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生评语>的小学三年级学生指导方法(精选20篇)

的小学三年级学生指导方法(精选20篇)

时间:2024-02-22 23:55:03 作者:MJ笔神

范文是一种学习和进步的工具,通过模仿和创新,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带来一些启发。

指导小学生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的具体目的,就是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学习条件最优化。

具体要求是:

第一,在学校、家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物理环境包括温度、光线、噪音、布置等要符合学习卫生标准;人际环境好指有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父母与子女关系。

第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包括笔墨纸张这些学习用品等个人的学习条件和图书馆藏书、报刊、实验设备等学校的学习条件,要求齐全、省时、方便。

第三,学生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心健康。第四,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教法与学法是相互影响的。

(二)使学习过程最优化。

学习过程主要包括自我计划、课前预习、认真上课、课后复习、课外作业、系统总结等。要求各环节不可忽视、遗漏,形成周期性良性循环,同时,各环节都要讲究方法、技巧。好的方法必然使过程达到优化。

(三)逐步形成自学技能。

主要包括:

第一,形成自学的组织技能,比如拟定学习任务,合理规划、安排时间,创造条件,进行总结。

第二,形成自学的信息技能,比如查阅目录索引,使用工具书,使用信息技能硬件等。

第三,形成自学的智力技能,比如接收信息,合理识记,理解教材,独立思考等。

三年级小学作文方法指导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只有当学生有兴趣时,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主动地参与学习,才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不能追求学生阅读的质量与数量,而应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想读书,要读书。我充分利用每天的早读,与学生进行“每日一诵”活动。

我每天早读都分享给学生一首儿歌,这些儿歌有的出自名家之手,有的是与他们同龄的孩子的作品,如《草莓》:“草莓,是妈妈的口红,常把我们的小嘴,涂得好红好红。”《橡皮擦》:“橡皮擦是,最没学问的东西,因为,它所读过的字,都是错别字。”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乐趣,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创作愿望。

除此之外,我还利用每周的班队课,为学生播放一个绘本故事。绘本故事只是以mp3的格式播放,学生只能听见声音,看不到故事内容,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阅读的强烈愿望。如《不高兴和没头脑》的故事播放之后,学生对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班里几个孩子都购买了这本书,并且拿到班里和同学们一起阅读。这,正是我要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绘本图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好的绘本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同时也是在帮助学生提升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升华他们的精神境界。简明的文字与细腻浪漫的图画能让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自由驰骋。所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读图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培养。在“共读一本书”活动中,我与学生一起分享了《一直爱你,永远爱你》、《最奇妙的蛋》、《爷爷一定有办法》等绘本故事。

读书时,我充分利用教室的实物投影仪将绘本的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观察图画,描述图画内容,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一步步带领学生走进故事中。如在阅读《爷爷一定有办法》一书时,我先出示封面,让学生观察,猜一猜:图上的两个人是谁?他们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表情如何?从中你又知道了什么?在学生充分观察、想象、交流的基础上,再引出故事的题目——爷爷一定有办法。接着,我逐一出示了绘本中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说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以看图说话的形式让学生讲述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多种形式展示学生读书成果,感受读书乐趣。

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教师如果不关注,学生就会失去读书的动力,与之相反,如果教师能及时关注,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每天的语文课,我都会抽出几分钟安排学生分享一个成语故事;每周的国学课,我都要留出一点时间,组织学生讲述或者表演一个成语故事;我积极鼓励学生将绘本故事中感兴趣的人物或情节用画画的方式与大家见面。

每周,我都会下载一首古诗新唱教给学生或者让学生将自己学会的古诗唱给大家听,一年下来,《村居》、《游子吟》、《忆江南》、《春晓》等古诗,学生都耳熟能详。通过讲故事、画人物、唱古诗等形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逐渐养成,他们不再是被动读书,而是积极主动地阅读,大胆地与大家分享,阅读,变成了一种快乐。

指导小学生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指导(简称学法指导),它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简言之,学法指导即教学生学会学习,或者说是教育者对学习者的学习方法信息进行的一种反馈控制。

学法指导是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使教法学法化,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融处,真正体现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有机统一。

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核心因素。学习方法的知识,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力结构的重要成分。法国数学家笛卡尔说过:“具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以,学法指导,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学法指导是发挥学生这个学习内因作用的有效措施。“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接受信息,理解、消化知识,并不断发展能力,主要是要靠学生自己这个内因的努力,而教师的学法指导正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充分发挥内因作用。总之,教师采取各种形式,就是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讨。

指导小学生学习方法

良好习惯、终身受益小学阶段是儿童正式接受学习的最初阶段,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发展个性的重要方面,因此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获得成功的关键。以下十条习惯是每一个合格的学生应该养成的。

一、自觉预习习惯。

二、仔细观察习惯。

三、认真听讲习惯。

四、乐于交流习惯。

五、勤于阅读习惯。

1、集中注意力认真阅读2、边读边思考,理解阅读内容3、反复阅读,并使用圈划等方法理解题意,正确解题。

六、独立作业习惯。

七、乐于动手习惯。

八、及时笔记习惯。

1、听课时把听到的内容及时记下来2、经常归纳、比较运算方法。

九、及时积累习惯。

1、意识的积累2、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

十、善用时间习惯。

1、有制定作息时间的习惯2、遵守作息时间表附部分儿歌乐于交流好朋友,拉拉手课内课外爱交流。别人发言耐心听,取长补短排忧愁。说话简明有完整,大家听了点点头。勤于阅读读书好,勤读书,书是知识大宝库。抓紧时间多读书,圈圈划划又摘录。边读边想下功夫,见多识广劲更足。独立作业窗外小鸟叽叽喳,独立作业不理它。遇到难题比抄袭动手动脑收获大,字迹工整讲格式,完成作业再检查。及时积累读书读报做卡片,分类编号贴标签。定期收藏旧报刊,养成看报好习惯。积累知识坚持做,小溪也能汇成川。

一、识字看拼音识字,看图识字,运用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字,熟字换偏旁识字,查字典识字,联系上下文据词选义识字。

二、写字横要平竖要直,间架结构要恰当;字迹要工整,行新要整齐;铅笔写汉字,60秒钟20个。

三、查字典知道读音的字,可用音序查字法;知道部首的字,可用部首查字法;读音部首都不知,难检字里去查找。

四、预习预习“六步法”:初读课文,划出新词;运用方法,理解词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提出疑问,努力解决;课后练习,尝试完成;搜集资料,丰富知识。

五、阅读初读文章时,一气读到底;再读文章时,带着问题想;细读全文重点段,其余各段读首尾;读书不能忘摘记,好句好段记心间。

六、提问“三切入”提问法:从课题切入,抓重点词语提问;从关键词切入,抓体现人物动作、感情的关键词、突出课文中心的词、领悟课文内容的关键词提问;从难句的矛盾处切入。

七、作文多观察、多思考,心得感想常记录;不怕写、善于写,成长足迹跃纸上。

1、课前预习,养成听录音的良好习惯,并模仿录音,大声朗读。

2、课堂上要注意留心老师口型,听老师的发音,模仿老师的语音语调,并且比较自己的发音是否与老师一致。

3、养成看见单词就自觉拼读的习惯,记单词要用心,常背常上心。

4、熟读每篇课文,背诵部分课文。大胆自信地与同学老师用英语对话。

5、作业字迹要工整,有不懂的地方,要勤问,勤查字典,勤听录音。作业中养成良好大小写、正确标点的习惯。

6、课后每天坚持听录音半小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行一些课外的听力练习或看一些适合自己年龄的英语原版片,同时注意模仿语音语调。

7、课外阅读一些适合自己的英语读物,并摘抄一些常用单词,不断积累扩大自己词汇量。

8、养成用英语写句子、写话的习惯。

三年级小学作文方法指导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适应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我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学生便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精心推荐阅读材料。

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推荐课外书要考虑以下几点:

2.1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如《金色童年》、《校园趣事》、《假日行动》等,这些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文章的语言很容易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联系。学生读这类文章,感到十分亲切。因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起来也没有困难。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经验积累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准确的表达语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当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活动或不良的思想倾向时,我就找些相关的书籍进行思想教育动员。例如广播操比赛快到了,结体训练,选择《长征故事》、《卧薪尝胆》这样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便全身心投入。学校举行“献爱心”活动、参加大队委竞选等等,适时选择一些动人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就会热情高涨。如果当一篇文章能使阅读者全身心投入其中的话,文章对人的影响将会是持久而深远的,不仅内容可能终身难忘,而且有关语言也可能永远难忘。

2.2要与学生的心灵世界息息相通。小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童话故事具有幻想性,故事里面的人物是虚构的,环境是假设的,情节、事件也不是生活中实有的,但幻想中却往往寄托了孩子们的希望和理想,折射出他们内心的精神追求。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很大的魅力。科幻小说不仅具有幻想性,而且还带有一定的科学性,是人们美好愿望的一种体现,和童话比起来,更具有现实意义。

人们想战胜死亡,渴望生存,古往今来的童话里便出现了不老的仙人、不灭的生灵;而科幻小说里则出现了神奇的新药,发明了新的医疗器械。这一切都是孩子们所希望的,所以他们喜欢读科幻故事。好奇是孩子们的又一天性。孩子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总想问个“为什么”。他们喜欢读一些探险和科幻的书籍,就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所以像《太空历险记》、《阿童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鲁滨逊漂流记》等作品都能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值得推荐。另外,儿童诗反映了孩子们纯洁的童心和天真的童趣,语言精练形象,读起来音韵和谐、节奏明快、琅琅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是孩子们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

2.3读物的语言水平要略高于学生。要让学生广泛涉猎千古传诵的经典范文,此类文章文辞优美,能直通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读这样的文章,语言和精神的修养都会得到提高。如“名家名句”“唐诗宋词”等,要让学生多读。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较高的使用频率。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诗句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心灵世界很接近,容易产生共鸣。

3、结合语文课本进行拓展阅读。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反映出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有着复杂的背景。如果没有足够的背景资料,要理解课文是有难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开展拓展阅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学写人的文章,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相关的其他文章来读,从而对这个人有更深更广的了解。也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物相似的其他写人的文章来读,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获得更多的语言,获得对人物更深更广的认识。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前,我组织学生查阅和鲁迅生平相关的文章。在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前,发动学生广泛阅读《西游记》中的故事。这些拓展性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心灵空间,为学生理解课文的语句,领悟内容提供了经验支撑。

4、开展读书评比。

小学生情趣不稳定。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我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年级小学作文方法指导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

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2、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所要谈的是几种我们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阅读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三、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出色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

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也就更加深远了。

指导小学生学习方法

在整个小学阶段,每个学期都要开设几门课程,每周、每日学习的内容都不同,各主要学科都要有课外练习,如果没有学习计划,就会手忙脚乱,杂乱无章,影响学习效果,要明白制定学习计划的重要性,明确学习计划的内容,掌握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

学习计划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两种。长期计划以一学期为宜,从总体上对各学科的学习作出全面的安排。短期计划以一周为宜,对本周内每天的学习内容、学习目的、保障措施和作息时间作出详细具体的安排。

学习计划要具体、明确、切实可行,同时又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以保证计划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执行中既要坚定不移,又要根据实际适当调整,目的在于使学习计划更加切合实际,更为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预习也叫超前学习,是指在教师上课之前,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前进行学习和理解的过程。预习既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的方法是对第二天要讲授的内容认真阅读,仔细思考,把新的知识和以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看看哪些懂了会了,哪些不懂不会,从而明确听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克服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提高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听课方法。

为此,在课堂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听。要聚精会神地听讲,充分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及其表达方式的含义,如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等。

(2)注意看。要全神贯注地注视教师板书的内容,对教师用彩色粉笔标记的部分、用电化教具突出演示的部分尤其要仔细观察,认真领会和重点记忆。

(3)多动脑。要积极思考,要边听、边看、边思考,要与教师讲课的进程保持同步,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4)主动练。在课堂上要大胆发言,勤学多练,从而加深理解,提高听课效果。

(5)做笔记。对教师讲课中的要点、难点都要简明扼要地写在笔记上,以备课后复习。

(6)善归纳。对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要抓住纲目,归纳要点,力求当堂理解。

复习是指对学过的知识重新学习的过程。复习包括课后复习和系统复习两种。课后复习的主要目的在于理解和巩固当天学到的知识。系统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对周、月、学期或学年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复习,目的在于融会贯通,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的`体系。系统复习本质上是对前段学习的知识进行相对集中的再加工的过程。

(2)复习课本,目的在于深化;。

(4)对课本中不懂、不会的难点问题,查阅工具书或参考书,力求弄懂弄通,实在弄不明白的,问教师或与同学研究解决。

指导小学生学习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两个明确的观点:今天教育的内容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学习方法指导是培养跨世纪的一代创造型人才的需要。我们正处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人们只有具备获取新知识和新能力的自学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不致于落后,才能为社会的发展作一份贡献。因此,世界各国为了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都在进行教育改革,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家和教育家都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

事实证明:小学阶段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学习初步的学习方法,在小学阶段就会有力不从心之感。到了中学,就会一败涂地,落在后面。

三年级小学生作文精选:小学生作文指导方法

在小学生中不喜欢。

作文。

的小学生占多数,找不到合适的内容是不喜欢作文的主要原因。学生喜欢写自己想的,。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作文指导的。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高玉宝、高尔基等人没上过多少学,却写出了著名的作品,便是证明。?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就不会让所有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

2、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各年段教师,都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教师要花心思的经常要做的工作。

3、明确求真、立诚是最重要的作文要求。求真,就是习作要?有真意?,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成人话;立诚,就是?诚实地说自己的话?,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诚于中?才能?形于外?。为人真诚,才能说真话,吐真情。这既是作文的问题,又是做人的问题。我们要通过作文教学,既教作文,又教做人,既不断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又重视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对小学生来说,作文要做到求真、立诚,就要有作文内容。作文的源头活水是充实的、鲜活的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习作不胡编乱造,不搞?五子登科???动辄就是推车子、抱孩子、领瞎子、捡票子、让位子,就得有生活,投入现实生活,开源活流;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有所发现??世界上不缺少美好的事物,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

4、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训练。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作文还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靠历练。当种种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因此,教师要把习惯培养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各个年级的教师根据年段要求,注重落实以下习惯的养成:勤于观察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清楚再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规范、工整书写的习惯。

5、确立?写作基于阅读?的思想。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凭借课文这一个个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既不断熟练阅读的技巧,又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既要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要体现快乐作文、放胆作文、生活作文、个性化作文等理念。

三年级小学作文方法指导

(一)充分挖掘课本资源,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读书习惯养成的内驱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自觉从“要我读”转变到“我要读”,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讲到名家名篇时,有意识的向学生介绍作家及他们的家庭婚姻、人生际遇、生活情趣、创作风格等,让学生有主动了解的欲望。教师还可以适当的设置延伸阅读,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寻找答案。例如杨绛先生的《老王》,他是作者笔下的一个小人物,短短几百字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下层劳动者形象。他生活贫苦,以蹬车为生,却因眼疾致生活困顿,后在作者的帮助下眼疾有了改善,但仍是食不果腹。

可在临死之前,他还不忘答谢作者的救助之恩,他的善良厚道、知恩图报让作者的心理感到惭愧不安。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在杨绛的笔下,同样有着和老王相似的“小人物”,他们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杨绛同情他们,给他们关爱和帮助,即便是我们认为是“坏人”的形象,杨绛也不大加指责、严厉贬讽,而是在调侃中寻找一种淡泊的乐趣。请你在课外阅读《顺姐的“自由恋爱”》、《黑皮阿二》、《记吴必》等文章加以说明杨绛的这一作品风格。这些问题作业是老师设置的一个个“陷阱”,强大的诱惑力促使孩子们主动查找这些文章进行阅读,它会引领学生进入到一个更加广阔的阅读世界中。

(二)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好的读书环境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好多学校现在特别重视自己的校园文化,通过建设以“书香校园”、“书香课堂”等形式的主题活动,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学生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在校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当然,阅读需要氛围,为了积极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开设读书课。学校可以在每周固定时间设置为读书课,读书课时间不能干其它事情,如上课或者写作业等,这是真正属于孩子们的自由读书时间,不能被剥夺和占用。

2、办好班级的图书管理角。每个班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喜好,由班主任或同年级老师共同商议并推荐读本,有多少个学生就推荐多少本书,每人带一本,就是几十本书,孩子们自己带书,自己管理书籍,定期更换,方便阅读。

3、通过校园挂横幅、大屏幕显示,在走廊或者橱窗里张贴宣传标语或读书名言等方式,营造校园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无处不感到“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的重要性。

4、做好学校图书室的管理、借阅等工作。现在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图书室,怎样充分做到为学生服务,做好学生的图书借阅,需要图书管理员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让图书室真正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让校园像开满花儿的公园一样,到处飘散着芳香。

三年级小学作文方法指导

在阅读中学习什么,即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也就是阅读目的。阅读目的对整个阅读起定向作用。它自始至终指导着阅读的进行,直至达到预想的结果。目前,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没有目的,不少儿童读课外书,只能了解一些热闹的情节;在阅读上,也是老师读到哪里,听到哪里,只会完成老师指定的活动,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因而在阅读结束后也无法自我评价阅读效果。教师在每次阅读教学中都应使学生明确该次阅读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觉地主动学习。

二、阅读要注意过程。

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利用旧知掌握新知,同化更新知识的过程。只重视学生的阅读结果,不注重了解学生获取这个结果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是不行的。有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和给《草原》一文分段,教师问本课分几段?按什么分?几个同学发言后,教师发现他们的分段起止都不一样,并且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教师便说:“同学们的意见不一致,可参看课后练习题的提示,为了同课后问题保持一致,我们将课文分5段”;其实学生按写景叙事分两段也是完全正确的。这样,老师只是“为了同课后问题保持一致”而机械地把答案扔给学生,并没有发挥其主导作用,及时反馈调节自己的指导方法,而是让学生盲目地猜测、争论、等待,虽然课堂气氛也活跃,但实际上是扼杀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阅读的任务是理解课文,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逐步学会阅读。我们的阅读教学应指导学生完成这一任务为出发点和归宿,应引导学生沿着合理的过程完成阅读。并意识到这个过程正是学生达到预想结果的保证,是形成正确阅读方法的必由之路。

三、阅读要勤于思考。

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要依靠思考。有许多知识需要记忆储存内容,但却不能代替思考。目前,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语文就是背记,有的教师的阅读指导也有过度偏重记忆的现象;也有的老师精心设计了阅读训练,但由于混淆了理解和记忆,使那些本应成为思考训练的设计仍然变成了知识记忆,这是不行的。

四、阅读要培养兴趣和习惯。

学习兴趣是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因素,一般说来,语文学习较好的学生对语文都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前自觉地预习课文,课堂专心听讲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喜欢阅读课外书籍,有一股好学上进的钻劲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就会提高阅读效率,获取丰富的知识,而且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所以,要通过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巩固学生生成的阅读动机。

1、“课本”导趣。

学生阅读得最多的就是课本,而课本的有些内容是从名著名篇中选出来的。如《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在教了这篇课文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的历史,还介绍了一些突出人物的特点。课后不少学生争看《三国演义》。教完《狱中联欢》后,我便诱导学生去读《红岩》。

有些阅读为“课文”的补充和拓展,是与课内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了《马背上的小红军》后,我布置学生看几个革命故事,讲一个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动人故事。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请学生阅读有关环保、生态方面的知识……由于有了“课本”这个引子,很容易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

另外,学完一个作家所写的某篇文章,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有关书籍,也可以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如教学老舍先生的《林海》后,让学生去读他写的《养花》等。

2、故事引趣。

有的小学生虽然不愿读书,但却愿听故事,反而能从讲者的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教师可以推荐书目,然后开故事会,可由教师讲故事,也可由学生来讲。教师利用学生愿意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因势利导地把讲故事的活动转移到读书上,从而达到使学生对阅读间接生趣的目的。

3、“季、节”牵趣。

一年有四季,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诗词歌赋来赞美四季。每年的不同季节,我都要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赏美景。观赏完后,我就适时地牵引学生的兴趣,问他们看到的景色怎么样?然后让学生去读描写相应季节的诗歌或文章等,然后开一个“赞(春、夏、秋、冬)朗读会”。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由“看”牵引到了“读”。从学生朗读过的《春》、《荷塘月色》、《秋菊》、《梅花》等中,可见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也达到了牵引兴趣的目的。

另外,一年之中,也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如:国庆节、中秋节、敬老节等。当这些佳节来临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同样也能牵引学生的兴趣。

4、表演成趣。

有许多课内外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物,具有可以作为小学生表演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生动,趣味性强,学生也愿意去演。如教完《狐假虎威》后,我先教学生进行表演。学生看后,兴趣盎然。我趁热打铁,对学生说我们班要搞一个表演比赛,以寓言故事为表演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许多寓言故事,再加上教师的适当指导,表演取得了成功。这样,通过表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不止以上这些,还有许多。如知识竞赛、办班级小报、信息交流会等也是很好的活动。

三年级小学作文方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们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例如学习第五册《师生情》一课。在理解“她们多么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啊”一句时,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她们为什么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并画出有关语句,谈谈体会。思考此问,学生必然会联系下文王老师“和蔼可亲”、“日夜操劳”来理解。(2)你从哪儿看出她们想早点看到王老师?画出有关的重点词语,谈谈体会。学生又必然联系上文中“冒雨”、“急匆匆”等词语来理解,最后对师生之间的情感有了深刻认识。这样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二、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

例如教学第十二册《书的故事》第二段,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第一段中所描绘的情况,谈对青年有何新的认识。学生联系当时敌人查封进步书籍,白色恐怖十分严重,鲁迅的书“书店不敢出版”,“没有地方敢代售”这一历史背景,体会出青年渴望进步的思想感情。至此。应当说学生理解到位了,但作为教师不应该满足这个结论,而应该再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体会人物思想感情,一要注意抓住人物前后态度的变化;二要将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

可见,学法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三、提供迁移机会,巩固运用学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

例如学生学习了查字典解词、联系上下文解词及结合生活实际解词等方法之后,就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新词。又如还可进行段与段之间的学习迁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及散文中常有反复出现的情节或相同结构的段落,学习此类课文,教师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运用学习“例子”的方法进行后几段的学习。以《精彩的马戏》一课为例,课文中写三场马戏表演的文字结构相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形成对“猴子爬竿”一段写作顺序的概括:“什么节目――怎样表演――观众反应”,把握了这个顺序。学生就能顺利地自学“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这两个写法类似的段落。另外,当遇到具有共同的结构和思路的同类课文时还可进行篇与篇的学习迁移。

四、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策略发展。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就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

积累一定量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认知策略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因此,语文学法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与学习策略的培养密切联系,并把着眼点放在后者。

例如在划分段落的教学中。学生因运用分段方法不同而产生分歧时,教师不要简单地裁判谁对谁错。或只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展示各自的思路及理由,借助讨论学会自由地、批判地思考,使学生领悟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的真谛。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如第十二册《书的故事》一课的教学,就可综合选择运用已有的学法进行学习。如运用“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这一学法学习第一段。抓住重点词语“不敢出版”、“不敢代售”体会当时的时代背景。在学习后面内容时除联系当时当地的情况,还用勾点圈画、批注和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的学习方法。抓住描写人物前后态度变化的词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等。只有这样,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

教小学生写作文方法指导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发表法,即让学生的习作在课堂或墙报上得以“发表”,并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竞赛,对于学生的优秀习作推荐给报刊发表。每次习作之后,我们都朗读优秀习作和片断,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成功感,以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练笔,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二、加强语言训练,让学生自己感受并积累美的语言。

学生并不是有了一定的习作欲望就能把文章写好,而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学生胸中有话,胸中有情,却不能用恰当的语言准确表达出来,词是句子的组成单位,句意表达是否正确生动、恰如其分,依赖于词语是否准确。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中,我们进行了切实到位的词语训练,使词语的色彩、形象、分寸感一同沉淀于学生脑海中,形成对该词语的强烈感受,这样,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相应的词语便会在脑中凸现,准确表达的词语就会脱口而出。同时,我们还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语感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逐步积累语言,提高习作水平。

三、引导学生观察、联想,积累习作素材。

学生有了强烈的作文欲望,并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还要适时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

习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习作时才有话可说,并且要善于联想:即从眼前看到的事物、出现的'景象,想象到曾经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另一个事物,取其彼此相似点或相同点,由此及彼,生发开去,进行想象思维的培养。比如,看到园丁在修枝剪叶,就联想到教师的教书育人;由蜜蜂采蜜联想到农民的辛勤劳动……细心观察,善于联想,就会有取之不尽的习作素材。

四、引导学生正确选材。

在作文前,首先要选择好素材,素材的优劣直接影响习作的优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选素材时要让他们的思路、角度以及范围广泛些,要尽可能地多举出些与该主题相关的材料,然后从中选出一件或两件最能表现中心的新颖、独特的材料来。对于那些好却不能为中心服务的材料要忍痛割爱,做到有取有舍,详略得当,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出文章的中心。

在习作教学中,我们采取步步引导、层层深入的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数学可以锻炼人的思维,更是可以激发无限的潜力。尤其小学生,更应该积极开启思维的大门,为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不仅如此,对于奥数的学习,还可以很好的促进学校数学课本的学习,这样就能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2、计算是开启数学学习的第一扇窗。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有了一个好的计算基础之后,解决其他问题才能够游刃有余。

针对这一点,"新导引"三年级课本系统地介绍了四则运算及其巧算,关于数的计算是比较枯燥的'内容,但它同时也是学好华数的基础,是历次竞赛或选拔比赛中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因此,三年级正好是大家夯实计算基础的时机,一定不要错过!通过以往的实践证明,在二、三年级打下良好运算基础的同学,一方面促使今后的数学学习更加轻松,另一方面,在高年级竞赛或选拔中往往会有相当大的优势。

3、应用题——思维的结晶、智慧的闪耀。

应用题是整个小学学习阶段最重要也是类型最繁多的一项,从三年级起,"新导引"中就逐步介绍了大量的华数专题知识,尤其以其中的应用题为主,是所有年级、所有竞赛考试中必考的重点知识。学生一定要在各个应用题专题学习的初期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许多五六年级同学华数水平提高非常困难,就是因为他们三年级的华数专题知识掌握的不牢靠。因此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要敢于争先、勇往直前!

学会解决一道题目很容易,但要学会如何去思考并总结这些题目中的知识和内在联系,这就需要同学们下功夫,而这个功夫就要体现在大家的学习方法上。在良好的计算基础上,三年级秋季将进行各类应用题深入学习,比如和差倍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简单图形问题等华数知识,面对突然增大的华数信息量,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复习,总结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三年级是学生培养自己的华数学习方法的最好时间。在三年级接触学习大量华数知识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今后的华数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三年级小学作文方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问题情境,渗透方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愉快地学习,积极地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例如,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时,在理解“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一句时,教师引导:(1)平常王维思念家乡的亲人吗?(2)为什么重阳节这天他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这样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二、注重心理体验,侧面领悟方法。

在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如果他们能够重视自己的心理体验,那对于理解文本来说帮助将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学生的心理体验是在感受文本语言基础上的一种深入。心理体验是学生内心深处对感受的强化,体验既可以间接来自对语言感受的深化,也可以来自想象力的引导。新课标重视了对文本语言的整体把握和感受,体验性阅读教学强调学生自己从语言中产生真实地情感冲动、情感共鸣,积淀情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我们所积极倡导的。如学习《掌声》一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小英的自卑:为什么小英总是早早来到教室,放学后最后一个离开?让学生大胆体验小英当时的真实想法,从而与后来的改变形成强烈的对比,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归纳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

例如在教学《军神》一文时,首先通过查资料了解刘伯承,再着重引导学生从沃克医生在术前、术中、术后不同的态度变化中,感受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让学生对侧面描写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但作为教师不应该满足于这个结论,而应该再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一要注意抓住人物前后态度的变化,二要将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

四、提供迁移机会,巩固运用方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

例如,学生学习了查字典解词、联系上下文解词及结合生活实际解词等方法之后,就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新词。还可进行段与段之间的学习迁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及散文中常有反复出现的情节或相同结构的段落。学习此类课文,教师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运用学习“例子”的方法进行后几段学习。另外,当遇到具有共同的结构和思路的同类课文时还可进行篇与篇的学习迁移。

小学生写作方法指导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动作描写。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首先,景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景物指提供人观赏的风景、建筑等;广义的景物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自然环境和身会环境。换句话说,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风光、建筑物、动物、植物等事物的描写,所描写的景物在文章里占重要位置,这是写景记叙文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主要区别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有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背景介绍、环境描写,但它们在文章中不是主要内容,是为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为渲染气氛服务的。同理,写景记叙文里也有写人叙事的内容,但都是为写景服务的。

其次,写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物感情抒发表达出来的。作者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即所谓直抒胸臆,也可以通过写景表达出来,即所谓寓请于景;还可以在景物描写中蕴涵自己的主观感受,即所谓情景交融。要注意景物描写必须为人物的思想感情服务,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不能孤立地、无目的地写景。

怎样写好写景的记叙文?

(一)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骚,独具特色。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学会观察。

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

(三)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在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折旧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即借助相关、相似,甚至相反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其中,联想是最大特点是由此及彼,它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可以冲决空间的阻隔,他可以使文章的思路开阔,让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内在特征。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运用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既写出了庐山瀑布落差之大的特征,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四)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呻吟。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一)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席位的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蛛蛛物品的特点写,就是抓住了这一物品是区别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1)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后写内里的顺序。

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怎样写动物。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

小动物也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三)怎样写植物。

提起植物,小学生的脑海力会出现许多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要将平时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很多同学却感到很难,有的觉得无话可写,有的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

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4.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割据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5.托物抒怀,借物咏志。

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用这种方法,要借助例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

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的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的带领下,到公园和游览区欣赏景物、陶冶性情。如果将游览时看到的景物,所听到的声音,所产生的联想,所获得的感受,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有感情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游记。写游记有如下一些要求。

(一)写游记必须写清游踪。

要记住从什么地方到了什么地方,每个地方的名称,以及每个地方的方位。这样读者才能搞清楚你先到什么地方。后到什么地方,才能确定你所要描述的景物的具体位置以及它的特征,唤起读者对你所游览之处的神往之情。同时,也使文章福有条理,层次清晰。

(二)要留心观察。

观察是写好游记的基础。游览时,不能走马观花,要仔细观察。所谓仔细观察,就是要看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是怎样的,静态下什么样,动态下又是什么样,等等。只有这样,在写作时可选的材料才多,才便于把景物写具体、写出特点来。另外,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近及远,又远到近;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里到外,从外到里;或从中间到两边,从两边到中间;或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按照这样顺序去观察,彩绘全面,描写时彩绘有条理。

(三)要做记录。

学生游览的时候,看的东西多,去的地方也比较广,一时很难记住,就是当时记住了,过后也难免遗忘,不利于组织作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游览时要求学生带上笔和本,边观察、边记录,随看随记,就不会忘记了,写作文的时候还便于选择。另外,公园和修蓝区的有些景物带有介绍。例如,辞经管是何时建造的,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占地面积是多少,包含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等等。这些资料很有可能成为学生作文时的宝贵材料,应该要学生记录下来。在游览之后,要求学生及时地把自己观察到的和记录的材料整理归类,看看哪些是属于作文需要的材料,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做到心中有书,为下一步作文做好准备工作。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下面的表格整理材料。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一起努力,让您的孩子更优秀。

教小学生写作文方法指导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经典文章,与大家分享!)。

一是采用例证的教育方法,培育孩子的因果逻辑思维方式。有因就有果,每一个观点都要有例证和说明来支撑是事物发展和存在的规律,培养孩子的因果逻辑分析能力,对孩子写作大有好处。举几个例子:如果说这个山多美呀,就包括树美、水美、人文景观美等等各个方面。说小明学习好,就包括小明语文好、数学好、平时考试成绩好、课堂上回答问题好等各个方面。每一个小的方面又可以是一个分观点,可以用更小的实例来支撑,例如说树美可以再从树的疏密、高矮、形状、姿态等各个方面来写,依次类推。如果注意到了这些,孩子写起作文来就会言之有物,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也会丰富充实。

二是自然的教育方法,消除孩子写作状态进入的障碍。在刚开始教孩子接触作文时不要给孩子设置条条框框,不要给孩子讲立意、选材、详略等大道理。我初中时怕跑题想了好多内容不敢写出来的情景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我想有这种经历的不会只有我一个,因此要让孩子放手去写,尽量写得长一些、细一些、多一些。尤其是记叙文只有写得长一些、多一些,才能写得详细细致,另外也便于修改。每次写作文都是写一些概括性的句子的孩子要想使作文快速提高难度很大。

三是运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本质,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联系是事物的本质,培养孩子联系的思维方法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好处。例如说让孩子写山就要使孩子联想到树、水、花、鸟、登山的人、有关山的传说等等一系列事物。如果写上学路上不光要让孩子想到上学路上发生的具体事件,还要让孩子看到上学路上的建筑变化,四季风景、人间万象等等方面,开阔孩子的思维。

运用以上方法,经过一两月的集中培训学习,一般的孩子都能够消除写作的畏惧感,写出和自己的年龄和经历相适应,语言比较流畅,内容较为丰富的作文来。但这只是写作的初步,这时的孩子只是能够运用比较平白的语言熟练表达自己的行动和观念,三四年级的学生只要方法得当很容易做到这一步,到了五六年级,就应该在孩子无意识当中让他们接除记叙文、说明文以外的散文、议论纹、诗歌等其他文体(个别的'孩子三四年级也能掌握),同时还要注意训练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思想深度和语言功夫。我的做法就是:

一是培养孩子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方法和类比比喻的语言表达方法,引导孩子学习诗化语言。例如看到路边的树木,就可以说:树是大地的儿女,树是人类的伙伴,树是小鸟的家,树是阳光下舞蹈着的精灵等等,这样在训练孩子书面语言的同时,也增进了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是以“命题”和“看法”的方式引导孩子其他文体的写作。例如出《我对生命(生活、学习、金钱、同学、邻居等)的看法》这样的作文题,引导孩子写议论文,同时也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是加强孩子逻辑归纳和概念能力的训练,培养孩子的思想深度。填鸭式教育培养的孩子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不会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独立观点(这种教育模式下造成了很多成年人人云亦云,头脑简单)。例如看到树叶黄了又落到地上,就可引导孩子树立“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自然规律”的观念;每天送孩子上学就要引导孩子树立“没有积累的过程就没有以后的成功的观念”等等,并让孩子尝试着用语言表达出来。

以上是我对小学生写作教育的一点看法,不一定全对,但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愿对为孩子写作文不好而发愁的家长们有一些借鉴意义。

写人方法小学生写作指导

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略叙法。

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详叙法。

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

教小学生写作文方法指导

小学生要求掌握的应用文主要包括请假条、留言条、通知、倡议书、日记、书信等类型。对于应用文,我们要重点复习应用文的写作格式。

1、请假条:第一行正中写“请假条”,第二行顶格写称呼。第三行空两格写请假原因。末尾署上姓名和日期。

2、日记:第一行写清楚年、月、日、星期、天气,第二行写正文。

3、书信:(1)正文格式。第一行顶格写称呼,后面打冒号;第二行空两格写问候语;第三行写正文;祝词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最后在右下角写署名及日期。(2)信封格式。在左上角写收信人的邮编、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名字;右下角写寄信人的地址和邮编;右上角贴邮票。

4、倡议书:在第一行正中写“倡议书”三个字:再另起一行顶格写接受倡议的人,打上冒号;第三行空两格开始写建议正文,正文要写明提出建议的理由,再写建议的具体内容;最后在正文右下方写建议人的名字、时间。

5、留言条:格式与书信基本相同,中介内容简短一些。

6、通知:第一行中间写“通知”二字,再另起一行写通知的内容要交待清楚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注意事项、准备要求等。最后在右下方写上通知的单位和日期。

除通知不用写称呼外,我们可以将其它五种应用文的格式总结成一段顺口溜,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称呼顶格加冒号,正文提行空两格,姓名日期往后靠。

以上几种应用文,书信、倡议书写大作文的可能性较大,其余的应用文一般采取小作文的形式放在阅读前一道题进行检测。

小学生阅读指导方法

一本书就是一艘船,能带人到远方,学生在阅读中老师和家长带学生到达不了的地方,书可以带他们到达。因为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了阅读方法,并如果能够运用所掌握的方法去做阅读、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则对于他们的智力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我将谈谈我对学生的指导方法。

一、激发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一)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

(二)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

(三)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

二、推荐读物,由帮助学生选择向学生独立选择读物过渡。

这里介绍四种推荐方法:

(一)内容梗概介绍法。

(二)情节介绍法。

(三)悬念介绍法。

(四)主题串联法。

三、指导方法,使学生变不善读为会读书。

学生读书内容选定后,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效果的保证。有了科学的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时大致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二)筛选法。

(三)精读法。

(四)读思结合法。

(五)读记结合法。

(六)读写结合法。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学校主要是通过老师引导学习书本知识。阅读方法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获取知识的质与量。同时,阅读也是一种较复杂的智力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能够运用合理的方法,随着阅读去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则对于他们的智力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合理的阅读方法,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在阅读实践中,经过不断地积累和总结逐步形成的。在这个形成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必须对学生阅读过程的一般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根据这些特点,结合学生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便使学生尽快地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提高阅读效果。

小学生的阅读,是人生阅读学习的起始阶段,是“一张白纸画最新最美画图”的良机,但也极易被不慎的笔墨听涂损。小学生阅读的启蒙性及系列性主要是从识字、词到句、到段、到篇。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部须循序渐进,才有利于掌握系统知识,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欠缺生活经验,更不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所以,小学生的阅读需要精心,具体地培养和指导。由于小学生受自身心理特点的制约,个性倾向性还不够稳定。表现在他们模仿性强而欠持久,兴趣易发生而很少专注,好动情感而缺乏意志,易于感知而难于抽象;他们并未掌握读书方法,形成读书习惯,即使上了高年级,已具备了的方法和习惯,也带有易变性。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每节阅读课的方法指导。

小学生的阅读,并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吸取知识体味情感、欣赏语言等等。更重要的是学会阅读,掌握阅读方法,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也就集中在学法的指导上。

(1)初读。通过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字词,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2)精读。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绕全文。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难,深入思考,解惑释疑。同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美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华,进一步对全文加深理解。

(3)悟读。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并不能做到“真知”读。学生要理解体会出这些思想内容,只赁故事内容是不会捕捉到的,是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从中悟出作者真正的目的。

(4)熟读。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多读,达到熟能成诵,消化,使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尤其对那些词句优美、文质兼优的课文或段落,应让沉重熟读成诵。以便在便在自己的写作中也恰如其分地套用仿写。

在语文教学中,检验成功与否的秘诀就是看教师是否教会了学生“占石成金”的方法。

1、阅读要明确目的。

2、阅读要注意过程。

3、阅读要勤于思考。

4、阅读要培养兴趣和习惯。

学习兴趣是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因素,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就会提高阅读效率,获取丰富的知识,而且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如何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呢?那就是扎扎实实地搞好每一堂课的教学,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在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形成习惯。

我们现在常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主动性的同时,也应该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阅读方法,这才是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有效途径。在这里我就小学生自主阅读方法指导谈谈自己粗浅的做法:

一、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的读书方法。

(一)运用迁移指导学生把从课堂学到的理解词句、概括内容、归纳中心的方法,迁移到阅读中去,培养自己运用知识、独立思考和理解、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掌握一般读书程序。

读书一般先看封面书名,再看内容提要、目录、扉页,然后逐页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上符号,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掌握中心,最后写出。

读书笔记。

读报也有阅读顺序,即先要通看所有版面,略知全部内容后,再抓住重点细看,掌握文章内容。

(三)领悟几点读书要求。

1、读书要求“眼到、心到、手到”。

2读书要求不懂就问,善于思考。

3、读书要和“说话”、“。

作文。

”紧密结合。

4、读书贵在持之以恒。

二、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课外读物。

从小学教学实践中也可以看出,不读书不行,滥读书也会产生消极影响。选择书籍是指导小学生阅读的第一步,它起着净化小学生心灵、培养小学生品德的作用。

教师要指导学生广泛涉猎科普、文学、漫画、故事等各种读物,不要局限在某一个方面;首先要指导学生多读经典名篇,如《三毛流浪记》、《天方夜谭》、《三国演义》。这些经典儿童文学书籍既是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又能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其次引导学生适当阅读郑渊洁、杨红樱等当代作家具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读物也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可教师往往忽略甚至粗暴地扼杀。很多图书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及天真的童趣等。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积极亲身体验,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

另外还要防止并查堵学生阅读不健康书刊(宣扬武打暴力的书刊和宣扬淫秽色情的书刊等)。

三、合理安排,保障阅读时间。

合理安排读书时间,统一制定读书计划,早中晚各安排一段时间,每天总阅读时间不少于1小时。

1、晨读二十分钟。“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早晨到校8:00—8:20为晨读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放声朗读。早晨是一天中读书的黄金时间,头脑最清醒,可以安排些背诵、复述任务。

2、午读二十分钟。每天午饭后时间学生自由支配,至少花二十分钟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3、晚读三十分钟,要求学生每天晚上至少安排三十分钟阅读时间。晚上一般较疲劳,可以阅读些较轻松的书籍。

4、每周安排一节“同读一本书”交流课。

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计划的规定,并长期坚持下去。

(四)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1、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如朱自清的《春》,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好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需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2、吸收性的略读。以获取读物中的知识为目的的阅读称为吸收性阅读。主要针对知识性读物,如《昆虫记》。因为对待此类读物既不能追求快速,不能观其大略,也不是语言优美的篇章,适合背诵积累,而是要理解每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3、随意性的浏览。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4、扫描性的速读。方法有二:一是“遮盖速读法”。准备好一张白纸和书页差不多大小,放在书的上端,读完一行就把纸往下拉,盖住读过的一行,使眼睛不能来回重复,同时减少眼睛的左右移动,增强眼的视觉广度。随着训练,把遮盖挡用的纸往下拉的速度加快,即可逐渐提高速度;二是“限量速读法”,在阅读前确定阅读的数量,限定时间读完。

(五)养成读时知道摘录,读后记得写体会的习惯。

1、指导记录的内容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

名人名言。

警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2、指导记录的方法。写读书笔记。一是摘抄型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二是提纲型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的形式摘录下来。三是感想型笔记,也就是。

读后感。

把读书时的。

心得体会。

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四是评价型笔记,可以品评谴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3、指导学生循序渐进。要根据年级的不同,逐步提高要求。如低年级可只记下文章的题目,学会必要的生词;中年级可摘录优美的句子或片断;高年级可先学列提纲,后写读后感等。

自主阅读课外读物是小学生丰富生活经验,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教师要放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端正对阅读的认识,正确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卷有益,只要学生读,就一定会有收获。

相关范文推荐
  • 02-22 工程监理实践报告(精选19篇)
    实践报告是对实践活动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实际问题。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典型的实践报告样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 02-22 英语教学计划指导思想(实用19篇)
    教学计划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合理安排各种教育活动的一种规划书面材料。下面是一些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学计划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以学校高三备考
  • 02-22 排水纠纷申请书(模板23篇)
    在求职市场上,拥有一份出色的申请书会让你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申请书范文中的亮点和精彩之处可以给我们带来灵感,帮助我们在写作时更具创意。范文一:申诉人:……,
  • 02-22 国家宪法宣传日活动总结(实用14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和归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活动的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活动总结范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活动的特点和价值
  • 02-22 民间借贷合同书(通用19篇)
    合同协议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它对交易双方都有约束力。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中使用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学习。甲方(借款人):身份证号码:双方经友好协商
  • 02-22 组织部竞选理由(精选19篇)
    竞选中的合法性和公正性是非常重要的,候选人应该遵守竞选规则和道德准则。竞选是一场挑战,但也是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以下是一些成功的竞选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
  • 02-22 2024年助残日活动策划书(模板13篇)
    在活动策划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细节,并制定合理的计划。参考这些优秀的活动策划案例,相信你也可以策划出一场精彩的活动。每一次帮扶,都是无私而伟大的。面对
  • 02-22 实用美术教师培训工作总结(汇总19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广大教师准备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集锦,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帮
  • 02-22 一日游安全责任书(汇总12篇)
    岗位职责的明确性有助于员工明确工作重点,提高工作执行力。岗位职责范文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岗位职责的核心要点和重点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 02-22 挑战自我高中(专业13篇)
    范本可以提供一个可行的写作框架,使我们在写作过程中更加有条理和组织。如果你对写作感到困惑或者找不到灵感,不妨先来看看下面这些范文,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