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最新论语书籍读后感想实用

最新论语书籍读后感想实用

时间:2023-06-25 18:32:01 作者:曹czj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最新论语书籍读后感想实用篇一

一路走来,充满艰辛挫折,充满血雨腥风。从浙江嘉兴南湖,确立党的纲领,寻求国共合作到大革命的失败;从南昌起义的第一枪,确立党指挥枪的领导路线,到红军长征的胜利;从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到开启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从抗美援朝,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到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成为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九十五年沧桑巨变,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历久弥新,党的光辉历程充分证明了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却一脉相承。为了人民的事业坚忍不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透过《党的基本知识 简明读本》和《党的历史知识 简明读本,我深刻领悟了我们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第一,中国共产党的确立是在一定的政治、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我们知道,在近代中国,有机会进入领导阶层的有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中国无产阶级。那时的中国,是非常落后的,急需一场社会变革。农民阶级由于思想意识薄弱,注定难以领导中国革命。而资产阶级虽然推翻了满清政府,建立了共和,却并未真正触动封建阶级的社会基础。还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与北方军阀妥协。而中国的无产阶级则不仅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特点。它革命性最强、革命最彻底、并且相对集中。

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一个逐步转换的过程。我们从一个弱小的组织开始成长。最开始,我们的政策是寻找同盟军,所以才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然而国共合作并没有继续太久,大革命终是失败。这时候,我们党意识到一定要坚持领导权。自此,中国共产党独立扛起了革命的大旗。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复杂的阶级斗争和国际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当日本侵华时,我们党不去追究与国民党十年对峙,在西安事变中妥善解决了蒋介石的问题,使得国民党公开承认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就是时局转换的枢纽,掀开了共同抗日的扉页。

事上肯定了毛泽东正确的军事路线,在组织上使毛泽东进入了中央政治局。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己的问题,选择领导人。这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进程的需要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开始,领导中国成为了如今崛起的泱泱大国。九十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它。世界的和平离不开它。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本领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修养和思想道德品质锻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同志,遇事多向领导和同事们请教,认认真真做事、实实在在做人,在实践中磨炼自己,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最新论语书籍读后感想实用篇二

党员萤爱努力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将其应用于实际之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的基础知识书籍读后感想,欢迎大家阅读。

一、做最好的党员,要有勤于思考、蓬勃向上的朝气。我思故我在。既要埋头苦干,又要抬头看天。在工作一段时间或一段经历后,时常静心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更有必要经常对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检查自己、反观工作。如何让自己的教育教学适应时代的不断变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扬长避短;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冲破原有的束缚,超越自我;只有勤于思考,才能接受新理念、明确新目标、实现新突破,营造蓬勃向上、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局面。

作为一个年轻的同志,更要勤于学习、努力思考,积极为学校的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二、做最好的党员,要有勇于进取、不断创新的锐气。我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因此每节课前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做出有创新、有创意的作品。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掌握技巧,使他们有成就感,学生上了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后进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找出不足。在教学之余,我们还努力搞好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里,学生学到许多平时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不到的知识,比如有的学生学会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些其它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做最好的党员,要有坚于求实、刻苦实干的胆气。我们教研组组的教师除了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以外,其他很多服务工作也需要做,如网络网站维护,机房管理、摄影摄像,学校电脑的维护,以及考试的网上阅卷,高三毕业生的报名和志愿填报等服务保障性工作,这些工作责任重、时间紧,不仅需要踏实的干劲与良好的意识,更要充分发挥我们组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今后,我要进一步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 “实”字当头,实干、苦干加巧干,更好地发扬党员的争先创优精神。

阅读本书让我受益非浅,我将时常翻阅用来指引在今后的工作、生活、学习,与文中最好的共产党员相比,我还有很大差距,但我相信我会一天天一点点的进步,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一路走来,充满艰辛挫折,充满血雨腥风。从浙江嘉兴南湖,确立党的纲领,寻求国共合作到大革命的失败;从南昌起义的第一枪,确立党指挥枪的领导路线,到红军长征的胜利;从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到开启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从抗美援朝,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到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成为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九十五年沧桑巨变,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历久弥新,党的光辉历程充分证明了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无论时代怎样变迁,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却一脉相承。为了人民的事业坚忍不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透过《党的基本知识 简明读本》和《党的历史知识 简明读本,我深刻领悟了我们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第一,中国共产党的确立是在一定的政治、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我们知道,在近代中国,有机会进入领导阶层的有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中国无产阶级。那时的中国,是非常落后的,急需一场社会变革。农民阶级由于思想意识薄弱,注定难以领导中国革命。而资产阶级虽然推翻了满清政府,建立了共和,却并未真正触动封建阶级的社会基础。还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与北方军阀妥协。而中国的无产阶级则不仅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特点。它革命性最强、革命最彻底、并且相对集中。

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一个逐步转换的过程。我们从一个弱小的组织开始成长。最开始,我们的政策是寻找同盟军,所以才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然而国共合作并没有继续太久,大革命终是失败。这时候,我们党意识到一定要坚持领导权。自此,中国共产党独立扛起了革命的大旗。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复杂的阶级斗争和国际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当日本侵华时,我们党不去追究与国民党十年对峙,在西安事变中妥善解决了蒋介石的问题,使得国民党公开承认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就是时局转换的枢纽,掀开了共同抗日的扉页。

事上肯定了毛泽东正确的军事路线,在组织上使毛泽东进入了中央政治局。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己的问题,选择领导人。这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客观进程的需要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初开始,领导中国成为了如今崛起的泱泱大国。九十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它。世界的和平离不开它。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本领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修养和思想道德品质锻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团结同志,遇事多向领导和同事们请教,认认真真做事、实实在在做人,在实践中磨炼自己,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名中共共青团成员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不在陌生,通过近一步的学习和认识,我深感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当代中国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是我通过团校菁英班的培训和阅读有关书籍及文章后的总结。

一, 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意义

党的xx届四中全会指出: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培养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党的xx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培养中青年理论家,这是关系党未来事业的一项重大举措。党和人民的事业,归根到底是要由青年来继承和发展;青年党员的思想认识、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决定了未来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就是为党培养后备军和接班人。

1, 历史证明,青年的思想决定了党和国家未来的事业。

苏东剧变,有着各方面的原因。但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人思想出现了问题。最初,领导人忽视了党的理论的创新与实践工作,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本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照搬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的论述,党的理论僵化并脱离实践,导致政策呆滞缺乏活力。接着,僵化并脱离实际的理论导致党内精英不再拥有共产主义理想,而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维护统治的一种手段,勃列日涅夫就曾经对亲信说过,“共产主义,那是骗人的”。最后,一批缺乏共产主义信仰的领导人主动放弃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放弃所属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成为苏东剧变的直接原因。

党的领导人思想出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其青年时代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化的教育和实践。三十年代苏联大清洗,以政治高压代替学习实践强迫民众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而勃列日涅夫等人,正是处于那个时代的青年。被动接受而没有主动学习和思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缺乏真正的共产主义信仰,为今后对党的理论政策缺乏思考和创新埋下来隐患。五十年代后期,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而搞所谓的“改革”,在思想领域造成了混乱而未能及时采取措施,一批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青年精英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他们的名字耳熟能详: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克拉夫丘克、舒什克……他们成为了苏共和苏联的掘墓人。

历史证明,缺乏一批核心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工人阶级政党,其领导基础必然存在隐患,必然在未来的思想领域后继乏人。

2,现在青年思想特点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青年是人生从不稳定的稳定的重要阶段,其思想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其青年阶段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仰什么样的主义。决定了其一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改革开放以来,党对青年培养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西方和平演变的策略下,在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极左主义等一系列社会思潮的冲击下,青年的思想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在青年中仍占据主流地位,特别是爱国主义思想,在青年中表现出了高度的自觉性,在汶川地震、奥运会、国庆六十年游行、反对西藏新疆分裂分子上都有突出的表现,这些都是正确引导、培养青年特别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基础。另一方面,拥有各种非主流政治思潮特别是自由主义的青年逐渐增多甚至在某些地方占据了主流地位,在某些青年聚集的地方,自由市场、三权分立、多党制、人权高于主权成为了谈论的潮流。这些,又对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

近年来,党和政府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市场经济中造就一批又一批的财富神话,冲击着当代青年的神经。青年中,实用主义价值观横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有所抬头,政治冷、经济热成为当代很多青年的真实写照。“搞经济”、会炒股、懂生意、能赚钱的一批青年受到普遍的追捧。而一批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的青年反而被同年龄人所嘲笑,“落伍”“不务正业”成为扣在了他们头上的帽子,青年马克思主义的自我塑造面临环境上的巨大挑战。

二, 如何把自己锻造成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青年一代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重要力量。我们新时代的青年肩负着继往开来的时代重任,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做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作为马克思主义青年,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习搞好,只有学习好了,做其他工作才能真正起到锻炼自己的作用,学习搞不好,搞其他的东西完全是浪费时间,虽然我现在的学习成绩还算可以,但是部署突出的,所以我以后要加大学习力度,整齐作同学们学习的榜样,这样才能起到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带头作用。 作为马克思青年,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们不仅要学习好科学知识,要更加注重实践, 作为学生干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做表率,多带动同学向好的方面发展,主动关心和帮助同学;把自己所学的,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和落实,再实践中完成“第二次的飞跃”。 作为马克思亲年,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共青团的思想路线,团干部要自觉继承和发扬这一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我们还要着重于培养创新思维,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

作为马克思青年,我们要完善自我,开拓创新,全面提高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我们学生干部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培养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判断决策能力、影响和感召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作为马克思青年,就要脚踏实地,从我做起。古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有高处着眼、小处着手的优秀品质,他绝不是一个教条主义者而是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的示范者。体现在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体现在从生活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体现在对组织要服从、要忠诚上;体现在对老师要敬重、要尊重上;体现在对学生既要热情关怀又要严格要求上;体现在春蚕吐丝、甘为人梯的胸襟上;体现在对事业同命运、共荣辱、齐奋斗的追求上。

经过团校菁英班的培训和近一步对青年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确实让我感到自己众合和能力的提高,不仅仅在意识方面,更在行动方面,时时刻刻以一名优秀马克思主义者的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这是一种提高。也感谢学校能够提供给我这样的一个机会,让我能够全面地剖析自己,全面地发现自己的缺点,全面地看清自己。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一定会继续的严格要求自己,更加发奋努力的学习,更加富有激情的工作,全面提高自己,争做一名合格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最新论语书籍读后感想实用篇三

金银细软,无尽玩乐,羡煞风景,姣好容颜,你看看自己,每天一复一日的工作,只为了也许只够买一双鞋的月工资,也许你在朋友圈同龄人里也许还算混的过去,白领的职位,一天下来忙来忙去,坐在电脑面前熬的一脸油光,看看自己还剩下什么,黑眼圈,呼之欲出的大痘,还有那些怎么折腾也掉不下去的赘肉。你开始厌倦你的工作,厌倦你的领导,厌倦周而复始的生活,你开始努力积极向上,希望通过努力换来相应的回报。偶尔心烦时候依然想逃离,你开始计划出行,希望能带来改变,可是每一次的匆匆旅行回来之后,剩下的却是囊中羞涩的不安,为什么我的生活是这个样子的?!

人的物质基础和精神世界一定要并驾齐驱,当俩者脱离太遥远的时候,你会很痛苦,当你拥有眼前的物质基础时,你只能做到在这个范围内满足自我的精神需求,然而当精神世界远远高于物质基础的时候,你的“我执”将不被控制,如果佛语能很清楚的用语言来解释“我执”,就是人们执着于自己的缺点,自大,自卑,贪婪,自我...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前几日阅读了李开复的《向死而生》, “癌症面前,人人平等”才读一半了,不知道用什么形容我的心情,罹病一年多,让李开复经历了生死的考验,使他发现是苍天对他的警醒,不要被无止境的欲望所压迫,要懂得释放自己,慢节奏享受生活,开始感悟亲情,开始回忆恋爱时光,开始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不再那么急迫的效率化的工作,在病中的觉悟,让李开复清楚的认识到,世界不会因为一个人而改变,无尽的对自己的要求,无形中的压力,透支的身体,是他用健康换来的事业上的成功,调整了自我,放慢了心态,对死亡的畏惧,让他开始懂得感恩,懂得享受生活。

可是我真的很想说,这本书说的没错,因为它讲的是李开复,一个已经把自我价值最大化的人,一个不需要因为生计而奔波的人,一个不用天天挤公交车还房贷的人,一个不用考虑他孩子未来上哪个小学,一个不用请假就可以旅行的人,他的自我追求依然那么紧迫,导致毒素的激增,身体给了他警示,聪明的人应该知道什么时候放手。抛开李开复这样的励志偶像尚且这么多烦恼,可见世界是公平的,因为你的眼光只看到了世界的一面,他能拥有羡煞旁人的一切,他同样也能承受旁人不能承受之重。

最新论语书籍读后感想实用篇四

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国学》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

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最新论语书籍读后感想实用篇五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描述的,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状态和心情体验。学习的内容是做人做事,因此学习的时间并不仅在课堂上,在书本里,而是在日常的时时刻刻。“时习之”就是要时时刻刻加以练习和温习,通过实践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这就要求我们“时习之”,勤思考,多练习,时刻不忘学习,保持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生活态度。

世间什么最难?做人最难。拼上三年两载的工夫做成一两件事不难,做人却是一辈子的事,弄不好一辈子也不会做人。不会做人怎么做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孔子的弟子评价孔子为:温、良、恭、俭、让。做人首先要注重品德修养,其次才谈得上学识,我想,这大概也是孔子学识渊博的原因吧。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懂得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一个人才能够站在道德的立场,真心对待他人。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句话是孔子赞美颜回高尚品德和情操的。其实,人活在世上是否幸福、快乐,关键在于心态,贫或富只是一种外在因素,真正有学识的人是不会受其左右的。

生活中有很多人,总是担心自己的才华不被人知,悄无声息的被埋没了,埋怨没有慧眼识己的伯乐,这些担心都有些多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真正紧要的问题,并不在于人知,而在于知人。知人总会在关键时刻对一个人的命运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论语》还教会我一项道理,人必须学会多种本领,做一个能文能武的通才,不仅要对专业要精通,对其他领域也要能懂能做。

“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一切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烟云,得而复失,失而复得都会经常发生,只有将功名利禄看淡看开,才能“事去而心随空”

《论语》,一本包含了道理的圣贤之书。

最新论语书籍读后感想实用篇六

(一)黄仁宇的“大历史观”近日拜读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此书英文名为“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可直译为“平淡的1587年”。黄仁宇,只是依稀记得他的“大历史观”。由于孤陋寡闻,不能从专业的角度解释“大历史观”。 最初我觉得历史是由一个个事件组成,既然是发生过的事实,那么历史书的工作就是把这些历史事件罗列出来告诉人们过去曾经发生过些什么。人们掌握的史料越详细,就越接近历史"真相"。后来才知道书写历史时还有所谓的"历史观"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对历史持有不同观点的人眼中的史实是不同的。大概这也就是方法论上的差别。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中很明白地指出他所持的是大历史观。所谓的大历史观就是注重历史事件背后的大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而不纠缠于具体的人人事事,因为所有人物的"贤愚得失不足以更改上述历史发展的程序"。以前,屡次在书摊上和那本书擦肩而过,直觉固执地认为《万历十五年》如传统史记般琐碎地描写该年事记。其实该书是以1587年为支点,将明后期的历史支撑开来,更大的意图在于从人性角度阐释中国文明史。书,特别是一本沉淀了历史精髓的书,是需要一颗宁静的心去解读。拿到书的时候,装帧显得很朴素。相对其他小说类读物,淡淡的封面不禁渗透出深邃的历史。于是就一天看一点,渐觉历史大潮从心中涌过。从首辅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模范官员海瑞、将军戚继光、哲学家李贽到活祖宗万历皇帝,无不叙述了他们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饱受煎熬,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员,这些人最终都没有功德圆满,甚至身败名裂。张居正最终被查没,万历自己死后也无法同最爱的郑氏同陵,海瑞则在大家的摒弃中挣扎......“一个大失败的总记录,”引自书中的话。

(二)首辅之殇张居正几乎开创了“万历盛世”,把明朝推向辉煌的历史顶峰。以前只知道张居正生前身后的强烈反差,兀自归咎于万历的“逆反报复心理”。读后感触颇深,幡然醒悟其真正原因乃是他的强势行政模式和作风同当时的“文官政治体制”格格不入。他在世的时候没有发挥他旷世的精明干练发现“一项政策能否付诸实施,实施后或成或败,全靠看它与所有的文官的共同习惯是否相安无忧,否则理论上的完美,仍不过是空中楼阁”,他忽视了他所要改变的东西正好是当时落后的生产方式与政治现实相平衡的产物,他忽视了中国两千年来封建体制的症结就在于道德代替了法制。于是他的失败和海瑞被视为异端就理所当然的。张居正十年鼎力革新,也受尽怨谤,最终人亡政息,至他身后,与他交好的还屡受其株连,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政治家最大的失败。而在其后的申时行,也许就领会到了这一点,他开始同文官体制妥协,甚至宁可被看作是大和事老,被批评为牺牲原则的政客,但依旧坚持折中调剂的原则。一切的一切,目的也是为了让国家机器的稳定运转。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变成文官体制与封建皇权的缓冲剂。一旦缓冲失效,夹于中间的首辅就不得不“引咎辞职”,成为冲突的替罪羊。首辅犹如深陷历史漩涡的一叶扁舟,注定沉沦。

所以说,从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政治家为保障社会的稳定,而有可能采用保护落后来作为手段之一,在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一种政治家的睿智,因为当时落后的一方占据主动权。因为这样,无论从国家资源还是个人资源以及发展中可能付出的社会成本都有可能是最小的。 在上层文官集团和下层成千上万的农民之间,在多达两万人的文官集团内部,明朝如此庞大的国家所赖以维持秩序的是儒家的“孔孟之道”。换句话说,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并不是靠现代化的法律和理性的制度而是依靠道德来维持的。但是,道德不过是一些抽象的准则,真正在人与人之间起作用的是"礼",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礼保证了整个社会运行秩序。无奈的是,这腐朽的制度就这样肆无忌惮地不断创造一幕幕历史的悲剧。

(三)怠政的背后——万历从阳到阴 自汉代儒家思想上升成为意识形态之后,历来统治者的目标都是一致的:用道德来保障乡土社会基本秩序,而不去顾及经济技术上的进步。事实上,道德以及它的外在准则"礼"务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力图摒弃一切竞争因素,鄙视任何经济和技术上的努力,其结果是几千年来乡土社会几乎是静止的,历代皇朝更替不过是历史的简单循环。黄仁宇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法律极端落后,但并不表明国家的运行是无序的,相反,它依照道德和"礼"的秩序运行。明朝到万历年代所面临的问题在于表面上倡导的道德与人们实际上的行为已经严重脱节,这个矛盾已经严重到人们对道德和"礼"丧失信心并且无法维持下去。比如万历皇帝看透了道德与行为不符合的阴阳之别,拒绝用"礼"来表率天下,使得朝野上下对道德进一步失去信心,更加肆无忌惮地发挥"阴"的一面。作为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皇帝曾几何时也想励精图治,甚至愿意努力去实践"礼"来建立人们对道德的信心,当他看穿了所有人的阴阳两面之后首先对道德丧失了信心。他的消极怠工并不是针对某个官员而是对这整套道德礼治体系。明朝后期道德和"礼"的确发展到畸形。这一整套道德和礼治体系一旦被建立起来就不再受人们所控制而是处处限制人们的行为。一直以为传统社会的皇帝可以为所欲为,呼风唤雨。看过《万历十五年》才根本改变了我的看法,皇帝不过是整套制度系统当中的一个角色,而且最受整套系统的压抑和控制。有些史学家,粗鄙地认为万历皇帝是慵懒的。其实,他是睿智的,看透了体制的本质。他是优柔的,放弃了对体制束缚的抗争。 (四)饕餮悲剧至于其他人如抗倭名将戚继光、清官海瑞等等没有一个不是这样一套制度下的悲情人物。在《万历十五年》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私人道德和公共道德相混淆,对人的一切评价最终归结到道德问题,人们就不得不生活在虚伪的面具下,所有人都隐瞒私欲表现出道德崇高的样子,加深了每个人阴阳两面的分化。阴阳两面的严重分化的结果就是表面上一套实际上一套,令所有人都不再相信道德。黄仁宇指出,儒家思想的道德力量在人们对它相信的时候是具有非常强大的作用的,像文天祥这样文弱书生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而当所有的文官集团和所有的民众都不再相信道德时,这样的统治就岌岌可危了。所以问题的根本不在于以德治国有问题,而在于私人道德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压抑了人性和自由,但压制不了的私欲以"阴"的一面存在和膨胀。事实上,道德都成为了最美妙的工具,自大汉王朝开始,就以道德为根基建构社会制度,但德治始终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当管理体系中的大多数成员都把道德当成有效手段,整个社会呈两幅画面,一方面,道德追求是人人挂在口头的目标,然而私下大家都非常默契对追求自己的私欲。出了清官就是楷模——楷模本身就意味着稀有罕见,然后大家都怀着万分景仰的心态仰望海瑞,心中却想着自己的勾当,却谁也不肯去做海瑞,这就是中国政界的现状。这也是中国整个社会状况的缩影,绝大多数人都将仁义道德披上,穿上这件漂亮绚烂的衣服,以高尚的名义,行苟且之事。

(五)史海回眸历史就是这样神奇,总能创造出匪夷所思的故事留与后人去猜。历史,就是这么客观地前行。放宽历史的眼界,伸展历史的触角,历史的书写应该还原历史发展真实的轨迹。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细节中,需要我们去体会和研习,而不需要他人直接的结论。 感谢黄仁宇先生,献给我们这么好的一本书,更感谢他独特的历史视觉。不同的人看《万历十五年》能看出不同的东西,甚至有人从中悟出了许多管理学方面的心得,我更关心的是黄仁宇在解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层次分析。从《万历十五年》读出的不仅仅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中国社会更是当前中国社会的影子,我们需要做更多这样的工作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面临的种种特殊的问题。

2页,当前第212

最新论语书籍读后感想实用篇七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抬头望向照耀千古的皓月繁星的时候,是否也曾想过,多少年后,我们的后人是否会记得我们?将以何提起我们?该如何评价我们?今天本站小编整理了一些历史书籍的读后感,欢迎阅读。

在我们初中学语文的时候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给我们强调,史书一般分为两类一类叫通史即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另一类叫断代史:记载一朝一代历史的史书称为断代史,创始于东汉班固的《汉书》。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其余都属断代史。这段话被我奉为真理,为此形成了我基本的历史观。直到我看到了《万历十五年》这本书。

在书中描绘了以万历在他的即为的第十五年为起点描绘了万历、张居正(虽然张首辅已经驾鹤西游5年有余了)、申时行、戚继光和海瑞在这一年前前后后的人生变化,描绘了一幅帝国黄昏的众生相。如果说以往的史书都是宏观历史的化,那么这本书应该可以叫微观历史了。

在万历十五年年发生了以下事件。这些事情之间究竟有没有什么因果关系,我也不知道,我想可能是历史大轮回的神秘力量在安排这一切吧。事件一:戚继光死了。就像黄仁宇先生的评价,戚继光的死,我们失去了使军事在世界上保持领先的机会,而军备的张弛,立即影响一国的国运。32年后,大明的军队与努尔哈赤所部交锋,没有戚将军所强调的纪律及苦心拟定的战术的明军众不敌寡,一举丧失了明金对峙时期大明的优势,而后八旗军作为新生力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最终取代大明王朝,也只是时间问题了;事件二:海瑞死了。一个人民的偶像,中华民族的门神走了,虽然海瑞不是一个会办事能办事的官员,但我认为他的存在是一种象征,象征吏治的清廉,象征百姓的福音,然而他去了,并且终大明王朝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高级官员;事件三:一直勤政的万历突然在这一年开始了长达32年的怠政罢工,我认为这是三件事里最严重的一件,从此君王不早朝,32年中,前5年有申时行撑着,大明的国力还不至于江河日下,申退休后可以说明白人都死光了,从此大明一步步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看完此书我不经想,假如戚继光多活几年,能和孙承宗并肩剿灭大明的内忧外患吗?如果海瑞多活几年,那么一个清廉的偶像,一个顽固的斗士依旧会同官场上的黑战斗到底,大明还会死鱼内忧外患的国库空虚吗?假如万历依旧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那么万历年间中华大地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还会迅速发展,中国会是世界第一强国吗?然而历史就是历史,有很多缺憾,没有假如。所以我说,自755年繁荣的中华谢幕后,1587年昌盛的中华又一次凋谢!这一年是万历十五年!这一年可以说是中华帝国由盛及衰的一个标志性的年份,一些看似毫无关系的事件,联系起来便注定了历史的滚滚洪流。

历史就是一个滚雪球的进程,好的积累就能及盛,反之则衰。结合我们工作,我们有了这么多的基础数据,如果能好好利用,例如分析好缺陷发生的设备类型,部件类型,发生的条件等等运行人员能分析出缺陷是怎么来的,而检修人员能研究出缺陷应该怎么送走,通过一点一点的数据积累,那么我们的缺陷率肯定会降低,缺陷消除率也会提高,不也就提升了我们的工作质量?当然说比做来得容易。企业的兴衰和王朝的盛亡一样,匹夫有责!

作为一个历史知识储备有限的兴趣爱好者,我前段时间花了近3个月的时间,读完了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全册(上下册),其中有大概六分之一的阅读时间都花在了查阅文中繁体字上。好在自认为读的还算认真,于是就想写点读后感作为对自己初读此著作后的一个小结。当然,钱穆先生的这套书值得再次精读,我保证再读的时候如果不看注释,很多字和词我仍不知如何发音,作何解释。

《国史大纲》是一本通史性论著,著于抗日战争时期。全书在内容取材上详述汉、唐时期而略写辽、金、元、清,详写中原地区而略写周边少数民族,详于阐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制度而略于具体的人与事,力求简要,仅举大纲,删其琐节。

就个人整体的观感而言,首先非常佩服大师们视野之广阔、学识之丰富,旁征博引、引经据典都有信手拈来之感。历史如同一张刻在他们脑中的画卷,似乎每一个细节他们都熟谙于心,对每一历史事件得失总结、评论观点独到而犀利。这也是长期积累和思考的结果。大家的大师之作,尽管读起来略微吃力,但正因吃力才读的慢且细,细细品读让人受益匪浅的一点在于,不但开拓视野,更重要是启发思考。

其次,当我读到那些描述浩瀚如烟的历史进程的文字时,过往时空中一些片段就会如电影桥段般跃然眼前。我知道它们并不是电影桥段,它们有的也许曾真实发生,过程被亲历者拿笔记下而流传下来;有的也许只是来自历代人们的口口相传,真相在传播过程中经或多或少的加工而变得模糊不清;有的来自于今人通过学术研究及科技手段,对历史进行还原、推断或假设。

无论如何,历史本来的面目对于我们来讲,只能是一种隔着时空之窗的遥望。但我认为,我们仍要多读历史,不仅是因为通过这扇窗,我们可以在历史浩瀚的遗物中尽可能寻找线索,对于自己所属的民族、国家以及我们自身进行追根溯源。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有趣的探索过程中,我们置身其中的每个人,对于自身与过去,自身与当下,自身与未来这三层关系将会有更多的思考。因为只读了一遍,我可能还做不到就书中内容的解读或延伸来分享自己的拙见,仅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谈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大事与小事

在历史整个语境下,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这个需要从不同维度来看。对于君民二元关系来讲,皇帝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制定的一条国家政策,任命一个地方官员,在天下黎民百姓看来是事关自身命运的大事。开明的统治者能明察秋毫,感受到社会中变化,民情的动向,他们不是不犯错,只是能掌控事态,在小事演变成大事之前及时解决。所以历史上那些所谓“盛世”,都是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所绝对领导。相反,那些亡国的君主既看不到这些变化,又掌控不了局势。秦二世制定《七科谪》与《闾左戍》时,陈胜、吴广只是千万劳役中不起眼的角色,履行着在皇帝看来为民者天生的义务。最终他们不堪忍受徭役,燎起了社会反抗革命的星星之火,导致了一个大帝国的灭亡。

细细想来,那些决定历史进程的大事件,并非突然爆发出来,追根刨底可能都是由各种小矛盾聚合而成的。如果其中的一些小矛盾能被及时处理,这些大的事件就可能不会发生。那历史是不是该是另外一番模样?从这个意义讲,历史上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决定我们今天这个时代面貌的因素之一。尽管,只有那些大事件能被记住。

许多人的小事情,加在一起就是国家的大事件,这大概就是“民心”的含义。

多数与少数

《国史大纲》里有相当的篇幅都在讲民族关系,也就是华夏民族与 “蛮狄戎夷”的关系。“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春秋》)大概就是“中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总指导思想。在中原华夏文化语境中,我们华夏民族不但人数比少数民族多,文明程度还比他们高,于是我们就跟他们取一些特难听的名字恶心他们。这不仅是一种文化上的鄙视,更多是一种防卫的心理,从一开始就说明你跟我不一样。但是,当低文明程度的少数民族通过武力征服取得高文明程度地区的统治权之后,如何维持统治就成了统治阶层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少数统治多数,光靠武力显然不行,吸收、融入中原文化,然后尽量把自己变得和华夏民族一样,所谓“同化”,是必由之路。这个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不言而喻,不但是民族间融合的矛盾,更有本民族内各势力间关于“汉化”的分歧而导致的矛盾。对于数量占有、文化占优的华夏民族来讲,被异族统治在文化上是不可接受的,开始的反抗很激烈,反抗不过就慢慢妥协,最后从文化上同化异族,能被同化的最后都变成了华夏的一部分,不能被同化的统治也维持不了多久(比如元朝)。

总之,从历史上看,民族问题背后都是文化冲突,这种冲突往往伴随着大规模人口减少,甚至有些民族被灭亡。但同时,民族间既有冲突,又有融合,而正是因为融合多于冲突,才能让我们中华文明延续下来。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完整与断裂

从另一个角度讲,中国社会之所以几千年历经各种变乱而文化不断的原因,也许就是太过于稳定,我们的文化一脉传承,导致社会变革的结果只是后来者沿着前人的方向和脚步在走。社会变乱只是打断了原来生锈的链条,社会思想和文化让链条重新连接,于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又重新开始工作,社会又按照原来的轨迹在运行。如此循环,直到近代才被打破。

温情与敬意

钱穆先生说:“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的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当我们读到史书里每一段寥寥数语的记载,更应该透过那些冷冰冰的数字和文字,看到它们背后可能是一大群人的故事,有生有死,有血有泪,有痛苦欢笑,有喜乐哀伤。厚厚的历史卷本,记录的那些征战杀伐中的善恶选择,艰难岁月里的人性光辉,至今读来仍震撼和敬佩的人生故事,以及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它们穿越历史的时空,跳过冰冷的文字,直抵我们脑海,让我们有感受到历史中的不同一面。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同样也没有毫无污点的历史,有的只是各种各样的选择。

古代与当今

2页,当前第112

最新论语书籍读后感想实用篇八

8月8日,是奥运会的开幕式。有一个环节,是有2008个人在击缶,他们一边击缶一边诵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当时,我大声地跟着背,我弟弟则在一旁跟着小小声的背。

论语蕴含的道理实在太多了,而且都是精华。我的理解虽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就是说,光读书不思考,你是不会体会到其中的精华;光思考而不去学习,也体会不到其中的精粹的。就像我们吃东西一样,如果我们不去细细品味,就不会尝到它的精华所在。若光去品味,而不去尝它表面的味道,那也没用。两全其美,那才叫好。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中的道理就是:见到品德高尚的热爱学习的人,我们就应该像那种人学习;见到品德低下,不热衷于学习的人,我们就应该问问自己有没有像那种人那样。有时候,我们考试成绩下来了,考了95分,自我感觉不错,因为还有好多同学排在我后面呢。其实这样想是不对的,连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都知道这样是不会有前途的。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智慧,没想到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产生了那么多道理的精华,在我们现在那么发达的社会都那么需要它。

论语的内容实在太深奥了。一时是理解不过来的。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我会慢慢的体会到它的精髓。

最新论语书籍读后感想实用篇九

从小就背的朗朗上口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当时只是背诵,现在再来看,这一小段话蕴含着许多道理。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对于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有,就注意改正,如果没有,就要加以防备。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

上学时,每天都会接受新的知识。不会复习的我每次都在考试中失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除了学会温习之前的知识,还要知道怎么学。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现在学习知识,都是自满的,自认为良好,事实上,并没有学到许多知识。学知识要做到虚心求教,在学习上精益求精,不断完善,全方位汲取营养。

生活中,在不同地方当不同的角色,就要做一些应当做的事。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父母面前就孝敬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后,还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先知道孝敬父母,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文化学习在第二位。

讲到孝,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说:“他父亲在世时,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孝了。”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最新论语书籍读后感想实用篇十

五千年的风和雨藏了多少梦,一样的血,一样的种,未来还有梦,我们一起开拓。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创美好未来!忆往昔,若不是司马迁的沥尽心血,怎会有《史记》的鸿篇惊后人?若不是李时珍的跋山涉水,怎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万代?看今昔,是谁苦心专研十余载,终使两星成?是钱学森。是谁奋斗十八年,终抱金牌归?是申雪和赵宏博。他们是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坚定,他们是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于继承和传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们能够这般坚定,这般执着。

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当下要当好一个学生,尽到一个学生的责任,将来能够报效我们的祖国。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我会用决心,勇气和知识,搭起一座铁桥,坚定而牢固,一步一个脚印向它迈去,让它慢慢靠近我。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点亮一片星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片绿叶,但能点缀整个春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若驾一片叶舟,但仍能惊动一片大海。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扬起明天的风帆。让我们自豪的说:“我们是中国人!”


相关范文推荐
  • 06-25 2023年百万英镑读书体会优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
  • 06-25 最新学校会计辞职报告十 学校会计辞职报告十字汇总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
  • 06-25 2023年辞职报告书实用实用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
  • 06-25 2023年学校的规章制度心得体会通用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
  • 06-25 餐厅规章制度十 餐厅规章制度十条禁令汇总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 06-25 最新城南旧事的读书体会优质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
  • 06-25 最新银行行长竞聘演讲稿 银行行长竞聘演讲稿分钟通用
    演讲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好的演讲稿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以下是
  • 06-25 最新迎接月考国旗下讲话 迎接月考国旗下讲话学生模板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 06-25 最新建队日国旗下领导讲话稿汇总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
  • 06-25 国庆节国旗下讲话小学十(五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