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最新历史典故心得体会(实用6篇)

最新历史典故心得体会(实用6篇)

时间:2023-06-27 14:39:38 作者:曹czj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历史典故心得体会篇一

历史典故是指由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方面留下来的典故。在日常生活之中,这些典故不仅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还对于我们的人生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接触历史典故,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类发展的过程,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更加热爱国家和文化。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个人对于历史典故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历史

接触历史典故,首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历史是我们过去所经历过的故事,和我们在当下过程中的选择相关,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判断和选择,更加精准地决策。很多历史事件都是因为某个人或某个组织做出的决策而产生的,而了解这些故事和决策可以告诉我们,人类在面对选择时候,往往会受到知识、观念、诉求等多方面的影响。明确历史事实和人性特点,并不局限于历史研究工作者,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份值得认真学习的财富。

第三段:丰富知识

历史典故中的知识又有很多方面,如人物、事情、情节、表达方式等等。通过研究历史典故,我们不仅能够获得这些知识,还能够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我们经常说“众口铄金”,这句话来源于《庄子》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众口之所铄金”,在做事和做决策的时候需要考虑各方因素,避免让少数人影响判断。认真学习和掌握历史典故的知识,有助于我们的知识丰富,拓宽我们的认识范围。

第四段:启示人生

历史典故也能够启示我们对于人生的态度和追求。历史上有很多优秀人物和文化,其中有许多可贵的品质和精神之所在。比如,我们常说的“诚信为本”,就源于古代历史中的一些事件和人物所展现出来的品质,如诸葛亮、岳飞等人的忠诚正义。同时,许多典故中也表现出了深刻的人性思考,探究了身处信息海量的现代人的迷惑。通过认真理解历史典故,我们能够更好地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有清晰的认识,让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更加稳健。

第五段:结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分享了个人对于历史典故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来看,接触历史典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获得知识,启示对于人生的态度和追求。深入探寻历史典故,除了能够满足我们在场合中的猎奇心理, 还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食粮,让人生更加充实,也让我们不忘历史,更爱我们的祖国和文化。

历史典故心得体会篇二

孝顺父母是每一位子女的责任,下面小编为你介绍一下关于孝顺的历史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来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曾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母。母曰:“有客忽至。吾啮指以悟汝耳。”后人系诗颂之。诗曰:“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历史典故心得体会篇三

历史典故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文化载体,它不仅是我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渠道,更是增加散文和现代生活中的文化力量的重要素材。在阅读历史典故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游走在古今之间,领略历史的印记和智慧的瑰宝,从中汲取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对自己的修养产生重要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阅读历史典故时的体会和收获。

第二段:历史典故的教育意义

历史典故既反映了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也是智慧的结晶。通过解读历史典故,我们能深刻了解人类智慧的千古传承。例如《管子》中的典故“读书琢磨”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获得真知,并且每一个人都有通过个人努力去变得更优秀的潜力。这些典故真实而深刻,时至今日仍然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第三段:历史典故的价值体现

历史典故中的故事情节形象鲜活,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在我们阅读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耳熟能详的人物和事件,如《左传》中的《郑世家》就涉及到了春秋时期的一系列政治斗争和家族恩怨。通过阅读典故中的故事,我们能够深刻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思想和行为,这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理解他人和处理人际关系。

第四段:历史典故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历史典故不仅能开阔我们的眼界,还能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理解力。通过解读典故中的寓意和主题,我们能够学习到一种丰富多样的人文智慧,了解历史中的智者和伟人们是如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这些智慧激发了我们的思考,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挑战。

第五段:历史典故的现实意义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通过阅读历史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的行为和社会现象。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不可能只依靠书本知识和理论来解决问题,更需要有对历史和典故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例如,在管理学中,我们可以借鉴中国古代的管理智慧来指导现代企业的管理实践,如《尚书》中“上律下则治,下律上则乱”就对企业中的管理层级和权力分布提出了重要的启示。

第六段:结尾

综上所述,历史典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通过阅读历史典故,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历史、学习人文智慧,更能够促进个人的成长和拓展现实世界的认知。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积极参与历史典故的阅读,从中汲取智慧,传承文化,为自己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历史典故心得体会篇四

项羽接受了章邯投降之后,想趁着秦国混乱,赶快打到咸阳去。

部将听到这些议论,去报告项羽。项羽怕管不住秦国的降兵,就起了杀心,除了章邯和两个降将之外,一夜之间,竟把二十多万秦兵全部活活地埋在大坑里。打那以后,项羽的残暴可就出了名。

项羽的大军到了函谷关,瞧见关上有兵守着,不让进去。守关的将士说:我们是奉沛公的命令,不论哪一路军队,都不准进关。

项羽这一气非同小可,命令将士猛攻函谷关。刘邦兵力少,不消多大功夫,项羽就打进了关。大军接着往前走,一直到了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驻扎下来。

刘邦手下有个将官曹无伤,想投靠项羽,偷偷地派人到项羽那儿去密告,说:这次沛公进入咸阳,是想在关中做王。

项羽听了,气得瞪着眼直骂刘邦不讲理。

项羽的谋士范增对项羽说:刘邦这次进咸阳,不贪图财货和美女,他的野心可不小哩。现在不消灭他,将来后患无穷。

项羽下决心要把刘邦的兵力消灭。那时候,项羽的兵马四十万,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兵马只有十万,驻扎在灞上。双方相隔只有四十里地,兵力悬殊。刘邦的处境十分危险。

项羽的叔父项伯是张良的老朋友,张良曾经救过他的命。项伯怕仗一打起来,张良会陪着刘邦遭难,就连夜骑着快马到灞上去找张良,劝张良逃走。

张良不愿离开刘邦,却把项伯带来的消息告诉了刘邦。刘邦请张良陪同,会见项伯,再三辩白自己没有反对项羽的意思,请项伯帮忙在项羽面前说句好话。

项伯答应了,并且叮嘱刘邦亲自到项羽那边去赔礼。

第二天一清早,刘邦带着张良、樊哙和一百多个随从,到了鸿门拜见项羽。刘邦说:我跟将军同心协力攻打秦国,将军在河北,我在河南。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先进了关。今天在这儿和将军相见,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哪儿知道有人在您面前挑拨,叫您生了气,这实在太不幸了。

项羽见刘邦低声下气向他说话,满肚子气都消了。他老老实实地说:这都是你的部下曹无伤来说的。要不然,我也不会这样。

当天,项羽就留刘邦在军营喝酒,还请范增、项伯、张良作陪。

酒席上,范增一再向项羽使眼色,并且举起他身上佩带的玉玦(音ju,古代一种佩带用的玉器),要项羽下决心,趁机把刘邦杀掉。可是项羽只当没看见。

范增看项羽不忍心下手,就借个因由走出营门,找到项羽的堂兄弟项庄说:咱们大王(指项羽)心肠太软,你进去给他们敬酒,瞧个方便,把刘邦杀了算了。

项庄进去敬了酒,说:军营里没有什么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助兴吧。说着,就拔出剑舞起来,舞着舞着,慢慢舞到刘邦面前来了。

项伯看出项庄舞剑的用意是想杀刘邦,说:咱们两人来对舞吧。说着,也拔剑起舞。他一面舞剑,一面老把身子护住刘邦,使项庄刺不到刘邦。

张良说:情况十分危急,现在项庄正在舞剑,看来他们要对沛公下手了。

樊哙跳了起来说:要死死在一起。他右手提着剑,左手抱着盾牌,直往军门冲去。卫士们想拦住他。樊哙拿盾牌一顶,就把卫士撞倒在地上。他拉开帐幕,闯了进去,气呼呼地望着项羽,头发像要往上直竖起来,眼睛瞪得大大的,连眼角都要裂开了。

项羽十分吃惊,按着剑问:这是什么人,到这儿干么?

张良已经跟了进来,替他回答说:这是替沛公驾车的樊哙。

项羽说:好一个壮士!接着,就吩咐侍从的兵士赏他一杯酒,一只猪腿。

樊哙一边喝酒,一边气愤地说:当初,怀王跟将士们约定,谁先进关,谁就封王。现在沛公进了关,可并没有做王。他封了库房,关了宫室,把军队驻在灞上,天天等将军来。像这样劳苦功高,没受到什么赏赐,将军反倒想杀害他。这是在走秦王的老路呀,我倒替将军担心哩。

项羽听了,没话可以回答,只说:坐吧。樊哙就挨着张良身边坐下了。

过了一会,刘邦起来上厕所,张良和樊哙也跟了出来。刘邦留下一些礼物,交给张良,要张良向项羽告别,自己带着樊哙从小道跑回灞上去了。

刘邦走了好一会,张良才进去向项羽说:沛公酒量小,刚才喝醉了酒先回去了。叫我奉上白璧一双,献给将军;玉斗一对,送给亚父(亚父原是项羽对范增的尊称)。

项羽接过白璧,放在座席上。范增却非常生气,把玉斗摔在地上,拔出剑来,砸得粉碎,说:唉!真是没用的小子,没法替他出主意。将来夺取天下的,一定是刘邦,我们等着做俘虏就是了。

一场剑拔弩张的宴会,终算暂时缓和了下来。

历史典故心得体会篇五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射着人们过去的成就和错误,提供给我们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而典故则是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简练的故事形式传递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在学习历史典故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体悟到深刻的道理。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学习历史典故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典故教育人生智慧

学习历史典故能够教育我们深邃的人生智慧。典故是历史留下的精华,在故事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观念和哲理。例如《庄子》中的典故“鱼游于水,水载于鱼”,告诉我们合理顺应环境是一种智慧;《左传》中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则是告诫我们帮助他人可以给予更深远的帮助。通过学习典故,我们可以汲取智慧,让自己变得更加明智和懂得取舍。

第二段:典故提供历史经验

历史典故是历史经验的生动体现。如《史记》中的吕不韦典故,提醒我们时刻保持谨慎,避免贪婪和不自量力;《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典故则告诉我们巧妙应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胜利。学习这些典故,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历史,还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参考,尤其是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

第三段:典故鞭策人更进一步

典故不仅启发我们思维,更鞭策着人们追求进步。孟母三迁的典故提醒我们要时刻追求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激励自己不断向前;《西游记》中孙悟空“八戒三等功”的典故告诉我们要以身作则,言行统一。典故的力量常常激发人们的努力和奋斗,让人们从中受益并追求更高的目标。

第四段:典故帮助理解历史和文化

学习历史典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的典故,反映了历史和文化的不同特点。例如《红楼梦》中关于妾室的典故就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三字经》中的典故则记录了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学习这些典故,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

第五段:典故启发创新思维

历史典故也能够启发人们的创新思维。在学习典故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将典故与现实情境相结合,进行类比和比较。这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拓宽思维边界,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水浒传》中的江洪典故,可以启发我们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史记》中刘邦鼓励重用贤才的典故,则可以指导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注重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通过典故的启发,我们能够开阔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结语:

学习历史典故能够为我们提供了解历史、培养智慧、启发创新的机会。通过学习典故,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领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典故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历史经验,为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参考;同时,典故还能够鞭策我们追求进步和改变自身。在学习历史典故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并通过典故启发创新思维。因此,学习历史典故是培养自身的重要方式,应该被重视和推广。

历史典故心得体会篇六

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佳节,大家都想到了赏月吃月饼,本文就来分享一篇有关中秋的历史典故,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

相关范文推荐
  • 06-27 2023年小学二年级德育班会教案 小学二年级班会设计方案(汇总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
  • 06-27 读林徽因传的心得体会(汇总5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
  • 06-27 最新党章讨论心得体会800字(通用9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接下来我就给大家
  • 06-27 2023年内控课程的心得体会(实用9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
  • 06-27 校队训练心得体会(实用9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那么下面我就给
  • 06-27 2023年大学基础写作课程心得体会 写作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写作(实用10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
  • 06-27 最新erp沙盘模拟的重要性 沙盘心得体会(优质8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
  • 06-27 最新中学军训心得感想题目实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
  • 06-27 面试完了心得体会怎么说(实用7篇)
    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
  • 06-27 最新初中军训心得体会实用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