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最新遥远的救世主读书心得(实用5篇)

最新遥远的救世主读书心得(实用5篇)

时间:2023-07-14 13:00:43 作者:李Y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遥远的救世主读书心得篇一

1、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2、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

3、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

5、道就是规矩,既有所能就必有所不能。

6、所谓明白人、高人,就是看破了事物表象后面的本质,道法自然,如来!

7、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捷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

8、这个年代,执着于出人头地并不难,难的恰恰是不执着于出人头地。

9、品性这东西,今天缺个角,明天裂道缝,也就离塌陷不远了。

10、人的法则是,一颗阴暗的心永远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这是人性。

11、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12、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我才有可能做到,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13、生存法则很简单,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是一条线,两者的间距就是生存机会。

14、想要干好事,记住两句话,别把自己太当人了,要吃人家吃不了的苦,受人家受不了的罪。

15、两败俱伤,你比他多一口气,你就是赢家。

16、击水,不起浪花,也泛涟漪.

18、是女人就有贪嗔痴。没有贪嗔痴的女人,是天国的女人。

19、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是辩证逻辑的障碍。

20、女人好多贱东西是骨子里生出来的,是女人就扔不掉。

21、只要是需要证明的感情就有错误。

22、孤独是一种境界,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孤独的,只是太多人将孤独与寂寞、无聊和空虚联系在了一起。

23、人生一直都苦,但我们又必须来这受苦……

24、无腿之人不值得羡慕,坡脚之人也未可轻觑,而那些身体健康却离不开拐杖的人最为可悲!

遥远的救世主读书心得篇二

当我们捧起莫言的《读遥远的救世主》时,仿佛打开了一扇洞窟中长存的门,穿越时空,揭开那段殖民地时代对中国人的惨不忍睹的迫害。此书不但让我们了解历史,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化的衰落和人性的扭曲。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我深受震撼、感动和思考,对我人生和做人的思考也产生了很多启示。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从以下五个方面谈一谈我在《读遥远的救世主》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历史探究

《读遥远的救世主》通过讲述一个研究中国民俗的德国人的为奴隶生涯,详细描绘了殖民地时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受到的侵略和剥削。阅读后,我深感本书是对近代中国的强盗式压迫和历史的无情揭露,是一部精彩的历史探究之作。

第三段:文化交流

在《读遥远的救世主》中,中国文化与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交流、不理解和误解也是一大亮点。在德国人生活的中国村庄里,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对峙与融合,表现出了人类共同面临的文化冲突和文化多样性。阅读中,我体悟到了文化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文化交流对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的重要性。

第四段:人性洞察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融合了历史、文化与人性的有机结合。德国人弗里茨对母亲未了的眷恋,深深地触动了我,他希望能通过了解中华文化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母亲。然而,他被迫以奴隶身份生活在中国村庄里,直到最后才发现,他自己其实是从来没有真正地了解母亲,因为他从来没有真正地了解自己。这部小说深刻地剖析了人的自我认知及其对于他人的认知,让我们思考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

第五段:思考个人的价值

在本书读后,我也开始思考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价值。与作者营造出的那个时空进行对比,我们究竟为了什么目标而努力奋斗呢?是为了自己、为了他人、为了国家,还是为了更高的理想?这让我思考我个人的追求和价值意义,同时也认为我们作为一个人,应该努力追求我们认为对这个世界最有意义的、或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六段:总结

《读遥远的救世主》通过最真挚的表达,把男女的人性、扭曲的文化、无情的政治都完美地呈现出来,令人深受感动。历史、文化、人性都被深刻地理解和呈现,让我们深深地感知到一个国家一(民族)的尊严、文化自信、责任担当以及匠心精神。阅读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能拥有更加深刻的人生体验,会让我们从心底里认识到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以及我们个人在这个世界的价值。

遥远的救世主读书心得篇三

近年来,收听遥远的救世主节目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一种常态。这些节目通过广播、网络等媒介,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和寄托。在长时间的收听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收听遥远的救世主节目不仅能够使人心旷神怡,更能够帮助他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灵感和动力。

第二段:感受节目中的温暖与力量

遥远的救世主节目以言简意赅的语言,讲述着真实发生的故事,有时是那些普通人的感动,有时是社会热点的关注。每当我收听这些节目时,总能感受到节目中蕴含的温暖和力量。这些节目带给人们的不只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关怀。当我陷入困境时,收听节目的声音像是一双温暖的手,引领我走出低谷,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第三段:节目中的智慧与启迪

在遥远的救世主节目中,不仅有温情肺腑的励志故事,更有智慧与启迪。节目中的主持人经过深入的调研和思考,给出了很多生活中的真知灼见。他们指引人们正确的价值观,教导人们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考验。往往在节目中听到的那些经典的句子,能够引发思考,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第四段:收听遥远的救世主的心得体会

长期收听遥远的救世主节目,我体会到,收听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健康的自我调节的方式。当我们面对一些烦恼和压力时,收听节目能够让我们暂时摆脱困扰,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治愈。在疲惫的生活中,收听节目能够唤醒我们内心的力量,激发我们继续前行的勇气。同时,收听节目也能够拓宽我们的眼界和知识面,让我们受益匪浅。

第五段:总结

收听遥远的救世主节目是当代人精神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些节目中,不仅有温暖和激励,更有智慧与启迪。通过长时间的收听,我发现这些节目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种休闲方式,更是一种能够帮助我成长和面对困境的良药。我愿意继续收听和分享这些节目,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力量和温暖。

遥远的救世主读书心得篇四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方式有了极为便捷的途径。无论是手机、电视、网络还是广播,都能将世界各地的声音传递到我们的耳边。尤其是收听遥远的救世主节目,给我带来了许多感悟和启发。通过这个节目,我学到了坚韧不拔、奉献精神等品质,也深刻体会到了宽广的世界和温暖的人性。

首先,在收听遥远的救世主节目中,我学到了坚韧不拔的品质。救世主在艰难险阻的情况下从未退缩,他们敢于面对各种困难,不畏艰险,不顾个人得失,坚守着救援的岗位。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有一次,我听到救世主在一声爆炸中失去了双腿,但他却从床上爬起来,坚持完成任务。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明白了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退缩,要坚持到底。

其次,收听遥远的救世主节目让我对奉献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救世主常常身陷险境,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他人。他们的牺牲精神和无私奉献,让我记忆犹新。有一次,救世主冒着炮火去营救一个受困的村庄,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到达被围困的地区后,救出了上百名村民。这个故事让我深感人性的伟大和真善美的力量。从救世主的身上,我懂得了奉献和为他人着想的重要性,也激发了我内心深处对他人的关怀。

再次,通过收听遥远的救世主节目,我拓宽了对世界的认识。通过这个节目,我听到了海外救援队的壮举和故事,了解到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和风景。有一次,我听到了一位救世主在非洲的工作报道,他讲述了这个地方的饥荒和贫困情况,我被深深地触动了。这让我明白了世界各地的困难和需要帮助的人们,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应该为改善这些状况做点什么。通过收听遥远的救世主节目,我变得更加开放和积极,愿意去了解和帮助他人。

最后,通过收听遥远的救世主节目,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希望。救世主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人性善良和宽容的一面。无论是受难者还是救援者,都有着深刻的情感和互相帮助的力量。通过听救世主的报道,我了解到他们所面对的困境和问题,也看到了他们所带来的希望和改变。这让我对人性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也让我明白了温暖与希望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力量。

总之,通过收听遥远的救世主节目,我学到了坚韧不拔、奉献精神、宽广的世界和人性的温暖。救世主的故事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勇敢和善良的种子,也让我明白了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坚持到底,去帮助他人,并相信人性中蕴藏的温暖与希望。我希望能继续收听这个节目,通过救世主的崇高事迹,不断激发自己向善、勇敢的品质,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这个节目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改善世界,造福他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遥远的救世主读书心得篇五

我第一次读到刘亮程的文章,是在《新周刊》上。

那是一本小资杂志,作者多是绝顶聪明的知道分子,他们喜欢用轻快漂亮的文字撩拨时代,与其说他们在记录社会,不如说他们在消遣社会,与其说他们有时批判现实,不如说他们在抖机灵,像是《红楼梦》里公子小姐比联句赋诗,偶然也有佳句,不过是无病呻吟的调笑之作。

所以,看到刘亮程出现在《新周刊》上,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它是一扇窗子,打开了村庄的记忆。刘亮程揭开了掩盖在村庄平淡生活背后的诗意,以及诗意背后,在岁月河流中静静流淌的生命,他们接受农村生活的现实,又仿佛带着一点不满。这样的叙述不是乡愁,也没有对命运的感叹,有一种温暖,又有一点凄凉。

我一直以为刘亮程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然后生活在北京或者哪个大城市中,书写他对农村的记忆。没有想到,他是个农民,生活在新疆某个靠近沙漠的小村庄。他说:“我的生活容下了一头驴,一条狗,一群杂花土鸡,几只咩咩叫的长胡子山羊,还有我漂亮可爱的妻子女儿。我们围起一个大院子、一个家。这个家里还会有更多生命来临:树上鸟、檐下燕子、冬夜悄然来访的野兔……我的生命肢解成这许许多多的动物。从每个动物身上我找到一点自己。我饲养它们以岁月,它们饲养我以骨肉。”

人和牲畜,阳光和风,活计和死亡,麦子,苞谷,鸟,这些就是一个村庄的边界。风把门刮开,又很快把门关上。刘亮程就这样记录村庄。“有些东西跑得快,我们放狗出去把它追回来。有些东西走得比我们慢,我们叫墙立着等他们,叫树长着等它们。”他说,“就是我们这些人,在拖延时间,我们年轻时被时间拖着跑,老了我们用跑瘸的腿拖住时间……在我们拖延的时间里,儿孙们慢慢长大,我们希望他们慢慢长大,我们有的是时间让他们慢慢长大。”

报上说,38岁以前,刘亮程生活在叫黄沙梁的村庄里,干活、吃饭、娶妻、生子,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不过他一直写诗,也写散文,他的内心里生长着另一颗种子,他用文字记录村庄,文字也是他远离村庄唯一的方式。村庄的平静与艰辛,蕴含了诗意也蕴含了无奈,所以我们热爱村庄,却要以一种远离的姿态,所以刘亮程也写下了《远离村庄》,因为“好日子都在远路上”。

刘亮程在静谧的夜晚,守着心灵的那一方净土,开始回忆那些永恒的美丽,对一朵花微笑,给大树一个大大的拥抱,黄沙梁,他的故乡,承载他一切忧愁与快乐的故土啊,他将一切的爱给了这块并不富裕的土地,这座亲切而又真实的山村。他以融入大地的方式来关注生命的存在状态与生命远景。而他打开的每一扇门窗,总是含住那遥远而荒凉在身后的黄沙梁。他是带着一座自己的村庄上路的。对他而言,全部的学识就是对一个村庄的认识。他之所以把村庄当作进入世界的第一站,是因为他相信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至此,也就不难理解他的一句话:“当这个村庄局限我的一生时,小小的地球正在局限着整个人类。”

作者没有上过大学,只读过几年初中。这看似一个遗憾。但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相反他认为同龄人在大学念书的那几年,自己也在乡下放牛时一样在学习。而且还是一个人学一种课本,这种课本叫生活。是生活让他早早懂得了向生存本身、向自然万物学习。而学习的结果是他确立了自己的朴素文学观,即“我生活,说出我生活的全部感受。这就是我的文学”。

读《遥远的村庄》,也许能让我明白,在他的村庄里,那里人花同笑,人虫共眠,人畜同居。“我自哪里来?”这个问题在这本书里得到了解释……“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我们为蚂蚁跑得慢而心急,我们为狗临死前那绝望而又无助的眼神而流泪,我们为有一头忠心耿耿的牛而欣喜,我们为……,我们是有情的,我们为每一个逝去的生命而流泪,世间万物本就生生相惜啊!让我们珍惜每一个生命,去享受生命中美丽和温馨吧!用心感受人生的快乐!

当村庄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有繁华与快速取代,农村生活就变得万分遥远。

最奇特的一点,莫过于村庄的格调——万物与我合,人鸟共效,人虫共眠,人畜同居,从本能的现代文明观来讲,人的渴望就是人间之最。遥远的村庄,也就不仅仅是空间差,也是时间差,那是我们的来路,我们的曾经。所有的生命在村庄都可以彼此呼应,互相关切,关怀,甚至于爱惜。村庄中,或许来自直觉的唯一感受就是包容而和谐。

村庄联系着我们的根脉,我们接近它,就是在靠近大自然,靠近乡村文明,也是在靠近我们初始的生活以及内心。

最令人困惑的一点,就是村民的情怀。村里人对于土地,好似无意无情。刘亮程从语言中流露出,想看着村子一点点顺其自然,慢慢消亡。农村更为显著的特点,即村子是人生活的一部分,人也是整个村子的支撑者,刘亮程看着村里人的生存状态,并尝试一点点的用他们暖去温暖自己,可他仍然孤独。村民们也是这样——孤苦无依,寂寞而随意,内心的感情中必定夹杂着对村子隐形的敬畏与忧愁。

自然干活时,会有些怡然自得。

这么读着,好像能从刘亮程的文字中汲取精神真谛,这语言,平和却又带有极强的推动力,像是挨了一记闷棍,使人心里不得不承认曾经的想法有多么幼稚可笑。

我们品读刘亮程的《遥远的村庄》,无时不刻收获着震撼。希望我们能够重新拾回生命对于村庄的真切的感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唤醒了人生命中另一个自己。

我们借助着刘亮程的双脚踏在土地上,回到了大自然,顿时有一种归属感。

生活有无数黄金般的生命片段构成,生命的意义永恒地悬挂在他的文字中,无数的生命片段就是作者闪光的念头,告诉我们,真正的土地与哲理。

夜幕悄然吞噬了最后的光线,城市中仍是灯火辉煌,喧嚣一片。那扇属于我的窗前,一盏台灯照亮了整个书桌,拿起《遥远的村庄》细细品读。

数间小屋,数棵老木,数只飞鸟,一座村庄……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踏上那弥漫着尘土气息的道路,来到了“黄沙梁”这座与繁杂世间隔绝的宁静小村,那里人花共笑,人虫共眠,人畜共居。

淳朴的农庄人正拿着铁锹等工作,农具缓缓地从田地中归来,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屋舍间已升起了炊烟,袅袅的飞向了天边。

真是向往。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城市中,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取代了农村的朴实小屋,机械化的生活令我们方便而快捷,殊不知却丢失了根,农村的根。这根是我传统文化所遗留在每个人心底的痕迹,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多少人已经将此遗忘,并埋没在心的深处,那村庄也渐渐远去。而刘亮程则是将乡土文化一一凝合,汇聚成笔尖的一段段文字,静静地诉说。

他的文字中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朴实无华的语言。而种种语言组合起来,成为篇篇文章,极易令人读懂,但仔细品味其中又别有深意。

“世间熙熙,皆为利来,世间攘攘,皆为利往。”当今多少人都在追名逐利中忙碌一生,他们踏出了村庄,踏向那了无边际的远方,寻找着自己的归宿,而最终在道路中迷失了方向。刘亮程一语点破这种现象,并告诉千千万万在路程中迷茫的人们,其实村庄才是人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归。人不必太过追求伟大,将自己的生命一点一点的融入平凡中,也正是生命价值的体现。

阅毕此书,方明白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怎样的心境。人生不必太过忙碌,品一杯香茗,享岁月静好,亦是一种幸福。

日渐遥远的村庄,只有回忆在心底缓慢生长,抽穗、拔节的速度几乎完全取决于想念的深度。陷入深处时,回忆是一丛丛繁荣激越的野草,蓬勃而纵情。浅一些时,或是草间晶莹的露珠儿,或是贴着土地低旋的风,它们为了没能成为孕育生长和希望的种子而叹息。想念一个人和想念一段夕阳中的日子,有时是一回事,是相互参差地渗透和浸染,不容割舍。那些日子里的光,现在显得有些苍老了,可是力道仍在。我等着它穿过时间的迷雾,在一切允许折射的地方寻求一条狭窄的/缝隙一般的道路,从一盏灯到一扇等待的朝南的窗子,从一声悠然传来的召唤到另一声随即响起的应答,从一条日日穿流的路,一直走到担心它容颜变老,衰草丛生——那时候,它已经不能承载思念和回忆的重任,成为陌路——像是一滴久久不忍坠落的泪水,找到了允许迸发的出口。

然后,折回来——关于日子,关于光。写过一段文字,对我来说不会有更好的叙述了——现在想来,这些片段已不是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而是一幅幅画面,背景是那个年代所特有的陈旧而朴素的光——有着斑斑点点的颗粒状的肌理,所有鲜研的颜色被时间过滤掉了浮色,呈现出本身的厚实而饱满的光影。虽说和本色也有所不同,但是更坚固和持久,一幕一幕,都笼罩在温和而坦荡的光线里,缓缓游移,像是无声的默片,人们用眼睛说话——从心底折射出的温情照耀对方的眼睛——那一束宽容的目光,穿越时间的烟云,仍然注视着曾经关心的人,曾经遇见的感动。一幅一幅,就浸在如水的回忆里,祥和而馥郁。

那篇文字是《年景》。那时,我还有妈妈。遥远的村庄,和可能存在的、维系一个人旅途奔波和满载风霜归来的某个原点也一起远去了。有家不能回或许只是一种充满无奈的痛苦,而无家可回却是更深的迷茫,是更加黯然的一条路,很苦,也很难,有很多尘土静静地漫延和掠过。然而,这一束目光从来没有逃离过家的方向。也只有,方向了。

只好对自己说,人世间的流转都是这样的吧。每个人的旅途中都有一系列层出不穷的偶然,一旦和来路、和归处联系起来,也就顿时完成了一种脉络分明的因果。因果之中,尽是离合。所幸,我在失去之前很早的时间,就懂得了怎样珍惜眼前的所有,那就是把一年当成是仅有的一个月,把一月当成惟一的一天,而把那一天当成了今生。内心的重量和长度如此地不由分说。

那些沿途的光聚向了一个地方,就是曾经催我上路,又唤我回来的村庄——那是一个暮蓝色的村庄,半空中懒懒的炊烟,荡漾。淡淡的。

我们都是没有村庄的人,所以更谈不上什么背井离乡,周游世界。或者说我们的一生都在周游,城市只是我们寄存行李的地方——越来越多的物件。越积越厚的灰尘。越来越重的脚步。越来越恍惚的行走。越来越浓的茶或咖啡。越来越深的暮色。越来越萧瑟的风景。越来越急迫的寻找。越来越空无的等待。越来越强烈的思念。越来越远的离散……直到我们都成为苍凉大地上的两个点,遥遥相望,却也永远有着无法触及的距离。村庄,远比一个家更大,也更远。那是一个人的过去和未来,生老病死如此干脆而了然。现今,却是一个顿点,此时此地,飞鸟踟蹰。

于我而言,村庄只是一个寄予回忆的地方,是未曾发生的回忆,未曾展开的流连,未曾开始的结束,是起笔和落笔的那一个顿挫,再无下文。或许,任何一个人无意记录下来的任何一件事,都是提早写下的回忆录,只言片句,细枝末节,乃至穷途末路——甚至忘记了当初的因由和之后的了结,都将是这一生永无回返的单行道,冲淡的和浓郁的,一杯茶里的回忆,虽短犹长。墨痕断处是江河万古流,烟云归处就是坐看云起,静等花落的又一村了。

回忆和想念是从一个源头出发的两条河流,前者流经我的旅途,越来越多的故事和对话诉诸笔墨,成为一页又一页看似零散,实则贯通的文字。而后者自始至终保持沉默,大地无语,流水亦无言。文字,有时是一道闸口,开启它可以尽情宣泄,那些微小的波澜读来都很是壮阔。有时候却是一道屏障,它隔阻了那些言之确凿的故事,而让所有游移不定,瞬息万变的丝缕肆意通行,碎碎地念及。

写了,也就放下了吗?那么放下,也就轻了。生命中有些重量是不忍舍弃的,即使负重前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得以持续终生的珍藏。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说得就是这个意思吧。

回忆的轻或重,想念的深或浅,由此引发了诉说和倾听。说者欲说无凭,听者浑然无告,好像是这两条河流偶然交汇的一个港口,之后依然各自前行。但是那些水面的浪花和水底的沉沙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可是,我还是由衷地感激书写,或文字,这是第二个所幸。总听人说,沉浸往事是老年的象征,或者说回忆是通向老年的标志。听得耳朵都磨出茧子了。这些,我都承认,可是这其中的好或不好都应该由自己决定,比如去留,比如取舍,比如就此靠航还是借机扬帆。却也顾不得这些说法了,不管是闸口也好,屏障也罢,总归是一道可以隆起的“风景”,是平铺直叙的一路上值得/也难得让人回望的地方。尽管还不是村庄,也是路过的重要一站吧。感激文字,是因为许多时候我发现,许多逐渐淡忘的旧事可以通过文字得以浮现、闪亮,如若没有文字这条途径,那些原本有着温度和质地的往日肯定会一往无前地奔流到海了。听起来倒是壮怀激烈的,其间偕同的/暗涌的/不舍和不甘,也就永无相见之日了。孰轻孰重,自有分明。

相关范文推荐
  • 07-14 2023年出纳年终工作总结报告实用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
  • 07-14 说课稿大学语文 大学说课稿格式(汇总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 07-14 爱心墙设计 爱心公益活动方案(大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
  • 07-14 最新队伍管理工作报告 队伍建设工作总结(精选10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
  • 07-14 2023年幼儿园参观大学活动方案(优质5篇)
    “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时间的安排以及风险的评估等,以确保问
  • 07-14 幼儿园我是猫教学反思中班(通用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
  • 07-14 最新小学竞选课代表发言稿 竞选课代表的发言稿(模板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
  • 07-14 2023年信用卡费用减免申请书(优秀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信用卡
  • 07-14 最新园林项目经理年终总结 项目经理述职报告(优质6篇)
    总结是对某种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总结怎么写才比较好
  • 07-14 最新制药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制药员工年度工作总结(优秀10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