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2023年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方案 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方案设计优质

2023年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方案 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方案设计优质

时间:2023-06-25 14:07:59 作者:曹czj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方案 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方案设计优质篇一

为进一步加强镇党建工作,增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六项行动”,进一步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提升村党支部的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发挥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发挥“新时代传习所”教育阵地作用,通过开展“双增双带促脱贫”“五项连心”“聚力脱贫攻坚,争做先锋表率”“当五员、做先锋”等载体活动,打造2个红旗党支部,争创乡镇红旗党委,实现党员政治思想素质有所提高、支部班子能力有所增强,党员教育管理有新局面、党组织建设有新进展的目标。

1.强化党员素质行动。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充分发挥“新时代传习所”作用,组织党员开展春季大培训活动,每周二由项目党员、致富能手讲授种养殖技术,春耕农忙期间,通过开办农民夜校等方式,确保参学率,力争每名党员每周学习2个小时以上,切实帮助党员群众提升创业致富能力。七一前,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评选优秀共产党员,激励农民党员以先进模范为榜样,创先争优、建功立业。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每月组织开展1次“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规范党组织生活,强化党员意识。

2.加强班子建设行动。年初,组织村干部签订年度和任期廉政承诺书,建立并落实“小微权力清单”,明确村干部权力“边界”,规范用权行为。年底组织召开述职大会,村干部进行述职并接受民主评议,完善常态履职的约束机制。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采取“内部挖潜+外部回引”方式,拓宽选拔渠道,突出靠政策、靠平台,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把政治条件成熟的,及时发展为党员,吸纳进村“两委”班子,特别优秀的,作为村书记后备重点培养,有效破解村级组织后继乏人问题。村干部、后备干部带头包保3户贫困户,落实帮扶责任、宣传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推广使用“新时代e支部”,扎实开展党员积分制管理和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创星工作。

3.提升扶贫质量行动。从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业务培训等三个方面入手,推动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致富。每半月走访1次贫困户,及时更新相关数据资料,夯实扶贫工作基础。建档立卡贫困村采取将上级下拨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党费投入合作社,按照每年10%的收益比例进行分红;完善村机动地基础设施,提高土地发包价格,增强村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的源动力,力争2018年所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贫困户覆盖率100%,预计实现户均增收1500元。

4.治理人居环境行动。村党组织带头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净化美化绿化行动”,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发挥示范先行作用。开展“维护村屯环境从我做起”“三清洁”等活动,引导党员在完成治理生活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等重点任务中发挥带头带动作用,培养自我维护习惯。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制定村规民约,充分发挥“环境监督员”作用,每天对村屯卫生巡视1次,引导村民讲卫生、除陋习,自觉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加大村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投入人居环境治理的比例,提高垃圾清理和环境维护的质量。继续开展“最美家庭”评比活动,带领群众推进移风易俗,弘扬优良传统,争当人居环境示范村。

5.维护社会治安行动。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政治功能,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每月组织召开1次社会治安形势分析会,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切实维护村集体和村民利益。设立“社会治安员”“矛盾调解员”,进一步发动农民群众主动参与社会治安防范,形成齐抓共管社会治安氛围,力争做到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黑恶势力,无黄赌毒,无非访,无矛盾纠纷上交,无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事故。

6.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将农村道德建设抓在手上,利用大喇叭、微信等方式,教育引导村民抵制各种陈规陋习,制止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发挥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阵地作用,特别是依托“新时代传习所”,广泛开展理论学习、宣讲各类惠民政策、宣传扶贫资金管理等法纪法规、传授致富技术、建立完善村规民约,组织各类群众文化生活。重大节日前,组织村干部、党员深入到老弱病残、留守妇女、困难群众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补齐群众“精神短板”,最大限度减少因贫、因病信教现象。

2023年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方案 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方案设计优质篇二

为进一步推动__委“乡村振兴”工作部署,经__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在全__两级人大代表中开展“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多措并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全面贯彻党的__大精神,以__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充分发挥代表在本选区的农牧业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监督作用,最广泛地把__两级人大代表动员起来、组织起来,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人大代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践行者和监督者,__人大代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适应新常态,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方法,有效发挥人大代表的示范、引导和桥梁作用,让履职之根融入乡村振兴主战场。

(一)提高站位,带头执行__委的决策部署。人大代表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用__武装头脑、引领方向、指导工作。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严格依法办事,确保__委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开展“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要把党的领导摆在首位,无论是开展代表活动,还是开展监督工作,及时向党委请示报告,听取党委的意见,确保在政治上与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安排上,突出大局意识,自觉贯彻党委意图,统筹安排人大监督、代表工作等各项重要活动,做到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部署上合拍。

(二)强化学习,带头做乡村振兴的宣传员。__人大代表要不断创新学习载体,带头学深学透乡村振兴战略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涉及到的农村土地、环保、农林牧渔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内涵和目标任务,增强依法监督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有效发挥监督职能,更好地开展监督工作。各__人大要利用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家和站”等平台,在广大代表中迅速掀起学习热潮。要充分发挥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大力宣传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要宣传涉及农牧民切实利益的政策,当好上情下达的宣传员,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投身到乡村振兴战略中,营造“人人参与,全民支持”的良好氛围。

(三)深入一线,带头参与乡村振兴规划制定。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根植于人民群众,密切广泛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结合当地实际,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移风易俗、厕所革命、土地“三权分置”等重点工作,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难点、找焦点、访热点,全面准确掌握社情民意,做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制定的前期调研,为制定出符合__情、乡情、村情,多规合一,标准高、操作性强的乡村振兴战略长远规划、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更加符合规律、更加贴近实际、更具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四)积极实践,带头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充分利用部分人大代表是乡村发展“能人”、产业“大户”的优势,完善代表履职管理体系建设,打造人大代表带头创业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载体,创建“人大代表+基地+农牧户”的模式,形成一人带一群、一群带动一片的“头雁效应”,打造一支有实际本领、能带头创业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人大代表。鼓励引导人大代表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创业,培育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在思想观念、社会认知上得到提升,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动力。

(五)依托平台,带头在乡村振兴中主动作为。__人大要积极引导代表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切实发挥代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带头作用,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聚焦“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主题,通过“人大代表之家”“代表工作联络站”平台,通过开展代表联系选民群众、督办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开展代表小组活动、代表述职评议等多种途径,激励鞭策人大代表主动联系群众掌握实情真情,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当好群众的代言人,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将人大代表锻造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是动员全__人大代表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成全面和谐美丽小康新__的有效途径,更是__人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有力抓手。各__人大要根据通知精神,结合各__实际,认真安排主题实践活动。

(二)周密安排部署。各__人大要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制定方案,研究措施,从组织形式、活动步骤、工作方式等方面作出具体安排,不断深入推进“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各__人大定期不定期对各位代表的活动情况进行抽查,定期通报活动情况,以激发代表的参与热情。

(三)狠抓工作落实。各__人大要把“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结合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增效上下功夫,在鼓励引导农牧民发展特色产业,激发内在动力上下功夫,实事求是,务实创新。要注意总结提炼实践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__人大工作落地做实。同时,要做好代表履职“四册四簿两记录”的登记,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报__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2023年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方案 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方案设计优质篇三

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建强支部,助力脱贫”的主旨不动摇,全面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各党支部听取党员、贫困户、群众对本村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制定了各村脱贫攻坚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贫困户脱贫计划等,全镇13个村(社区)因地制宜选路子,根据本村实际条件,选出柑橘、甘蔗种植等作为贫困户脱贫的主导产业,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员、普通党员,在“收”和“卖”上亲力亲为,为贫困户送技术、送农资、搞服务,千方百计的增加收入,使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

二是支部+专业合作社。目前左州镇共有105个专业合作社和3个扶贫车间,涉及甘蔗种植、果蔬贸易、农机培训、水产养殖等农业合作社,能帮助广大群众在技术上指导、发展上指明方向。左州镇的龙合村、立村村等,利用种养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户认养优质砂糖橘、沃柑等,合作社送技术、送农资、促销售,帮助贫困户增收益,同时也带动了村集体的经济收入。

三是整顿较弱涣散村。基层党组织在扶贫攻坚是交通枢纽,是核心作用,承上启下,协调四方,村级组织的强弱直接关系着扶贫是否精准,直接关系扶贫的成效。重点是抓好软弱涣散村的整顿提升。通过大力整顿,目前已完成中干村、广何村和光坡村的全面整治,进一步强化了党支部的引领作用,激发了党员队伍的内生动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建好队伍带动精准扶贫

农村党员干部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一是全面开展素质提升行动。镇党委把村支部书记的能力提升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着力提升支部带头人推进脱贫攻坚的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镇村干部进行扶贫政策知识培训,每月均培训2次以上整年累计培训20多次,着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带头人队伍。二是第一书记驻村帮扶行动。充分发挥第一书记推动精准扶贫的作用,充分发挥派出单位资源优势,推动政策、资金、人力向派驻村集聚,帮助支持第一书记开展工作。三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致富带头人为骨干,把支部建在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上,加强对普通党员的组织领导,使致富能力强的普通无职党员“一对一”帮扶贫困户。

落实机制保障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各项行业政策落实都需要靠健全的村级民主决策和管理制度来保障。细化明确村民监督委员会的监督重点、权限程序、工作方法以及村务公开的具体内容、范围方式等,提升村级组织的治理水平。

在2020年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左州镇将继续认真落实扶贫行业政策,全面对标看齐,坚决扛稳政治责任,不厌其烦打持久战,重点在精准施策、多元帮扶、精准脱贫、稳定脱贫上用心发力,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工程、民生工程、良心工程来抓好抓实。

2023年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方案 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方案设计优质篇四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以“乡村大舞台”建设为切入点,以“文化惠民、凸显特色”为落脚点,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打造特色文化村居,为繁荣地方特色文化、丰富群众精神生活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取得明显的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已建乡村大舞台25个,首批命名表彰鸣凤镇栖凤社区、洋坪镇双路村等18个村(社区)为特色文化村(社区)。

一是领导重视。县主要领导明确指出,要把创建特色文化村与建设美丽乡村、全域景区化、最美乡愁、农村新社区、特色产业相结合,实现文化与旅游、农业农村工作融合发展。二是组织得力。乡镇党委、政府和村(社区)把创建特色文化村(社区)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创建主体责任,确保创建组织实施。三是帮扶单位大力支持。县直各驻村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特色文化村创建。县人社局驻点洋坪镇金竹园村,积极为乡村大舞台筹措资金,率先在全县山区村建成了乡村大舞台。县工商行政管理局驻点鸣凤镇北门村,帮助北门村在九子溪建设文化广场,并派工作人员指导广场舞培训,成功举办了九子溪新春联欢会。

一是制定实施方案。结合县实际情况,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联合出台了《县创建“特色文化村(社区)”实施方案》,参与创建村(社区)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二是制定考核标准。重点实施创建“五大项目”,主要包括:设施设备、服务提供、文化队伍、特色文化环境、特色文化服务,分“自主申报、乡镇推荐、小组评审、验收命名”四个阶段完成。在具体的创建活动上,突出“乡村大舞台”建设,每个“乡村大舞台”从规划设计、评审报批、开工建设、竣工验收都实现严格把关,便于分类指导、突出特色。

一是县级负责督查。组建创建特色文化村(社区)领导小组和工作考核专班,负责指导创建和考核验收工作,实行平时不定期指导和年终考核检查相结合工作模式。由县组织评审组到申报的28个村采取实地察看、听取汇报等形式进行了考核,对纳入考核范围的每一个村,评审组严格按照事前确定的特色文化村实施方案进行对照检查,执行事前统一确定的评分规则。二是乡镇负责推优指导。各乡镇综合考虑各申报村(社区)的实际情况和文化服务工作开展情况,主动选取群众文化活动基础好、设施建设有力的村(社区)进行申报。三是村(社区)负责组织实施。村(社区)积极投资建设乡村大舞台、文体小广场、购置音响设备、文体设施器材,并积极鼓励和引导群众参与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全县已建立文化志愿者服务站52个,招募志愿者2500余名,培育乐器、声乐、绘画、摄影等8支稳定的文化艺术辅导队伍,腰鼓舞、彩扇舞、健身球等10支特色团队,全县拥有120支广场舞队伍、59支民间文艺团队。

一是实行动态管理。特色文化村(社区)实行总量指标控制和动态管理,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每年组织一次评审,决定当年新命名村(社区),同时对已通过命名的村(社区)进行复查,对后续工作保障不力、有明显退步、在一定期限内经整改达不到要求的村(社区)予以摘牌。二是实行资金奖励。对新命名的“特色文化村(社区)”按“以奖代补”的方式,当年给予3万元奖励。已获得命名村(社区),每年复验一次,复验保牌后按2万元予以奖励。

特色文化村的创建与美丽乡村、全域景区化、最美乡愁、农村新社区、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突出了特色文化,凸显了文化惠民。嫘祖镇广坪村把乡村大舞台与美丽乡村、十里“紫薇花廊”相结合,打造花园式、晴雨式“乡村大舞台”,并举办了紫薇花节、嫘祖镇广场舞等多项文化惠民活动;洋坪镇双路村结合新社区建设,把“乡村大舞台”当景点来建设,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率利用,在全县首屈一指,在该村举办了全县“想唱就唱”活动启动仪式、镇民间文艺调演、迎新春联欢和村级广场舞等文化惠民活动;嫘祖镇真金村、谭坪村把“乡村大舞台”与全域景区化结合,组建演出队伍,将“呜音”、“花鼓戏”、“五鱼闹海”、“薅草锣鼓”等非遗文化搬进了景区,赢得游客称赞;旧县镇、茅坪场镇在创建过程中把鹿苑茶、香菇等特色产业与乡村大舞台相结合,建成一批茶文化村、香菇文化村;鸣凤镇安泰社区、汪家村等把乡村大舞台建设与房产开发相结合,打造多个“百姓大舞台”,举办了“百姓舞台大家唱”、鸣凤镇首届广场舞大赛等文化惠民活动。

2023年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方案 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方案设计优质篇五

按照“提升东西、打通南北、畅通内环、连接外环”的思路,打造高速、国道317线“两轴”最美景观大道,加快“三支”生态景观通道建设,推动至县域“环线”景观通道建设,强化乡村道路提档升级,构建“内联外畅、四向通达、安全便捷、快旅慢游”的“两轴三支一环线”畅通旅游格局。

(一)推进高速建设。今年完成70公里,2021年6月除狮子坪隧道外全面完成,到2020年全线正常运行。

(二)加快理小路、理黑路、理茂路“三支”生态景观通道建设。一是理小路,力争在2019年全面完成lx1实验段建设;同时加快lx2标段的建设,力争到2019年完成完成lx2标隧道50%;2022年全面完成理小路境内的建设。二是理黑路,力争在2021年全面完成实验段建设;同时加快剩余标段的招标工作,力争在2021年全面开工,2022年全面完成黑理路境内的建设。三是理茂路,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力争2021年底纳入省州规划,同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2020年完成项目设计及开工前的要件办理,力争2020年启动项目建设。

(二)推动至县域“环线”景观通道建设。

薛孟路延伸段(至)环线公路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今年争取明年补助资金,力争2019年完成项目开工前的要件办理,进行项目施工招标,并进行开工建设。

(三)强化县乡村道路提档升级。

一是力争在2021年进行-县道12.48公里提档升级。二是计划2019年对乡道2公里进行提档升级,8公里于2020年进行提升改造。三是结合乡村振兴对薛城镇9条村道63.7公里进行提档升级。四是结合四好农村公路对县域内河坝村3条村道10.9公里进行提档升级。五是结合四好农村公路对县域内村12条村道77.1公里进行提档升级。(详见附表1)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构建“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工作。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落实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的主体责任。

(二)落实责任分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建设管理股,负责“四向通达”全域旅游通道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统筹。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要根据实施方案的责任分工要求,研究政策措施,主动加强配合,确保各工作任务取得实效。

(三)严格检查考核。全域旅游通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细化分工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将建设工作纳入各单位目标考核、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与干部任免和奖惩挂钩。

2023年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方案 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方案设计优质篇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有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努力把xx镇xx村建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幸福新xx,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打好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三张牌”,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目标任务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全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75户22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全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全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选优配强村组干部,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三)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五)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七)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立足xx村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人文景观和品牌形象,科学把握村组的差异性和社会发展走势变化,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按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四、主要建设内容

(一)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我们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村向农业强村转变。

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积极发展旱作高效立体农业,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按照逐年推进的方式,到2020年末,全村共种植核桃11822亩,建成优质泡核桃基地2000亩(在25度以上陡坡地、沟坎、房前屋后等适宜地块建设优质泡核桃基地2000亩,每亩按3—5株种植留养管护),扶持发展核桃加工小微企业6个以上;种植茶叶6665亩,建成标准茶园基地3000亩(在xx路沿线实施茶叶优良品种改良1000亩;在打靶场片区实施古茶园留养2000亩),扶持发展茶叶加工小微企业6个以上,建成xx村茶庄园1个、xx自然村茶村庄1个;积极打造“四个1000亩”林果园建设,在xx自然村片区种植甜樱桃1000亩(按照每亩10株的标准种植,每株100元),在xx自然村片区种植杨梅1000亩(按照每亩6株的标准种植,每株100元),在xx自然村片区种植山李子1000亩(按照每亩4株的标准种植,每株100元);在xx自然村片区种植红李子1000亩(按照每亩7株的标准种植,每株100元)。

立足xx村属城郊结合部和xx高速路xx二级路、xx公路穿境而过的区位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积极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在生态茶园和“四个1000亩”林果园等地实施步道建设15公里,建设田园休闲景观亭15个,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和康养基地,力争将xx村打造成“天下茶尊、滇红凤庆”的“后花园”。在全村范围内扶持8户以上集餐饮、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农家乐,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积极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村组,做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扶持有条件的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材料农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同时,要成立4个以上花卉专业合作社,积极扶持发展以茶花、桂花为主要品种的庭院经济800多户;成立4个以上“四个1000亩”林果园专业合作社,真正做到家家有产业、户户有收入。

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引导村(组)集体经济合作社适度规模有序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村(组)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快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加大以“三权三证”为重点的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

(二)实施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深入实施“七改三清”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升级改造进村主干道3.2公里,实施村组道路硬化建设30公里,实现村组道路100%硬化。架设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管道20公里,建设蓄水池18个1000立方米,进一步改善800多户3200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农村电网(低压线路)升级改造40公里,安装变压器4台,有效改善全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在村组道路实施增花补绿,建设氧化塘(污水处理池)5个,新安装太阳能路灯1000盏,建设公共厕所10个,建设垃圾收集池30个。做好村庄户用厕所改造,规范村庄露天粪坑、简易茅厕。持续开展“两违”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施化肥农药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实现农药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减量化;改进畜禽饲养方式,引导农民单独建“面楼”、畜厩等附属用房进行集中养殖;推进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建成病死动物收集和无害化处理体系。

把山水林田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推行以“河长制”为主的“六长制”工作。落实好天然林保护制度,把所有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建立成果巩固长效机制。继续实施生态公益林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我们要抢抓xx公路和xx高速公路建设的有利机遇,对xx河xx段部分河道实施河流改道,科学合理规划部分弃土场,通过河流改道规划出的可用地块和弃土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利用,进一步完善功能设施配套,建设一个集仓储物流、餐饮服务、批发零售和苗圃花卉为一体的综合功能服务区。

针对xx村47户“四类重点对象”和其他危房户,按照“一户一方案”的方式,拆除无保留价值的危房,对其实施拆除重建;对需要保留的旧民房在加固的基础上,对墙体、框架门窗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固修缮。

(三)实施繁荣兴盛农村文化行动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巩固提升好“国家级文明村”、“省级文明村”和“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创建成果,通过实施“道德讲堂”建设,认真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优秀十星户”和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实施“道德广场”建设,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深入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广泛开展深入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巩固好“信用村”创建成果,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建设xx村集茶文化、益智等多功能的非物质文化活动传习所1个,切实保护好优秀文化遗产。组建xx村山歌队、合唱队和打歌队等三支文化宣传队,组建一支老年门球队。鼓励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提倡人人遵纪守法,强化村规民约约束力。

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统筹整合资源,建设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儿童之家等功能为一体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村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4.实施村寨文化氛围营造工程。紧紧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主题,开展村寨文化氛围营造工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务党务公开、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法治宣传等为主要内容。培养村民自觉遵守文明公约的意识,遏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四)实施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行动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全面贯彻践行“头顶理想、脚踩泥巴、心中有民、手上有招,团结干、创新干、拼命干”的临沧作风,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和完善以党总支为核心的自治组织体系。在原有5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的基础上,为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党员群众,新建村民小组活动场所7个,在各村民小组活动场所积极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教育实践活动,并通过群众会、火塘会、板凳会、田坝会等形式把政策宣讲送到田间地头,把党的好声音送到群众心里,引导群众树立自强、诚信、感恩意识。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积极引导群众组建村务理事会,加强村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2.加强法治保障能力建设。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提升运用好xx村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创建成果,深入开展法律进村入户普法活动,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进一步增强村组干部法治观念、法治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充分发挥村治安调解组织第一道防线作用,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设“平安xx”。3.深入实施“五富”工程建设。组织领富,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脱贫攻坚等工作为抓手,建强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党员带富,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把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返乡人士和退伍军人培养发展成党员;干部帮富,干群齐心协力抓发展。以“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为抓手,深入开展遍访农户、体察民情等回访活动,形成团结协作,聚力发展的良好局面;生态促富,加快推进“森林xx”建设。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子,真正实现生态建设与农民致富协调发展;产业致富,脱贫摘帽奔小康。认真种好、管好茶树、核桃树和经济林果树等,为群众持续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五)实施农村民生保障行动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

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改善xx办学条件和环境,持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积极发展xx村学前教育。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加大就业创业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培养造就新时期农村创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增加务工收入。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扶持小微企业12户以上(核桃和茶叶初加工小龙头企业各6户),助推全村核桃、茶叶产业有序良性发展。

开展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全村符合条件人员100%参保、参合。依托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基层服务阵地,创新多元化照料服务模式,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强化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开展和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推进“健康xx”建设。

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确保现行标准下75户22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致富。全面改善全村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均衡发展。对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致富的精神风貌。

五、保障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xx镇xx村乡村振兴战略行动领导小组,对xx村乡村振兴建设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指导xx镇、xx村开展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工作。xx镇要对应成立xx村试点村创建领导小组,做好上下衔接、统筹协调,具体负责抓好xx村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落实。

(二)注重部门协调联动。县级各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能,主动推进xx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各项工作。组织、宣传、政法、农办、党校、发改、财政、住建、国土、环保、交通、农业、林业、水务、生物产业、教育、卫计、民政、人社、民宗、文体广电旅游、妇联、团委等部门要积极支持示范点建设,确保示范点建设取得实效。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约4800多万元,集中力量打造精品。通过村企结对、部门联村喝招商引资等形式,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乡村振兴计划。

(四)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坚持建管并重,切实建立农村公共设施的长效管护机制。采取村有村管等方式,加强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积极探索社会化经营模式,对村容卫生日常保洁和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日常维护。

(五)加强宣传动员工作。切实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活动,激发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营造全县上下全面支持、积极投入建设美丽宜居幸福新乡村的局面,宣传部门要认真总结宣传先进典型,精心组稿向上级主流新闻媒体报送,形成可复制成熟经验,在全县推广,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深入开展。

2023年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方案 乡村文化振兴行动方案设计优质篇七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xx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坚持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文化发展、文化传承,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全省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的xx样板。

2.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文化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实现标准化均等化,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队伍、活动、投入得到保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加丰富繁荣,农村文化人才支撑力明显增强,素质高、业务精、结构稳的乡土专业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乡村文明水平显著提升,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发展富有成效,其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作用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形成品牌,富有时代精神和xx特色的新乡贤文化加快培育。

1.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农村干部群众。深入开展面向乡村的理论学习宣传普及,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xx大地家喻户晓、落地生根,像阳光雨露一样走进千家万户,滋润干部群众心田,提振乡村精气神,引导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创造幸福生活。深入开展“百姓宣讲”活动,贴近农民群众生活实际,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增进人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编写适应区域特点的乡村振兴战略读本。满足基层干部群众对理论图书的需求,开展理论图书配送,重点向农家书屋、村居讲堂、社区阅览室等赠送理论读物,及时传播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辨析引导,正本清源,扶正祛邪,帮助人们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巩固和壮大乡村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农村宗教管理,引导群众合法信仰宗教,依法治理农村宗教领域乱象。

2.推进社科理论普及。结合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工程试点,贴近基层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加强政策宣传、知识传授、价值传播,提高农村群众人文素养。组织编写《走在前列面对面》等一批通俗理论读物。开展“社科普及周”基层延伸行动,面向农村举办系列讲座、志愿服务、展览、知识竞赛等社科普及主题活动。实施社科普及示范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每年培育10个省级社科普及示范县(市、区)、50个省级社科普及示范乡镇(街道)、200个省级社科普及示范村(社区)。开展社科普及志愿服务行动,加强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建设,组织社科专家基层行活动,发挥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村居讲堂、道德讲堂等各类阵地作用,推动乡村党的理论和社科知识普及。开发中小学乡土特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3.开展政策宣讲。紧紧围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的政策要求,发挥讲师团、党校、社科研究单位、宣讲协会作用,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和宣传文化阵地,推动民生政策宣讲,深入解读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和强农惠农富农举措,把政策措施讲透彻、讲明白,让党和政府的政策深入人心。注重吸纳农民宣讲员进入宣讲队伍,用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国旗下讲话”活动,增强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

4.加强基层理论骨干培训。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县及县以下宣传文化工作者特别是社科理论工作者、活跃在基层的专兼职理论宣讲员的集中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辅导、实地观摩等形式,推动基层理论宣讲骨干进乡入村进行讲习、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1.建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加强投入保障、政策保障和机制保障,坚持一院多能、一室多用,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统筹建设各类活动场所。建设数字文化广场、无线网络等新兴文化设施,建设农村老年人文化活动场所。推进乡、村两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20xx年实现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覆盖,达标率95%以上。实施农家书屋网络化建设工程,推广农家书屋总分馆制和“一卡通”管理模式,构建以县级图书馆为总馆、乡镇中心农家书屋为分馆、村(社区)农家书屋为馆藏点的总分馆服务网络,争取到20xx年全省县乡村出版物“通借通还”率达到60%。实施农村文化广场——“百姓舞台”提升工程,建设农民群众欢迎、实用性强的农村文化广场设施网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广场文化活动运行机制。加大文化扶贫力度,到20xx年,全面完成省扶贫工作重点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省扶贫工作重点村通有线电视任务。着力抓好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工作。

2.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资源整合,综合用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惠民消费季、文艺汇演展演、“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等平台载体,把更多优秀的电影、戏曲、图书、期刊、科普活动、文艺演出、全民健身活动送到农民中间,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持续办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实事项目,每年为农村(社区)免费送戏1万场。深化“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组织文化文艺小分队深入乡村开展送文化活动。加快推进“书香乡村”建设,精心组织农民读书节、读书月和“三农”主题书展、书市、大讲堂等活动。

3.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深入开展“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活动,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倾斜,推进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建设网上综合服务平台,创新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办法,引入竞争机制,以奖代补,激发各类文艺院团、演出机构、演出场所发展活力,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繁荣农村题材文艺创作。加强农村题材文艺创作的规划和扶持,组织动员作家艺术家开展农村题材文艺创作生产,推出一批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迎的农村题材文艺作品。探索建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资金政策保障机制和作家艺术家下基层挂职锻炼制度,组织作家艺术家开展采访采风活动,筛选一批重点优秀作品,在出版、展示、推介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发挥“泰山文艺奖”“群星奖”导向性作用,打造自下而上的群众文艺作品选拔提升平台,引导全省群众性戏剧、音乐、曲艺、舞蹈、杂技、美术、书法、摄影、民间艺术创作。加大对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的扶持力度,评选推出一批优秀农村现实题材文艺作品,全省性文艺评奖突出农村题材,省级报刊、广播电视台对优秀农村题材作品在刊发、播出、宣传评介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5.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制定xx省振兴传统工艺实施意见,建立xx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实施乡村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培育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开发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推动xx民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加大对乡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利用古民居、古遗址、古村落、古街发展文化产业项目,重点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文化小镇。实行乡村文化产业精品工程,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乡村文化产业模式,推动特色鲜明的“非遗”项目传承发展,到2022年,培育一批具有xx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重点在文化遗产、节庆赛事、修学研习、养生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等方面进行创意开发,探索研究、完善出台有关土地利用配套政策措施,打造一批美食村、艺术村、养生村、休闲村等特色村,实行差异化发展,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民俗活动和精品农业体验旅游活动。实施齐长城人文自然风景带建设工程,打造齐长城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一批乡村特色影视基地。

1.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完善“图书馆+书院”模式,推进尼山书院标准化建设,建立全省尼山书院联盟,形成孔子故里独有的特色与优势。推进xx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继续实施乡村儒学和社区儒学推进计划,加强师资力量培训,以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有条件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设立儒学讲堂,推动儒家文化进乡村,到2025年,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儒学讲堂实现基本覆盖。组织编写《中华传统文化大众化系列通俗读物》《中国传统文化读本》《中国民间文学大系》(xx卷),创作推出一批符合农村群众需求的传统文化通俗读物。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花会、灯会、庙会等民俗活动,打造节会品牌。梳理挖掘地域文化、乡土文化,指导各地科学策划、组织开展节事活动,打造乡村文化名片。

2.积极培育新乡贤文化。制定《关于培育和弘扬新乡贤文化的工作方案》,深化研究阐释,厘清新乡贤文化发展脉络,明确新乡贤文化建设思路,推动建设一批乡贤馆、农耕文化展馆,弘扬传播新乡贤文化。开展新乡贤选树活动,通过“举乡贤、颂乡贤、学乡贤、礼乡贤”,把一批群众公认、品德高尚、处事公道、热心公益、积极参与地方管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真正为群众服务、推动家乡经济发展的人士选出来、评出来。开展新乡贤文化进中心、进家庭、进校园活动,结合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运用传习中心、乡村儒学讲堂、道德讲堂、科学大讲堂等阵地,把新乡贤请到中心、讲堂,通过“讲、评、帮、乐、庆”等多种形式,讲好新乡贤故事,彰显新乡贤道德精神;把新乡贤文化与家庭家教家风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推动乡镇村志编修,挖掘、整理、编写弘扬传统美德、体现时代要求、贴近生活实际的家规家训,引导人们继承传统美德、树立家国情怀;把新乡贤文化与学校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机结合,深化“新礼仪新礼节”培育行动,涵育文明校风。开展弘扬新乡贤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的新乡贤文化文艺作品,组织多种形式的新乡贤主题文艺演出、文化活动,生动活泼地传播新乡贤文化。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和手机客户端等方式,开展“xx乡风·美丽家园”微视频、微电影大赛活动,拓展新乡贤文化传播平台。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办法,推出新乡贤特色品牌项目,培育发展新乡贤理事会等新乡贤组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探索引导新乡贤依法参与乡村治理,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3.大力传承红色基因。认真践行“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深入挖掘我省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统筹全省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深化沂蒙精神研究阐发,成立沂蒙精神研究院,设立“沂蒙精神研究”专项,推出一批有价值的理论文章和学术专著,组织创作一批以弘扬沂蒙精神为主题的文学、戏剧、影视剧、音乐等优秀文艺作品。突出沂蒙老区、冀鲁边、胶东、渤海、冀鲁豫等红色文化富集区建设,打造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推动革命文化教育普及,建好用好xx省党史馆、沂蒙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深化党史、国史学习教育,讲好xx故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陈布展,建设革命历史档案信息数据库,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上展馆、vr虚拟现实展馆建设。编辑出版《红色xx365》《xx省红色旅游指南》,组织拍摄“xx十大抗日武装起义”文献记录片,打造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品牌栏目。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扶持乡村红色文化旅游开发,推动红色旅游与民俗游、生态游等相结合,打造一批乡村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和精品线路。实施“沂蒙精神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打造全国一流的亲情沂蒙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出“新时代山水圣人”红色旅游线路。

4.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实施传统文化乡镇、传统村落及传统建筑维修、保护和利用工程,制定《xx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分批次开展重点保护项目规划、设计、修复和建设,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民居、古树名木保护。整理保护有地方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传统美术、戏剧、曲艺、民间舞蹈、杂技和民间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他文化遗产持有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实施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做好县级历史文化展示场所的充实、改造、提升工作。推进“乡村记忆”工程,加大对农村历史街区、传统民居院落和生产生活民俗的挖掘保护,把乡村文化保护传承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开展第一批“乡村记忆”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到2022年,在全省打造xx个“乡村记忆”乡镇,推出xx个“乡村记忆”民俗节庆项目,建设100个“乡村记忆”博物馆(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设1000个“乡村记忆”村落(街区),10000个“乡村记忆”民居,使乡村成为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文化之乡、精神家园。挖掘和保护民间传统谚语、地方戏种、农耕文化、优秀习俗等乡村文化,建立数字影像馆,加大传承弘扬力度。

1.推进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20xx年探索启动试点建设工作,20xx年形成示范模板并总结推广,20xx年实现全面推进,将其打造成为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综合载体平台。省市县乡建立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村(社区)建立志愿服务站,发挥学校教师、党校教员、在职或退休干部、民间文化文艺人才等作用,在信息服务、农技传授、文化活动、移风易俗、邻里互助以及关爱贫困学生、留守儿童中宣传普及科学理论,到2022年农村志愿服务站建设率达到80%以上。

2.深入实施“孝诚爱仁”四德工程。加强对全省“四德工程”示范县动态管理,以组织媒体开展四德工程示范县巡礼活动为抓手,深化基层道德品牌创建,打造一县(市、区)一道德品牌。总结推广基层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社区街道、社会组织等四德工程建设经验,命名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德工程建设示范点。广泛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榜上有名”先模人物评选活动,建好用活善行义举四德榜,推动全省建立一批四德主题广场、主题公园、主题社区、主题街道。注重发挥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道德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以身边人、身边事为教材,教育引导广大农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3.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传承中华文化精髓,融入现代文明理念,突出庄重感仪式感,用蕴含优秀民俗、体现时代风尚的婚丧新文化取代旧陋习旧风俗。在婚事办理上,倡导集体婚礼、公益婚礼、慈善婚礼等现代文明婚礼形式,推行免费颁证和婚礼式颁证服务。提倡厚养薄葬,倡导仪式从简办理、文明办理。实施公益性公墓建设工程,深入开展殡葬改革综合试点,加大对殡葬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推广“沂水经验”,把公益墓地建设作为民生需求和移风易俗的重点项目加以推进,到20xx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到2022年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60%。推动文明祭祀,改变农村陈规陋习。

4.深化家风村风行风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入挖掘xx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以家庭、村居、行业为基本单元,以家风促村风带行风,推动形成家风正、村风淳、行风清、乡风美的良好社会风尚。开展家风建设,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传承良好家风和家训,抓好宣传教育、征集评选、展示推广等各个环节,引导广大群众晒家训、传播治家格言、讲好家风故事,传承优秀家风,潜移默化影响农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开展村风建设,以村居为切入点,进一步规范壮大村居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积极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用民间舆论褒贬是非、扶正祛邪;围绕思想道德、移风易俗、环境卫生等重点内容,组织开展评议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开展行风建设,以行业为切入点,广泛开展诚实守信、信用至上、诚信兴业、履约守信等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大力培育农村行业品牌;加大信用顶层设计,深入开展农村行业领域诚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建立诚信“红黑榜”制度,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治机制,促进由征信到诚信,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打造信用xx。

5.深化乡村文明行动。深化文明村镇创建,作为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的总抓手,明确“十三五”末全省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80%的目标要求,打造一批孝心村、和谐村、生态文明村、移风易俗村、兴业富民村等特色示范典型。加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动态管理,将文明村覆盖率及上升幅度等内容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县(市、区)、文明镇评选指标体系。推进“百镇千村”建设示范工程建设,在加强乡村文明行动“村容村貌、村风民俗、乡村道德、生活方式、平安村庄、文化惠民”六大建设的基础上,选择一批乡村文明行动示范村实施“乡村文明家园”项目。开展科普示范乡村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开展“新农村新生活新农民”培训,围绕居家美化净化、家庭伦理道德、亲子教育、文化娱乐、身心保健等内容,将现代意识、科学精神、文明理念逐步渗入到群众头脑、转化为自觉行动,到20xx年,实现农村中青年妇女培训全覆盖。扎实推进文明家庭创建,制定出台《关于开展“美在我家”主题活动推进家庭文明建设的意见》,以家庭素质、家庭伦理、家庭教育、家庭生活、家庭责任建设为重点,广泛开展“美在我家”主题活动。深化“星级文明户”、寻找“最美家庭”、评选“五好家庭”,以及“村村都有好青年”“好婆婆好媳妇”等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教育,建立完善文明家庭标准体系、推荐机制、动态管理、尊崇礼遇等长效机制。举办家庭文明建设巡礼活动,宣传文明家庭建设新成效,充分展现家庭文明建设新气象新风貌。深入开展“学雷锋,做xx好人”活动,进一步健全村、镇、县、市、省梯次推进的选树机制,到20xx年选树省级“xx好人”群体数量达到xxxx人。推动开展“无邪教创建”示范活动,打造一批无邪教创建示范县、乡、村。

1.推进乡村公共文化网络载体建设。依据全省农村实际情况,统筹建设简便易用、高效快捷、资源充足、服务规范的乡村文化网络载体。高起点制定建设标准,推进乡村数字图书馆、乡村远程教育中心、乡村网络服务中心、乡村旅游网上展馆、乡村文化网上展馆等基层公共文化网络基础设施。积极推广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新应用,提升乡村居民互联网应用技术水平,打造全平台、多媒体、多样态的乡村公共文化网络载体集群,推动网络文化建设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2.鼓励乡村题材网络文艺作品创作。规划创作生产一批反映xx乡村风貌、农民生产生活的重点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型文艺作品,推动全省乡村网络文艺健康繁荣发展。利用主要媒体网站、文学艺术专业网站等平台,把农村题材代表性作品有计划地进行网上展示。充分发挥新媒体独特优势,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移动直播app等载体,促进优秀乡村文艺作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

3.持续深入开展乡村网络公益活动。充分利用网站、“两微一端”、手机报等网络宣传平台,围绕脱贫攻坚、惠农助农、弱势群体帮扶等主题,打造各类乡村网络公益频道或专题,积极推送乡村网络公益主题的新媒体作品,推广乡村网络公益理念。聚焦xx乡村特色,创新挖掘独立公益项目,精心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公信力的xx乡村网络公益品牌。协调组织动员互联网企业、新闻网站、网民及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统筹整合各方力量,促进公益信息互联互通、公益资源协同共享,推动线上线下联动,形成乡村网络公益合力。

1.加大高层次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制定全省优秀传统文化人才培养规划,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引入一批高层次儒家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海洋文化研究高端人才。深入实施xx文化人才工程,通过xx文化之星评选,加大优秀乡村文化人才选拔培养、资助扶持力度。加强xx传统戏曲、杂技及民间歌舞、民间音乐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支持高校、研究机构加强编纂出版、传播推广、影视制作、创意策划人才培养。发挥高校、文艺团体人才优势,通过对口帮扶、设立联系点等形式,开展专业人才进基层活动,弥补人才短板。

2.培育乡村“非遗”文化传承人。依托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院校、“扶持1000位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收徒传艺计划,对掌握一定技艺、有学习意愿的乡村非遗传承人进行培训。加强xx工匠手艺体验基地项目建设,鼓励技艺精湛、符合条件的中青年传承人申报并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形成合理梯队,培养高水平工匠队伍。鼓励各地开展延伸培训,支持学有所成的传承人创新创业。到2022年,培训xxxx人次。

3.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对现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人员进行登记,及时补充专业人员,做到专岗专用。探索基层文化艺术人才定向培养,开展免费乡镇文化员招生试点。每3年对文化站长和工作人员轮训一遍,提升乡镇文化站组织管理水平。在村、社区配备宣传员,加强农村社区文艺骨干培训。大力培养xx书院和乡村儒学师资,建立乡村儒学人才库。开展文艺志愿服务,培育打造一批优秀基层戏曲院团、庄户剧团、民间班社,培养带动一批基层文化工作者、民间文化能手。发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把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返乡大中专学生等吸纳到乡村文化队伍中来,增强乡村文化自我发展能力。引导返乡下乡人员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发展传统工艺、文化创意等产业。

1.狠抓工作落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乡村文化振兴摆上重要位置,精心组织、细化措施,推动省委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坚持项目化运作、工程化实施,明确项目实施时间表、路线图、责任制和奖惩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定期召开农村文化振兴工作联席会议,统筹解决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重大问题。

2.强化政策保障。认真梳理现有政策,用足用好用活“三农”各项政策。抓好相关试点工作,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坚持问题导向,着眼抓重点、破难点、补短板,深入研究政策措施,为乡村文化振兴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3.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村文化振兴的财政保障,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乡村文化事业。加大对庄户剧团和民间艺人开展文化活动的资金扶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加大金融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支持力度。

4.加强新闻宣传。做好政策解读和评论引导,广泛宣传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举措,使乡村振兴成为全省共识和自觉行动,调动各级各界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省、市主要新闻媒体开设专栏,策划推出系列乡村题材主题采访活动,围绕乡村振兴主题,长流水、不断线地刊发新闻报道,讲好乡村振兴xx故事,展示工作进展成效,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做好优秀乡村文化融媒传播,围绕弘扬优秀农耕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主题,运用新技术制作鲜活生动的融媒体产品和公益广告,做好报、台、网、微、端融合推送传播,使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人心。

相关范文推荐
  • 06-25 重点信访人员稳控工作方案 重点信访人员稳控工作方案及措施通用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
  • 06-25 前台文员个人简历 前台文员个人简历电子版(九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
  • 06-25 2023年诗词竞赛心得体会(精选7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
  • 06-25 最新信访稳控工作实施方案精选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
  • 06-25 2023年助理工程师年度考核表个人总结 工程助理工程师年度工作总结(汇总5篇)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
  • 06-25 2023年物业品质服务客服提升方案文件 物业品质服务客服提升方案文件内容优质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
  • 06-25 迎接巡察工作准备方案大全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
  • 06-25 最新面试时的自我介绍字(八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
  • 06-25 环保从我做起演讲稿(实用8篇)
    演讲中的抑扬顿挫,相当于音乐中的节奏,音乐需要节拍,演讲也需要节拍,你应该让你的演讲充满节奏感,节奏就是你口头表达进度的度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演
  • 06-25 2023年校庆祝福语字优质范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