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最新基层创新开展纪检工作报告(汇总5篇)

最新基层创新开展纪检工作报告(汇总5篇)

时间:2023-09-04 22:55:50 作者:ZS文王最新基层创新开展纪检工作报告(汇总5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基层创新开展纪检工作报告篇一

一、基本情况

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206月开始,我区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启动实施了分级诊疗工作。区政府及相关部门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合理就医秩序为目标,将群众首诊需求合理引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扎实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建设工程,注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制订方案、出台政策、规范流程、狠抓落实,分级诊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区累计转诊患者3724人,其中由基层转诊到区级医院就诊的1784人,转到区外市内医院就诊的430人,转到省级或省外医院就诊的1429人。由区级医院转诊到基层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81人。

(一)强基础,分级诊疗格局已初步形成。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分级诊疗工作,建立工作组织,落实工作责任,制订出台城乡卫生一体化、分级诊疗实施方案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规范等一系列文件政策,并从经费支持、医保政策、药品配备等方面予以倾斜,积极推动分级诊疗工作开展。从强化硬件保障入手,先后启动了宁溪卫生院、南城、江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系列基建工程,并成立了台一医院桥住院分部、宁溪住院分部,区中医院北洋住院分部,定期选派专家到分部坐诊。积极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区共有3家中心卫生院通过省级甲等卫生院评审,6家卫生院通过省级乙等卫生院评审,群众就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区级医院与上海长征医院、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省人民医院等上级医院开展合作办医,上级专家来黄门诊、手术和技术指导,区级医院专家下基层门诊和技术帮扶渐成常态。

(二)重保障,分级诊疗管理渐趋规范。注重政策引导,重点发挥社保政策的利益导向作用,城乡医保报销实行差别化支付,对不同级医疗机构执行不同的报销比例和起付标准(20为乡镇级80%、区级70%,区外市内45%-55%、市外40%),参保患者经分级诊疗平台转诊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且住院起付线只剔除一次,更好地引导患者首诊到基层。注重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绩效工资改革的激励导向作用,从单位收支结余数中提取40%用于发放超额绩效工资。同时对在西部工作的医务人员给予适当补助,根据工作年限的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的补助金,以上的每月补助可达500元。注重配套机制建设,推广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转变基层医疗卫生的理念和模式,目前,全区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签约覆盖率达100%,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5.4%。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本药物集中配送机制,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政策,保证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的齐全。发挥中医药传统特色,全区19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受到了群众的青睐,中医馆的建设对于引导开展分级诊疗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建平台,分级诊疗工作已初显成效。为确保分级诊疗工作规范有序,各医疗单位均建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设置转诊办公室,落实工作人员,按照双向转诊工作规范制定实施方案,制作工作手册,建立合理的转诊工作流程,加强分级诊疗过程中的协调沟通和检查考核,确保转诊渠道畅通。建立了以台一医为骨干、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信息化网络为载体的区病理诊断、临床检验、心电会诊、医疗器械消毒供应、放射诊疗等五个区域诊断中心,加强预约诊疗、上下转诊、检查结果查询和费用结算等集约化服务,由此引导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将病情重、疾病急、危险性大的病患转诊到区级医院诊治,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就诊的新格局。分级诊疗工作实施一年多来,已初见成效,据卫计部门统计,年,全区门急诊总人次为417.6万,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占全区门急诊总人次的54.14%,首次超过区级医疗机构的门急诊人次。区级医院的住院人数增速明显放缓,以台一医为例,-,出院人次增长率为6.8%,-2015年,增长率下降为2%。基层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明显增长,以院桥中心卫生院为例,20住院人数为为1713人,2015年住院人次为2327人,住院人次年均增长率47%。

二、存在问题

1、政策宣传不够到位,群众就医习惯难改。调研中发现,影响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多数群众没有获知该项制度的实施,分级诊疗的宣传方式不够多、力度不够大,广大群众对分级诊疗的目的意义了解不深,对具体操作流程、医保政策等内容知晓率不高。医护人员对该项政策的知晓率较高,但仅限于自身了解,缺少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宣传。另外,一些群众的就医行为很大程度受长期以来形成的“就医惯性”影响,就医看病无原则地追求大医院、追求著名医学专家。

2、基层诊疗水平薄弱,服务能力不强。分级诊疗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最主要是要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但当前,我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群众的信任度还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一是在硬件建设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常规设备不足、仪器过于简陋,无法开展疾病诊治所需的常规检查,是导致群众没有选择首诊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我区19家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缺口达万左右。二是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据统计,目前我区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缺口达304人。同时由于农村工作条件和环境相对差,工作后部分基层医疗卫技人没就想方设法调到城区单位工作,因此培养好了就调走了,服务质量难以“取信于民”。三是全科医生紧缺,按我国每万民居民配置2-3名全科医生的标准,我区全科医生缺口达130余人,已成为分级诊疗推进缓慢的重要原因。

3、转诊操作流程有待规范,信息化管理机制滞后。一是转诊单流失较严重。因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尚在建设之中,转诊单采取纸质形式,个别医生填写转诊单内容不完整、字迹潦草,部分患者因重视度不够,转诊单流失还较严重。二是区域内的“双向转诊”平台已初步建立,但下转依然较少,从数据显示,由基层转诊到区级医院就诊的1784人,而由区级医院转诊到基层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仅81人,由此挫伤了基层医疗机构“上转”患者的积极性。三是与上级医院之间的转诊平台尚未建立,造成区外市内的转诊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致使分级诊疗的部分政策无法实施。

三、几点建议

1、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力度。区政府及卫生、财政、人力社保等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统一思想,各司其职,全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顺利实施。要广泛开展宣传,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医改政策、“双向转诊”制度、报销制度等相关知识,引导群众转变就医观念,积极参与分级诊疗。要完善“双向转诊”的制度,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强化对各级医疗机构的监管,严格实行首诊责任制和转诊审批责任制,切实加强分级诊疗和转诊管理,加强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促使医疗行为更加规范,质量和管理效率整体提升。同时要适时开展分级诊疗服务效果评价,视实际开展情况进行科学调整并进一步细化相关举措,持续增强分级诊疗服务实效。

2、加强基层医疗技术力量的充实,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更加重视和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要继续加强村级卫生组织建设,加大乡村医生培养力度,探索将乡村级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筑牢农村卫生网底,让群众获得便捷、价廉、安全的基本医疗服务。重点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和医技、中医科室建设,推进城乡对口支援、医疗服务一体化,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百姓真正放心在基层首诊。健全医务人员培训、交流机制,基层医疗机构在引进更多的全科人才的基础上,要强化规范化培训,低一级机构人员要到上一级机构不间断的进行系统化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3、充分发挥县级公立医院龙头作用,加快城乡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大力提升区级医院公立医院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大优质资源整合力度,建立分别以台一院、妇保院、中医院为核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的区域医疗对口支援共同体,构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合理,功能定位明确,学科错位发展,彼此良性竞争,人民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体系。落实区级医院对下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和对口帮扶责任与职能,通过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和管理指导等方式,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辐射,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鼓励支持区级医院与省、市上级医院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办医,依托上级医院管理、技术、人才、信息等优质资源下沉,整体提升我区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建立政府层面的转诊协同信息化平台建设,使分级诊疗信息化之路早日“贯通”,确保分级诊疗工作真正实现无缝对接、资源共享、规范高效的目标。

基层创新开展纪检工作报告篇二

一、目前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基层一些领导认识还不到位。认为纪检监察机构不过是查办案件,而平时又没有什么案件可办,兼几项工作理所当然;没有真正把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没有得到准确定位和很好落实。

(二)纪检监察干部兼职多,不利于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整体能力的提高。在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的新形势下,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存在有一定的弱化现象。基层纪委书记兼职太多(例如中扬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克民兼职数达到8项之多),工作精力不足,顾此失彼,加之基层单位普遍存在人手不够的问题,大部分基层单位没有相对固定的、专业的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很大程度地制约了基层查办案件工作,削弱了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纪检监察干部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做本职工作,以至有时只能忙于应付。

(三)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素质还需继续提高。队伍素质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关键。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性,在客观上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然而,在基层纪检监察部门中,仍存在干部素质不高的问题。由于岗位调整、人员经常变动等原因,不但造成工作脱节,而且易使干部产生“干纪检是暂时的”等消极思想,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提高自身素质。

(四)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工作作为一项纪律性、独立性很强的工作,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搞好专业培训,保持知识更新,是做好工作的必要手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存在“接岗时没有培训、在岗时没空培训”的现象,业务知识常常得不到有效补充,知识面窄,内容过时,理论水平、工作思路、方法举措等相对滞后,制约着纪检监察工作质量的提高。

(五)执纪环境导致畏难情绪。当前,个别纪检监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存有畏难情绪,一项工作还未开展,自己首先就少了几分底气。具体来讲有“三怕”:一怕得罪领导。在监督检查、查办案件时,纪检干部最担心领导不支持,更怕查出问题领导不满意,以后工作难以开展。二怕影响人际关系。监督上级怕遭打击报复,监督同级怕妨碍团结,监督下级怕伤和气,影响今后工作和自身的发展。担心自己管多了,干部不理解,甚至产生反感心理,使自己原本融洽的人际关系恶化了。三怕影响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怕自己管严了、限制多了,会成为干部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绊脚石”,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从而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可查可不查的案件便不了了之。有的同志缺乏工作主动性,坐等领导指示。

二、原因分析

(一)考评体系不全,缺乏工作量化质化标尺。目前我区对基层纪委书记的绩效考评只有从每年一度的本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百分量化进行考核,对其本人具体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以及工作能力、工作效率等情况没有更加详细的考评办法,容易造成“干”和“没干”一个样,工作没有积极性。

(二)工作环境不优,容易挫伤基层工作积极性。部分基层主要领导存在求稳怕乱心理,对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存在片面认识,认为抓的力度大、查的案件多就会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损害当地形象,从而造成基层纪委书记在履行职责、开展工作时受到很大程度的掣肘,怕这忧那,不敢大胆放手开展工作,更难以有所创新。

(三)工作精力不足,导致“种了别人田,荒了自家地”。目前我区基层纪委书记兼职过多,分散了抓本职工作的精力。究其原因,一是乡镇机构改革人手不够,误认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平时没有什么案件可查,兼几项工作理所当然;二是提倡分工不分家,纪检监察工作与其他工作也应不分家,基层纪委书记直接兼管几项工作也就顺理成章;三是纪检监察机构是管人、执纪的,说话有分量,所以往往不分谁主管,就简单地把一些本不该纪委管的事交给纪委去处理。

(四)监督制约不力,造成工作开展力度较弱。当前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机构不完善和管理体制的制约,容易导致基层纪委书记无法与无力加强监督工作。由于乡镇纪委必须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其实质就是纪委书记必须接党委书记的领导。另一方面,纪委书记都承担有一定的包村经济工作任务,又造成了在经济工作领域必须接受政府一把手的领导。既要接受他们的领导,又要对他们进行监督,开展工作难度大。

三、对策初探

(一)思想观念要更新。胡锦涛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这一精辟论述,对于发挥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作用,加强基层纪检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纪检干部责任意识针对性最强。基层纪检干部工作在第一线也是最前线,他们最了解下情,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问题大多发生在这些群体中。对于人民群众的疾苦、困难、难点、热点问题,对于人民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对于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腐败作为,需要基层纪检干部进行反映和处理,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基层纪检干部担负着繁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纪检监察工作任务通过层层落实,大多落在他们干部身上。正所谓“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许多政策规定需要他们去上传下达,许多工作要求需要他们去贯彻部署,许多工作任务需要他们去组织完成。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基层纪检监察组织所处的重要地位和纪检监察干部履行职能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二)队伍建设要出新。着眼于提高整体素质,建立长效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机制。要坚持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要增强创新意识、大局意识、法制意识,坚持正义感、严于律已、依法办事;要改善知识结构,通过加强政治学习、研讨、考核考试等形式,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采取综合的、专项的等措施,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知识素养;通过参加实践锻炼、调查研究和经验交流等方式方法,用创新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和专业的角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干部交流,结合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的实际,可采取内部和外部交流,横向和纵向交流,上级和下级交流的办法,改善队伍结构。要配齐配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严格选调干部,把政治基础好、原则性强、学历较高、专业对口等综合素质较高的同志充实到干部队伍中来,使基层纪检干部队伍结构更趋合理、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要妥善解决纪检干部办公设备、办案经费、交通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和措施,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三)管理体制要创新。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基层纪检监察组织的职能作用很难得到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很难开展。特别是在履行监督职能中,虽赋有监督的权力,实践中无法也无力监督,造成实际上监督权力的弱化。对此,可试行基层纪委书记“垂直(统一)管理体制”,即基层纪委书记在上级纪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纪委书记直接对上一级纪委负责工作,这有利于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开展,特别是有利于对同级党委和“一把手”的监督。基于这种思考的理由是:同是各级纪委在同级党委领导下的管理体制,基层纪委与其上级各级纪委有其特殊性。上级各级纪委是常委会制,有其独立的领导班子和赋予一定的权力,同级党委领导是原则的领导,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决策决定的领导。而基层纪委除乡镇纪委有委员会外,没有独立的领导班子,只有纪委书记一个人,赋予的权力也有限。特别是同级党委的领导是具体的领导,事无巨细的领导,直接的领导。即便是纪委书记由同级党委副书记担任,也改变不了其在党委特别是“一把手”领导之下的“身份”。这是基层纪委对同级党委监督不力的重要原因。在这种管理体制及特殊情况下,基层纪委和纪检监察干部的“生杀大权”掌握在同级党委和“一把手”手中,对其不能也不敢监督。在对权力失去监督中,致使个别单位和乡镇“一把手”胆大妄为,家长制,个人说了算歪风滋长,消极腐败行为蔓延。如实行基层纪委书记“垂直(统一)管理体制”就能较好解决这些问题,至少从管理体制上可以解决对同级党委特别是“一把手”监督不力的问题。

(四)工作机制要求新。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要结合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和工作实际,努力创新反腐倡廉的工作机制,与时俱进的抓好纪检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一是建立健全巡视督察制度。由区委、区政府牵头,从委局机关和区直有关单位抽调业务精、作风硬的巡视人员,建立巡视督察组,定期不定期对基层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进行巡视督察,并对基层纪检监察组织进行业务指导。这既解决了部分基层党委对纪检监察工作的不重视,又促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随之基层纪委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也会逐步改善。二是建立健全联查联办案件制度,抽调部分业务能力强的基层纪委书记组成调查组进行交叉查处、联合办案。无案时,各自回到原单位抓其它工作。这既解决了基层发案单位查处力量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各基层单位其它工作不丢的问题,既提高了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又锻炼了基层纪委书记的办案能力,既防止了发案单位领导“说情”和亲情友情关系,又避免了基层纪委书记的“困扰”,可谓一举多得。

(五)考评制度要推新。当前,我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能力提高不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自身缺乏进取心和工作积极性所致。只有在稳定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思想,解决“愿干”问题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科学考核评价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实绩,才能把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的内在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推动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对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建立严密的绩效考评体系,严把实绩关,研究制定科学的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使考核结果尽可能客观、全面、真实、准确。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考核评议工作一定要把政治表现放在首位,同时要注重干部业绩考评,实行目标化管理。要以强化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责任、注重业绩考评为着力点,按照责任目标、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奖惩“四位一体”的思路,不断完善修订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考核细则等各项工作制度。对查案办案、执法纠风、宣传教育、源头治腐、信访调查等各项工作进行量化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平时检查与年终检查验收相结合、干部自我测评与群众民主评议相结合,进行业绩综合评分排位,其考核结果予以通报,并作为对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奖罚一定要分明,要拉大档次,并与评奖相结合,与晋职晋级相结合,充分调动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的内在积极性。对那些理论基础差,实际工作能力低,又缺乏上进心并且不热爱这项工作的干部,应调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基层创新开展纪检工作报告篇三

去年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中央、省市委分别下发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文件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按照市区党代会和全市组织会议精神,以贯彻落实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文件精神为重点,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党建制度建设,积极开展党建主题实践活动,深入进行党建调研,进一步推动了基层党建各项的开展。

一、认真贯彻落实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文件精神

1、抓文件精神的学习传达。区委中心组及时召开了会议进行专题学习,同时,下发通知要求全区各级组织都要召开中心组会议、班子成员会议、党员会议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实质,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全面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好的经验、做法,对照文件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修改完善党建的各项规章制度。

2、抓制度的修改完善。去年7月,我们在认真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基层党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照中央和省市委文件的要求,对全区整个三批教育活动相关文件、主题活动、先进人物事迹及理论文章进行收集、整理,编印了《――区党员先进性建设理论成果集》和《――区党员先进性建设实践成果集》两本书,对全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基层党建进行指导。今年4月,我们又全面了我区近年来基层党建制度成果,对现有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和办法进行了梳理和完善,出台了《关于健全党委、党工委和部门党组抓基层党建责任制的实施办法》、《发展党员制度》、《党员学习教育制度》、《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实施办法》五项基层组织建设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各党委、党工委抓基层党建的职责,为促进长效机制文件的落实奠定了坚持的基础。

3、抓活动载体。主要是通过“三个活动”来促进长效机制的落实。一是在全区开展了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习巷社区党支部,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任家口村党支部的学习活动,要求各部门、各单位以先进为榜样,服务基层,努力。二是印发了《关于在全区各级党组织中推行党务公开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单位通过设立党务公开栏、办事指南、召开会议等形式,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情况、党建目标完成等情况做为公开内容,积极构建民主、开放和规范的基层党务机制,让党员群众了解熟悉党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党建各项任务的落实;三是在全区社区、农村、“两新”组织开展“设岗定责”活动。我们根据社区、农村、“两新”组织的不同特点,按照按需设岗、因事设岗、因人设岗、以岗定责的原则,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结合各类型党组织的职能作用、个人特长、实际,科学设岗,公开认岗,向群众提供各类服务,激发调动了党员参与党组织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深化党员承诺制的开展。

4、抓责任落实。为了夯实各级党组织抓基层党建的责任,我们要求各党委、党工委和党组要结合基层党建实际,每年确定1-2项重点课题,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并形成调研报告。领导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基层,推广经验,研究解决问题,每年到基层调研不少于2个月。健全完善了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结合区县换届领导班子调整的实际,给每一位常委重新确定了一个社区和农村党建联系点,要求各街道、农村局党委要协助区级领导,定期了解各联系点党建及各项基础开展情况,帮助联系点党组织改进,解决实际困难,以点带面,基层党建的全面提高。

5、抓考核检查。一是抓日常检查。建立了组织部干部联系街道、农村制度,加强对基层党建的指导,帮助解决中存在的问题,收集、整理基层执行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及各项部署的信息,了解检查开展情况。二是结合重点,进行抽查。我们积极利用有关单位进行作风建设、重点项目检查、单项调研的时机,也认真查看党建,特别是落实长效机制地情况,督促各党委、各部门把中央和省市委长效机制文件的要求落到推动各项开展,促进――发展上来。三是制定了全区综合考评实施试行办法,对长效机制文件的各项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人和要求,并进一步加大了党建在各项考评中的比重。

二、不断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党工委建立了流动党员信息库,并将流动党员情况录入到中国共产党基本信息管理系统,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调查摸底,全区涉及到的10个党委、党工委中共有流动党员1046名,其中区人才中心党支部有流动党员858名,占全区总数的82。

2、及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一方面,我们及时召开涉及流动党员的党委、党工委办公室主任会议,专门对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及填写要求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将流动党员活动证填写使用说明印制了1500多份,由各单位下发流动党员,进一步明确流动党员使用活动证的目的和意义。截至目前,全区已发出活动证890多个,占流动党员人数的85,没有发放和没有联系上的流动党员我们正在积极联系。

3、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落实。对于流出的党员,指派专人记录他们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和联系方式,每半年了解流动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组织重要活动。对于流入的党员,指派专人记录他们的流动来向和联系方式,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就近编入一个党支部,组织他们参加党组织生活。建立了流动党员月报制,要求各党委、党工委每月月底前对本地区、本单位流入和流出的党员统计机上报,进一步健全《流动党员花名册》。

三、积极抓好农村党建

1、开展农村调研。年初,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调研组,先后深入区农村局和部分村,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走访党员群众等方法,对我区农村党建面临的各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区农村的情况,并结合我区农村“四变”改革的发展要求,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的建议。

2、认真抓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我区村级阵地建设主要是红庙坡、进丰、白家口、颜家堡4个村。截至目前各村的进度是:白家口村原未有活动场所,新建了一座二层楼,活动场所面积为150平方米,共投资23.5万(区上配套5.5万,村上18万),目前内部装修已基本完成,正在配备家具,7月底即可搬入。进丰村以前也没有活动场所,新建了一座二层楼,一层的活动场所面积约288平方米,二层是办公室共有11间,共投资55.5万(区上配套5.5万,村上50万)。目前内部装修已基本完成,正在配备家具,7月底即可搬入。红庙坡村准备建40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及办公用房,因有一栋楼正建耽误了工期,目前正在新址上拆出旧楼,处理地基。颜家堡村活动场所拟在现有的90平方米的基础上,再扩建100平方米,由于现有的90平米用房租给了幼儿园,合同年底才能到期,经协商,现在扩建工程已经开始,正在处理扩建部分的地基。

3、农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一是实施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注重从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乡镇企业骨干以及外出务工经商回乡中的优秀人才中,选拔两委会后备干部。我们要求每个行政村都要有不少于3名的村级后备干部,实现梯次结构,形成一批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拓展人才选拔范围。二是通过“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形式,利用村两委会换届选举一并推选后备干部。即先由党员、群众分别推荐,再由区农村局党委考察的办法,做到好中选优。同时,采取公开选拔、交流选派等方式,积极从就近在其它村、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调合适人选,作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三是加强培养教育,每年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分批分次进行集中培训,努力把致富带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富能手,把党员致富带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鼓励后备干部通过自学、参加学习教育提高文化程度,科技文化素质和驾驭农村市场经济的本领。截至目前,我区35个村两委干部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141人,35岁以下25人。

四、认真做好其他各项党建

上半年以来,除积极做好以上各项党建,我们还结合――实际,抓了以下几个方的。

1、认真抓好规模以上“两新”党组织党建。从4月份开始,我们组织各党委、党工委和有关单位,对全区员工人数100人以上或员工50-99人且营业额超过500万元的“两新”组织及其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详细掌握了规模以上“两新”组织的基本情况和党员人数。在此础上,对两新组织党建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实行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并举的管理体制,对新经济组织由街道和开发区实行属地管理;对新社会组织,由教育、卫生、司法等部门实行行业管理,有效解决了单独实行属地和行业管理手段不足的弊端。实行党委、党工委班子成员包抓责任制,对未成立党组织但条件具备的规模以上“两新”组织,要求班子成员列出时间表,定期到“两新”组织指导,帮助企业尽快成立党组织;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季报制度,对党组织建立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促使条件成熟的尽快成立党组织。

2、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制定了《――区―发展党员规划》,对各年度发展党员的数量、结构提出了具体调控计划,6月份举办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共培训入党积极分子307名。

3、认真抓好社区党组织换届。从6月25日开始,集中开展了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换届选举。中,通过下发换届选举实施意见,制定流程,组织召开社区换届动员培训会议,就换届的程序、原则及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加强指导。目前,99个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已进入尾声。

五、下半年设想

1、适时启动基层党务者和干部队伍轮训。重点抓好对新任社区和农村“两委会”干部、“两新”组织党务干部的培训,利用理论辅导班、座谈讨论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组织基层干部和党务者学习党建理论、政策法规、方法等方面知识,认真落实我区“十一五”期间基层干部的培训任务。

2、进一步抓好五个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文件的落实。指导各级党组织按照5个文件和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应的实施细则,认真进行自查,并将对各单位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以使这些制度在全区更好的推广,推动基层党建水平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3、以社区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帮助社区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机制,引导新当选的社区干部围绕“加强硬件建设、抓好创卫、发展服务业、繁荣文化、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救助体系”等内容开展,促进社区党建水平的提升。

4、以抓组建和树典型为重点,做好“两新”组织党建。进一步加大“两新”党组织组建,特别是全面完成规模以上“两新”组织的达到80的组建目标;做好“两新”党组织的跟踪管理、巩固成果,深入抓好“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创建,培养和创建几个在省市有一定影响的先进典型,力争“两新”组织党建实现新的突破。

5、在农村党建方面,在从严对4个村活动场所建设项目进行验收的同时,完善配套建设,建立使用和管理等各项制度;成立――区农村党校,对当兵复员回村党员及农村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对党的认识,促使其充分发挥党员作用。

,指导各党委

、党工委建立了流动党员信息库,并将流动党员情况录入到中国共产党基本信息管理系统,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通过调查摸底,全区涉及到的10个党委、党工委中共有流动党员1046名,其中区人才中心党支部有流动党员858名,占全区总数的82。

2、及时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一方面,我们及时召开涉及流动党员的党委、党工委办公室主任会议,专门对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及填写要求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将流动党员活动证填写使用说明印制了1500多份,由各单位下发流动党员,进一步明确流动党员使用活动证的目的和意义。截至目前,全区已发出活动证890多个,占流动党员人数的85,没有发放和没有联系上的流动党员我们正在积极联系。

3、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落实。对于流出的党员,指派专人记录他们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和联系方式,每半年了解流动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组织重要活动。对于流入的党员,指派专人记录他们的流动来向和联系方式,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就近编入一个党支部,组织他们参加党组织生活。建立了流动党员月报制,要求各党委、党工委每月月底前对本地区、本单位流入和流出的党员统计机上报,进一步健全《流动党员花名册》。

三、积极抓好农村党建

1、开展农村调研。年初,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调研组,先后深入区农村局和部分村,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走访党员群众等方法,对我区农村党建面临的各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区农村的情况,并结合我区农村“四变”改革的发展要求,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的建议。

2、认真抓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我区村级阵地建设主要是红庙坡、进丰、白家口、颜家堡4个村。截至目前各村的进度是:白家口村原未有活动场所,新建了一座二层楼,活动场所面积为150平方米,共投资23.5万(区上配套5.5万,村上18万),目前内部装修已基本完成,正在配备家具,7月底即可搬入。进丰村以前也没有活动场所,新建了一座二层楼,一层的活动场所面积约288平方米,二层是办公室共有11间,共投资55.5万(区上配套5.5万,村上50万)。目前内部装修已基本完成,正在配备家具,7月底即可搬入。红庙坡村准备建40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及办公用房,因有一栋楼正建耽误了工期,目前正在新址上拆出旧楼,处理地基。颜家堡村活动场所拟在现有的90平方米的基础上,再扩建100平方米,由于现有的90平米用房租给了幼儿园,合同年底才能到期,经协商,现在扩建工程已经开始,正在处理扩建部分的地基。

3、农村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一是实施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注重从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乡镇企业骨干以及外出务工经商回乡中的优秀人才中,选拔两委会后备干部。我们要求每个行政村都要有不少于3名的村级后备干部,实现梯次结构,形成一批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拓展人才选拔范围。二是通过“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形式,利用村两委会换届选举一并推选后备干部。即先由党员、群众分别推荐,再由区农村局党委考察的办法,做到好中选优。同时,采取公开选拔、交流选派等方式,积极从就近在其它村、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调合适人选,作为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三是加强培养教育,每年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分批分次进行集中培训,努力把致富带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富能手,把党员致富带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鼓励后备干部通过自学、参加学习教育提高文化程度,科技文化素质和驾驭农村市场经济的本领。截至目前,我区35个村两委干部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141人,35岁以下25人。

四、认真做好其他各项党建

上半年以来,除积极做好以上各项党建,我们还结合――实际,抓了以下几个方的。

1、认真抓好规模以上“两新”党组织党建。从4月份开始,我们组织各党委、党工委和有关单位,对全区员工人数100人以上或员工50-99人且营业额超过500万元的“两新”组织及其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详细掌握了规模以上“两新”组织的基本情况和党员人数。在此础上,对两新组织党建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实行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并举的管理体制,对新经济组织由街道和开发区实行属地管理;对新社会组织,由教育、卫生、司法等部门实行行业管理,有效解决了单独实行属地和行业管理手段不足的弊端。实行党委、党工委班子成员包抓责任制,对未成立党组织但条件具备的规模以上“两新”组织,要求班子成员列出时间表,定期到“两新”组织指导,帮助企业尽快成立党组织;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季报制度,对党组织建立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促使条件成熟的尽快成立党组织。

2、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制定了《――区2007―20发展党员规划》,对各年度发展党员的数量、结构提出了具体调控计划,6月份举办了度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共培训入党积极分子307名。

3、认真抓好社区党组织换届。从6月25日开始,集中开展了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换届选举。中,通过下发换届选举实施意见,制定流程,组织召开社区换届动员培训会议,就换届的程序、原则及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加强指导。目前,99个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已进入尾声。

五、下半年设想

1、适时启动基层党务者和干部队伍轮训。重点抓好对新任社区和农村“两委会”干部、“两新”组织党务干部的培训,利用理论辅导班、座谈讨论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组织基层干部和党务者学习党建理论、政策法规、方法等方面知识,认真落实我区“十一五”期间基层干部的培训任务。

2、进一步抓好五个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文件的落实。指导各级党组织按照5个文件和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应的实施细则,认真进行自查,并将对各单位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以使这些制度在全区更好的推广,推动基层党建水平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3、以社区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帮助社区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机制,引导新当选的社区干部围绕“加强硬件建设、抓好创卫、发展服务业、繁荣文化、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救助体系”等内容开展,促进社区党建水平的提升。

4、以抓组建和树典型为重点,做好“两新”组织党建。进一步加大“两新”党组织组建,特别是全面完成规模以上“两新”组织的达到80的组建目标;做好“两新”党组织的跟踪管理、巩固成果,深入抓好“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创建,培养和创建几个在省市有一定影响的先进典型,力争“两新”组织党建实现新的突破。

5、在农村党建方面,在从严对4个村活动场所建设项目进行验收的同时,完善配套建设,建立使用和管理等各项制度;成立――区农村党校,对当兵复员回村党员及农村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对党的认识,促使其充分发挥党员作用。

基层创新开展纪检工作报告篇四

一、基本情况

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6月开始,我区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启动实施了分级诊疗工作。区政府及相关部门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合理就医秩序为目标,将群众首诊需求合理引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扎实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建设工程,注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制订方案、出台政策、规范流程、狠抓落实,分级诊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区累计转诊患者3724人,其中由基层转诊到区级医院就诊的1784人,转到区外市内医院就诊的430人,转到省级或省外医院就诊的1429人。由区级医院转诊到基层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81人。

(一)强基础,分级诊疗格局已初步形成。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分级诊疗工作,建立工作组织,落实工作责任,制订出台城乡卫生一体化、分级诊疗实施方案和全科规范等一系列文件政策,并从经费支持、医保政策、药品配备等方面予以倾斜,积极推动分级诊疗工作开展。从强化硬件保障入手,先后启动了**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系列基建工程,并成立了台一医院桥住院分部、**住院分部,区中医院北洋住院分部,定期选派专家到分部坐诊。积极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区共有3家中心卫生院通过省级甲等卫生院评审,6家卫生院通过省级乙等卫生院评审,群众就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区级医院与上海长征医院、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省人民医院等上级医院开展合作办医,上级专家来黄门诊、手术和技术指导,区级医院专家下基层门诊和技术帮扶渐成常态。

(二)重保障,分级诊疗管理渐趋规范。注重政策引导,重点发挥社保政策的利益导向作用,城乡医保报销实行差别化支付,对不同级医疗机构执行不同的报销比例和起付标准(2016年为乡镇级80%、区级70%,区外市内45%-55%、市外40%),参保患者经分级诊疗平台转诊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且住院起付线只剔除一次,更好地引导患者首诊到基层。注重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绩效工资改革的激励导向作用,从单位收支结余数中提取40%用于发放超额绩效工资。同时对在西部工作的医务人员给予适当补助,根据工作年限的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的补助金,21年以上的每月补助可达500元。注重配套机制建设,推广全科,转变基层医疗卫生的理念和模式,目前,全区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签约覆盖率达100%,重点人群签约率达65.4%。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本药物集中配送机制,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政策,保证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的齐全。发挥中医药传统特色,全区19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受到了群众的青睐,中医馆的建设对于引导开展分级诊疗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建平台,分级诊疗工作已初显成效。为确保分级诊疗工作规范有序,各医疗单位均建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设置转诊办公室,落实工作人员,按照双向转诊工作规范制定实施方案,制作工作手册,建立合理的转诊工作流程,加强分级诊疗过程中的协调沟通和检查考核,确保转诊渠道畅通。建立了以台一医为骨干、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信息化网络为载体的区病理诊断、临床检验、心电会诊、医疗器械消毒供应、放射诊疗等五个区域诊断中心,加强预约诊疗、上下转诊、检查结果查询和费用结算等集约化服务,由此引导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将病情重、疾病急、危险性大的病患转诊到区级医院诊治,逐步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就诊的新格局。分级诊疗工作实施一年多来,已初见成效,据卫计部门统计,2015年,全区门急诊总人次为417.6万,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占全区门急诊总人次的54.14%,首次超过区级医疗机构的门急诊人次。区级医院的住院人数增速明显放缓,以台一医为例,2013-2014年,出院人次增长率为6.8%,2014-2015年,增长率下降为2%。基层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明显增长,以院桥中心卫生院为例,2014年住院人数为为1713人,2015年住院人次为2327人,住院人次年均增长率47%。

二、存在问题

1、政策宣传不够到位,群众就医习惯难改。调研中发现,影响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多数群众没有获知该项制度的实施,分级诊疗的宣传方式不够多、力度不够大,广大群众对分级诊疗的目的意义了解不深,对具体操作流程、医保政策等内容知晓率不高。医护人员对该项政策的知晓率较高,但仅限于自身了解,缺少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宣传。另外,一些群众的就医行为很大程度受长期以来形成的“就医惯性”影响,就医看病无原则地追求大医院、追求著名医学专家。

2、基层诊疗水平薄弱,服务能力不强。分级诊疗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最主要是要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但当前,我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薄弱,群众的信任度还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一是在硬件建设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常规设备不足、仪器过于简陋,无法开展疾病诊治所需的常规检查,是导致群众没有选择首诊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我区19家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缺口达2000万左右。二是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据统计,目前我区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缺口达304人。同时由于农村工作条件和环境相对差,工作后部分基层医疗卫技人没就想方设法调到城区单位工作,因此培养好了就调走了,服务质量难以“取信于民”。三是全科医生紧缺,按我国每万民居民配置2-3名全科医生的标准,我区全科医生缺口达130余人,已成为分级诊疗推进缓慢的重要原因。

3、转诊操作流程有待规范,信息化管理机制滞后。一是转诊单流失较严重。因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尚在建设之中,转诊单采取纸质形式,个别医生填写转诊单内容不完整、字迹潦草,部分患者因重视度不够,转诊单流失还较严重。二是区域内的“双向转诊”平台已初步建立,但下转依然较少,从数据显示,由基层转诊到区级医院就诊的1784人,而由区级医院转诊到基层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仅81人,由此挫伤了基层医疗机构“上转”患者的积极性。三是与上级医院之间的转诊平台尚未建立,造成区外市内的转诊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致使分级诊疗的部分政策无法实施。

三、几点建议

1、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力度。区政府及卫生、财政、人力社保等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统一思想,各司其职,全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顺利实施。要广泛开展宣传,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医改政策、“双向转诊”制度、报销制度等相关知识,引导群众转变就医观念,积极参与分级诊疗。要完善“双向转诊”的制度,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强化对各级医疗机构的监管,严格实行首诊责任制和转诊审批责任制,切实加强分级诊疗和转诊管理,加强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促使医疗行为更加规范,质量和管理效率整体提升。同时要适时开展分级诊疗服务效果评价,视实际开展情况进行科学调整并进一步细化相关举措,持续增强分级诊疗服务实效。

2、加强基层医疗技术力量的充实,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更加重视和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要继续加强村级卫生组织建设,加大乡村医生培养力度,探索将乡村级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筑牢农村卫生网底,让群众获得便捷、价廉、安全的基本医疗服务。重点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和医技、中医科室建设,推进城乡对口支援、医疗服务一体化,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百姓真正放心在基层首诊。健全医务人员培训、交流机制,基层医疗机构在引进更多的全科人才的基础上,要强化规范化培训,低一级机构人员要到上一级机构不间断的进行系统化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3、充分发挥县级公立医院龙头作用,加快城乡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大力提升区级医院公立医院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大优质资源整合力度,建立分别以台一院、妇保院、中医院为核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的区域医疗对口支援共同体,构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合理,功能定位明确,学科错位发展,彼此良性竞争,人民群众满意的医疗卫生体系。落实区级医院对下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和对口帮扶责任与职能,通过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和管理指导等方式,促进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辐射,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鼓励支持区级医院与省、市上级医院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办医,依托上级医院管理、技术、人才、信息等优质资源下沉,整体提升我区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建立政府层面的转诊协同信息化平台建设,使分级诊疗信息化之路早日“贯通”,确保分级诊疗工作真正实现无缝对接、资源共享、规范高效的目标。

基层创新开展纪检工作报告篇五

在xx县第十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和业务指导下,我局担当作为,积极做好第十一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指导工作。一是与县委组织部组成多个调研组,于2021年7月至8月,深入我县8个社区开展了2次调研工作,重点了解社情民意、人选储备、工作部署等方面的内容。二是指导各街道做好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宣传工作,向各街道各社区发放换届选举宣传资料、指导手册等。三是于2021年11月1日,组织各街道召开了关于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培训会议。四是指导各街道依法做好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各个环节的工作,在每个环节都下发了工作提示,并积极指导各街道解决好每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截止目前,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已依法完成“成立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制定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办法、推选居民组长和居民代表、选民登记及名册公告、制定并印发参选证”等环节的工作,正在开展推荐提名候选人初步人选资格联审工作。

(二)居委会规范化建设情况

一是规范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机构设置。对在居委会设立的工作机构和加挂的各种牌子进行规范清理,指导社区居委会做好居务监督委员会、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站、服务中心、警务室、计生服务站及相关职能部门需加挂的其他标识牌的规范设置工作。

二是推进社区机构规范化建设。截止目前,在全县8个城市社区中,除城北社区、河东社区未实行规范化建设外,其他6个城市社区综合服务站面积不低于每百户30平方米,并配有标准的服务台及必备的办公设施,基本满足开展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就业、社区文化、社区治安防控等工作需要;同时,设立有民政、人社、计生、文化、综治等服务窗口,确保有效开展矛盾化解、养老托育、助残、安全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工作;并在合适位置设置了党建宣传栏、居务公开栏等设施,以便开展社区居务公开工作。

三是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各社区居委会班子配备齐全,建有综合服务站的社区至少有一名专职(兼职)人员负责综合服务站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配备网格员、公益性岗位人员等负责社区服务工作。

四是建立健全社区居民自治制度。指导社区建立居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居民自治制度,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组织在乡村治理和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五是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建立完善社区综合服务站日常管理制度,在社区综合服务站设置服务指南及办事流程图,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和能力。

(三)社区基层社会治理情况

在切实履行xx县城乡社区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职能,统筹指导全县社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一是制定完善社区准入制度。制定完善了《xx县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事项》《xx县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两清单”,明确社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职责,规范行政行为,确保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职责清晰、权责一致,切实保障基层群众自治权利。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能力作用,全面清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承担的不合理负担,不断提升城市社区治理能力水平。

二是制定完善社区减负增效清单。制定了《xx县社区公共服务指导目录》《xx县社区代办政务指导目录》“两目录”,从服务项目、法律依据、服务内容和政策规定、责任部门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其中,《xx县社区公共服务指导目录》有39项事务,《xx县社区代办政务服务指导目录》有22项代办政务服务,涉及有卫生健康服务、社会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险服务、农业生产服务、公共安全服务,文化、体育、教育服务,人居环境服务六大类的内容。

三是建立健全社区准入退出监管制度。明确社区居委会“两项清单”中的工作职责,对有关部门未纳入“两项清单”内容,又确实需要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协助办理的事项,建立一套完整的准入退出监管制度,严格按照申请、核准、退出、监督管理的程序办理,经审批同意后方可进入。

(四)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社区公共服务有关工作情况

一是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抓好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的后续保障工作,确保符合保障条件的新市民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截止2021年11月,全县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中,在册享受安置地城低保的共有1760户6090人,其中脱贫户5370人(脱贫不稳定户280人),边缘易致贫户94人;享受新市民特困供养政策的有64人;享受孤困儿童生活救助的共有孤儿21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5人;实施临时救助的共有89户377人;享受新市民高龄津贴的共有143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的共有97户196人。

二是推进新市民普惠殡葬服务建设。重新修订完善《xx县惠民殡葬保障(暂行)实施办法》,将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纳入殡葬普惠减免(补助)范畴,对辖区内符合条件的新市民,减免其遗体接运费、集中治丧点灵堂租用费、遗体冷藏费等。

三是积极引进外地社会组织进入新市民社区开展社会工作,同时培育本地社工组织。2021年,引进了贵阳市云岩区合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蟠桃园社区建设社工作站,社工站内配有项目负责人1名,项目社工2名,志愿者5人,以2020第二届善行贵州公益项目大赛活动资金为支持,运用优势视角和增能赋权等理论对蟠桃园社区的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低保贫困户开展服务,促进新市民社区的和谐发展。截止2021年11月,该社工站通过发动社区居民加入社会组织,在街道备案成立的社区社会组织共有12个,已初步构建社区与外部的互助体系,完成了社区社会组织特定人群服务23项,参与社区社会决策3个案例,开展活动200余次,受益人数已达到3000多人。2021年10月,我县正在筹备建立本土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即“xx县意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