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时代楷模彭士禄事迹心得体会范文(17篇)

时代楷模彭士禄事迹心得体会范文(17篇)

时间:2023-12-23 17:50:39 作者:LZ文人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助于个人成长和进步。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广大读者参考学习,一起来看看吧。

时代楷模彭士禄事迹心得体会

彭士禄,1925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是革命先烈彭湃的次子。作为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彭士禄主持了我国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装备、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参加指挥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调试和试航工作。改革开放后,他负责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引进、总体设计和前期工作,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秦山核电站二期,为我国核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能从堆芯一直推算到螺旋桨”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上有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制。

3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彭士禄在京逝世,享年96岁。生命的最后岁月里,彭士禄的病房中始终挂着一顶海军军帽,帽子上绣着中国的核潜艇。几个月前过生日那天,他的病房里摆放的也是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模型。核潜艇、核事业,是彭士禄一生的牵挂。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被徐徐推向大海。艇上有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制。至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近5万台件,电缆总长近百千米,管道总长30余千米。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

当时中国在核潜艇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这种条件下怎么开展工作?彭士禄说:“我们这批人有学化工的,有学电的、仪表的,我们大多数人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4个字——‘自教自学’。”

没有资料、图纸、设备,没见过实物……彭士禄带领科研人员用简陋的计算工具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建立起中国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最终确定了100多个参数。有时为了验证一个参数,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三班倒”,用仅有的一台手摇计算机和几把计算尺,连续算上好几天。有的人手臂摇肿了,有的人手心磨起泡,仍然坚持摇下去,直到验证准确为止。

彭士禄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攻克了诸多重大技术关键——不到3年,就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仅用不到6年,我国建造的1∶1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

“他能从堆芯一直推算到螺旋桨!”如今,82岁的热功专家黄士鉴回忆起与彭士禄共事的经历,做出这样的评价。那时的彭士禄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生也离不开核事业!”

“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核潜艇是大国重器,于无声处壮国威;核电则是战略性高科技产业,事关国计民生。和平运用核能,将核能服务于社会,是彭士禄的毕生心愿。他曾说,自己一辈子干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

中国发展核电,究竟该走哪种技术路线?上世纪70年代,熔盐堆方案和压水堆方案如何取舍,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经过科学论证和调研,彭士禄力排众议,提出应采用国际上技术成熟的压水堆并充分利用我国刚建成的陆上模式堆技术经验及其工业配套设施,容量可暂定为30万千瓦。

压水堆方案很快得到认可。这一方案也为我国核电走“以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起到了关键作用,使我国核电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回顾彭士禄的一生,像这样“敢于拍板”的事例不胜枚举。“时间很紧,总要有人拍板,不能无休无止地讨论呀!”彭士禄曾对其他科研人员说,“做实验用数据说话,最后我来签字。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虽然经常“拍板”,但工作中的彭士禄却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他曾说:“凡工程技术大事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数,一点儿也不能马虎。但人总不完美,对事物总有几分模糊。这时就要不耻下问、调查研究、收集信息,通过试验等来搞清楚。”

1983年,彭士禄被任命为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总指挥,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1988年,彭士禄又担任核电秦山联营公司董事长,成功实现了我国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几十年来,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自主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到建设秦山、大亚湾等一批先进核电站,再到自主研发三代核电“华龙一号”……以彭士禄为代表的核工业人,用自己的韶华与汗水,赋予国家自立、民族自强以无穷的力量。

“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他心里揣着两笔账,一笔是公事的“明白账”,另一笔则是私事的“糊涂账”

很长时间以来,彭士禄的事迹,甚至连他的名字都鲜有人知。有人叫他“中国核潜艇之父”,被他严词拒绝:“核潜艇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我个人的创造,是千万科技工作者和干部、工人集体努力的结晶。我不过是与同事合作,为中国的核事业做了该做的事。”

3岁时母亲牺牲,4岁时父亲就义,两次被捕入狱……这让彭士禄从小就过着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15岁辗转来到延安后,彭士禄常对延安中学的同学们说:“我们的父母经过残酷的斗争,有的流血牺牲了,要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亲,怎么对得起党?”

彭士禄心里揣着两笔账,一笔是公事的“明白账”,另一笔则是私事的“糊涂账”。他说:“做一个明白人谈何容易?要有超前意识,对问题有新思路、新见解;对工程技术能亲自计算主要数据;对工程进度能说出某年某月应办哪几件关键事;对技术攻关能亲自挂帅出征,出主意,给点子……但当一个糊涂人则更难,凡对私事,诸如名利、晋升、提级、涨工资、受奖等,越糊涂越好。”

49岁时,彭士禄就在一次核潜艇调试工作中突发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3/4。可是手术后,他仅仅住院一个月,就又开始了工作。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道:“也许因是属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彭士禄,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我国第一代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因主持设计建造我国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成功研制第一艘核潜艇、组织引进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指挥自主设计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等巨大贡献,曾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第一完成人)、全国科学大会奖、“为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荣誉状、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等。

今天,彭士禄又荣获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该奖项自1996年设立以来,仅有张光斗、师昌绪、朱光亚、潘家铮、钱正英、钟南山、徐匡迪七位科学大家获此殊荣。

一片丹心图报国。

海丰县,取义于“南海物丰”,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不仅历史悠久,更是一片红色故土。

1925年,彭士禄出生于此,是我国早期农民运动领袖彭湃的次子。幸福的日子没过多久,1928年9月,海丰县一片血雨腥风,母亲被捕后英勇就义;不到一年,父亲又在上海慷慨赴死。

那一年,年仅4岁的彭士禄成了孤儿。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斩草除根”,彭士禄被先后送到20多户百姓家里寄养。

童年时期,他曾两次被国民党抓进监狱,受尽磨难。1940年,周恩来派人辗转找到了15岁的彭士禄,一句“孩子啊,终于找到你了!”让颠沛流离的彭士禄泪流满面。

1940年底,彭士禄抵达革命圣地延安,194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坎坷的童年经历,磨炼了他不怕艰险的性格。1951年,彭士禄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试,获得留学苏联的名额,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

1956年,陈赓大将到苏联访问期间问彭士禄:“中央已决定选派一批优秀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吗?”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坚定地说。

吃百家饭长大的彭士禄,忘不了几十位“母亲”对他的抚养,也忘不了父母为革命牺牲生命,这些都让彭士禄坚定了“愿将此生长报国”的信念!

甘做核动力领域“垦荒牛”

20世纪50年代,面对一些国家的核威胁,毛主席发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号召。

然而,当时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想要造核潜艇,简直比登天还难!缺乏图纸资料,无权威专家,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

但是,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近5万台件,电缆总长近百千米,管道总长30余千米。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在这种状况下,彭士禄深知,需要大量吸收新的前沿知识。他带领团队恶补英语,经过两年努力,基本上过了英语阅读关,并且了解了国外核电站、核动力装置的基本情况。

为了核潜艇一次建造成功,必须先建一个环境条件一模一样的陆上模式堆进行模拟实验。 。

彼时,彭士禄告别妻子儿女,隐姓埋名,参与筹建中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试验基地。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下水。只用了6年时间,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74年8月1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加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命名其为“长征一号”,舷号为“401”,被授予军旗。

多年来,彭士禄被誉为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垦荒牛”。他还推进了我国核动力民用发展,开创了我国核电站自主设计与建设,为我国核电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力推我国第一座核电站采用压水堆路线;负责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的引进、总体设计和前期工作;组织建造我国第一座商用大型核电站——秦山二期,其设计标准、计算程序、研制能力等成功经验,对我国后续核能核动力的设计和研发作出了突出贡献。

朴实无华真性情。

彭士禄个性质朴无华,做科研非常严谨,但性格却举手投足真性情!

他有一个绰号是“彭大胆”“彭拍板”,身边的同事经常这样称呼他。

我国建造核潜艇的过程几乎从零开始,科研团队中有学化工的、有学物理的,还有学仪表的,大多数人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4个字:自教自学。

研究人员常常为一些工程问题陷入激烈争论。因为时间太紧张,争论不休的问题总是由彭士禄来拍板、签字。

于是,“彭大胆”“彭拍板”的外号渐渐被人叫响。那是因为,彭士禄心里牢牢地掌握着实验数据,这是他大胆作决定的重要依据。

在彭士禄的朋友间,还流传着“三个夫人”的趣事。毕生挚爱的核动力事业,被彭士禄称为“第一夫人”。而“烟酒茶”则被彭士禄笑称为“第二夫人”,夫人马淑英被他称为“第三夫人”。

对于彭士禄付出一生心血的核动力事业,夫人表示理解,笑着作出让步,但调侃地说,自己应该在“三个夫人”中排“第二”。彭士禄则幸福地对相濡以沫多年的夫人作出了妥协。

由于彭士禄在核动力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被誉为“中国核动力之父”,但彭士禄宁谢纷华甘淡泊,“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国家交给我的任务,对我来说,只有尽全力把它做好,没有什么‘之父’之说。”

还有10天,彭老就要过95岁生日了!祝福彭老生日快乐,幸福安康!

他是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主持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动力设计与调试工作,参与指挥大亚湾核电站和秦山核电站二期建设,引领我国核工业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历史性跨越。

这位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

作为我国农民运动的先驱彭湃烈士之子,彭士禄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以身许国、科技报国。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但在名利面前,他却总是藏着、躲着。有人送他“核潜艇之父”的称号,有人说他是“中国核电站创建人”,他却谦虚地回答:“我只是核动力领域的一头垦荒牛。”

童年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却磨炼了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

彭士禄的童年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1928年,他3岁时,母亲被反动派枪杀;第二年,父亲彭湃也在上海牺牲。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斩草除根”,党组织安排他辗转到20多户百姓家里寄养。那段时间,彭士禄见到年纪大的就喊爸爸妈妈,年纪小的就喊哥哥姐姐。

8岁时,由于叛徒出卖,彭士禄被捕入狱。出狱后,由于生计无着,他又沦为“小乞丐”……回忆起这段经历,彭士禄说:“坎坷的童年经历,磨炼了我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父母把家产无私地分配给了农民,直至不惜牺牲生命,给了我要为人民、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热血。”

1940年,周恩来找到彭士禄,并把他送到延安。彭士禄常对延安中学的同学们说:“我们的父母经过残酷的斗争,有的流血牺牲了,要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亲,怎么对得起党?”

1951年,品学兼优的彭士禄被选派留学苏联,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1956年,陈赓大将到苏联访问,把彭士禄召到中国驻苏大使馆。“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陈赓问。“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语气坚定。从此,他便与核动力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留学那段岁月里,彭士禄从未在晚上12点前就寝。“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一头扎进去,就像沙漠中的行人看见了湖泊。”他清楚地记得,当时苏联教授每教一节课,中方要另付80卢布的报酬。“80卢布啊!这是老阿妈用血汗钱供孩子上洋学堂,我们能不努力吗?”

主持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动力设计与调试工作,引领我国核电发展历史性跨越。

1958年6月,彭士禄学成回国,被分配到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62年2月,他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然而,当时中国在核潜艇建造方面的知识近乎为零,一无图纸资料、二无权威专家、三无外来援助,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不得不全靠“自教自学”。

国家经济困难,但彭士禄和同事们士气高昂。“困难时期,我们都是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有时甚至连窝窝头都吃不饱。粮食不够,挖野菜、白菜根吃……那时没有电脑,就拉计算尺、敲算盘。”彭士禄说。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后,加紧研制核潜艇的任务进一步提上了日程。1965年,中央专委批准研制核潜艇,并要求1970年建成潜艇陆上模式堆。于是,彭士禄等一大批科技人才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四川西南部大山深处的一个代号叫“909”的基地。

在担任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期间,彭士禄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亲自建立了核动力装置静态和动态主参数简易快速计算法,解决了核燃料元件结构型式和控制棒组合型式等重大技术关键。“每天晚上,彭士禄办公室的灯总是最后一个熄灭。”热功专家黄士鉴回忆。

“核潜艇项目的初期研究要演算大量数据,彭士禄的计算结果总是最精确。”黄士鉴说,等到自己当了核动力院的总工程师,已经退休的彭士禄还不忘叮嘱他,“不管你现在的位置有多高,重要的数据一定要亲自算一遍,这样你心里才能踏实!”

1970年8月30日,核潜艇陆上模式堆顺利达到满功率,发出了中国第一度核电,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自主核动力技术的国家。而彭士禄却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彼时他已经连续五天五夜没有合眼了。

1970年12月2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值得一提的是,艇上零部件有4.6万个,需要的材料多达1300多种,没有用一颗外国螺丝钉。

和平运用核能,将核能服务于社会,是彭士禄毕生的心愿。1983年,他被任命为我国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总指挥,为我国核电事业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1988年,彭士禄担任核电秦山联营公司董事长,成功实现了我国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从核潜艇到核电站,彭士禄从事的工作都是拓荒。他说,自己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49岁时,彭士禄在一次核潜艇调试工作中突发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3/4。手术后他仅仅住院一个月,就继续扑到了核动力事业上。

公事上一点都不马虎、私事上一点都不计较。

虽为英烈之后,但彭士禄一直很低调,“我从没背过这个包袱,更不会以此自居。我只是一个普通党员”。

工作中,彭士禄既严谨细致,又“敢于拍板”。有人问他:“为什么敢拍板?”他回答:“其实有个秘诀,一定要用数据说话。”牢牢掌握实验数据,是他大胆决策的科学依据。他曾这样要求自己:“凡工程技术大事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数,一点儿也不能马虎。但人总不完美,对事物总有几分模糊。这时就要不耻下问、调查研究、收集信息,通过试验等来搞清楚。”

彭士禄这样看“明白”与“糊涂”的关系:“做一个明白人谈何容易?他要有超前意识,对问题有新思路、新见解;对工程技术能亲自计算主要技术经济数据;对工程进度能说出某年某月应办哪几件关键事;对技术攻关能亲自挂帅出征,出主意,给点子……但当一个糊涂人则更难,难得糊涂。凡对私事,诸如名利、晋升、提级、受奖等,越糊涂越好。”

彭士禄的病房中,始终挂着一顶海军军帽,帽子上绣着中国的核潜艇。弥留之际,他已无法进食,只能靠输液维持生命,却仍然关心着我国核动力事业的发展。彭士禄曾在自述中这样写道:“我虽姓‘彭’,但心中永远属姓‘百家姓’。如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短评: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

彭士禄曾说,自己一辈子干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这两件事,无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核潜艇是大国重器,于无声处壮国威;核电则是战略性高科技产业,事关国计民生。彭士禄用自己坚挺的脊梁,赋予国家自立、民族自强无穷的力量。

大国重器,心血铸之。回顾彭士禄的一生,始终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童年时期的苦难,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品质,以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的高尚精神境界。彭士禄曾说,“如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彭士禄为代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也铸就了独特的精神气质。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越是前行,越离不开创新;越是发展,越需要一大批优秀的科研工作者;越是艰难,越是需要不断凝聚起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记住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学习“时代楷模”彭士禄的光辉事迹,将更加激励我们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感悟信仰的力量,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再添薪火。

彭士禄是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长期从事核动力研究设计工作,为中国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1925年,彭士禄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彭士禄4岁时,双亲就因革命牺牲,过起了四处流浪的生活,先后被20多户革命群众庇护收养。

童年时,彭士禄两次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还当过小乞丐,最终被中共地下党营救。他曾深情地回忆:“从成为孤儿直到来延安,我在几十位老百姓家里住过。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我一点也没有缺失家人的那种亲情和爱。”

艰难成长的彭士禄不忘共产党和百姓的鱼水恩情,立志报国。抗战期间,他加入东江纵队;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祖国科技事业发展,他在核动力研究中攻坚克难,成为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

彭士禄与家人等在红宫红场彭湃雕像前合影。

1951年,品学兼优的彭士禄通过考试赴苏联留学。1956年,他毕业于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后又在莫斯科动力学院核动力专业进修,从此与共和国的核事业紧紧连在了一起。

1958年,彭士禄学成回国,在原子能所工作,主攻核动力。苏联撤回援华专家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彭士禄和同事们的必然选择。

这一年,中国研制核潜艇工程启动,彭士禄受命主持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该工程和研制原子弹一样被列为国家最高机密。“研制核潜艇是我们现在最大的政治!”彭士禄在大会小会上,一次次强调。

1970年8月30日,中国第一座潜用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首次达到设计满功率。彭士禄主持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装备、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并参加指挥了第一代核潜艇的调试和试航。同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1982年,国家决定在广东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建造内地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项目,并成立广东核电建设指挥部,任命彭士禄担任总指挥。彭士禄再次披挂上阵,扑到我国首个商业核电站事业中去,为大亚湾核电站以及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彭氏家风代代相传。

彭士禄的父亲彭湃,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先导者、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创始人。1896年10月出生于汕尾海丰县海城镇龙津河畔的彭湃,被毛泽东誉为“农民运动大王”。

彭湃领导成立了中国首个县级农民协会,倡议创办和主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他在故乡海丰点燃了农民革命运动的星火,以燎原之势燃遍广东,影响全国。

如今,在海丰彭湃故居的客厅里,悬挂着六张烈士证,分别属于彭湃,还有他的哥哥、弟弟、侄子以及先后两任妻子。他们相继在土地革命时期,为革命光荣牺牲。而在彭湃的私人书室“得趣书室”里,彭士禄的事迹在陈列着彭湃后人榜样事迹的展厅中格外醒目。

彭家人在得趣书室后政府为彭湃之母周凤兴建的小楼前。

“当日本侵华的战火燃起,我的父辈又毫不犹豫地冲上前线,他们参加了东江纵队,拿起了枪杆子保家卫国。当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之时,我的伯父彭士禄攻坚克难数十载,成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我的堂兄彭实戈也成为一位数学家,他们为了祖国的科技发展前赴后继,默默奉献……”彭湃孙女、彭士禄侄女彭伊娜动情说道。

舍“小家”,为“大家”,彭家的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在我看来,发扬革命精神,传承良好家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信念、一种涵养、一种实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彭伊娜认为,“责任”“人民”“国家”是彭家家风的关键词。

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于3月22日中午在京逝世,享年96岁。彭士禄是革命先烈彭湃之子。他长期从事核动力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曾在自述中写道“如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大国重器,心血铸之。彭士禄院士始终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为国铸造核盾牌。他用自己的坚挺的脊梁,给了整个民族以力量。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一系列自主重大跨越。自主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建设了秦山、福清等一批先进核电站,自主研发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技术。从国之光荣到国家名片,再到中国方案,我国已构筑完整的核工业体系。深切悼念彭士禄院士,让我辈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巨星永不陨落,我们一起来看“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中国核电站创建人”——彭士禄与核结缘的传奇人生。

与核结下一辈子的缘。

在延安中学,彭士禄的同班同学都爱称呼他“老班长”。彭士禄常常对同学们说:“我们的父母经过残酷的斗争,有的流血牺牲了,要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亲,怎么对得起党?”

1951年,品学兼优的彭士禄被选派留学苏联。就在彭士禄刻苦学习的时候,美国发生了一件大事:1952年,人类第一艘核动力潜艇在美国东海岸成功下水。

1956年,国防部副部长陈赓到苏联访问,密召彭士禄,陈赓问他:“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从那时起,彭士禄与核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艰苦奋斗报效祖国。

20世纪五十年代末,彭士禄学成回国,被安排在原子能所工作,主攻核动力。1959年,苏联以技术复杂、中国不具备条件为由,拒绝为研制核潜艇提供援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彭士禄和同事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当时国家经济困难,人才奇缺,但彭士禄和同事们士气高昂。“困难时期,我们都是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有时甚至连窝窝头都吃不饱。粮食不够,挖野菜、白菜根吃……那时没有电脑,就拉计算尺、敲算盘。那么多的数据,就是这样没日没夜算出来的。”彭士禄回忆说。

“一声令下,打起背包就走”,彭士禄告别妻子儿女只身入川,主持建造中国第一座1:1核动力装置陆上模拟堆试验基地。

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1971年7月1日,中国核潜艇首次核能发电成功;1974年8月1日,蓝色的北海上,雄壮的军乐声回荡,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

只用了6年时间,中国就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奇迹”的背后,离不开以彭士禄为首的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核潜艇之父核电先锋。

将核能服务于社会、实现和平运用核能的理想,是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核动力专家的毕生心愿。核潜艇研制成功后,彭士禄从军工转入民用领域,投入到核电站的研究和创建工作,为大亚湾核电站以及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1年4月,根据张爱萍将军的提议,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组织力量,撰写中国导弹核潜艇的诞生历程,直到这时,彭士禄的事迹才为人们所知晓。“我不过是与同事合作,为中国的核事业做了该做的事。”这是彭士禄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故事没有讲完,拼搏还在继续,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千千万万像彭士禄院士一样的国企科研工作者,为祖国发展拼搏奉献,负重前行。站在巨人的肩上,承接前辈的使命,“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我们一起来看彭士禄院士对青年人的寄语。

历史应被铭记,我们回顾历史,也创造新历史。大国底气从“核”而来,中国核工业发展中,凝聚着一代代核工业人前仆后继的奋斗。今天,我们用核工业发展中那些光荣与梦想,来缅怀彭士禄院士和他的同行者们,来致敬承载使命的接力者们,我们共同见证“国之荣光”

时代楷模彭士禄事迹心得体会

搞核潜艇全靠“自教自学”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把我往哪里搬。”这句话彭士禄向来身体力行,从年仅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他就一直在履行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

1951年,品学兼优的彭士禄通过考试赴苏联留学,专业是化工机械,他所有的功课全部是优秀成绩。毕业时,彭士禄获得了苏联颁发的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证书。1956年,彭士禄即将本科毕业,正逢陈赓大将访问苏联。陈赓把他叫到大使馆,跟他说:“中央已决定选派一批优秀生改行学核动力专业,你愿意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毫不犹豫地回答。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近5万台件,电缆总长近100千米,管道总长30余千米。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当时中国在核潜艇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在这种条件下怎么开展工作?彭士禄说:“我们这批人有学化工的,有学电的、仪表的,大多数人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4个字——自教自学。”

没有资料、图纸、设备,没见过实物……彭士禄带领科研人员用简陋的计算工具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建立起中国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最终确定了100多个参数。有时为了验证一个参数,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三班倒”,用仅有的一台手摇计算机和几把计算尺连续算上好几天。

身为副总工程师,彭士禄是基地技术负责人,但他与大家一样住“干打垒”,一起加班加点。彭士禄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攻克了诸多重大关键技术,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

在彭士禄的带领下,仅用不到5年的时间,我国建造的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就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

彭士禄,男,汉族,1925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广东海丰人,我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是党的早期领导人、我国农民运动的先驱彭湃烈士之子,年幼时父母牺牲,8岁就被国民党反动派投入监狱,此后颠沛流离,几经辗转到达延安,在党的培养下成长成才。上世纪50年代,他响应党中央号召,隐姓埋名投身核潜艇研制事业,担任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主持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装备、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他负责引进大亚湾核电站,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秦山核电站二期,引领我国核事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曾任原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原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科技顾问,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21年3月在北京逝世。

彭士禄同志个人成长和家庭发展,历经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历史时期,见证党的建立、巩固、发展的百年奋斗历程。他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着对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他以身许国、科技报国,求实创新、敢于拍板,践行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铮铮誓言,为我国核动力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高风亮节、淡泊名利,永葆初心、不改本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躬耕不止,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生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

彭士禄同志的先进事迹广泛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科技工作者普遍认为,彭士禄同志是红色家风的优秀传承者,是科学家精神的杰出践行者,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

时代楷模彭士禄事迹心得体会

在收看完央视综合频道首播的“时代楷模”彭士禄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后,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拓荒者和引领者。作为一名核工业人,彭士禄院士认真研究,潜心钻研,默默耕耘,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到大亚湾核电站,再到秦山二期核电站,属牛的彭士禄院士传承了以家许国的家国情怀,以拓荒牛的精神一生去铸造核潜艇、建核电站,增强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砥砺前行的发展信心和动力,他是我们心中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

“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贡献我的一切。”彭士禄的这句话令郑嘉慧深受触动,认为他确实用毕生的精力践行了自己许下的诺言。“伟人之所以为伟人,是因为他们‘功成不居,虚怀若谷’。”郑嘉慧说。她还表示,通过观看彭士禄的纪录故事,她深刻感受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她“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和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决心和信念。

与父亲两代人均和彭士禄生前有着密切往来的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曾昭群谈起彭士禄的事迹眼噙热泪。他说,彭士禄苦难的童年、奋斗的一生令人震撼。他是革命先烈彭湃优秀的儿子,也是海陆丰优秀的儿女。他是我们国之重器、国之盾牌的创造者,是我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他一辈子就做两件事,两件事做了一辈子。他不愧是时代的楷模,是海陆丰人民的骄傲。他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人民称他为“中国核潜艇之父”,可是他却说:“我充其量只是核潜艇上的一颗螺丝钉。”他的这种品质令人感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在庆祝建党周年之际,我们要更加广泛地学习和宣传彭士禄的先进事迹,学习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革命的精神;学习他勇挑重担,敢于负责的担当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低调做人的高尚情操。我们要从他的先进事迹中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早日把汕尾建设成为沿海经济带的靓丽明珠,努力把先辈们打下的红色江山建设得更加美好。期间,曾昭群还向记者展示了一封多年以前彭士禄写给其在海丰县教育局工作的父亲的信,字里行间流露出彭士禄受人所托,忠人之事,决不辜负的为人之道以及对家乡教育事业的关心。

时代楷模彭士禄心得体会

1940年,副官长、何毅率及部分烈士子女离开广东,经桂林等地到达重庆(为避人耳目,沿途称与彭广汉为兄弟)。在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彭士禄第一次见到了和邓,并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等候来自安的汽车。1940年,彭士禄被送到延安青年干部学院。在延安中学,他努力学,刻苦努力,成为模范生。

1942年,延安中心医院从学校调来一批护士,彭士禄自告奋勇,调到医院。他每天给伤病员倒屎倒尿,洗衣服喂饭,不怕脏不怕累。

1943年,彭士禄被评为模范护士。在此期间,他患上了肺结核,经常咳嗽和吐血。被蔡畅知道后,被组织部门从医院调出来,送到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一开始他连三角函数sin和cos都不知道,但是经过努力学,成绩提高很快。

1945年8月1日,经陈永民(原602所副所长)、陈锦华介绍,彭士禄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表现突出,他一入党就免了预备期,成了正式党员,很快就当上了党支部。1945年底,时任延安自然科学院副院长的云率队从延安出发,打算经张家口向东北挺进。但由于形势的变化,延安自然科学院留在张家口,晋察冀边区工业学校成立,彭士禄在此求学。

1946年8月,解放战争开始,彭士禄和他的同学被分配到苏俪领导下的宣化焦化厂工作。不久,苏俪奉命将宣化焦化厂的设备搬到阜平,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焦化厂。石家庄解放后,苏俪带领他们接管了石家庄焦化厂,在此期间,彭士禄担任技术员。彭士禄也在炸药厂工作。

1949年,彭士禄被送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后转入大连大学应用化学系。

1950年,大连大学分离,应用化学系改为化工系。彭士禄就读于大连理工大学化工系。

1951年,彭士禄被选派到苏联学,先在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1955年,苏联将中国留学生集中在几个大城市,彭士禄被转到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继续学,并于1956年毕业。在过去的六年里,彭士禄一共修了36门课程。除3门课程外,其他33门课程成绩均为优秀。在他学期间,有三个实践课程在彭士禄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最后的毕业证书上,彭士禄的成绩总是被评为优秀。基于彭士禄的课程成绩和毕业论文成绩,彭士禄以优异的学业成绩获得了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的称号。陈赓将军访问苏联时,想挑选几个学生研究核电。彭士禄被选中,在莫斯科动力研究所学了两年核能。1958年4月,他以优异的成绩回国,被分配到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年时代楷模彭士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今年3月,我国著名核动力专家、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彭士禄院士因病逝世。5月,中宣部追授他为“时代楷模”。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和核工业人,我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向彭士禄同志学习。

他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一辈子两袖清风,克己奉公。彭老的一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躬耕不止,他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老一辈核工业人的使命担当。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时代赋予了核工业人新的使命。我将以彭老为榜样,弘扬先辈优良传统和核工业精神,奋力拼搏,创新奉献,为强核强国贡献力量。

以上就是可圈可点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时代楷模彭士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5篇】的相关内容,可圈可点为大家带来最新学习资讯,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可圈可点网!

时代楷模彭士禄事迹学习心得

彭士禄是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长期从事核动力研究设计工作,为中国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1925年,彭士禄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彭士禄4岁时,双亲就因革命牺牲,过起了四处流浪的生活,先后被20多户革命群众庇护收养。

童年时,彭士禄两次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还当过小乞丐,最终被中共地下党营救。他曾深情地回忆:“从成为孤儿直到来延安,我在几十位老百姓家里住过。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我一点也没有缺失家人的那种亲情和爱。”

艰难成长的彭士禄不忘共产党和百姓的鱼水恩情,立志报国。抗战期间,他加入东江纵队;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祖国科技事业发展,他在核动力研究中攻坚克难,成为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

彭士禄与家人等在红宫红场彭湃雕像前合影。

1951年,品学兼优的彭士禄通过考试赴苏联留学。1956年,他毕业于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后又在莫斯科动力学院核动力专业进修,从此与共和国的核事业紧紧连在了一起。

1958年,彭士禄学成回国,在原子能所工作,主攻核动力。苏联撤回援华专家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彭士禄和同事们的必然选择。

这一年,中国研制核潜艇工程启动,彭士禄受命主持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该工程和研制原子弹一样被列为国家最高机密。“研制核潜艇是我们现在最大的政治!”彭士禄在大会小会上,一次次强调。

1970年8月30日,中国第一座潜用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首次达到设计满功率。彭士禄主持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装备、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并参加指挥了第一代核潜艇的调试和试航。同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1982年,国家决定在广东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建造内地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项目,并成立广东核电建设指挥部,任命彭士禄担任总指挥。彭士禄再次披挂上阵,扑到我国首个商业核电站事业中去,为大亚湾核电站以及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彭氏家风代代相传。

彭士禄的父亲彭湃,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先导者、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创始人。1810月出生于汕尾海丰县海城镇龙津河畔的彭湃,被毛泽东誉为“农民运动大王”。

彭湃领导成立了中国首个县级农民协会,倡议创办和主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他在故乡海丰点燃了农民革命运动的星火,以燎原之势燃遍广东,影响全国。

如今,在海丰彭湃故居的客厅里,悬挂着六张烈士证,分别属于彭湃,还有他的哥哥、弟弟、侄子以及先后两任妻子。他们相继在土地革命时期,为革命光荣牺牲。而在彭湃的私人书室“得趣书室”里,彭士禄的事迹在陈列着彭湃后人榜样事迹的展厅中格外醒目。

彭家人在得趣书室后政府为彭湃之母周凤兴建的小楼前。

“当日本侵华的战火燃起,我的父辈又毫不犹豫地冲上前线,他们参加了东江纵队,拿起了枪杆子保家卫国。当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之时,我的伯父彭士禄攻坚克难数十载,成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我的堂兄彭实戈也成为一位数学家,他们为了祖国的科技发展前赴后继,默默奉献……”彭湃孙女、彭士禄侄女彭伊娜动情说道。

舍“小家”,为“大家”,彭家的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在我看来,发扬革命精神,传承良好家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信念、一种涵养、一种实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彭伊娜认为,“责任”“人民”“国家”是彭家家风的关键词。

时代楷模彭士禄事迹心得感悟

是革命先烈彭湃之子,曾婉拒“中国核潜艇之父”称号,自称为“核潜艇上的一枚螺丝钉”。

彭士禄生前在自述中写道:“如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耕耘一生,只为报恩。彭士禄曾说,他无论怎样努力,都感到不足以回报老百姓待他的恩情……这是他一生都在燃烧自己、奉献自己的力量源泉。

“他对我们要求很严格,常教育我们老实做人、踏实干事、平淡生活。”彭士禄的儿子彭浩告诉记者,父亲生前嘱托,丧事从简,不给组织添麻烦,去世后和老伴儿的骨灰一起撒入他多年工作过的葫芦岛海域。彭士禄同事用12个字概括他的一生:感恩、励志、报国、敬业、无私、奉献。

心怀感恩的“孺子牛”

1925年,乙丑年,彭士禄出生在被誉为“东方红城”的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他的父亲彭湃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先导者、著名的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创始人。

彭士禄的童年历经磨难。3岁时,母亲蔡素屏牺牲,1年后,父亲彭湃又在上海龙华被秘密杀害。为躲避国民党的打击,年仅4岁的他开始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颠沛流离的生活,被先后送到潮州一带的20多户百姓家里寄养。“爸爸常说自己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彭士禄的女儿彭洁说。

彭士禄两次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还当过小乞丐,最终被中共地下党营救。他曾深情地回忆:“从成为孤儿直到来延安,我在几十位老百姓家里住过。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我一点也没有缺失家人的那种亲情和爱。”

红宫红场旧址是彭湃的主要革命活动场所。如今在彭湃故居的正厅两侧,悬挂着6张烈士证。“烈士证分别属于我的爷爷彭湃,爷爷的哥哥彭汉垣、弟弟彭述、侄子彭陆以及我的两位奶奶蔡素屏、许冰。他们相继在土地革命时期,为革命光荣牺牲。”彭湃孙女、彭士禄侄女彭伊娜说。而在彭湃的私人书室“得趣书室”里,彭士禄的事迹在陈列着彭湃后人榜样事迹的展厅中格外醒目。

“他(彭士禄)来过红宫红场好多次,是一个特别善良、懂得感恩的人,一点架子也没有。”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讲解员罗晓梅告诉记者,彭士禄时常与她谈起自己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童年往事,他避难的第一站就是海丰县城的老母庵,住在附近的鹿境村村民阿姑(吕闲)收留了他,“冬天冷时,阿姑总是搂着我睡觉,深怕我挨冻”。

直至1940年,周恩来找到了彭士禄,把他送到延安。1951年,品学兼优的彭士禄被选派到苏联留学,那段时间里,彭士禄每天都要学习16个小时以上,几乎除了吃饭和睡觉外,就没有休息时间。当时苏联教授每教一节课,中方要另付80卢布的报酬。“80卢布啊!”彭士禄曾动情地说,“这是老阿妈用血汗钱叫儿崽上洋学堂,我们能不努力么?”

与彭士禄相识八十载,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曾为《彭士禄传》作序:彭士禄总是说,他是老百姓花了很大代价才保护下来的呀!他对人民永远感恩。

核电事业的“垦荒牛”

彭士禄生前的病房布置得很简单,最显眼的就是挂在墙上的一顶海军军帽,军帽上绣着他一生牵挂的核潜艇。彭洁回忆,父亲即使插着氧气管仍念念不忘自己的核动力事业。

20世纪50年代,面对一些国家的核威胁,毛主席曾豪迈地讲,中国人自己搞核潜艇。

1956年,彭士禄即将毕业时,国防部副部长陈赓到苏联访问,密召彭士禄问:“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此后,彭士禄便与核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然而,“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想要造核潜艇无异于痴人说梦。

既没有图纸资料,也没有权威专家,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我们有学化工的、有学电的,大多数人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四个字‘自教自学’。”彭士禄生前接受采访时说。

上世纪六十年代,彭士禄主持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为了大量获取前沿知识,他带领团队恶补英语,用两年时间攻克了英语阅读关,摸清了国外核电站、核动力装置的基本情况。“每天晚上,彭士禄办公室的灯总是最后一个熄灭。”同事黄士鉴回忆道。

1965年,核潜艇项目正式启动。彭士禄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环境,告别妻子儿女,走进条件艰苦的深山沟,参与筹建中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试验基地。

很多人称彭士禄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核电站创建人”,但他本人并不赞同。“我不过是与同事合作,为中国的核事业做了该做的事。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我不是什么‘之父’,是核动力领域的一头垦荒牛。”彭士禄生前说,要为人民做奉献,默默地、自强不息地去耕耘、开荒、铺路,他最爱的“宝物”就是一头“拓荒牛”的陶瓷塑像。

豁出命干的“老黄牛”

“为了建立反应堆物理的计算公式,在上世纪60年代只有手摇计算器和计算尺,科技人员日以继夜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彭士禄在自述中写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0年,彭士禄领军建造的1∶1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启动试验,反应堆主机达到满功率指标,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为核动力装置一次性成功运用于潜艇起到决定性的借鉴作用。

“父亲就是在那时候落下的病根。”彭洁心疼地回忆,父亲曾在一次现场调试时突然病倒,海军总院医师和麻醉师立即在工地现场为他做手术,切除了他四分之三的胃。手术时,医生发现他的胃上还有一个已经穿孔而自身愈合的疤痕。在海军医院住院仅一个月后,他又重新投入超负荷工作。

1971年,我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如蛟龙入海。彭士禄带领他的团队仅用6年时间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创造了一个伟大奇迹,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之后,彭士禄从军工“转战”民用领域,力主搞压水堆,为我国核电走“以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起到关键作用。他还提出大亚湾核电站的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为大亚湾核电站的上马打下了良好基础。在任秦山二期核电站董事长时,彭士禄提出股份制,建立董事会制度,首次把招投标制引入核电工程建设。直至耄耋之年,彭士禄依旧牵挂着国家的核事业,在高级顾问的角色上继续发挥余热。

“也许因是属‘牛’的吧,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精神,不做则已,一做到底。”彭士禄生前在自述中写道。

时代楷模彭士禄先进事迹

他是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主持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动力设计与调试工作,参与指挥大亚湾核电站和秦山核电站二期建设,引领我国核工业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历史性跨越。这位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

作为我国农民运动的先驱彭湃烈士之子,彭士禄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以身许国、科技报国。哪里有危险,哪里有困难,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但在名利面前,他却总是藏着、躲着。有人送他“核潜艇之父”的称号,有人说他是“中国核电站创建人”,他却谦虚地回答:“我只是核动力领域的一头垦荒牛。”

彭士禄的童年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1928年,他3岁时,母亲被反动派枪杀;第二年,父亲彭湃也在上海牺牲。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斩草除根”,党组织安排他辗转到20多户百姓家里寄养。那段时间,彭士禄见到年纪大的就喊爸爸妈妈,年纪小的就喊哥哥姐姐。

8岁时,由于叛徒出卖,彭士禄被捕入狱。出狱后,由于生计无着,他又沦为“小乞丐”……回忆起这段经历,彭士禄说:“坎坷的童年经历,磨炼了我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父母把家产无私地分配给了农民,直至不惜牺牲生命,给了我要为人民、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热血。”

1940年,周恩来找到彭士禄,并把他送到延安。彭士禄常对延安中学的同学们说:“我们的父母经过残酷的斗争,有的流血牺牲了,要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亲,怎么对得起党?”

1951年,品学兼优的彭士禄被选派留学苏联,前往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1956年,陈赓大将到苏联访问,把彭士禄召到中国驻苏大使馆。“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陈赓问。“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语气坚定。从此,他便与核动力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留学那段岁月里,彭士禄从未在晚上12点前就寝。“我们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一头扎进去,就像沙漠中的行人看见了湖泊。”他清楚地记得,当时苏联教授每教一节课,中方要另付80卢布的报酬。“80卢布啊!这是老阿妈用血汗钱供孩子上洋学堂,我们能不努力吗?”

1958年6月,彭士禄学成回国,被分配到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62年2月,他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然而,当时中国在核潜艇建造方面的知识近乎为零,一无图纸资料、二无权威专家、三无外来援助,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不得不全靠“自教自学”。

国家经济困难,但彭士禄和同事们士气高昂。“困难时期,我们都是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有时甚至连窝窝头都吃不饱。粮食不够,挖野菜、白菜根吃……那时没有电脑,就拉计算尺、敲算盘。”彭士禄说。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后,加紧研制核潜艇的任务进一步提上了日程。1965年,中央专委批准研制核潜艇,并要求1970年建成潜艇陆上模式堆。于是,彭士禄等一大批科技人才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四川西南部大山深处的一个代号叫“909”的基地。

在担任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期间,彭士禄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亲自建立了核动力装置静态和动态主参数简易快速计算法,解决了核燃料元件结构型式和控制棒组合型式等重大技术关键。“每天晚上,彭士禄办公室的灯总是最后一个熄灭。”热功专家黄士鉴回忆。

“核潜艇项目的初期研究要演算大量数据,彭士禄的计算结果总是最精确。”黄士鉴说,等到自己当了核动力院的总工程师,已经退休的彭士禄还不忘叮嘱他,“不管你现在的位置有多高,重要的数据一定要亲自算一遍,这样你心里才能踏实!”

1970年8月30日,核潜艇陆上模式堆顺利达到满功率,发出了中国第一度核电,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自主核动力技术的国家。而彭士禄却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彼时他已经连续五天五夜没有合眼了。

时代楷模彭士禄院士先进事迹

因为属牛,彭士禄非常敬仰“孺子牛”的犟劲与精神。这种性格让他一辈子钻研核动力事业,最终成为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牛”——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中国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主要设计者。

今年3月22日,彭士禄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他的一生,言行如一,正如他在自述所言:“如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搞核潜艇全靠“自教自学”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把我往哪里搬。”这句话彭士禄向来身体力行,从年仅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他就一直在履行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

1951年,品学兼优的彭士禄通过考试赴苏联留学,专业是化工机械,他所有的功课全部是优秀成绩。毕业时,彭士禄获得了苏联颁发的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证书。1956年,彭士禄即将本科毕业,正逢陈赓大将访问苏联。陈赓把他叫到大使馆,跟他说:“中央已决定选派一批优秀生改行学核动力专业,你愿意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毫不犹豫地回答。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器仪表等多达2600多项近5万台件,电缆总长近100千米,管道总长30余千米。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当时中国在核潜艇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见过真正的核潜艇到底长什么样。在这种条件下怎么开展工作?彭士禄说:“我们这批人有学化工的,有学电的、仪表的,大多数人不懂核,搞核潜艇全靠4个字——自教自学。”

没有资料、图纸、设备,没见过实物……彭士禄带领科研人员用简陋的计算工具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建立起中国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并最终确定了100多个参数。有时为了验证一个参数,科研人员没日没夜地“三班倒”,用仅有的一台手摇计算机和几把计算尺连续算上好几天。

身为副总工程师,彭士禄是基地技术负责人,但他与大家一样住“干打垒”,一起加班加点。彭士禄主持了核动力装置的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攻克了诸多重大关键技术,完成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基本设计方案。

在彭士禄的带领下,仅用不到5年的时间,我国建造的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就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

“彭拍板”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

彭士禄一生都勇于创新、敢当使命,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豁得出、顶得上,外号“彭大胆”“彭拍板”,他将对国家核事业的坚守转化为果敢行动的具体实践。

1967年,彭士禄来到位于祖国大西南的九〇九基地,开展陆上模式堆的建设工作。作为技术负责人,他总能一眼发现问题所在,当机立断拍板作决定,便有了“彭拍板”这个绰号。

“时间很紧,总要有人拍板,不能无休无止地讨论呀!”彭士禄说。他曾对其他科研人员说:“做实验用数据说话,最后我来签字。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

中国发展核电,究竟该走哪种技术路线?20世纪70年代,熔盐堆方案和压水堆方案如何取舍,一时成为争论的焦点。经过科学论证和调研,彭士禄力排众议,提出应采用国际上技术成熟的压水堆并充分利用我国刚建成的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技术经验及其工业配套设施,容量可暂定为30万千瓦。压水堆方案很快得到认可,这一方案也为我国核电走“以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起到了关键作用,使我国核电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很长时间以来,彭士禄的事迹甚至连他的名字都鲜有人知。

“核潜艇工程是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我个人的创造,是千万科技工作者和工人、干部集体努力的结晶。”彭士禄做到了在工程技术上始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在名利晋升、提级授奖上,却坚持“越糊涂越好”。,彭士禄以全票通过荣获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当彭士禄女儿问他此笔奖金100万元港币该如何处理时,他立马说了两个“不要”:一是不要奖金,把它捐给组织,设立人才奖励基金;二是不要以他的名字命名奖励基金。彭士禄说:“此项荣誉和成绩不只属于我个人,它更属于核潜艇人,属于核电人,属于核动力人。核潜艇的研制成功是全体参研人员共同奋斗、艰苦拼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个群体才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是共和国的脊梁!所以这笔奖金应该奖励那些为核动力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高精尖人才。”经组织多次说服后,他才同意命名“彭士禄核动力创新奖”,奖励在核动力领域作出重要创新成就的年轻人。

短评:深藏功名为国为民。

从中国潜艇核动力堆到秦山一期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再到秦山二期核电站,都留下了彭士禄辛勤的足迹与汗水。在他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一生里,彭士禄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他始终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勇挑重担,身先士卒,忘我工作,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核动力事业。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彭士禄不要名、不要利,但要把核潜艇造出来、要把核电站建起来。他就像深海中的核潜艇,“深潜”一辈子,无声却有无穷的力量,必将激励科技工作者在新时代继续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以彭士禄为代表的一生为国家而努力奋斗的人,国家永远不会忘记,人民也永远不会忘记!

时代楷模彭士禄先进事迹

“也许是因为属‘牛’吧,我敬仰‘孺子牛’的犟劲。不做则已,一做到底。”彭士禄说。

核潜艇建造成功之后,跟核动力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彭士禄,又领受了新的任务:建造核电厂。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彭士禄就曾提交过秦山核电站的设计方案。改革开放后,中国启动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项目,彭士禄被任命为筹建总指挥,后成为大亚湾核电站首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再后又担任秦山核电站二期董事长。

在出任秦山二期核电站董事长时,他提出了股份制,建立了董事会制度,还首次把招投标制引入核电工程建设。

在荣誉面前,彭士禄从不计较得失,也从不提个人要求。

1978年,当得知自己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时,他正在工地上忙碌,根本不知自己是获奖者。彭士禄惊讶地说:“我也可以得奖?”因为他总认为,中国核潜艇研制成功绝不是一两个人的作用所能及的,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充其量就是核潜艇上的一枚螺丝钉。”

什么时候调级,什么时候评职称,什么时候涨工资,彭士禄一概不知,也不打听。评院士也是单位申请的。别人的房子是越调越大,而他却从七间的将军楼搬到四室一厅的单元房里,把大房子让给别人。

彭士禄担任过不少单位的顾问,从不拿报酬。他总说:“国家给我的太多了。只要对国家民族有利,比拿点小钱更有价值。”

国内外很多人称赞他是“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核电站创建人”,对此,彭士禄坚决反对。“我不过是与同事合作,为中国的核事业做了该做的事。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我不是什么‘之父’,只是核动力领域的一头拓荒牛。”

时代楷模彭士禄院士先进事迹

彭士禄是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长期从事核动力研究设计工作,为中国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1925年,彭士禄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彭士禄4岁时,双亲就因革命牺牲,过起了四处流浪的生活,先后被20多户革命群众庇护收养。

童年时,彭士禄两次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还当过小乞丐,最终被中共地下党营救。他曾深情地回忆:“从成为孤儿直到来延安,我在几十位老百姓家里住过。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我一点也没有缺失家人的那种亲情和爱。”

艰难成长的彭士禄不忘共产党和百姓的鱼水恩情,立志报国。抗战期间,他加入东江纵队;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祖国科技事业发展,他在核动力研究中攻坚克难,成为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

彭士禄与家人等在红宫红场彭湃雕像前合影。

1951年,品学兼优的彭士禄通过考试赴苏联留学。1956年,他毕业于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后又在莫斯科动力学院核动力专业进修,从此与共和国的核事业紧紧连在了一起。

1958年,彭士禄学成回国,在原子能所工作,主攻核动力。苏联撤回援华专家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彭士禄和同事们的必然选择。

这一年,中国研制核潜艇工程启动,彭士禄受命主持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该工程和研制原子弹一样被列为国家最高机密。“研制核潜艇是我们现在最大的政治!”彭士禄在大会小会上,一次次强调。

1970年8月30日,中国第一座潜用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首次达到设计满功率。彭士禄主持了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装备、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并参加指挥了第一代核潜艇的调试和试航。同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1982年,国家决定在广东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建造内地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项目,并成立广东核电建设指挥部,任命彭士禄担任总指挥。彭士禄再次披挂上阵,扑到我国首个商业核电站事业中去,为大亚湾核电站以及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彭氏家风代代相传。

彭士禄的父亲彭湃,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先导者、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创始人。1896年10月出生于汕尾海丰县海城镇龙津河畔的彭湃,被毛泽东誉为“农民运动大王”。

彭湃领导成立了中国首个县级农民协会,倡议创办和主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他在故乡海丰点燃了农民革命运动的星火,以燎原之势燃遍广东,影响全国。

如今,在海丰彭湃故居的客厅里,悬挂着六张烈士证,分别属于彭湃,还有他的哥哥、弟弟、侄子以及先后两任妻子。他们相继在土地革命时期,为革命光荣牺牲。而在彭湃的私人书室“得趣书室”里,彭士禄的事迹在陈列着彭湃后人榜样事迹的展厅中格外醒目。

彭家人在得趣书室后政府为彭湃之母周凤兴建的小楼前。

“当日本侵华的战火燃起,我的父辈又毫不犹豫地冲上前线,他们参加了东江纵队,拿起了枪杆子保家卫国。当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之时,我的伯父彭士禄攻坚克难数十载,成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我的堂兄彭实戈也成为一位数学家,他们为了祖国的科技发展前赴后继,默默奉献……”彭湃孙女、彭士禄侄女彭伊娜动情说道。

舍“小家”,为“大家”,彭家的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在我看来,发扬革命精神,传承良好家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信念、一种涵养、一种实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彭伊娜认为,“责任”“人民”“国家”是彭家家风的关键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时代楷模彭士禄先进事迹

1958年底,中国组建了核动力潜艇工程项目,开始核动力装置预研。这一年,彭士禄刚好从苏联学成回国,并被安排在北京的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1959年,苏联以技术复杂,中国不具备条件为由,拒绝为研制核潜艇提供援助。时任中国主席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彭士禄和他的同事们深受鼓舞,决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尽早将核潜艇研制出来。

1961年,彭士禄任原子能所核动力研究室副主任,并受郭沫若聘请兼任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副教授。

1961年-1962年,由于当时中国核科学人才奇缺,核潜艇资料空白,又恰逢3年经济困难,中央决定集中力量搞原子弹、导弹,核潜艇项目暂时下马,只保留一个50多人的核动力研究室,彭士禄作为核动力研究室副主任负责全面工作。

1963年,彭士禄任七院十五所(核动力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1965年,彭士禄转并到核工业部二院二部任副总工程师。

1965年3月,搁置多时的核潜艇项目重新启动。“一声令下,打起背包就走。”彭士禄告别北京的妻子儿女,只身入川,参与筹建中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试验基地。1967年6月-1971年6月任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基地副总工程师。

1967年起,彭士禄组织建造了1:1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并全程跟踪模式堆的安全运行、分析异常现象、事故苗头、排除故障。1970年7月18日,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启动试验开始,反应堆主机达到满功率指标,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为核动力装置一次性成功运用于潜艇起到决定性的借鉴作用。1970年,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下水了。

1971年6月-1973年5月,彭士禄任719所(核潜艇总体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

1973年起,彭士禄任七院(中国舰船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随后任六机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国防科委核潜艇第一位总设计师。

1983年2月,彭士禄被任命为水电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兼任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总指挥,还兼任国防科工委核潜艇技术顾问。

1986年4月,核电工作归核工业部管理之后,彭士禄调到核工业部任总工程师兼科技委第二主任、核电秦山二期联营公司董事长,并负责秦山二期的筹建。核工业部改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后,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顾问。

彭士禄主要成就。

20世纪60年代,潜艇核动力装置研究初期,为了建立反应堆物理的计算公式,在只有手摇计算器和计算尺,彭士禄等科技人员日以继夜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确立了自己的计算公式。为了保证反应堆的绝对安全,彭士禄带领大家做了1:1零功率试验,发现了误差,修正了公式,保证了反应堆在常温下安全可控。

1962年起,彭士禄主持了潜艇核动力装置和主要设备的论证、设计、试验和运行全过程的前期开发,以及核动力装置的扩初和施工设计,亲自建立了核动力装置静态和动态主参数简易快速计算法。在主参数的选定、系统组成及关键设备的选型等方面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并可推广应用于压水堆核电站,解决了核燃料元件结构型式和控制棒组合型式等重大技术关键。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彭士禄在担任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期间,参加指挥了第一代核潜艇的调试和试航工作,对核潜艇研制、生产中的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如惯性导航、水声、武备、造水装置等拍板决定,协调解决,并指导后续艇的研制、生产,参加、组织研制成功的耐高温高压全密封主泵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20世纪80年代初,彭士禄从军工转入民用领域,在担任大亚湾核电站总指挥期间,提出了大亚湾核电站的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提出了核电站建设的时间价值观念,写出了《关于广东核电站经济效益的汇报提纲》,计算了核电站的主参数及经济计算,为大亚湾核电站的上马打下了良好基础。

1985年,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究设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彭士禄作为第一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证书。

1986年,彭士禄在担任核电秦山二期联营公司董事长期间,提出“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及自主设计、建造2台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机组的方案,亲自计算主参数、进度、投资估算等,提出了同等因子概念与汇率风险的关系,为二期工程提供了可靠依据,期间他还积极推行董事会制度,首次把招投标机制引入核电工程建设。

彭士禄院士主要著作中有关军用核动力装置部分因保密不能发表,至1995年公开发表的文章有十几篇,主要是:

1.《反应堆热工水力计算》,(中国科技大学讲义,1963年)。

2.《中国核能的展望》,(《工业设备与原料》1985年第四期)。

3.《核能在中国能源中的地位》,(《核动力工程》1985年3期)。

5.《为促进中国核电事业的发展而努力》,(《核动力工程》1989,no.1)。

6.《中国核能的现状和展望》,(《核科学与工程》1989,no.1)。

7.《2×600mw压水堆核电厂的上网电价计算与分析》,(《核动力工程》1993,no.14)。

8.《核能工业经济分析与评价基础》(书),1995年出版。

时代楷模彭士禄先进事迹

一个个发光发热的名字,书写了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3月3日晚,《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平台播出。以“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为核心主题,全面展现中国人所经历的波澜壮阔的。

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当选感动中国20人物。

在他隐姓埋名的那段时间,他带领团队在四川的崇山峻岭间,克服重重困难,铸就了共和国的“水下钢铁长城”。离开这里后,他也一直关心着他的四川老家,关心着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和华龙一号的最近进展。

“我们是共和国的杀手锏,肩负着深海使命,从大洋深处发出雷霆,惊涛骇浪写忠诚……”

203月30日9时整,渤海湾晴空万里,碧波粼粼。伴随着激昂的《中国英雄核潜艇》之歌,轮船向西南方向行驶,到达指定海域,彭士禄夫妇的骨灰在这里海撒。

彭士禄是我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一生对祖国的海洋有割舍不下的情怀。他4岁成孤儿、8岁坐牢、31岁改学核专业……他“深潜”一生,铸就惊天动地的传奇。

在他隐姓埋名的那段时间,他带领团队在四川的崇山峻岭间,克服重重困难,铸就了共和国的“水下钢铁长城”。展开历史的卷轴,这位大国栋梁在川为国铸盾的峥嵘岁月缓缓展现在我们面前。

来四川,他的人生和核潜艇事业正式起航。

为了核潜艇能一次建造成功,必须先建一个环境条件一模一样的陆上模式堆进行模拟试验。

1965年中央专委批准正式研制核潜艇,并选择地处四川的一片山区作为建造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的厂址,并要求于1970年建成陆上模式堆。

科技人才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四川西南部大山深处的一个代号叫“909”的基地。这支队伍中的大部人在核潜艇研制成功后留在四川,组建了现在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彭士禄也是其中的一员。他从北京西直门车站乘火车离开北京,来到四川的崇山峻岭间。

一路上,彭士禄意气风发。这一天,他已经等了很多年。

就在彭士禄留学期间的1954年,发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美国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悄然从美国东海岸潜入太平洋,途经欧亚非三大洲后又回到了美国东海岸。所有的动力,竟是靠一块高尔夫大小的铀燃料。

1956年,陈赓大将到苏联访问,正准备回国的彭士禄被密召到中国驻苏大使馆。陈赓问他:“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坚定地说。

从此,彭士禄与核动力这个神秘的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8年,中国研制核潜艇工程启动,该工程和研制原子弹一样被列为国家最高机密。

独立研制核潜艇,可谓是艰难。彭士禄没见过核潜艇,手头仅有的资料,一个是从报纸上剪下的两张模糊照片,一个是从美国商店买来的儿童潜艇玩具。

1963年,因多种原因,核潜艇研制“下马”了。留下来的彭士禄带领大家“坐下来、钻进去、入了迷”,抓紧读书学习,做好核动力的技术储备工作。克服重重困难,在理论设计上突破了堆芯控制布置方案的设计。

没有技术资料、没有援助专家,他为“巨龙”铸“芯”,为大国造“盾”

四川西南部大山深处,这个代号“909”的基地,彭士禄和同事们在没有技术资料、没有援助专家、生活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开始了为“巨龙”铸“芯”,为大国造“盾”。

模式堆建在了靠大山的隐蔽角落。当时“909”基地的生活条件有多差?喝的水,来自稻田、池塘、河沟,经常拉肚子,只得用明矾进行处理,一缸水用完,缸底会沉淀起很厚一层泥;住的房,是就地取材用石头和泥巴垒起来的“干打垒”房;走的路,是在泥土上垫一层石子,晴天“洋(扬)灰”,雨天“水泥”的碎石路。彭士禄的老部下高星斗记得,彭士禄经常拿着一个大瓷碗,排队在食堂打饭,食堂饭没有太多荤腥,大多数时候是酸咸菜。

“909”机关小院至今还留有一处信箱,上书“成都291信箱”。这个信箱曾是基地八千军民与家人联络的唯一地址。对当地百姓的询问,他们也只说自己属于“西南水电研究所”,来四川发展水电。

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表、附件达2600多项,4.6万多台件,电缆总长90余公里,管道总长30余公里。

没有复印设备,大家就用手抄写。没有电动计算机,就用手摇计算机,没有经验,就自己一步步摸索。彭士禄也曾在自述中表示:“研究室每人每月的办公费才5元,这里面还包括出差费和办公用品费……那时没有电脑,大家就拉计算尺、打算盘,那么多的数据都是靠这些工具没日没夜算出来的。”“经常看见他晚上穿着大裤衩又到办公室搞计算。”设计专家张敬才回忆。

一遍遍的计算,一次次的试验,各项研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他是大家眼中的“彭拍板”“彭大胆”

因为研究人员学术背景不同,大家经常对某个技术上的问题意见不一致,甚至经常发生激烈的争论。出现这种情况,彭士禄就对他们说:“不要吵,做实验,用实验结果说话。根据实验结果,我来签字,我负责!”为此,彭士禄也被人称为“彭大胆”“彭拍板”。

不过,他的“大胆”,并非有勇无谋,“拍板”也并非胸中无数。因为他手里有“几张牌”:一、七分牌。凡是有七分把握的,就能当场拍板;当场不能拍板的,回去后立即研究,很快拍板,决不拖拖拉拉。二、数据牌。对核潜艇、核电站的每个系统、每个部件都了如指掌,重要数据都亲自计算一遍,做到心中有数。三、简单牌。凡事越简单越好,做事要做减法,把复杂的工程问题和经济问题做最简单的求解。四、团队牌。依靠团队的力量、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比如,针对反应堆的工作压力,彭士禄断定,苏联列宁号核动力破冰船的报道资料200个大气压的数据是错误的,不能作为参照。对此,很多人提出疑问。然而,最终的试验,证实了彭士禄的推算是正确的。“如果采用200个大气压,估计陆上模式堆现在也搞不出来。”著名核动力专家周永茂曾回忆。

1970年7月,核潜艇反应堆试验进入最后阶段,要冲刺满功率。然而,每提高一档功率,出现的险情也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彭士禄力排众议,继续提升功率。8月30日,他决定实现主机“满功率”。

这一天,实验现场围满了人,负责数据运算的黄士鉴并不知道彭士禄满功率的计划,下午六点多钟,黄士鉴发现,竟然满功率了!他以为自己算错了,继续算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他才确定。当时,大厅内外欢声一片,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终于成功了。而此时,彭士禄一屁股倒在椅子上沉沉地睡了过去。

奇迹还在延续: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1日,名为“长征一号”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至此,中国正式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我充其量就是核潜艇上的一枚螺丝钉”

“也许是因为属‘牛’吧,我敬仰‘孺子牛’的犟劲。不做则已,一做到底。”彭士禄说。

核潜艇建造成功之后,跟核动力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彭士禄,又领受了新的任务:建造核电厂。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彭士禄就曾提交过秦山核电站的设计方案。改革开放后,中国启动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项目,彭士禄被任命为筹建总指挥,后成为大亚湾核电站首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再后又担任秦山核电站二期董事长。

在出任秦山二期核电站董事长时,他提出了股份制,建立了董事会制度,还首次把招投标制引入核电工程建设。

在荣誉面前,彭士禄从不计较得失,也从不提个人要求。

1978年,当得知自己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时,他正在工地上忙碌,根本不知自己是获奖者。彭士禄惊讶地说:“我也可以得奖?”因为他总认为,中国核潜艇研制成功绝不是一两个人的作用所能及的,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充其量就是核潜艇上的一枚螺丝钉。”

什么时候调级,什么时候评职称,什么时候涨工资,彭士禄一概不知,也不打听。评院士也是单位申请的。别人的房子是越调越大,而他却从七间的将军楼搬到四室一厅的单元房里,把大房子让给别人。

彭士禄担任过不少单位的顾问,从不拿报酬。他总说:“国家给我的太多了。只要对国家民族有利,比拿点小钱更有价值。”

国内外很多人称赞他是“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核电站创建人”,对此,彭士禄坚决反对。“我不过是与同事合作,为中国的核事业做了该做的事。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我不是什么‘之父’,只是核动力领域的一头拓荒牛。”

时代楷模彭士禄先进事迹

20世纪60年代,潜艇核动力装置研究初期,为了建立反应堆物理的计算公式,在只有手摇计算器和计算尺,彭士禄等科技人员日以继夜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确立了自己的计算公式。为了保证反应堆的绝对安全,彭士禄带领大家做了1:1零功率试验,发现了误差,修正了公式,保证了反应堆在常温下安全可控。

1962年起,彭士禄主持了潜艇核动力装置和主要设备的论证、设计、试验和运行全过程的前期开发,以及核动力装置的扩初和施工设计,亲自建立了核动力装置静态和动态主参数简易快速计算法。在主参数的选定、系统组成及关键设备的选型等方面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并可推广应用于压水堆核电站,解决了核燃料元件结构型式和控制棒组合型式等重大技术关键。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彭士禄在担任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期间,参加指挥了第一代核潜艇的调试和试航工作,对核潜艇研制、生产中的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如惯性导航、水声、武备、造水装置等拍板决定,协调解决,并指导后续艇的研制、生产,参加、组织研制成功的耐高温高压全密封主泵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

20世纪80年代初,彭士禄从军工转入民用领域,在担任大亚湾核电站总指挥期间,提出了大亚湾核电站的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提出了核电站建设的时间价值观念,写出了《关于广东核电站经济效益的汇报提纲》,计算了核电站的主参数及经济计算,为大亚湾核电站的上马打下了良好基础。

1985年,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究设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彭士禄作为第一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证书。

1986年,彭士禄在担任核电秦山二期联营公司董事长期间,提出“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及自主设计、建造2台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机组的方案,亲自计算主参数、进度、投资估算等,提出了同等因子概念与汇率风险的关系,为二期工程提供了可靠依据,期间他还积极推行董事会制度,首次把招投标机制引入核电工程建设。

在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一生里,彭士禄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他始终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勇挑重担,身先士卒,忘我工作,把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核动力事业。49岁时,彭士禄在一次核潜艇调试工作中突发急性胃穿孔,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可是手术后不久,他又忘我地投入工作之中。彭士禄无论身处多高的位置,管理多少工程、项目与人员,都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牢记是党和人民将自己抚养长大,要回报人民,回报祖国。(《光明日报》评)。

感动中国简介。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由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社会专题部活动直播组承办,每年2月前后推出,已经连续举办多年,通过多种投票方式选取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和团队。

《感动中国》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许多人物,其中有成龙、濮存昕、刘翔、姚明、阎肃、郎平等光彩耀人的文体明星,也有巴金、钟南山、袁隆平、叶嘉莹、屠呦呦、钱学森这样的睿智学者,更有张荣锁、魏青刚、黄久生、王锋、田世国、王顺友这样的普通百姓,还有徐本禹、郑培民、梁雨润、杨业功、刘金国、刘跃进这样的党政高官。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节目于2月14日20:00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起,在每年首播次日21:30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进行重播。

时代楷模彭士禄院士先进事迹

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于3月22日中午在京逝世,享年96岁。彭士禄是革命先烈彭湃之子。他长期从事核动力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曾在自述中写道“如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大国重器,心血铸之。彭士禄院士始终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为国铸造核盾牌。他用自己的坚挺的脊梁,给了整个民族以力量。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一系列自主重大跨越。自主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建设了秦山、福清等一批先进核电站,自主研发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技术。从国之光荣到国家名片,再到中国方案,我国已构筑完整的核工业体系。深切悼念彭士禄院士,让我辈在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巨星永不陨落,我们一起来看“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中国核电站创建人”——彭士禄与核结缘的传奇人生。

与核结下一辈子的缘。

在延安中学,彭士禄的同班同学都爱称呼他“老班长”。彭士禄常常对同学们说:“我们的父母经过残酷的斗争,有的流血牺牲了,要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自己的父母亲,怎么对得起党?”

1951年,品学兼优的彭士禄被选派留学苏联。就在彭士禄刻苦学习的时候,美国发生了一件大事:1952年,人类第一艘核动力潜艇在美国东海岸成功下水。

1956年,国防部副部长陈赓到苏联访问,密召彭士禄,陈赓问他:“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从那时起,彭士禄与核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艰苦奋斗报效祖国。

20世纪五十年代末,彭士禄学成回国,被安排在原子能所工作,主攻核动力。1959年,苏联以技术复杂、中国不具备条件为由,拒绝为研制核潜艇提供援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彭士禄和同事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当时国家经济困难,人才奇缺,但彭士禄和同事们士气高昂。“困难时期,我们都是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有时甚至连窝窝头都吃不饱。粮食不够,挖野菜、白菜根吃……那时没有电脑,就拉计算尺、敲算盘。那么多的数据,就是这样没日没夜算出来的。”彭士禄回忆说。

“一声令下,打起背包就走”,彭士禄告别妻子儿女只身入川,主持建造中国第一座1:1核动力装置陆上模拟堆试验基地。

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1971年7月1日,中国核潜艇首次核能发电成功;1974年8月1日,蓝色的北海上,雄壮的军乐声回荡,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

只用了6年时间,中国就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奇迹”的背后,离不开以彭士禄为首的科研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核潜艇之父核电先锋。

将核能服务于社会、实现和平运用核能的理想,是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核动力专家的毕生心愿。核潜艇研制成功后,彭士禄从军工转入民用领域,投入到核电站的研究和创建工作,为大亚湾核电站以及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1991年4月,根据张爱萍将军的提议,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组织力量,撰写中国导弹核潜艇的诞生历程,直到这时,彭士禄的事迹才为人们所知晓。“我不过是与同事合作,为中国的核事业做了该做的事。”这是彭士禄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故事没有讲完,拼搏还在继续,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千千万万像彭士禄院士一样的国企科研工作者,为祖国发展拼搏奉献,负重前行。站在巨人的肩上,承接前辈的使命,“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我们一起来看彭士禄院士对青年人的寄语。

历史应被铭记,我们回顾历史,也创造新历史。大国底气从“核”而来,中国核工业发展中,凝聚着一代代核工业人前仆后继的奋斗。今天,我们用核工业发展中那些光荣与梦想,来缅怀彭士禄院士和他的同行者们,来致敬承载使命的接力者们,我们共同见证“国之荣光”

时代楷模彭士禄先进事迹

1925年,彭士禄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城桥东社。

新中国成立后,彭士禄(后左一)和弟弟彭洪首次重逢合影。

1928年,彭士禄3岁时,母亲蔡素屏遭反动军阀杀害。

1929年,时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的父亲彭湃也在上海牺牲,彭士禄受到贫苦老百姓的照顾和掩护,乡亲们和地下党组织把彭士禄东掩西藏。

1931年,彭士禄6岁时,被转移到了潮安,送到革命群众家里寄养,准备寻找机会转送中央苏区瑞金。在潮安,彭士禄先后被20多户人家收养过。最后,他被送到红军队长陈永俊(后牺牲)家,由其母亲潘舜贞抚养。

1933年农历7月15日,时任中国共产党潮安县委书记陈醒光叛变并出卖了彭士禄等人的居住信息,8岁的彭士禄和潘舜贞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获,送至潮安县监狱,接着被押送到汕头石炮台监狱。

1934年,彭士禄又与一批少年及红军家属被转送到广州感化院。

1935年夏,彭士禄从广州感化院被释放,回到潮安当乞丐,后又住到革命群众家里,并帮助绣花、打柴、放鹅等以维持生计。

1936年夏,彭士禄又被捕并再次押送到潮安监狱。1936年,祖母周凤费尽周折找到彭士禄,并通过陈卓凡设法将他营救出狱。之后祖母先将他带到澳门,住在柯麟家。七婶杨华当时正住在柯麟家,公开身份是做佣人,同时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后来祖母又将他带回香港,部分生活费用由地下党组织供应,彭士禄在圣约瑟英文院读了两年小学。

1939年夏,祖母回海丰时,这时,彭士禄从大人谈话中听说有平山游击队,与堂弟彭科一起逃离香港,到惠州的平山参加了东江纵队。后来香港中共地下党组织把他找到,又送回香港,住在地下党负责人连贯家里。

时代楷模彭士禄院士先进事迹

20xx年1月15日,中国核工业创建65周年之际,彭士禄生前最后一次出现在镜头前,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国家的核事业。

彭士禄的一生,始终热爱党,热爱祖国。他3岁母亲牺牲,4岁父亲彭湃英勇就义,1951年留学苏联,学成归国就投入到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究论证中。

为了研制新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彭士禄他们从零起步,他重行动、不空谈,埋头苦干,开拓进取,使得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上马两年后开工,开工三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1974年8月1日,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创造了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此后,彭士禄又做起了我国核电发展的拓荒牛,先后组织引进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指挥自主设计建造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成功让我国实现了核电由原型堆到商用堆的重大跨越。

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彭士禄隐姓埋名工作了数十年。49岁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胃,晚年基本失去了胃功能,只能靠一根鼻饲管提供营养。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利益得失,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始终以国家的利益为先。20xx年3月22日,彭士禄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相关范文推荐
  • 12-23 合同和服务协议大全(19篇)
    合同协议的签订应该基于双方的真实意愿,双方必须明确自己的权责,并认真履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合同协议实例,希望能对大家撰写合同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 12-23 简易厂房租赁协议(精选19篇)
    租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从而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小编整理了一些租赁相关的经验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甲方:乙方:经甲、乙双方充分平等协
  • 12-23 装饰公司年会领导发言稿大全(13篇)
    发言稿是公开演讲时所使用的文字稿件,用于阐述演讲内容和传达演讲者的意图。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发言稿范文,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大家晚上好!古人云:
  • 12-23 幼儿园小班春季班级工作计划(精选17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是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和教育目标制定的一种指导性文件。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和启发。
  • 12-23 大班防溺水安全方案(优秀15篇)
    编写计划书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规划能力,提高我们对事情的把控和处理能力。计划书范文中的成功案例可以启发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激发我们的潜能和动力。
  • 12-23 捉迷藏教案反思(通用21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
  • 12-23 物业六一儿童节活动策划方案(模板21篇)
    在进行策划方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项目目标、资源需求、时间安排等。通过阅读这些策划方案范文,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思维灵感,提高策划水平。
  • 12-23 端午节日活动方案范文(19篇)
    在制定活动方案之前,我们必须先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活动方案是我们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活动,提前进行思考和规划的一种书面材料。在制定活动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活动
  • 12-23 个人观看榜样心得体会范文(14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锻炼,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字功底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写心得体会的经验和技巧,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 12-23 试用期员工工作心得体会范文(15篇)
    运用工作心得体会的方法,我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工作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转正是每个员工迫切想要实现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