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圆明园的毁灭心得体会 圆明园毁灭读后感(大全7篇)

圆明园的毁灭心得体会 圆明园毁灭读后感(大全7篇)

时间:2023-06-23 16:03:28 作者:曹czj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明园的毁灭心得体会篇一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学完我感到愤怒与惋惜。

昔日金碧辉煌的圆明园,现在竟只剩下几根残柱。

19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是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因此我想问几个问题?

为什么清政府要让这写强盗抢走能工巧匠们花了150多年造成的圆明园?

难道清政府不心疼这150多年才建成的建筑吗?

可见当时清政府是多么腐败物能,所以我们要振兴中华,不忘国耻。

圆明园的毁灭心得体会篇二

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那找得怎么样呢?请几位同学来汇报一下。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2课《圆明园的毁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请大家来谈一谈。

板书:

上节课有位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前去游览圆明园,你便会知道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然后同桌交流读后的体会。

2、你读懂了什么?

3、“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星”指什么?“月”又指什么?“

4、齐读体会。

(二)我们刚才大致了解了圆明园的布局。那园中的景观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吧。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根据哪些句子写景观?哪些句子写感受来分层?

2、提问分层

3、同学们先仔细自读第一层,划出文中介绍的景观

4、(出示幻灯片)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5、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话

a指名读

b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景观的美?

c自由读句子,体会景观的美

d齐读体会体会

6、园中的景观在建筑上有哪些特点呢?

a快速自渎第2—5句

b(出示幻灯片)提问:有哪些特点?(用曲线划出)

c哪几个景观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

d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有哪些呢?

e前两类的景观是属于民族建筑,还有一类是属于什么的?

7、圆明园中的景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美不胜收)

8、下面老师就带大家去领略园中美不胜收的景观吧。

(放映录象)

9、有感情的读第二层,仔细回味美丽的景观。

(三)我们在园中游览了一圈之后,有什么感受呢?

1、(出示幻灯)请同学们看黑板,自己试带者感情读句子。

2、指名读

3、解释“饱览、流连”问:作者为什么舍不得离去?

4、同桌互读体会带点的词

5、齐读体会作者舍不得离去的心情

园中的景观实在是太美了,看了总舍不得离去。同学们自由读第3自然段,再次回味美丽的景观。

(四)下面,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老师朗读,想象园中美不胜收的景观。(配音范读)

(出示幻灯)练习背诵(会的站起来,不会的可以看书)

1、带着问题自由读第4自然段

2、提问:为什么?(板书:博物馆、艺术馆)[

3、文中用了哪个词来说明文物的珍贵?

4、齐读体会作者对文物的喜爱之情。

1、请看录象

2、看了录象之后,你有什么看法。请大家自由发表意见。

3、从哪些句子看出侵略者的贪婪、凶残?四人小组自由读第5自然段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4、提问:(出示幻灯,前面提的问题)

5、同学们,请看黑板,齐读这几个句子,体会带点的词

6、从带点的词体会出什么?

7、再读句子,代作者表达对侵略者憎恨的感情

8、侵略者贪婪、凶残的本性又能从那几个动词体现出来。(板书:掠、搬、烧)

9、齐读第5自然段,仔细体会。

这样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却被英法联军化为灰烬(出示幻灯)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学习了课文之后,我们就要牢记这段屈辱的历史,努力学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让其他同学帮助你解决。

1、请家长当老师,检查你第三自然段的背诵情况。

2、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呢?请把它写下来吧。

圆明园的毁灭心得体会篇三

“唉,可恶!”我放下书,叹息了一声,叹息着圆明园就这样毁于一旦,叹息着英法联军是多么无耻、残暴、贪婪!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不,应该说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里面收藏着非常多的历史文物,且建筑也很宏伟。里面不仅有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有美丽漂亮的田园风景,有仿照各地名胜而建造的,也有按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而建造的,不管怎么说,圆明园绝对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园林,而里面收集的历史文物,更是多不胜数,美丽漂亮了。

可是,就在1860年的10月1日,英法联军侵入了圆明园将院内凡是能拿走的,就一个不留的给你拿走,拿不走的,就任意的毁坏,之后,3000多名侵略者进入院内放火焚烧,3天后,圆明园就成了一片灰烬。

凭什么让英法在我国土地上胡作非为,凭什么我国的东西就要让他们拿走,凭什么我们非要听他们的话,凭什么我们要把土地割让给他们!因为,我们当时的中国太瘦小,太瘦小,而英法就以大欺小吗?想到这里,我就希望把英法联军剁成肉酱,杀了他们!

哼,英法来抢我们的土地,那我们也抢他们的土地,但是,又怎么可能。

哼,这些强盗,简直就是被贪婪蒙蔽了双眼,成了财富的走狗!

可是,清政府竟然置之不理,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现在落得这样个下场,现在只能成为强盗的走狗,签订那个不平等条约,用严厉一点的词来说,就是汉奸!

圆明园,再怎么说都说不完我心中的`痛惜,再怎么说都说不回来圆明园的辉煌,再怎么说都说不出那些强盗的贪婪、无耻、残暴!

圆明园的毁灭心得体会篇四

一: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练习背诵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三:知道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统统掠走是什么意思?打个比方,想拿这支笔把桌子也拿走了,谁还能打这的比方,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曾经参加过这次抢劫的一名法国士兵的日记,出示课件,谁能给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这段日记,谁愿意再给大家读一读课文里的这一句话?任意破坏是怎样破坏?学生说,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名士兵的日记,出示课件,一起读一读,同学们,让我们把看到的,想到的,全部溶入情感中,谁愿意再给大家示范读一读,读得真好,来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句,学生读,能拿走的,全拿走了,不能拿走的,用大车搬走了。搬不动的,任意毁坏了。仅仅是这些吗?不!他们还有更卑鄙的手段,那就是…学生读,同学们,让我们亲眼看一看他们罪恶的行径吧,放电影,看到这里,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谈,是的,老师的心里也充满了满腔怒火。

来,我们来看看法国作家雨果是怎样看待他们自己的军队的,出示课件,学生朗读,让我们记住这两个可恶的强盗吧: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同学们,请仔细端详书中的两副插图,这就是两个强盗给我们留下的,给世界留下的,留下的是一片废墟,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一段话,一句话,哪怕一个词也行,学生说,我们再来看看书中的第一自然段,作者想说什么,学生朗读,作者说的是…来,我们一起怀着沉痛的'心情大声地读一遍!板书不可估量的损失,此时此刻老师的心里也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但我最想说的一句是落后就要挨打让我们大声地读一遍。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圆明园的毁灭心得体会篇五

当我读到“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解释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野风光的山乡村野”这两句话时,我感到自豪和骄傲,因为中国有这样一座建筑宏伟、富丽堂皇的艺术瑰宝。

但是,当我想到1860年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火烧圆明园,大火连烧三天,昼夜不息,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就这样,我国这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了一片灰烬。读到这时,那读骄傲和自豪已经飞散,而涌上心头的却是愤怒、遗憾、悲哀,我国这瑰宝就毁在两个强盗手中——法兰西、英吉利这两个不知羞耻,没有自尊心的强盗手里。

圆明园的毁灭虽然和这两个无耻的强盗有关,但还有一个人:当时的皇帝。他扔下所有和慈禧太后躲到避暑山庄。我愤怒清帝的昏庸无能和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我悲哀我国这一园林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了灰烬;我努力,我要好好学习,振兴中华!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让圆明园重见天日,东山再起!

圆明园的毁灭心得体会篇六

课型

新授

课题

课时

1

设计教师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中心思想本课追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富丽堂皇,愤怒谴责了外国侵略者对圆明园的掠夺和毁灭行径以及犯下的野蛮罪行,表达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写作特点:1、语言优美。对圆明园当年辉煌壮丽的景观的介绍语言简洁、生动,内容丰富,读后令人回味无穷。2、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通信与仇恨。这一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辉煌。你认为这一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怎样看待圆明园的辉煌。组织同学讨论:侵略者为什么能如此为非作歹?指导学生具体分析侵略者的暴行。生讨论答案预设:(“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这句中的“凡是”和“统统”二词说明侵略者什么都拿,毫不留情。而且“拿不动的”也不放过,还用车拉,牲口搬运。还有“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任意”一词突出表现了侵略者的暴行,想怎样就怎样。  “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在园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使得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很快化为灰烬。)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今天我们的国家改革开放,越来越富强的自豪感。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办?(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板书: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四、课堂练习请各写一段称赞圆明园和痛恨侵略者的话。

板书设计

圆明三园众星拱月 (布局)

民族建筑西洋景物 (宏伟)

博物馆 艺术馆(珍贵)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注重从情入手,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使这种情感逐渐加深、升华。引领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感同身受,进入课文情境,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由于本文与现实存在着时空差距,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设计中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圆明园昔日的壮观已毁灭,无法再现,单单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远远不够,尽管准备了为学生播放毁灭的影片,激发起学生对侵略者滔天罪行的恨。但由于教室网线的损坏无法放映。学生们很遗憾没有直观地感受圆明园的精美,规模的宏伟,收藏的珍贵,建筑的多彩,只能去想象圆明园当年的壮观。在课的最后,我还准备补充雨果的《文明与野蛮》片断,震撼人心,扣人心弦的话,师生互动交流,学生受到感染。让学生在悲壮的音乐中,奋笔疾书,写下想说的话。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完成。我只好把学生想说的话放到课外去完成了。

圆明园的毁灭心得体会篇七

前几天,我阅读了一篇文章——《圆明园的毁灭》,读完后,我心中的怒火如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

圆明园,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城西北郊,它是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和许多小园组成。圆明园中景色各异,风景秀丽,可以用"旷世之作"和"巧夺天工"来形容那美不胜收的景色。园中许多景色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得美轮美奂。圆明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可这样一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后肆意破坏,烧、砸、抢、掠,最终,圆明园在侵略者的手中毁于一旦,只剩下残垣断壁,恨啊,恨啊!

更让我愤愤不平的是,一场在香港由英国人举办的拍卖会上,他们正在高价拍卖中国的十二生肖喷水铜像,有的爱国人士居然花了几千万甚至几亿元才让这些古董物归原主。这原本就是中国的国宝,我们应理直气壮地将它们索要回来,可英国商贩们硬让中国人花天价购回,真是一群无赖,毫无天理可言!

可我们不能单有愤怒,而是要觉醒。脑中只有愤怒是毫无意义的,觉醒和反思才是重中之重。

我读完此篇写着丧权辱国的黑暗历史的文章后,不禁掩卷深思:为什么一个泱泱大国无法保护国家的财产?为什么当时的中国只能任人宰割……最终,我得出了结论:都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很多民众不思进取,甘于落后;高官们贪图享乐,不知居安思危;数不清的老百姓,倾家荡产购买祸国殃民的鸦片,有的还整日沉迷于酒色;军士们毫无斗志,不堪一击;学士们基本死读硬记,思想僵化,不会与时俱进,不会用智慧服务社会……这些举动引来了虎视眈眈的洋人心生瓜分中国的恶念。

如何才能不让历史重现?我们唯有做到这几点:勿忘国耻,吸取历史的教训,知耻后勇,发奋读书,让自己变得知识渊博、充满智慧;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杜绝四分五裂。当祖国不再内忧外患,积贫积弱时,别的国家就无法趁虚而入,大肆掠夺,或坐收渔翁之利了。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铭记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发愤图强,不断用知识武装自己,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