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幼儿足球集体教学活动方案(模板5篇)

幼儿足球集体教学活动方案(模板5篇)

时间:2023-07-13 12:50:09 作者:储xy

“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幼儿足球集体教学活动方案篇一

太空沙是一种合成塑胶产品,它具有砂石、塑胶、橡皮泥的功能,当前它已经可以替代这些教玩具。太空沙具有安全、无毒、可塑性强、不粘手、可反复塑造的特点,教师可以把太空沙融入到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能力。

一、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太空沙具有橡皮泥的功能,部分幼儿教师在应用太空沙的时候,就把它当作橡皮泥一般,让幼儿应用太空沙做城堡、捏小动物、做小模具等。这些幼儿教师因为不了解为什么要引导幼儿玩太空沙,所以没有开发出太空沙的功能,仅仅只把太空砂当作让幼儿任意玩耍的功能。实际上,幼儿教师可以在引导幼儿玩太空沙的时候,引导幼儿观察。比如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积木、橡皮泥、太空沙等玩具,让幼儿找出这些道具的特点。幼儿通过观察及体验,会发现积木是完成度最高的游戏,积木已经被分成了各种条形、块状、三角形等,幼儿们可以直接拼接积木,快速搭建出模型。但是,积木是搭建出来的,易被推倒,并且积木的形状比较简单,颜色也已固定,幼儿们不能随心所欲的应用积木搭建东西。橡皮泥色彩鲜艳,可塑性强,幼儿们可以根据需要把它压成饼状、搓成条状、捏成块状等,不过橡皮泥易粘手,玩久了以后,手上会有一些橡皮的味道。太空沙具有橡皮泥的优点,却没有橡皮泥的缺点。结合这些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幼儿们决定以后如果要快速塑造事物,并且只需要短暂保留事物时,就使用积木。如果需要塑造复杂的、颜色鲜艳的事物,就使用太空沙。当太空沙材料不足时,改用橡皮泥。观察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如果幼儿们具有很强的观察能力,他们就能迅速的'抓住事物的特征,找出事物的属性,为后续给事物分类做好准备。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玩太空沙的时候,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观察力的锻炼。

二、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幼儿在应用太空沙塑造事物的时候,该让幼儿塑造什么事物?部分教师选择给幼儿几个模板,让幼儿照着模板塑造,这种教学方法会扼杀幼儿的想象力。有些教师则要求幼儿照自己的想法塑造,幼儿在塑造的时候,因为缺乏目的性,找不到该塑造什么,所以玩着玩着,觉得自己没有创造出一件有趣的事物,所以就放弃了玩耍,失去了塑造的兴趣。教师如果希望幼儿在玩太空沙的时候受到锻炼,就要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现应用教师引导幼儿使用太空沙来塑造模型为例。有一名幼儿教师这样开展教学功能:当一些男性的幼儿想要玩打仗的游戏,需要一批“城堡”作为他们守护的对象时,男性幼儿一时之间找不到需要的城堡,经过分析,幼儿们决定用太空沙捏城堡。然而城堡是什么样子呢?幼儿们一时找不到学习的方向了。幼儿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幼儿能不能先在纸上绘制出草图,然后再结合草图的设计塑造城堡呢?幼儿们表示这个办法很棒。幼儿们结合自己阅读的童话故事和生活经验,绘制出了各式各样的城堡草图。这些草图将是他们捏造太空沙的方向。教师在引导幼儿玩太空时,既不能不进行引导,让幼儿随意的玩,也不能简单的给幼儿一个目标,让幼儿模仿。教师要引导幼儿结合需求,进行想象,幼儿可以在阅读的图书中,获得灵感创意;幼儿可以找一幅现有的图,进行改造;幼儿也可以结合生活实践,在现有的物品上进行改造。幼儿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思维水平,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迅速成长。

三、促进幼儿的交流能力

幼儿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这是因为幼儿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知识积累也不足,他们的学习成果可能带着很大的局限性。幼儿在玩太空沙游戏时,部分教师会干涉幼儿的创意,甚至否决幼儿的创意,挫伤了幼儿的游戏积极性。教师要意识到,幼儿固然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出现这种问题时,应当促进幼儿交流,让幼儿在交流中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当幼儿们在完成草图以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们共同交流草图,让幼儿们互相启迪,彼此给出创作意见。最后幼儿们终于绘制出了一个造型漂亮、颜色艳丽的城堡,这就是他们想要创作的城堡。在幼儿们确定了草图,开始捏城堡的时候,幼儿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幼儿们能不能共同捏城堡,一幅一幅的完成草图创意呢?此时幼儿意识到,他们不仅可以独立完成城堡创意,还能和共同合作,一起做城堡。当幼儿们共同捏城堡的时候,他们会彼此交流经验,捏高捏城堡的效率,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再次交流了学习经验和学习灵感,提高了捏城堡的效率。当幼儿们共同做出城堡以后,他们非常有成就感。教师在引导幼儿玩太空沙的时候,要引导幼儿积极的交流。教师要意识到,如果教师直接告诉了幼儿的学习问题,幼儿内心会产生挫折感,应用交流的方法,幼儿会自己发现学习的问题,他们和他们共同交流创作经验的时候,能够慢慢的改进学习的问题,只要教师给予幼儿时间,给予幼儿充分的引导,在交流的过程中,幼儿的学习能力就会提高。

四、总结

太空沙,是一种现代化的教玩具。现用太空沙教学为案例,说明教师可以应用这种教玩具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促进幼儿的学习能力。太空沙的教学,属于教玩具教学的一种,教师在开展其它教玩具教学时,也可以应用这种思路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效率。

幼儿足球集体教学活动方案篇二

(谈亦文/江苏教育学院)

在论述之前,我们先就中班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来比较两位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及获得的教育效益。

教师a要求幼儿随a段音乐,在每一乐句的前一小节学“小老鼠”走,后一小节做“这边看一下,那边看一下”(东张张、西望望)的动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讲述了“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随后带领幼儿听音乐找空地方玩游戏。游戏中,她不断地提醒幼儿要“这边看一下,那边看一下”,但幼儿还是不能合拍地看。无奈,教师便用很响的两下跺脚声提醒幼儿,并说:“听到老师跺脚的声音就是要东看看,西看看了。”结果,孩子们神情紧张,大部分幼儿不能合拍地做动作,场面混乱。

教师b编制了一首儿歌:

教学过程为:

(1)教师双手五指并拢,按节奏放慢速度边朗诵儿歌边用手在腿上做“小老鼠走”的示范动作: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在“看看”处停止“走”,并分别向左、向右看一下)。

(2)教师边朗诵儿歌边带领幼儿一起用手在腿上做“小老鼠走”的动作。念到“西”处时,教师稍作停顿并环顾四周,看幼儿是否已做好“看”的准备。随后,教师提醒:“在什么时候看?”“我说‘西’的时候,你应该做什么?”

(3)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放慢速度边念儿歌边用手在腿上“走”,并在句末处做东张西望的动作。

(4)教师清唱旋律,幼儿继续念儿歌做动作。

(5)教师继续清唱旋律,幼儿坐在座位上轻轻地踮起脚走走、看看。

(6)请幼儿默念儿歌,听着音乐在座位上学小老鼠走路。

(7)加快音乐速度,幼儿在座位上学小老鼠走路。

(8)幼儿站在自己的座位前,听音乐学小老鼠的动作。

(9)幼儿自主找空地方,听音乐学小老鼠“走”和“看”的动作。

很显然,教师a在教学中遇到了障碍,仔细分析如下:

引发障碍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方法因素教师的语言提醒及跺脚声音即时提醒均属外部指导,导致幼儿被动学习。材料因素音乐呈现过早,且速度太快。空间因素过早作空间移动,导致幼儿情绪很不稳定,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时间因素跺脚声的即时提醒和过快的音乐导致幼儿思想准备不足,反应时间少,从而不断积聚焦虑情绪,丧失学习动机。而教师b则采用有效策略解决了上述问题:教学策略教学结果1.幼儿语言参与即时提醒幼儿由出声言语自我指导过渡到不出声的言语指导,即用思维来监控自己的行为,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2.设置问题,促进幼儿反思调控有效帮助幼儿意识到儿歌对动作的提示作用,并对自己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3.放慢速度、暂时停顿、目光环视增加“反应时”,减少焦虑,接受暗示,从容学习。4.先清唱旋律,再播放音乐,音乐跟随儿童5.空间渐进(手―脚―原地―行进)从稳定渐趋不稳定。分析上述两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及其所获得的教育效益可知:教师明确各种教学障碍产生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是教学过程得以优化及师幼共同获得快乐体验的重要保证。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教学就是一系列诊断与决策的过程。基于此,本文尝试用批判性的眼光来审视现实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几个场景,一方面分析引发常见教学障碍的因素,另一方面尝试提出消解教学障碍的策略。

下一页

幼儿足球集体教学活动方案篇三

浅谈数学活动中幼儿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

常州金坛市实验幼儿园王莉

苏联革命家、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活动因其自身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所以具有发展思维能力的作用。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思维品质是区分一个人思维乃至智力层次、水平高低的指标,因此,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抓手。那么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呢?有什么好的培养策略呢?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实践体会。

一、转变观念,启发式激励,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1.培养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幼儿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幼儿期是形成数学学习兴趣和态度的最初时期。早期的数学学习经历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很多对数学有莫名畏惧感的成人,都是在幼儿早期遭遇过学习数学的痛苦和挫败。因此,在幼儿刚开始接触数学时,教师就要转变观念,要小心呵护幼儿那颗极易受伤害的心灵,无论幼儿的学习能力如何,教师都要坚持保护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好奇心。

2.增强幼儿的学习自信心

有一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曾提出这样的观点:“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儿童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这说明,每个幼儿都有学好数学的潜能。作为幼儿的数学启蒙教师,自己首先需要树立这样的信念,并且要以这样的信念去影响所教的幼儿,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在数学学习能力上的肯定。对于数学能力一般的幼儿,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建立起数学学习兴趣就被某些成人贴上“没有数学天赋”标签的幼儿,教师更要做到有耐心。因为焦急对于学习数学无济于事,在幼儿学习遇到困难和出错时,教师的宽容可以化解幼儿内心对数学的排斥,而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来进行数学思考,可以有效地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游戏形式,生活化环境,培养幼儿思维的主动性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指出:“要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兴趣能促使幼儿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领幼儿积极思考。在实践中,我们的体会是,要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选择生活化的内容和材料,运用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

1.内容和材料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生活,创设生活化情景

幼儿的所有问题都来自于生活,幼儿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需要他们去探讨、比较、判断的问题,因此,把数学教育内容与教育过程融入到生活情景中,让幼儿在与其自身相接近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小班一次点心时,分给每一组6碗稀饭,那天刚好一个小朋友没来,孩子们就在议论,有的小朋友说多了一碗,而有的小朋友却说少了一碗。我留心观察了他们的举动,于是抓住时机,及时加以引导:“小朋友们,现在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孩子们这下可兴奋了,说出了答案并讲出理由。就这样,我紧紧抓住了生活中这个教育契机,不落痕迹地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量的多少,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选择材料时我们努力做到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物或廉价的实物,因地制宜地将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当做数学材料。小冰棍、纽扣、吸管、瓶盖、积木、花片、图形卡、指偶等材料,只要干净、安全都可利用。同时我们还增设了“百宝箱”,提供其他废旧材料供幼儿选择。这些幼儿熟悉和喜欢的操作材料提高了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增加了幼儿操作的持久性和创造性,大大满足了幼儿探索的需要。

2.采用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强烈的求知欲和思维的主动性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善于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置身于有趣和好奇的游戏情境中,才能激发幼儿强烈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积极思考的愿望,使他们带着高涨激动的情绪,投入到活动中。如在小班分类活动中,教师根据小班幼儿过年时喜欢新年礼物的特点,设计了“新年礼物”的游戏情境,为幼儿提供各种日用品的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发现各种日用品的不同特征及用途。(教学论文)幼儿非常积极地投入了分类活动,他们将薯片、饼干、果冻等归成一类(吃的),将小汽车、积木、布娃娃归成一类(玩的),把衣服、裤子、手套、袜子归在一起(穿的),并分别给这三类物品贴上标记,提高了幼儿的分类能力。再如教师创设的“开商店”游戏,幼儿要将物品按种类等进行分类,确定它们的价格,售出时要数一数物品和收回“钱”的数量,甚至收钱和找钱时还需进行加减运算等。在这个数学活动中融入了生活情趣,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既产生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和满足感,又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问题情境,多角度操作,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幼儿在面临数学问题时思维转换的灵活程度,通俗地说就是“脑子活”。“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因,幼儿的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就要经常把幼儿推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真实情境中去,通过引导其“换个角度思考”来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因此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为幼儿设置的问题情境,可以用多种方式予以解决,尽量多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观察、分类和辨别,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感受数学的多样和乐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1.在排序活动中,设置有多种解决方式的数学问题

在让幼儿学习排序的过程中,可以给幼儿提供多种排序的材料:大小不同的纽扣、植物的种子、贝壳、小颗粒积木等。教师可提出问题:“怎样根据不同材料进行有规律地排列?”从而引导幼儿尝试不同间隔的排序方法。最后幼儿会发现,排列出的结果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幼儿采用的排列方法又是各种各样的。教师还可以提供幼儿做正排序、逆排序等需要逆向思维的活动机会,来打破幼儿的思维定势。

2.在组成和加减教学中,设置有多种解决方式的数学问题

在大班的组成和加减的教学中,我们创设了有趣的问题情境,并且改变以往只给幼儿具有同一特征的操作材料的方式,而是提供给幼儿具有多种特征的操作材料,用“分类”的方法复习数的组成,让幼儿转换角度进行分类,引导幼儿从非“常态”的角度进行多角度思考,寻求多种解决方法。为激发学习生活中涉及数学加减的兴趣,我还结合大班幼儿快要上小学的特点,设计了参观小学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看图编应用题列算式,学习9的加减。在出示9个小学生的锻炼图后,我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这9个小学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你可以编出几道应用题?有的幼儿从小学生的穿着分:1人穿裙子,8人穿裤子;有的从衣服颜色分,2人穿红色的衣服,7人穿黄色的衣服;有的从有没有系红领巾分,3人系,6人没系;有的从锻炼的方式分,跳绳4人,踢毽子5人;有的从性别分,5名女孩,4名男孩,由此编出了多道应用题,列出了多道算式,从而培养了幼儿多角度多方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四、比较推理,经历思维过程,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

对幼儿学习数学来说,思维的逻辑性就是指幼儿思维具有的合理性和条理性。幼儿的逻辑思维虽然刚刚萌芽,但在是数学教育中,培养幼儿沿着一条思路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并养成注重逻辑的习惯,对幼儿学习数学是有很大帮助的。

1.经历思维过程,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

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可以借助数学本身包含的“类”“序”“对应”等数学思维的主要元素,让幼儿在领会和掌握这些内容的过程中,经历各种思维过程,从而获得逻辑性的思维品质。如:幼儿进行小、中、大皮球的比较,幼儿对小、中皮球进行比较,再对中、大皮球进行比较,最后再以中皮球为中心与小皮球和大皮球比较,在比较中得出中皮球比小皮球大、比大皮球小的相对性关系。而教师也可让幼儿在小、中和中、大之间比较后,不进行大和小皮球之间的比较,而让幼儿直接推理大皮球比小皮球大的传递关系。再如,在学习数的组成时,教师给每人提供一盘纽扣,让幼儿操作纽扣,自己尝试去探索“4”的组成。幼儿发现“3”和“1”,“1”和“3”合起来都是“4”。幼儿明白了数的交换关系。教师再次提出问题“除了这两种分法,还能再分吗?”唤起幼儿再思考再探索。幼儿在反复操作中惊喜地发现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分成“2”和“2”,接下来,老师引导幼儿比较并总结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从中找出有序分解的方法。教师再启发幼儿将已掌握的数的组成规律,迁移到较大的一些数或较小的一些数的组成,推理出一个新数的各种组成形式。在这样的认识过程中,幼儿有效地获得组成分合式的排列、比较、概括、迁移等各种能力,既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又促进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2.进行知识迁移,利用思维的逻辑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幼儿认识了基本概念和规律之后,我们要让幼儿把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也就是说,要把静态的、平面的知识,转变成一种动态的、立体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幼儿的认知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一方面,把一类数学问题迁移到另一类数学问题,如比较皮球、乒乓球、玻璃球之间存在传递关系,皮球大于乒乓球,乒乓球大于玻璃球,那么,皮球一定大于玻璃球,如果迁移到数之间的关系中,3大于2,2大于1,那么3大于1。另一方面,可把数学问题迁移到生活中的问题:妞妞家比力力家离幼儿园远,力力家比玲玲家离幼儿园远,那么妞妞家一定比玲玲家离幼儿园远。

五、探索发现,鼓励想象求异,培养幼儿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程度,主要表现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与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当然,在数学学习中,幼儿只有在真正理解一个概念而不是记住一个概念后才能独立地做出正确的判断,而这种思考对每个幼儿也都具有创造性意义。

1.激发想象

英国物理学家铎尔说过:“有了精确的实验和观察作为研究的依据,想象就成为自然科学理论的设计师。”这句话说明了想象与科学创造的关系。一切创造性活动离开了想象就无法实现。因此,在活动中唤起幼儿的想象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创造性活动“图形娃娃变魔术”,让幼儿以图形的形状为依据进行想象添画,并将每个图形添画成不一样的物品:有的幼儿将圆形添画成娃娃的脸、汽车轮子、眼睛等;把正方形添画成电视机、房子、手帕等;把三角形添画成雨伞、树、灯、围巾等。在实践探索中,幼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活动,既加深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促进了幼儿想象及创新求异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2.多提供变式材料

操作材料对于幼儿学习数学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幼儿动作的发展影响并决定着思维的发展,动作方式越多样,思维的内容就越丰富。因此教师应供给他们多变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儿在操作中进行多变的探索。如:在数学区,摆放许多颜色、大小、形状、厚薄各不相同的几何图形。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幼儿摆出多种有规律的几何图形接龙。有的按大小规律去摆,有的按颜色规律去摆,有的按数量规律去摆,有的按图形顺序去摆。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的思维更加活跃、敏捷,更富有创造性。

3.鼓励幼儿设问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的进步。”创造性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创造性思维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而置疑就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置疑,就无问题可提。思维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和平中见奇,能从一般人不易觉察的地方看问题。因此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积极鼓励他们敢于置疑和设问,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幼儿在探索中自我发现

“发现”和创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让学习者自身去“探讨”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形成创造的态度和培养创造的能力。探索的过程有利于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因此在幼儿数学的创造性活动中,我们积极为幼儿创设探索的环境,提供发现的机会,促使幼儿在探索中通过“发现”进行学习。

例如:大班数学活动“它们一样多吗”。我们在分组活动中为幼儿准备了许多粗细不同的饮料瓶,里面放入等量的水。在活动中,幼儿没有固定的行为模式,不受规范、习惯的约束,思维空间较大,他们可以真实、自由、无修饰地表现自己的创造力。有的幼儿仅通过目测就盲目地说出结果。有的幼儿找来两个完全一样的瓶子,将两瓶水分别倒进去比较,发现它们一样多。有的幼儿仅找来一个与其中一个完全一样的瓶子,将另一瓶子里的水倒进去,比一比它们的液面是不是一样高。还有的幼儿找来了一个一次性杯子作为量杯,先把粗的饮料瓶里的水倒进这个一次性杯子中,在杯子壁上画好液面高度,然后把水倒回粗瓶子里,再将细的饮料瓶里的水倒进这个一次性杯子中,看看是否与刚才的液面一样高。在探索中幼儿发现:不能只看哪个瓶子里的水高,就说哪个瓶子水多,也不能只看哪个瓶子粗,就说这个瓶子里的水多,要把水放进两个一样的瓶子或找一个量杯进行比较才能比较出它们的多少。这个活动不仅使幼儿理解了液体守恒的概念,还能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既满足了幼儿好奇的欲望,又使幼儿在自我发现的创造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总之,思维品质的培养,对于幼儿的数学学习活动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一个人通过数学的学习而获得了优良的思维品质,他将终身受益。

幼儿足球集体教学活动方案篇四

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提供适宜支架的策略探究

镇江扬中市新坝镇中心幼儿园王海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师应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有效学习,这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特征。幼儿集体教学活动要有趣、有序、有情、有度,要有内涵、有效能、有效率、有创新,能否实现有限的集体教学活动向无限的社会空间延展,都是我们追求“有效教学”的关键点。

建构主义教育学者所倡导的“支架式教学”是在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美国学者布鲁纳等人提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即进人隋境――搭建支架,引导探索―一让儿童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我们在幼儿集体教学实践中尝试按照“设计支架――提供支架――转换支架――撤走支架――反思支架”的基本步骤来设计教学,并着重就如何提供适宜支架展开了探究,以真正促进幼儿有效学习。

一、提供实物支架

实物支架是指教师通过提供恰当的教学具,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持。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提供给孩子具体的实物,以便让幼儿直观地感知理解,获得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意义建构。如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花瓶”,教师提供了许多装饰风格的花瓶实物,孩子们边欣赏边交流。为了篇决本次活动的难点,让幼儿理解绘画中遮挡的棚念,教师利用不同高矮的花瓶现场变换位置,让幼儿从不同角度说一说“你看到哪个花瓶被挡住了’“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并选择画面布局引导图,从而为孩子后续的写生活动作好铺垫。

实践中,实物支架应用最为广泛:语言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挂图、木偶、指偶等实物道具;数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可操作的实物教具或学具,如数字卡片,小鸡、小鸭等玩具,分类盒等;艺术、科学、社会等活动中,教师可以准备好给孩子感知的具体实物对象,让孩子充分观察获得感性认识;体育活动中,诸多日常用品如梯子、绳子、竹竿、轮胎等都是孩子们信手拈来锻炼身体的好器材。因此,老师们一定不能忘记,实物是孩子学习的最佳“梯子”。

二、提供实践支架

实践支架,顾名思义是指提供给幼儿参与操作、小实验的机会,让幼儿在体验中探索与感知。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常提供实验条件,让孩子在自主操作中感知理解。如大班科学“奇妙的淀粉”活动,教师提供碘酒、淀粉类食物(马铃薯、红薯等)、非淀粉类食物等,让幼儿用碘酒去辨析哪些是淀粉类食物,有趣的小实验让孩子们流连忘返,兴趣盎然。在数学、体育等活动中,教师也可尝试利用操作、小实验等作为支架,辅助幼儿的学习。

三、提供情境支架

情境支架,是指教师创设有效的情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导引学习的进程,让幼儿身临其境地学习。如在小班语言活动“坐火车”中,教师以排列好的孩子的椅子作为火车,周边布置了“金黄色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苗”“长长的、黑黑的山洞”等作为情境,让孩子们一边欣赏儿歌,一边身临其境,感受坐火车的乐趣,理解儿歌的内容。情境支架可以运用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如体育活动中自始至终的情境贯穿、语言学习的情景表演、数学学习与“超市购物”等情境相结合等,真情实景,给孩子直观的感悟。

四、提供游戏支架

游戏支架主要是指幼儿在集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游戏化的'手段,引导幼儿愉快地学习。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促进幼儿有效学习,就应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如在中班音乐活动“洗衣机”中,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洗衣机的工作过程,老师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类型的“衣物”,老师点到谁,谁就飘进“洗衣机”浸泡,然后老师随机“遥控”洗衣机按钮,孩子们创造性地随音乐做出洗衣机转、甩干、晾晒等动作。因为是游戏,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由于受思维水平的限制,孩子们会非常热衷追求游戏过程的快乐。教师应努力让教学活动具有游戏般的特点,给孩子带来快乐和满足,才能让活动永远对孩子充满诱惑。

五、提供媒体支架

媒体支架就是给孩子提供融图、文、声音、动画等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或设计开发电子游戏软件等,让孩子身临其境、耳濡目染、尝试体验,从而获得知识技能等的提升。实践证明,当学习的内容、方法符合幼儿的兴趣要求,任务的难度与他们的能力相匹配时,外部的教育要求就可以转化为学习的需要,调动孩子们的内在积极性,从而使幼儿有自主感、胜任感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基于孩子的这些心理需求,我们还试着以电子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将教学活动目标融入到游戏的关卡中,设计制作相应的教学辅助课件,如颜色、数字配对游戏等。幼儿通过不断的练习,从而越来越好地掌握它。

六、提供符号支架

皮亚杰曾说过:“幼儿只有在动作内化,并在头脑中产生顺向、逆向、发散、收敛性思维时,头脑里的表象才能‘活’起来,他们的逻辑推理才会产生和逐渐发展起来。”随着孩子抽象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尝试以各种符号性语言来辅助孩子的学习。数学活动中的大小、颜色标记,语言或音乐活动中的图谱运用,科学活动中的标记记录等,都能给孩子抽象的学习探究活动以形象的支架,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大班音乐活动“歌唱春天”中,教师启发幼儿理解歌词时,引导幼儿用自己理解的符号,以图谱的方式将歌曲全部呈现出来,便于幼儿掌握学习歌曲。这样的运用可以举一反三,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标记还是图谱或者其他符号,教师不能主导太多,不能将成人理解的符号照搬给孩子,而应该在孩子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去进一步认识,或让孩子选择、自主创作等,而且符号概念一定要清晰,不能有交叉的模糊地带。

七、提供经验支架

学习的前提是幼儿的已有经验,学习必须与其个人经验建立起联系,才能产生好的效果。经验支架主要是指:教师在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通过师幼、幼幼间的语言交流、讨论等策略,有效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或利用家长、社会等多种资源及途径,丰富孩子的已有经验。如在大班语言讲述活动“三只蝴蝶”中,教师首先以提问激发幼儿回忆;在幼儿看图讲述理解故事《三只蝴蝶》后,教师又进一步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最后老师通过示范、图谱帮助和插话方式,引导孩子们一起总结当时获得的新的讲述经验,启发幼儿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讲述,三只蝴蝶在干什么――天气怎么样了――三种颜色的花是怎样做的等。

其实,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都是孩子们不断运用已有经验去学习积累新经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现有经验水平,并不断创设条件,让幼儿在互动中、在教师开放式的提问中获得经验的支撑。

八、提供言行支架

教师的语言和行为都是孩子学习的有效支撑。教师要抓住契机,提供恰当适宜的语言、行为支架,帮助幼儿提升经验,打开通向最近发展区的“门户”,引导幼儿在合作互动中建构相关的知识经验,使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教师的语言支架更多地体现在课堂上给予孩子的追问、探问、疑问、暗示性提问中,从而引发孩子的思考。问题在教师的提问下产生,冲突在教师的提问下明朗化,教师的提问又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线索。教师的问题就像一个支架,引导孩子们将自己所观察到的经验逐渐内化成为自己的行动,从而使他们的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教师的行为是一种无声语言,也是孩子学习的“拐杖”。教师的眼神、体态、动作等都是一种无声的信号,能给孩子自信与鼓励,或者引领与导向。

提供支架,只是给孩子学习辅以一根“拐杖”,孩子终究是要独立行走的,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教学如“扶孩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因此,我们要切合孩子实际年龄特征,根据活动选材,设计和提供适宜的支架,并适时地转换和撤走支架,才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习,才能真正促进幼儿有效学习,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潜在性,让孩子们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幼儿足球集体教学活动方案篇五

一、问题的提出: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期的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启发他们用各种艺术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为目标。美术活动应成为孩子表达所知、所想、所感的天地。而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近年来,伴随着脑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发展,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已成为学前教育领域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2~3岁幼儿的好奇心强,对各种事物都可能产生兴趣,好观察。这期间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当今,应该从幼儿爱美的天性出发,抓住幼儿对美好的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的特点,在活动中把美术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课程有机整合,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最好的老师与教材;创设丰富的具有美感的教育环境,激发、培养幼儿对美的追求和创造的潜能。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就是说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材料应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引发幼儿活动的欲望。使幼儿不由自主地产生要玩的想法,并会拿起那些材料摆弄起来,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有关活动的经验,产生初步的探究兴趣。也会在对材料直接感知和具体摆弄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认真观察,进行尝试等。这样的过程,使幼儿巩固了活动的兴趣,发展了智力,同时又提高了幼儿动手实际的能力。如今,环境的创设越来越被教育者所重视,正因为如此,如何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遵循材料投放的层次性、目的性及丰富性的原则,怎样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投放材料、进行环境创设等更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本课题就是研究托班开展美术活动时如何适时进行材料投放与指导等。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总结出一些能供一线教师借鉴的方法及策略能共同提高大家的专业化水平。。

二、研究方法

访谈法:对象:家长30位

内容:1、了解家长对幼儿美术活动的了解。

2、是否为孩子创设了美术活动环境,准备哪些美术工具及材料等。

3、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幼儿进行美术方面的启发引导,

对象:全体托班家长

内容:1、调查家长对幼儿活动的美术活动材料的了解程度

2、家长是否为孩子准备了美术活动材料。

观察法: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观察、了解、记录幼儿对活动内容、提供的材料等

兴趣如何,及时进行调整托班幼儿美术活动材料投放的观察统计报告

对象:全体托班幼儿(分两组)

三、结果与讨论

(一)研究结果

表1:家长对幼儿活动的美术活动材料的了解程度

内容人数百分比

知道2142%

有所了解2448%

不知道510%

早期开发,也说明了现在家长的知识层次提高了,他们能通过自己的渠道了解到有关幼儿美术活动材料的相关信息。

表2:家长是否为孩子准备了美术活动材料

内容人数百分比

没有准备1428%

有准备,较少2856%

准备材料较多816%

限于幼儿年龄的关系,家长为孩子准备的材料较少,只限于一些简单的材料,或是对不知道还该准备哪些材料。没有准备的`家长有14人,占28%,说明这些家长对孩子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采取放任、随其自然的态度。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感到家长们对孩子美术活动材料有一定的了解,不过在为孩子提供活动材料时比较单一、品种不够丰富。那么在我们日常进行的美术活动中哪些可作为幼儿的活动材料呢?这须我们在日常活动进行收集。其实在美术活动中可作为活动材料有许许多多,我们通过收集、积累,将这些材料先进行了罗列,再进行分类,大致上分为以下几类:

表3:材料的分类

类别内容

纸类报纸、手工纸、彩色纸、广告纸、餐巾纸、皱纸……

笔类蜡笔、水彩笔、毛笔、铅笔、各种粗细不一的笔……

玩具类印章、车辆、子弹……

自然物蔬菜瓜果、手指、树叶、沙、米、豆类……

生活用品棉签、吸管、线、梳子、各类瓶罐、剪刀、胶水……

美术材料投放在活动室内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幼儿在活动室内去在老师引导下自由的去选择摆弄和操作这些材料,目的是观察孩子对各种材料的兴趣如何并进行了统计。

表4:幼儿对各类美术材料的兴趣的观察统计

类别参加活动人数百分比

纸类48%

笔类510%

玩具类1122%

自然物1632%

生活用品类1428%

从此表可以看出幼儿对自然物的兴趣最高占32%,其次是生活用品类占28%,玩具类的所占百分比也较高有22%,说明对这类的材料幼儿比较感兴趣。其余的材料幼儿就感兴趣的就较少。我们可以根据此表为幼儿提供合适的幼儿感兴趣的美术活动材料。

(二)、材料的投放策略

1、符合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教师提供的材料是否有趣、可操作与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对托班的孩子来讲,一些漂亮的直观的、幼儿便于动手操作的材料,更为容易吸引孩子注意力,他们也愿意积极参与活动,反之则不同。我们可从以下案例看出。

案例:

我不要蜡笔

美工活动“好吃的萝卜”活动开始后,孩子们都拿起蜡笔在纸上来回涂色,只有王文筠动也不动,“筠筠,为什么不画呀?”我走过去问她。“我不要画画!”“为什么呢?”“我要用小手点点画、不要蜡笔、要好看的水……”,我想了半天,终于明白了筠筠的意思。她是指用手指蘸着各色颜料画画。“为什么不用新蜡笔画呢?”“我画不来,笔硬硬的。”原来是这么回事。筠筠对这类要力气涂色的活动不喜欢,而怀念用颜料画的。这好办,我又重新调好颜料让筠筠画。这下筠筠高兴地开始画了。

分析:

用蜡笔涂色的活动是比较枯燥,孩子们不太喜欢,尽管我们也采用一些游戏的方法,可像筠筠这样小年龄的不太愿意动手的孩子来讲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根据他们的特点提供多种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材料,去吸引他们活动的兴趣,愿意来参加活动,然后在慢慢加以引导,鼓励孩子动手操作,学习用各种材料进行活动。

2、抓住兴趣点因势利导

过去,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过于追求整齐,生怕孩子在作业中太自由,会弄得一团糟而常常包办代替,这样一来幼儿只会模仿,束缚了他们的想象、创造力。如能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开展活动,让幼儿获得更大的乐趣和满足,这将有益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如在日常玩色活动中,老师往往不愿意为幼儿提供太多的颜色,以防孩子会将颜色弄乱,而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孩子的发挥和表现,却改变了我的想法,并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观察记录:

时间:周一上午

地点:活动室

观察对象:陈云凡等幼儿

在区域活动内我为幼儿提供了各色颜料及印章,让幼儿来敲印树叶。“谁愿意来为大树妈妈找宝宝?”几个幼儿来参加活动了。一会我发现陈云凡印的树叶特别漂亮。“这么漂亮的树叶是谁画的?”“是我,陈云凡”陈云凡自豪地说。“真漂亮,你的本领越来越大,你是用什么颜色画的告诉小朋友好吗?”孩子们听到了全围过来,“我这个颜色加一点再加一点其他颜色印一下就好了”

孩子们听了陈云凡的话,受到了启发,一起来参加活动了。

分析:

其实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并没有要求幼儿进行混色,通过陈云凡的作品,孩子们对这个活动产生了兴趣,大家跃跃欲试,我抓住时机进行点拨。引导幼儿发现树叶美丽的色彩鼓励幼儿大胆选用色彩进行活动,根据幼儿的需要又提供了多种颜色的颜料供幼儿操作使用,由于是幼儿感兴趣的,所以在活动中他们就一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

3、围绕主题提供多种材料

为了让材料有效地发挥作用,做好美工区的指导,我根据教育计划和主题活动,定期更换美工区活动内容,有计划地投放活动材料和更换墙壁内容。

首先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这样不仅使他们分享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倍感亲切,珍惜,从而也很自然地达到接受其中教育影响的目的。例如:在主题动物宝宝中让幼儿用手指点画的方法画出小蝌蚪的形象。用两个圆形组合的方法粘贴小鸡。指导幼儿用多个圆形粘贴毛毛虫等。又如在主题动“我自己”中提供各种广告纸、蜡烛、珠子等各种材料指导幼儿制作粘贴生日蛋糕把生日蛋糕打扮得漂亮。提供彩泥,引导幼儿用彩泥为庆祝自己或同伴的生日而制作礼物等等。在和老师共同布置的过程中,既丰富了幼儿的感知力,又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较好地达到了让“环境”说话的效果。

4、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

幼儿的发展存在阶段性,不同年龄的幼儿其发展水平不同,就同一年龄的幼儿来讲也因根据其知识基础和实际能力来提供材料。因此材料的投放不能一样,应通过观察、评估每一幼儿的发展水平,为他们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

观察记录:

时间:周一

地点:活动室内

观察对象:袁圆

美工区域中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模具供幼儿压印,袁圆和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活动。其他孩子都认真地用模具压印,袁圆只玩了一会,就不要模具自己开始搓捏,并向老师提出要刀切她做的“萝卜”说是给小兔做吃的。当老师提供了她要得物品后,袁圆玩得可开心了。

分析:

在班中袁圆是一个年龄最大且各方面能力都较强的孩子,在与同伴游戏活动中他对材料的要求就会高于其他的孩子,在材料投放时就应考虑到这方面。就玩泥工来讲她已对模具不感兴趣有了自己制作的愿望,教师及时提供塑料刀、压膜等工具就能满足幼儿的操作欲望,就会百玩不厌,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5、分层放置便于取放

观察记录:

地点:活动室内

观察对象:全班幼儿

“小动物”的主题活动接近尾声,今天我们进行给小动物过生日的活动,

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材料,(皱纸、彩泥、胶水等等)鼓励引导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各种方法(搓、粘贴、撕贴、印章等)为小动物制作好吃的食物。活动刚开始就听见:“这是我的!”“老师,他抢我的东西!”“老师,颜料打翻了!”……哇!全乱了套。

分析:

托班幼儿年龄小,活动材料(尽管这些材料平时都用过)一下子多了,孩子们就很可能会发生争抢,吵闹的现象,教师要有所预计,做出相应的准备或采取措施。通过这次的活动使我感到活动材料的放置十分重要,这是每次成功活动的必要条件,以后我就对材料的放置进行了摸索。

根据美术活动材料的分类,我将这些活动工具材料分层放置,目的是为了减少幼儿身体的相互碰撞,这样可以避免和减少活动中幼儿之间的冲突。同时这样也利于我进行指导。具体做法是:将所有的工具(剪刀、胶水、笔……)都分类放在小箩筐里,放在较矮的桌上或玩具柜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取用。所有的美工制作材料(彩纸、彩泥、树叶、吸管……)也分类好,放置在幼儿可随意取用的地方。这样一来,幼儿就可以自己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活动,也利于发挥幼儿充分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动手制作能力。由于幼儿取放方便了吵闹、争抢的现象就大大减少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还会协商着使用这些工具和材料。

四、小结

在幼儿美术活动中为幼儿投放怎样的材料,能给幼儿带来更多的挑战呢?从理论学习和自己的实践积累中,我总结出:首先,对托班幼儿来讲投放的材料要新奇,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这样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对材料本身感兴趣,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其次,投放材料要注意适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即材料的种类、数量应按幼儿的活动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补充。作为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让材料在幼儿的探索中发挥作用。这样,幼儿既能有所选择地使用材料,又能不受材料本身影响,在美术活动中我充分发挥各类源于幼儿生活,具有情趣的材料,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在美工区,印染画、棉签画、蜡笔画、手工、泥工的制作与班级的主题活动“好吃的蔬菜”联系在一起,让孩子大胆探索、相互观摩、交流学习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再其次在托班中开展幼儿美术活动,教师美术材料提供尽量要在主题活动的背景下,提供丰富的材料。同时在实施中要将材料分层次摆放,这样便于托班的孩子自由取放。另外,在二期课改的实施过程中为幼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充分发挥了“家园共育”的功效,首先根据课题要求我们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为我们课题积累了第一手资料。然后利用家长会的时间向家长介绍有关幼儿美术活动中材料准备方面的内容,提出有关材料的使用方法,根据家长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等。材料的收集,环境的创设等离不开家长的支持,设立“家园互动栏”,利用“家园互动栏”提出幼儿园需要家长配合参与的事项。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家长经常是资源的提供者,如:在一次收集各种笔类的活动中由于家长的支持,我们共收集了几十种品种不一的笔,使幼儿开阔思路和眼界。再有就是邀请家长来园观摩活动,让家长了解我们幼儿园在为幼儿提供美术活动材料中做了哪些,为更好配合我们的课题研究搭建桥梁。以上是我在开展托班幼儿美术活动中有关材料投放的研究,希望能给工作在一线的老师提供借鉴。

五、主要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委学前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办公室:《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指导用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3.楼昔勇著:《幼儿美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2月出版。

4.楼必生、屠美如著:《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出版。

5.《环境启蒙教育》课题组编写:《环境启蒙教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6.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主办:《学前教育信息与研究》2004年―2006年的各期杂志。

7.张敏薇主编:《春雨篇》―幼儿“渗透――体验”式环境教育策略研究文集,《徐汇教育》杂志编辑部编印。

8.刘瑞云编著:《跟刘奶奶一起画画玩》,山东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9.卢湾区小拇指幼儿园左学玉:“开展幼儿美术活动区的尝试”。

10.黄埔区教研所郭敏华:“材料在区角活动中的价值”。

相关范文推荐
  • 07-13 2023年厨师年终总结实用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
  • 07-13 2023年学校教学教学总结精选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
  • 07-13 2023年第一季度审读工作总结 第一季度工作总结(优秀9篇)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
  • 07-13 2023年系统培训总结报告 国资系统培训心得体会(通用5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
  • 07-13 中国传统节日国旗下讲话 小学生传统节日国旗下讲话稿(汇总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 07-13 最新学校保洁主管年终工作总结(八篇)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
  • 07-13 最新班级散学典礼发言稿(大全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
  • 07-13 预防溺水珍爱生命演讲文稿精选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预防溺水珍爱生命演讲文稿精
  • 07-13 2023年大学专科毕业生自我鉴定大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
  • 07-13 义务兵转改士官申请书 义务兵留队申请书(通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义务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