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用到演讲稿的地方越来越多。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可是却无从下手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演讲稿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演讲 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演讲稿通用篇一
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长刘欣看来,千方百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到自己的学校,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踏踏实实地找准自己的定位,坚守培养“工匠之师”的培养目标。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是伴随改革开放诞生的全国第一所以培养职教师资为主要职能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学校成立近40年来,面对一轮又一轮“综合性”“研究型”的“升级”浪潮,始终不改初心,坚持把“动手动脑,全面发展”作为育人特色,兢兢业业用“工匠精神”培养“工匠之师”。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办学“初心”已成为该校师生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际行动的动力。
1 不忘初心,传承“工匠精神”
“你们两个小女生,真是汽车修理专业的吗?”这是汽车与交通学院学生张晓芳和薛建秀“顶岗实习”第一天受到的质疑。
迎着怀疑的目光,这两位“小老师”径直走到实训车间的发动机前,麻利地拿起工具一边检修,一边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答疑……贵阳一所中职学校的校长站在一旁,神情从开始的漫不经心渐渐变得专注起来,最后心悦诚服地挑起了大拇指。
20xx年9月11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第4批赴贵州省“顶岗实习”的75名应届毕业班学生来到贵阳,在40所中高职学校里担任2个月的专业教师,在“全真环境”下体验作为一名职业院校“工匠之师”的光荣与梦想。实际上,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经历了和张晓芳、薛建秀几乎相同的“第一天”。
为国家培养出“既能上讲台,又能上机台”的职业教育师资,这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建校时的“初心”。因此,学校培养的合格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适应职业院校对于实际操作能力的特殊要求,“当讲师学生信服,当技师同行佩服”。
然而,坚守“初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近年来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存在弱化倾向;另一方面,民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也亟须提高。我国职教师资的体系化培养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末,由8所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普通高校二级学院共担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逐步形成。时至今日,“老8所”虽然还在培养职教师范生,但“职教”的印记却不同程度地淡化了。它们的校名也大多弃“职”而去。20xx年年初,教育部官方网站上发布的21所“新设本科学校”中,有16所学校在“申请建校名称”中去除了原来的“职业”或“技术”内容。与此同时,考生也觉得报考了“职业技术”类院校“丢面子”“没前途”。
因此,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所学专业,就成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师每年面对新学生的“第一堂课”。国家的需要有高居不下的“就业率”为佐证,个人的成才有数不胜数的“国家级大师”为楷模,在老师们“情理交融”的引导下,“学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专业信念。“爱是教育的灵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着“天津市教学名师”称号的张国香老师对此深有体会:现为海南三亚技师学院副院长的张晓辉,1988年踏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正是在张国香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他将“工匠之师”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如今他所主持的“张晓辉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已经成为海南省职业教育的一张名片。当他4年前帮助儿子张珩填报高考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母校电气技术教育专业。“母校有像张国香老师一样献身职业教育的好老师,我们要把这一宝贵的初心代代传承下去。”张晓辉如是说。
陈骏华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工程学院的毕业生,按照协议,毕业后他回到广西一所中职学校任教。他说:“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能为家乡做点贡献,我感到很幸运。”从20xx年起,学校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创新开展“中职免费师范生”教育,在“政府出资、需求引导、择优录取、定向就业”这一模式下,新疆、西藏、贵州、广西等12个省区市的1600名学子来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就读,在此接受“工匠精神”熏陶。如今,这些毕业生也都成了“工匠之师”。
20xx年3月起,学校派出首批131名大学生赴新疆和田地区实习支教。信息技术工程学院应届毕业生马顺武凭借过硬专业素养,赢得了当地师生的认可。在完成为期三个半月的“实习支教”工作后,他做出一个重要决定:留在新疆工作!“请母校放心,我会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奉献给美丽的新疆,不忘初心,发挥所长!”这是他发自肺腑的心声。
如今,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毕业生犹如芬芳的桃李,广泛分布在全国职业教育的各个领域,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2 精益求精,塑造“工匠之师”
让“中国制造”成为“金字招牌”,需要成千上万的“大国工匠”;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大国工匠”,更需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工匠之师”。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不仅讲解书本知识,而且传授职业技能;不仅引导学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而且培育学生修炼匠心、格物致知。有人把教师比作灵魂工程师,这里的师生努力成为“中国制造”卓越雕塑师。
让每个学生都掌握一门让人信服的过硬技能——这是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给每一位教师下达的教学目标,实际上也是每一位教师内心自觉的追求。“每一名学生都有成才的志向和发展的潜质,只要我们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带领学生勤学苦练,就一定能让他们学到真知识、练就真本事。”这是汽车与交通学院汽车维修高级技师刘臣富老师挂在嘴边的“育人经”。
在“徐国胜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里,徐老师正在与学生研制尺寸精度达到3微米的陀螺振子,这个精度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23。自1996年留校任教以来,徐国胜老师已经与数控机床打了20多年交道,如今已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天津市十大“津门工匠”。他对学生最常说的话就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工艺上来不得半点马虎。”“以前我们的操作标准可能要求90%的精度,随着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我们现在必须做到100%!”徐国胜说,“有‘匠心’才能有质量。培养学生的‘匠心’,首先要培养他们坚守职业教育的‘初心’,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懈的努力中掌握精湛的技术技能。”而他自己的“初心”就是:言传身教,培养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大国工匠”。
“我们特别爱听王老师讲课,很多枯燥的专业技术知识从他的口中说出来,顿时让人兴趣盎然。”机械工程学院的学生们这样评价王金城副教授。作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首届毕业生,数控高级技师王金城副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教学第一线,“精心备课”“将每堂课讲成精品”是他的座右铭。因为他坚信:只有用“工匠精神”去传授知识技能,才对得起这份崇高的职业。
“当其他选手还沉睡在梦乡的时候,我们就早早起床了,把酒店的床铺拼在一起做成比赛擂台,针对赛场变化情况研究制定参赛策略,修改、调试操作程序……”在“20xx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获得一等奖的本科生刘占宇告诉记者,正是植根于自己心中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陪伴着他们在世界级的赛场上攻坚克难,勇攀高峰。
正是因为有了以王金城、徐国胜为代表的一代代教师对“工匠精神”的坚守,学校的教学质量才有了根本的保障;有了刘占宇这些青年学子的赤心传承,“工匠之师”的荣耀也一定能赓续不绝。
3 党建引领,创新“工匠教育”
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40年的办学历史上,“工匠教育”成了一个响亮的品牌。他们创立“双证书制”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针对国家急需,推出“本科+技师”创新课,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探索“双导师、双基地、双证书”研究生培养途径,获得第3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他们还培养出我国首批“双师型”硕士研究生和“双证书”留学生硕士。
不负“中国培养职教师资的摇篮”的美誉,如今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正在以党建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在改革创新的路上大步向前。
傅兴是该校艺术学院的一名专业教师,这些日子他正在集中精力设计制作学院的文化展示墙。“这是我们学院党建活动的一个载体,大家一起碰撞思想、动脑动手,形式生动活泼,很受欢迎。”从20xx年起,学校党委实施了“党建创新立项工程”,以项目为载体,聚焦教师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励大家争先创新创优。艺术学院以《艺术设计学科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与实践研究》为课题,通过文化展示墙集思广益,探讨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途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此为样板,学校各基层党组织均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党建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学校还为所有党员教师搭建了素质提升平台,通过“教师素养提升计划”“一校一品建设计划”“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计划”等专项活动,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为先导,聚焦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等教育渠道,充分发掘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从而树立教育自信和教学自信。
郝立果是学校工程实训中心的一名教师,自20xx年作为学校首批“本科+技师”留校任教后,他一直带领学生奋斗在学生科技创新第一线。他在多个学生科技社团中既当政治思想“导师”,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也当技术上的“师傅”,指导他们实现“工匠之师”的理想。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的柴芳政在校期间就创办了“小柴创客工作室”,为了帮助这个工作室尽快发展壮大,郝立果不辞辛苦,经常夜以继日地和同学们一起筹划。柴芳政感叹道:“郝老师工作起来,简直就像个永不停歇的陀螺。”他在工作室创作的第一件作品上镌刻下“质量之魂,存于匠心”的文字,以此向郝立果这样的老师致敬。
徐国胜老师曾用五轴加工中心制作“蜘蛛”的过程,来比喻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规律:在用数控车床加工出作品的轮廓后,还要辅之以錾子剔、锉刀磨等后期精细的人工打磨,才能最终生产出合格的工艺品。他认为,在对学生的培养上,“立德”就是要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只有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让他们掌握坚实的科技知识和过硬的技术技能,才能锻造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从而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充分展现人生价值。全国技术能手、加工中心高级技师谭积明深有同感,他说,培养“工匠之师”就是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作品,精心打磨、雕琢,再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带动他们。
走进新时代,实现新跨越。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师生正在努力践行“工匠精神”,立志创造中国“工匠教育”的新辉煌。
最新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演讲 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演讲稿通用篇二
大家早上好!
勤俭对个人是是让我们以后有吃的,不走被饿死的道路,对社会是对有限资源的珍视。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品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需要从我们每一位师生共同做起,需要我们共同从现在这一秒做起!
我们倡议:今天不浪费,从我做起,我,是“光盘”!
光盘行动,欢迎加入!
最新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演讲 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演讲稿通用篇三
大家上午好!本周星期四,也就是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因此,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1979年,粮农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从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世界粮食日的那一周定为节粮周。
一、争做爱粮节粮的倡导者。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树立爱粮节粮的新风尚。
二、争做爱粮节粮的践行者。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日三餐做起,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到食堂就餐,遵守就餐秩序,自觉排队,不随意插队。以“光盘”为荣,以“剩饭”为耻,争做爱粮节粮的表率和楷模。
三、争做爱粮节粮的宣传者。宣传“节粮爱粮”的相关知识和减少浪费的措施,增强节约意识,引领崇尚节俭的社会风尚。
老师们、同学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凝心聚力,爱惜粮食,杜绝浪费,共创节约型校园、节约型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最新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演讲 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演讲稿通用篇四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珍惜粮食光盘行动》。
秋风在我们身边荡漾,今天我们又迎来了新一周的学习和生活。让轻松愉快的学习伴随我们成材,让甜蜜的生活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
建国71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物质应有尽有。有的同学甚至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还有必要从一粒米上节约吗?的确,节约一粒米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它却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我们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实际上丢弃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请各位同学想一想,在餐桌上你是否将饭菜吃一部分就倒掉?你是否将吃了几口雪白的馒头、包子扔在地上?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我们从小就知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同学们,你们是否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吃不上饭的人们在苦苦挣扎,你们知道吗,在发展中国家,每5个人中就有1个长期营养不良,有20%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粮食无保障。饥荒已成为地球人的第1号杀手,每年平均夺去一千万人的生命。因此节约粮食值得我们同学们深思。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周恩来总理一贯反对铺张浪费。他吃米饭时,一粒米也不肯浪费,偶尔洒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捡起来放到嘴里。我们应该向周总理学习。
同学们,珍惜粮食就是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在校园蔚然成风,光盘行动,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建设文明和谐校园作出应有贡献。
最新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演讲 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演讲稿通用篇五
一、“光盘行动”,我们先行。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要从点滴做起,从餐饮开始,将口号变为行动,将行动化为习惯。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公共场合,都要文明消费、节约用餐,避免过度饮食或剩菜剩饭,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二、勤可补拙,俭以养德。
文明就餐只是切入点,勤俭节约是个大范畴。我们要结合工作、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政府、在社区、在企业、在校园还是在农村,都要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实践,俭约生活、艰苦奋斗、提升品位。将“勤俭”作为我们事业发展的奠基石,与锤炼高尚的个人品德和追求高品质的幸福人生统一起来。
三、身先示范,倡树新风。
我们不但要争当勤俭节约的行动表率,更要结合青年志愿活动的开展,积极倡导节约文化,广泛宣传节约理念,用我们的身体力行、用我们的引导感召,影响和带动家人、同事、朋友、客户及身边的每一个人加入节约行列,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助推“勤俭节约”成为时代徽标、“俭约生活”成为社会时尚。
最新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演讲 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演讲稿通用篇六
为认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的重要批示精神,用心倡导勤俭节约、礼貌用餐理念,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后勤管理二处、研究生会、学生会共同发起节俭倡议——“光盘行动”。
1.礼貌用餐,厉行节约。
各学院、学生组织要加大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宣传,广大学生要自觉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营造礼貌用餐、理性消费、厉行节约的良好校园风尚。
2.适量选餐,以“光盘”为荣,以“浪费”为耻。
要树立“适量选餐、不够再添、绝不浪费”的消费理念,努力做到不剩饭、不剩菜,珍惜每一粒粮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3.身先示范,倡树新风。
青年学生不但要争当勤俭节约的行动表率,而且要用我们的身体力行、用我们的引导感召、影响和带动家人、同事、朋友及身边的每一个人加入节约行列,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助推“勤俭节约”成为时代徽标、“俭约生活”成为社会时尚。
同学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节约资源从你我做起。礼貌从“食尚”起步,节约从“光盘”开始,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你我有责。让我们用心行动起来,从一日三餐做起,从自身做起,从此刻做起,尊重劳动,节约光荣,摒弃陋习,努力争做礼貌用餐、节俭消费的倡导者、先行者、示范者,为营造良好社会道德新风尚作出自己的贡献。
最新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演讲 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演讲稿通用篇七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庄严而亲切的国旗下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光盘行动 从我做起”。
光盘行动,顾名思义,就是吃光盘子中的食物。“光盘行动”倡导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带动大家珍惜粮食、吃光盘子中的食物。
光盘最重要就是节约粮食。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吃的粮食。也许同学们说,我只是丢掉一点点,如果你们每人每天只丢掉一粒米,那以一个中国13亿人口来计算,那就要用火车装一个车皮了,重65吨13万斤。
最近,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在提倡“光盘”行动,我觉得我们小学生也应该积极参加“光盘”行动,从自己做起,在餐厅按需点菜,在食堂按需盛饭、在厨房按需做饭和菜。每顿钣都把我们碗里的食物吃光,珍惜每一粒米,珍惜每一颗粮食,让这个好习惯伴随我们一生!
最后,在生活中,汪老师要求大家做到以下三点:
1、看到浪费现象友好地提醒 ,尽力减少浪费;
3、生活中方方面面都要节约,过绿色低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