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陈家沟介绍 广州陈家祠导游词(大全5篇)

陈家沟介绍 广州陈家祠导游词(大全5篇)

时间:2023-07-19 16:37:28 作者:韩ll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陈家沟介绍篇一

广州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构筑。原称陈氏书院。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清代中叶往后,广东各县多在广州建书院,以供同长后辈念书或介入科举测验,又是祭祖的宗祠。该祠局限弘大,装饰绮丽,是广东地域生涯较完备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构筑。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世界重点文物掩护单元。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建于清光绪十四年至二十年(1888~1894年),它是其时广东省七十二县陈宗亲合作兴建的族祠。陈氏书院以其精深的装饰工艺著称于世,在它的构筑中普及回收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彩绘和铜铁铸等差异气势威风凛凛的工艺做装饰。镌刻技既有简洁粗放,又有精雕细琢彼此映托,使书院在庄重淡雅中透出华美堂皇。

陈家祠堂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民族风情,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它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连系制作的,是广东省闻名的宗祠构筑。陈家祠堂的构筑布局可分为三轴三进,构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祠堂的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操作廊庑奇异地联接起来,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祠堂的整体机关上下对称,殿堂楼阁,虚实相间,气势雄伟。"聚贤堂"是陈家祠堂中轴线的主殿堂,也是陈家祠整个构筑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宽广的石露台,四面用嵌有铁花的石栏板环抱。祠堂建成之初时的聚贤堂是供族人会议之用,其后改作宗祠,双方的侧房供书院行使。

陈家沟介绍篇二

陈家祠,位于广州的中山七路。光绪十四年(1888年)筹建,光绪十二年(1894年)建成,历时七年。是其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伙兴建的合族祠堂,因接管本族各地念书人来广州应科举测验时栖身,又称陈氏书院。

因祠堂竣工后,一向作为陈姓后辈念书办学的处所,故又称陈氏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后,书院改为陈氏实业学堂。民间时代,这里先后为文范学校、广东体育专科学校和聚贤中学。1950年设立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

1957年,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核准列为广州市文物掩护单元,并由广州市文物打点委员会举办全面维修打点。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1960年经省人民当局核准列为广东省文物掩护单元。

1988年由国务院颁布为世界重点文物掩护单元。这组艺术构筑在文物部分的掩护打点之下,得以发扬光大,供海表里人士观摩观赏。陈氏书院坐北朝南,门前有坦荡的广场,设有前、后、东、西四院,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构筑外围有青砖围墙,形成一座外关闭内开放的构筑群体,是典范的广东民间宗祠式构筑。

陈家沟介绍篇三

今天下午,我听爸爸妈妈说我们要去陈家祠游玩。我听了高兴极了。来到买票处,从远处看去,陈家祠五彩斑斓。中间是长方形的大门,两边有一个拱形的小门。我们以最快的速度买完票进去了。进来大门,爸爸告诉我陈家祠是古时候那些学生们读书和住的地方。

我们先去参观了学生们住的地方,参观了他们书房、卧室……。有一些是古老的,有一些是现代的,但都非常好看。我们又去看了一些话,都是编织而成的。但是那些花草树木、人、河流…都好像是画下来的,有些画的不像,好像是拍下来的。有一幅画我最喜欢,上面是一只鸟,鸟的羽毛五彩斑斓,它站在树枝上。张开小嘴巴开始唱歌,我仿佛能够听见它的的歌声,多么美妙啊!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眼睛,又黑又亮,好像能够看见我一样。我们又去看了怎样编扇子:首先要去芭蕉树上把芭蕉叶采下来,把芭蕉叶编在一起,然后用笔在上面画上漂亮的图案,我们看见了有许多图案的扇子,上面画着花草树木……样样都有。

我们还去看了象牙雕,里面有各种各样精美的艺术品,都是由象牙雕刻而成的,最有趣的是微雕,它只用一点点象牙就能雕刻出艺术品。一个上面雕刻的是一首诗,一个上面画的是八仙过海,我用放大镜看了好一会儿才看出来。哇!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雕刻出来的。不知不觉,陈家祠要关门了,我们要回去了。路上我睡着了,梦见我在陈家祠开心的玩耍。

陈家沟介绍篇四

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又称陈氏书院。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动工,光绪二十年(1894年)落成,为广东72县陈氏族人捐资合建的宗族祠和书院。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改办学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这座建筑,成立了专门保护机制,多次进行修葺,于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艺术博物馆,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的主体建筑坐北向南,占地面积为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6400平方米。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均为80米,“深三进,广五间”,包括九座厅堂,东西斋10座房子和其间的六座庭院,大小合计19座,聚贤堂位于中央,其他按中轴线依次布列,相互间以长廊联通,组成外封闭、内开放的形式。门前坪地和东西后三院环绕四周,与内部庭院相应。从外往里望去,长廊贯穿南北,庭院层层相通,一进高于一进,最高处达16.8米。这种布局严谨、主次分明、虚实相应,前低后高的形式体现了我国南方祠堂建筑的规矩和传统的艺术风格。因此陈家祠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明珠”。

陈家祠的建筑特点有两个,一是每座房子从柱基到瓦脊全都缀满了石雕、砖雕、木雕、泥塑、陶塑、铁铸和彩绘,玲琅满目。他们的题材都是著名的历史故事和地方风物,精雕细刻,用材讲究,确确实实是一座宏伟瑰丽的民间艺术宝库。二是极富岭南风味。那些华丽的装饰,陡峭的瓦脊,小巧的拱门和各种比例、手法都突出表现了岭南的建筑风格。长廊贯通全院遮阳挡雨,房舍高大阴凉,内外庭院满目苍翠,与广州亚热带气候十分适应,让人觉得优雅宜人,极富岭南风味。

来到陈家祠一进,首先介绍一下屋顶脊饰。脊饰在明亮的蓝天衬托下,色彩斑斓、富丽堂皇,具有浓烈的民间艺术韵味。你们看:那蹲伏在屋檐垂脊上六对一米多高的灰塑独角狮,全身朱红色,大眼圆睁,张口翘尾,就想要凌空而下,气势雄伟。陈氏书院将灰塑独角狮装饰在垂脊上,带有辟邪保平安的寓意。

接着我们重点了解一下陈家祠的花脊和砖雕。陈家祠花脊共有十一条,总长度为165米花脊分上下两层,下层一灰塑做脊基,上层为陶塑。陶塑是石湾烧制的采用玻璃釉彩,主要有黄、绿、宝蓝、褐、白等五色。石湾陶瓷瓦脊,题材丰富、形象传神、工艺特别。人物均是有前无后,脸部有脸无珠,不施釉彩。各种人物的头手、脚、服饰均定型化。分别以摸印制,根据人物不同的形态,选配头型、帽饰、手脚、服饰,然后用捏、按、捺、贴等手法进行加工,按仰望角度视线要求,划账处理人体比例和特定的神态动作,使人物栩栩如生。石湾瓦脊一般分成若干小块塑造烧纸,在舞动驳接嵌砌而成。每条花脊,在烧制的时候,都标有点号和年号,这条首进中路花脊是光绪辛卯年年(1891年)文如壁店烧制的。当时为陈家祠烧制花脊的还有暴雨荣记、美玉成等店铺。

请大家主意看看,每条花脊两端,有一对造型独特的动物,它龙头鱼尾,长有两根往上翘的长须,向飞翔在凌空一样气势不凡,使屋顶的轮廓线更加优美。这种怪异的动物,就是古代民间传说嫩防火避灾的鳌鱼。古人认为;“巨螯生于海,好吞火,而且水能克火,故置于屋脊之上。”,同事,古人又取其“独占鳌头”之意,表示了子孙科举考试荣登榜首,高昂官显贵的心理。

请各位放眼望去,正门两侧那平整光滑的青砖檐墙上,有六幅大型砖雕,其中两幅长4.8米,宽2米,就像巨幅的画卷镶嵌在墙上,它使原本单调的平板的青赚钱变得秀气典雅,又使整座建筑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六幅大型砖雕,人物鸟兽形态传神生动,雕工精细入围,立体逼真,是广东现存做好和最大型的作品。这些砖雕是选用质量上等的青砖,运用浮雕,圆雕技法,逐块雕琢,拼接镶嵌于砖墙上。广东砖雕以其雕技高超而著称,能在质地松脆的青砖上雕刻纤细苍劲的线条,如垂挂的直线一般,故有“挂线砖雕”之称,体现了广东砖雕的独特风格。

最后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两扇大门。两扇大门彩绘的门神高达4米,黑脸者为尉迟恭,红脸者为秦琼,是唐代太宗的大将军。据说由两位器宇轩昂的大将军守卫门户,能起到镇邪保平安的作用。

跨进首进大厅,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四扇镂空双面木雕大屏门。它李在大厅和庭院正中之间,分隔了内外空间,透过镂空雕花,院内景物若隐若现,又使到内外空间有机结合起来,产生一种幽深高雅的美感。这四扇屏门上雕刻的都是吉祥如意的内容,如“金殿比武”、“渔樵耕读”、“三羊启泰”等。其图案内容,大多含有很微妙的寓意。如裙板上雕刻的这幅“创大业,儿孙永发”图,用芭蕉树的大叶象征大业,母鸡带一群小鸡,寓意儿孙永发。哟、以五只蝙蝠围绕着一团家“寿”字的烟云,被誉为“五福捧寿”。这幅“福“字图最有象征意义,把一棵老竹雕成一个福字形状,两个”福“字一正一反,暗寓福到盈门几只仙鹤站在老竹从中,画面题词“青春发达、大器晚成”,比喻人和物的成长过程,又暗寓“福寿双全”。还有这幅“渔舟晚唱”图,三只渔船停泊在河岸边,一张正在晾晒的渔网高高挂起,坐在船头上的几个渔夫手拿乐器在弹唱,母亲怀抱婴儿王者背救生浮葫芦的孩子爬到船篷上玩耍,表现出广东水乡渔民在辛勤劳动后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转出屏门视线豁然开朗,庭院各种花草树木绿茵婆娑,香气袭人。遇着中轴线反响,前院架起了东西两道彩带般的长廊,连接首进和中进建筑。长廊上塑有“竹林七贤”、“公孙玩乐图”等历史题材故事,有“镇海层楼”、“浮丘丹井”等清代羊城八景‘还有各种花苗瑞兽、如意吉祥图案,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噶庭院装扮的情趣盎然。灰塑工艺极其复杂,它以石灰为主要材料,拌入稻草或草纸,制成草根灰与纸根灰,用铜线做骨架,以瓦筒为躯干艺人直接在建设装饰部位上制作,随意发挥艺技,最后绘上矿物质颜料而成。灰塑的立体效果非常突出,形态逼真,色彩喜用大红大绿,充满浓郁民间生活气息。其中有一种以蝙蝠造形的吉祥图案,生动活泼,神态亲近可爱,化丑为美,夸张变形时民间常用的艺术手法。因“蝠”与“福”谐音,所以我国民间把蝙蝠视为福的象征。如在一只蝙蝠前面画一串铜钱,被称为“福在眼前”;两只蝙蝠重叠,又称“福上加福”等等。陈氏书院的灰塑,题材十分丰富,塑艺精美,规模宏大,总长度为1800余米,居全省民间建筑装饰之上。

穿过长廊,迈上台阶,两座建筑之间,山墙高耸,形成一条通道,只见头上青天白云,前面每进升高,取其“青云直上”之意,俗称“青云港”。站在青云巷凉风阵阵。它美观而又实用,起到分隔建筑空间及防火的作用。

中座聚贤堂是书院建筑的中心,聚贤堂是当年陈姓族人举行聚会议事的地方,堂前有一座雅致的石雕月台,月台上的石雕栏杆、月台柱及望柱头的雕饰是陈氏书院石雕装饰工艺的典型。栏杆以各种花鸟、果品为题材,用连续缠枝的表现手法来雕饰。月台雕柱有“老鼠戏葡萄”,老鼠是十二生肖之首,老鼠与多子的葡萄、石榴共戏,是暗喻百子千孙的意思。望柱头的雕饰更加特别,以花岗石雕成的一盘盘菠萝、杨桃、桔子、仙桃、佛手、香蕉等岭南佳果,既富有南国风情和装饰美,又寄寓了陈氏子孙以礼果终年奉祀祖先的虔诚敬意。这又是一个体现广东民间艺人匠心独运的生动例子。

后进是安放神主牌位和族人祭祀祖先的地方。这里一共有十一座八米多高木雕大神龕,龕堂阶台上安放着密集整齐的牌位,正中最高者为陈氏元祖舜帝,列祖按序排列。另外,凡是捐巨资兴建陈氏书院的陈氏族人,均可以在此设长生位,标明捐资金额,并按辈分大小、出资多寡及社会地位排列放置。神龛外饰大型木雕镂通花罩,其雕工精致,规制宏大,龛堂庄严肃穆。每年春秋两季,陈姓族人在此举行隆重的合族祭祖仪式,以示对祖先的虔诚敬意。陈氏书院龕罩是广东现存最大型的清代木雕杰作,龕罩上还铭刻着制作年代、营造商号及地址,如“光绪十六年、回澜桥、刘德昌造”等,只是研究陈家祠营建情况的可靠原始资料。

看完三进主体建筑,我们可以简单浏览下东西斋和厢房。东西厢房是当年陈氏学子们学读书的主要用房,廊庑与厢房相连。厢房是通花格嵌套色蚀花玻璃上落窗装饰,光线柔和,环境优雅,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清代晚期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室内绘有大型壁画。前东厢为《滕王阁》,图中描绘才气过人的唐代诗人王勃意气风发地吟作“滕王阁序”的场面,前西厢绘《夜宴桃李》,画面表现了桃花盛开时,李白和诸学友在桃李园夜宴的情景。用文人雅士为题材的壁画,正与厢房的使用功能相匹配,虽然只有两幅作品,但却起到画龙点睛的装饰作用,使书院更富诗意而显得雅致清新。

总的来说,陈家祠在建筑上最突出的是它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之大成,是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与精湛技艺的结晶。1959年郭沫若先生参观陈氏书院后感叹不已,即时赋诗赞曰:“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对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给予极高的评价。陈氏书院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的一刻明珠”是当之无愧的。

陈家祠极品导游词,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于1894年竣工落成。陈家词又叫陈氏书院,现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从前面两个名称来年,显然是祠堂和学堂,且与陈姓有关。中国百家姓中,“张”姓和“李”姓是大户,而在100多年前的广东,“陈”姓则独占鳌头了。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人多。当时广东72个县中都分布有姓陈的人家,数姓陈人数最多。二是有钱。陈家人聪明能干,会做生意发大财的多,因而成了富有的家族。三是能做官。在过去,有钱的就能读书,读书便可做官。相传清末就有一名叫陈伯陶的陈家子弟,殿试时中了探花(即现在所说的第三名),被皇上封为翰林学士。这一显赫的功名,使陈氏家族名声大振。正因陈姓人,家大、财(材)大、业大,才有能力集资一千大洋修建了这座祠堂。修建礼堂,一方面用来祭祖,勉励子孙后代发扬和继承祖先的业绩,以昌盛陈家大业;另一方面用于培养陈家子弟,希望他们发奋读书,像陈伯陶那样中秀才,考举人,做大官,所以陈家祠又叫陈氏书院。

那为什么又叫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呢?陈家祠荟萃了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以其巧夺天工的以其“三雕二塑,一彩绘和一铁铸"装饰艺术著称,三雕指的是砖雕、石雕和木雕,两塑指的是陶塑和灰塑,每一项都让人赞吧不绝。所以有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美称。

好朋友们,这里就是陈家祠,,请各位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跟我下车进去参观游览。

我们还是从门外说起。你们看,在大门两边的青砖墙上分别有一副大型人物砖雕,为三雕中的第一雕。它们表现的是两个故事的场面:一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梁山聚义,另一个是历史故事“刘庆伏狼驹”。(将客人人带到“刘庆伏狼驹”的砖雕前)这幅砖雕刻画了刘庆降伏了一匹烈马的生动场面。刘庆是宋朝的一名大将,当时边邻的西夏国对宋朝虎视眈眈,以驯服烈马为借口进行战争挑衅。刘庆大将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勇气,降伏了这匹烈马,避免了一场战争的发生。(指砖雕)那双手握拳威风凛凛的就是刘庆大将,被降伏的烈马四脚朝天躺在地上,旁边还有许多围观的将士。整幅画面采用多层次的雕刻,形成强烈的立体感。以圆雕、浮雕、减地结合镂空雕刻手法,使画面生动规整,以“挂线砖雕”的深刻技法,使每一根线条纤细如丝,40多位人物逼真传神,栩栩如生。再配上左右两边的砖雕壁画:“百鸟朝凤”和“五伦全图”,更是美妙绝伦。这样的砖雕在广东是极为少见的,尽管岁月流逝日晒雨打,仍不失其艺术光彩。

(转向并门前的石狮子)请大家跟我过来,大门口的这对石狮,便是三雕中的第二雕石雕。左边脚踩绣球的是公狮,右边前手抚幼狮的是母师。石狮面部俏皮可爱,是典型的南狮。狮是门第高贵的象征。除了石狮之处,不知大家有没有在门口发现其他的石雕工艺品呢?对。正门两侧边的有一对石豉,这个石鼓直径1.4米,连座高2.55米。石鼓,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除了建筑功能需要外,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地位和身份。在古代,本族人中必须取得高官或是功名后,才能设置它。1892年,陈氏家族中有一位名叫陈伯陶的在殿试时中了探花,被皇上封了翰林学士(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市教育局局长),所以陈氏书院特别立了个大鼓,以示炫耀!石鼓的座台上雕有精美的石雕图案,如中国传统非常流行的“八仙”,意思是希望参加科举考试陈氏子弟可以像八仙过海般各显神通,取得功名。

朋友们,让我们抬头来看正门门额上的巨幅的横匾,上面写着“陈氏书院”四个醒目的大字,这下大家可能就会奇怪了。为什么大多数人称这里是叫“陈家祠”,而到了却又变成了“陈氏书院”了呢?清朝时,中央政府曾经在乾隆、嘉庆、光绪对广东颁布过三次“禁祠令”,严令广东地方建立合族祠堂,并大量捣毁祠堂,揪其原由,一是因为广东地方普有建祠之风,但大量的祠堂的存在也导致了许多地方治安方面的问题,各祠堂之间经常为土地等一些利益而进行械斗,严重影响地方治安;同时由于天地会及其他的会党组织在广东势力十分昌盛,中央政府为了防止地方借修祠堂之名,聚义众事,所以严令禁止修建祠堂。所以当时广东七十二县的陈姓人士既为了可以建一个合姓祠堂,而又不违反上面政府的规定,于是就把这座祠堂称为“书院”,而不叫“祠堂”,但其主要的作用不是作为本族子弟供奉祖先、进行祭祀的祠堂。

好,现在请各位跨过这高高的门槛,进入前厅。大家转身就可以见到两个高四米的门神,左边红脸的就是秦琼(秦叔宝),右边黑脸的就是尉迟恭,那大家又知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两个会成为门神的呢?这就有一个传说了——这个传说来自唐朝,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是一代名君,但他却是靠杀兄、逼父,血流成河后才登上皇帝的宝座的。所以在他登上皇帝宝座后的几天里,晚晚都做噩梦,那些被他、杀的人都提着头回来问他索命;这件事就被当时节世民的两员大将——秦琼,尉迟恭知道了,于是他们就自告奋勇帮皇帝把守大门,镇住那些妖魔鬼怪。说来也奇怪,那天晚上就真的没有鬼来骚扰李世民了,于是秦琼、尉迟恭就天天帮李世民把守大门,当他们两个也是人啊,也是要休息的啊,李世民也十分痛惜这两员大将,于是就画师画下他们的样子,贴在门上,从此,皇宫就真的再没有闹鬼了。后来这个故事传到了民间,民间的百姓也将这种做法当成一种辟邪的方式,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一种家家户户的风俗习惯了!如今,陈家祠这两幅高4米的巨幅门神画像显示的正是他们当时的威武形象,不论是红脸的秦琼,还是黑脸的尉迟恭。都是那么高大威武,坚守岗位永远保护着这方热土的平安。这两幅画运用了勾线重彩的技法,色彩鲜明,人物逼真,不愧为典型的中国古代彩绘之佳作。

门的上面还有两个铜铺首,每个都是纯铜制造,每个重60斤。当然,这对铜铺首这么大,而且又离地这么高,一定不是用来扣门的,而已经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它是广东省境内最大的一个铜铺首。铺首的形象叫椒图,相传它是龙的儿子,“好固,故立于门环之上。”

好朋友,刚才看过石雕,砖雕,,我们再来看看木雕。

可以说,在陈家祠中,几乎有木头的地方,就有木雕艺术的璀璨闪光。请大家再抬头看你们上方的横梁,那屋顶的第根梁架,每一个斗拱,以及省替和长达1000多米的檐板上都雕刻着无数个人物,动物,山水瓜果;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民间传说,还有的是羊城风景。有〈王母祝寿〉〈三国演义〉等等,可以说这些作品聚集了广东木雕工艺之成,展示了木雕工艺的精华。

下面的裙板是遮蔽着的。像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裙板上的雕刻“创大业,儿孙永发”图,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芭蕉树的大叶就象征着大业(谐音),而下面这一群被母鸡庇护着的小鸡就寓意着“儿孙永发”。

大家再跟来到这块屏风的后面看看,大家先来看着这幅图,大家看得出这是一个什么字吗?对了,是个“福”字!这个福字是用一节老竹扭曲而成的,如果您把“竹”与“福”连续的话,按其谐音就是“祝福”之意;如果你把这个“福”字分为左右两边,这左边是个草书的“多”字,而右边,加上这只仙鹤,刚好形成一个“寿“字,也就是”多福多寿“的寓意了;因为竹子是要老竹才真正的有用,所以这就寓意着”大器晚成“,而大家还可以看到这些老竹的上面又开始长出了一些嫩芽,这就叫”青春发达“了!所以这一整幅画的意思就是暗喻一个人成长过程,在年轻的时候有意气奋发的时候,同样到了老的时候也一样可以有所成就,故这边的题跋是“青春发达,大器晚成”!还没完呢,这边是个正福,而这另一块就与这块对称,是个反“福”,福“倒”了,福“到”了;这门一打开,也就是“双福迎门,福上加福”了。这“幅”字充分体现了广东木雕“重意而不重形”的特点,在最小的空间之内,把许多美好的寓意蕴涵其中,繁而不乱,多而不杂,充分体现了广东木雕艺人的聪明、才智。

各位,在参观过门口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大门上传神的彩绘,屏风上巧夺天工的木雕之后,而现在我们们面前的是陈氏书院中装饰得最华丽,最引人注目的屋顶脊饰,这就是“花脊”了,它是广东地区(或整个岭南地区)所独有的建筑装饰艺术。我们陈氏书院共有十一条茶脊,共有165米长,共脊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陶塑,我们陈氏书院的陶脊全部是佛山石湾烧制的,采用的玻璃釉彩,主要有黄、绿,宝蓝,褐,白等五种颜色,而且题材丰富,形象传神,工艺特别,在人物的轮廓和动态上下工夫,使得人栩栩如生,而且每个人物都是成一定角度的,好让人们观赏!但你别看它漂亮就想买一个回家哦,那你一定会失望的!因为只要近处一看就会发现,这些陶人上身和下身比例严重失衡——头大脚短,而且“有前无后”,有眼无珠,为什么?“头大脚短“是为了从下面向上观望也能使人物保持正常的身体比例,”有前无后“,前面有人看,后面没人看的到,也就自然不用多这道工了。”有眼无珠“,因为陶塑瓦脊讲究的是远望的大效果,就算点了眼睛也看不清。真可谓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塑下面五彩斑斓的是灰塑,又称“灰批”/我们来看看那躲在屋檐垂脊上的好六对一米多高的灰塑独角狮。大家看它全身朱红,大眼圆睁,张口尾,好像要凌空而下一样,整个灰塑气势雄伟,但又不失趣稚。

大家再看看看这条花脊两端的那两个似鱼非鱼,似龙非龙,长着两要根上的长须,凌空飞兵舞,气势不凡的“怪物”了吗?,大家猜得出它是什么吗??它就是我们民间传说中的鳌鱼了,关于鳌鱼啊,民间有许多种的传说,像传说:“龙生九子,个个不像龙”吗?这个鳌鱼就是其中龙的九个儿子中的一个,因为他好望,故立于屋顶之上,还有传说,说古人认为“巨鳌生于海,好吞火(好吐水),而水能克火,故置于屋脊之上,,古代没什么消防设备,也就好靠这个来镇镇;还有呢,有记载明清时候,每次科举后,新科状元,榜眼,探花等都要去晋见皇帝,在晋见皇帝之前,就要在皇宫的门口的一块刻有神龙和巨鳌的图案的壁石上,等候皇上的接见,而一般站在最前面的状元都是会刚好站在那个巨鳌的头上,所以,以后人们都把高中状元称为”独占鳌头“。陈氏书院的建造者把它放在这儿,就是希望自己的陈氏的子孙有一天也可以高中状元“独占鳌头”。

陶塑下面色彩斑斓的是灰塑,又称:“灰批“陈家祠的灰塑立体感非常强烈,形态逼真,而且颜色鲜艳,造型多样,充满了浓郁的民间气息!我们来看看那躲在屋檐垂脊上的好那六对一米多高的灰塑的独角狮。大家看它全身朱红,大眼圆睁,张口尾中,好像要半空而下一样,整个灰塑气势雄伟,但不失趣稚。同时大家在我们馆还能看到很多关于蝙蝠的图案,像在一只蝙蝠前画一串铜钱,就被称为”福在眼前“啦,两只蝙蝠重叠,就叫“福上加福”等等!。

好,大家看过这些精美的花脊后,请继续中我来参观,现在在我面前的就是我们陈氏书院中心??聚贤堂了。在堂前有一座雅致的石雕月台,月台上石雕栏杆,月台柱以及望柱头的雕饰是陈氏书院石雕装饰工艺的典型。

还有这些镶嵌在月台栏杆中的双面铁铸通花栏板,大家都知道,在我们中国铁一般是用来做一些很实用的东西的。很少用来做建筑装饰物的,建造这座陈氏书院的时候,正值清朝的晚期,广东地区是最早接触西方先进事物的地方,所以这里的工匠的思想也是比较先进的,就来了个“中西结合”,用了这些双面铁铸通花栏板装饰建筑,所以这几块双面铁铸通花栏板在广东,甚至全中国的古代建筑中都是很少见的,(这些双面铁铸通花栏板的内容有“三羊开泰”,岁岁有余“”金玉满堂:,都是左右对称,一左一右。

好了,让我继续向前,我们现在走着的这条路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青云,大家可以看到这条青云两边山墙耸立,横贯整个建筑,而且一进比一进越来越高,节节高升,所以就取“平步青云”,“青云直上”意思,取名为青云了,同时它还起到了他隔建筑空间及防火作用,因为中国的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的,也正是这个原因,中国的建筑也特别容易着火,不容易保护,所以在这里用青云分隔,就算一边着火,也不至于殃及旁边的其他建筑。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最后进了,这时辰以前是摆放神龛和陈氏族人祭祀祖先地方,这大家面前就是一个装饰精美的大型木制神龛,高七点八米,话罩装饰奢华,中进大厅有五个,两边的偏厅还和有三个,共十一座,这了是广东现存最大的十一座木制神龛。原来这神龛上安放着十分密集,整齐的神主牌,最鼎盛的时候,最多有一万二千多块,但非常可惜的是,原来摆放在这里的那些神主牌,在_时期都被红卫兵以“四旧”的名义给烧掉了,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神龛是空空荡荡的。但很多人这时候就会有疑问了,为什么陈家祠里面所有的陈列毁了,神主牌烧了,但这个建筑却保存如此完好呢?其实在当时的那种历史条件下,陈家祠也像其他众多的历史文化建筑一样,也一样面临着很大的危险。幸运的是,当时有新华印刷厂在一九六六年八月份强行入住陈家祠,把这改造成工厂,印刷(毛选)和(毛主席语录),陈家祠也因祸得福,反而在“毛主席”的“庇佑”下受到保护,没有受到大破坏。

好了,我们陈氏书院的主体建筑我就大概介绍到这里,在两边的厢房还有一些关于广东民间工艺的展览,大家可以慢慢欣赏,谢谢大家。

陈家沟介绍篇五

陈家祠,位于广州的中山七路。光绪十四年(1888年)筹建,光绪十二年(1894年)建成,历时七年。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因接受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应科举考试时居住,又称陈氏书院。

因祠堂落成后,一直作为陈姓子弟读书办学的地方,故又称陈氏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后,书院改为陈氏实业学堂。民间期间,这里先后为文范学校、广东体育专科学校和聚贤中学。1950年设立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

1957年,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并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全面维修管理。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196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由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组艺术建筑在文物部门的保护管理之下,得以发扬光大,供国内外人士观摩鉴赏。陈氏书院坐北朝南,门前有开阔的广场,设有前、后、东、西四院,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建筑外围有青砖围墙,形成一座外封闭内开放的建筑群体,是典型的广东民间宗祠式建筑。

相关范文推荐
  • 07-19 最新小学科学说课稿一等奖精选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
  • 07-19 最新幼儿园师德演讲稿十实用
    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演讲稿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
  • 07-19 最新装修公司员工年终工作总结(精选5篇)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
  • 07-19 顾客感谢信简洁版(汇总8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
  • 07-19 导游欢迎词大(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
  • 07-19 最新短现代诗摘抄作者和出处 经典现代诗歌摘抄录(通用10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
  • 07-19 2023年教学改革发言(优质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
  • 07-19 2023年感恩报告会听后感优秀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
  • 07-19 最新春节晚会策划书家宴(精选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
  • 07-19 最新医院防疫工作总结优质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