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2023年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智能考勤管理系统论文(精选7篇)

2023年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智能考勤管理系统论文(精选7篇)

时间:2023-08-09 10:42:28 作者:储xy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篇一

摘要:本文对智能监控系统及其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做了简单介绍。又对智能监控系统的构建做了描述,主要描述了自动化立体仓库监控系统和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分析了现代化企业在智能监控系统的运用中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企业智能监控系统构建与管理

美国9.11事件以及英国伦敦地铁爆炸案等恐怖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安全敏感场合对智能监控系统的需求。近些年来,通过计算机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计算机视觉、生物识别等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为智能监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政府、企业、军队、银行等安全防范领域。

一、现代智能监控系统及其发展历程

智能监控系统是指将现代科技技术和设备运用于特定场景区域,进行特定监视,并把监视到的信息以音视频等方式传递给监控者,同时实现或一定程度实现监控者的目的或意图。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智能监控系统逐渐形成成熟的模式,因为它克服了传统监控系统时效性差、实时性差等弊端,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之中。

智能监控技术与计算机视觉紧密结合,使得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了不需要人为干预,完全依靠计算机自动分析感知器记录的视频序列图像,对指定场景中对象的定位、识别以及跟踪的目的,并以此分析和判断对象的行为。同时,当有异常情况发生时,因为具有类似人一样的职能,它会作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代替人完成某些监视任务。

二、现代智能监控系统的应用领域

1.军事领域

我国周边地区并不安定,及时了解边防区的情况有利于及时做出相应决策,而通过智能监控系统的建立,获取情报的能力和及时性都会很大提高。

2.交通领域

近年来,我国城市的交通系统日益扩大,私家车的数量也日益增长,对其的管理问题就被提上议事日程。因此,智能监控系统以其能提供准确的交通信息的优势受到重视,并能充分利用道路资源。

3.物业管理领域

据报道,盗窃案件的发生频率在逐年增加。无论是社区居民,还是企业,都更加关心自身和财物的安全。因此,智能监控系统以其简便性得到应用,只要在pc机上安装上相应设备就能将监控到的信息通过某种方式传递给用户,从而实现实时监控。

三、现代智能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

要实现一个智能监控系统,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技术:

1.运动目标的检测

2.特征提取

3.分类器的选择

目标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从视频序列图像中的变化区域提取出来,为后续工作做准备。目前常用的目标检测方法有减背景法、时域差分法、光流法等。特征提取是属于模式识别技术的范畴,特征的有效性和完备性直接影响着识别的效果。目前有很多种特征提取方法,如指纹、虹膜、人脸、步态等。特征提取之后,需要使用分类算法对特征进行分类。目前主要使用的典型算法有:k-近邻算法、支持向量机、隐马尔可夫模型、多元判别分析或线性判别分析等。选择合理的分类算法也是提高监控效果的关键。

四、现代化企业智能监控系统的构建

近年来,现代化企业智能监控系统的建立越来越完善,而且主要也呈现出多元化。在此,主要介绍以下两种:

1.自动化立体仓库监控系统

(1)自动化立体仓库监控系统的构建基础。它也称为自动存储或检索系统,即物料搬运和仓储科学中的综合科学技术工程。因为以成套先进搬运设备为基础,以高层货架为主要标志,以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为主要手段,所以它能提供效率高、容量大的科学数字存储,从而实现现代化企业生产的需求。

(2)自动化立体仓库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目前,在发达国家自动化立体仓库已得到普遍应用。随着物流技术和自动化智能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已被世界各国主要企业采纳运用,而其中自动化立体仓库监控系统由于具有实时性、便捷性、容量大等特点,已成为现代化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自动化仓库监控系统正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不仅需要更多先进的技术支持,而且需要不断实际应用的检测和经验。

(3)构建自动化立体仓库监控系统的作用。它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及时、迅速提供监测目标的`各种信息,可以让监控者迅速做出相应决策,而在现代企业中则集中表现为:实时向企业的管理层提供被监控产品的流通、变化信息,令其能根据公司和产品的情况采取对应的决策,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降低损失的目的。

2.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1)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它是指一种面向网络化制造的智能监控设备,并能够提供特定功能的结构体系。是以数据服务中心管理的共享资源为支撑,以应用工具集为手段,实时地为用户提供远程测控和监视的功能。还利用一些关键技术,例如机电设备远程实时控制、远程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等。

(2)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现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例如交通、银行等金融场所、提车场,凭借其所具有的超强的图像处理能力,以及其都有的技术特色,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自动化生产过程尤其是质量监控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企业的进一步现代化,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深化,并成为企业有机组成结构中重要的环节。

(3)构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作用。首先,它能使得大量重复的人力劳动得到解放,不仅合理配置了资源,而且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其次,在应用于车辆识别与交通管制领域时,它能对可疑车辆和违法行为进行检测追踪;再次,应用于现代化企业,它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的产品、财物的安全,及时对危险人物进行分析并报警,同时显示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五、现代化企业智能监控系统的管理

随着企业的进一步现代化,智能监控系统将会得到更广泛的运用,反过来,智能监控系统的防范运用也会促进企业的现代化。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对智能监控系统的管理也会更趋合理与完善,具体应做到:

1.合理布置与综合运用

根据自身的需要,企业应该运用多种智能监控手段,而不是局限于一种,例如在仓库中,可以采用立体仓库监控系统,而在走廊、入口处采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合理的将不同的监控手段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检测目的。

2.注重技术特色和技术研发

每一种智能监控系统都有自己的技术支撑和技术特色,而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企业应该更加注重智能监控系统技术的保密和特色,这不仅有利于保护企业的安全,而且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此外,企业应该注重对技术的研发,以确保自身的安全。

六、现代智能监控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硬件的不断进步以及人工智能理论的不断成熟,为智能监控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硬件支持和理论依据。未来的智能监控技术将会更加智能化,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3d建模的不断进步。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的世界里,眼睛看到的是一个立体空间,因此,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眼的结构和功能,将会获得比二维图像更准确的信息。关于这一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探索性研究,例如art2,art2神经网络基于自适应谐振理论,利用仿生学原理,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眼的构造和功能,在语音、视觉等模式识别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2)识别效率与精确度的提高。使用智能化的监控系统,目的是为了在庞大的监控任务中,部分甚至完全替代人的工作。因此,除了借鉴人眼的功能获取准备的三维信息外,还需要更多地借鉴人的思维,利用计算机,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理论模拟人类思维,提高识别效率与精度。

参考文献:

[1]许国.自动化立体仓库控制技术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陈丽萍.企业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华中科技大学,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篇二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四个综合”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全面建设是党的全面建设的基础,关键在于严格,关键在于执政。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摘要:智能制造专业强调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融合.在有限学时内,完成众多专业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合理设置课程及授课内容,有针对性的服务于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最后,通过综合训练的方法强化学生对多学科知识的共用能力.

关键词:智能制造;专业课程;综合训练

近年来,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背景下,众多高校依据就业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需要,纷纷设立智能制造相关专业.这一举措,在提高毕业生专业竞争力的同时,为高校设立专业培养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强调多学科融合的今天,如何利用有限的学时数,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成为当前培养计划制定工作的一大难题.

对此,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针对智能制造专业特点,提出了专业课程设置的设想,力求合理利用学时,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

当前,我国本科专业设置强调学科交叉.智能制造作为极为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的专业领域极其广泛,要求学生对机械、电子电器、信息技术、材料科学、自动化等专业领域均有一定了解.但受到学时数限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众多学科的核心知识.

对此,结合理论课程学习内容,设立合理有效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式.在制定上述课程的教学大纲时,要有意识的偏重于综合实践环节所涉及的内容,然后通过时间教学环节实现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互融,让学生做到对所学各学科内容的融会贯通.

2.1機械类专业课程

机械学科为所有制造类专业的基础,即便是在高度强调智能控制的今天,机械学科的相关知识依然为制造类专业的根本.此类专业课主要涵盖课程有: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液压与气压传动等课程.针对新专业提出的新要求,此类课程在制定教学大纲时,着重强调对基本传动结构、传动原理及应用的讲解,弱化对复杂理论知识的学习(如球面渐开线等知识点,当前锥齿轮加工已经高度规范化,学生只需知道如何选用参数即可).此部分内容的学习,可时学生对智能制造系统的末端执行方式有一定程度的认识.

2.2控制类专业课程

机电结合是智能制造最为基本的要求,而以往制造类专业中“机电分离”的问题较为突出.对此,在开展电工电子技术、电机拖动、控制原理等课程教学时,课程内容重点偏向于电机控制、逻辑控制等知识点,与机械类专业课程高度结合.同时,弱化对模拟电路等知识的学习,原因是在电子产品高度模块化的今天,繁杂的模拟电路相关知识对使用者来说已经并不重要.

2.3信息类专业课程

计算机学科为现代智能制造系统的大脑,因此,信息类学科在智能制造类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此类学科主要为各类程序语言与算法的学习.以往此类课程的学习基本为简单的上级操作,缺乏对实际设备的编程控制.对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加强了对实际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编程训练,为后续的综合训练打下基础.

脱离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各学科的知识难以做到互融.结合学校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学生具备一定专业基础后,对其开展选题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考查学生对多学科知识交叉运用的能力.例如车间智能物流生产线的实践环节,学生可利用实验室中物流线、机器人等设备,完成工装设计与制造、电路搭建、控制策略制定与程序编写等工作,将各学科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大大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及针对性的制定课程大纲,结合有效的综合实践环节,有效提高了智能制造专业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缩短了课堂到工作岗位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此文总结,此文为一篇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智能和制造和相关和本科和专业和课程和规划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智能制造本科毕业论文智能制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

智能制造引用文献: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开始走向智能化的时代,互联网技术、人机交互技术以及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不仅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效率,也对制造企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纵观当今社会,智能制造技术无疑是世界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所谓智能制造技术,是指在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拟人化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感知、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制造装备智能化,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与装备制造过程技术的深度融合与集成。接下来,我们谈谈我国的智能制造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我国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对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最初的研究中在智能制造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而进入21世纪以来的十年当中智能制造在我国迅速发展,在许多重点项目方面取得成果,智能制造相关产业也初具规模。我国已取得了一批相关的基础研究成果和长期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智能制造技术,如机器人技术、感知技术、工业通信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可靠性技术、机械制造工艺技术、数控技术与数字化制造复杂制造系统、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攻克了一批长期严重依赖并影响我国产业安全的核心高端装备,如盾构机、自动化控制系统、高端加工中心等。建设了一批相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基地,培养了一大批长期从事相关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高技术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深度和广度日益提升,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装备也实现了突破。

二.我国智能制造技术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智能制造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迅速,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然而,制约我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智能制造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建设滞后

智能制造的发展侧重技术追踪和技术引进,而基础研究能力相对不足,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力度不够,原始创新匮乏。控制系统、系统软件等关键技术环节薄弱,技术体系不够完整。先进技术重点前沿领域发展滞后,在先进材料、堆积制造等方面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2.智能制造中长期发展战略缺失

金融危机以来,工业化发达国家纷纷将包括智能制造在内的先进制造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尽管我国也一直重视智能制造的发展,及时发布了《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但智能制造的总体发展战略依然尚待明确,技术路线图还不清晰,国家层面对智能制造发展的协调和管理尚待完善。

3.高端制造装备对外依存度较高

目前我国智能装备难以满足制造业发展的需求,我国90%的工业机器人、80%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40%的大型石化装备、70%的汽车制造关键设备、核电等重大工程的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及先进集约化农业装备严重依赖进口。船舶电子产品本土化率还不到10%。关键技术自给率低,主要体现在缺乏先进的传感器等基础部件,精密测量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化嵌入式软件等先进技术对外依赖度高。

4.关键智能制造技术及核心基础部件主要依赖进口

构成智能制造装备或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的重要基础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如新型传感器等感知和在线分析技术、典型控制系统与工业网络技术、高性能液压件与气动原件、高速精密轴承、大功率变频技术、特种执行机构等。许多重要装备和制造过程尚未掌握系统设计与核心制造技术,如精密工作母机设计制造基础技术、百万吨乙烯等大型石化的设计技术和工艺包等均未现国产化。几乎所有高端装备的核心控制技术严重依赖进口。

综上所述,我国的智能制造技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挖掘更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我们更应该着重于思路的创新性,与国际化接轨。目前,世界各国都对智能制造系统进行了各种研究,未来智能制造技术也会不断地发展。目前,以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已经崭露头角,未来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及应用也会贯穿制造业全过程,世界范围内智能制造国家战略将会空前高涨,这对我国来说,无疑是一项挑战也是巨大的动力。

摘要: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主攻方向.面向机械制造企业提出五级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从基础资源能力、业务活动集成能力、信息融合使用能力以及持续改进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企业智能制造实施能力的量化测评,从而为企业客观诊断自身实施智能制造的能力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关键词: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级;评价指标;模糊综合评判

abstract:intelligentmanuf-levelintelligentmanufacturingcapabilitymaturity(imcm)modelisproposedformechanicalmanufacturingenterprises,andanimcmevaluationindexsystemisconstructedfromfouraspects:basicresourcecapability,businessactivityintegrationcapability,infrmore,basedontheestablishedimcmevaluationindexes,atwo-level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methodbasedonanalytichierarchyprocessisappliedtomakeaquantitativeassesentofthecapabilitytoimplementintelligentmanufacturing,therebyprovidingtheoreticalandmethodologicalsupportformanufacturingenterprisestoobjectivelydiagnosetheirownintelligentmanufacturingimplementationability.

1概述

目前,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工业发达国家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例如德国和美国相继提出了“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战略[1].与此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发达国家产业及资本转移.中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加紧战略部署,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化挑战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机遇.为此,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并把智能制造作为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2].

然而,目前国内外对智能制造的内涵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以“工业4.0”、“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模式都是基于发达国家已有的工业化水平提出的,而中国大多数机械制造企业在人员素质、自动化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制造业新发展形势下,国内机械制造企业转型实施智能制造应先对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诊断,然后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实施智能制造,并逐步实现完善.本文采用《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中对智能制造的定义,认为智能制造是研究制造活动中的信息感知与分析、知识表达与学习、智能决策与执行的一门综合交叉技术[3].相应地,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描述和反映了企业智能制造的核心要素、特征以及水平演进的路径.

制造成熟度等级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提出并用于军用领域,后推广应用至民用领域来管控技术及风险[4].目前,国内企业为推行智能制造,围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价已经开展了相关探索和研究,例如:张蓉君等[5]提出了智能制造评价指数标准,从“制造维”和“智能维”对河南省41家调研企业的智能制造能力进行了分析,指出河南省企业在智能维方面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于秀明等[6]从制造工程、制造保障以及智能提升三个维度综合考虑智能制造的关键特征及要素,提出了整体成熟度和单项能力成熟度两种模型,然而并未涉及成熟度等级的确定方法;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主导研究,发布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白皮書》,尽管为企业评价其智能制造综合水平提供了可参考的指导框架,但其在机械制造企业的适用性目前尚未充分验证[7].因此,借鉴现有研究成果,本文提出面向机械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级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估企业的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从而为企业诊断自身智能制造能力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2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级

3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广义的制造过程是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一系列生产活动集合,包括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显然,成熟的智能制造环境下,制造过程的各项业务活动在相应基础资源(涉及人、财、物等)的支撑下应当是充分集成和联动的.相应地,在企业业务集成与联动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强化信息融合使用能力.因此,本文从企业的基础资源能力、业务活动集成能力、信息融合使用能力以及持续改进能力四个方面来综合评价企业的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进一步,为了确定各能力域影响因子,采用企业调研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在问卷设计中尽可能全面地列举相关影响因子,然后深入不同机械制造企业,由工位、工段、生产线、车间、工厂、企业不同管理层次的人员确认各能力域的影响因子,对于累计认同度达到80%以上的因子即认为是关键因子[9],进而建立如图1所示的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

4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

建立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具体企业量化测评智能制造实施能力提供指导依据.借鉴现有决策理论技术与方法,本文利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估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由图1可知,评价指标难以全部进行量化计算评价.针对难以量化计算的评价指标可以采用百分制打分,进而采用模糊数进行指标量化值的评价;对于能够量化计算的评价指标,同样可以采用模糊数进行指标量化值的评价,从而真实反映评价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程度.

评估过程如图2所示,主要分两阶段进行,阶段一主要利用层次分析法获取指标体系中同层同类指标的权重;阶段二主要结合阶段一确定的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对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影响因子做出综合评判,进而确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级别,评估过程的具体实施细节可以参考文献[9].此外,由于本文提出的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级别分为5级,所以利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输出的结果limcm进行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级别(gimcm)判定的准则为:

5结束语

面向机械制造企业,提出了五级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并从基础资源能力、业务活动集成能力、信息融合使用能力以及持续改进能力四个方面出发构建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企业智能制造实施能力的客观、量化测评.未来将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机械制造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的快速评价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延建林,孔德婧.解析“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及其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j].中国工程科学,2015,17(7):141-144.

[3]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程技术路线图[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9]白翱.离散生产车间中u-制造运行环境构建、信息提取及其服务方法[d].杭州:浙江大学,2011.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篇三

智能制造系统是当前工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它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制造工艺相结合,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本文将对一篇关于智能制造系统的论文进行阅读与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心得体会的总结。

第一段:引言

近年来,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制造业需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等,而智能制造系统正是应对这些挑战的有效工具。我阅读的这篇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智能制造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未来工业发展的趋势以及智能制造系统在其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第二段:理论研究

在论文的理论研究部分,作者首先回顾了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历程,从传统制造到数字化制造再到智能化制造,详细介绍了智能制造系统的内涵和基本框架。随后,文章深入探讨了智能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数字化建模、数据分析和挖掘、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通过对这些关键技术的分析与应用案例的展示,作者充分展现了智能制造系统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上的巨大潜力。

第三段:实践研究

论文的实践研究部分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实际的智能制造系统案例研究。作者选择了某汽车制造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智能制造系统对其生产流程进行优化与改进。通过数据采集、模型建立和实时监控等手段,作者成功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质量,并减少了生产成本。这一案例研究充分说明了智能制造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潜力与优势。

第四段:未来展望

在对智能制造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未来智能制造系统发展的几个重要方向。首先,智能制造系统需要更好地适应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实现设备间的数据共享和实时协同。其次,智能制造系统需要不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最后,智能制造系统需要加强与其他领域的交叉与融合,引入先进的技术和思想,进一步推进制造业的创新和发展。

第五段:总结

通过阅读这篇论文,我深刻认识到智能制造系统在当前和未来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将为制造业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在技术研究、政策支持和企业实践等多个层面上共同努力。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工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智能制造系统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应该加强学习、深化思考,为制造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本文通过对一篇关于智能制造系统的论文进行阅读与思考,对智能制造系统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剖析,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智能制造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是当前制造业的关键任务,我们应积极参与其中,为制造业的创新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篇四

智能制造系统是当今工业领域中的重要技术创新,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门前沿的学科,智能制造系统旨在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生产线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柔性化。针对这一主题,本文将分享我在学习和研究智能制造系统论文时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对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历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阅读一系列相关论文,我了解到智能制造系统起源于对传统制造业的改进和优化。早期的智能制造系统主要集中在数据获取和设备监控方面,通过采用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对生产线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制造系统逐渐引入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从而实现了更高级别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了解到这一发展脉络,我对智能制造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未来趋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我深入研究了智能制造系统的核心技术。在相关论文中,我发现智能制造系统的核心在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制造系统可以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企业实现生产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此外,我还了解到智能制造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生产线的智能监控和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对于我来说,掌握这些核心技术是理解智能制造系统的关键,也为我日后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我从智能制造系统的应用案例中收获颇多。论文中介绍了许多实际应用案例,涵盖了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通过这些案例,我了解到智能制造系统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进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例如,在汽车制造行业,智能制造系统可以通过智能机器人完成冲压、焊接、喷漆等重复性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在医药制造行业,智能制造系统可以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对生产线的全程监控和质量追溯,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研究这些成功案例,我明确了智能制造系统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最后,我在论文研究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首先,智能制造系统涉及的技术领域很广泛,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储备。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我不断学习和积累。其次,智能制造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之间存在差距,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有时难以预测。这就需要我在研究过程中充分考虑实际问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面对这些挑战,我相信自己在智能制造系统研究的道路上能够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智能制造系统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深远的影响力。通过研究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历程、核心技术和应用案例,我对智能制造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认识到其中的挑战和机遇。我将继续深入研究智能制造系统,并希望能够为推动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篇五

智能制造系统是当今制造业中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和重视。作为研究者,近期我也针对智能制造系统进行了一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特在此分享一下我对智能制造系统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对智能制造系统的整体架构与核心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智能制造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了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网络平台。硬件设备是智能制造系统的实体基础,如机器人、传感器、控制器等。软件系统则是智能制造系统的大脑,负责数据处理、控制指令的生成和执行等任务。而网络平台则是智能制造系统的支撑,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通信和数据共享。而智能制造系统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系统的灵活性、智能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我在论文中深入探讨了智能制造系统的优势和挑战。智能制造系统相比传统制造系统具有许多优势,其中最突出的是其高效性和灵活性。智能制造系统可以根据需求实时优化生产过程,实现个性化制造,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智能制造系统通过智能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应用,可以减少人力投入,降低生产成本。然而,智能制造系统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技术成熟度、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解决这些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第三,我在论文中详细介绍了智能制造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智能制造系统不仅可以在传统制造业中应用,也可以在农业、医疗、交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在农业领域,智能制造系统可以应用于大规模农田的智能管理和农业机械的智能操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在医疗领域,智能制造系统可以应用于医疗器械的智能监测和医药的智能生产,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在交通领域,智能制造系统可以应用于交通设施的智能监控和交通流量的智能调控,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第四,我在论文中探讨了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智能制造系统将逐渐实现人-机协同工作、物-物互联和智能决策等功能。同时,智能制造系统还将与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相结合,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智能制造系统有望在制造业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创新。

最后,我总结了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挑战,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我认为,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还需要加强技术研究与开发,加快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加强人机交互与数据安全的研究等。只有这样,智能制造系统才能真正地为制造业带来更大的效益和推动力。

综上所述,智能制造系统作为当今制造业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深远的影响。我在论文中对智能制造系统的整体架构、优势和挑战、应用领域、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展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为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一些贡献。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篇六

智能电网涵盖智能输电网和智能电网,因此智能电网的保护控制要以保障输配电网的安全运行为基本原则。以下将从三个方面阐述智能电网的控制系统:保护控制系统设计、继电保护选取方式、保护控制研究。

2.1保护控制系统设计

根据智能电网结构的特点和要实现的技术目标,智能电网的保护和控制应该具有出色的自动修复能力。所谓自动修复能力就是指自我防范和自我恢复的能力,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防控故障发生位主要方式,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其次,能够在故障条件下还嫩保障基本电力服务不中断,不会导致系统停止运行,而自动修复能力是智能电网最突出的优势。智能电网通常也被称为自动修复电网。

2.2继电保护选取方式

智能电网包括电力输出和电力配送。电力配送的保护关键点在于保护电网中关键部件电磁开关。要对主要设备制定适合的保护措施,在这里使用电流差动类的保护方式比较符合保护要求。然而,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是,利用这种保护方式虽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还需要设备安装独立的操作装置,不仅如此安装此类保护装置后还需要后续配套设备的投入,这给电网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现阶段,智能电网的保护和控制应在传统电流差动保护合理改进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和实践。同时,要注意到比较高的阻值接地线时极有可能引发故障,给智能电网的保护措施带来严重的时滞,起不到应有的保护效果。在使用上述保护措施时,也会给智能电网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影响就是电网的传输通道会受阻,对与一些重要数据的传输产生影响。尤其是在电网长距离的传输中,即便在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马上可以起到保护,但由于线路常,反应还是有一定的延迟。通过以上的分析得出:在电网保护中需要建立两套保护体系,一种是电流差动保护另一种是快速保护模式。将两种保护结合才能有效保护智能电网。以上两种保护可以是电网的主要保护体系,如果有条件也可以保留传统保护模式,让这种保护模式作为备用保护体系。多种保护模式共同作用才能保护智能电网在发生故障后,第一时间实现自保护,防止出现意外情况,给经济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也能保障用电者的安全。

2.3保护控制研究

从新电网技术保护控制单元可以看出,所有的保护体系都可以相互通信协调工作。充分满足了人工智能领域所有技术参数要求。在保护和控制单元中,一个多智能体代理结构,如模拟人脑代理结构,可以实现各保护器具之间的合理配置和协调工作。如果采用文件获取和操作结构,则可以配置微网络。电气系统保护控制具有分布式计算和分布式控制的功能。就目前的形式而言,国内外关于微电网控制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层面:分层控制方式,主从控制方式和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点对点控制方式。前者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微电网发展的总趋势。但是,这种模式在实施时很难实施。它是目前微电网控制方案研究的热点。另外,使用多智能体代理结构技术的保护控制系统与智能电网分级控制系统更加一致,并且可以灵活地将保护控制适应于分布的拓扑结构中的变化网络。

3结束语

为保证智能电网在运行中的安全和稳定,要求提高保护和控制的工作质量。本文对智能电网的保护与控制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解释,希望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斌,薄志谦.面向智能电网的保护控制系统[c].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术年会,.

[2]李斌,薄志谦.面向智能电网的保护控制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20):7-12.

[4]吴晓蓉,王建华,王颖.智能电网保护及稳定控制系统研究[j].吉林电力,,38(2):1-4.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篇七

0引言

伴随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航空产品经历了从机械到机械、电子到机械、电子、软件等多学科高度综合的过程,其体系也经历了从分立式到联合式、综合式、高度综合式的发展历程。在系统体系的演变历程中,系统功能的互操作由独立向基于共享资源的交互演进,接口定义由功能性的聚合、松耦合向高度综合、紧耦合的方向发展,集成工作由简单功能向更加复杂的功能发展,系统的互联由离散向高度网络化的互联发展,系统失效模式由透明化的简单行为向不透明的复杂综合行为发展。

目前,在航空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均是以文档的形式来描述和记录。随着近年来中国航空型号研制数量大幅度增加,系统复杂度和规模不断提高,跨学科、交叉学科系统的出现,基于文档的系统工程难以保证产品数据一致性、数据的可追溯性等需求。

为了应对类似的挑战,在国际航空领域,nasa在原有系统工程研制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了国际系统工程组织(incose)提出的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systemsengineering,mbse)[1]管理新模式和实现技术。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思想是通过建立和使用一系列模型对系统工程的原理、过程和实践进行形式化控制,通过建立系统、连续、集成、综合、覆盖全周期的模型驱动工作模式帮助人们更好地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大幅降低管理的复杂性,提高系统工程的鲁棒性和精确性,将整个系统工程作为一个技术体系和方法,而不是作为一系列的事件。本文通过从当前遇到的问题、推行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必要性、优势、未来的挑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1tse的概念

传统的系统工程用各种文本文档构建系统架构,其中的产出物是一系列基于自然语言的、以文本格式为主的文档,比如用户的需求、设计方案,当然也包括一些用实物做成的物理模型等。例如火箭的总体布局方案、推进系统、控制系统等分系统的设计方案以及弹道方案、分离方案等。把这些文档串起来的东西是一系列的术语及参数,这些术语对系统进行了定性描述。各种参数是系统的定量描述。各专业学科的分析模型从文档中抽取相关参数进行计算,计算之后再把相关参数写入文档,转交给其它学科和相关人员。参数在各文档之间来回流动,这种设计流程也被称作抛过墙的设计。很显然,在这个过程中,文档管理的机制、配置管理的机制非常重要。总体设计的工作主要就是抓总和协调,并控制这些术语和参数。上述描述的系统工程是基于文本的系统工程(textbasedsystemengineering,tse)。tse的文档在描述系统架构模型时具有天生的缺陷:tse的文档是基于自然语言、基于文本形式,当然也包括少量的表格、图示、图画、照片等。由于自然语言并非专门为系统设计所发明,而是要表示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还要表示纷繁复杂的各专业学科知识,所以tse的文档要依靠相关工程设计的术语来使各方对系统有共同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各方的沟通交流要依赖不断更新的术语表、词汇表等,否则就容易产生理解的不一致性。尤其是当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学科和参与的单位越来越多时,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了文档的电子化、网络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各方对文档理解的不一致性。

2mbse的概念和内涵

在,国际系统工程学会(incose)在系统工程愿景中给出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定义。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systemengineering,mbse)是对系统工程活动中建模方法应用的正式认同,以使建模方法支持系统要求、设计、分析、验证和确认等活动,这些活动从概念性设计阶段开始,持续贯穿到设计开发以及后来的所有的寿命周期阶段。从mbse的定义可见,建模就是运用某种建模语言和建模工具来建立模型的过程,仿真是对模型的实施与执行。模型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是设计工作的思维基础。实际上,各专业学科及系统工程一直在使用建模与仿真方法,mbse并不是对建模方法的首次采用,也就是说,mbse与传统系统工程的区别并不在是否采用建模方法。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开发方法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有系统架构设计、多物理领域建模、集成的仿真计算环境、模型和数据的管理。

3国外mbse发展情况

近年来,国际领先的航空企业在积极实践和推进mbse。例如,空客公司在a350系列飞机的开发中全面采用mbse,在飞机研制中逐层细化需求并进行功能分析和设计综合,不仅实现了顶层系统需求分解与确认,也实现了向供应商、分包商的需求分配和管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采用mbse来统一进行需求管理和系统架构模型,并向后延伸到机械、电子设备以及软件等的设计与分析之中,如:基于matlab的算法分析以及systemc、verilog、ansys的软硬件的设计与分析、adams的性能分析、seer的成本分析等,构建了完整的基于模型的航空和防务产品的开发环境[5]。罗克韦尔-柯林斯公司采纳mbse方法覆盖航电全领域的系统定义和系统测试模型。rr公司依据incose系统工程手册制定了其自身的系统工程能力框架,涵盖了系统思考、需求管理、系统定义、接口管理、系统功能分析、系统架构设计、确认和验证等能力,覆盖了总工程师、项目管理者、总设计师、系统工程师、系统设计师、开发工程师、质量工程师、服务工程师等岗位职责,实现了从航空动力系统到子系统到部件的系统工程迭代。波音公司构建了以任务和需求定义、逻辑和功能集成、功能和逻辑架构设计为核心的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mbse过程,从运行概念到需求到设计到生产。

nasa在多个新的及已有的项目上积极运用mbse,其目的是显著提升项目的经济可承受性、缩减开发时间、有效管理系统的复杂性、提升系统整体的质量水平。软件工具提供商也在积极行动。ibm公司也开发了1种方法论,称为针对系统工程的统一软件过程(mdsd)软件提供商积极开发相关支撑平台。如lms公司的多领域系统仿真集成平台,可用于飞机开发的每个阶段(从前期的概念设计分析、详细设计到产品验证)。

4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

随着系统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的提高,传统的基于文档的系统工程将产生大量的各种不同的文档,其面临的困难越来越明显:

(1)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以及信息之间的关系难于评估和确定,因为其散布于各种不同的数量巨大的文档中。

(2)难以描述各种活动。活动是动态的,有交互的,仅用文字描述对于相对简单,参与方不多的活动还能胜任,但对于复杂活动就很难描述清楚。

(3)更改的难度很大。由于文档数量巨大,要确保更改所有需要更改的内容,是1项很难很大的工程。

(4)传统的系统设计方法依赖文档形式的需求管理。在形成需求后开发系统架构,并由设计师人工建立设计结果与需求之间的链接关系。如果出现不满足需求的情况,必须作出更改并重新建立链接关系。这一迭代过程随着设计进程的推进会在顶层设计、子系统设计和设备级设计层次不断重复。经验表明这一方法存在周期长、验证需求符合性困难、系统间接口不明确以及更改流程复杂耗时等诸多问题。

(5)飞机整机的设计面临新的问题:一方面是系统本身越来越复杂,特别是随着多电飞机的发展,智能控制系统的采用越来越多,使得在传统开发流程中如何有效地考虑机电一体化系统开发,特别是在开发阶段如何综合地考虑控制系统和受控对象的耦合成为开发的关键之一;另一方面是不同研发部门或供应商的系统如何集成,特别是在设计的早期如何通过系统的集成确保系统设计的成熟性是全球航空行业产品开发面临的棘手问题。

5mbse的优势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就采用模型的表达方法来描述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需求、设计、分析、验证和确认等活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基于文档的系统工程方法的困难,相对于基于文档的系统工程方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进:

(1)知识表示的无二义性。文字的描述经常会因为个人理解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解释,团队成员针对文档在大脑中形成的构思模型不可能完全一致。而模型是1种高度图形化的表示方法,具有直观、无歧义、模块化、可重用等优点,建立系统模型可以准确统一地描述系统的功能、详细规范与设计等方面,对整个系统内部的各细节形成统一的理解,尤其是可以提高设计人员和开发人员之间的理解的一致性。系统模型是1种最佳实践方法,可以保证团队成员对此有相同的理解,为解决问题和改进系统提供基础。

(2)沟通交流的'效率提高。随着系统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的提高,各种文档越来越多,相对于厚厚的技术文档,阅读图形化的模型显然更加便利直观、无歧义,使得不同人对同一模型具有统一一致的理解,有利于提高系统内需要协调工作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效率,如顾客、管理人员、系统工程师、软硬件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

(3)系统设计的一体化。由于系统模型的建立涵盖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包括系统的需求、设计、分析、验证和确认等活动,是1个统一整体的过程,可以提供1个完整的、一致的并可追溯的系统设计,从而可以保证系统设计的一体化,避免各组成部分间的设计冲突,降低风险。

(4)系统内容的可重用性。系统设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满足系统的需求并且把需求分配到各组成部分,因此建立系统的设计模型必然会对系统的各功能进行分析并分解到各模块去实现,从而对于功能类型相同的模块不必重复开发。

(5)增强知识的获取和再利用。系统生命周期中包含着许多信息的传递和转换过程,如设计人员需要提取需求分析人员产生的需求信息进行系统的设计。由于模型具有的模块化特点,使得信息的获取、转换以及再利用都更加方便和有效。

(6)可以通过模型多角度的分析系统,分析更改的影响,并支持在早期进行系统的验证和确认,从而可以降低风险,减少设计更改的周期时间和费用。与其他工程学科(软件、电子等)一样,系统工程正在进化:从基于文档的方法到基于模型的方法,而这也正是系统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7)mbse和tse的区别就在于系统架构模型的构建方法和工具的不同,以及由此带来的工作模式、设计流程等方面的区别。也就是说,传统的系统工程变成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实际是从基于文本向基于模型的转变。这个模型是指用系统建模语言建立的系统架构模型,或者说是系统架构模型的建模语言从自然语言(文本格式)转向了图形化的系统建模语言(sysml)。但mbse并没完全抛弃过去的文档,而是从过去以文档为主模型为辅向以模型为主文档为辅的转变。

(8)mbse可以更好地支持v&v(verificationandvalidation),由于引入了很多的工具软件,借助工具软件的优势,可以大幅提高测试与验证的效率与正确性。同时可以提高测试与验证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工手动测试与验证的低级错误,并提高效率。

(9)mbse有助于进一步突破时间和空间对设计工作的限制。tse下相关的设计工作要遵循一定的时间顺序,而且还有一定的空间限制。比如:系统工程文档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流转,上一个专业学科分析做完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个专业的分析,而且做出样机后各方才能进行测试等。mbse下用系统建模语言构建出模型后,就能进行各种分析和测试,提前协调、平衡和优化。而且各方围绕着1个存储着系统架构模型数据的数据银行并行开展工作,并且可以支持远程及分布式的工作模式,突破设计人员地理位置的限制。

6mbse未来发展面对的挑战

(1)mbse的推进需要行政干预。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推进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并且不是所有系统成员都渴望mbse的推进。对于一些人来说,建立模型并且验证模型纯粹是浪费时间,与其花费巨大的时间建模与验模,还不如省下时间开发新产品。很多诸如此类的观念是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的,需要行政力量去干预并且改变这种观念。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是1种新的工作方法,需要完全改变以前的工作习惯。这其中的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2)工具集的集成。每个复杂的系统,都会涉及到很多工具软件,每个领域会有1种专门工具。对于系统工程来说,没有1种工具适用所有领域。比如,在功能与逻辑层,可以采用某种多用途仿真工具即可,但对于物理层建模,就需要其他工具。由于使用了多种不同的工具,首先就会增加针对不同工具的维护与培训费用。其次,更大的风险在于数据如何在多种工具之间进行转换,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在数据转换时会产生大量的不可预知的错误。不同工具之间数据接口的设计与数据交互也是非常困难。最后,不同工具软件的联合在系统层面的仿真是需要真正面对的难题。

(3)系统开发向大型化、复杂化发展。航空系统产品日益庞大复杂,复杂度日益上升,包含的功能越来越多,但是系统组件却越来越少。同时,软件在系统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就增加了对完整产品需求定义的难度。对于复杂大系统的要求是减少部件数量、提高每个系统部件的能力、部件之间可以松散耦合与紧密集成。只有按照这个要求才可以实现系统的高效运作,同时才能实现便于后续的维护与扩展。

7结束语

mbse使用建立的模型并且仿真,经过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mbse有着诸多显而易见的优势,虽然未来的发展也有挑战,但挑战与机遇并存。mbse增加了前后端程序的花费,但是也增加了对多种领域工具软件的需求。总之,mbse是针对系统工程一系列解决方法中的最佳实践方法。这一方法依靠大型软件平台,建立各级别的需求与相应的系统方案元素的链接,并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设计者对系统的认识。因为摒弃了繁缛的文档管理方式,系统模型与需求之间的关系更加明确,系统更改造成的影响也更加透明。设计者之间通过易于理解的图形交流系统设计方案,减少了由误解造成的隐患。可执行的功能模型使得在设计的各阶段都能分析系统对需求的符合性,并验证系统需求是否符合利益相关方的原始需求。

综上所述,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非常重要,从事mbse的工作将大有可为。认真研究,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mbse,为中国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夯实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
  • 08-09 美术教育机构活动方案 培训机构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
  • 08-09 建党画展 绘画比赛活动方案
    “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避免盲目行动和无效努力。以
  • 08-09 环保设备售后工作总结
    写总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每一个要点写清楚,写明白,实事求是。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 08-09 教育局元旦节目 元旦活动方案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方案来实现这些目标。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08-09 苏州园区食堂外包方案
    方案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
  • 08-09 初中毕业班毕业典礼流程 小学毕业班典礼策划方案
    “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方案策
  • 08-09 疫情期间员工福利方案
    方案在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提高组织协调性和执行力以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
  • 08-09 禁毒领导讲话稿(大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
  • 08-09 铝板屋面施工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计划地推进工作,逐步实现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 08-09 湛江工厂食堂承包方案公示
    当面临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