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数学的历史读后感

数学的历史读后感

时间:2023-08-08 15:51:09 作者:储xy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数学的历史读后感篇一

今年暑假我再一次细读了李烈校长的《我教小学数学》一书,受益匪浅。

以“爱”育“爱”的儿童观。尊重和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在李烈校长看来,以“爱”育“爱”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真挚、神圣无瑕的爱;而且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赏识、接纳与宽容上。正是有了这样的儿童观,李校长的教学围绕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愉悦地学习、生活。

在“首因效应”中重塑学生的自信。李校长每接一个新班,首先考虑如何使学生喜欢她、爱上她的数学课。因此她着重做好三个“第一”,即上好第一节启导课、上好第一节新课、重视第一次个别谈话。对照自己的教学,这三个“第一”我也重视了,但效果不是很理想,细细琢磨,与李校长的作法相比,我的真情投入不够,我的语言缺乏艺术,效果当然相差甚远。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李校长深信“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自信,批评中长大的孩子感到自卑”。她对学生坚持表扬为主,特别是对“学困生”。她深入学生,看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真诚赏识孩子,帮助孩子发扬长处,充满自信,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度。对学生的要求,不做横向比较,只要孩子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步就给予表扬,甚至运用“夸张”的手法,及时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让学生越做越好。想想自己对待学生,我真的太吝啬表扬了,特别是对“学困生”,看到学生的进步,想好的语言,总觉“夸张”,于是只在唇齿之间徘徊,难于出口。

课下用爱心为孩子补课。教学水平再高,在一个班中也会出现几个不令人满意的“学困生”。辅导这些让老师焦心和烦心的学生,却成了老师每天的苦差,于是怨声载道是司空见惯了。李校长客观地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待教学中出现的“学困生”,课下用爱心为他们补课,着实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她认为补课是教师的职责,是教师对学生爱心的奉献。她经常利用课余饭后的时间为学生补课,做到既补课又补“心”,把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结合起来,效果显著。这些我感爱最深,四年级下学期,我们班的学生由来自37间不同学校的学生组合而成,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双差生”较多,学校领导也倾注了不少热情,我们科任老师更是煞费苦心。我每天都挤时间为学生补课,有针对性的面对面的辅导,学生有了进步,我通过电话或亲自登门家访,给予真诚的鼓励。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也浓了,有几个学生每天都追着我要数学题做,五年级下学期,她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了不少。

李烈校长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我铭刻在心,它已指导着我的教学行为,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践行它,加深爱的情感,让自己更具爱的能力,我有信心做得更好。

数学的历史读后感篇二

半个世纪以前,中国人亲近历史,主要是通过戏曲和评书。后经媒介革命,通过话剧、电影、报刊,一样可以培养历史情趣。与西方人不一样的是,我们很少通过街头雕塑,铭记民族历史中值得记忆的民族英雄,或多或少这是一种文化缺陷。不过,最严峻的问题是,当历史从所有这些媒介中渐渐消退,中国人该从何处去了解祖国和世界的过去。

从简单化和严重概念化的中学历史课本吗?或者是越来越繁琐艰涩的大学论文集?实际上,中国人开始不喜欢历史,恰是因为这两种东西在盛行!

中学历史课本剔除了历史细节,把历史脉络搞成数学定律,没有李自成一定会有张自成,纷复曲折的历史故事蜕变成一连串儿难于背诵的年份。

大学历史专著旁征博引,不知所云。有道是,“我们走得太远,忘记了出发的目的”。这种历史钻研,以远离红尘为骄傲,成为极少数人孤芳自赏的古玩,密不宣人,谁要是去《百家讲坛》讲了些老百姓听得懂的故事,谁就会遭到围剿。

这是一种离奇的文化氛围,反对细节,反对通俗,认为只有枯燥和深涩才够得上客观和经典。这种把学术神圣化殿堂化的变态情结,几乎要了历史的命,它使大多数国人从上了中学开始便厌恶历史,最后因为忍受不了故纸堆里散发的腐朽气味儿,放弃最后了一丝期盼。

其实,我们厌恶的不是历史,是关于时间的流水账,我们抛弃的也不是历史,只是死气沉沉的中国式的史学研究。

真实的历史是生机盎然的,如同它被称为“新闻”时一样,曾经五彩斑斓,因为充满各种关于成功和胜利的可能性而弥漫着喜悦,也因为充满遗憾和失落而具有悲剧之美。

真正的历史没有定论,它总是在新的发掘中接近着真相。于是,历史不应该是一组组年代和数字,而应该是一场场有意思的讨论,找出其中失败的缘由,分析哪些成果未能实现。

真正的历史是有趣的,因为真历史总是充满细节,一如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既然历史用无数鲜活的细节编织出它的发展方向,复原这些细节,历史便会赢得人民的喜爱。

真正的历史一定是通俗的,至少没有现阶段历史论文表述得那么繁琐。

今天,中国人能否亲近历史,取决于我们怎样描述往事。

(摘自《阿忆的博客》)

数学的历史读后感篇三

文森特·多布林是一位年轻的法国士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勇捐躯,但却被誉为数学天才。这是因为他在马其诺防线服役时,写下了不朽的数学手稿。

于是,多布林在阿登省作战时所写下的数学手稿,就此重见天日。这确立了这位年轻士兵作为现代数学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和当代概率理论的创始人的地位。这在法国知识界引起了一场轰动。法国科学院为此出了一期特刊,刊载了多布林手稿的全文,“以示对天才的敬意”。

据法国杰出的数学历史学家伯纳德·布鲁说,多布林的论文弥补了二战前的《数学分析》和日本人20世纪50年代在概率理论方面的进展所留下的空白。多布林的研究涉及到应用数学最重要的一个领域,他预见到那些易受无规律干扰的事物的运动规律,例如粒子在诸如水这样的流体中的运动等。

克劳德说:“我与哥哥在一间屋子中同住了,我了解他的梦想和志向。尽管60年后他才被人们所承认,但依然使我感到高兴。多布林是一个认真而有天赋的人,他不允许任何事情使他分心,即便是上前线打仗也不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虽然我对数学一无所知,但我始终为我的哥哥骄傲和自豪!”作为一位数学家,多布林无疑是位难得的天才人物,但作为一名战士,多布林仅仅是一名战士而已。多布林的遇难,是整个数学界的悲哀!历史也许会说:数学家多布林,不应该出现在马其诺防线!

数学的历史读后感篇四

哈,没想到一读才发现,这本书还真好看!它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短小而精彩、刺激的故事。像有这样一个故事——1927年4月的一天晚上,美国芝加哥上主街的一家饭馆里,美国最大黑帮头目不会数学,但又不愿意对半分付饭钱,就跟别人打了一架,所有的人都死了。瞧,数学会"要人命"吧。

还有个令人称奇的故事。数学家泰格为坎索上校办了17件事,并索要了一笔奇怪的报酬:办了第一件事要1便士,办了第二件事要2便士,每办完一件就加倍增加。可是坎索上校是个数学白痴,他竞同意了——天哪!最终他要付给泰格1310英镑71便士。所以说,学好数学很有帮助,至少能让自己明白要该花多少钱。看来,以后我要好好学数学才行。

这本书的故事还有很多,每个故事都是那么有趣。在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中,我慢慢喜欢上了数学。

当然,这本书还帮助我学会了一些计算的方法。如怎样快速计算大数等,对我很有用处。还有很多的解题技巧,能让我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题做对。我不禁又想起一次数学考试来。在考试前,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解答一般奥数题都通行的"钥匙",那就是举一反三。但我当时根本没有当回事。因为我觉得,学数学就是要背定理,记住了定理不就是举一反三吗?结果,我那次数学只考了91.5分。事后我十分后悔。这本书对我的触动很大。看来,学数学光背定理是不正确的,只有举一反三,思维开阔,才能真正学好。

其实,做什么事情都要这样,单单靠一种办法是不行的。有时需要我们发散思维,多开动脑筋,多想出几种办法来,打破传统,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其中最有效的一种,达到最佳效果。写作文也是如此。要是光靠死记原来的写作原理,曹雪芹就不可写出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把历年来的所有传统方法都打破了。

我喜欢这本书,它带给我的不只是学好数学的办法,更给了我学习其他知识和做人、做事的一些理念。

数学的历史读后感篇五

去年的暑假里我还读过《数学大世界》这本书,这本书主要写了在数学上易错的题和数学学得很好的人,还有一些考题。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科学家法拉第的故事。他们一家人一个星期只能吃一个长面包。法拉第量了一下长度是42厘米。

法拉第想,这面包分配在7天吃,也就是一天吃42÷7=6厘米长的面包。后来他又找来白纸,在白纸上画了6厘米长的线段并在线段上画了13个距离相等的线条。早晚各吃一片,一周正好吃完。

当时我还在想为什么不画14个线条呢?我又仔细一想,啊!如果画14个线条,用刀切开就是15片,不符合一周正好吃完的条件。

后来学校在数学课上老师讲到这个知识点时,我一听就立刻想到这个故事,明白了道理。

总之,我读了《数学大世界》这本书,增长了好多知识呢!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读书,我们收获了知识,也学会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让我们走进书的海洋,开阔视野、感受读书的乐趣吧!

这个暑假里我了一本很有趣的书名字叫《特别要命的数学》这本书里给我们讲了很多的数学知识。

讲的是一维、二维和三维世界,非常的有趣。这本书里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镜子数、有趣的方格等。我推荐大家去看看这本书,看完之后绝对数学成绩会有进步的。下面我给大家讲个这本书里的一个故事。

你听说过镜子数码?你也可以叫它“数字的回方结构”它是指顺序和倒序都一样的数字,如131或7227或2187812。这种数字很怪,不管你顺着写还是逆着写,写出来的都是同一个数,而且,你得到这种数字的方法也很奇特。

你可以试一试:

1、取一个两位数,写在纸上。

2、在下面写上这个数的前后位置交换后的数。

3、把这两个数加在一起。

4、然后在下面再写上这个数的前后位置交换后的数。

5、再把这两个数加在一起。

6、继续,最后你会得出一个镜子数。

如:选78,然后用7887=165,再用165561=726,接下来用726627=1353,继续13533531=4884。这个数4884就是我们要找到镜子数。

数学的历史读后感篇六

最近我看了《马小跳玩数学》,书的作者是杨红樱。她写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很受儿童喜爱。

书的主要内容是80个趣味数学故事,如“租船风波”;最让我着迷的是“五角星”,里头讲了怎样折五角星,但我还是没看懂,晕!!

马小跳与他的伙伴们在生活中,碰到过许许多多的数学难题,难以理解,可他们每一回都动脑解决,并在文章中或文章最后揭晓答案。

这本书通过生活来教我们一些数学窍门,方便我们的生活,让你的大脑灵活起来,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我翻开第一页看,就遇到一个难题。我做了好几次草稿才算出来的。我看了下面几页,分别有:爸爸有多少人,爱因斯坦的谜题,三好学生有多少,生日套餐,猫吃鱼。里面的数学题越来越难了。慢慢的我被吸引住了,喜欢上了《马小跳玩数学》。妈妈说:"好,好,有兴趣就好!"于是我更有兴趣看完了这本书。

我觉得看了这本书,我的数学慢慢地就提高了。看了这本书使我大开眼界,以后还要看这类的书。

数学的历史读后感篇七

近来研读了《聚焦小学数学》这本书,感受颇多。首先我想谈的是:

一、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时间是十分宝贵的,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何提高这40分钟的有效性,这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书中斯苗儿老师做了具体的阐述。她要求我们:“强化目标意识”,“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恰当讲解示范”。施银燕老师告诉我们:“有效是教学的价值追求”,彭传新老师阐述的:“让开放与有效相伴相生”等等,看完之后颇受启示。

我想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小学生是6岁——12岁的儿童群体,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们生性好动,喜欢多色彩,有趣味的素材。这就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比如教学认识钟表时,我就用不同颜色的卡纸制作了几个钟面再配上不同颜色的分针和时针,来吸引孩子的眼球,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有效;又如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我在教学“找规律”时,制作了形象生动的课件,那不断重复出现的图形、事物、生活现象再配上音乐,深深吸引了孩子,整堂课他们情绪高涨,思维得到很好的发挥,效果好。

二、关于学习起点与教材预设。

书中谈到“当学生起点与教材预设不一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郭立军老师告诉我们:从孩子的发展出发,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研究学生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预设。

比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时,因为有了加法的基础,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方法,所以我调整了这节课教学重心,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看情境图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及讲解学生容易出错的、有关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应用题上。这样,不仅练习了减法计算,应用题的解题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还记得上次去杭州听了特级教师黄爱华在对《比较数的大蟹处理中,就充分感受到,特级教师处理细节的能力。在比较数大小环节中,教师通过适时走进来,巧妙地退出去,与学生交流互动,引导课堂动态升成。“你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抽出了数字9”“人家好不容易抽出了9,你们怎么说不好?”“黄河队这位同学真了不起,袋子里只有两个1,你都抽到了?”等等语言的组织,使得这堂课细节上做得非常完善。正是名师从孩子的发展出发,从教育的有效性入手,巧妙地引导孩子更好地学习,让课堂更加精彩、更加有效。

三、关于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书中孔企平老师认为“自主、合作、探求”与“模仿、训练”的.方法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前者属于间接教学后者属于直接教学,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推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因为这种间接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带来巨大变化。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除了公开课外,平常我们采用较多的还是“模仿+训练”的教学方式,因为时间有限,这样好像更快捷地达到知识的彼岸,这也是我感到矛盾和困惑的地方。

数学的课堂是师生智慧和人格生成最为活跃的场所,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真正使我们的课堂开放、有效。

相关范文推荐
  • 08-08 小说我们的读后感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
  • 08-08 幼儿教师国培自我评价 幼儿教师自我评价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 08-08 客服员工自我介绍 客服自我介绍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
  • 09-02 药剂毕业自我鉴定 药剂师自我鉴定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
  • 08-08 艺美童年方案设计 游戏点亮快乐童年活动方案
    当面临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方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方案
  • 09-05 2023年中医学第一年自我鉴定(实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中医学
  • 08-08 出租屋管理个人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
  • 08-08 这就是化学读后感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读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
  • 08-08 幼儿指南心得体会短篇了解幼儿 幼儿指南心得体会短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
  • 08-08 家庭公开课心得 搜家庭教育公开课心得体会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我给大家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