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先报审计委还是先报县政府(精选6篇)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先报审计委还是先报县政府(精选6篇)

时间:2023-07-10 10:06:11 作者:曹czj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先报审计委还是先报县政府篇一

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政府财政工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依法监督下,认真贯彻市委七届一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龙江强市”战略目标,积极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努力增收节支,深化各项改革,圆满完成了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复的预算任务,实现了收支平稳较快增长,连续25年财政收支平衡。

——全市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2007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88974万元,同比增长16.2%。其中: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5911万元,同比增长19.8%。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00779万元,同比增长11.9%。全市基金收入完成11281万元,同比下降44.2%,基金支出完成14402万元,同比下降14.9%(基金收支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征地少的影响,下同)。按现行体制计算,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加上各项补助后,财力合计为203453万元,减全市一般预算支出200779万元、上解支出1930万元和结转下年9万元,当年净结余735万元。

——市本级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2007年市本级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60357万元,同比增长15.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3870万元,同比增长20.6%。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39807万元,同比增长6.6%。市本级基金收入完成9288万元,同比下降53.6%;基金支出完成11279万元,同比下降31.6%。按现行体制计算,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加上各项补助后,财力合计为141811万元,减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139807万元、上解支出1606万元,当年净结余398万元。

——市直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2007年市直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12758万元,同比增长16.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2651万元,同比增长21.1%。市直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00668万元,同比增长0.1%。市直基金收入完成8209万元,同比下降59.0%;基金支出完成10680万元,同比下降35.2%。按现行体制计算,市直一般预算收入加上各项补助后,财力合计为102616万元,减市直一般预算支出100668万元、上解支出1606万元,当年净结余342万元。

2007年市直财政预算外净收入完成2233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5.9%,同比下降24.0%;市直财政预算外支出完成2054万元,完成年度计划79.0%,同比下降24.8%(预算外收支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煤炭外运量少和运力不足及焦化企业优惠政策造成减收)。

2007年是我市财政收入总量最高、保障质量最好、争取上级支持最多、解决民生和社会公益及历史欠帐支出最大、扶持企业兑现政策最优惠、财政改革与财源建设成效最显著的一年。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财政经济持续平稳发展,财政收入再创历史新高。

2007年,面对地方煤矿关井限产、安全生产的压力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任务加重以及部分大企业上年缓缴入库等因素影响,财税部门通力协作,积极应对,不断挖掘增收潜力,确保了财政收入的持续稳步增长,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突破18亿元和8亿元大关,同比分别增收2.6亿元和1.4亿元,总量居四煤城第二位,地方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第二,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一是服务“三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财政支农支出总额达14863万元,相当于前三年农业支出的总和。各项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74条通村公路改扩建工程顺利实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农业产业化项目不断优化升级,财政补贴建设的346个蔬菜棚室竣工使用,农业主副换位进程逐步加快,新农村建设工作初见成效。二是支持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筹措资金9481万元,使全市41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创业和自谋职业,40490名城市低保人员得到补贴,1327名农村困难群众首次领取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城市医疗救助改革使218人得到及时医疗救助,对3321户低保家庭第一次发放了廉租房提租补贴,社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使低收入家庭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三是全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全年投入教育保障资金7845万元,保证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推行,为135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55000余名中小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082人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助学救助机制使4650名家庭困难学生获得资助,13所学校校舍改扩建工程全部竣工,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四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筹措并拨付资金7789万元,积极支持城市道路改造、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园林和环保治理等项目建设,城市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特别是针对我市出现有史以来第一次严重缺水问题,市政府紧急筹集资金1782万元,全力以赴实施应急水源建设和节水工程。五是调整了公务员津贴补贴标准。按照全省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要求,根据财力水平最大限度兑现政策,市县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均提高了津贴补贴标准,收入分配秩序得到有效改善。六是积极筹措资金偿还历史陈欠。2007年共筹措资金4333万元用于清偿历史陈欠,提高了政府的诚信度。

第三,抓增收与辟财源并举,财源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今年,我们紧紧抓住省财政厅将七台河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循环经济、财源建设重点推进示范市”的有利契机,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夯实财源建设基础,加大财源建设的支持服务力度,形成了统一的工作机制;经政府审批,鑫河投资担保公司正在积极筹建,通过担保贷款方式将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全年共筹集4474万元,加大了对重点财源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不断促进企业扩大规模、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特别是对宝泰隆公司等重点大户企业,市政府给予了最优惠的政策支持,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利税额度逐年攀升。

第四,稳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工作,公共财政建设步伐逐渐加快。

一是新一轮市区分税制改革前期准备工作圆满完成。我们在总结分税制运行6年来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分税制运行中影响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和测算,广泛征求区级意见,明确了深化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为实施新一轮分税制改革做好了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二是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从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入手,重点加强了项目支出的预算编审,成立了项目支出审核小组,逐个敲定项目支出预算,有效压缩了不合理支出和弹性支出;三是继续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一步细化了政府采购目录,扩大了政府采购范围,开展了出差和会议定点饭店政府采购工作,完善了行政机关小汽车定编审核管理,全年市直采购预算为3063万元,实际完成2969万元,节支率为3.1%。四是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全面启动,新旧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平稳过渡;全市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试点增加到58个预算单位138个收费项目;工资统发指纹鉴别管理工作顺利实施,核减原统发人员56人,年节约财政资金约150万元;财政国库集中支付零余额账户管理改革稳步推进,市直首批10家预算单位实行了改革试点。

第五,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为高质量平衡预算提供了有力支撑。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投资政策和方向,政府领导亲自挂帅,各级财政部门立足职能,发挥优势,突出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和部门工作重点,群策群力,积极向上争取,全年争取国家和省级各类专项投资同比增加近3000万元,尤其是在应急水源和备用水源建设上,通过积极争取,省里同意给予我市缺口资金50%补助,为我市实现高质量的预算平衡奠定了基础。

客观分析2007年全市预算执行情况,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小煤矿关闭和安全整顿因素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反映出财政经济对煤炭行业依赖性较大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的实际问题;二是财政收入虽保持持续平稳增长,但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财政支出需求,政策性支出和重点项目支出压力较大。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

二、2008年全市和市直财政预算草案

2008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全面推进“十一五”规划、实现我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龙江强市”战略目标的关键一年,客观分析全年财政形势,存在诸多减收增支因素:从减收因素看,随着国家和省市煤矿关井、整顿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将对财政收入产生一定影响;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后税率降低将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从增支因素看,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教育、科技、农业等法定支出增长,促进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益事业发展,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提高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水平,都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撑。特别是推进和谐七台河建设、解决民生问题的支出压力尤为突出。这些减收增支因素,都要靠大力增收节支和争取上级支持来解决。

尽管2008年财政工作面临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及优惠政策的出台、招商引资和财源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财税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全市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城镇土地使用税按提高税额比例新政策全面开征,都将为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起到明显的拉动和促进作用,这些有利因素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基于对上述形势的分析,2008年全市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及原则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全会工作部署,加大增收节支工作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千方百计保障重点项目支出需要;增加公共服务领域投入,着力支持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确保民生投入和社会发展;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市委市政府今年总体工作部署和推进工作重点,2008年市直预算在安排上,本着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财政支出将重点向六个方面倾斜:一是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倾斜力度,突出“三农”问题,重点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支出;二是加大解决民生问题倾斜力度,优先安排社会保障等方面支出,支持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三是加大教育事业倾斜力度,从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出发,着力支持改善办学条件、农村义务教育、助学助困。四是加大扶持企业加快发展倾斜力度,发挥财政服务与牵引带动作用,为企业提供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五是加大支持社会发展倾斜力度,进一步推动节能减排、环境卫生、文化体育事业等建设,加快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六是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力度,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支持城市供水、道路、排水等重点工程建设和改造。

2008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94502万元,比上年增长10.0%。加上各项补助后总财力为161589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59685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8.2%,上解支出1904万元。

全市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28259万元,增长7.9%;营业税9977万元,增长9.4%;企业所得税8643万元,增长10.6%;个人所得税2506万元,增长4.7%;资源税6207万元,增长18.8%;城维税10257万元,增长24.5%;房产税2721万元,增长34.0%;城镇土地使用税5671万元,增长55.5%。

全市一般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39129万元,增长7.0%;教育40912万元,增长18.7%;科学技术898万元,增长26.8%;公共安全15502万元,增长27.2%;社会保障和就业8851万元,增长75.3%;医疗卫生9761万元,增长45.7%;环境保护1791万元,增长61.2%;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7806万元,增长86.0%。

2008年市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58452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加上各项补助后总财力为8052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安排78940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9.5%,上解支出1580万元。

市直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17463万元,增长8.8%;营业税3800万元,增长4.3%;企业所得税4800万元,增长1.8%;个人所得税850万元,增长8.3%;资源税3897万元,增长24.6%;城维税6950万元,增长25.5%;房产税2127万元,增长44.4%;城镇土地使用税5000万元,增长50.1%。

市直一般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19127万元,增长2.5%;教育16100万元,增长22.0%;科学技术770万元,增长28.3%;公共安全9780万元,增长75.6%;社会保障和就业4276万元,增长58.4%;医疗卫生4900万元,增长53.1%;环境保护1200万元,增长31.6%;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4257万元,增长77.7%。

2008年全市基金预算收入安排6820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安排9914万元。其中:市直基金预算收入安排5000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安排7231万元。

2008年市直政府可支配的财政预算外净收入2600为万元,支出安排2600万元。

三、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围绕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推进财源建设工作,努力增强财政经济实力。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调整资金使用方向,实现由个体向普遍、由单一向服务平台建设的转变,扩大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全面快速发展;进一步整合各类财政资金,建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扶持资金,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重点财源项目的扶持力度;全面启动政策性担保职能,逐步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节能降耗和治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加大对经济区域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拓展经济发展承载能力。

(二)围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力度,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继续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完善“一事一议”以奖代补政策,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继续落实良种补贴政策,促进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完善涉农补贴“一折通”办法,确保涉农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安全发放;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农村教育教学水平;着力整合各类资源,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结构调整、农村能源、农业技术推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方面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围绕构建和谐七台河,进一步加大公共支出保障力度,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进一步规范财政供养人员收入分配秩序,逐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津贴补贴水平和住房公积金标准。全力保障政权机构的正常运转,适当提高公用经费水平。加大对困难群体和社会薄弱环节的倾斜力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在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节能降耗等方面加大投入,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支持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加快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加大环境治理工作力度,重点支持环境监测和环保执法能力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四)围绕建立公共财政框架,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正式启动实施新一轮市区分税制改革。进一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待市委、市政府批准改革方案后,在市区正式实施新一轮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二是深化部门预算编审改革。积极筹建预算编审中心,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提高预算编审质量,使有限的财政资源在不同部门和公共领域之间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三是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扩大国库集中支付零余额账户管理范围,建立财政、单位、银行实时监控体系。四是实施投资评审改革。组建投资评审机构,开展投资评审工作,对重点资金项目实施事前参与预警、事中跟踪防范、事后审核问效的多层次监督格局,确保财政资金的规范、安全和有效运行。五是实施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积极启动非税收入管理机构,研究制定非税收入管理办法,扩大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试点范围,逐步建立和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新机制。六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规范政府采购运行模式,推进网上采购和建立电子化业务管理平台,强化政府采购监督管理职能,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效率。

(五)围绕建立健全法制财政,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一是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事前控制和绩效监督。对部分预算单位2007年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将部门预算编制、执行与绩效评价相结合,不断探索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有效途径。二是发挥财政国库支付中心的监督管理职能。严格审核报销凭据,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堵塞资金漏洞。三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颁发的行政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我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加强非转经资产管理,严格执行报批制度,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四是开展其他专项检查工作。组织《会计法》执法检查,规范包括企业在内的各单位会计工作行为。组织对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规范中介机构执业工作。

(六)围绕投资重点和发展需要,进一步明确目标和方向,最大限度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

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城乡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矿山环境治理、社会保障等项目抓争取,不断拓宽渠道,创新方式。特别是要紧紧抓住我市“循环经济财源建设重点推进示范市”的有利契机,结合我市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和优势,举全市之力,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扶持,为我市建立较为完备的循环经济体系提供财力支持。

各位代表:2008年的预算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和支持下,认清形势,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完成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为全面实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龙江强市”的战略目标,建设和谐、民主、文明、富庶七台河做出新的贡献!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先报审计委还是先报县政府篇二

2003

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04

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作武清区

2003

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04

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

2003

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3

年,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坚定地实施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经受住非典疫情严峻考验,排除种种困难和压力,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圆满完成了财政预算任务。

全区三级财政收入完成

15

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109.5%

,比上年增长

35.3%

。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完成

90,700

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120.4%

,比上年增长

37.2%

。区级财政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增值税

17

730

万元,增长

40.6%

;营业税

24,000

万元,增长

67.8%

;企业所得税

21,100

万元,增长

71.2%

;个人所得税

11

520

万元,增长

20.3%

;城市维护建设税

3,000

万元,增长

17.5%

;房产税

1,700

万元,增长

28.1%

;土地使用税

130

万元,与上年持平;车船使用税

300

万元,增长

13.2%

;耕地占用税

3,450

万元,下降

9.7%

;契税

1,400

万元,增长

51.2%

;罚没收入

1,900

万元,与上年持平;专项收入

1

200

万元,增长

13.39%

;市级新下划的印花税

400

万元;行政事业性收入

150

万元;基金收入

2,700

万元,下降

32.7%

;国库存款利息

20

万元。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收入划分办法,区级财政收入

90

700

万元,加上税收超收返还

6273

万元,定额补助

2,010

万元,各项结算补助

3,858

万元,滚存结余

39

万元

(

含基金结余

10

万元

)

,减去上划中央所得税

9,841

万元和结算上缴款项

778

万元,我区当年实际财力

92,261

万元,比上年增长

11.1%

区财政支出

92,200

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

114.1%

,比上年增长

17.6%

。各项目支出情况是:

基本建设支出

200

万元;科技费用支出

65

万元,增长

18.2%

;农业支出

5,800

万元,增长

79.6%

;林业支出

520

万元,增长

52.9%

;水利和气象支出

610

万元,增长

8.5%

;工交等部门事业费支出

150

万元,增长

25%

;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

935

万元,增长

3.8%

;教育事业费支出

22,300

万元,增长

4.6%

;卫生经费支出

4,700

万元,增长

23.7%;

其他部门事业费支出

490

万元,增长

13.2%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

1,750

万元,增长

36%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249

万元,增长

132.7%

;行政管理费支出

7,400

万元,增长

3.8%

;公检法司支出

4,674

万元,增长

98.9%

;城市建设维护支出

27,340

万元

,

增长

40.2

倍;政策性补贴支出

17

万元,增长

13.3%

;专项支出

1300

万元,增长

1.1%

;基金支出

2,700

万元;其他支出

11

000

万元

(

主要用于支持乡镇产业区发展和乡镇街道上年超收返还

)

,下降

64.3%

区实际财力与本年度正常经费支出相抵,财政滚存结余

61

万元。

2003

年,我区财政收支规模继续高速增长,财政工作紧紧围绕区委的工作部署,坚持高标准,努力在增收节支、深化改革、加强财税管理等项工作中求突破,全区财政实力和财政工作水平有了新提高。

(

)

强化财政收支管理,全面完成收支预算。

克服非典和财政体制改革给组织收入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清理欠税,强化税收稽查,保证了财政收入在高基数上实现高增长。

在财政支出管理上

,

1,040

万元,保障了防治非典的专项支出

o

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压缩“人、车、会、话”等费用,保证了收支平衡。

(

)

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加大对城区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投入,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o

全区财政支持城市建设投入

20,640

3,100

6,700

万元,促进了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四是加大支持教育发展力度,投入资金

4,000

万元

(

含市专款

)

,用于杨村六中和模范小学建设及教育布局调整。

(

)

认真贯彻落实市对区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财政体制改革顺利实施。

根据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自

2003

1

1

,

财税部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测算,制定了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并做好新体制下财政收支基数的核定及与市财政局的结算调库工作,保证了财政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

)

积极推进财政改革,促进机制创新。

一是选定四个区直单位进行部门预算改革试点

o

2004

o

全年完成招标采购项目

58

项,总预算价格

29,250

万元,中标价格

24,090

万元,节约资金

5,160

万元,资金节支率

17.6%

。三是继续扩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范围。在原有基础上,又对

8

个单位的财务实行了集中核算制

o

进一步强化了财政监督职能,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四是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全面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各项工作。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区委的工作安排,深入细致地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调查和分析测算工作,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和配套措施,积极争取并落实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保证了农村税费改革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

)

严格预算外资金管理。

与纪检、审计、物价等部门联合开展了预算外资金检查活动,全区

73

个单位全部进行了自查,并组织联合检查组对

27

个单位进行重点检查,强化了“收支两条线”管理,使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2003

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税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市对区县分税制财政体制实施以后,按属地征收原则,部分异地注册企业被调出,减少了部分税源,同时,随着所得税超基数上划部分逐年加大和市与区县实行四税分享,造成区级收入增长缓慢,给完成预算任务增加了难度。二是政策性增支项目多,数额大,财政资金供求矛盾突出。三是在财税管理上还存有薄弱环节,粗放管理现象依然存在,税收流失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收支管理制度仍需创新和完善。四是乡镇街道之间发展不均衡,收入差距拉大,部分乡镇财政较为困难。这些问题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

2004

年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区委总体部署,

2004

年我区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区委二届四次全会精神,围绕大力推进城市化为主导的率先发展战略,深化财政改革,强化收支管理,坚持依法治税,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证人员经费、社会保障、重点建设等支出需要,确保预算收支平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

2004

年财政预算草案是:三级财政收入

180,000

万元,比上年增长

20%

。其中区级收入

106,990

万元,增长

18%

。区级收入主要项目的安排情况是:

增值税

21,000

万元,增长

18.4%

;营业税

31,500

万元,增长

31.3%

;企业所得税

25,170

万元,增长

19.3%

;个人所得税

14,900

万元,增长

29.3%

;城市维护建设税

4,600

万元,增长

53.3%

;房产税

2,300

万元,增长

35.3%

;土地使用税

200

万元,增长

53.8%

;车船使用税

400

万元,增长

33.3%

;印花税

600

万元,增长

50%

;耕地占用税

1,000

万元,下降

71%

;契税

1,000

万元,下降

28.6%

;行政事业性收入

300

万元,增长

100%

;罚没收入

2,300

万元,增长

21.1%

;专项收入

1,700

万元,增长

41.7%

;国库存款利息收入

20

万元,与上年持平。

按照现行财政体制的收入划分办法计算,区级预算收入加上市定额补助

2,010

万元,税收超收返还

6,925

万元,各项结算补助

3,858

万元,上年滚存结余

61

万元,减去上划中央所得税

14,311

万元,市级分享四税上划

1,375

万元,各项结算上缴款

778

万元,我区预算可得财力

103,380

万元,比上年增长

12.1%

2004

年我区安排正常经费支出

103,300

万元,比上年增长

12%

。主要支出项目的安排情况是

:

科技费用

70

万元,增长

7.7%

;农业支出

6,000

万元,增长

3.4%

;林业支出

540

万元,增长

3.8%

;水利和气象事业费

650

万元,增长

6.6%

;工交等部门事业费

175

万元,增长

16.7%

;文体广播事业费

980

万元,增长

4.8%

;教育事业费

23,800

万元,增长

6.7%

;医疗卫生支出

6,900

万元,增长

46.8%

;其中医疗保险支出

4,000

万元,增长

100%

;其他部门事业费

530

万元,增长

8.2%

;优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1,900

万元,增长

8.6%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280

万元,增长

12.4%

;行政管理费

7,800

万元,增长

5.4%

;公检法司支出

5,200

万元,增长

11.3%;

城市维护建设费

33,958

万元

,

增长

24.2%

;政策性补贴支出

17

万元,与上年持平;专项支出

1,500

万元,增长

15.4%

;其他支出

11,000

万元,与上年持平;预备费

2,000

万元,主要用于不可预见的支出

o

区预算可得财力与预算支出相抵,财政滚存结余

80

万元。

从总体上看,今年预算安排是积极稳妥的。收入预算重点考虑了经济发展和加强征管增加的收入,支出预算综合考虑了必须增加的正常经费支出和重点项目支出。在预算执行中,可能出现新的减收增支因素,对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扩大收入规模,优化支出结构,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三、树立更高标准,实现更大突破,努力完成

2004

年财政预算任务

为全面落实区委工作部署,确保完成本次人代会确定的财政预算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

)

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努力增加收入总量,不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实现收支动态平衡和支出总量平衡。

,

强化服务,培植财源,促进财政收入总量快速增长。三是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

,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要保工资、保医疗、保发展、保稳定,安排好各类各项支出。

(二)深化财政改革,建立现代财政管理体系。

一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配套措施。认真做好与市财政的结算工作,积极争取资金,确保我区既得利益;结合市对区财政体制改革的内容,调整区级收入和乡镇街道收入,改进转移支付办法,调动乡镇街道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促进乡镇街道财政健康发展。严格执行属地化征管政策,针对属地化征管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认真研究、制定应对的新方法、新措施,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为全区扩大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提供保障。二是加快预算编制改革步伐。在法院、土地局、审计局、统计局实行部门预算。严格执行“三下二上”的编制、审批程序,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资金,增强预算的刚性。三是在区直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从而将各单位的资金收支活动置于政府的监控下,防止财政资金的挪用和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在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五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适应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完善相关办法,解决好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做好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工作,积极筹措资金,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六是在部分行政单位试行财政统发工资制度,从而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控制人员过快增长,保证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为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奠定基础。七是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工作。依据《政府采购法》,制定适合我区实际的配套制度和实施办法。增强依法采购意识,规范政府采购运作程序,接受社会监督。

(

)

进一步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加大收支两条线管理力度。

要继续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收入,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并建立规范的单位预算外资金监控制度,实行年度支出指标预算化管理。抓好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和银行帐户的管理,加强源头控管。进一步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坚持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重点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查管结合,对查出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的,要严肃处理。

(

)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要以实现武清率先发展为目标,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围绕扩大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这条主线,深入基层,主动服务,依法行政,提高水平。适应新时期对财政工作新要求,不断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财税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各位代表:

2004

!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先报审计委还是先报县政府篇三

各位代表:

受新村乡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

2013

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4

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同时请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一、

2013

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3

2013

年财政预算目标任务,尽管还尚有一部分收入缺口,但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在这一年中,我们根据本乡经济发展所取得实际财力,坚持了“量力而行,量入而出”的原则,履行了节约、勤俭办事的方针,在财政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加大了财政支出管理的力度,以保持收支平衡。并与时俱进,紧密服务于本乡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为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公共服务和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力地促进了我乡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2013

年财政决算收入为

4499.43

万元,比年初预算

5199.43

万元,减少

700

万元减

15.5%

,比上年财政收入

4766.91

万元减少

5.6%

2013

年财政总支出为

4499.43

万元,这些支出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支出

7.4

万元;

(二)科学技术普及

6.8

万元;

(三)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149.53

万元;

(四)社会保障事业和就业支出

783.99

万元;

(五)医疗卫生支出

320

万元;

(六)节能环保支出

99.94

万元;

(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490.27

万元;

(八)农、林、水事务支出

161.5

万元;

(九)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管理支出

1372

万元;

(十)行政管理费支出

1108

万元;

2013

年我乡财政工作,总体上来看还是好的,这主要得益于乡党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乡人大的监督与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更凝聚着各村各事业单位各部门的辛勤付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我们的财政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面临矛盾和困难依然十分突出,尤其是收支矛盾依然较大,财政刚性支出增长较快,各项事业的发展对财政的需求越来越大,目前的财力不可能满足全部需求。所有这些,都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去加以解决好。

二、

2014

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4

年,我乡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靠新一轮解放思想为动力,紧紧围绕本届人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坚持以服务公共财政为重点,以保障民生、涵养财源、厉行节约、提高绩效为目标,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压缩事项支出,确保法定支出,进一步提高财政运行质量,以促进我乡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我们按照“乡财县管”工作要求,实行预算共编。

2014

年,我们预算财政收入为

5570.07

万元比上年增

23%

,预算安排草案如下:

2014

年财政预算收入为

5570.07

万元,根据预算法规定,按照量入为出保持收支平衡的原则,预算安排支出为

5570.07

万元。具体支出安排如下:

(一)教育支出

37.5

万元,比上年增

406%

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幼教等人员的养老补贴以及新增幼教等人员的养老补贴;

主要安排幼教人员养老补贴、教师奖励、教师节慰问、青保暑期工作、社区成校等方面支出。

(二)科学技术支出

8.9

万元,比上年增

30.88%

主要安排科普宣传、食安培训、义务献血、康协活动、爱卫等方面管理支出。

(三)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193.06

万元,比上年增

29.11%

主要用于文化、广播影视、体育、社区文化中心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支出。

(四)社会保障事业和就业支出

879.87

万元,比上年增

12.23%

主要安排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工作经费、行政退休人员经费、万千百人就业项目补助、烈军属补助、现役、复员退伍军人补助、五保老人补助、残疾人事业支出、农村低保补助、老年农民养老补助、其他社会救济救助,企业就业补贴、农保基本补贴等方面支出。

(五)医疗卫生支出

325

万元,比上年略有增加;

主要安排卫生防疫经费、乡村医生、村卫生室诊疗补贴、农村合作医疗补贴、合管站事业经费等方面支出。

(六)节能环保支出

164.36

万元,比上年增

64.45%

,主要是增加了拆违止违的专项经费;

主要用于市政市容事业支出和环境整治支出。

(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

184.32

万元,比上年减

62.4%

,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科目的调整;

主要安排村建所事业支出和镇区公共设施、绿地及实事工程等方面支出。

(八)农、林、水事务支出

220.5

万元,比上年增

36.53%

主要安排农服中心、水务所事业支出、河道整治、动物防疫、产业结构调整扶持等方面支出。

(九)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管理等方面支出

2300

万元,比上年增

67.64%

,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对小区企业的招商扶持力度;

(十)行政管理费支出

1256.56

万元,比上年增

13.4%

三、为完成

2014

年财政预算而努力

2014

2014

年财政预算而努力,具体地说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统一思想、振奋精神

我们要紧紧围绕发展新村经济这个中心和建设好美丽乡村这个总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形成共识,负重奋进。要不断扩展理财思路、更新理财观念、探索最优管理模式,管好用好有限的财政资金。因为我乡的财政还并不宽裕,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起过紧日子的思想,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坚持服务宗旨,提高服务质量,为我乡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环境。

(二)开拓市场,增加财源

我们要抓住崇明新一轮发展的良好机遇,一要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使其不断增加科技含量,以不断转变其经济增长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要继续抓紧抓牢招商引税工作,以更诚信、优质、规范的服务取信于客商,以实现我乡招商工作新突破,努力增加财政收入。三要进一步搞好乡集体资产管理,以增加财政收入。四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使其不断增加对政府和社会的贡献。

(三)科学运筹资金,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我们在做好应收尽收的基础上,用足用好有限的财力。在支出上力求做到合理安排,优化结构支出,重点安排在民生最为迫切的社会事业,合理紧缩机关行政经费。在管理上严格各级财经纪律,强化财务审批和财务监督力度,确保各项资金的落实,保障政府工作正常运转。同时要严禁铺张浪费,堵住支出漏洞,杜绝非正常开支。

(四)注重管理,向上争取

首先,要从我们机关事业内部做起,更加紧缩日常性经费和其他公务性支出。机关各部门和单位对所承担的工作要加强日常性管理,要立足节约开支为出发点,做好每一项工作以减轻乡财政压力。其次,各部门、各单位要与县级部门平时多联系、多沟通,积极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第三,加大对财政拨款单位的财务监督力度,加大预算外资金的管理。第四严肃财经纪律,合理调度资金,规范办事程序,严格支出管理,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第五,加大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力度,把有限的资金使用在刀口上,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各位代表:

2014

年的财政工作目标任务已经明确,让我们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下,通过全乡上下加压鼓劲、团结拼搏、务实创新,我们就一定会圆满地完成好全年财政预算目标任务。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先报审计委还是先报县政府篇四

预算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2012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市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政协的依法民主监督之下,市政府顶住内外环境压力,克服减收增支因素影响,通过强征管、精理财、挖潜力、争资金等有效手段,财政经济得到稳步发展,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效果良好,圆满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2012年,我市公共财政收入完成47,989万元,同比增长20.7%,增收8,233万元。主要项目是:增值税2,219万元、营业税14,762万元、企业所得税5,449万元、个人所得税1,597万元、土地使用税1,167万元、契税4,188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3,131万元、罚没收入4,482万元。公共财政支出完成262,391万元,同比增长25.9%,主要项目是:一般公共服务16,500万元、公共安全8,653万元、教育52,56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31,321万元、医疗卫生20,341万元、节能环保3,164万元、农林水事务69,519万元、交通运输11,334万元、住房保障8,259万元、粮油物资储备事务18,026万元。

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实现了财政预算第三十个平衡年,当年结余76万元。

(一)抓政策机遇,力促项目建设,增强财政发展后劲。

以打造绿色食品产业园为核心,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效益彰显。安排资金16,472万元用于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园区内福合村整体征迁,形成企业集中、资源集约、功能集合的格局。支持企业强劲有力。投入资金9,416万元,大力支持华豆集团、锦稻加工、粮都酒业、家世界等重点企业发展。融资杠杆稳步运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扶助自主创业人员,发放小额贷款1,100万元。

(二)促增收节支,创新理财手段,优化财政收支结构。

以强化财政收支管理为核心,全面提升财政运行质量。多措并举抓收入。建立税源监控体系,分析形势,研究对策,克服增、营、个税起征点调高等政策减收及建安和房开业萧条带来的环境减收影响,税收收入完成70,974万元,同比增长14.5%;规范政府非税收入征管,建立征收激励机制,非税收入完成9,275万元,同比增长56.8%。科学合理保支出。科学调整结构,合理安排支出,坚持“有保有压、统筹兼顾”的理财原则,严格控制一般支出,科学压缩弹性支出,从严审核专项支出,细致核定非税支出。通过争取专项资金、预借结算资金等方式,保障社会事业的持续发展。

(三)重上争资金,体现资源优势,拓宽财政保障范围。

以内引外联、争取资金为核心,全面缓解财政支出压力。充分利用产业园建设、教育发展、农业生产等各种优势,通过明确目标、把握方向、齐心协力、合力共争等方式,实现争取资金额度和范围上新的突破。今年我市公共预算财力突破12亿大关,完成123,804万元,同比增长17.1%,其中:争取各项上级财力补助62,173万元,同比增长18.7%。会同相关部门争取专项资金突破13亿大关,完成138,663万元,同比增长35.1%。

(四)惠民生福祉,构建和谐社会,彰显财政公共效益。

以普惠民生、促进和谐为核心,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支持农业发展。推进长安漂伐万亩玉米示范区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村屯、道路和沟渠绿化工程,实施幸福灌区续建配套、节水增粮行动、万亩大地块等基础项目建设,大力支持水稻育秧大棚及催芽车间建设,完成26个村屯饮水安全工程,启动富宏公路改造升级工程,兑现粮食、良种等惠民补贴46,380万元。全力保障教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贫困生的资助体系,保障校园安全体系和学前教育工程建设,教育支出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不低于公共财政支出15%的要求。稳步提升民生福祉。积极扶持就业创业,新增就业7550人。新农保参保率和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5%以上,提高城乡低保、五保户等补助标准。加大保障安居工程投入,发放廉租房补贴368万元,配建廉租房203套,完成7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对20万平方米旧楼进行节能保温改造。构建宜居环境城市。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供热、供气、污水整治、道路绿化等专项规划,启动锦绣大街西段、城市西出口、通江路等街路改造工程,推进城市环卫体制改革、交通整治和市容管理,城市环境秩序进一步规范。推进文体事业发展。支持“三下乡”活动,成功举办首届“富锦杯”国际机器人舞蹈大赛及cbo男子职业篮球联赛等活动,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全力保障公共安全。着力创建平安富锦,深入开展系列严打整治行动及“打击黄赌毒”、夜间大巡控等治安专项行动,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好转。

(五)精机制创新,增强改革活力,完善财政管理制度。

以健全管理机制为核心,全力提升财政管理效率。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细化了城市低保对象家庭收入审核和资金社会化发放等管理办法,全面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为8,979人次城市参保居民医疗待遇支出1,382万元,为10.49万人次患病农民医疗支出5,754万元,提高我市参合农民的受益面和受益水平。细化预算管理改革。规范部门预算编制,加强政府采购监管,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建立国库单一帐户体系,规范资金支付方式。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安排资金2,664万元用于落实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完善了激励约束机制。推进票据电子化改革。全面实施票据电子化管理,促进非税收入征管。

(六)强科学监管,推进精细管理,提升财政管理绩效。

以规范施管、提升绩效为核心,全面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入实施同步监督。通过完善制度、拓展项目、全局联动等手段,对全市164户预算单位和32个重点项目进行同步监督,构建层层监督的管理模式。有序开展绩效评价。对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等资金开展绩效评价,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全面加强财政评审。完成各类财政投资评审项目69个,审减率达到25%,节约了财政资金。规范国有资产监管。全面推进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产权登记,将行政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国有资产全部纳入监管范围。

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还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保持财政可持续发展的后续财源还未完全形成,财源建设的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财政收入结构中的一次性因素较大,收入质量仍需进一步改善;财政保障的范围、规模越来越大,支出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为此,我们应立足市情、科学理财,着力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

二、2013年财政工作安排

2013年是我市为挺进全省十强县(市)夯实基础、蓄积能量、开创局面的关键之年,政府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全力推进财源项目建设,努力开展增收节支,全面拓宽保障领域,继续提高民生福祉,推进市域经济科学、协调、快速发展。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2013年公共财政收入预算安排38,054万元,同比增长18%(剔除建三江管局的可比口径计算),按照上述收入预算安排和已确定的省对县转移支付项目,当年支出预算安排为174,768万元。

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2013年财政收支平衡。

三、为全面完成2013年预算而努力奋斗

2013年,在建三江财税体制调整、房地产业萧条、刚性支出累积等不利局面下,财政工作将在逆境中昂首阔步、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确保预算目标顺利完成。

(一)立足资源优势,抓实项目建设,促进市域经济快速发展。

要把支持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努力促进经济发展上规模上水平。一是依托产业园优势吸引外埠财源。高起点完善绿色食品产业园专项规划,完成13.3公里铁路专用线建设,提高园区服务功能。二是依托农业优势壮大产业财源。加大水稻智能催芽车间的建设力度,组建水田农机合作社,扶持稻米生产企业发展。鼓励生猪、肉鸡等畜产品规模化养殖,壮大农畜产品加工产业。三是依托项目优势扶持新增财源。围绕壮大物流、新能源等产业,落实招商引资政策,支持项目发展。四是依托湿地优势拓展旅游财源。完善富锦国家湿地公园基础设施,整合精品线路,丰富旅游内涵。五是依托口岸优势开拓外贸财源。加快东平港国际物流园建设,建成口岸电子商务信息平台,支持各类企业扩大进出口规模。

(二)立足开源节流,发挥调控效应,促进收支结构全面优化。

要把提高财政经济运行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实现收入的稳定增长与支出的均衡保障。深挖增收潜力。进一步加强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税收的动态监控,及时掌握税源发展变化趋势,克服建三江财税体制调整带来的减收压力,确保税收稳定增长。加大监管与稽查力度,实施统一同步征管,确保非税收入足额入库。规范支出管理。继续实行“保压结合”的理财思路,努力压缩弹性支出,切实减少临时性预算追加,确保“三公”经费预算零增长,全力保障重点支出。

(三)立足争取资金,拓宽发展渠道,促进财政保障能力增强。

要把了解上级资金政策动态作为工作重点,实现上争资金范围和额度的最大化。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加大对国省财政政策的分析力度,及时掌握资金分配动向和扶持重点,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和长期联系机制,展示我市发展形象,反映我市实际问题,力争更多专项资金争取到位。

(四)立足普惠民生,构建和谐财政,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均衡。

要把均衡发展、改善民生作为工作重点,确保将“十二件实事”落到实处。支持农业发展。抓好幸福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节水增粮行动,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教育综合发展。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保障校园安全建设,推进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推动城市设施建设。综合运用财政资金,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大环卫保洁机械投入力度,构建宜居城市。保障民生福祉。提高干部职工津贴补贴水平,支持扩大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打造创业就业平台,积极开展就业推介活动,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规模,支持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拉动文化体育发展。支持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建立数字化图书馆,完善文化馆、博物馆功能,丰富人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推进公共安全建设。巩固平安城创建成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市民安全感。

(五)立足创新发展,突出改革效应,促进财政管理日趋完善。

要把完善财政机制改革作为工作重点,实现健全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社保平台建设与整合,扩大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弱势群体帮扶与救助制度,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群众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健全部门预算制度,规范政府采购制度,建立会计人员再教育制度,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推进公务卡改革,确立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快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行公办医疗机构、乡村诊所基本药物制度,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促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六)立足科学监督,突出精细管理,促进财政绩效全面提升。

要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作为工作重点,加强财政支出精细化管理。健全监督机制。深入开展同步监督,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和专项资金的跟踪监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监督检查。推进绩效评价。扩大绩效评价的项目范围,积极推行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细化评审监管。严把工程预、决算审核关、建筑材料价格审核关、施工设计变更审核关,力求工程评审质量与效益最大化。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处置、整合方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效利用。

各位代表,今年的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我们有坚定的信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监督下,把握机遇谋发展,创新思维出实绩,圆满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为早日挺进“全省十强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先报审计委还是先报县政府篇五

200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8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书面)

黑龙江省财政厅

(2008年1月23日)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全省及省本级2007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07年全省及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2007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省各级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锐意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省十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的预算任务。

据快报统计,2007年全省全口径财政收入1009.6亿元,自然口径增长(以下简称“增长”或“下降”)14.5%。其中,上划收入430.4亿元,增长7.1%。地方财政收入579.2亿元,增长20.8%。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440.2亿元,增长13.9%;基金预算收入139亿元,增长49.6%。全省地方财政支出1325.6亿元,增长24.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187.3亿元,增长22.6%;基金预算支出138.3亿元,增长43.8%。

省本级全口径财政收入373亿元,下降0.6%。其中,上划收入204.6亿元,下降6.7%。地方财政收入168.4亿元,增长7.9%。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137.2亿元,增长5.7%;基金预算收入31.2亿元,增长18.3%。地方财政支出405.8亿元,增长16%。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76.6亿元,增长16.9%;基金预算支出29.2亿元,增长5.9%。

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全省地方财政收支加减同中央结算后,当年结余50.4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支净结余5.2亿元(省本级3.3亿元,市县级1.9亿元);基金预算收支滚存结余45.2亿元(省本级14.3亿元,市县级30.9亿元)。

2007年全省预算执行呈现以下突出特点: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全省一般预算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并呈稳定协调发展态势。一是同经济发展相适应。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1.9个百分点,完成了年初既定增长目标。二是两个比重有所提高。全省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4.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县级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全省的比重达到16.1%,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三是非油收入增长较快。全省来自于大庆原油的税收收入下降8.4%,非油税收收入增长19.8%,表明地方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收入规模上新台阶。全省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1000亿元,全省和市县级一般预算收入也分别突破400亿元和30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收53.7亿元和46.2亿元。县级财政总收入(包括一般预算收入和上划收入,下同)141.5亿元,增收26.6亿元,增长23.1%。其中,亿元以上县(市)41个,比2006年增加7个,占全省县(市)总数的62%。绥芬河市收入突破10亿元,肇东市、阿城区、肇源县和安达市收入超过7亿元,肇州县、双城市、杜蒙县和海林市收入超过5亿元。

――财力水平明显提高。

随着全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和国家转移支付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级政府财力水平稳步提高。全省财政供养人口人均财力水平达到5.3万元,比2006年提高1万元。其中,市(地)本级人均财力5.9万元,提高1.1万元;县(市)级人均财力3.5万元,提高9000元。

――财政调控作用不断增强。

一是省对下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有效缓解了基层财政困难。2007年省对下转移支付补助512.7亿元,比上年增加114.6亿元。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补助261.1亿元,增加61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197.4亿元,增加46.6亿元;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补助54.2亿元,增加7亿元。二是财税激励政策有效落实,促进了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兑现提高税收返还比例和营业税超基数返还、招商引资奖励等项激励政策,增加县级财力9.8亿元;兑现县域经济发展人才和金融机构奖励资金5000万元。三是突出重点环节,支持经济发展。统筹各类专项资金9亿元,重点扶持了87个财源建设项目,47个项目已竣工投产;利用财政间歇资金9.6亿元,支持市县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安排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3亿元,推进了哈尔滨动力设备公司等20个装备工业和10个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支出保障较为有力。

一是规范津补贴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安排资金12.4亿元,兑现了省直在哈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政策;安排转移支付资金12.5亿元,对市县提高津贴补贴标准给予补助。二是民生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财政年均补差标准分别提高117元和54元;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补助农村贫困农户泥草危房改造;实施了城镇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工作;在全国率先设立了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制度。三是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全省教育、科技、农业支出分别完成199.8亿元、17.5亿元和106亿元,分别增长25.5%、38.7%和31.5%,均高于全省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

2007年全省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财政收入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较多,收入规模排位后移;市(地)本级收入增速虽然有所加快,但仍低于县级;一些地方发展的意识不强;部分地方和单位仍然存在着违反财经纪律和花钱不够节俭、铺张浪费的问题。对上述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进一步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完善省对下财政管理体制、加强财政监管和法制建设等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8年全省及省本级预算安排情况

2008年,全省财政既面临着促进增收的有利条件,也存在着减收增支的巨大压力。全省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两位数发展速度,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近年新上的生产项目陆续投产达效,调整车船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政策翘尾,改革资源税和耕地占用税制度,将对全省财政收入增长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同时,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将对金融、房地产、证券、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企业等产生较大影响。实行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调减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率,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费用减除标准,大庆油田原油减产和进项税增加,也将对财政收入带来负面影响。加大民生投入和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规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偿还到期政府性债务等,将给各级财政带来较大支出压力。

基于对上述形势的分析,根据2008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省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抓好财源建设,做大财政经济蛋糕;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减排、基层政权建设等公共领域的投入;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确保收支平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08年全省及省本级预算安排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积极稳妥。财政收入的安排同国民经济发展保持同步,既要打满打足,又要稳妥可靠。二是量入为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打赤字预算,实现收支平衡。三是有保有压。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减少并逐步取消对竞争性和经营性领域的投入,增加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清理整合各类专项资金,重点向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环境保护等民生方面倾斜。同时,坚持勤俭节约过紧日子的思想,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

2008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安排613.9亿元,可比口径增长10.4%(下同)。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74.9亿元,增长14%;基金预算收入139亿元,与上年持平。地方财政支出安排1072.9亿元,增长18.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936.2亿元,增长13.5%;基金预算支出136.7亿元,增长74.2%。

2008年,省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安排159.8亿元,增长3.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8.6亿元,增长4.1%;基金预算收入31.2亿元,与上年持平。省本级地方财政支出安排232亿元,增长4.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04.5亿元(总预备费安排2亿元),增长4.5%;基金预算支出27.5亿元,增长4.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要求,按照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全省和省本级预算安排是平衡的。

总的看,2008年省本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预算平衡难度较大。一方面财力增长有限。受原油产量递减、油田进项税增加以及所得税税率下调等政策影响,省本级一般预算收入比2007年减收8.6亿元,虽然中央补助有所增加,但财力仅增加7.4亿元。另一方面支出居高不下。仅基本支出就增加10.2亿元,需通过新增财力和调整支出结构来消化。一是盘活存量。对不符合公共财政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专项资金,彻底取消、适当压缩或调整支出方向;对性质接近、用途交叉的专项资金,按照支出重点予以整合。二是优化增量。新增财力和整合资金全部用于民生支出。增加安排提高省属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补助资金、城市和农村低保财政补助资金、部分优抚对象和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生活补贴以及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保障标准;安排国家要求匹配的解决困难国有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资金、尼尔基水库超概算我省负担资金、能繁母猪补贴资金、低收入群众廉租房补贴资金、省编教科书免费资金、农村贫困农户泥草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等民生支出。

三、完成全年预算任务的保证措施

做好2008年的财政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为了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完善收入分配职能。

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突出财政资金的公共性,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向“三农”、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基层、困难群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倾斜。完善省对下财政管理体制。建立一般性转移支付激励机制,调动享受一般性转移支付市县开辟财源、增加收入的积极性;完善市对所辖区的财政体制,将市、区财力差异水平控制在合理的幅度之内;完善“乡财乡用县监管”财政管理方式,促进实现县、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村财民理乡代管”的办法,增强村级公共服务能力。改革完善财政分配方式。采取因素法、公式法或以奖代补方法分配专项资金,提高资金分配的合理性。

(二)积极促进经济发展,努力培植壮大财源。

进一步推进财源建设工作。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财源建设工作思路。筹集资金重点推进100个财源大项目、100个重点财源项目,发挥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加大支持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开发区对投资的吸引力。适当整合招商引资奖励政策,调整奖励范围、奖励条件和奖励标准,促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采取高科技风险担保、政策性担保、贷款贴息、支持高成长性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等方式,促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加快发展。大力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制定实施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财税政策,安排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3亿元,并将高新技术产业资金、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和国家重大项目前期费重点向新型工业化倾斜,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加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投入,加快节能减排十大重点工程、松花江流域重点污染治理项目、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和污染减排监管体系等建设;采取补助与贴息相结合的方式,支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和旅游、外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

(三)大力支持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

增加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投入,重点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路、农村能源、农业科技、农机合作社、优质粮食产业带、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主辅换位的要求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促进畜牧业发展。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项惠农政策,完善扶持生猪、奶业和油料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民增收。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安排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以奖代补资金1.8亿元,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奖励资金7.5亿元,加快农村发展公益事业建设;推进改水改厕、沼气推广、秸秆气化和人畜饮水安全项目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条件。进一步创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方式,采取财政贴息、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奖补结合等激励手段和措施,引导农民自有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三农”,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四)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促进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提高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并扩大补助范围;从秋季学期开始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安排资金2.8亿元,全面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支持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城乡居民基本就医条件;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继续开展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技合作共建;省级博物馆、纪念馆和科学技术馆逐步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套设施,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文物保护,提高文化软实力;支持筹备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促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按照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加大对我省林业、煤炭、石油等资源型地区的支持,促进资源型城市加强生态建设和发展替代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支持中心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维修更新,促进提高人口素质;全面落实基层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标准,加强政法机关能力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五)强化社会保障工作,提高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

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财税优惠政策,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降低零就业家庭比率,促进实现业有所就。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范围,认真落实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政策,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促进实现老有所养。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到城镇所有从业人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扩大到50%的市县,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和参合农民报销比例,促进实现病有所医。提高城市低保对象财政月人均补差标准,将农村符合条件的困难居民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增加大病统筹为主的城乡医疗救助投入,促进实现贫有所济。努力解决国有企业历史拖欠工资问题,探索建立确保工资按时发放的长效机制,促进实现劳有所得。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和农村节能省地型农房建设,给予农村贫困农户泥草危房改造补助,促进实现住有所居。

(六)继续深化财政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简化国库集中支付流程,全面完成集中核算向集中支付模式转轨工作;省直50%预算单位纳入公务卡消费改革试点范围,市县启动试点工作;省级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收缴范围,市县级全面启动改革。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增强采购预算的约束力;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开展政府采购制度执行情况检查,规范采购行为;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对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实行优先和强制采购政策评审标准。强化财政绩效评价工作。继续开展市县财政综合绩效评价工作,探索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七)强化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强化预算编制管理。进一步规范省本级项目预算编制管理,扩大省直行政事业单位大中型修缮预算编制试点和人大审议项目资金分配范围。扩大市县级部门预算编制范围,2008年市县部门预算编制单位不少于80%。合理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备标准,为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奠定基础。加强对市县预算编制的指导审查,提高市县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行政、事业编制管理,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口过快增长;加强公务车辆管理,严格控制超编制、超标准购买小汽车;加强会议费管理,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模;加强接待费管理,严格控制接待范围和标准;加强差旅费管理,规范支出行为,禁止转嫁差旅费负担;加强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严格控制出国(境)经费;加强网络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经费管理,实现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避免重复浪费;严格控制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八)推进依法理财,强化财政监督。

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深入实施《黑龙江省财政部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实施意见》,规范财政行为;积极做好《黑龙江省机关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经营使用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的调研论证和修改完善工作,加快财政立法进程;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保障财政行政行为的规范性。建立完善财政监督机制。树立财政“大监督”的理念,形成专职监督机构和各业务机构共同监督的格局;加强财税政策执行、税收征管质量、重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同时,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财政工作的公众参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政府性债务监管,实现我省政府性债务的良性循环。各位代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指导,进一步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为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构建和谐黑龙江做出新的贡献。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先报审计委还是先报县政府篇六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2006

1-6

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

1-6

月财政预算执行基本情况

1-6

月份,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

42755

万元,占年度预算的

68.9%

,比上年同期(下称“同比”)增长

40.8%

,其中:上划中央“四税”收入

21077

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

62.4%

,同比增长

30.6%

;地方财政收入

21678

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

76.6%

,同比增长

52.5%

。(地方财政收入分项目执行情况见附表一)。

1-6

月份,全县财政总支出

24382

万元,为年初预算的

53.7%

,同比增长

21.8%

。(具体支出情况见附表二)。

1-6

18

个百分点

,

地方财政收入预算执行进度超过序时进度

26

个百分点

,

2005

年度税款缓征、罚没收入入库不均衡、稽查查补入库额大等因素增加了财政总收入

8000

万元、地方财政收入

6000

万元。二是财政支出趋向合理。有限的财力基本保证了公共服务与安全支出,在

4361

万元增支中,支农支出、教育支出、科技支出、卫生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五项分别增加了

910

万元、

536

万元、

222

万元、

280

万元、

230

万元,同时加大了对旅游的扶持力度,增加了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二、

1-6

月预算外收支执行情况

1-6

月份,全县预算外收入

22581

万元,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6693

万元,基金收入

221

万元,土地整理指标费收入

982

万元,土地出让金收入

14602

万元,其他收入

83

万元。

1-6

月份,全县预算外资金支出

13972

万元,其中一般预算外资金支出

4274

万元,专项预算外资金支出

8565

万元(其中土地出让金支出

8276

万元),其他支出

32

万元,财政调剂支出

1101

万元。

三、

1-6

月财政主要工作

1-6

,

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721

万元。对种粮农民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补贴。

4819

万元,同比增长

39.3%

202

万元。

一是规范预算管理。按照“保工资、保运转”的原则,把握轻重缓急,编制了

2006

12

名国有股权董事、监事,收回企业改制净资产

170

万元。

对全县

2005

2003

年以来全县再就业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估,开展三资企业财政登记证网上年检工作。继续完善会计集中核算改革,注重了财政拨款和财务核算的有效衔接,突出了对报账会计的技能培训,加大了对重点单位、重点项目的监督力度。

四、下半年工作安排

3900

9000

万元专项资金难以到位;三是公共财政框架下,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社会保障等法定支出项目日益增多,刚性越来越强。其次,由于经济结构调整不快,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和工业投资乏力,新的经济增长点极少,加上医化和工艺品两大支柱产业税源呈萎缩态势,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后劲不足,地方可用财力增长缓慢,下半年收入增幅必将回落。尽管预计今年财政收入将有一定幅度的超收,但实现全年财政收支平衡还有一定的难度。下半年全县财政工作着重要围绕五个重点,进一步做好五方面工作:

在“兴工业、强旅游、重‘三农’”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财税的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在财税政策上优先支持第三产业发展,重点培育高新企业,鼓励循环经济发展,形成多元化、阶梯型的财源结构格局。认真落实好税收减免优惠政策,该减免的减免,该优惠的优惠,为第三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税收政策环境。积极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以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为重点,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使农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公共财政的实惠。

进一步加强税收计划和税收分析工作,增强税收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为组织收入提供决策依据,同时把握好税收入库进度,尽可能实现均衡入库。在依法治税、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坚持财与税、收与支、税与费并举,探索研究在企业总体税负不变情况下保持税收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办法与措施。继续细化营业税行业管理,强化地税小税种管理,逐步提高地方税收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进一步扩大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力求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收入在纳税以后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以财政性票据换版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夯实财政性票据管理基础。

继续重视向上争取资金工作,密切注意省市资金补助的动向,做好项目包装、申报工作,努力争取项目和资金,缓解我县财政收支矛盾。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要求,加大支出结构的调整力度,通过调整存量,用好增量,在优先保障职工工资发放、机关正常运转、社会保障等涉及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的重点支出需要前提下,财力进一步向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两个社会建设倾斜。进一步压缩和控制一般性开支,以保证重点支出。加强县乡两级政府性债务管理,稳步推进债务化解,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立新的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做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配合工作,一方面,在做好增资测算的基础上,积极筹集资金,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和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的需要;另一方面,切实推进“收支两条线”管理,逐步实现收支脱钩。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新一轮乡财政管理体制。做好推行部门预算的调研工作。

围绕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以及财政改革事项和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以提高日常监管工作质量为核心,以规范基础工作为保障,积极推进和加强财政监督工作。一是加强财政收入监督,突出非税收入监管,对全县收费单位的收费、上解情况进行抽查。二是加强财政支出监督,积极推进财政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总结再就业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试点经验,逐步扩大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面,运用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合理的评价标准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判断。另一方面,通过财政工业技改贴息专项资金、房改办住房基金、中央特大防汛资金等专项资金检查,追踪问效,关注财政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三是强化会计监督,组织开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开展委派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继续做好工程结算审查和重点工程的财务检查。四是对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逐一整改和落实。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县下半年的财政形势依然严峻,要全面完成年初人代会通过的财政收支预算尤其是要确保财政收支平衡难度较大。但我们坚信,有县委的正确领导,有县人大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不负全县人民的重托,以对党和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开拓进取,全力以赴,尽心尽责,收好税、理好财,为完成年度预算任务而努力奋斗。

相关范文推荐
  • 07-10 2023年简历大学生 大学生个人简历(实用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简历大学生篇
  • 07-10 2023年小学课外体育活动实施方案(实用5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方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
  • 07-10 最新团员思想汇报总结部队(通用5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
  • 07-10 网店合作创业合同(优质5篇)
    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合同是适应私有制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而出现的,是商品交换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合同的格
  • 07-10 最新电工巡察记录表 巡视整改工作总结报告共(汇总7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
  • 07-10 最新出生医学证明委托书委托期限模板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 07-10 2023年银行行助竞聘演讲稿(优秀9篇)
    演讲作为人类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演讲者、听众、沟通二者的媒介以及时间、环境。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演讲稿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演
  • 07-10 2023年职业规划计划书精选
    计划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的一个前提。做好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才能使工作与学习更加有效的快速的完成。优秀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
  • 07-10 2023年老教师师德师风演讲稿(模板10篇)
    演讲比朗诵更自然,更自由,可以随着讲稿的内容而变化站位。一般说来,不要在演讲人前边安放讲桌,顶多安一个话筒,以增加音量和效果。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演讲稿呢
  • 07-10 最新销售人员转正申请书实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