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群山回唱读后感大全

最新群山回唱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3-06-22 08:37:26 作者:曹czj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最新群山回唱读后感大全篇一

胡赛尼的"阿富汗三部曲",最早看的《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两个男人的故事;前不久看的《灿烂千阳》,道出了两个女人的故事;这个星期看的《群山回唱》,塑造了多个形象鲜明的人物,主题也变得更为宏大开阔。全书共九章,分别由九个不同的人物作为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每平方英里都有一千个悲剧。

一是我在第一段提到的纳比与他主人苏莱曼·瓦赫达提先生的同性之恋。最初,纳比热忱地单恋着苏莱曼的妻子妮拉,甚至可以为了完成妮拉的心愿将自己妹妹的继女帕丽卖给这对夫妻做女儿。当妮拉和纳比说:"纳比,一直都是你,是你啊,你不知道吗?";当纳比在衣柜发现苏莱曼的画册时,我被感动了。苏莱曼严肃古板,不苟言笑,对纳比也无非礼举动。他对纳比的爱,无言、无私,他没要求过回报,平时纳比能陪伴一起散步就很满足了。纳比知道后本来也可以逃离,但他并没有离开。在苏莱曼病倒后他俩相依为命的平淡日子里,互相陪伴成了日常生活中最温情的部分。

二是伊德里斯的故事。伊德里斯一直以来并不喜欢弟弟铁尔木的浮夸,他觉得好人好事就该默默去做,而不是张扬炫耀。小女孩罗诗被父亲砍伤,伊德里斯看望她,陪伴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她。回到美国之后,面对各种困难和琐事,他退缩了,他未能兑现自己向罗诗做出的承诺,最终救助了罗诗的是那个同他行事风格形成鲜明对比的浮夸的弟弟铁尔木。罗诗写书,伊德里斯怀着内疚去排队,罗诗题道:"放心,书里没有你。"其实,伊德里斯的故事最接近我们普通人在做选择时可能遇到的心理状况,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个伊德里斯,给别人希望却又由于自己的懦弱和妥协令对方失望。

这篇读后感,不谈文笔不谈小说结构只谈故事,因为有几章我觉得是在凑字数。其实,第八章马科斯和萨丽娅的故事也很令人震撼,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来看看。

最新群山回唱读后感大全篇二

故事就像行进中的火车:不管你在哪儿跳上去,能达到目的地,早一些晚一些而已。

——题记

“每平方英里都有一千个悲剧”,这是书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度是胡塞尼的故乡,亲情友情爱情,背叛恕罪救援轮番上演,唯有群山岿然不动。

《群山回唱》诉说的故事,在我眼中就是一个思念的故事。在这漫长的思念中,时间推着一切快速往前走。书中以兄妹离别为主线,在不同的时代里穿插了不同的人物。在这些人物身上,胡塞尼赋予他们不同主题,让他们在兄妹离别的时光里讲述不被接受的同性之恋。战争带来的伤害和无法实现的承诺。萨丽娅残缺的脸,马科斯母亲的正直,帕丽朋友与爱人的生活都在这些许时光里浮现。

故事尾声两个帕丽喁喁私语,年轻的帕丽对姑姑说:“我常把我俩想象成两片树叶,从同一棵树上飘落,被风吹散,相隔数里,却仍然找得到深深纠缠的树根。”“对我来说,情况正好相反。”年老的帕丽扣住侄女的手说,“你说你能感到我的存在,我体会到的却只是一种缺失,一种没来由的模糊的疼痛。我就像一个病人,跟医生讲不清什么地方疼,只觉得疼。”年老帕丽的兄长,年轻的帕丽父亲,阿卜杜拉在躺椅上用,胳膊撑起身体,揉揉眼睛看着他俩。“你们这两丫头在鼓捣啥?”他咧开嘴笑了。

纵使阿卜杜拉和帕丽百般不愿意,他们还是被分开了,像微尘一样被吹落到天涯海角。直到五十多年后命运让他们相逢。卡德勒。胡塞尼将和,兄弟俩有关联的几人的故事串联起来讲给我们听,一粒粒微不足道的尘埃聚合在一起,散发出珍珠般的光彩。多视角多线索的推进,精确平稳,恰如一曲动人合唱,让人沉迷。

《群山回唱》,让我清晰的看到人的本质,我们只是一块零碎的拼图,在我们身上总有一个缺失的部分,如果没有其他部分,我们永远感到自己是不完整的,就像在空荡荡的山谷中呐喊,却没有回响。是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其他部分,确定了我们自己与他人。家庭和社会的联系,是他们教会了我们爱。责任与牺牲让我们不再孤独。是他们让我们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是谁。

就像故事中的帕丽终于找到了离散多年的哥哥阿卜杜拉,弥补了双方人生的缺口;帕丽兄妹的继母帕尔瓦娜和自己的孪生姐姐马苏玛,尽管有过嫉妒和伤害,双方还是愿意彼此牺牲和成全;兄妹俩的舅舅纳比夹在对主人妻子的单相思和主人对他默默的同性之爱中,明白了爱与责任的真谛……牺牲横亘在这些不尽相同的故事里。如果你想要幸福,你必须首先做好牺牲的觉悟,这就是关于幸福的残酷真理。它需要你用爱与责任来交换。然而,如果生命中有那么一个值得为之牺牲的人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我们也许都曾孤身一人迷失在连绵的群山之中,但只要我们呐喊出声,群山间的回音会回应我们连绵不绝。他们会填平我们的不安与忧惧,指引我们找到回家的路,群山之中我们不会孤单,也不再孤单。

最新群山回唱读后感大全篇三

一天读完一本书,一直看到11点55分,如果说前几本书,我还能在睡前放下的话,这本是放不下的一本书。多少年没体会这种读书的感觉了,哈哈,恐怕十多年了。

《群山回唱》,一天看完,潸然泪下。巴巴声音抖颤,反反复复,唱出了那两句:“我瞅见伤心的小仙女,待在纸树影子下。”帕丽捂了住了自己的嘴。她唱出”我知道伤心的小仙女,晚风把她吹走了。“帕丽以为,我也以为,他们已经取得了突破,已经用神奇的歌,角童话里的精灵一样,唤回了推动的兄长。她以为哥哥已经认出了她。而事实上既是又不是,小说就是要这样地留下遗憾,让人的心里怅然若失。

而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一棵树上长出的两片树叶,象两粒尖埃,被一阵风偶然吹到了不同的地方,终于因着根的纠缠,在最后时刻,又在了一起。

十二点多了,困得不得了,两眼酸涩不堪,脑子里各种情谊,兄妹之情,父子父女之情,姐妹之情,紧密的联结,深切的牵挂,背叛,妒嫉,化解……象棒槌一样一下一下撞击着我的胸膛。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在爱中生活,离开了爱,生活就会缺失,就会痛苦。生活中带给我们伤害最深的人,往往就是最亲近的人。把自己的孩子卖掉,虽然迫不得已,把自己的残疾的女儿扔掉,对曾经象女儿一样依恋他的孩子忘掉,离开自己的母亲多年不回家……这些都是伤害,伤害就象切开的伤口,留下了永恒的疤痕,难看极了,时时提醒,有些不永不愈合。

童年的深刻影响,无处不在。帕丽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专业?你为什么要走这样的道路?数学有着确定的答案,数学公理的不变性,不随意也不模糊,可以让人从中找到安慰。虽然知道答案难以解出,但它们总能被发现。它们就在那儿,等待着,终究会有人拿着粉笔,把它们潦草地写出来。她一直疑惑的,她一直缺失的,她一直在寻找的东西,她想要一个明确的答案。

阿卜杜拉,你为什么这样紧紧地拴住女儿帕丽?因为他内心里一直的惧怕,怕再次失去自己的孩子,就如同当年失去自己珍爱的妹妹一样。紧紧的爱,象锁链也锁住了孩子的生活。

而妮拉,她是一个勇敢的女人,她的命里缺失的,她一直在寻找,烟、酒、诗,甚至是一个孩子,但是很遗憾,她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真爱,因为她不会爱,不会付出,因为她没有得到过足够的爱,是的,童年的爱的缺失,注定了一个人永远不会幸福。一个孩子也没有给她带来足够的爱。她最终终于绝望而死。

一个人,一场景,这种叙述的方式,感觉非常高明,没有谁是主角,谁是配角,在自己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主角。

场景的变换,有种不真实的感觉中,在加州,在巴黎,一直对比着战乱的阿富汗,这边的轻松自在,人们所关心的一切和阿富汗人的生活完全不一样,有着蒙太奇的变幻手法。

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让我回想,爱在群山中不断回唱。

最新群山回唱读后感大全篇四

读完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后,一直想读他的这部《群山回唱》,无奈前段时间特别忙,但这本书早在一个月前就买好了,只是因为要参加考试,都没开封。那天考研一结束,当晚我就打开书读了起来,这一读就停不下来了——整整十天,读完了,也算破了我的记录。

《群山回唱》看似比较复杂,因为是以不同人的口吻讲述的,但全书就是一部关于牺牲、背叛和亲情力量的传奇。它跨越了三代人,将每个时代发生的故事都令人感同身受地讲述了出来,我们从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故事,而是能将它们与自己结合,从而想到如果换做自己会怎样,我们的内心就此被触动。

全文其实主要在讲述阿卜杜拉与帕丽的兄妹情,从开头父亲送帕丽离家,到六十年后的重逢,这期间发生的一切都让人唏嘘,但命运造就了他们的分离,那时的帕丽还不到四岁,但年长她几岁的哥哥阿伯杜拉却要用一生去驱散这种被迫分离带来的痛苦,妹妹帕丽在他此后几十年的人生里都不可或缺。

两人的继母帕尔瓦娜的人生也充满了坎坷,她有意从大树上将姐姐推下来,其实是出于内心的嫉妒与怨恨,但最终一切还是要靠她来负责,最终姐姐让她将自己丢弃在沙漠里,是为了给她更好的未来和没有负担的人生——虽然后来帕尔瓦娜的一生也是颠沛流离,但姐姐的事一直让她内心不安。

纳比舅舅为什么要将帕丽送给房东做女儿?她是为了取悦女主人,是为了完成她的心愿。几年后,苏莱曼瘫痪后,纳比才发现那些速写本上都是他的身影,房东爱着他,一直爱着,纳比其实想要逃离,但最终却一直陪伴到苏莱曼临终的那一刻,他是出于深厚的情谊,但这互相陪伴的温情也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还有妮拉,她和苏莱曼结婚并不是因为爱情,而是逃离父亲的严格管控;而后来她带着年幼的帕丽奔赴巴黎,也是为了逃离,为了不被她丈夫的病痛所困住。她才华横溢,但身心却承受着最严重的缺失。她用爱情、香烟、酒精来弥补这种缺失,然而都失败了。她始终是一块孤零零的拼图。

书中还通过一个叫罗诗的女孩的命运,牵扯出一对堂兄弟完全不同的人格。堂兄伊德里斯是我们很多人的缩影,他心地善良,但对别人的事却无能为力,只觉得自己的生活才是最为重要的;而堂弟铁木尔虽然是他看不上的人,却资助罗诗完成手术,最终让她成为了自己梦想中的知名作家。

阿卜杜拉一生都放不下帕丽,所以他为自己的女儿取名帕丽,当年老的帕丽和年轻的侄女帕丽在美国见面后,阿卜杜拉已经患了老年痴呆症,他不记得身边的这个人就是自己苦苦寻求了几十年的亲妹妹,他甚至骂她是小偷,可是难道帕丽就能记住过往吗?她当年视若珍宝的各种羽毛早已成了历史物件。

阿卜杜拉留给帕丽的那封信里写道:他们告诉我,我必然要走入水里,很快就将沉没。出发之前,我把它留在岸上,给你。我恳求你找到它,妹妹,所以你一定会知道,当我沉入水中时,心中想着什么。终其一生,他都在心里惦记着妹妹,想着有一天能重逢,但再重逢时,他已不是那个意识清醒的人了。

阿卜杜拉的女儿,年轻的帕丽早就知道父亲的这个秘密,她从小就觉得自己是姑姑帕丽的分身,她的心事都写在明信片上想寄给另一个自己。当数年过去,两人再次重逢,说起这件事时,老帕丽说:你说你能感到我的存在,我体会到的却只是一种缺失,一种没来由的模糊的疼痛……无法给别人道明的疼痛。

阿卜杜拉和帕丽小的时候,他们的爸爸给他们讲的那个故事以及阿卜杜拉给妹妹唱的那首摇篮曲似乎就是一道宿命的诅咒,从前到后,一代连着一代。帕丽的命运其实就和故事中被魔鬼抓走的那个人一样,帕丽不能再回来,如果她回来,依然会一生贫穷,当然不会成为一名学者。爸爸也是忍痛割爱。

文中还记录了希腊整形医生马科斯的生活轨迹,他和萨丽娅年幼时的故事,从他一开始对她的自然厌恶到后来的慢慢接受,再到由衷佩服她的一些科学实验,她被母亲抛弃,却从未对生活就此失望,她用遗产资助马科斯各地旅游,通过他的镜头来看这个世界,并用心照顾他的母亲,直到两人都老了。

反观我们的生活,其实谁不是这样?虽然也许不会和文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经历,但各种各样的打击磨难时不时会浸入我们的身体里,有时甚至让我们喘不过气来,不过,生活总在继续,就算我们选择了死亡,世界也不会发生一丝一毫的变化。无论如何,我们要鼓起勇气面对所遭受的一切。

亲情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最珍贵的情谊,她比任何东西都更值得我们去珍惜。这是一种刻入骨髓的深情,不管时间怎样流逝,我们都将一生背负。期间遭受的苦难哪怕再沉重,一旦有柳暗花明的一刻,都会觉得满心欢喜。我们都是这个世间的行路人,孤独的行路人,但因为有亲情存在,便觉温暖。

这两年读完了作者的三本书,但从来不知道作者长什么样,今天在网上搜索了一下, 竟然看到长得如此有魅力的他。他的小说也许都和自己的经历有关,年幼时跟随父母定居美国,阿富汗成了他梦里的故乡,不管阿富汗遭受了怎样的重创,我相信,在他心里,阿富汗都是最美的国度。

最后,致敬卡勒德·胡赛尼,谢谢他写出了如此触动人心的作品,每次读完他的小说,我都不能很快去看另一本书,因为只是读完了他写的故事,而故事之外需要我们思考的东西却很多很多。在读整本小说的过程中我都没有流泪,但我确信,那些文字和某些情节确实让我的内心受到震颤。再次感谢作者。

最新群山回唱读后感大全篇五

故事的尾声,两个帕丽喁喁私语,年轻的帕丽对姑姑说:"我常把我俩想象成两片树叶,从同一棵树上飘落,被风吹散,相隔数里,却仍然找得到深深纠缠的树根。""对我来说,情况正好相反。"年老的帕丽扣住侄女的手说:"你说你能感到我的存在,我体会到的却只是一种缺失。一种没来由的模糊的疼痛。我就像一个病人,跟医生讲不清什么地方疼,只是觉得疼。"年老的帕丽的兄长、年轻的帕丽的父亲阿卜杜拉在躺椅上用胳膊肘撑起身体,揉揉眼睛,看着她俩。"你们这俩丫头在鼓捣啥?"他咧开嘴笑了。

纵使阿卜杜拉和帕丽百般不愿,他们还是被分开了,像微尘一般被吹落到天涯海角。直到五十多年后,命运让他们重逢。卡勒德?胡塞尼将和兄妹俩有关联的几人的故事串连起来讲给我们听,一粒粒微不足道的尘埃聚合在一起,散发出珍珠般的光彩。这是作者对小说技法更加圆融大胆的尝试,是古老的《一千零一夜》的讲故事传统和西方叙事手法的一次巧妙结合。多线索多视角的推进精确平稳,恰如一曲多声部的动人合唱,让我们再度沉迷。

从没有哪本书像《群山回唱》一样让我如此清晰地看到人的本质——我们只是一块零碎的拼图,在我们身上,总有一个缺失的部分。如果没有其他的部分,我们永远感到自己是不完整的,就像在空荡荡的山谷中呐喊却没有回响。是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其他的部分,让我们确定了自己与他人、家庭和社会的联系,是他们教会了我们爱、责任与牺牲,是他们让我们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是谁。

就像故事中的帕丽终于找到了离散多年的哥哥阿卜杜拉,弥补了双方人生的缺口;帕丽兄妹的继母帕尔瓦娜和自己的孪生姐妹马苏玛,尽管有过嫉妒和伤害,双方还是为彼此互相牺牲和成全;兄妹俩的舅舅纳比,夹在对主人妻子的单相思和主人对他默默的同性之爱中,明白了爱和责任的真谛……牺牲,横亘在这些不尽相同的故事里的主题都是牺牲。如果你想要幸福,你必须首先要做好牺牲的觉悟。这就是关于幸福的残酷真理,它需要你用爱与责任来交换。然而,如果生命中有那么一个值得为之牺牲的人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故事中帕丽的养母妮拉是一个特例,一个美丽多情、才华横溢的女诗人,身心却承受着最严重的缺失。她不停地用爱情、香烟和酒精来填补自己的空缺,她甚至用帕丽来填补自己不能生育的空缺。然而她都失败了,因为她一直在索取爱,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先付出一些爱。她追逐幸福,却不断地从责任中逃离,直到逃无可逃。她始终是一块孤零零的拼图。

我们也许都曾经孤身一人迷失在连绵的群山之中,但只要我们呐喊出声,群山间的回音会回应我们,连绵不绝。它们会填平我们的不安与忧惧,指引我们找到回家的路。我们不会孤单,我们不再孤单。

最新群山回唱读后感大全篇六

这本书没有能够让我一气呵成的读完,整个阅读的过程很缓慢,人物错综复杂,让人总是摸不准作者下一步想要说什么,读的不那么顺畅,所以才有了间歇式的阅读,读一段历史,读一段人生的悲喜交集,每个人行走在这世上,无法割舍的还是深藏在内心的感情,挚爱亲情。

《群山回唱》这本小说描述的是阿富汗的一对兄妹因为战争时事,阴差阳错五十多年的悲伤离别,从小分别,时至哥哥记忆丧失后妹妹才几经辗转找到了哥哥,可是哥哥却在寻找妹妹的半个多世纪中尝尽了想念之苦,战争之难,也是因为这段离合故事,进一步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普通家庭的跨时间的生离死别,爱恨情仇,有复杂的政治时局在里面贯穿,同时又兼具了小家庭小人物的心酸辗转,他书写的范围较之前的《追风筝的人》更加宽阔,跨越了三代人,通过时间和空间转换,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家庭和亲情的持久永恒。人生在经历创痛后,脆弱澶变后更加让人珍视生命的可贵,人生也在这种分分合合中越发的彰显出幸福的珍贵。

《群山回唱》在几个故事的穿插叙述中,特别感动其中一个小女孩罗诗的经历,一场意外在头上长出开放性伤口后,在对一个表面善良的伊德里斯卡卡的承诺失信后,凭着卡卡根本都看不上的亲戚铁木儿的执着帮助下,治愈了伤病,重新站立了起来,而最为重要的是这段人生经历也成就了罗诗,让她更清楚的看清楚了人性,在那次她的签名售书活动中,意外的再次见到了卡卡,书的留言里就一句话:放心,别担心,里面没你。是的,她的生活里已然因为卡卡的失信让她划掉了曾经对他的种种期望和思念,而卡卡也因为这次见面,深深的重创了他的内心。生活不能失去对一个人的诺言,诺言无声,其实就是在考验一个人的善良和勇敢。

这本书是写人的,更是写历史的,多灾多难的阿富汗,每个人就像一枚羽毛,被时代的气流夹裹,唯有此生此世的亲情维系生活。打开这本书,每一个章节小段中,都绘制了一个羽毛的图案,作为每小节的间隔,和封面的黄色羽毛遥相呼应,我想这片羽毛除了是文中阿卜杜拉哥哥对差他七岁的妹妹帕丽的一种思念信物外,还有一种暗喻,羽毛轻之又轻,人生的路途也要承受不能承受之重,而一切都会如羽毛一样翩然离去,唯一可以寄托的就是对亲情的一份思念!

胡塞尼完美地铺述这个以阿富汗和巴黎为背景的故事,关于阿卜杜拉,直到故事的最后,胡塞尼才交代了隐情:他一直牵挂着失散多年的妹妹,并希望重逢,阿卜杜拉说:“她是那么完美。”这句话也能用来评价此书。

相关范文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