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2023年阅读文学的心得(通用5篇)

2023年阅读文学的心得(通用5篇)

时间:2023-06-18 14:54:01 作者:储xy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阅读文学的心得篇一

我是个没有恒心的人,无意间看到朋友在打卡目标上打卡减肥,看到很多人给她点赞留言支持和肯定,从而促使她每天乐此不疲的坚持着。于是我给自己设了个目标,每天坚持阅读半小时。当然我加入的是圈子,有专业的老师带领并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分享成长,我觉得特别适合我,毕竟刚下决心读书是一件很寂寞的事情。

1.关于读书:得到读书会以图文、音频的形式讲解每本书的精华内容,时间一般控制在半小时内,解决了我没时间读书,不知道读什么书和读书效率低的问题,让我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真的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很适合我。

2.读书的收获:一周的学习,收获满满《三生有幸》教我们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幸福体验规律设计出更好的产品,以及通过符合认知科学的时间管理干预自我行为,从而实现人生幸福;《亲密关系》教我们学会用知识和爱酿造幸福秘方;《正念的奇迹》让我提醒自己常常保持正念;《非暴力沟通》让我学会打开爱和理解的密码,高效沟通。

3.关于打卡:一般选择中午小憩时间,坐在躺椅上听书,很是惬意。听完在眯半小时,除了让眼睛休息外也能回顾下书里的内容,最后打卡总结,毕竟这也是收获的一种。午休不再是两边一闭一睁,心灵上的满足从读书开始!

4.打卡的收获:以前听书,总是边做事边听书,听完就完事了,听一遍大概只能记住20%。现在听完书,会边做归纳总结。最后,打卡写个读书心得与打卡目标的小伙伴一起分享。有时候遇到看过同一本书的小伙伴留言对书中不同的看法还可借此机会探讨学习。读好书求甚解才能学以致用。

5.套用张萌老师的自我管理体系来说,阅读是输入,写作、分享是输出,输入输出是学习最好的循环。读书打卡就是这么好的学习方式。

阅读文学的心得篇二

如今,文化阅读已经成为一个当代社会的热门话题。然而,“文化阅读”并非仅仅是指读书,更是指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的文化知识储备、丰富人生阅历、开拓眼界、提高素质。而“全民文化阅读”更是指一种社会全面推广和倡导读书的文化氛围,以期构建文化强国和知识的时代。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各种适龄、适性、适宜阅读者的文化阅读活动,各单位、各级政府也积极投入精力和经费进行文化阅读设定和推广。最终都是为了让大家在文化阅读的阶梯上越爬越高,越来越成为有文化、有深度、有见地的人。

次段:讲述“全民文化阅读”对个人的价值

对于每个个体来说,文化阅读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读书能够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提高我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让我们在学校、工作等各个领域中与众不同,就连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见着我们也会心悦诚服。此外,文化阅读还能启迪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的修养,让我们成为思路开阔、处世圆融的人。更重要的是,阅读时的思考、梳理和思辨,不仅可以让我们吸收知识,还能让我们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态度。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可能参与到全民文化阅读之中。

第三段:讲述文化阅读对社会的意义

文化阅读对于个人的价值是不可低估的,但是,文化阅读对于整个社会的意义更为重要。文化强国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上,还包括文化领域。文化阅读是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文化阅读不仅能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同时也能加速国家文明程度的提高,更能让文化成为国际交流中的核心操作。千万不能忽视这一点,更需高度重视。

第四段:分享自己的文化阅读心得

文化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方法。我自己的做法是,在碎片时间里读一些科普小说或者新闻杂志,尽可能抽出周末或者晚上时间来看一些名著或者人文社科类的读物。当然,阅读的内容方向可以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和爱好。在不同的阶段,我们可以不按部就班地去尝试一些读物,然后反思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推动自己逐步提高。

末段:总结精神财富和体验

文化阅读是一种精神财富,一个经典的书籍往往经久不衰,无论是文字还是意境,都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思考和启示。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多地留出一些时间来拓展阅读领域,把握时机丰富我们的心灵世界。在此同时,我们也要多与他人交流,多了解阅读的心得体会。文化阅读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沟通和分享的。因此,我们必须积累丰富的阅读精神财富,拥有各种各样的阅读体验,更需要积极交流、互相借鉴,从而让我们的阅读和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阅读文学的心得篇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文化苦旅》虽有一“旅”字,作家在自序中也表明是漂泊旅程的感悟心得,但却与常规的“游记”大相径庭:其重心并非见闻描述,也非一般意义的借景抒情。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2文化苦旅阅读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2文化苦旅阅读心得体会1

看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当看到黄州突围这一篇,我不由自主地看了一遍又再看一遍,此事好想把我此时的心情说给你听,说给大家听。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越是超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能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中国世俗社会的机制非常奇特,它一方面愿意播扬和哄传一位文化名人的声誉,利用他、榨取他、引诱他,另一方面从本质上却把他视为异类,迟早会排距他、糟践他、毁坏他。起哄式的传扬,转化在起哄式的贬损,这两种起哄都源于自卑而狡黠的觊觎心态,两种起哄都与健康的文化氛围南辕北辙。

苏东坡的“乌台诗案”即便站在朝廷的立场上,也完全是一个莫须有的可笑事件。他何罪之有呢?苏辙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当把苏东坡长途押解,犹如一路示众,贫瘠而又愚昧的国土上绳子捆扎着一个的伟大诗人一步步行进。

苏东坡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

从“乌台诗案”来看,一群小人能做成如此大事,只能归功于中国的独特国情。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一部中国文化史,有很长时间一直把诸多文化大师捆压在被告台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挤眉弄眼的小人。

我想应该可以的……

乌台诗案后,他真正成熟了,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就像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端急的溪流汇成了湖。

2022文化苦旅阅读心得体会2

我静坐着,书本泛着黄光,灯光却使它耀眼。

白发苍苍,长须飘飘,他已沧桑了,在我脑中踱步,脚步清脆。

余秋雨,这本就带着几丝静谧的名字,在我脑中回响。他看见了,行行止止,被历史的沧桑涂抹着,他看见了许多。

而那些被时间隐去的角色,在他的一俯一仰间,驾着文字来到我的面前。“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余秋雨来到莫高窟外,一生慨叹,“王圆箓”。

伴随着老旧的树叶“咔嚓”作响。这位老者在我面前讲述着。他说的是一位道士……莫高窟不幸成为了道士的家,用无数珍宝换得这位道士的一世茫然。

“茫然的是当时的中国啊!”他怒吼着。却无奈的走向下一个地点。这是时代的慨叹。

他登上庐山时,再一次想起了古人。

山高路窄,他一路磕磕绊绊,终于见到了这一震撼身心的奇观,听到了这一轰然震耳的咆哮。生命,也许终于被一种久违的感觉“淋湿”他想到了朱熹又联想到徐霞客。但他也看到了熙攘的人流,他无法构建出一种文化与名胜的对应,只能眼看着文人变成了游人。

“一阵云雾又漂到了我的眼底”他想着摇了摇头……

他此般,走过了山川大地,在天地间徘徊。他此般,走过了山川大地,在天地间徘徊。

《文化苦旅》也此般“苦着”。苦在追寻,苦在徘徊。作者苦苦思考,苦苦探索。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中国的文人在慨叹,在惋惜,于选择间陷入一片迷茫。眼看中国的文化在夹击中看不清未来的路在何方。

2022文化苦旅阅读心得体会3

在这次短暂的节假日里,我读完了《文化苦旅》这本书,阅读时间虽短,但它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这本书中,绝大部分的文字都贯彻了这样一个主题:对中国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问。余秋雨凭着他那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手法,在《文化苦旅》中对许多城市、小镇和它的人文景观所蕴含着的文化底蕴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精神进行追溯、反问和思索。

凭借山水风物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是这本书的主调。在书中,作者对具体的山水名胜的风貌几乎不置一词,他的过人之处就是在点明某地之后,就以类似电影中镜头切换的形式凝造出浓郁而深沉的人文图景。紧跟着进入直抒式的咏叹,这种咏叹以炽烈的情感和夸张的言词力求先声夺人。继而以纵横四海的气势挥洒着对中古文化历史的种种遐想和议论,使读者为文章的情绪所感染,不知不觉中接受余秋雨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心路历程等的影响。这种创作意念,始终贯穿于整部《文化苦旅》之中。

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反复严厉拷问历史,其中,出现了很多悲剧事物和悲剧人物,却很少提及他对1949年以来的历史反思,很少让人感受到其自身心灵世界的隐秘。也许是当代历史过于敏感,因此作者不敢越雷池半步?另外,在《西湖梦》中,作者又怎么知道背着香袋来到西湖朝拜的善男信女,心中并无多少教义的踪影,眼角却时时关注着桃红柳绿、莼菜醋鱼?外国的教堂不大多是建在喧闹的城市中吗?类似这样的议论,在书中还有一些。这不禁让人疑心,余秋雨在发表议论时,有时提出的简单问题反而把情况弄得复杂。

2022文化苦旅阅读心得体会4

对于余秋雨先生及他的作品是有所闻,但一直没有接触过。我很少看电视,这次去河北与同去的大姐住一间,她一直在看青歌赛的节目,因此我也一起看了好几期的比赛节目,比赛中有文化知识的考试,评委正是余秋雨先生,其中的考题都是一些常识、专业性的知识,考题本身并不复杂,而与考题有关的相关知识的连接,余秋雨先生解读的非常到位,可见他渊博的知识,他对中华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评判,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正好手头有他的《文化苦旅》一书,利用双休日的时间翻阅了一遍,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静静体味的书,他从风景秀丽的江南到大漠孤烟的大西北,从冰天雪地的北国到充满民族风情西南边陲,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也是他在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里的苦苦求索,莫高窟的色彩、线条令他着迷:北魏色彩的浑厚沉着,隋朝的畅快柔美,唐代的喷射和舒展,五代的精细、温煦。这是一条色彩的河流,也是文化的河流,一直汹涌地向我们奔泻而来。天一阁的藏书曾令他迷惑,而终于有一天显现了藏书的社会意义。而西湖终究是文人们心中的一个飘渺的梦境,只能意会,无法用文字解读。

中国文化如奔腾不息的黄河、长江,流经祖国大地,流向浩瀚的太平洋。文化是内化于心的一种精神财富,在有华人的世界里,就有中国文化的延传,漂泊海外的华人们可以把原始的巨树当成神庙,供奉着“大公伯”,然后进化成“拿督大公伯”,希望庇佑着他们。这是典型的宗族文化,一辈子也无法挥去。

960万及其海域的神州大地,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化,有如一朵朵奇葩绽放着,包容和开放的海派文化,亲新婉约的江南文化,浓郁思乡情结的华人文化。我无法用语言表达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深刻解读,我只能用心去细细体味。

2022文化苦旅阅读心得体会5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都有值得人去思考的地方,如果说中国文化是太平洋的话,那么余秋雨就是一个航海家,而我也勉强算得上是他的小追随者。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道士塔。青砖黄泥,这再普通不过;细细探探,才知道它大有玄机,可是这也是一种耻辱。道士塔只是个普通的佛教地方,可当那王道士开掘了一门永久性学问的洞穴后,这儿再也不普通。王道士也成了达官贵人宠的“妃”,王道士的古文物,不,是正用在阿谀逢迎的官场的中国的古文物,它们的清白也渐渐被抹黑,更糟的是:外国友人的不客气,王道士的傻笑,中国古文物就此一车一车地安全运出国境,王道士与外国友人的寒暄,唉!伤心欲绝!经历如此难堪的旅途,思的多了,得的也多了。

再乘船去那个三峡吧,离开道士塔,去找李白和刘备罢了。也许三峡之流正是为了这两股主流而日夜不息地争流着。放眼现在,三峡大坝工程的逐步完工,中国人逐渐满足了自己对能源的需求,这无不是三峡的功劳。无论怎样,三峡蕴藏着无限的能源和智慧。

苦旅,也不算太苦,只是思想上受点儿跌宕而已。对文化的追思和探索是无休止的,那是因为人生也是个无休止的边界。就正如智者说“不在乎你拥有多少钱,就在乎你花了多少钱。”同样不在乎你有多聪明的头脑,就在乎了有多少有内涵的思想,好的思想多了,人就富了。

;

阅读文学的心得篇四

数学是一门理性而又充满智慧的学科,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息息相关。通过阅读数学文化,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与智慧,受益匪浅。以下是在阅读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在数学文化中我感受到了数学的创造性和个性。“数学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语言,它既表达思想,又包含了一种追求智慧的精神。”这句话让我意识到,数学既是一种学科,也是一种艺术。通过研究不同的数学问题,我们可以发现问题背后的美妙和规律,这让我对数学充满了兴趣。数学的创造性体现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和思维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这展现了数学的灵活性和宽度。而个性则在于数学问题的解答有时需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观点,这让我们体会到数学的广阔和多样性。

其次,在数学文化中我认识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它贯穿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比如,数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大自然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探索科学的奥秘;数学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计算工程中的力学力量、量化金融中的风险和回报等。在阅读中,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数学应用案例,例如黄金分割、费马大定理等,这些案例不仅让我对数学产生了更深的兴趣,也让我看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深刻体会到数学的智慧是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

第三,在数学文化中,我认识到了数学的智慧和逻辑思维。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它要求我们用清晰而严密的推理来解决问题。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数学原理和定理,以及符号和符号规则,来进行推导和演算。这种逻辑思维的训练,培养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阅读数学文化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了如何运用数学的智慧来思考问题,这对我提升了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助于我在其他领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第四,在数学文化中,我感受到了数学的美感和审美价值。数学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有着独特的美感和审美价值。在阅读数学文化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几何学的美妙和对称性,感受到了数学公式的简洁和庄重,感受到了数学原理的优雅和智慧。数学中的美感是一种纯粹的、脱离现实的美,通过数学中的图形、公式和论证,我们可以感受到数学之美,领略到了人类智慧所创造出的伟大艺术作品。

最后,在数学文化中我认识到了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数学是一门需要长期耐心和勤奋的学科,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在阅读数学文化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数学家们对待数学的敬畏和热爱,看到了他们对科学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我逐渐形成了对数学学习的正确态度,明白了数学学习与自我价值的关系,更加明确了数学对我们的人生的重要性和价值。

总之,通过阅读数学文化,我对数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与智慧。数学的创造性和个性、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的智慧和逻辑思维、数学的美感与审美价值,以及数学学习的态度和价值观,这些都成为了我深思熟虑和积极学习数学的理由。我将会更加专注于数学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在数学领域的素养,让数学文化在我心中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阅读文学的心得篇五

20xx年4月教育部新制订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的全新阅读教学理念。不难看出,新课标视野下的阅读教学不仅是一种“对话式”的阅读教学,更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实质上提倡轻教重导的教学原则,学生居于主体地位,应该勇于敢于对文本进行探讨、交流、对话。同时,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对阅读中的困惑、疑虑进行深入的交换、鉴赏和品析。

我个人一直认为:语文课程的特点应该是丰富的人文性而非科学性,它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家园和心灵世界而不是简单的智力和纯粹的技能。学生对语文文本的反应应该是个性化和多元化而非普遍性和单一化。但长期以来受高考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人们不能从根本上给予充分的认识和严肃的对待,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应试操作上,相反对课外阅读给予无情的扑杀和歼灭。当下的语文训练是完全脱离生命体验和现实人生的应试技能训练,而事实上语文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读书和思考、体验和感悟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与学生一起阅读、探讨和交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打开学生人文心灵的钥匙。一个人在中学时代读了哪些书、又是怎么读的,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他的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他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旨归,他的文化胸襟和审美情趣等等,都是在此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学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带上一层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习惯于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锢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总试图“通过少数经典范文的反复嚼烂,让学生举一反三,读懂天下所有文章”。抽象意义上的课外阅读教学,让学生在文山题海中跋涉,使课外阅读一直难以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传统的课外阅读的终极目的仿佛“只有多读才能写得好”“读是为了写”,不难看出这明显是将“阅读”放在了写作的附庸地位。在我们的课外阅读教学中,功利主义、急功近利的现象较严重,我们有没有意识到阅读本身拥有的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不但不能成为写作的附庸,反而有着比写作更重要的地位。阅读扩展着我们的心智和精神世界,培养着我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认识。在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的今天,每一个人不一定都要掌握高超的写作水平,但却应有过硬的阅读能力。不会阅读的人,不但无法胜任任何工作,恐怕连最起码的生活都会有问题。

1、课外阅读的视角定位

应该说,语文学习与做其他事情一样都需要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课外阅读教学不应是“深挖洞”,更应是“广积粮”,课外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哪来理性的飞跃。阅读本质不是技能训练,而是通过在大量的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课外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力和思考创造力,照亮学生的心灵、释放生命的力量。

2、课外阅读的角色定位

课外阅读活的核心是自主性,之所以特别强调自主意识,是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只让学生懂得答案、技巧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实践中,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自己学习的个人观念体系。学生有了很强的自主课外阅读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适时创设一种专题课外阅读的情境,强化学生自我意识。在传统课外阅读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家长的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课外阅读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过程。课外阅读活动要创设一种类似专题科学探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主动阅读、探索、发现、体验,对大量的语言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创造力。这种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这种创设专题情境的阅读活动更关心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也讲求方法技巧,但更关注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力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学生的大量阅读,查找资料来认识体验,而答案的本身并不重要。这种课外阅读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不是不管,而是在整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表现在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教师适时适当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课外阅读的空间定位

课外阅读呈开放学习态势,渗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家庭,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也正因为这种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开放性的课外阅读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社会化、生活化的活动将成为课外阅读活动空间的新内容。学生一旦冲破空间的桎梏,就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会焕发出满腔热情,用他们拓宽的大视野去审视海阔天空的大世界,去光顾琳琅满目的书海,去体验复杂而有序的生活真谛。这样逼真的、多元的、开放的课外阅读环境,使学生在特定的阅读情境、角色、任务中展开学习,变狭小的课堂为广阔的交际场所,使课外阅读不再是孤立绝缘的操作,而变成活生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从而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阅读比课内听讲更重要。正如吕叔湘先生听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我个人常常发现,一些学生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有了较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阅读条件充实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课外阅读,更新阅读理念,坚持课外阅读。事实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都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课外读物,对老师介绍的书籍更是如饥似渴,还喜欢刨根问底地探究文章主旨,并养成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探讨阅读技巧、分享阅读乐趣。因此,我个人认为:课内阅读固然重要,课外阅读同样不容忽视。

2、传授阅读方法

大量的实践证实:拥有良好的方法能更好的发挥运用天赋的潜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很有可能阻碍潜能的发挥。读书若有成效,除刻苦努力外,方法正确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古人读书不惜千里求名师指点,历代科学家也很注意研究科学法,就是因为这个道理。可以说,没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的老师,是不善教学的老师。因此,我慢慢意识到:自己第一个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习惯,并让学生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使之成为书迷。苏霍姆林斯基也反复强调:必须教会人阅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某些学生循规蹈矩、勤勤恳恳,对老师的要求总能井井有条,一丝不苟地完成,可谓品学兼优。但要他单独面对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时,却呆若木鸡,束手无策。他们只满足于对知识的机械理解,从不想到用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应用。所以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而好的阅读能力又反过来促进智力才能发展。学生在学习感到困惑时,他就越需要多阅读。阅读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授人以鱼倒不如授之以渔。

3、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直接的动力和最好的老师。只要尝到阅读的甜头,他们就会不约而同、意气风发地主动阅读。当然,学生阅读兴趣有显著层次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读物性质有密切关系。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求知欲,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尽可能把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因此,我要求学生实行课外阅读周计划,坚持每天都阅读并记载自己的阅读心得,字数、质量等不做具体的规定,只要有感而发均可。同时我每周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让学生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日益勃发。当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由于要求合情合理,学生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4、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兴趣的培养,这些固然重要,但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坚持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时均写好阅读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有意识培养学生的习惯和定力。我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阅读效果。平时有意识无意识引导他们意识到阅读是个人的事,而且是个人的终生大事。当然,每周的阅读探讨、交流、对话丰盈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充实了单调的学习生活。学生由于感到阅读有乐趣,渐渐意识到课外阅读在他们的学习中的能动作用,是他们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强求责难。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积极主动去扩大阅读面,拓宽知识视野,增长了见识,丰富了心智,从而自身的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

5、指导学会交流

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慢慢让学生意识到:课外阅读要取得一定的成果,还须良师的启蒙和与益友的探讨。并且告诉学生在阅读中倘若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疑惑,我都鼓励学生虚心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因此,我每周都花一节课组织学生举行作品讨论及阅读经验交流会,指导他们与别人交流阅读的心得和感受,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样,学生便更积极主动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交流和思考。

6、合理利用资源

除了传统的书本阅读外,我尽量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例如多媒体放映、报刊剪裁等。目前,不少中外名著都已成功地搬上银屏,像老舍的《茶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我指导学生将文本阅读与观看影视结合起来。观看影视可采取集中观看与自由观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好电影、电视和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事后组织影评征文、座谈等活动,以巩固其效果。通过观看影视,学生便能更快地掌握原著的基本内容,吸收原著的精华,从而更好地理解原著。

阅读能增长见识、拓展心智、丰富心灵,为此,教师在学识渊博的基础上,必须是个情感丰富和生活体验丰富的人。课堂之小,教师没有良好的统筹能力,学生在其中只能学到关于文字的基础性的带着技术性的知识。没有体味到文字所携带的美妙,不会产生对阅读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所以在阅读这个人生大要之路上,教师必须打开学生们心灵的天窗,闪亮他们的眼睛,让他们手中小小的船在学海中扬起生动的风帆。

相关范文推荐
  • 06-18 最新新建车间心得体会 车间实习心得体会(优秀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
  • 06-18 专家指导教学后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
  • 06-18 学会沟通的心得体会 学会感恩的心得体会(实用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学会沟通的心得
  • 06-18 2023年感恩的心班会设计赵洁 感恩班会设计方案(优质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 06-18 最新旁听法庭心得体会(实用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
  • 06-18 最新文工团训练辛苦吗 拓展训练心得体会(实用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文
  • 06-18 善良的谎言辩论反方资料写
    善良的谎言辩论反方资料写篇一近年来,关于善良的谎言是否应该被采取的话题备受争议。有人主张通过这种方法保护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种行为是对真相的否
  • 06-18 善良的谎言辩论反方资料有哪些
    善良的谎言辩论反方资料有哪些篇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时会出现一些需要我们撒谎的情况。有时候我们为了保护别人,或者是为了不让自己的亲朋好友受到伤害,会选择撒一个
  • 06-18 结果重要的辩论资料
    结果重要的辩论资料篇一结果重要的辩论资料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中,很多人都强调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比如说强调成长过程、培养才能等等。然而,我们也不
  • 06-18 结果更重要的辩论稿
    结果更重要的辩论稿篇一在人类社会中,无论是政治、经济、法律,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经常会遇到对于“过程”和“结果”的辩论。在这个社会中,人们一直在探讨如何更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