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小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优质16篇)

小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优质16篇)

时间:2024-03-28 08:40:09 作者:笔尘

教学计划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可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是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前提。

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课件一套,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课件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课件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学生活动)。

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3、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分吗?(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4、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这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是学习人民币计算的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主题图提供了三种生活场景,揭示了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1展示了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法定货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例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元与角,角与角之间的换算关系,归纳出主辅币之间的进率,为后面学习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a、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初步的识别方法和较丰富的使用经验,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了解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但没有上升到知识重点的高度。有购买经验,但在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上欠灵活。

b、有初步的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经历,但指向、方法不明确。

c、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学生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d、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a、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数学知识中要加强社会内容,加强社会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节课在课堂上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b、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c.“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理念。

1、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感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a、课一开始我就通过主题图让学生回忆自己的购物经历,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购物经验,将数学融入现实生活当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是亲切的,是现实的,是触手可及的,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b、在理解元、角、分关系的过程中,我创设了购物情境,让学生帮我取出1元钱,通过交流各种不同的取法,使学生明白1元=10角。

c、换钱游戏:通过师生互换,生生互换,使学生基本掌握元和角之间简单的换算。

d、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于是我设计了“小小超市”购物活动: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使学生体会到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人人参与,发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a、在认识人民币这一部分中,人人参与认知,让学生感受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

b、在换钱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形式,此时学生的课堂小主人地位得到张扬,而教师成为了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

3、在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

a、在导入部分中,“存零花钱”这一环节渗透了让学生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存零花钱可以用来买需要的物品,可以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献爱心等。

b、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引出“国徽”,国徽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不要损坏它。

c、在模拟超市过程中,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并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大班教学小班化”自主发展行动研究理念,我设计了由浅入深的分层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层:认一认,感知人民币的种类繁多。

第三层:拿一拿,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第四层:换一换,体验人民币之家按的内在联系。

第五层:买一卖,感受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第六层:说一说,提高认识。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安排:

(1课时)。

课时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教学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教学准备:

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学具、橡皮泥一盒。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各一个,ppt课件。

板书(场地)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及预期达成目标一、课前活动。

比眼力。

(出示两幅图)。

师:认真观察,找一找两幅图有几处不同?

二、动手动脑,感受新知。

1、师: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认识它们,(出示立体图形图片)。你要是认识它们就和它们打声招呼,说出它的名字。(生说说立体图形的名字,师贴在黑板上)。

2、把这四种图形分成两类,你怎么分?

学生分一分说一说。

3、课堂活动二:

感受立体图形。

(1)看一看。

师:(拿出长方体实物)请大家也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先数一数它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数)。

学生自己数正方形的面。

(2)比一比。

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

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评价。)。

2、展示学生的比较方法。

3、课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4、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圆柱体和圆。

(3)课堂活动三:摸一摸。

师:闭眼睛,摸一摸,四种立体图形,有什么感觉?再说说他们的名字。

三、课间活动。

四、课堂活动四:

认识和欣赏生活的图形。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们与所学四种立体图形连线。

2、数一数。

3、认一认,数一数。

五、总结,评价这节课,你和哪些图形成了好朋友?评价你的表现(你能到到几个水滴娃娃?)。

六、课堂活动延伸。

几何图形很抽象,而抽象知识需反复感知才能逐步转化为理性认识。我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学习活动中,初步感知四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

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只有20分钟左右,课间活动可以让他们缓解疲劳,重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形式简单的课后练习,却给学生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很有帮助。

自我评价让孩子们学会思考自己,感受学习中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教训。简单的评价形式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教学反思:

这一节充满童趣的数学课,教学时采用大量的课堂活动,有比眼力、比一比、摸一摸,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习环境。

活动是思维的载体,是低年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教学中开展的每一次活动都为学生获取知识搭桥铺路。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通过独立思考、与同学进行交流,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掌握了一些数学思维方法,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活动和认识交通标志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虽然放手让孩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但是因为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结构特点,本节课也有不到之处,说立体图形的特点时,孩子们想到的不够全面、说得不够准确,我也及时给予指导,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培养他们探索性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使我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一定要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获得各种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说课稿

《认识人民币》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学会这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如主题图出示了商场。购物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知道1元、1元2角可以怎样付,知道圆角分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鉴于一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创设购物,付钱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认识人民币的'功能和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看钱、认钱,分类、付钱、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各个动手,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导入。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活动利用生活经验简单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圆角分,知道人民币的分类可以按材质分成硬笔和纸币。知道也可以按单位分成圆角分。

2、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小红买1元的练习本,带了全是1角的钱,来探究元与角的进率。再明确1元=10角,10角=1元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人民币付一付1元。随后在认识角与分的进率。在这部分完成的时候,紧接着一道圆角分进率()转换的练习来巩固对圆角分进率的认识。再这个练习结束的时候,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今天学习的新知做一个回顾总结,为下面的练习进行梳理准备。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鉴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这一环节中我都已超市购物活动把练习串联起来,吸引学生,并巩固所学内容。

(1)一共几元几角。

出示例图,说一说上面是人民币,再说一说合起来是多少,第二副图是要求学生掌握只有相同单位的才能合起来。

(2)小明去超市买贴纸,付1元2角,让学生付一付,让学生知道买东西付钱是有不同的付法,只要付的钱合起来是1元2角,都是可以的,最后再让学生观察不同的付法,比较那种更为方便。

(3)组织超市购物游戏,创设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到老师这边买东西,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体会人民币与生活的联系。

(四)欣赏人民币。

通过欣赏环节,简单了解我们人民币的发展史,知道人民币是国家的象征,要爱护人民币。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1、通过观察人民币的形状、颜色、图案等认识人民币。

2、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理解l元=10角,1角=10分。

人民币学具、硬币、课件。

认识1元以下的人民币。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1、认一认。

(1)利用手中的人民币学具,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可以两人一组,一个拿,一个认。)。

(2)看书53页的例1,认识更多的人民币。

(3)认真观察观察人民币的正反面都有什么?

2、你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些人民币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3、人民币的单位有()、()、()。

1、分一分。

(1)用你的喜欢的方法给人民币分分类。

按质地分。

按单位分。

2、换一换。

(1)换钱游戏:(有小组内换一换)。

一张2角可以换_____个1角。

一张5角可以换_____个1角。

1元=______角1角=______分。

(2)一人拿一元钱,另一人拿等值的钱交换。

(3)一件玩具要花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找出多种方法并优选出最简便的)。提示:人民币是国家的象征,要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另外人民币因为很多人都用过,上面难免留下病毒与细菌,所以为了保障大家的健康,要养成用完人民币及时洗手的卫生习惯。

1、人民币的单位有()()()。

2、9元=()角。

80角=()元。

1元=()张2角。

1元=()个5角。

5角=()张1角和()张2角。

3、完成48页做一做2题。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本第55页第2、3、4、5题。

板书设计: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一元=10角一角=10分10分=1角。

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及一元以下的人民币。

(2)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历取币、换币、付币和找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

(2)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2)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3)养成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一元以及一元以内的人民币,每个学生一两张人民币,一个学具钱袋:10张一角,5张两角、2张五角、一张一元。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情境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准备去哪儿?

要买学习用品需要什么?

2、导入新课:

把你带的'钱举起来,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几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

1、认币:

把你带的人民币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是臬知道的。

教师相机教学认币,并介绍人民币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纸币和硬币。

2、认识元、角、分。

我们在认识多大面值时,主要看什么?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这些人民币上面的数字有哪些?数字后面的字有哪些?(板书:元、角、分)。

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它们三个中,最大的是谁?最小的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单位是元的人民币有哪些?角?分?

观察图案上面都有国徵,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我们应该爱护、尊重人民币,不能乱涂乱画,也不能随便踩踏、抛弃。

你们花过这些人民币吗?买过什么?

3、找进率:

教学1元=10角。

小丽想买一桶橡皮泥,价钱是一元。你们猜猜他是怎样付钱的?用你的学具钱拿一拿。

汇报之后演示,板书:1元=10角。

教学1角=10分。

4、换币:元、角、分的人民币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可以进行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等额互换。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换币游戏:

1张一元可以换成几张五角?几张两角可以换成一张一元?

5、付币:

小军想买一支自自动动笔,是七角,人民币中有一张面值是七角的吗?如何拿呢,请你用学具拿一拿。

6、找币:

课件出示:小明1元钱,买一个书皮后应找回多少钱?你是怎样想的'。

你手中也有1元钱,想买什么,应找回多少钱?

1元钱可以同时买哪几件商品?

三、拓展延伸:

这两天,我们学校正在收费,按照国家规定的一费制的收费标准,我们一年级的杂费是83元,用今天这些小面值的人民币交学费麻烦吗?请同学们找一找比1元大的人民币有哪些。

1元。

2角1元=10角。

5分1角=10分。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要求自己操作学具。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

根据特征拼组。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大家平时特别喜欢折纸,今天我们一起来折一折好吗?

二、学生自主探索有关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知识:

1、做小风车: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风车。

(2)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和一张正方形的纸根据提示要求:沿虚线折一折。

(3)汇报交流自己折后的发现,教师小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做小风车,使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了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2、平面图形的关系:

(1)学生准备好学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

(2)教师提出要求: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几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独立操作。

(3)用你手中的图形拼组,可以拼学过的图形,也可以拼没学过的图形。学生独立操作。

(4)小组互相交流:用了几个什么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5)全班共同交流,学生到黑板上演示。

(6)说一说你通过这些平面图形的拼组有什么收获?

三、练习:

1、完成做一做: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想各种办法。

(2)教给学生最简单的方法。

(3)让学生说一说通过用圆形纸剪成一张正方形的纸,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看到有时圆和正方形是可以转化的,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2、完成练习一第3、4、5题。

3、自己想想还能用什么拼成什么?

四、小结: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

2、谈一谈你的收获。

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1、使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付币,换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是认识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难点是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

多媒体1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超市图)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呀!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许多的东西,小朋友想要吗?(想)。

想要可没那么容易,老师有个规则:你们必须用钱来买。

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1、认一认。

(1)小朋友面前有1个小钱箱,请取出你认识的人民币,在小组内介绍一下,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

(2)谁愿意将你认识的人民币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这是1元。(电脑显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看颜色。看数字。(点击电脑闪烁数字)。

师:还有1元吗?

生:有。这也是1元。

师:它们一样吗?

生:不一样。这是纸币,这是硬币。

师: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在买东西的时候面值是一样的)。

生:这是5角。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看颜色。看数字。(点击电脑闪烁数字)。

师:还有5角吗?

生:有。

(根据学生的回答,媒体出示相应的人民币,将数字突出闪烁,并适时介绍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比较两张数字相同的人民币:他们都有1字,他们大小一样吗?为什么?(从而引出单位:元、角、分)。

(3)小结:刚才我们学会了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可以看数字和它后面的单位,还可以看颜色、大小等等。

(4)下面老师考考大家,(教师出示人民币,指名辨认)。

2、练一练。

小朋友,学得到底怎样呢!电脑老师来考考你,把书翻到61页,完成“想想做做”第1、2两题。

(展示学生的答案,校对订正)。

3、取一取。

(1)我们来看看电脑屏幕(电脑出示)练习本5角。

(2)如果买1本这样的练习本,需要多少钱?你准备怎么付?

生:付一张5角。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跃跃欲试)。

生:我拿了5张1角。

师:为什么这样拿?

生:1角+1角+1角+1角+1角=5角。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媒体演示)你的方法真不错!还有吗?

生:2张2角+1张1角。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2角+2角+1角就是5角。

师:(电脑演示)你真棒!喔,你还有,来。

生:1张2角+3张1角也是5角(电脑演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各种方法)。

(3)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多!要付5角,不仅可以直接付5角的纸币或硬币,还可以用2角,1角的零钱凑成5角。这儿还有一支1元的自动铅(出示自动铅1元)。

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付钱吗?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摆一摆,比一比哪组的方法最多?

(4)学生试着拿一拿,交流。多媒体出示。

哪组先来说?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说得对不对?

生:我付2张5角的(电脑演示)。

师:你总共付了几角?

生:10角。

师:他的方法对吗?为什么?

生:1元就是10角。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付5角2张2角1张1角。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5角+2角+2角+1角就是10角,10角就是1元。

(5)小结:小朋友真聪明,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10角就是多少?1元就是多少角?(板书:1元=10角)。

4、想一想。

刚才我们认识了1元=10角,下面大家想一想,1角=分呢?

三、创建购物情境,巩固新知。

小朋友学得真快!接下来,我们就开展购物活动。先来挑选几位商店经理。

哪位经理来介绍一下你的商店?

生:这里是“阿凡提商店”,我们商店的东西可多啦!一支铅笔4角,一本本子5角,还有其他好多,大家快来买吧!

师:那怎样才是文明小顾客呢?

生:要排队。

生:要付钱才能买到东西,不能随便拿走。

学生进行活动,汇报买的过程。

生:我买了一支笔,用了4角,我付了1元,找回6角。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你知道了什么?

五、课后作业。

1、到商店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2、帮家里购买物品。

一年级第五单元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1.在观察、操作、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认识面值在1元以下(包括1元)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逛过超市吗?到超市去买东西时要准备些什么啊?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钱,如买东西,交学费等。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做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人民币)。

二、认识元、角、分。

1.认识1元。

谈话:小朋友们,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只放着人民币的盆子,在盆里找出你认识的人民币,和小组里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提问:你认识1元的人民币吗?请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举给大家看一看。

小结:是的,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指1元纸币)像这样纸质的人民币就是纸币,(指1元硬币)像这样金属做成的人民币就是硬币。

2.认识1角和1分。

要求:你能从盆里分别拿出1角的纸币和硬币吗?

学生按要求分别拿出1角的纸币和硬币。

学生按要求拿出1分的人民币。

3.分一分。

课件分别出示5角、2角和5分、2分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

谈话: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人民币,你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请小组里的小朋友合作,把盆里的人民币拿出来分一分。

学生活动后,分小组汇报分类结果,并说说分类的依据。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把硬币和纸币分别作为一类;第二种是根据面值把1元分为一类,5角、2角和1角分为一类,把5分、2分和1分分为一类。

结合第二种分类的方法,讲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4.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每种商品的价格。

谈话:笔记本的价钱是1元,你应该付多少钱给营业员阿姨呢?请小朋友用盆里的钱付一付。

学生活动后,反馈不同的付钱方法。

提问:同样是1元的笔记本,怎么可以用1元来付,也可以用10角来付呢?(10角就是1元)。

谈话:10角就是1元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角、2角、3角……10角(1元)。10角就是1元,也就是说1元等于10角。(板书:1元=10角)。

启发:我们已经知道1元等于10角,那1角等于几分呢?一起来数一数。(板书:1角=10分)。

5.教学“试一试”。

谈话:(拿出1元)老师这里有1元钱,我想把它换成零钱,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想一想,1张1元可以换几张5角?谁最先想好了,就拿着钱到老师这儿来换。

师生示范换钱,并让学生说一说换钱的过程:1张1元可以换成2张5角(或2张5角可以换1张1元)。

提问:再请小朋友想一想,几张2角可以换1张1元呢?

让学生在同桌间互相换一换,并说一说换钱的过程。

三、应用拓展。

1.提问:(出示一块橡皮)这块橡皮5角钱,从下面的钱中,拿出5角,可以怎样拿?(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将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拿1张5角;拿2张2角和1张1角;拿1张2角和3张1角;拿5张1角。

提示学生买东西时要遵守秩序,要有礼貌,要想想怎样付钱,营业员需不需要找钱等等。

师生共同活动。

先指名交流后再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你买了什么?你是怎样付钱的?找回了多少钱?

四、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

到商店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1、使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付币,换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是认识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难点是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

多媒体1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超市图)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呀!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许多的东西,小朋友想要吗?(想)。

想要可没那么容易,老师有个规则:你们必须用钱来买。

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

(1)小朋友面前有1个小钱箱,请取出你认识的人民币,在小组内介绍一下,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

(2)谁愿意将你认识的人民币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这是1元。(电脑显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看颜色。看数字。(点击电脑闪烁数字)。

师:还有1元吗?

生:有。这也是1元。

师:它们一样吗?

生:不一样。这是纸币,这是硬币。

师: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在买东西的时候面值是一样的)。

生:这是5角。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看颜色。看数字。(点击电脑闪烁数字)。

师:还有5角吗?

生:有。

(根据学生的回答,媒体出示相应的人民币,将数字突出闪烁,并适时介绍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比较两张数字相同的人民币:他们都有1字,他们大小一样吗?为什么?(从而引出单位:元、角、分)。

(3)小结:刚才我们学会了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可以看数字和它后面的单位,还可以看颜色、大小等等。

(4)下面老师考考大家,(教师出示人民币,指名辨认)。

2、练一练。

小朋友,学得到底怎样呢!电脑老师来考考你,把书翻到61页,完成“想想做做”第1、2两题。

(展示学生的答案,校对订正)。

3、取一取。

(1)我们来看看电脑屏幕(电脑出示)练习本5角。

(2)如果买1本这样的练习本,需要多少钱?你准备怎么付?

生:付一张5角。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跃跃欲试)。

生:我拿了5张1角。

师:为什么这样拿?

生:1角+1角+1角+1角+1角=5角。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媒体演示)你的方法真不错!还有吗?

生:2张2角+1张1角。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2角+2角+1角就是5角。

师:(电脑演示)你真棒!喔,你还有,来。

生:1张2角+3张1角也是5角(电脑演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各种方法)。

(3)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多!要付5角,不仅可以直接付5角的纸币或硬币,还可以用2角,1角的零钱凑成5角。这儿还有一支1元的自动铅(出示自动铅1元)。

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付钱吗?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摆一摆,比一比哪组的方法最多?

(4)学生试着拿一拿,交流。多媒体出示。

哪组先来说?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说得对不对?

生:我付2张5角的(电脑演示)。

师:你总共付了几角?

生:10角。

师:他的方法对吗?为什么?

生:1元就是10角。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付5角2张2角1张1角。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5角+2角+2角+1角就是10角,10角就是1元。

(5)小结:小朋友真聪明,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10角就是多少?1元就是多少角?(板书:1元=10角)。

4、想一想。

刚才我们认识了1元=10角,下面大家想一想,1角=()分呢?

三、创建购物情境,巩固新知。

小朋友学得真快!接下来,我们就开展购物活动。先来挑选几位商店经理。

哪位经理来介绍一下你的商店?

生:这里是“阿凡提商店”,我们商店的东西可多啦!一支铅笔4角,一本本子5角,还有其他好多,大家快来买吧!

师:那怎样才是文明小顾客呢?

生:要排队。

生:要付钱才能买到东西,不能随便拿走。

学生进行活动,汇报买的过程。

生:我买了一支笔,用了4角,我付了1元,找回6角。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你知道了什么?

1、到商店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2、帮家里购买物品。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和再过1小时是几时并能准确辨认出“几时过一点儿”和“快几时了”。它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上学时起床、上课、做操、吃午饭、放学、睡觉都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每天的生活中就已经潜移默化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但是因为他们认识钟表、认读时间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所以还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科学地概括认识整时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认和会拨整时,并能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了解再过1小时是几时及能辨认出大约是几时。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说出整时并会用两种方法表示。

教学难点:了解再过1小时是几时及认识大约几时,能辨认出“几时过一点儿”和“快几时了”。

学具准备:两针钟面模型学具,课堂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一)唱儿歌猜谜语。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唱首歌,然后猜猜歌里唱的是什么。(多媒体出示:滴答!滴答!滴答!滴答!铛!铛!铛!滴答!滴答!滴答!滴答!铛!铛!铛!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谁猜到了?(钟表)对,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钟表。

(二)欣赏钟表。

师:大家都见过钟表吗?(见过!)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钟表。看!(媒体出示各种钟表图)同学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钟表,你们想不想和它交朋友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和它交朋友。(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猜谜语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猜、议中营造积极、活跃、民主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来。

二、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钟面。

师:同桌两人共用一块小钟表模型,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然后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教师巡视,引导学生)。

2、学生汇报。(有数、有分针、有时针,分针又细又长,时针又粗又短。教师适时板书)。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提供认识钟表的两针钟表模型,放手让学生观察、跟同桌说一说,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认识整时。

1、借助学生一天的生活情境,引出整时。

师:我们看钟表可以知道时间。(媒体播放学生上课情景)这是学生们在校一天的作息时间。(上课)你知道你们是什么时间开始上课的吗?(8点)同学们8点是我们生活中的说法,在数学上我们把8点说成8时。(板书:贴钟面,写8时)同学们学习了一上午,不知不觉地到了中午,这时我们该干什么了?(媒体播放学生吃午饭情景)(吃午饭)那这又是几时啊?(12时)(板书:贴钟面,写12时)午饭过后,我们接着进行下午的学习,就这样充实的一天校园生活结束了,这时我们背起书包放学回家了。(媒体播放学生背书包放学回家情景)这是几时啊?(3时)(板书:贴钟面,写3时)。

设计意图:从学生一天的生活情境引出整时,让数学走近生活实际,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促使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搜集信息,体验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感悟数学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认识整时并总结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看8时的时候分针指向几?12时的时候分针指向几?3时的`时候分针指向几?你们发现什么了?(三块钟面的分针都指向12。)分针指向12的时候钟面显示的时间就是一个整时。(板书:整时)比方说9时是一个整时,谁还能再说出一个整时的时间?同学们再看,为什么分针都指向12但是三个钟面表示的时间却不一样呢?(因为时针指的数不一样,时针指8是8时,时针指12是12时,时针指3是3时)。谁能说说分针指向几、时针指向几是8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是8时)谁能像他这样说?谁还能说?谁还愿意说?谁能说说分针指向几、时针指向几是12时?那分针指向几、时针指向几是3时?你发现了什么?(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同学们你们真棒,都知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那在这三个时刻里,最特殊的是几时?(12时),对,12时的时候分针和时针重合在一起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说整时。

4、拨整时。

(2)小组合作,同桌互拨整时。

师:下面右边的同学说一个整时,左边的同学拨出来并说说你是怎样拨的。然后左边的同学说一个整时,右边的同学拨出来并说说你是怎样拨的。开始!

(3)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及时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说整时、拨整时,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5、认识电子表表示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带有时针、分针的钟表,我们写整时的时候是用文字表示的(板书:文字表示法)李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种电子表。它们也都显示的是整时,你知道这个是几时吗?这个是几时呢?这个是几时?那电子表是怎么表示整时的?(电子表表示整时的时候中间两个竖着的点,后面两个0,前面的数是几就是几时)(板书)那8时的电子表形式谁会写了?(板书:电子表表示法)谁想到前面来试着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写并说是怎样想的)你们还想写吗?完成你们题卡的第1题:分别写出12时、3时的电子表形式。(找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写,最后核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出整时的两种写法:文字表示法和电子表表示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整时,探究再过1小时是几时。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现在是几时?(10时)看!我们的分针和时针都动起来了,现在10时过1小时了是几时?(11时)11时过1小时是几时?(11时过1小时是12时)12时再过2小时是几时?(12时再过2小时是2时。)。

(四)探究“几时过一点儿”和“快几时了”

师:同学们现在是几时?(2时)那现在这个时刻你知道吗?(媒体演示2时过一点儿)(学生汇报)这还是2时吗,这过2时了,我们就说成2时过一点儿。这个怎么说?(3时过一点儿)同学们再看,(媒体演示快4时了)那这又是什么时刻?(学生汇报)这还是3时过一点儿吗,这是离4时更近了,我们就把它说成快4时了。那这个怎么说?(快5时了)。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让学生更加清楚过1小时是几时以及明白大约几时了,在突破本课难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观察能力。

三、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1、快乐的周末(连线)。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周末吗?上周六小明度过了愉快而充实的一天,你知道他什么时间干什么了吗?完成题卡的第2题。

2、区分两个8时。

师:同学们,你们看小明那天睡觉的时间是几时?(8时)。诶,怎么同样都是8时,小明做的事情却不一样呢?(小明上午8时起床,晚上8时睡觉)。

3、读儿歌,猜时刻,画时针:上午不上午,下午不下午。两针合一处,太阳猛似虎。这是几时?(学生汇报:12时)我们画12时的时针应该又粗又短,它指向12。公鸡喔喔催天明,大地睡醒闹盈盈。长针短针成一线,这是几时快说清。这是几时?(学生汇报:6时)你会画出6时的时针吗,画在题卡上。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有层次的练习,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实际,同时让学生明白一天有两个8时,为高年级学习24时打好基础。通过猜时刻画时针让学生认特殊的整时并根据时针的特点画出整时从而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四、拓展延伸,教师寄语。

1、知识拓展。

介绍古代的两种计时工具:日晷和铜漏壶以及简介它们的工作原理。

2、畅谈收获,教师寄语。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学生汇报)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段话:亲爱的同学们:时针不停地转动,时间也就悄悄地溜走了,而且再也回不来了。所以我们要做一个会安排时间并且珍惜时间的好孩子!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李老师也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做到!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拓展丰富本节课数学学习的文化历史内涵;让学生谈收获,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师寄语从情感上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p59主题图及例1,p60课堂活动第1题的第1小题,练习十二第1题的第2、3小题,p63数学文化——计时工具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

2、能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3、了解计时工具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学重点。

一只实物钟表、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

1、猜谜引入。教师:请小朋友们先来猜一个谜语:没脚能行走,说话不口,它说是几点,人人都遵守。学生猜出是钟表后,教师告诉学生,钟表在生活中处非常大,下面我们看看这样一幅图。

2、出示主题图。教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教师:这个小朋友要按时起床,就需要知道时间。在生活中我们主要靠什么知道时间的?(钟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思:

1、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

2、学生按p59主题图及例1的要求独立思考,通过动手操作钟面的形式,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认读这些时间。

3、学生自学p63数学文化——计时工具的变化。了解计时工具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并完成主题图下面的“议一议”。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计时工具的变化。归纳起来就是: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六、检:

1、师出示钟面模型,让学生分别指出那个时针、分针、秒针。

2、师将时针拨在整时,让学生说出是几时。

3、师说几时,让学生在钟面上拨出几时。

七、练:

1、p60课堂活动第1题的第1小题。

2、练习十二第1题的第2、3小题。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认识小面额人民币。人教版教材第52、第53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第1、第2题。

教材分析:本课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把人民币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通过兑换人民币,让学生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最后开展各种购物练习,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 角,1角=10分。

3、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4、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突破方法:借助模拟人民币,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和操作等活动中认知。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小学和情景教学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文具用品。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用实物投影出示模拟钱币。(学生回答钱或人民币)。

师: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钱,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这些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板书)。

请你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

出示教材第52页第四幅主题图。

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指名说一说图意。

先在小组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安排零花钱的,有存钱的习惯吗?存钱可以做什么?老师再指名回答。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

(1)、出示我国发行的小面额的人民币的品种,使学生对我国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种小面额的人民币的。

学生自由发言。(如:颜色、大小、图案、图案中的数字等)。

(3)、教师参与把人民币进行分类的活动,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

提问: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1、有的把纸币分为一类,把硬币分为另一类。

2、有的把分币分为一类,角币分为一类,元币分为一类。

老师利用课件并配以音乐展示第2种分类的过程与结果。

a、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1元)。

b、再展示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1角、5角)。

c、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

师: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

观察上面的人民币,同学们还发现了什么?(每一张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国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代表了我们祖国的尊严!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更不能侮辱人民币。)。

3、学生通过给人民币分类观察总结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板书:元  角  分)。

三、活动:换钱中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例2)。

(1)、师与生换钱。1张5角可以换(    )张1角。

                 1张1元可以换(     )5角。

                 1张1元可以换(      )1角。

                 2张1角是几角?

                 2个5分可以换(   )个1角。

                 1角可以换(   )1分……。

(2)、生与生换钱。(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同桌分别拿两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进行兑换。(学具中的模拟人民币)。

(3)、学生独立换。(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小结:通过换钱活动,我们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四:巩固练习。

1、1角=(   )分   20分=(    )角   1元=(    )角。

   10角=(   )元   40角=(    )元   5元=(   )角。

2、练习十二第1、2题。学生审题,独立完成,指名说出答案,教师巡视,订正做错的,并找出错误的原因。

3、模拟购物。

进入小小超市的文具店去购物。

教师出示货架,上面摆有几种标价不同的物品。(文具盒5元/个、铅笔5角/支、橡皮6角/个、练习本3角/个、转笔刀2元/个)。

指名一人当售货员,其余同学分组当顾客来购买不同的商品,并说出自己的的购买方法。(渗透:购物时我们应该要守秩序,讲文明,养成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五、小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过得真快呀,你们学到了什么?

同学们真棒,不但学会了很多知识,认识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还能自主购买商品,懂得了要爱惜人民币,爱护人民币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下一节课,我们还将进一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简单的计算。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摆钱、换钱、购物等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切实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尽量做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把握时机,渗透了我们要爱惜人民币,爱护人民币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这样数学课程既不单单是数学内容,也不完全变成法制课,恰到好处地渗入一些法律知识,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也增加了学生一些法律知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孩子元角分顺口溜。

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案

陈雪原。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级它们之间的关系。

1、操作法:通过操作人民币,初步感知人民币,认识人民币。

2、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各种面值的热民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1、观察情境图。

2、提出数学问题。

1、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你存了多少钱”。

从了解本班学生的存钱罐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然后由情境图回到现实中来,一本班同学的存钱罐为素材开展学习活动。

提出的问题:

你存了多少钱?

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你存了多少钱”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时采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1、首先是策略问题,即怎样才能知道存了多少钱,面对这么多钱怎样数。

2、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面值不同的人民币,引导学生先分类,将面值相同的人民币放在一起。

3、夹流自己辨认不同面值人民币的方法,可以从人民币上的面值、正反面的颜色、图案等方面进行辨认。同时教师要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

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出示第一个红点问题“你存了多少钱”。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存了多少钱,面对这么多钱怎样数。

生:给人民币分类。

师:教师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2、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

4、认识乐园、角、分的基础上,组织兑换人民币的活动,如:“1角兑换多少分?”“1元兑换多少角?”从而得出1元=10角,1角=10分。

5、结合统计表中的数据解决红点标示的问题“你存了多少钱”。在认识人民币时,教师要注意充分展示学生的发现。在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后及时组织自主练习,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

第一个红点问题“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旨在引导学生对2元及2元以上人民币进行认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解决。

自主练习第1题是认识现在流通的不同面值、版别的人民币及兑换人民币的题目,其中大面值人民币的认识是重点。练习时,教师仿照此题设计出更多的活动,尤其要重视“你还能怎样换”这个环节,提高联系的灵活性。

通过引导学生交流收获体会,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生:兑换人民币。

师:组织交流1元=10角,1角=10分。

师:引导解决“你存了多少钱”这个问题。

生:解决问题后交流。

师:出示第二个红点问题“你认识下面的人民币吗?

生:独立解决问题。

师: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

生:自主练习。

生:交流收获体会。

我的存钱罐。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人民币的面值有:1分2分5分。

1角2角5角。

1元2元5元10元。

20元50元100元。

由于人民币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在生活中对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已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是要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动地、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系统的学习有关人民币的认识。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认识人民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购物活动,学生初步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3、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已知道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接下来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打下基础。

多媒体课件、音乐、文字补充资料。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课件出示:在碧绿的青草地上,喜羊羊和它的同伴们为即将举行的联欢会而忙着羊村长要发东西奖励大家:喜羊羊要尺子、沸羊羊要铅笔、暖羊羊要橡皮、美羊羊要小本本,可把羊村长难住了。)。

1、谈话:每只小羊要的东西都不一样,该发什么好呢?

2、交流钱在生活中的用处。

二、自主探究、引导点拨。

1、元、角、分。

(2)人民币单位:元。

(3)爱护人民币教育。

(课件闪动人民币左上角的国徽)。

(4)介绍人民币的种类:新币、旧币、纸币、硬币。

(课件出示不同的1元)。

(5)单位:角。

(课件出示纸币1元和1角各一张:这张纸币上也有数字1,为什么它是1角而不是1元?)。

(6)认整套人民币:谁还想当小老师,上台介绍你所认识的人民币?

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孩子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在这次活动时,我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以小朋友的生活经验为前提,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促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活动。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让孩子们认识人民币,以及他们的面值,一开始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后面的环节里,主要是让孩子们学习钱币的换算,主要是让孩子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其中我采用了小组和个别的形式,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幼儿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鼓励他们独立尝试,又重视幼儿间的合作互助,给幼儿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幼儿在学习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用新的课改理念武装自己,真正走进新课堂,尊重孩子的思维和想法,让孩子们喜欢学习,从而彻底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 03-28 二手车出售合同(通用16篇)
    在商业交易中,合同协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保障双方的权益。阅读合同协议范本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其适用范围和法律效力。甲方(卖方):乙方(买方):协议内容。二、
  • 03-28 投资房屋抵押借款合同(通用20篇)
    借款合同是一种通过合法手段明确双方权益和责任的法律文件。下面列出了一些借款合同的具体范例,供您参考,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合同的要点和内容。为确保______年___
  • 03-28 服装公司仓库管理制度(汇总16篇)
    公司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成功公司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一、仓库应当确定一个专管人员,全面负责仓库的管理
  • 03-28 仓管员考核工作计划(优质15篇)
    通过工作计划书的编写,我们可以更加有条理地安排工作事项,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处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 03-28 妇科实习心得体会(专业22篇)
    实习心得体会是在实习期间对所学知识与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写作材料,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分享一些实习心得的范文,希望
  • 03-28 高中贫困助学申请书大全(15篇)
    在现实社会中,经济贫困是一种常见问题,很多人需要通过申请书来寻求帮助。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贫困申请书的案例,以帮助更多人理解和掌握撰写要领。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
  • 03-28 幼儿园三八妇女节活动策划案中班大全(13篇)
    幼儿园中班是孩子们建立社交技能和自我认知的关键时期。在这里,我们为大家精选了几篇优秀的幼儿园中班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我做我妈的发型”1.我知道3月8日是国
  • 03-28 内科医生半年工作报告总结(专业16篇)
    通过半年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更好地发挥个人潜力。以下是一些优秀员工的半年总结,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解决问题有很好的启发作用。上半年来,能够积极参加
  • 03-28 亲子阅读活动总结中班(优秀20篇)
    活动总结是对于一次活动的回顾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活动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所启发。为充分挖掘家长教育资源
  • 03-28 煤矿合作经营协议合同(热门17篇)
    制定合同协议时,双方应当明确交易的内容、价款、履行方式等重要条款。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法律的更新,合同协议的范文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甲乙双方本着公平、平等、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