诵读,体会诗韵。

1、学生诵读,怎样才能读得美?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读出节奏美)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范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1、出示杜牧《长安秋望》,王维《山居秋暝》,李商隐《霜月》。

2、学生自由诵读。

教学设计和反思篇三

这是一堂文言文教学。我用了一课时,上完后,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教学任务完成,教学顺利。但是,今天改完基础训练册后发现,许多学生作业错误很多,字词翻译全班只有几个同学全对。问答题有几个没写的,中间对课文的内容掌握的也不够好。我认为这节课不太成功,原因有:

1、课文朗读少,课前预习不好。

2、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性较差。所以以后设计问题要精,组织课堂能力要强。让学生做好充分预习,多读课文,熟悉文本。

教学设计和反思篇四

1.播放歌曲《童年》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到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出示字词)

3.初读,桂花是什么印象?(香美乐)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学生找出来读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能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吗?

6.感悟: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4)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朗读指导:是呀,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轻轻地呷上一口,这香真是沁人心脾,叫人难忘啊。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一读;过年时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谁来感受这样的香?读——)

(4)指名读二、三两句。(教师指导:读好“浸”字,你就能进入花香的境界了。)

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人们被这浓浓的花香给深深地陶醉了。

让我们一起陶醉一下(齐读)。

二、享受“摇花乐”和“花雨美”

过渡:但是,在作者的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的香味吗?你认为更重要的是什么?

出示: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摇花乐和桂花雨?

看课文插图,找到相关语句,画出来,批注自己的感受。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孩子们,这桂花纷纷落下来,我是喊出来的。谁来喊一喊?

生喊

师:这一喊,你感受到了什么?

1.是呀!这就是摇花的乐趣,奇妙的桂花雨。所以,摇桂花对我来说就是件大事(朗读指导)(课件)

(从“总是、缠、”作者爱摇桂花、想快点摇的心情。乐说明心情愉快、使劲是说想多摇点下来。喊也能体现作者高兴心情。)

2.下面,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享受摇花的快乐,桂花雨的美丽。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师配乐范读: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任由桂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来,摇啊摇,桂花落在我的头上、脸上、肩上、身上、脚上,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我沐浴在香甜的桂花雨中,整个人陶醉了,我忘情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落在我的头发上香了我的每一根发丝。落在鼻尖上,衣领上,我的小脚丫上……不一会儿,就落得我满头满身的了。听着听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呀?(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时,你有什么感受呢?出示:我想说

出示:摇花乐

难怪琦君会说“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出示)

三、体悟母亲思乡的情怀

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仅此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1.母亲说什么?

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读出母亲什么样的感情)

2.难道杭州一山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你能理解母亲吗?(东西是自己的好月是故乡明,故乡桂花做的食品桂花茶。。。此时桂花已充满母亲的全部空间,不难看出家乡在她心中的分量)

生读

师:每年丹桂飘香,母亲总是说——

当八十多岁的琦君回到家乡,仿佛听到母亲在说——

3.练习:

这里的再,也()。

4.反馈。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对母亲的依恋,对故乡的留恋,怎能不让作者魂牵梦萦呢?于是(齐读最后一段)

四、体会表达感情的方法

想一想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呢?(叙事和抒情)

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的故乡的甜,这浓得化也化不开的思乡情,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段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板书设计:

桂花雨

爱桂花:香

摇桂花乐

思桂花:深

点点桂花雨片片思乡情

教学设计和反思篇五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

体会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积累作文材料。

大字课文、多媒体课件

2课时

一、复习检查:

1、看听话说词语。

笑盈盈 庙门 恍恍惚惚 揉眼睛 霞光

威 武 凶猛 镇静

2、看课件说说这些颜色的名称。

3、课文怎样分段?主要写了什么?

二、新授

(一)体会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在霞光的照耀下,地上的人和动物有哪些变化?(把句子在文中划出来。)

2、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的仔细:写了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喂猪的老头儿、小白猪等。

3、教师小结:这一段具体写了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

过滤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有哪些变化呢?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说说哪部分是写火烧云颜色的?哪部分是写火烧云的形状的?

(课文第二至三自然段是写火烧云颜色的,四至六自然段是写火烧云形状的。)

2、指名读二、三自然段,划出文中表示火烧云颜色的词语和关联词语。

(1)课文中用了“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还有……”关联词语具体介绍了火烧云的红通通、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等美丽颜色。

(2)指导学生体会火烧云颜色变化之多,体会天空的绚丽多彩。

(3)结合学过的关联词语“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指导学生结合实际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还有……”说一段话。

(4)默读四、五、六自然段:火烧云的形状有哪些变化?课文是什么怎样具体描述的?

a、火烧云的形状首先是什么样的?文中是怎样写的?(指名学生说)

b、总结学法,指导学生分组学习五、六自然段。

c、各组推荐汇报。

d、教师点评,总结。

(5)指导体会火烧云形状变化特点:一是火烧云有各种各样的开头一是火烧云开头变化很快。

(6)教育学生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留心观察,平时注意积累作文材料。

(三)自由读第三段

体会句子意思“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这句话逼真地写出了观察火烧云时的感受。

(四)课终小结:本课具体地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教育学生学习作者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平时注意积累作文材料。

三、巩固练习:

1、结合图画内容说说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具体有哪些变化?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作业:仿照课文观察朝霞或晚霞,并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7、火烧云

颜色: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一会儿……还有……

形状:马——狗——狮子

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我放映火烧云的录像,让学生充分欣赏《火烧云》一课所讲述的晚霞的变化之美, 我开篇先让学生充分欣赏《火烧云》录像,让学生从表象识别霞光和火烧云,这样有了鲜明的图像,学生从总体上认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教师讲课,不仅要从教师立场出发,努力完成教学任务,还要从学生角度考虑,看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是滞能够更大程度地挖掘他们自身的潜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本身素质。让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活动,并且使思维在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等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教学设计和反思篇六

1、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名、意动),“其、而、之”等虚词以及判断句、被动句和宾语前置等。

2、培养学生自渎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字词的梳理与课文的背诵。

2、掌握文章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新课导入

(1)作者介绍(可先由学生谈谈对韩愈的了解情况,再多媒体课件展示)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本文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2)古文运动(多媒体课件展示)

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韩愈用其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师说》可看作是提倡古文的庄严宣言。

(3)写作背景(多媒体课件展示)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4)解题

指出“师说”不是“说说老师”,“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5)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其余同学帮助正音。教师点拨停顿。(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文本研读

分析第一段:

明确:本段可采取多种方式,灵活讲解。主要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质疑相结合。

重点拓展:判断句、所以(所谓)、所、意动用法

判断句:

1、常见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也。/……者,……。/……者也。/……,……)

2、用副词“乃”“即”“非”等帮助表示判断。

梁父即项燕。/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文言中也有“是”“为”作判断动词的,但较为少见。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广陵》)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纪》)

所以/所

“所以”是常见的凝固结构,主要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方式、手段和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等。

1、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荀子·议兵》)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三国志》)

3、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1、处所。

2、代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人(事物/地方等)”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辞》)

3、为……所……,表被动。

术怒攻布,为布所破。(《三国志》)

4、表大概的数目。

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

5、假若,如果。

余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论语》)

意动用法:

是指用做谓语的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里所谓的“用做谓语的动词”,专指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和形容词。(“使动用法”即“使宾语干什么”)

1、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使动,使……小。客观)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等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意动,认为……小。主观)

名词的意动用法:

a、吾从而师之。(《师说》)

b、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a、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理清层次:提出中心论点——师的作用——从师的原因——从师的标准

集体诵读第一段

分析第二段:

明确:本段教师按照层次分别请五位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然后再请这五位同学串起来翻译。

句读之不知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其可怪也欤

重点拓展: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宾语通常是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有时候,为了强调宾语,而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这就叫“宾语前置”。

a、疑问句中(谁、何、胡、奚、曷、安、恶、孰)

(1)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2)大王来何操?(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b、否定句中

(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c、用“之”“是”等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1)句读之不知(韩愈《师说》)

(2)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左传·宣公十五年》)

理清层次:师道之不传(分论点)

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于其子—于其身(对比论证)

巫医乐师百工—士大夫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结果)

集体诵读第二段

分析第三段:

明确:本段由一个学生来翻译,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孔子师郯子术业有专攻

理清层次:圣人无常师(分论点)

孔子从师—事例论证

孔子曰—引用论证

集体诵读第三段

分析第四段:

明确:本段由一个学生来翻译,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需落实的字词(学生能点出即可,教师适当点拨):六艺经传余嘉其能行古道

理清层次:赠李蟠(写作原因)

集体诵读全文

给学生5分钟提问。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疏通了文章的字词,需要大家课后去巩固。韩愈的《师说》是一篇兼具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议论文代表作。无论在论说和语言上都具有其独特的方法,需要我们反复诵读,仔细品味。

教学设计和反思篇七

《师说》是一篇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课文,因此在设计学案时,我注意了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共创设四种活动形式,以促进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古(人)今(人)对话。相比《劝学》,韩愈《师说》此文更具情感性,因此在教学中注重诵读的施教。叫了几个学生朗读模仿,效果亦是不错。对于没念好的学生用文中的话说就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并同步翻译,效果也出来了。此种情形只是针对有过预习的并且成绩较好的学生,整个班级气氛较活。但是对于古文考试的要求可能有点担心。因此下节课应再次重复一次脉络的整理。

然而由于学生处在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因而在开掘其蕴含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时,时间过于仓促,并未深入扎实地将文本与时代相结合。

上课时展示问题时,让学生思考回答,或作简单点拨。学生所提问题有些太简单,有的很难回答,有的表意不明,本来我想简略地提一下,然后给时间学生讨论,再把结果展示黑板上,结果学生研讨的时间花得太多,,以至于课堂上没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好在课后做了补充,这个班上的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热情还是不错的。

让学生自己归纳汇总,然后大家讨论解决,这是个不错的尝试,但在展示时应突出主要问题,并且要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其余问题留给学生有选择地解决。合作学习的组织还不够严密,不能很好地组织运作。有些小组成员虚荣心太强,不情愿把问题展现在大家面前,以后还需多加引导。

教学设计和反思篇八

1、能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味。

2、能有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

导言: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让我们在欣赏柳树的婀娜同时深深感受到春天的妩媚,这节课让我们再一起走进朱熹的《春日》,看看朱熹又为我们带来了一幅怎样的春天画卷。

新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哪位同学愿意来朗读这首古诗,其他同学请注意听他的读音是否准确。

孩子们现在想不想和老师配合读这首古诗,你们先来读每句的前4个字,老师来读后3个字,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要听好老师是怎么读的。 下面我们交换,你们来读后3个字,我来读前4个字,你们可要学着老师刚才的读法来读。

瞧,孩子们你们已经找到点读诗的感觉了,就像这样再来试着读一读。 现在谁愿意来给大家展示一下。生读。

读得真不错,真是有板有眼。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体会到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的心情了吗?请同学们默读古诗,结合书上插图与书下注释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心情。可以把你的所得与同桌或前后座的同学交流。

你觉得诗人在写诗时应该是怎样的心情呢?

你是从哪感觉到的?说说你的理由。

“万紫千红”。

看着这百花盛开的美丽景象,闻着这沁人心脾的醉人花香,诗人怎能不心情愉快呢?

“东风面”,暖暖的春风轻轻的吹拂在我们的脸上,这是让诗人高兴的“东风面”,但这也仅仅是诗人感觉到的“东风面”,其实在春天里,能让诗人、让我们喜欢、高兴的“东风面”不仅仅只有春风,其实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你们刚刚说过的那盛开的百花这也是“东风面”,这是我们看到的“东风面”,那醉人的花香是我们闻到的“东风面”。你还能说说还有哪些“东风面”。

所以诗人感慨到:这真是“等闲识得东风面”啊!

(“寻芳”,因为诗人去踏青,一定很高兴。)

你知道他是在怎样的一天,去哪踏青春游吗?

这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好日子,你能来形容一下吗?

(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万里无云……)

好天气给人带来好心情,在这样一个好天气里去山青水秀的地方游玩,那心情自然是好上加好了。

还有哪让你感受到诗人的心情了。

(“无边光景”,看到那么多的风光景物,诗人很高兴。)

正如你们所说,百花盛开、草木吐绿,让冬天那原本灰暗的大地在不经意间换上了艳丽的春装,这让诗人感觉到“一时新”,燕子、大雁为原本寂寞的天空带来欢快的歌声,让诗人感觉到“一时新”,这所有焕然一新的景象让人眼前一亮,心中豁然开朗。

你们喜欢这首诗吗?那就让我们跟随朱熹一起站在泗水河边,一起欣赏春天的美景好吗?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诗边去感受那清新亮丽的景色。

文化的化身,他到泗水河边去寻芳,其实是寻找知识的真理,是希望我们能主动学习,将来用自己的知识去建设、去创造美丽的世界。这是朱熹的希望,同时也是老师对大家的希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看到焕然一新的“无边光景”,让我们欣赏到“万紫千红”的美丽景象。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动情的朗读这首诗,来结束我们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设计和反思篇九

上周我给学生们上了节作文课。因为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初三年级的特别害怕写作文的孩子们,所以在上课前,我就在想怎么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们对“写作”的畏惧感呢?我打算认真地倾听一下同学们的心声。因此在这节课的准备过程中,我向同学们提了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写作文难吗?具体难在哪里?”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学生们也许也许也是感受到了我的真诚,也许是少了课堂的约束,表现的特别积极。有的说:“没有内容可写”。有的说:“不知道怎么把要写的内容表达出来”。有的说:“写出来的内容像白开水,越写越没信心了”。听了学生的发言,我心里有底了。学生们在写作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生活中不是没有写作的材料,而是同学们很少留心观察生活中值得记录的小细节,缺少了善于发现的眼睛。

二、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忽略了对写作技法的归纳和演练。

三、缺乏必要的文辞积累,文章缺乏文采。既然找准了病根,那就得趁热打铁,对症下药。

在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标题:“三句话写好作文”。学生们这下可炸了锅。有的人表示怀疑,有的人迫切想知道究竟是那三句话。在学生的“千呼万唤”中我板书了这三句话并作出了简明的解释:

一、把要写的事情写清楚了。(及格)

二、把要写的事情写清楚了,并有文采。(优秀)把要写的事情写清楚了,并有自己的感悟。(高分)。公布答案后,学生似乎对我的说法将信将疑。于是,我拿出了事先准备的两篇中考考场作文(《怀念葱油饼相伴的日子》、《那一刻我长大了》),请学生们当一回“小老师”评判一下文章写得怎么样。接下来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有的同学说:两篇文章的作者都从生活小事中感受到了真情。有的同学说:《那一刻我长大了》这篇文章,作者观察很细致,用词也特别准确,也很有文采。譬如,作者写因为天气热,补鞋子的老爷爷额上渗出了汗珠。用“渗”而不是“流”。待学生评判完毕,当我告知学生这两篇作文就是今年中考的高分作文时,学生终于信服了写在黑板上的三句话。最后,我给学生们提出了有关写作的两点希望:

一、多观察,多练笔。

二、从身边的小事写起,记小事,书真情。

课后,我认真地反思了这节课的教学。在课堂上我充分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些写作上的启发。但课堂有限学习无限,要想让学生们真正地爱上写作,写好作文,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会学生立足生活,感受生活!

相关范文推荐
  • 09-05 2023年采购部质量工作总结(大全10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什么样的总结才
  • 09-05 2023年九年级年级组长工作计划(优质5篇)
    计划是人们在面对各种挑战和任务时,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自己的时间、资源和能力而制定的一种指导性工具。优秀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
  • 09-05 好书演讲稿分钟(实用5篇)
    演讲比朗诵更自然,更自由,可以随着讲稿的内容而变化站位。一般说来,不要在演讲人前边安放讲桌,顶多安一个话筒,以增加音量和效果。演讲稿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
  • 09-05 小班上学期健康教育计划 小班健康教育教学的工作计划(实用5篇)
    计划是一种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工具,也是一种组织和管理的工具。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计划的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计划书怎么写才比较
  • 09-02 最新管理层薪资方案 管理人员职责(通用8篇)
    方案是指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步骤和措施。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方案呢?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
  • 09-02 最新徐州徐庄镇重大项目 政府工作报告格式(优秀7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
  • 09-05 最新第一次工作汇报 大学生入党第一次思想汇报(优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第一次
  • 09-02 企业安全月趣味活动方案(汇总5篇)
    方案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
  • 09-02 最新生产周报内容 实习工作报告总结(汇总8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
  • 09-05 2023年中青年干部培训心得体会(实用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所得到的一种感悟和领悟。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未来,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下面我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